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小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古诗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古诗小学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1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2

您好!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值此端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致敬!

流光溢彩的五月,承载了为明人的梦想,孕育了为明人的智慧,成就了为明人的精彩——

国际文化节拓宽学子视野。国际文化大讲堂,家校同携手,全球来旅游;年级风采秀,班班有特色,个个都精彩;英语戏剧表演,中外教联手执教,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广场文化节展示学子风采。走进社区,筑梦为明,快乐成长。“三团两队”齐亮相,以文化的视角,载歌载舞,唱响美好的明天,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充分展示了为明学子的风采。

家校共育搭建成长平台。“最美为明,与爱同行”期中家长会成功举行,展学生特色作业,观学生特长表演,听学校工作汇报,研学生成长个案,商家校共育大计,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教学开放日赢得社会口碑。相约520,告诉自己——我能行!5月20日,小一大型面试活动如期举行,优质学位现场预订,牛津班、业主班学位当天预订完毕,培生班还有少量优质学位正在陆续报名中。

遵照相关文件要求,端午节放假三天(5月28日—5月30日),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每一个家庭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重视安全,共享平安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注重交通安全,食堂安全,不允许学生进入网吧等场所,防溺水,防电,防火,防止学生与不正当人员来往。

二、按时作息,共享健康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每个学生都应该拟订假期活动安排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作息时间,保障健康饮食,保障睡眠,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认真学习,共享成长假期。

1、拟订学习计划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完成作业。

2、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每天至少背诵一首古诗词。

四、积极实践,共享文化假期。

学校制订了《小学部端午节活动方案》,从知“端午”,明特色内涵;品“端午”,懂节日文化;过“端午”,展实践精彩三个维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在假期中,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关于端午的诗词,家长参与进行亲子诵读,制作诗词清单,抄写诗词;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包棕子,了解端午习俗;五年级学生学做香囊,在过节时送给自己的父母,送去祝福表达感恩之情!

祝各位家长朋友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3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人文素质

《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怎样适时适度地把传统文化融汇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语文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精通者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学习,大胆创新,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先丰富了自已,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通者,才能丰富语文教学,才有利于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中去。

我非常热爱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诵读许多古诗词和经典。我还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忠实观众,《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我都非常喜欢,这些栏目和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历史人物的解说,我从栏目和书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并把他们融汇到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传统文化的播种者,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要自已心中有阳光。”

二、学生要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儿童时期是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文化素养和形成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每天早晨利用5分钟晨读时间讲成语故事。我精心选择了三百个典型的成语,在成语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一学期就增加300多字的识字量,还让学生了解了30多个文化常识,知道了60多个文学典故。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历史故事等多项活动,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成语学习。

2.利用晨读10分钟诵读古诗。因为我所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他们进行枯燥的讲解是不行的。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古诗故事,通过观看故事,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会读会背80首古诗,并能理解诗的含义。

3.每天中午课前10分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在学习时要适时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讲授。例如,发现学生不尊重父母时,就要对学生用《弟子规》中片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然后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孩子。

三、注重日常教学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学习《母亲的恩情》一课,我就首先从《游子吟》这首诗开始,让学生们从诗中感受到母爱是那么寻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4

朱薪润: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端午节了,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在我的记忆里,还要系彩绳,那么多的颜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最喜欢上面系着小铃铛的那种,走到哪里,清脆的铃声就被带到哪里。

许 愿:以往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去乡下看望奶奶。奶奶喜欢吃粽子,包粽子的技术也是一流的。奶奶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有绿豆馅的、红枣馅的、肉馅的……现在过端午的时候,亲戚邻居也会送来不少粽子。但我吃的时候,总感觉没有奶奶包的粽子的那种味道,也许是因为这里面夹杂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吧!端午的味道就是亲情的味道!

马文雅:以往的端午节我们更多是跟家人一起过,如果能跟同学朋友一起过应该也挺有意思的。比如我们可以一起做下面这个游戏:先准备三个盒子,然后让人来选其中任意一个盒子。三个盒子中有一个盒子里既有粽子又有钱,但必须靠自己幸运才能选到。当然还有复活环节。你可以先找人组成一队,每个队有五个人,大家轮流背诵平时积累的古诗,哪一队背得又多又准确,哪一队就可以再选一次,如果还没选到就说明你不够幸运喽!

祖思遥:我希望在端午节这天体验一下包粽子的感觉。以前总是看大人包,小孩子不能插手,其实我觉得在端午节那天让我们小孩子学会包粽子是一件好事,既可以传承文化,又能学做一道美味。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王小悦:如果在这个节日里,学校能举办各种各样的游戏,让每个人过一个轻松快乐的端午那该多好。比如可以举办吃粽子大赛,找粽子大赛,编丝绳大赛……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开心。

裴新昊:我想这样过端午节:在端午那天,我们每个家庭来比赛包粽子,你想怎么包就怎么包,孩子去摘粽叶,妈妈包粽子,爸爸负责把粽子用绳子系起来。至于形状你们自己决定。最后再评出最佳创意奖。

骆 毅:至于我呢,因为是个小胖子,就喜欢吃,所以我期望,粽子能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一下,比如把传统的糯米换成我喜欢的内容,如炸鸡啦,牛肉啦,诸如此类。(好像没有可实施性,哈哈!)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5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尝试

在我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中,古诗词成为一朵伟大的奇葩。古诗词始终被选入到中小学课本之中,并且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巧用零散时间

古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化长河中是浩如烟海的。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多阅读,多背诵就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诗词的文化知识。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多背诵古诗词,让他们日积月累,当他们背诵更多的古诗词的时候,自然就会理解了诗词的意义,也就会得到古诗词美的意蕴。我就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多安排给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的时间。比如在学校可以利用7:25的晨读时间,给他们安排固定的内容进行全体同学朗读,形成一种朗读的气势和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朗读古诗词的习惯。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一般是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安排背诵古诗词,都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这样让他们去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时间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的朗读指导,让他们能够会读,掌握朗读古诗词的韵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兴趣。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介绍诗人及背景

只靠诗歌的朗读去理解和欣赏诗歌往往是很慢的,我们还要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这样就会加快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们在朗诵的基础上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遭遇。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倾吐内心的情感流露,而诗人所经历的社会生活而产生的情感都是在诗歌表露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教学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诗人生平和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学生就会加快理解诗歌的意蕴含义,从而能够深化诗歌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当学生能够更高层次地理解诗歌,他们就会对诗歌产生乐趣,从而也就会喜欢学习诗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跨越性,跳跃性比较强,更有虚实相生的特征,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为古诗词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形容等手法,创造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在诗歌学习中也就要引导学生的去体会和欣赏诗人丰富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诗人的意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获得诗歌的形象。比如我在执教唐代伟大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歌时,向学生问道“问童子”,问的是什么?诗中留下空白,但可以“言师采药去”的回答想象出问的是“你的师傅去了哪里?”这样想象,诗就完整了。还有诗人在诗歌中的修辞使用,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能力来鉴赏诗歌的妙处。比如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让学生通过想象,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瀑布从高空飞落的宏伟壮观气势,体会诗人的赞叹之情。还可以在诗歌意境的鉴赏中想象感悟诗词,借助想象联想到意境美,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深刻含义。唐代的伟大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借“绿树、村边、郭外、场圃、桑麻、”等意象,营造了宁静、悠然、淡泊的农家乐场景。诗中透着与友人同饮之乐和作者退居山林的向往。这些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能力缩短达到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除了上面的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去绘画古诗,这样就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因为诗歌都是用语言来描绘的一幅美丽的画。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发挥想象,对诗歌的意境加以想象,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那壮美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画笔把它绘画出来。特别是那些田园诗和山水诗更能体现其特长。这样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理解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

端午古诗小学范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然而,纵观我们现行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着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等现象。这些现象正严重束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因而,势必改变作业方式,探求一种既忠于教学要求又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又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具有愉悦的心理体验的新的作业形式。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设计开放性作业,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创新的乐园。

1 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诉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要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如学习古诗《小池》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①背诵、默写古诗《小池》。②《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③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第①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②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③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式。

2 创编型作业,提供表现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创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根据已有的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

2.1续写故事

如学了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呢,是继续骗人呢,还是改邪归正呢,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2.2表演课本剧

语文教材中情节生动的篇目较多,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让学生将课本内容续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或插编一些自己想象的情节。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片段也让学生适当演演。如《嫦娥奔月》中嫦娥巧妙地和坏人逢蒙周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周旋”这个词,笔者先让学生想象嫦娥会怎样和逢蒙周旋,会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不但在快乐中尝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操作型作业,提供活动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3.1绘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根据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笔者常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幅画。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了课文《九寨沟》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九寨沟的美景,教学《春雨》一文后,学生们画出了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柳叶,池塘里的青蛙等,并加上色彩。一张张精美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在玩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完成一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 鉴赏型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

鉴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了《二泉映月》之后,让学生亲耳聆听一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在学完这样的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然后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学完《泉城》、《拉萨的天空》后,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帖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5 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之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比如学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小数点漫游记》,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学完《春联》一文后,让学生利用寒假的机会,走亲访友的同时收集一些春联,分类整理后在班级内交流诵读,并学着写一两副春联,通过读春联、收集春联、写春联,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6 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