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1
活动项目:
100m,200m,20*60m,4*100m,400m,800m,4*400m,16*400,1500m,跳高,跳远,三级跳,实心球,十人绑腿跑,风雨同舟,时代列车,单腿火车跑,长绳,太极拳,广播操,方阵。
一、运动员招新工作
招新时间:9月至10月10日
1、 9月15日,先进行高年级的招新运动员工作,并与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协商,尽力争取一些有获奖经历但参加运动会意愿不强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劝服使其参加运动会。
2、 9月20日,联系新生的各班体育委员,并向各班体育委员介绍运动会事项,在全院进行广泛宣传,落实到各个班级,特别是大一新生,体育部到各个班级进行宣传,号召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3、 9月底,汇总运动员名单。
二、院干项目分配工作
训练时间:10月8日——10月30日
早上:6:30——7:20
下午:5:50——6:40
(一) 训练前
1、 100m,200m;400m,800m;15000m;跳高跳远;实心球分别需要3名院干负责。
2、 十人绑腿跑,单腿火车跑,时代列车,风雨同舟,长绳分别需要2名院干负责。
3、 广播操,太极拳分别需要5名院干负责。
4、 训练至运动会期间,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必须全齐,由监委会统一考勤(学生干部有特殊情况者必须打电话与体育部部长以及监委会说明情况)
5、 后勤部需要时刻准备好红花油,云南白药,创口贴,棉签,纱布,碘酒,桶装水,热水,一次性杯子,葡萄糖,红糖以及等等。
6、 体育部运动会训练期间,要求负责人必须提前十到十五分钟到场做好准备。
7、 部长应通过各种关系寻找有关跳高跳远,太极拳,长、短跑专业性的教练。
8、 体育部部长要准备好各种器材,例如:钉子鞋。
(二) 训练期间:
各项目负责人应注意的事项:
田径项目:
1) 训练前务必做好热身工作,训练后做好放松运动。
2) 明确各项目各环节的专项针对训练。
3) 避免因错误的训练动作引发不安全事故,
4) 训练期间有明确的纪律和要求。
5) 多参与陪跑并与运动员积极交流,体会运动员的感受,关心慰问运动员。
小集体项目:
1) 明确各项目的训练重心和关键点。
2) 凝聚各个团队成员,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之中,提高训练的默契度。
3) 多与运动员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训练中的不协调因素,积极探索有效地训练中的不协调因素,积极探索有效的训练方法。
4) 多慰问关心运动员,注意训练技巧,小集体的连带性很强,尽量避免意外伤害。
大集体项目:
1) 大集体人员多,凝聚全体运动员和有关负责人并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2) 大集体训练管理制度一定要明确化,负责人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重视运动员纪律观和时间观,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时间。
3) 训练要严抓不放松,注重细节的同时安抚运动员的情绪,给予关心和鼓励。
4) 避免因练场地占用不到位导致训练有效时间缩短以及引发运动员的不满。
5) 及时发现并调整训练期间的低潮期,不要打消运动员的积极性。
三、运动员的测试选拔工作
1. 训练期间,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一项摸底工
作,了解运动员的成绩。
2. 10月20日,进行田径项目的选拔测试,择优录取,最终确定参加运动会的入选名单。
3. 对于没有入选的运动员应加以解说以及鼓励,让他们了解到这次不能参加并不代表你没有这个实力,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虽然没有被选入,但他们认识了很多人,获得了友谊,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毅力。让他们没有怨言,如果实力还可以的话,可以分配他们参加16*400m的接力赛。
四、训练工作
1、 每次训练,各项目负责人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训练场,准备好运动器材,并占好训练场地。
2、 每次做热身应由项目负责人陪同。运动员的物品由负责任人看管。
3、 每次训练完后,应安排专业人员对运动员进行按摩放松。
五、注意事项
1、 对于一些不愿意参加运动会且有实力的高年级,可给个人荣誉奖,加学分,按照其性格给需要等方式,并联系辅导员做工作,并吸引起参加。
2、 在训练中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多与运动员沟通,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且每晚训练结束后,部员发短信给运动员给予鼓励。
3、 比赛前一定要注意运动员的身体以及精神状态,多多鼓励安抚他们。
4、 鼓励并要求大一新生每人参加一项活动。
5、 体育部长应该与各班班长以及体育委员多交流沟通,了解其班上的整体情况。
6、 要求大一各班班干关注自个班上运动员的身体以及精神状态情况。
7、 体育部部长应随时向各个训练场地查看,多与运动员交流沟通,鼓励运动员,关心慰问运动员。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2
赛前准备期的时间,我们原则上以比赛日为准,向前推一个月。虽然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对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好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准备期前,训练水平很好,而赛前一个月的准备期安排不当,则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比赛失利;反之,如果准备期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不理想,但准备期的安排比较妥当,则有可能进行弥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性,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
2、合理安排赛前技术训练
赛前技术训练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1)技术状况比较好的运动员,通过赛前的训练,继续保持最佳状态;(2)技术上尚存在一些问题的运动员,通过赛前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使其更加完善;(3)提高比赛的适应能力,在组织形式上,营造一些与比赛条件接近的模拟性训练:(4)调整好运动量,对运动员的疲劳进行有目的的恢复。
2.1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训练后,按超量恢复原理进行调整,身体机能会相对处于一定的疲劳状态,尤其是有意识加大运动量后,疲劳情况加剧,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况。
2,2射击动作,基本上是由举枪、瞄枪、击发构成,长时间的单一重复动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的疲劳。精神疲劳引起运动员反应迟钝,精力不易集中现象,运动成绩也随之下降。经过减小运动量,可以使神经细胞重新获得有效的工作能力。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当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时,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指导合理安排训练量,避免出现过度疲劳,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
3、赛前心理及比赛心理定向
运动员参赛,有良好的比赛欲望可以理解,但能否打好,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愿望。因此,要引导运动员有正确、积极的参赛思想,牢固树立起自信性,相信自己的动作,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付诸行动来达到打好的目的。
3.1 回忆好的动作概念。这实际上是进行表象训练。熟练掌握它,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手段,也是心理定向比较容易实施的内容。通过好动作的回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训练和比赛中,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促使运动员把精力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起到淡化其过分关注成绩和比赛结果的作用。
3.2比赛方案的制定,最好与运动员进行“心理对话”。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让运动员把参赛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仅要把比赛方案写纸上,更重要的是让运动员把方案写进白己的脑子里。鼓励有主见的运动员按自己的想法去打比赛。对一些方案制定不完善的队员,通过一对一的方式的对话,可逐渐使运动员敢于向教练暴露自己真实的思想,寻求帮助。尽量使这些队员轻装上阵,对比赛充满信心。
4、 赛前的枪支准备
枪支的准备也是准备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枪支准备不足,影响弹着点的散布及比赛的正常进行,更影响运动员的参赛情绪。他们生怕枪支在比赛中出问题。这项工作在第四周里,一定要认真准备,避免由于枪支问题给运动员带来不利影响。
5、 临场合理指导
5.1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教练是不能够进行及时提醒的,所以运动员上场比赛前的提醒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教练员的神情,上场提醒的语调要显得平和,沉着冷静。上场前的运动员都是一个“敏感体”,教练的每个表情,每句话语都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不同的影响。切忌将教练员自己的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传达给运动员,应该让运动员在教练员的身上感受到冷静、沉着,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自信性。
5.2针对不同的运动员,事先要设定好应该提醒的词语。教练员用积极的、简洁的,肯定的语言,提醒他们应该如何做,怎么做。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用消极的、否定的语言影响他们。上场前的运动员已经听不进很多的东西了,你的简洁的话语,可以点中他当时可能已经忘记或疏忽的也是他必须要注意的地方。泛泛而谈,只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否定的语言又会让他们想起过去失败的场景,影响他们争取胜利的自信心。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3
一、启动运动员的自信系统功能
通过研读“寓心理素质训练于身体素质训练之中”,我对指导运动员身体运动训练结合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现和发挥,来自于完善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在体校进行的运动训练是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夯实基础,平时训练技术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运动天赋较好的运动员,不仅仅是采用技术手段和办法来提高身体素质,还需要配合心理(精神与意志力培养)的素质训练,实施综合性计划和措施以求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因为,单纯地以训练的强度为手段,变化训练量的大小分配等办法来提高训练成绩是不完整的,产生的效果是:运动员非自愿地接受、完成教练员硬性规定的训练任务。内因是在外因条件刺激后出现的被动行为,虽然能体现训练的成绩,但达不到发挥潜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鉴于此,我在训练初期首先采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启动运动员的自信系统功能。我通过定期队会形式及个别谈话交流,深入运动队.全面了解运动员个体的情况后,对每个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我抓住运动员不服输、有拼劲的心理特点,以“确定目标、树立信念、找准自我”为心理素质训练目标,制订了“没有做不到,只需用心做”以及“想了就要做,做就做成功”的心理素质训练主题,配合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从而让运动员的潜在的动力转化为显现的成功。我针对运动员实际情况设计的“确定目标、树立信念、找准自我”心理素质训练目标,三点成一线,贯穿于每一个身体训练过程,是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员在明确了自己的训练目标,清楚地看到了“我”能行,并且自信地感觉到希望就在前方时,其自信系统便充分得以启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为提高运动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有机结合的效果
实践证明,指导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训练的全过程中,既要避免理想化、经验化框架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又要研究系统化、科学化训练的方法和措施。准确分析并把握运动员的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各种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运动员的现状及各自的特点,“寓心理素质训练于身体素质训练之中”,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4
摘 要 游泳训练中,强度是核心,但是在高强度下训练会使运动员非常痛苦。这时,使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中国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北京体育大学50名二级以上的游泳运动员,同时个案分析了1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训练中使用激励方法的前后对比,并访谈了1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显示:1.有84%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前处在消极的情绪中,在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有88%的运动员不能完全或者根本不会自己把情绪调整好。这样就无法保证训练质量。2.在需要采用激励方法的情况下,大多数教练员会采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而绝大多数运动员却认为对于自身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通过使自己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3.在个案分析中得出,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游泳 运动员 激励方法
一、前言
在竞技体育当中,怎样提高运动成绩一直都是大家争相研究的话题。而运动训练可以说是对运动员不断施加刺激,产生一个叠加的效果,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竞技游泳的绝大多数项目是利用糖酵解供能系统来供能,其产物就是乳酸,运动员提高成绩就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不断提高产生乳酸、耐受乳酸以及消除乳酸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中国游泳运动员在训练的量和时间都优于外国运动员,而在最主要的训练质量上我们还有所欠缺。在高强度训练时期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疲惫的,如何能在这个时期高质量的完成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的质量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50人、国家游泳队运动员1人和国家级游泳教练员1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5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高强度训练中的激励方法。
在问卷效度的检验方面,一共访谈了5名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游泳队的训练学方面专家,其中2人认为非常有效,3人认为比较有效,证明问卷是可以有效的说明问题。
在问卷的信度方面,本问卷采用复本信度,在问卷中设置两道测谎题,最后统计得出所有50份问卷中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道相似题目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92,说明该调查可信。
2.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1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激励方法及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激励方法的有效性。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1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各种激励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性。
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游泳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前的情绪
如表1所示,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在高强度游泳训练前,出现情绪低落不想训练的情绪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4%,出现跟不训练时情绪差不多的人占总人数的14%,而处在训练前最佳状态的,很兴奋迫不及待训练的运动员只有其少数,仅仅占到了总人数的2%。说明多数运动员在高强度游泳训练前会出现不利于训练的情绪,这样很可能大大影响训练的效果。这是训练前的状态,随着训练进行中强度的增加,情绪一定会进一步变化。训练是运动员挑战自我的过程,如果运动员本身的情绪就是消极的,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获得好的训练效果了。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状态才可以使训练活动更加有意义。
(二)游泳运动员自身情绪调动的情况
低落情绪势必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如表2所示,通过调查发现,在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自身会调动自己但不能完全调动好的人占总人数的82%,自身根本不会调动的占6%,而自身完全可以调动好的只占12%。也就是说,通过自身无法完全调动好的人占到了88%。这个数据说明,如果不采用另外的手段,只是让运动员自身去调动训练情绪的话,绝大多数运动员是不能够完全调动自己情绪的。这时就必须要施加一定的干预,使运动员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
(三)游泳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是“激发鼓励”的意思[1]。
激励是在管理者的设计控制之下,通过唤起被激励者的动机和高水平的努力,使被激励者实现目标,获取满足的过程。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激励主要是指为了满足运动员的需要,在教练员有目的的控制之下,通过唤起运动员的动机和不懈的努力,实现期望目标,获取成绩或满足的过程[2]。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工资、奖金、奖品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除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也应受到足够重视[5]。本文所涉及的激励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选取的方法都是在游泳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进行调查。
若不能及时调整好情绪就无法保证训练的质量,使用一些方法来激励运动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表3的调查可以看出,教练员在训练中都会对运动员使用激励方法。在运动员疲劳时,教练员最常使用的办法中,使运动员主动的方式只占到34%。其中包括减量诱惑占到24%;物质奖励诱惑占到4%;承诺休息诱惑占到6%。而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则占到了66%。其中包括加罚运动量占到48%;体罚占到18%。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中,教练员选择使运动员被动的方法占多数,这其中采用加罚运动量的方法使用最多,排名第二的就是使运动员主动方法中的减量诱惑,但是所占比例还不到加罚运动量的一半。说明加罚运动量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练员认为加罚运动量的方法最能激励运动员。
(四)游泳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精神激励是根本性原则,对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它区别于其它职业侣导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同步作用的观点”,也区别于现存的物质激励主导化的观点。可以说,这一原则是高水平运动员激励的基础和核心[3]。
满足性原则是指对运动员的激励必须以运动员的需要为出发点,给予满足。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需要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需要,一类是短期需要。长期需要获得的时间周期较长,来得较慢,是教练员对运动员长期行为进行把握的控制点。短期需要主要包括训练课任务完成的需要、解决某一技术问题的需要、被教练员指导的需要、被教练员认可的需要、理解教练员训练意图的需要、表达训练感觉的需要、寻求队员支持的需要等。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短期性需要的把握,有助于教练员控制运动员的短期行为[4]。
如表4所示,在运动员认为最能刺激自己方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运动员主动型占到了80%。其中包括减量诱惑占到40%;承诺休息诱惑占到20%;物质奖励诱惑占到8%;话语鼓励占到12%;外出旅游诱惑占到2%。而教练员主动型只占到20%。其中只包括加罚运动量,没有运动员选择体罚。这一组数据都是运动员认为对他们自身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以看出运动员还是认为使他们自身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励他们,在这其中占到比例最大的就是减量诱惑的方法,占到总人数的40%。
把这一组数据结合上一组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办法一起比较可以发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运动员认为对他们自身最有效的方法是使自身主动的方法,减量诱惑尤其有效,但是在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方法中,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却占到了大多数。这就可以反映出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运动员是训练中的主体,同时,教练员只要跟运动员配合好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这一个问题看似不是特别重大,但是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需要按照上文说的满足性原则,满足运动员所需,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五)个案分析
王超,男,国际健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4×200米自由泳接力亚军。
这是一名国内高水平的自由泳运动员,通过对他的访谈了解到,他认为作为一名运动员,训练激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自身必须要有自我调动的本领才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在高强度训练之下,光靠自己的调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我调动和教练诱惑(如减量诱惑等)两种方法合一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他表示教练如果体罚或者加罚训练量,他会非常反感,情绪更加消极,适得其反。
该名运动员很显然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知道要自我调动,但是不能够通过自我调动完全把自己调动好。这与本文调查的绝大多数运动员是一致的。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中,该名运动员选择了两种方法合一的方式他认为最有效,这其中全部是使运动员主动的方法,他认为教练员使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法对他来说会适得其反。这与本文调查的大部分运动员也是一致的。该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对比见表5。
通过了解,在2009年3月前,他的训练只是教练要求,并没有达到真正激励的效果。但经过半年的改变,他在训练中使用了以上说的,两种方法合一的激励方法,并取得了好成绩。到了这么高水平的运动员,成绩涨幅如此巨大非常少见。可以说,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该名运动员的主项是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在2009年3月前,他的200米自由泳成绩并不理想,但是100米成绩比较突出,有了100米速度的底子,再加上刻苦的训练,提高这个幅度也就不奇怪了。同时他本人也说不好到底这个大幅度的提高跟改变激励方法具体有多大关系,但是他肯定这是他大幅度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专家访谈
通过对中国著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樊悦的访谈了解到:她认为目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偏差的的确存在的,同时她自己作为一名教练员,非常能够理解这个现象。她说这个现象的产生也许是因为很多教练员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教练员会采取体罚和加罚运动量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但是她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影响运动员的积极性,并激发很多运动员的逆反心理。教练员应该多对运动员施加诱惑和鼓励的方法,激励运动员会更有效。
通过访谈后的意见可以了解到,该名教练员的想法跟本文调查的大多数运动员的想法是一致的。再一次说明了教练员训练中,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较之以前有所改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绝大多数运动员会在高强度训练前和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处于消极情绪且无法通过自身完全调整好,这样就无法保证训练质量。
2.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与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之间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激励的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3.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建议
1.教练员尽量在运动员疲劳时对运动员加以使运动员自身主动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而尽量不要采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来达到更高质量完成训练的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在很疲劳的时候大多数会觉得减量激励他们最有效,但是训练量过少又达不到负荷刺激叠加的效果,所以教练员要注意合理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教练员应充分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少部分认为使自身被动的激励方式有效的运动员,做到因人而异。
3.教练员可以尝试多种激励方式共同使用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学文.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2] 刘忠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激励工作探讨[J].华章.2011.34:255.
[3] 张忠秋.论高水平运动员的激励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2).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5
昨天上午,我们学校师生兴高采烈地来到镇海中学的比赛场地进行运动会。第一项比赛是六年级20X50障碍往返接力赛。随着杨老师一声枪响,我们六年级三个班同时冲了上去。只见我们班的郑聪琳打头阵,轻巧了垫子,穿过了跨栏,绕过了椅子,直向终点奔来。第二位是刘家琪,他的目光死死地盯住郑聪琳手中越来越近的接力棒,一把把它抓住了。其他两班的同学出师不利,几乎是同一时间掉了棒。顿时我班的刘家琪已和他们拉开了距离。但刘家琪毫不松懈,直到他把接力棒牢牢地交给了下一位运动员时,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我们班的啦啦队员见我班运动员一马当先,助威声更响了:“六一班加油!六一六一,永远第一!”正是这鼓励的话语,使我班运动员们士气高涨。
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班竟没有一人掉棒。胜利似乎近在咫尺,到我们班最后一个运动员——胡振元了。只见他一接到棒,拉开大步如离弦了的箭冲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当胡振元冲过终点时运动员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我们拉拉队员们更是高兴的不得了,都相互拥抱在了一起。
这次比赛胜利的关键,不仅是我们班运动员们那种勇于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还有拉拉队员们的加油助威的气势。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迎接更多的挑战!
鼓励运动员的话范文6
摘 要 一个运动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贯彻训练计划和完成训练任务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甚至对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学习和队风建设均有现实意义。作为教师,如何把握好与运动员及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尺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训练效果和管理效果。
关键词 教师 运动员 人际关系
教师要使一名运动员创造出优异成绩,单一的要求运动员刻苦训练还不够,还必须与运动员搞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与运动员“心灵”相通,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及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竞争关系对他们的帮助也很大。由此可见,运动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现将从事业余训练几年来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协调教师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运动员有三层关系:(1)从法律意义上说,教师与运动员是公民之间的关系;(2)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师与运动员是师生关系;(3)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与运动员之间是长幼关系。教师与运动员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融洽的教学关系对于贯彻训练计划和完成训练任务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甚至对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学习和队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师,如何把握好与运动员关系的尺度及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尺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训练效果和管理效果。
(一)树立威信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如何是取得运动员信服的前提。教师的威信不是强制的霸权,而是理性的权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智慧和崇高的品质,挚热的爱生情感、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才能,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而在学生中建立起来的“由信而服”的自觉威信。在训练时,有时候我会和队员们比赛,比如颠球,射门,甚至有几次和学生比赛跑50米,经过几次比赛,慢慢的学生知道教练确实是有水平的,由最初的不了解,然后到信服。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些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关系居于首位。它强调师生双方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爱为基础,和谐发展。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时,才会有学习上的平等,角色上的平等,评价上的平等,有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营造出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达成现代教育目标。建立师生平等的途径: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受传统教育影响,“师道尊严”的概念根深蒂固,学生唯老师是从。我们要真正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在人格上真正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校足球运动队进行训练时,需要把足球,标志桶等器材搬出器材室训练,训练完后再搬回来。我们的教师从来不吆喝谁把器材搬出搬回,而是主动与学生一起搬运,学生看见老师也这么做,他们训练的积极性更高了。如果我们在这些“小事”上能与学生平起平坐的话,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将会事半功倍。
3.坦诚相待,一视同仁
坦诚相待是信任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楷模。学生总有优秀、中等和较差的,我们教师往往偏爱前者,嫌弃后者,忽略中者。结果好的好上加好,差的永无翻身之日。更有些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默默无闻,忧心忡忡。我觉得只有坦诚相待,一视同仁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严格管理,刻苦训练的同时,充分理解运动员,尊重运动员,不仅做运动员的教练员,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还做生活管理的保育员。我平时会积极和每个队员的班主任联系,平常及时了解近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发现问题,配合班主任去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练是关心他的,这样的关心让学生的心与教练的心走的更近,运动队的和谐气氛更加浓郁。
二、协调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
(一)处理好“一般”队员与“尖子”队员的关系
处理好一般队员与尖子队员的关系,关键是管理“尖子”队员。运动队管理实践证明,放纵了“尖子”队员的言行,也就放弃了整个队的管理。对尖子队员可以关心但是不能教偏袒,如果偏袒就会助长其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对一般队员态度硬、漠不关心的话会造成队员之间感情隔阂。第三,应鼓励尖子队员帮助一般队员,让他们在训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要让一般队员主动的向尖子队员虚心学习。
(二)处理好队内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足球运动是激烈的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就会有竞争,这不仅表现在本队与其他队之间,也表现在本队中。队内竞争可能出现在新老队员之间、新队员之间,不同“小圈子”之间和其他的队员之间,竞争的形式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暗中进行的。运动员都有一定目标的,因此相互竞争的队员必须彼此合作。队内健康的竞争是运动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促进剂,它不仅促进全队目标的实现,也使竞争双方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然而竞争的目的若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则只会导致冲突,这时队员把竞争变成个人的利害冲突,这种竞争必然使人际关系紧张。协调好队内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是处理运动员之间关系的主要任务,教练员一定要予以重视。
(三)协调“小圈子”与全体队员的关系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特点是情感基础。队内一些队员由于性格、兴趣和爱好等相近而结合在一起会构成一些“小圈子”,如果与全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相一致,那这些小圈子是正常的,并有助于全队目标的实现。如果他们时常和集体闹别扭,则会影响团结,影响训练和比赛。要管好“小圈子”,就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往往是“自觉大于强制,情感大于理智”,要对症下药,使他们自觉地融入到全队中去,为集体的共同目标努力而奋斗。
三、结论
正确协调好教师与运动员的关系以及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整个运动队健康和谐发展的保证。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学生的刻苦训练,运动队出成绩也是必然的。近年来,我校各运动队成绩斐然。田径队连续十几年来在全国市级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篮球队连续多年在重庆市属比赛中获第一名,此外足球队、乒乓球队也取得过不俗成绩,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紧抓运动队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
[2] 卢家楣.学习心理学与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