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1
像“百家讲坛”版的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之纵横》由西安曲江新区、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讲述了27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秦国东出称王,南取巴蜀,北敌义渠,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还原了泰国与六国如何上演台纵连横的史实,再现了商鞅变法后秦国近50年渡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导演丁黑曾执导过《玉观音》、《门第》等电视剧,他说:“《大秦帝国》在制作方式上,是我国的第一部超长篇古装剧,现在完成的是1、2部,3还在做后期,之后还有4、5、6部,我第一部拍摄时没有赶上,还好我有幸执导了第二部。”
谈到创作理念,丁黑说:“因为需要观照现实,在创作风格上我们尽量使历史剧通俗化,又不减轻、减少历史含量。《大秦帝国之纵横》有点像‘百家讲坛’版的大秦帝国。”
富大龙在剧中出演了运筹帷幄、多次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的一代君主秦惠文王,宁静演绎敢爱敢恨、极具争议的传奇女子芈八子,《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则摇身变为一代纵横家张仪。富大龙说:“印象中,我们一直都以为泰国很强大,实际上在秦始皇之前,特别在我演的惠文王时期,秦国是非常弱小的,惠文王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使得秦由弱变强。”
多次演太后,我也挺苦恼
宁静在剧中再次饰演皇后,从《大汉天子2》到《乱世英雄吕不韦》,再到《孝庄秘史》,宁静已经是第四次饰演太后了。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2
认识石爻是在2000年夏天,当时北京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天良》,男主角是人们熟悉的李幼斌,女主角就是石爻,她在剧中扮演方红丽。给我印象最突出的是,她长得有点像王姬,而她那明显的鼻音更像王姬。当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戏演得好。把方红丽刻画得性格鲜明、颇具光彩,尤其是她和李幼斌的激情戏,炽烈而真切,成功地塑造了方红丽这个敢爱敢恨的特殊女性形象。由于当时她正在大连参加《离婚女子驿站》的拍摄,才回到北京。我只是与她电话里“相识”的。
一年多来,石爻一直在外地拍戏,直到去年年底参加柯受良的电影《生死速递》的拍摄,才回到北京。圣诞节那天晚上,在平安大道旁的恒祥居饭店,我终于见到了石爻。我们的对话就是从她的名字开始的。
父亲希望我寻求一种“平衡”
我对石爻笑言,中国一般女性起名字大都离不开“英、珍、兰、茹”或“凤、花、雪、妹”,即使是演艺界的女性也不外乎“梅、萍、娟、霞”,而你却偏偏起了这么个怪怪的名字,没看过《易经》或不熟悉八卦的人,根本就叫不上你的名字来。不知道你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石爻笑了笑说:“名字是我父亲给起的,他是个中学教师,喜爱民族传统文化,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爻是组成八卦的符号,一个长横“―”表示阳爻,两个短横“- -”表示阴爻。爸爸给我选这个爻字,是为了让我寻求一种“平衡”。这个字正像您说的确实不好认,也不好念,还常闹些笑话,有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喊我石驳,我知道在叫我,只是读错了爻字,我还得赶紧答应。您看,是不是挺逗的。”后来,我又翻阅《辞海》,看到爻字还有“表示交错和变动的意义”。其实,这层含义倒是很符合石爻的生活经历――不断变动。
天生丽质的选美冠军 风采照人的节目主持
坐在我面前的石爻,身材高挑,长发飘逸,天生丽质。她那张中西合璧的面孔上,既有东方女性的柔美,又有西方女性的奔放;她身上显现的那种独特气质,既有古代女性的典雅,又有现代女性的时尚。曾在山西省艺术学校学了6年舞蹈的她,举手投足间既古典又灿烂;而她那鼻音突出的声音更是充满磁性且别有韵味。
石爻凭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92年在山西省“美在中都”选美大赛中摘取桂冠,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没多久,她就被太原电视台选中,担任该台创新栏目《欢乐今宵》的主持人,随后又兼做《五彩缤纷》节目的主持人,石爻的主持青春亮丽、纯熟自然,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很快她就成为山西家喻户晓的人物,这真令周围的小女生和同仁们羡艳不已。
1995年,正当石爻的事业“如日中天”的火爆时刻,她却做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离开电视台,到北京去上大学深造。石爻同时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结果,她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这两所艺术院校录取。何去何从,成了石爻的艰难抉择。一位中戏的老师为石爻指点“迷津”:你的条件很好,应该上中戏。上广院毕业后只能作主持,上中戏既可以学表演,又不妨碍作主持,两不耽误。石爻也认为学表演更具挑战性,可以学到更多本领,毕业后可以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于是,她带着一种求新求变的追求,走进了戏剧表演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正如中戏的那位老师所言,石爻进入中戏表演系不久,便一边学习表演,一边又当上了主持人。她同时主持过央视两档十分有影响的栏目,一是电影频道的周末专栏节目《佳片有约》,一是央视二套的娱乐专栏《午间乐园》。众所周知,《佳片有约》大多播放的都是国际影坛上享有盛誉的经典影片,而这个栏目请来的嘉宾多是电影界的专家或著名导演,石爻的气质与文化底蕴特别适合这个栏目。电影频道也正是看中她的这些特质,在众多的竞聘者中惟一选择了她。石爻的主持大气,形象又略带欧化,在配上她独特的嗓音和对佳片、名作比较到位的分析,看起来十分舒服,赏心悦目。而她主持的《午间乐园》则给人一种轻松、欢乐、明快的感受,对观众颇具亲和力。由此,不难看出,石爻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电视节目主持。
为艺术献身,尽尝演戏的苦、辣、酸、甜
俗话说“甘庶没有两头甜”,生活中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石爻上大二时开始接拍电视剧,戏一拍就是两三月或更长的时间,演戏与作主持人的矛盾既突兀又难以调和。石爻深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为了钟爱的表演事业,她只好忍痛割舍心爱的主持人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演戏之中。
谈到演戏,石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众多的感触。她告诉笔者:我演戏非常投入,豁得出去,属于那种“真听、真看、真感觉”,当然也吃了不少苦。拍《豪门寡妇》时,有一场雨中的戏,当时外景地已是冬天,只能用喷水车进行人工降雨,我在雨中足足浇了三个小时,因为我演的女主角方淑娟是二三十年代的有钱女性,穿的都是很薄、很时尚的服装,在寒风中用水一浇,人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这场戏拍完了,我也住进了医院,每天发高烧,戏也拍不了啦,剧组只好暂时停下来等我康复。半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不能出院。为了对艺术负责,为投资方着想,我就决定带病继续拍戏。于是,每天上午拍戏,中午医生到现场给我打吊针输四个小时液,然后再接着拍,拍完后别人吃晚饭时,我又打吊针。每天如此,两只手背已没有下针的地方,只好扎脚上的静脉进行输液。剧组的人都说我是“劳模”。
在拍电视剧《天良》时,因投资不到位,剧组只能降低伙食标准,每天吃的是三块钱一份的盒饭,我当时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盒饭,一边吧答吧答掉眼泪,心想,我这是何苦呢?做什么演员呵,受这份罪。拍《当代风流》时,片头要表现军事演习的战场情景,在一片沼泽地里我要背着男一号施京明走在泥水里。施京明一米八的个头,体重160多斤,拍一天背着他的戏,到了晚上累得全身的骨头疼得不得了,连作梦都在梦见背着他跑。第二天下楼时腿都迈不开,得让别人扶着我,剧组的人开玩笑说:石爻生活不能自理了。
当然,演戏也不光是吃苦,当你取得成功时,你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认同时,也会品尝到喜悦与甘甜。前不久,中央台播出的《当代风流》在深圳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首映式,深圳市的党政领导及数十家新闻媒体参加,会场的超大屏幕上播放着《当代风流》,记者们都簇拥在我的周围进行拍照、采访。我当时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就这么突出,觉得自己的辛苦与努力没有白费,感到十分欣慰。这就是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即你对自己的劳动可以通过作品进行回味。
石爻十分爽快地承认:我很喜欢演激情戏,喜欢选择难度较大的角色,因为这样能让我很好地“放射”自己,或者说“玩”得“开”,也就是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魅力。而要想演好激情戏,尤其是拥抱、接吻的情节,你必须把自己最大限度地与角色融合,就要“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样演得才真实,观众才感到可信。否则,连自己都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都没有感动,观众肯定也不会被感动。但是,演戏仅仅是演戏,与生活本身无关。所以有时剧组里的女演员开玩笑地问我,哎,接吻的戏什么“感觉”?我说,没什么“感觉”,这是拍戏,是我的工作,我仅仅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已。
石爻说,因为我演戏和做人都十分认真,决不敷衍,所以,凡是与我合作过的导演,对我都十分满意,都希望再找我合作。
不事张扬的石爻――一颗将要蹿红的新星
石爻在不到4年的时间已经拍了8部168集电视剧,从《天良》中的方红丽、《豪门寡妇》中的方淑娟,到《当代风流》中的夏玫,《永存我心》中的杜小夏,再到《美丽的金边衣裳》中的马丽、《月色撩人》中的党从容,都是剧中女一号,可见她的演技不凡。她不仅能扮演记者、名模、博士、二三十年代的贵妇,她还能扮演《乱世英雄吕不韦》中的秦国夫人华明和《离婚女子驿站》里的下岗女工沙丽,称得上宜古宜今,亦雅亦俗,显示出石爻极强的可塑性。
然而,生活中的石爻生性不爱张扬,对自己的宣传一直低调,致使有不少剧组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找到她,并视她为最佳人选的。如央视大戏《当代风流》,就是开机前一天才确定让她来担任女主角的。当时参与竞争的演员特别多,人们最初觉得石爻太年轻,担心她把握不住这样一个爱憎分明、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物,但试镜后发现她就是最佳人选。著名演员吴若甫看过《当代风流》以后,也认定他主演并制作的新戏《月色撩人》的女主角党从容也非石爻不可。于是,石爻在《月色撩人》中扮演了一个经历坎坷、心态复杂的女博士。通过这个形象,展示了她的表演天分。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3
国产剧市场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景象,买方市场迅速松动,卖片人理直气壮地上扬价格。中北中心的《欲望》,中山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乱世英雄吕不韦》摄制期间引起各台的收购大战,《爱你》、《日红》、《蓝色妖姬》等热门国产剧也卖了个好价钱。各省市购片人惊呼:国产剧卖出了天价!国产剧主流出品人昔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于谈笑间画出了雄心勃勃的生产前景。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是能够撑住黄金档局面的国产剧,其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电视剧偌大市场的需求。有的电视台只好翻出两三年前的压库作品暂且充数,一批濒临亏损的二线国产剧借机抬价抛售,黄金档收视率的含金量面临着大打折扣的危险。
二是引进剧、合拍剧会不会形成第二黄金收视档?我们的电视制作人,如果不改变观念,继续墨守成规,躺在“政策保护”的大红伞下“玩艺术”,黄金档上缺黄金是迟早的事情。
三是何为黄金档国产电视剧?黄金档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好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叙事方式、题材走向的好看;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渊源积淀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戈铁马式的好看;是具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变迁式的好看,决不能是新港台人操新港台腔演绎新港台事。
四是同一部引进剧不得在三个以上的省级电视台播放的规定,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并没有一个调控全国各省市台节目播出的机构,各台的播出的时间表各行其是,谁来协调?谁来评定处罚第四者?将成为有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二思:“空前红火”与“开端无序”
我国电视剧进入市场十分滞后,改革开放17年后,1995年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才提出引入市场机制,1996年,广电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电视节目交易会,在海外引起很大震动,海外媒体评介,中国政府出面搞电视节目交易会,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正式进入市场。即便如此,那时官方发出的声音仍持谨慎态度,电视剧是意识形态的商品,还是要强调主旋律,强调喉舌,完全市场化是很难的。没想到,不过三四年的时间,电视剧的商业潮汹涌而来,迅速席卷全国,赔钱的买卖,哪家电视台也不愿做!
实际上,早在1992年,尤小刚便在北京香山团城搭建了一处曲折雅致的四合院和翰英街,采取一次性合成的操作方式,拍摄百集电视剧《京都纪事》,率先进行了市场运作。播出时收视率达47.6%,不但捧出了“亲亲八宝粥”等名牌产品,也捧出了电视剧能够赚大钱的法宝,诞生了一个中北电视艺术中心——电视剧市场的大门,就这样被尤小刚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隙。电视台以广告时间为货币形式,开始购买国产电视剧,结束了各电视台之间节目互换(以物换物)的市场计划经济的交换模式。再后来制作与播出分离,促成电视节目买卖市场的形成,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力军,在电视媒体上独领,成为继新闻联播后人们的主要收视对象。
由于电视剧市场建立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开端无序的状态几乎是必然的。拍电视剧可以一片成名,拍电视剧可以赚大钱,媒体的跟风炒作使无序漫延至混乱,曾一度红火的国产剧哪曾料到日后不久便出现的箫条与危机?
1992年至1996年,国产电视剧空前红火,一部《红楼梦》、《三国演义》引发古装片大战,从东周、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其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一被过了遍筛子;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发海外题材争拍,国人在海外的种种境遇被翻了个底儿朝天;一部《刘罗锅》引发了清宫戏大战,最热闹的景象是北影厂明清一条街上有十部清宫戏在轮番作战;一部《野火春风斗古城》引起名著改编热,《敌后武功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五六十年代名著瓜分一空。题材重复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国产电视剧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电视剧从能够给人迅速带来名和利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热山芋。
内地电视剧市场每年对电视剧的需求量准确数字到底是多少?谈起此话题,就连老资格的电视剧出品人和政府有关部门也是众说纷纭,标准不一,差距甚大。从而难以形成对市场较为准确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几年的电视剧生产一直处在盲目和半盲目之间,政府部门的题材规划也好,电视节目交易会也罢,离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市场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令需求方与供求方都摸不着边际,使得这几年一直是在“打乱仗”。
三思:“艺术老汤”不合观众胃口
话题具有明显的自嘲意味——港台电视剧败坏了收视人的胃口,培养了一大批爱看港台剧的观众。与其说我们花费五十年的时间精心培养的电视市场,竟如此不堪一击,被进入内地不足十五年的港台剧轻松夺走的话,还不如说内地电视剧长期以来夜郎自大,对市场只知索取,不知适应并及时引导,长期漠视观众需求,坐失良机,拱手将大蛋糕与人分享,直致连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得不到时,才饿着肚子开始呼吁政府对自己保护。
其次是对国产电视剧一次猛烈的冲击。稍作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轨迹,内地播出的第一部港台剧是1984年的《霍元甲》,以后陆陆续续有《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戏说慈禧》、《戏说乾隆》、《家有仙妻》等。虽然那时对港台剧的播出数量和剧目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但港台剧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含着的浓浓的人情味,情节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细水长流地开始滋润观众的心田。与此同时,优秀的国产剧始终在荧屏在观众心中占据主导位置,《末代皇帝》、《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京都纪事》、《情满珠江》、《孽债》、《刘罗锅》,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一两部国产剧产生轰动效应。
但是,国产剧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保持长久。1997年,国产电视剧市场开始滑坡,1998年港台剧强劲势头大规模进入,各媒体将港台剧作为收视王牌,以求生存。到了1999年,港台剧横扫千军,占据了内地电视剧市场的主要份额,除中央电视台外,各省市台谁也没能坚守住阵地,从各广播电视报的播出表来看,内地电视剧几尽被逐出黄金档。过去我们靠政策调节的二八开(港台剧二,国产剧八),港台剧靠市场把它变成八二开,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第三、“两种冲撞”,即两种娱乐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大冲撞。对港台娱乐及审美方式的强烈抵触一是部分中老年观众,长期的教化审美培养使得他们习惯了国产剧传达的“使命感”、“崇高感”、“英雄情结”、“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哲理性”等等,当他们在港台剧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上述感觉时,便采取了远离的方式,任由年轻的儿女们将频道换来换去,寻找着金庸、琼瑶们创造出来的古代与现代的闹哄哄的神话,在神话演绎的纯情和真诚中寻找远离市俗喧嚣的慰籍。二是我们的电视艺术家,他们长期受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传统艺术教育,在毕业后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社会承认的地位与名气,让他们放弃这锅“艺术老汤”去屈就连一所正规的戏剧电影学院也没有的港台“艺术新汤”,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情愿的事情。所以尽管他们也高喊走向市场,但只要导演大权一到他们手里,其作品一定是“艺术老汤”,其间硬着头皮加入的商业性像漂浮在老汤上的一片片油花。
四思:为“制作业”扶贫?
制作与播出分离后,各方都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制作方的无形资产一是有出品权,二是有制作品牌,电视台的无形资产是频道资源。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二者必然进行较量。电视台巧妙地利用了买方市场,让制作方互相竞争,原来是三部选一部,现在可以五部选一部,一是可以选更好的,二是可以将价格压的低低的。制作方越来越被动,纷纷叫苦不叠。
各国的情形不同,制作与播出的格局亦不同。美国的政策是向制作方倾斜。有关法律规定,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时间如果是12分钟,其中两分钟是节目预告,6分钟给制作方,而我国电视台能够给制作方一分半钟,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所以,美国的电影公司,其实力可以购买任何一家电视台。为什么这样优厚制作业?一是制作业承担了高风险,二是制作业有能力生产打入世界市场的影视作品,这也是美国影视产品风靡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香港地区的制作与播出合一,无线台每年生产六千个小时的节目,因此无线的制作班底十分强大,其节目除自身消化外,必然瞄准内地市场及东南亚华语市场。由于其占据三个市场,制作经费比内地宽裕的多,还由于其在起步期就是商业制作,不需转轨,所以只要内地政策松一松,便毫不客气地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取得较大份额。
内地重播出轻制作由来已久,国家投资大力发展播出产业,把电视台等播出业视为喉舌,制作业作为附属的思路没有改变,电视节目走向市场便显得头重脚轻,步履蹒跚。电视台无尝占有播出频道资源,广告收入上的分配极不公平,播出方可以随意延长时间,收视率高的剧目高达十几分钟,制作方仅得到一两分钟的残羹剩饭,如此养胖了电视台,饿瘦了制作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总不能等到内地的制作业饿垮了,我们的电视台被海外节目填满的那一天,再搞制作业的扶贫工程吧。
权威出品人指出,这几年,国产剧能够积蓄起这些力量,建立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很不容易,不去爱护保护它,反而打开闸门,肯定水淹七军。应该有这样的考虑,有几部好的国产片的单位才有合拍片的资格。这个建议至少可以有效遏制假合拍,使广电总局15号令得以有效执行。
五思:港台剧哪儿香?
港台剧究竟哪儿香?
内地电视剧大众文化的属性长期短缺,国产剧从诞生起就摆出居高临下的教化姿态,其后来的发展始终没摆脱“官本位意识”和艺术上的“贵族意识”。所谓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完全是一种标签和形式,其直白的教化姿态仍然让人望而生畏。与观众需要的“平民意识”几乎风马牛不相及,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服气,继续把一块块自认为好吃的蛋糕硬塞给观众。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在烦透了的氛围中迎来了港台剧的新鲜空气,能不为之欢呼雀跃吗?
前年首部《还珠格格》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股“格格热”,据央视索福瑞公司收视统计,均创当地全年最高值,其中,湖南平均收视率为45%,北京、山东均为44%,上海42%,江西、江苏、贵州在35%以上,去年《还》剧续集在北京首播,收视率一度突破50%,难怪有媒体惊呼——《还珠格格》(续)好大一棵摇钱树!
大众文化属性之一是它的“直白性”。《还》剧的故事非常简单,用“皇帝私生女认父”这样一句话便可说清,围绕着这一戏核,可以编织出几十集波澜起伏的故事来。故事简单而曲折,观众不必为剧中复杂的故事情节和错综的人物关系花费精力,只须跟着剧中可爱的人物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的命运转即可,欣赏上的无障碍和卡通性是赢得更为广泛观众层面的基础。直白在叙事上的表现是直来直去,出入门、走路、上下轿等过渡镜头一律不拍,说声皇帝出巡,接下来的镜头便是皇帝、小燕子、紫薇等人在集市上东张西望。没有起承转合,横空一刀,迎面杀来,每一场戏都有新的情节变化或新的信息传达,大量蒙太奇省略,令观众目不暇接。国产剧恰恰相反,交织在一起的几条故事线不把观众弄迷糊誓不罢休,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更是只有编导自己才闹得明白。长达几分钟的人物阐述思想的对话让观众忍无可忍。
大众文化的属性之二是它的“平民性”。港台剧的主题亦非常简单,亲情友情加爱情,真善美战胜假恶丑,明白晓畅,无须诠释。国产剧放着人类通用的审美主题不取,非要自作聪明地挖掘什么?诠释什么?折射什么?孤芳自赏,令人敬而远之。
大众文化属性之三是它的“夸张性”。港台剧的演员的表演决不搞什么“无痕迹”、“纪实性”、“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而是将各种性情的人物类型化,归类后的人物进行夸张,使人物性情达到极致。如紫薇宽容大度聪慧贤达,编导决不损害这些美德,即使到最后皇帝判处皇后和容嫫嫫死刑时,紫薇也要用自己的免死金牌来救她俩,否则就不是紫薇了。国产剧中的人物却往往爱表现其对立人格的复杂性,如善良大度中含着妒嫉和狡黠,豪爽侠义中藏着残忍与偏执,认为只有这样才真实。没有理由谴责国产剧长期形成的创作观念,其艺术性亦比港台剧高出一筹,但事实证明此种创作观念不具有平民性。在商业价值面前,港台剧的大众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好看的基础。
六思:“主旋律”也要赚钱
正如美国影视作品不能没有“主旋律”一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市场也不可能没有“主旋律”。
体现美国精神和文化的大片《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的“主旋律”。前者在奔放青年杰克与美女露丝身上体现出的一见钟情式的生死恋,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我们在《魂断蓝桥》等类似影片中早已不断领略。所不同的是《泰》片将背景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就使得杰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还有什么比一个男人把他心爱的女人托出水面获得生存的机会,自己却冻成冰人长眠海底而令人更加感动的场面呢?美国人的浪漫加拯救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至于瑞恩的被拯救更是美国人道主义精神的不加掩饰的诠释,只不过用了好莱坞式的包装,让我们的观众只见巫山不见云罢了。
值得讨论的是,美国“主旋律”不仅成功地占领本土市场,而且成功地侵入全球市场,而我们的“主旋律”面对市场为什么显得如此尴尬呢?
中国电视剧“主旋律”定位有三条标准,思想积极向上、艺术质量上乘、观众喜闻乐见,其中的优秀作品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奖。据说获“五个一”的“主旋律”作品大多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补贴和奖励,有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便可降其次,从而人为地把“主旋律”与市场对立起来。
那么,妨碍“主旋律”进入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创作观念上的老化。主旋律作品大多有一个感人的事件或有重大的题材,创作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表述故事或事件上,忽视了不管任何重大题材,只能作为背景来展示,人是第一要素的创作规律和宗旨。以事带人,以情节带人,最终淹没人,是缺少可看性的主要毛病。试想,《泰坦尼克》如果将沉船事件作为主线加以表述,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作为佐料,这部影片还能让观众动情落泪,连看数遍吗?
英雄主义是主旋律作品不可或缺的内涵。如果说美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是“征服加拯救”精神的话,那么,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便是“奉献与牺牲”精神。无疑,前者带有很强的殖民意识,后者更为容易令观众接受和感动。剩下的便是包装与形式了,好莱坞式的包装并不具有殖民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其实,国产剧主旋律作品的包装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应国情的路子,也有不少优秀之作,《雍正王朝》、《牵手》、《共和国往事》、《贫嘴张大民》等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剧主旋律作品进入了一个适应市场的新阶段。
七思:急需行业工会?
港台及海外的方式是靠行业工会。其作用一是可对题材进行规划,制作单位的要拍的题材报到工会,按时间先后顺序储存在电脑里网络里,如果有第二个相同的题材马上被阻止;二是对总量进行控制,工会的电脑通过网络对电视剧市场需求了如指掌,对电视台和制作方进行供需双方的有效调节,避免过剩和积压;三是对演员尤其是明星进行限价,防止明星漫天要价的同时也保护演职人员的应得利益;四是可对国产片、引进剧、合拍剧的单位进行资格认定,遏制文化掮客利用国家在电视剧有关法规尚不健全的空子大发其财,阻碍电视剧市场的健康发展;五是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各类准确动态信息,协助政府对电视剧生产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和执行法规,对违规现象进行查处;六是可对全国电视剧进行网络管理,对在行业内出现的诸如“版权纠纷”、“罢演”、“盗版”、“债务”、“劳务”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进行干预,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维护正当权益。
比如说,美国的影视行业工会很有权威性,非常严谨,他们每年出一本手册,对影视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规定的特别详细,你拍的片子进入艺术片市场还是商业片市场,收费的标准不同,拍摄过程中,现场人员需要什么样的饭菜、需要多少水果、冷热饮、住什么标准的房间、超时发多少工资,非常清楚和完善,违规者将得到非常严厉的制裁,形成了良好的秩序。
前不久,中国电视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电视节目总公司、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上海永乐影视集团、湖南光前影视制作中心、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广电总局社管司等单位的领导先后两次召开“电视节目出品人联席会议”,就电视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尽快建立电视剧行业工会,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
怎样尽快建立起有权威、有中国特色、有高办事效率的电视剧行业工会,是摆在中国电视剧面前的首要问题。
八思:第一是收视率,第二是收视率,第三还是收视率?
与其它商品不同,电视剧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买方(媒体)、卖方(制作)都要最终从广告商口袋里掏出钱来,怎样抢到具有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吸引跟片广告,成了媒体和制作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
目前,各电视协作网从立项开始寻求与制作方热点剧的合作,以保证高收视率剧目能够在该网的播出。制作单位觉得这样可以先保住成本,降低风险,也乐意接受媒体送来的“秋波”,送郎上门,喜结良缘。
于制作单位来说,改变被动局面,抢占制高点的根本出路是国产剧急须改变孤军作战、小规模生产、小打小闹、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力量,以期达到电视剧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化效益的目地。原小生产制作的缺憾很多,精英领路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小船或中等船只的命运,生产和销售缺少有机制约,缺少科学性、计划性、长期性,资金运作捉襟见肘,海外市场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电视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微,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在资金动辄数千数百万的企业家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收视率是什么?于制片人、媒体、广告商来说,既能使他们战战惊惊,如履薄冰,又能令他们欣喜若狂,趾高气昂——收视率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魔手;于观众来说,真正尝到了做一回上帝的滋味,凡不合口味的电视剧,只需将遥控器轻轻一按,便足以让这部倒霉的电视剧被逐出黄金档——收视率成为“上帝”口里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道。
收视率是怎么产生的?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电视台委托雷森信息中心、北京有线电视台委托北京心理研究所,在全市13个区县进行收视调查,覆盖总人数1160.6万,总户数362.7万,前者样本为550户,后者样本为969户,据此计算全市收视率。样本采取日记记录法,15分钟为最小记录单位,置信度为95%,最大误差为3%。该中心和研究所每周五将收视报告及前15名排行榜邮寄有关单位。
我们也曾有过没有收视率的年月,电视机只能收到中央及地方的几个台,地方台还没有上星,媒体还承担着导向责任,那时出现了深受欢迎的春节晚会、正大综艺节目,国产电视剧亦是一派繁荣,《红楼梦》、《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京都纪事》、《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等剧产生了轰动效应,聪明的媒体用了一句并不十分准确的成语——“万人空巷”来表述。那种酒肆茶楼观看,街头巷尾议论的盛况,想起来还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