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变废为宝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1
这一天,李明在小军家吃完了饭,小军的妈妈有事出去了,小军就开始洗碗。李明说:“我帮你吧。”“好的。”说着,他们俩儿一边讨论着学校的事儿,一边洗碗。就在这时,小军把一个洗好的盘子放在桌子边缘。李明伸出手说:“把那个碗给我。”小军答应了一声,伸出手拿到碗,划过边缘,给了李明。
“啊!”小军喊了一声,盘子快速的摔了下来,只听见“咔嚓”一声,盘子摔成了两半。他们俩口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心也砰砰直跳。小军心里想着:这可是妈妈一位好友送的,怎么办呀,我该怎么向妈妈交代呀!两人呆呆的看着,小军打破沉默:“我去拿扫把。”李明就问:“你没事吧?”“没事。”小军走到客厅去了,李明在那仔细打量着摔碎的盘子,心里好像有了什么主意。
小军拿着扫把,匆匆跑来,把一些碎渣子扫到了垃圾桶。弯下了腰,拾起两截盘子,慢慢的走到垃圾桶前面。“不要。”李明赶忙就说。小军迟疑了一会儿,问:“干什么呀?为什么不扔掉?小心这东西划手。”“我们可以把它‘变废为宝’。”“变废为宝?”小军吃惊而又疑惑。“怎么不可以变废为宝?”李明反问道。“你说说怎么个变废为宝。”“哈哈!先不告诉你。对了,你的水粉画用具在哪?”“我去拿。”小军边说边走进了房间。
拿来之后,小军又拿来水。李明把笔蘸了蘸水,蘸了一下蓝色的颜料,画了一条斑纹,用绿色的颜料,画了一条斑纹。就这样,一条一条的,鱼身画好了,再用红颜色画了鱼头,黄颜色画了鱼眼。小军也学着画,不过他不像李明画的细,不过也很漂亮。就这样,两条栩栩如生的鱼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他们把“鱼”举着到处乱跑,就好像“鱼”在小军家游来游去。最后,他们把鱼挂到了墙上,为家里添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两人越看越高兴,喜悦的笑声在这房子里回荡……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2
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是我的家乡。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的大地上。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家乡的环境却日益恶化。浑 浊的河水散发出阵阵恶臭,鱼儿死了,鸟儿也很少光顾。可怕的白色污染就像给家乡铺上了一层“白地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家乡的环境急剧恶化,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生活,变废为宝。你看,公园里到处是青青的草儿、绿绿的树木、幽幽的清香。路的两旁长着各种水果,供旅客欣赏。公园门口,有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走近一看,噢!原来是用旧光盘拼成的。远处一个惟妙惟肖的棉花糖雕塑,原来是用塑料袋做成的。还有用染料桶做成的千奇百怪的垃圾桶;有用易拉罐垒起的巴黎铁塔;还有用废弃的破铜烂铁堆成的栩栩如生的“保卫战士”……特别是用各种废旧纸盒做成的机器人,更是让人惊讶。看它们个个灵活自如,头戴斗笠,一手拿着旧扫把,一手拿着畚箕,认认真真地清扫着。只要你摸到它的按钮,它便会对你说:“请你和我们一起保护环境,麻烦你一人,干净千万家!”如果你乱扔垃圾,它就会自动提醒你。瞧这些废旧东西不仅没有污染环境,反而美化了大自然,还能时时提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这就是我想要的绿色生活!,你喜欢吗?我提议,大家行动起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使理想变为现实,让家园变成天堂!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3
有些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缺乏写作动机。为此,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引进作文课堂中,寓教于乐。如开展一些表演性、故事性、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不但主动参与活动,而且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智力竞赛”“庆国庆联欢会”“教师节向教师送贺卡”“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某种动物》这篇作文时,我预先布置全班学生在家里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制作了许多小动物的头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动物王国开会”的游戏,让学生佩戴上各种动物头饰进行自我介绍,生动形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同学,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汲取素材
许多学生总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也有教师抱怨说“农村学生见识少,无材料可写”。其实,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人生的天地无限广阔,只有投向五光十色的生活怀抱的人,才有机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因此,我注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素材。如植树节植树,变废为宝科技小制作,环保实践活动等。例如,在一堂写《一种水果》的作文课上,我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实践”。
(l)用眼看。给每个小组分一种水果,要求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
(2)用手摸。让学生用双手去触摸水果的表皮,感觉水果的重量、质感。
(3)用鼻闻。让学生用鼻子嗅一嗅水果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并说说这种气味带来的感觉。
(4)用嘴尝。让学生咬一口水果的果肉,并说说它的味道。经过这些实践,学生对水果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抓住水果的特点来说就显得比较容易了,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例如,树军同学在描写桔子形状时就这样写道:“你剥开桔子皮,就能看到里面藏着十片左右的桔片,看!它们像十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你挨着我,我靠着你。”邱明同学在描写芒果的味道时这样写:“你轻轻咬一咬,滑溜溜的果肉立即到了你口中,滑滑嫩嫩的,甜中带酸,别有一番滋味,我情不自禁地说:‘哇!真棒,舒爽可口,味道好极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再现生活汲取素材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4
以"环境、卫生、健康"为主题宣传环境保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白色污染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内容进行宣传,开展消灭"白色污染"的活动。
以实践性、自愿性为原则,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掌握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以惊人的事实来说服大家,共同消灭“白色污染"。
【活动过程】
1·分工协作,精心准备。
安排队员到环保局收集科学数据、宣传图片,让部分队员翻阅书报杂志,将有关“白色污染",环境保护的图片资料剪辑下来,还可让部分队员排练歌舞、小品等节目,寓教于乐。
2·开展宣传,各显神通。
要求队员们通过广播进行广泛的宣传,并且向居民发放宣传传单,安排演出的时间和场地。队员们通过今昔环境的对比,可邀请附近的老人讲过去的水,过去的居住环境。随处可见的"白色污染"(塑料袋、可乐瓶、药水瓶)的危害,队员们可据此穿插表演寓教于乐的歌舞、小品等节目,让大家加深理解。
3·形成公约,从我做起。
在队员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后,进一步要求队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决消灭"白色污染"。请大家当场表态并且签下名字,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辅导提示
组建假日小队制订活动计划,分头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与资料。
朗读背诵:让队员朗读或背诵课本中与环境教育内容相关的课文或诗歌,向家长或亲友宣传环境知识。
办小报:协助队员以黑板报、手抄报形式,选出有环保内容的春联、诗歌等,并进行广泛宣传。
选送春联:组织队员动手制作春联、书写与环保有关的春联,下乡送春联,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春联的内容。
【特殊作业】
日记作文:让队员仔细调查、观察,书写与环保相关的日记或作文,进行征文比赛。
动手制作:鼓励队员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做盆景,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环境。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素材;发掘;返朴归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审视当下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师生感觉视野没有城市的孩子宽阔,动笔时无素材可选;另一方面,广阔农村有着许多城市没有的鲜活素材,师生却看不到,弃丰富资源不用。
我们三余镇物产丰富,有着“粮棉故里,江海乐土”美称。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曾在三余垦牧,总理曾把从美国引进的岱字棉原种放在三余繁育。在勤劳智慧的三余人民精耕细作下,三余地区产棉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三余濒临黄海,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美丽的海边景色,赶海、野炊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童年生活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农村地域资源,让学生回归生活,抒写“农”味十足的生活,在感受到家乡美的同时觉得作文有话可说,自然就能写得出彩,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观察自然,描写景物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大自然的美景历来是各代文人骚客赞美、抒发美好情怀的对象。农村田野风光是非常美丽的,这是学生观景、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春天,油菜花开了,金黄的一片,好像为大地披上了一条黄地毯;夏天,桃子、西瓜、菜瓜熟了,圆的、长的、红的、紫的,色香味俱全;秋天,棉花像下了一场大雪,一派丰收景象;冬天,各种植物秆儿在地里放哨,卷心菜、小青菜等绿油油一大片。它们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身在农村的学生本应占有这份独特的资源,让大自然的美景融进自己的作文中,就像一幅只用色彩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在字里行间处处流淌。学生欣赏这些大自然美丽的画卷,陶冶了情操,捕捉到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一举两得。
有一次,我带着学生观察盛开的油菜花,让他们远看、近看、闻香味,询问农民伯伯油菜的生长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不但能感觉到自然美,还能体会到农民的勤劳,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写,有感而发。
二、学做手工,抒发感想
回想我们小时候,从家到学校只有几百米的路程,却要走上半个小时,一路上折取各种叶子做成手工制品,其乐无穷。作为农村孩子,要融入这广阔天地,通过手工制作,让天然的生活环境提供无穷的快乐和大量的写作素材。我在平时会让学生用芦叶作喇叭,用文蛤、海螺、螃蟹的壳制成各种手工艺品,采集树叶、花朵制成各种植物标本,用各种谷物、蛋壳粘贴成妙趣横生的图画。各种各样的秸秆,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变成了一样样精巧细致的手工艺品。只要师生有一双慧眼,这样的手工制作内容是非常多的,制作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就是另一种游戏方式。将其诉诸笔端,何愁无佳作诞生?
有一次,我让学生学用芦稷(我们当地生长的杆儿细长,形似甘蔗,味甜有穗的农作物)的穗头做成扫帚,变废为宝。因为这种扫帚在农村很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学生首先在家中向长辈学,在课堂上比赛,看谁扎的扫帚既美观又结实。学生经过反复尝试,不断实践,很多学生经历了失败的考验,培养了耐心和细心,最终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和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把这个制作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学生有话可写,情真意切。
三、细心观察,刻画动物
农村孩子从小就和动物打交道: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兔、小羊、小猪……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养一些,喂养小动物的过程是童年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岁月。农村孩子可能不会写肯德基的美味,但是谁不会写自家生蛋的母鸡呢?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喂养的过程都是学生作文中极好的素材。同时,在农村,昆虫类的小动物随处可见。观察这些小动物,可使孩子们获得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富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内容,是城市里的小学生难以感受到的。
我们三余紧靠黄海,不少家庭靠捕捞为生,观察海鱼、海虾、海蟹,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笔下小动物的形象定会栩栩如生。我班有位学生不太会写作文,属于“榨文”类,我指导他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写起。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写的《螃蟹上树》令全班刮目相看,经过修改后在校报《小太阳报》上发表了,对该生鼓舞很大,他的作文也越写越好。
四、劳动活动,体验生活
农家的孩子大都亲历过田间劳动,劳动的过程是体味辛劳、感受丰收的过程。例如在春天和父母亲一起移棉花钵,夏天采冬瓜、西瓜,秋天到田里拾棉花等劳动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的作文就有血有肉。如有位学生写了他一天拾棉花的经历,把自己从拾不干净、速度慢、手上被棉花杆儿划出了血印到掌握窍门、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下来,非常生动、感人。
农村是个大舞台,嬉戏活动方式很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如海边野炊、放风筝等来发掘写作素材,这样既能唤起儿童写作的热情,又能丰富写作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的作文充满灵气,令人百读不厌。
【参考文献】
[1]王良祥.发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隐性优势提高作文教学效益.《教育艺术》.2006(1)
变废为宝作文范文6
1放眼自然、欣赏领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具体可通过作品欣赏、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等,提高学生对环境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课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欣赏中让学生领悟到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如《神州风光揽胜》一课,学生可从风景作品的具体形象中领会意境,辨别美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而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则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指导学生欣赏大自然,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因为外界环境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与影响,远比课堂教育真实具体,户外写生是学生进行环境审美、环境体验的绝好途径。
2绘画创作、直观感受: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课堂主题性绘画创作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定期举办以环境题材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竞赛或美术展览等,其形式可以是如废物堆砌雕塑创意、环保海报设计、环保漫画、可爱的家园绘画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参与的热情,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对环境意识的培养,养成他们维护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除了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变废为宝、感官触动:
从创作中领悟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节约美术工艺制作课的材料和成本,可以减轻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利用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且在手工课堂教学中,坚持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的主题,把废弃物变成独特的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懂得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和创造技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环境意识。如《综合材料装饰画》一课可以利用常见的废旧挂历纸、碎破布、瓜子皮、玉米皮等,通过艺术构思把这些材料按自己的意愿加工成艺术品,装饰家居、教室,使环境意识的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
4实践活动、整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