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都是外乡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都是外乡人范文1
说大话不是大病。王二麻子的剪刀,气功师的狗皮膏药,假烟假酒假农药见的多了去了!推销员信誓旦旦捶胸顿足,巧舌如簧言之凿凿,到底却还是欺骗。原来大话的核,与假近亲。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无止境。人胖了要减肥,矮了要增高,丑了要美丽,老了想长寿。于是乎就有应景的减肥茶增高的运动鞋以及使人美丽的手术延年益寿的若干补品。热闹是热闹,到底却还是个假。若灵验则势必人人皆窈窕个个够尺寸 ,地球装不下不想死的寿星们。捣鬼虽有限,大限来而未来之时,捣鬼者却活得自在坦然。捉鬼的钟馗何在?
某日,所供职的老年活动室有外乡人莅临,言其要为老人做做雷锋,免费提供领导时代 新潮流的健身强体按摩器。观其物,壮若电话机。外乡人用黏性的膏状物贴于痛痒不适处,通电则微颤,令筋骨松麻。最后却是要卖的,其价格高得令人瞠目。外乡人说:国外引进的高科技自然价高。人就想,国外亦多坐轮椅伴拐杖你掺我扶 摇摇欲坠的老人,却还是忍痛割爱将宝物送于中国人,真比中国的雷锋还雷锋?
玩魔术是须遮盖的,行话道是不遮不盖变不出来。箱子蒙了黑布,老虎变了美女,是障眼法。进化来的障法不再是布,而是大话。吾友的上联无明显不妥处,无论把好字读成上声还是去声;下句就叫人嘀咕:行行都行?吹牛皮吧?行行通行行松,精力有限不大可能行行都是行家里手。一行干一年日期不算长,却还是要干三百六十年!
都是外乡人范文2
夏天的雷雨总是突如其来。下午的时候人还热得直喘气,不一会儿就有了雷声,还没等人们判断这雨是真是假,手指般粗壮的水柱就从天上一排排斜射下来,不小心挨一下还真有点疼。
赶紧跑吧,这雨追着人呢!
躲进屋里再往外看,一地的水泡泡此起彼伏,溅起了又碎掉,有点像无数只嗷嗷待哺的雏鸟,一会儿就涨成了河。
这会儿如果家里的门槛低,水就要流进屋里了。赶紧赶紧哪,大人们着急了。小孩子没有什么事,只觉得尿急了,齐齐的蹲在窗台上往雨地里滋尿,一边比着谁能滋得更远,一边大喊:“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一遍又一遍。
当然这是在平静的雨天里的乐趣,如果赶上响雷,那谁还敢?
夏天的响雷好像通着人性,不愿让人看它,谁一看它,它就咋咋呼呼的炸响,好像怒着呢,正找不到对象发火。我真的试过,不在窗口看雨时觉得雷声还远,还温顺着。可等我一挨近窗口想看看水泡泡的时候,雷就一迭声的炸起来了,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严厉,好像专门是向着我来的。最后我都不敢看它,刚要看窗户,雷就不满了,嘎啦啦、嘎啦啦,声音大的好像非要把我震到地里去不可。
好在它再厉害也是一时一会儿的厉害,夏天的雨怎么会下得那么长远呢?当那些躲在乌云里的雷公、电母终乘兴而去的时候,它们怎么知道我们还有更大的快乐正在满怀的期待之中呢?每当雨点稀疏起来,我们早把扔在角落里的水靴穿上了,打起了满是尘土的黑雨伞,纷纷跑到街西边一道自然形成的泻水口趟水玩去了。
趟水可是雨天里最好玩的事情。北部高地上的雨水不知顺着怎样它们谙熟的路途准确无误的汇流到这儿,突现出一小条湍急的小河,这河并不清洌,浑浑的黄黄的,穿着水靴在里面来回趟着走,看着水流急急忙忙的样子,感受着雨水流经自己的腿脚,那种轻轻的揉擦,麻痒痒的,真让人有说不出的愉快。
当然,趟水并不总是快乐的,如果不小心踩进略深一点的小坑里,那就容易灌包了。谁要被灌包了,谁就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别的孩子一齐讪笑你的蠢笨和可笑。我有时灌包了,不自觉的站在那里就哭。我站在那里没出息的哭,直到有人去通知我父亲,他会把我从小河里抱出来背回家去,然后一边警告我再也不要去趟水了,一边把满满一靴子的水倒出去。可是安稳了一会儿,我又禁不住外面的诱惑,偷偷把父亲的高腰大水靴找出来,又偷偷地向外面走去。
可是往往等我穿上父亲的水靴赶往泻水口时,水流已经不如刚才那么健旺了,细细的若有所思的流着,穿着这样的大靴站在水里,简直有说不出来的一股傻气。孩子们都散去了,我也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脚上的大靴上,忽然发现父亲的这双水靴黑亮黑亮的,像皮鞋一样真有说不出来的神气。它让我想到军人的神气,男人的神气,抬高了腿肆无忌惮的踩踏泥泞的街道,发出“噗哧”的声音,也有一股难以形容的神气。禁不住一股冲动,我赶紧跑回家,找了根大人的皮带扎在腰间,感觉自己像军人般英武。于是就这么神气活现的跑到了大街上,背着手,挺着胸,东张西望,看着一地的泥泞仿佛站在千军万马面前,觉得自己像个将军一样了不起。
2
到了八月之后就到了绵长的雨季,老天爷一阵一阵的想起来就不急不缓的下一场。这种时候炉灶总是最难烧的,烟不走了,不肯爬到烟囱那儿去,赖皮一样盘桓在屋里,倒把人呛得都跑到外面去了。可总不烧火,屋里又太潮湿,地上都起了绿毛,睡在凉炕上是容易拔出病来的,还得坚持着烧火。
天气虽然湿润,可仍有令人感到烦闷的粘稠,洗都洗不清爽。
这个季节里刚刚入夜时的天空,远处总是有遥遥的闪电在天边无声无息地闪动,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一会儿横的、一会儿斜的、一会儿弯曲的,有时还忽然闪一个笔直笔直的,这时候没有雷声,不知道那些云彩是在远处生事,还是商量着一起压上来,给我们再倾泻一场大雨呢?老天爷的事情只有由着它了,有什么法子呢。
不记得妈在夏天曾去过江边洗澡,她总在这样的黄昏,近傍晚的时候在家里擦洗。那时候家里也没有洗澡间,妈就坐在炕上守着一盆水慢慢的仔细的擦洗,也不避讳谁。当然这种时候家里的人很少,都趁着凉快出去串门或是干什么去了。
有天晚上,我和妈在家的时候,她就这样洗着,这时忽然间一个三十多岁的外乡人闯进来问路。妈当时着上身,可她没有一丝慌乱,若无其事的问他干什么。这个外乡人,我不知道在那一瞬间他是否感觉到有些不自在,可他没有离开,仍然坦白地把自己的目的说了,而且表现出好像并不知道妈在洗澡的态度。妈一边和他对答,一边从容的继续洗澡,还仔细的告诉了他怎么才能找到他要找的人家。那人道了谢走了,我在一旁却感到巨大的不安,因为他看见了我母亲的身体!我极不满地嚷嚷:“那人怎么那样啊,一点礼貌也没有,没看见人家洗澡吗?妈你也真是的,怎么不披上点衣服啊,还告诉他路怎么走,把他赶出去就算了……”我一边抱怨一边心里觉得这件事情的荒唐可笑。
妈也觉得很有趣,不过她比我更坦然:“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也有妈妈呀!也是吃他妈的奶长大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继续平静的洗她的澡。妈那时候五十岁了,可是她的皮肤依然白晰,仍然美丽。然而她对自己一无所知,不以为然,一如孩子一般纯真和坦白,没有更多的禁忌。
3
直到如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妈一边洗澡一边回答那个外乡人问路的那个傍晚。
雨季的天空,浓云遍布,静默的闪电像是抽搐似的在遥远的天际忽隐忽现,不断暗示着人们与自然密切的关系,不容回避。
这种时候更是小虫子们最兴旺的季节,“小咬”成群的飞舞在半空,草丛里还有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虫子都在忙碌着它们的终身大事,而越来越肥大、阴险的黑蜘蛛开始遍布它们的猎网,在菜园和花园里,在电线和树隙之间,有时甚至把网织在略窄一些的人行路上,人在傍晚出行回来,一不小心就被蜘蛛网蒙住了脸……
都是外乡人范文3
浙商仿佛就是追逐市场“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早已成为广为人知的一句“商谚”;仅在西部省份,就有近300万浙商在实践着“你发展,我发财”的商业信仰。浙商以其精明善贾和务实低调而赢得了21世纪“赚神”和“浙商不倒”的称谓。
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美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
浙商是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之一:
历年的《福布斯》和胡润推出的中国内地富豪榜,浙江籍富豪人数均居第一;
全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序,浙江更是遥遥领先,近年上榜数稳定在一百七八十家,一省独占1/3强。
不过,现在也许应该给予浙商新的定位,即“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这句话倒过来更为准确―“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
“资源小省”成为“内资输出第一省”
浙商在自身富裕发展的同时,还给浙江经济带来了奇迹:
浙江是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的“资源小省”,但现在却成了中国最大的“内资”(主要是民间资金)输出省份,而浙商在省外全国各地投资创业的人数达390万,也是全国第一。有人说,应该在“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外,浙江应该再加一个“老板故乡”的新头衔;
浙江GDP总量已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数近一倍,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也已超过广东,居于首位。
浙江对全国的税收贡献也是举足轻重。2005年浙江省国税收入达到了1662.84亿元,同比增长18.22%,占中央级税收的近十分之一。“十五”期间浙江省累计国税收入5780.29亿元,年均增长21.01%。 在出口退税方面,2005年浙江的出口退税额为577亿,仅次于广东排在全国第二位。
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上市公司户数等6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集群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活跃的浙商使得浙江经济正在成为辐射全国的“浙江人经济”。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据央行测算,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可达8300亿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蓄水池”。而浙商大规模出省投资,无疑将资本蓄水池变成了助推器,成为拉动全国经济成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草根装备”无碍“天生的市场动物”
浙商的成功曾经一度伴随着他们的“低级和落后”,但是反过来这个逻辑并不成立,也就是并非草根们的“低级和落后”成就了他们。只是他们更贴近中国这个市场的文化和国情,也更了解这个新兴市场的水土和脉搏。
有人曾不服气,就凭着浙商们的“草根装备”,在跨国公司巨浪前面还不玩完。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得出的可能是一个相反的结论。因为第一代浙商是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一双空手下开始创业的,这时候,小企业,小商品,家族化,甚至保守的决策,都是最优的选择。
企业组织无所谓优劣,关键看匹配。所以浙商不是真落后,而是更务实。浙商关注的是市场的冷暖,而不在乎形式和概念。在当初市场还是一片“荒漠”的时候,直接种上大树不会成活,小草才是与环境最匹配的品种。浙商注重的不是什么是最好的,而是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产业、管理模式。
“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动力机制,是浙商称雄的法宝;因为有根,“草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浙商将在全球化时代被边缘化。因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创业主体、市场力量、政府意志和本土文化传统共同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在市场环境下创业主体自主自发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源头上注定了浙商是天生的“市场动物”。有了这个“基因”―当“做大做高”的外部条件最佳时,不再满足于低成本优势,低附加值产业的浙商会在内在冲动、政府推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选择“做大做高”。从而与周围的环境继续保持匹配。
浙商“扩容”:浙商不仅仅是浙江人
浙商是谁?浙商当然首先是浙江人。
如果以“浙江籍在省外和外省籍在浙江的创业者”来界定浙商的话,知名的浙商之中,“外乡人”并不多。波导团队算是一例。以徐立华为首的波导创业组合多不是浙江人,但他们在浙江这块热土上创业已超过十年,应该可以算作浙商。只是徐立华们的成功,依然无法判断是浙江的“水土”造就了这些“外乡人”,还是“外乡人”跟浙江人具有一样的商业天赋。
仅仅波导一个例子也许不足以推导出“浙商”不一定就是浙江人的结论,虽然他们做的很成功。但是随着近400多万浙江商人像种子一样撒遍全国,以及全国各地人才向浙江汇流,浙商跟浙江人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浙商的脸谱:肯吃苦,敢冒风险,善抓商机,经营手法平实稳健,行事风格内敛低调。他们一般都是“苦出身”,发达前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七成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八成出身于农民;“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三无起步”的浙商,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生长。规模可大可小,资金可多可少,进入门槛很低。浙商是真正的“平民”,他们最大众化,浙商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模仿”。浙商是中国平民创业成功的典范,浙商现象是中国各地大面积发展民营经济最有借鉴价值的样本,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成为“浙商”。
这样算起来,中国浙商“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浙江商人,一个是以其为模版的各地后来者;一个是地缘意义上的浙商,另一个则是基于共同特征的文化概念意义上的浙商。浙商的“扩容”对浙商本身的影响力、成长空间和模式价值都是一种放大。
都是外乡人范文4
当地人招待贵客,厨艺高明的巧手的会亲自操刀做上四、六、八盘大菜,否则便会跑遍整个汕头,给你凑一桌他们心目中的“潮汕味道”。
一次我在潮汕朋友家做客,因为深知他们的待客之道,于是反复重申“一个菜就可以了”,朋友想了两天,决定给我买一份当地的卤水鹅。
岭南地区的人们热衷鹅肉,那让外乡人闻风丧胆的肥硕,在当地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享受。香港人爱吃烧鹅(烤鹅),喜欢皮下脂肪丰满的口感,潮汕人则偏爱卤鹅,以肥肉同卤,鹅皮纤薄但肥美。
我的朋友骑车来回20分钟,买回一份卤鹅,三个饭盒装着鹅头、鹅肠、鹅汁,外带一小袋蒜泥醋。朋友进厨房炒了个青菜,又夹出一些他母亲做的杂咸(腌制的冷盘小菜),在阳台上铺开一张报纸,把吃食都移到上面,最后搬来两把矮小的凳子。
都是外乡人范文5
[关键词] “场域”;“文化资本”;《北漂一族》
《北漂一族》是一部反映“北漂青年”的生活境遇的纪录片,片中的年轻人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徘徊,他们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执著于梦想,有人选择放弃。事实上,无论他们的北漂之旅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无论他们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他们自身的条件和经历就已使他们处于不同的圈子,而各种客观的现实条件又限制了他们在各自圈子中的发展。每个年轻人拥有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是不一样的,拥有不同类型的资本使得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域”里行动,而在各种类型的资本中,文化资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关于“场域”
“场域”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不仅利用“场域”这一概念来阐释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还利用这一概念来解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布迪厄认为“场域”就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布迪厄认为行动者或决策者占有的资本或权力决定了这些“位置”之间存在的支配关系、屈从关系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他认为手中掌握的资本或权力越多,行动者在“场域”中越能占据有利位置。换句话说,“场域”就是由各种“位置”交织形成的社会网络,在由这些“位置”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各个“位置”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每一个“位置”的改变又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结构。此外,还须注意的是“场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因而各个“位置”在“场域”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由“场域”自身具有的结构和系统以及各个“位置”所持有的资本共同决定的。
布迪厄还认为个体必须以行动者的身份参与“场域”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与此同时,他也指出“行动者必须负载一定量的特殊资本,他们受到场域和习性的作用,携带自身资本(有意或无意)参与到场域的游戏中来,为占据一定的位置和维持、提高资本总量而与其他位置上的行动者争斗,从而形成独特的社会轨迹。”[2]73事实上,“场域”就是行动者之间进行争夺的空间场所,在这里他们争夺场域中“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的占有权,争夺对场域的“支配性价值”的垄断,争夺场域中“评价标准”的决定权,争夺他们在场域中所应有的“合法地位”。这种争夺可以帮助行动者维持现有的社会分配格局,也可以帮助行动者打破现有的等级格局,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行动者掌握主动权,巩固行动者在“场域”中的地位。
二、“资本”和“文化资本”
布迪厄认为所谓资本其实就是一种累积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具化的甚至是肉身化的,对于行动者而言,这种劳动又具有一定的私人性和排他性,行动者参与这种累积性的劳动可以帮助他们获取丰厚的回报,增加他们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布迪厄巧妙地扩展了资本的外延和内涵,将资本的形态从物质领域延伸到了文化领域,他还将资本与权力联系起来,他认为拥有资本就是拥有权力。
无论是有形的资本还是无形的资本,资本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布迪厄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资本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资本至少以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形态存在。其中“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社会资本以社会声誉、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形式”[2]129。在每一个场域中都有其占主导性的资本,在经济“场域”中是经济资本,在文化“场域”中是文化资本,在社会“场域”中是社会资本,而在权力“场域”中则需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共同起作用。
布迪厄非常重视对文化资本的分析,他认为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相比文化资本表现得更为隐蔽。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受其具体形态、客观形式和体制形态的影响。此外,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受家庭和教育的影响,占有丰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往往更重视文化资本的传承,出生在不同家庭的行动者所继承的文化资本的量的差别决定了行动者在社会空间中的起点。
三、《北漂一族》中的“文化资本”和“场域”
就《北漂一族》来说,影片记录了处于两个不同圈层的年轻人的生活。具体来说,一个是以徐林青、郭凯、赵丽娜等为中心的“演艺圈”,一个是以李灿、唐宇、袁国述等为中心的“事业圈”。这一群选择北漂生活的年轻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量也不一样。资本的量的差别也为他们的北漂生活打上了不同的烙印,无论他们成功或失败、坚持或放弃、留下或离开,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影响着他们的态度。选择离开的人不甘于只是处在“场域”的边缘位置,选择留下的人则相信他们拥有的资本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处境,终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占据“场域”中的优势位置。
布迪厄认为文化是社会等级区隔的标志,在社会场域中,文化资本的占有量决定了行动者在社会场域中的位置。文化资本的形成与行动者的社会出身、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文化资本在行动者身上留下的烙印无法轻易去除。行动者的口音、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无法轻易改变,无论行动者怎样掩饰,都无法彻底抹去家庭、社会和成长环境对行动者造成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法逃开家庭出身、社会身份赋予他们的一切。
《北漂一族》中出生河南的徐林青,她的普通话有着浓浓的河南口音,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只要她张口说话,她就在告诉别人她来自外省,她是一个外乡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骨子里却认为他们出生在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与外人相比他们占用更为富足的社会资源,自然他们也认为自己比外省人见得多、听得多、知道得多。在社会场域中本地人觉得他们处在场域中的中心位置,而外乡人则处于边缘位置或者说外乡人得以他们为中心行动。
文化资本的获得离不开来自家庭的培养,文化资本的传承则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一个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量会影响文化资本的传承;另一方面,在拥有的资本总量一样的前提条件下,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保证文化资本的有效传承。也就是说在社会场域中,经济资本丰厚的家庭更注重文化资本的传承,因为他们有能力将一部分经济资本转化成文化资本,而对于经济资本相对匮乏的家庭来说,文化资本的积累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就《北漂一族》来说,来自外乡的徐林青,她一心想进演艺圈,但是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足的家庭的她并没有受到过艺术的熏陶,她只能在北影厂、艺术村等待着别人慧眼识珠地去发现她,事实上对于她来说,演艺圈就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梦。但是同样来自外乡的郭凯,她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她有资质去参加选秀比赛,她能够通过与别人的竞争告诉大家,选择她是最明智的。同样是想在演艺圈发展,郭凯与徐林青最大的区别在于郭凯有资本去为自己的梦想做更多有益的争取。其实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社会场域中,占有的不同量的文化资本,即使是在相同的行动轨迹上,行动者也站在了不同的起点上。
文化能够成为社会区隔的标志,关键在于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往往与人的身体形态融为一体。文化习性、文化品位不像金钱、财产或贵族头衔可以直接馈赠、购买或交换。出生在不同家庭的行动者,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习性、文化品位是不一样的,行动者表现出来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文化习性、文化品位常常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他们的身份和他们的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事实上,文化习性或文化品位很难用具体的标准去考量,但是从行动者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就比如考察《北漂一族》中徐林青的谈吐、衣着打扮甚至是她的外貌特征等各方面的条件,我们会觉得她执著地想进娱乐圈就像是痴人说梦。虽然徐林青自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并相信她所说的文学功底就是她将来在娱乐圈发展的优势,但是从徐林青的语言能力以及她的好朋友小芳的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林青口中的文学功底并不能帮她赢得更多的在娱乐圈发展的机会,而没有宣称自己具备文学功底的郭凯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或者在与同伴的日常交流中表现得更为伶牙俐齿、思维敏捷。
最后可以比较一下《北漂一族》中同处“演艺圈”的三个女孩子徐林青、郭凯、赵丽娜选择去北京的动机:徐林青执著于自己的明星梦,她希望通过自己在娱乐圈的打拼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显然是北影厂、艺术村等跟娱乐圈相关的场所吸引了她的眼球;郭凯选择去北京是想丰富自己的人生,骨子里的不安分驱使她放弃音乐教师的工作,她在北京尝试过很多工作,她不像徐林青那样执著,她去参加选秀比赛只是希望多给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的青春不后悔,可以说她最后进演艺圈也是一个偶然;赵丽娜选择去北京是因为她所学专业的需要,她认为只有在北京她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其实就像布迪厄所指出的,所有的文化生产都是有偿的或者说是对行动者有益的,它能够为行动者带来利润,而行动者正是根据不同的逐利方式来决定他们在“场域”中的行动策略。其实对于徐林青来说,最大的利润就是能够进入她梦寐以求的那个“圈子”,只要能进入那个“圈子”她可以不惜代价;对于郭凯来说,最大的利润是她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了,她的人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她的北京之旅也没有让她留下遗憾,所以再苦再累她也能够坚持;对于赵丽娜来说,最大利润是她真的在北京扎根了,买了房子接来了妈妈,为了能跟妈妈在这个城市中过这种安稳的生活,她不断奔波,忙于准备各种选考。
拥有不同量的文化资本能够让行动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层级,虽然《北漂一族》中的年轻人都还在为了梦想在不断地奋斗,他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位置没有被严格地区隔开来,但他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本的量的差别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奋斗轨迹,也并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在社会场域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都是外乡人范文6
但是对于在历史长河中游弋的每一个人来说,一年,经历的变化也许翻天覆地。
城市亦然。
2006对于济南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对于2005来说,它是发展与延续,对于2007来说,它是开篇与序曲。在这365天里,每天的面貌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故事发生。同样,每天的情绪也都是不同的。365天,蕴含了多少惊喜,多少欢乐,多少激动,多少紧张……盘点这个城市在这365天里的喜乐,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对于我们编辑来说,取舍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每个事件都有精彩,每个故事都有惊喜,舍弃谁都很是不舍,但在有限的版面里,只能大致分类,进行一下归纳。
2006,几对相关联却又相矛盾的关键词,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第一对关键词:发展与和谐
作为山东省城镇发展体系“一群一圈一带”中重要一环的济南都市圈,2006年通过专家评审,以济南为核心,构筑“1+6”模式,打造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长三角、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
经济的发展并不要牺牲和谐为代价。越来越多的济南人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且在2006年成立了公益事业民间组织“泉城义工”,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到处都可以洒落他们爱心的芬芳。
第二对关键词:内敛与张扬
2006年的济南是内敛的。济南向来就是一个内敛的城市,低调、朴实。济南人如是,济南文化也是,都是在低调中稳步前进。这种内敛,使得在济南生活得踏实。
2006年的济南却也是张扬的。内敛并不意味着缺乏激情,而是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各个产业铆足了劲,等待着爆发。尤其是文化产业,在2006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用它最美的姿态盛开在这个绚烂的城市。
第三对关键词:动感与感动
济南不是时尚之都,但是济南却越来越时尚。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文化、娱乐界名人的造访,为这个宁静的城市注入了活力,点燃了济南人蠢蠢欲动的时尚热情。从此,济南更加动感,更加充满活力。
济南人淳朴,济南的空气温馨,在这一年里,更多的外乡人,外国人来到济南,爱上济南。民生更加被关注,连官员都放下身段,与民同乘公交车,点滴细节之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