幼儿音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音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音乐

幼儿音乐范文1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孩子们接受音乐知识。当孩子们听到优美的音乐旋律时,他们会被深深感染而保持愉快的心情,而良好的情绪往往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使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接受知识就会准确而迅速。因此,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很有必要。

1. 创设感知活动区。活动区有色彩各异的金属盒,有可爱的各种小动物玩具,有孩子们天天看、天天摸、天天用的各类生活用品。孩子们在感知活动区里高兴地敲打,主动地听各种的声音,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去感知声音的高低,幼儿在“玩玩学学”的优良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2. 制作一架红、黄、蓝、绿、褐、紫、橙七色彩梯,梯上标有音名,孩子们可以在彩梯上跳跃着游戏,这种方法既复习了各音名,还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音阶像台阶一样,是一级级地升高的。

3. 开设音乐创作活动的训练场地,进行直观思维训练,绿色大地毯四周放上许多架琴,琴边再配上打击乐器,幼儿可自由地在这儿敲打乐器。

二、优化教育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认知”一个立体度来组织的,我尝试从知、情、意、行多维度出发,组成“引导、启迪、激励、训练”的立体化教育方法,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启迪创造思维。教育活动的步骤是:

1. 根据幼儿心理特征,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孩子们从“感知”进入音响世界之中。

皮亚杰说:“感知运动机能的培养是智育本身不可缺少的,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外界刺激物,会使孩子们变得更聪明。”我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音的高低,启发他们获得新知识。例如:我请孩子在音乐活动区里听小鸟、小公鸡、小猫、小狗的叫声,比较其声音的高低。同时还引导孩子们用触觉、运动觉、听觉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如通过“跳音阶”的运动让孩子们感知音的高低,启发他们用手触摸,敲击各种打击乐器,用脚踏击各种物体,体验其声响各不相同,最后通过听觉进行分析综合,进一步感知声响的高低。

2. 运用“玩中学”的方法,启发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

当孩子们在自由感知中建立音的高低概念后,我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去领悟七个基本音的高低关系。如:

活动一:表演英文歌《do Ye mi》,孩子们边唱边做各种手势,随着音的逐渐升高,手势也由下往上逐渐升高。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自然地熟悉和认识七个基本音。

活动二:玩“上彩梯”和“下彩梯”的游戏。彩梯的每一阶段分别标明了C、D、E、F、G、A、B七个音名,孩子们在玩上、下彩梯的活动中能亲身体会到“D”比“C”高一个阶段。“F”又比“E”高一个阶段……通过“玩中学”孩子们从音名的排列位置上感知和认识了音阶的高低。

活动三:玩“七个小矮人”的游戏,七个小矮人的名字也分别为C、D、E、F、G、A、B。教师每次请两位孩子扮演小矮人,他们带上自己标号赶快站到标有与自己相同标号的台阶上,C唱do,E唱mi,请全班孩子听辨这两音的高低。

3. 采用练习和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

请每一位孩子在音乐活动场地上用琴即兴敲出一对高低音。要求他们动脑筋敲得与别人不一样。在孩子们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比如:出示两音名,请孩子们在琴上敲出相应的音,并听辨各音的高低。

三、师生融洽,配合默契是优化音乐教育的保证

我注意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把创造教育引入音乐启蒙教育中,将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能力为主,自始至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1. 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萌发探索节奏奥妙的欲望。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的兴奋,常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听出来的。”在幼儿亲自发现和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幼儿听辨节奏。如放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的乐曲,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歌,一边跺脚一边唱歌。

2.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识。如用走的动作表现节奏,我引导幼儿先边听音乐边走步,让幼儿随着音乐节拍迈着从容的步子走,然后学习边唱歌边击乐器边走步,看幼儿在唱歌的同时步子是否保持正确的节奏,最后要求幼儿耳听音乐,脚踩拍子旋律节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3. 用乐器敲打节奏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应在教室中布置音乐区,放置一些打击乐器,能让幼儿随时取用。教师不要把演奏乐器想得很难教,不是为了表演,所以不要指望把全班幼儿训练成一个演奏乐团,而把演奏乐器看作是节奏练习的一种形式。开始可让幼儿拿着各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如筷子、木板、瓶子及装沙的罐子等)敲打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发出的不同声响,接着再引导幼儿去认识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及音色等,并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并主动参与演奏活动。

在幼儿对乐器有了兴趣以后,就组织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合节奏。首先指导幼儿寻找歌曲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学歌曲,最后让幼儿每人手拿一件简单的乐器合着节奏敲打,幼儿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幼儿音乐范文2

【关键词】尊重;幼儿;音乐;兴趣音乐是生命的旋律。有了音乐,生命才如此丰富、厚重;有了音乐,生命才如此美妙动人。人的音乐细胞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就得到培养。在婴儿时期的孩子通过《摇篮曲》以及一些优美的、富有节奏感的乐曲,或多或少受到过音乐的感染。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声设备、多媒体的发达,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学习音乐的条件更优越了。但是,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领悟力并不与设备的先进成正比。那么,如何根据幼儿习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呢?经过几年音乐教育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尊重儿童天性,培养音乐情趣,是幼儿音乐教育因势利导、取得成效的好办法。

1尊重儿童,激发音乐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其实质是音乐启蒙教育。启蒙教育需要形象、直观,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同年龄段孩子应选取不同的音乐教材。小班可选用游戏歌曲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拍手跺脚的全身运动中领悟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完成游戏的过程。

选取音乐教材,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在国外称为加上“糖衣”,这便于吸引幼儿。音乐取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规律,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体谅和谦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2运用手段,培养音乐情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不当,幼儿易对音乐失去兴趣,这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反过来说,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鲜诱人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儿童音乐情趣的前提条件。主要做法有:

2.1以游戏引入,学习科学发声

教学中引导幼儿唱歌从轻声开始逐渐到了位置,从而开发幼儿嗓音的高音区。对小班孩子来说,未经过训练是难以地地道道发于高音区的。在开学初,我们进行摸底测试,能开口唱音高、音准一般的幼儿占全班人数30%,不肯开口唱的占20%,由此可见,要求幼儿使用正确方法唱歌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为使每个幼儿都开口唱,我们就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每首歌首先进行范唱,让幼儿从整体感受,再适当加入形体动作,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学习歌曲有新鲜感。前几节课鼓励幼儿能开口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开口唱的幼儿都能开口唱歌了。

幼儿的特点是喜欢大叫大喊,唱歌也是这样,越是高音越大声喊叫,以致走调。因此要求幼儿轻声地高位唱歌是一难题,怎么办?也只能在游戏中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我们就采用了学狗叫、模拟笑声、闻花、吹喇叭等游戏,并同时与高音位形象生动的音乐结合。幼儿渐渐地能用“气”进行高位置歌唱,还能分清和谐音和杂音的区别,在轻松的游戏中,使对腹、胸、咽喉、鼻、头部腔体的控制进入自如状态,协同配合,发出优美的音乐。

2.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着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产生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班主任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通过敲打节奏去体会音乐之间的差异,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觉。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联系。通过联系,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并体验到音乐之中蕴藏着无限情趣。

3联系生活,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音乐范文3

一、选择恰当的教材,激发音乐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其实质是音乐启蒙教育。启蒙教育需要形象、直观,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同年龄段孩子应选取不同的音乐教材。小班可选用游戏歌曲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拍手跺脚的全身运动中领悟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完成游戏的过程。

选取音乐教材,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在国外称为加上“糖衣”,这便于吸引幼儿。音乐取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规律,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体谅和谦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二、运用独特的手段,培养音乐情趣

1、以游戏引入,学习科学发声。教学中引导幼儿唱歌从轻声开始逐渐到了位置,从而开发幼儿嗓音的高音区。对小班孩子来说,未经过训练是难以地地道道发于高音区的。在开学初,我们进行摸底测试,能开口唱音高、音准一般的幼儿占全班人数30%,不肯开口唱的占20%,由此可见,要求幼儿使用正确方法唱歌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为使每个幼儿都开口唱,我们就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每首歌首先进行范唱,让幼儿从整体感受,再适当加入形体动作,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学习歌曲有新鲜感。前几节课鼓励幼儿能开口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开口唱的幼儿都能开口唱歌了。

幼儿的特点是喜欢大叫大喊,唱歌也是这样,越是高音越大声喊叫,以致走调。因此要求幼儿轻声地高位唱歌是一难题,怎么办?也只能在游戏中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我们就采用了学狗叫、模拟笑声、闻花、吹喇叭等游戏,并同时与高音位形象生动的音乐结合。幼儿渐渐地能用“气”进行高位置歌唱,还能分清和谐音和杂音的区别,在轻松的游戏中,使对腹、胸、咽喉、鼻、头部腔体的控制进入自如状态,协同配合,发出优美的音乐。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着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产生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班主任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通过敲打节奏去体会音乐之间的差异,

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觉。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联系。通过联系,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并体验到音乐之中蕴藏着无限情趣。

三、结合幼儿生活,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音乐范文4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培养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通过不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保持兴趣更加长久,同时再引导幼儿的引趣、激趣、增趣,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一、引趣

当一些孩子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在搭积木时从随意地敲——不断重复敲击倾听敲击的声音时;一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幼儿就开始伴随音乐手舞足蹈,幼儿脸上表情也随着音乐丰富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孩子们的表情来得知他们喜欢的音乐,对那首音乐好奇的,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将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一些方法来诱发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长期接触和谐的音乐,帮助幼儿创造美好的音乐环境,将音乐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在孩子来到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要播放积极欢快的音乐以及童谣来迎接幼儿,从而使幼儿心情愉快,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愉悦幼儿的内心,通过音乐给孩子的食谱中增加音乐的维生素这样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边吃边听音乐既创造了快乐的情绪,又增加了食欲。在孩子睡午觉的时候我们要播放柔和的摇篮曲,让幼儿很快的自然入睡,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的习惯。在自助游戏的“小舞台”里,我们可以把音乐与相关图片结合,将图片贴在墙面上做舞台背景并且配对应的儿歌、脍炙人口的歌谣、欢快的乐曲,并制作了一些表演需要的道具,来满足幼儿对表演的欲望。孩子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旋律选择不同的道具进行表演。如旋律“秋叶”的一响的时候,幼儿们去拿彩色的树叶当作道具,歌舞“小猪睡觉”幼儿就纷纷去带头饰“小猪”,而节奏欢快迪高音乐想起的时候,幼儿将带上花环拿上彩带跟着旋律进行扭动,走起台步,那情景好像模特在进行表演,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高,大家都兴趣盎然。

二、激趣

(一)直观激趣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机会我出示直观形象的教具,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体态、眼神,把教材重点与难点转化成为幼儿的兴奋点。例如:歌舞《小猪睡觉》,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先讲了一个故事请幼儿猜猜,“草地上来了一个可爱小动物,它长着大大的耳朵,胖胖身体,还有一条小尾巴。它吃饱了就靠在大树旁睡觉了,呼噜呼噜可真舒服。这是谁呢?”我一边讲一边夸张地做动作,幼儿一猜就猜出是小猪。然后,我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猪的动作,幼儿在模仿中很好地感受了音乐,掌握了节奏,使难唱的“咕噜噜噜噜,咕噜噜噜噜”这一句顺利地地让幼儿自然而然掌握了。

(二) 表演激趣

以不同的形式与动静交替来帮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表演激趣,因为体验能够培养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能有效调动幼儿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积累表演经验,让幼儿学习兴趣保持的更加长久。

(三) 表扬激趣

由于幼儿比较好胜与好强,当音乐活动中幼儿自创出一个动作时我会及时翘起大拇指以示鼓励;当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会跳了。”我会投以一个赞许的眼光给以肯定;当孩子们互相帮助时我会在班中加以表扬,这种强化方式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活动往往起到事半公倍的效果。

(四)创造激趣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要创造一些使幼儿高涨的成分,让幼儿高高兴兴的参与活动。例如:歌舞活动——“办家家”让幼儿尝试创编语言节奏——炒菜。这是重现生活中的经验。他们有玩“娃娃家”的生活经验,在认识许多蔬菜和水果后仿编,幼儿显得心应手,创编热情高涨。

三、增趣

巧妙设计和出示教具,突出主题,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利用。例如:歌曲——“两只老虎”。我绘制了两只形象滑稽可爱的老虎,而老虎不同的身体部位都是可灵活组装的。当出现没有尾巴、没有耳朵的老虎时,幼儿就可通过教具的直观提示直接创编出歌词,课堂气氛轻松愉快,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进取精神,使音乐个兴趣保持更加长久。教师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变换角色唤醒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保持兴趣的同时提高幼儿兴趣。根据其年龄特点的需要,运用角色和用不同的角色口吻进行指导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作品。如男孩喜欢玩小汽车,我就设计了游戏“开小车”、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我设计了游戏“木头人”、在感受音速的变化时,我设计了游戏“转椅”、在听辨不同音区的变化时,我设计了游戏“高人和矮人”、“爷爷-爸爸-小弟弟”等。幼儿在游戏中动而乐,乐而动。每一次游戏都让幼儿有得意犹未尽的体验,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开始。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形式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愉快地参与活动,增加幼儿的兴趣。

幼儿音乐范文5

关键词:幼儿;音乐;培养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前提

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文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但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时,一直都处于主体地位,并把眼光放在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传授上,关注的是“教什么”,这种“教师本位”观及“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使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幼儿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改变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做到“导而不包”,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音乐能力。

教师应善于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积极的想象,并且让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幼儿的音乐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教师要尽可能提供让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去感受、领悟音乐。例如: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动作特点等,然后请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教师能从幼儿的动作中了解到每一个幼儿对音乐的接受、感知程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条件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指出:“不管某种语言的发音、结构多么复杂,幼儿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原因在于幼儿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下,由此我们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一个像学习本国语言―样的学习音乐的环境。”为此,我们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

个充满音乐的良好环境.例如在晨间、午睡、吃饭前播放一些优美的儿童歌曲让幼儿自由地欣赏、表演,或伴随着音乐画画、听故事;还在活动区中设立音乐角,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让幼儿在自设的小舞台中尽情地自编、自演、自评,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全面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及创造力;还可以让幼儿把流体装在瓶子或杯子里自制乐器,使幼儿获得愉快的创造性经验.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我们还叫做家园联系工作,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愉快成长,并请家长利用家庭的有利资源,如音响设备、电视等,鼓励幼儿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还可带孩子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

幼儿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动作模仿,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足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所无法取代的。而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常见教师不考虑他们的主观感受,权威教学,结果使孩子厌恶音乐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有趣的音乐活动来澈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四、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

音乐是一门节奏、旋律诉诸于人的听觉艺术,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必须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音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根本保证

有人说,音乐像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有人说,音乐是一种“哲学思辨”的语言。因此作为素质教台的实施者――教司,在欣赏音乐时,不能停留于表面的分析、理解作品,而应该和音乐家同悲同喜,从音乐中汲取养分,接受灵魂的洗礼,让自己的思想境界、人格变得更加高尚。

六、结语

古人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我们的实践中,则是“教学有模、教无定模”。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除本文介绍的五个方面外,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这些模式在运用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交叉、渗透、不断发展的。总之,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的运用中应将各种模式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地、深入地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寻求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最佳模式。

幼儿音乐范文6

音乐传播 幼儿 音乐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传播载体实现了由唱片、收音机到电视机、电影摄像直至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转变,音乐网络传播为人们创造了个人化、零距离的音乐世界。而当文化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催化、塑造成人音乐世界的同时,对尚无辨识能力的幼儿的音乐审美奠基和欣赏趣味也起到了导向性的影响作用。而这种这种情况显然与音乐教育家以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极大地削弱了音乐教育对幼儿艺术欣赏力的培养功能。因此,在音乐传播视野下,幼儿音乐教育还是需要加强加强家园共育工作,营造出正确科学的音乐环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营造正确科学的家园共育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教育环境,是由园内环境与家庭环境共同构成的。在轻松愉悦的园内环境创设方面,园内音乐老师要注意创设出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形成可听、可见、可感的音乐氛围,对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起到熏陶、浸染的作用。如幼儿园就可以借鉴幼儿生活音乐化活动的教师设计模式,将中外经典童谣、民族音乐及乐器乐曲融入幼儿入园、午餐、游戏等活动环节中,使音乐管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幼儿亲近音乐、喜爱音乐的内心情感。

同时,家庭环境对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超过一半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共同度过的,如何使幼儿避免受到不良或过于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家园共育音乐环境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使幼儿在园内的音乐教育得到延续,教师应知道家长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征的乐曲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音乐氛围;纠正定向、拔高培养的音乐教育意识,使家长不过分地干预到幼儿个性和音乐技能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二、以有效化课内教学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要适应音乐传播环境下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新要求,音乐教学形式就必须趋向更深层次的提高,从信息单向传递的广播式学习向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转化。音乐传播视野下的幼儿音乐课程有效教学关键是要落实以下几点:

1.音乐课堂导入的有效化

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融合都赋予了歌声以美好的情感,使幼儿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幼儿音乐教育成功与否,首要的就是拉近师生间的认知距离,考虑到幼儿生活体验和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短化幼儿与音乐教学内容的文化、心理距离,疏导认知,形成良好通畅的传播心理通道,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歌曲《小燕子》、《春》的欣赏,教师就可以利用“听、视、触、动”的教学形式,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感染幼儿的情绪。在轻缓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让幼儿饰演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发芽的柳枝,引导幼儿充分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作品情感基调的掌握与学习,同样也是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要培养幼儿对不同音乐情绪的区分能力,使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譬如,《欢庆六一》的音乐欣赏,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引导幼儿找寻“高兴”的近义词、同义词如欢快、愉快等情感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通过对再造性审美意象的描述来展现出高兴的动态细节。譬如,模仿少数民族儿童载歌载舞,花儿快乐绽放的形态动作等。长期接受这种“情”“趣”结合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可促使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更为细腻、深刻。

2.培养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恰当地应用音乐传播理论来指导幼儿音乐教学,应当考虑到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2~3岁的幼儿节奏感强,欠缺听赏音乐的能力;3~4岁可以转向旋律、音准学习;4~6岁可以要求幼儿听懂、想象音乐情态,在音乐意境中领会音乐的美并掌握到一些音乐技能。因此,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方面,要合理创设出多种教学通道,而非单纯、无意识地让幼儿在听、唱、奏、舞中接受音乐体验。

譬如说,大班幼儿的音乐学习就更倾向于表演操作,要从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强化其音乐审美感受;中班幼儿可通过有侧重地音乐与动作间的内在关联理解音乐形象;小班幼儿则仅能通过部分特别的旋律或片断来感受音乐的美。结合于此,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就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发展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悟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班可结合文明礼貌教学学唱《问好歌》,《迷路的小花鸭》等,使幼儿对音乐的性质形成初步体验;中大班幼儿则应当充分发挥创造性歌唱活动在用语、神态和心情方面的表达优势,欣赏学习《勤快人和懒惰人》《快乐的一天》和打击乐《星星歌》,等等。通过把握音乐传播与受众群体音乐感知能力间的关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步骤地按幼儿能力的高低展开系统教学,获取更多的音乐美体验。

3.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传播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受众群体接收到表演的暗示,其中以模仿成分居多。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则需要恰当地加以修正,以便使幼儿想象力丰富的潜在优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可引导幼儿依据歌曲传递的情感体验,以自由的音乐形象或动作来表述自身的感悟。如《摇篮曲》的欣赏,就可引导幼儿想象出“妈妈的手轻轻拖着摇篮”“像荡秋千一样”……只有使幼儿在自身感悟音乐的轻与重之后,才可能实现音乐审美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三、结语

在音乐传播视野下,以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促进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兴趣,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要在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埋下音乐学习的种子,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发展成为陶冶自身情操的终身兴趣。

参考文献:

[1]白晨.因特网音乐传播方式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