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狼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狼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狼爸范文1

面对儿子和洋儿媳,再看看自己的洋妻子,老汉激动得热泪横流:两年前儿子娶了个洋媳妇,一年半前洋儿媳又把她母亲介绍给当公公的他。这些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

背我快跑,法国姑娘真浪漫

今年29岁的马建海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2004年夏,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应聘到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中法合资企业任技术员。2005年9月,一位来自法国南部城市波尔多名叫玛丽・兰特蒂尼的姑娘,到马建海所在的公司实习,公司安排马建海做玛丽的师傅,两人成了师徒。

马建海身高1.8米,浓眉大眼,声音洪亮,身上有一种让人吃惊的男性美,朋友都叫他“大海”。玛丽也很漂亮,且性格开朗,没心没肺,她从来不叫马建海师傅,而是跟着大家一起叫他大海,整天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经过大半年相处,马建海跟玛丽不光是师徒,还成了好朋友。

2006年五一劳动节时,公司工会举行活动,大家一起围着看热闹。其中有一个活动是背老婆。大家一边看一边起哄,玛丽更是兴奋得又蹦又跳。比赛快要结束时,她连声说:“太好玩了,太浪漫了!”她忽然对马建海说:“大海,你也背着我跑跑吧!”

马建海虽然平时也喜欢开开玩笑,但他还从来没跟玛丽开过这种玩笑,连忙说:“别瞎说,人家都是老公背着老婆跑的,我背着你去跑,算什么?”

朋友们听了,都一齐起哄,非得让马建海背着玛丽跑一回。不知玛丽到底是真的不了解中国人的内敛,还是故意装傻,她也继续缠着马建海让他背。大家这么起哄,马建海基本上默许了,玛丽高兴得一下子跳到马建海背上,一边做着扬鞭催马的动作,一边让马建海快跑。马建海只得背着她跑了一圈……

事后,朋友们逗玛丽说:“你知道在我们中国,一个姑娘让一个男人背着跑意味着什么吗?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抢婚’的习俗,姑娘让男人背着跑,说明她喜欢上了男人,男人就用这种办法把姑娘抢回家,两人是要结婚的!”玛丽听得眼睛睁得老大,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完,她竟当着众人的面就说:“大海,要是你也喜欢我,并保证将来用抢婚的办法来娶我,我就嫁给你!”马建海面红耳赤,憋了半天才说:“玛丽,这种事可不能乱说……”玛丽说:“我不是乱说。难道你真的不知道我是喜欢你的?”

玛丽真的不是乱说,她跟着马建海实习了大半年,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帅气、豪爽的中国大小伙子。特别是身为法国人,她骨子里就透着浪漫,觉得如果马建海能用抢婚的方式来娶自己,那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了。在法国,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只要喜欢对方,都会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所以她当面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朋友们早就绷不住了,一起要求马建海赶快表态。马建海其实也悄悄地喜欢上了这个天真活泼的金发女郎,只是他觉得玛丽的家远在法国,她早晚是要回去的,两人相爱好像有点不现实。现在,见玛丽当众向自己示爱,他虽然仍觉得她这么说太随意,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如果你将来真的嫁给我,我一定用抢婚的形式娶你!”

从那以后,玛丽除了工作,平时生活中也一直缠着马建海,连到食堂吃饭也跟着他。马建海打算和玛丽好好谈谈。一天晚上,他把她约到一家茶吧,对她说:“玛丽,我知道你是真心的,但你是法国人,我是中国人;你出生在中产家庭,我父亲是下岗工人。我们俩好像不太合适呀!”玛丽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却盯着他的眼睛说:“大海,你就说你喜欢不喜欢我吧!”见马建海点头,她站起来摊开双臂耸着肩膀说:“这不就行了?我们这是爱情,你怎么把它说得像是商业谈判,什么条件不条件的?”

从此,两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实习期满后,玛丽也留在公司当文员了。

大胆示爱,女儿为妈妈做红娘

2006年圣诞节,马建海跟玛丽准备在苏州结婚,她好像早把“抢婚”的事忘了。

玛丽的母亲名叫克莱拉,是法国一家服装厂的设计师,玛丽是她的独生私生女儿。圣诞前,克莱拉专程赶到中国来参加女儿的婚礼。马建海的父亲名叫马国祥,是池州市的下岗工人,当然也来到了苏州。马建海的一些同学也赶到苏州凑热闹。

圣诞节那天下午,所有的来宾都在酒店等着到晚上给这对新人举行婚礼,玛丽也早穿好了婚纱。傍晚,马建海忽然说他临时有事,要出去一下,让玛丽在酒店招待客人。没想到十几分钟后,一个头上套着丝袜的男人忽然阉了进来,二话不说,扛起玛丽就走。玛丽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哇哇”大叫。现场的人也都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等大家反应过来,那人已经把玛丽扛到了酒店外面,把玛丽横塞进出租车,一溜烟不见了。

克莱拉吓傻了,回过神来,她抱着亲家马国祥的胳膊一边大叫,一边跳着脚哭。马国祥也蒙了,连忙拉着克莱拉,跟着大家一起跳上车去追,有人在车上用手机报了警。

大家一路狂追,来到苏州楼外楼酒店附近,前面的出租车才停下。等追赶他们的人快要到了,那家伙才不紧不慢地再次扛起玛丽走进楼外楼酒店。大家追到门口时,忽然,酒店里响起《婚礼进行曲》。进去一看,“劫匪”正拉着玛丽要拜天地。

这时,警方也赶到了,“劫匪”这才拉下丝袜。大家一看,竟然是马建海!

马建海向警方解释说,他是在按未婚妻的要求用“抢婚”的形式娶她。警察批评了他几句就走了。马建海搂过惊魂未定的玛丽说:“亲爱的,这下知道什么是‘抢婚’了吧!”

原来,马建海一直没忘记要给玛丽办一个“抢婚”式婚礼,却不知道怎么办。实在没办法,他就去请一家专业婚庆策划公司帮忙。这一切都是在婚庆公司的策划和帮助下完成的。为了办这样一个婚礼,马建海花了2万多元。婚前,玛丽曾提出要马建海一起去法国生活,马建海却说:“我7岁那年,母亲就病逝了,我是父亲一手拉扯大的。这些年来,为了我,他一直单身,现在父亲老了,我不能把他一个人丢在这里不管啊!”玛丽听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说:“我非常理解你,因为我的经历跟你非常相似。”原来,玛丽的母亲读大学时就怀孕了,玛丽至今没见过生父,她是跟着单身母亲长大的。

婚后,经玛丽同意,马建海把父亲接到了苏州,并给他找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

自然,玛丽牵挂着妈妈,克莱拉

也牵挂着女儿。2007年3月,克莱拉所在公司在上海开了一家分厂,她主动要求到上海工作。上海到苏州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这下她可以经常来看女儿了。

2007年3月底的一个周末,克莱拉来苏州看女儿,几个人一起去太湖边的灵岩山游玩。走着走着,克莱拉两腿一软,一下子摔倒在地。原来,她的风湿性关节炎犯了。马建海只好和父亲一起扶着克莱拉下山。

清明节时,马国祥回了老家一趟,回苏州时,他背回了一大包东西。打开一看,竟然都是他亲自上山采来的中草药。看着父亲身上被树枝划出的一道道血口子,马建海心疼地说:“爸,看您身上划的!采这些东西干什么?”马国样连忙把儿子拉进房间,说:“小声点,别让玛丽听见。我这是专门按照从二龙山老道士那里讨来的方子上山采的,据说治风湿病特有效!”

几天后,克莱拉来看女儿。马国祥把用草药治风湿的事告诉亲家,克莱拉二话没说就答应试试。马国祥连忙熬草药,让她把双腿放在药桶里一边泡一边蒸。克莱拉一边泡一边说:“好舒服!老马,你是个好人!”

玛丽连忙把丈夫拉到房间里,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最近妈妈总是来看我们了,原来她是为了来看你爸爸的,她一定爱上他了!要知道,她以前从来都不相信中医的,现在却一切都听你爸爸的!”马建海一笑,什么也没说。

2007年6月的一天,一家人又去杭州旅游,在爬北高峰时,克莱拉的风湿病又犯了。马建海刚要去扶岳母,玛丽却拦住他,对公公说:“爸爸,您为什么不能背妈妈下山呢?”见公公一脸尴尬,玛丽干脆直接把母亲扶到了公公背上。

马建海见父亲背着克莱拉很吃力,几次想去替换他,都被玛丽拉住了。她悄悄地对他说:“你爸是男人,不会‘draquer’怎么行?”这下,把马建海闹了个大红脸,因为法语draquer是“勾引”的意思,就算尽量中性化一些,也得译成“调情”,把这样的词用在两位老人身上,合适吗?想到这,他硬是上前替换了父亲,把岳母背到车上。

见马建海不配合自己,玛丽很生气地说:“你爸爸和我妈妈都是单身,如果他们互有好感,难道你不希望他们能生活在一起?”马建海说:“可是,我爸爸已经54岁,是个下岗工人,长得也不好看;你妈妈刚44岁,年薪百万元人民币,她怎么会看上我爸爸?”玛丽说:“看来你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要有爱,你说的这些都不是问题。”她还告诉丈夫,“draquer”是法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在法国,对自己欣赏的异性表示赞扬、拍她们马屁、跟他们亲昵,没有任何轻浮的意思,男人可以对女人说“draquer”,女人也可以对男人说。

马建海心想:法国人真浪漫!但对于父亲跟岳母的关系,他怎么也拿不准。玛丽不管这些,几次让公公给母亲送花,但马国祥死活也做不到。

爱无国界,母女同嫁中国郎

2008年5月8日,从苏州回上海的路上,因为大雾,克莱拉的车追尾了。虽然生命没大碍,但在车祸现场,她的腿被铁皮卡住,血流不止。一个多小时后,她才被救出来,被就近送到公路边的马桥卫生院。

马国祥得到消息后,马上打电话给儿子和儿媳,自己也要跟去。在路上,马建海把车开到120公里的时速,马国祥还觉得太慢。赶到医院时,因医院条件有限,正为缺少血浆而发愁。当得知克莱拉是A型血后,马国祥卷起衣袖就说:“抽我的吧,正好我是A型血!”考虑到马国祥年纪较大,医院只打算让他献血200CC。但马国祥坚决不干,一定要献400CC。就这样,他的400CC血输入了克莱拉的身体。克莱拉的脸色开始红润起来了,马国祥却因追献血太多,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那些天,因为儿子儿媳都要忙工作,主要由马国祥在医院照顾克莱拉。克莱拉已经会说简单的中文了,她不止一次地对马国祥说:“马,你是个好人,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每次马国祥都会脸红到脖子根,手足无措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机灵的玛丽读懂了母亲的心思,去医院看母亲时,她找借口把公公支开,对母亲说:“妈妈,这些年来,您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我也一直没有父爱。我觉得中国男人跟法国男人不一样,他们对爱情的忠诚很可贵,这在您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更重要。爸爸虽然话不多,但对您挺好,对我也像亲生父亲一样,要是你们俩能生活在一起,我和马建海都放心了。”克莱拉表示考虑考虑再说。

5月19日,克莱拉要出院了,玛丽和马建海去接她。玛丽把公公拉到一边说:“爸爸,我妈妈今天出院,这是个好机会。我已经买好了一束红玫瑰放在轿车后备箱里,如果您真的喜欢妈妈,就带着那束玫瑰去接她吧!”马国祥又闹了个大红脸,不知如何是好。马建海也觉得这样做太唐突,对玛丽说:“不知道你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玛丽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心里明明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说。不试试,怎么会知道?”

中国狼爸范文2

创下“一门三北大”奇迹的“狼爸”萧百佑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红人、访谈节目的座上宾,比他的成就更惊人的是他的豪言壮语:比如,孩子上大学前不要朋友;如果你们谈恋爱,我就到你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家里面,当着对方的父母大小便,我先把自己的形象毁了再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狼爸”的确很成功。他在塑造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甚至人生态度上都有可取之处;但这种教育方式更核心的秘密,一大部分是用时间汗水换取成功,更残酷的部分则是用冷暴力来对抗人的天性。它对社会的负面意义要比正面意义大。因为很明显,大家都要做“狼爸”,那事实上大家都做不了“狼爸”。“狼爸”只有在一群绵羊式爸爸的群体里才可以彰显自己的成就。大家都学得昏天黑地的,你要想出人头地,除非把睡觉的时间也搭上了。如此一来,中国高考的难度还得往上提一截。

“狼爸”的存在,只能逼迫更多的家长做“狼爸”。要不然,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在竞争中落伍。“狼爸”越成功,社会的负担越重,这意味着除了提高门槛以外别无他法。那么所谓的减负、高考改革还有意义吗?这岂不是给“狼爸”们留一个更好的发挥的空间?显然,“狼爸”们的成功,他们在民间的号召力会最大限度地抵消教育改革的成就,将教育往死胡同上引。

勤奋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在美国要想考上哈佛,也同样需要刻苦学习;但东亚式的勤奋最大的问题是不以人生,而以一张卷子作为目标。“狼爸”的目标可能是北大,更多的爸爸的目标可能是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谓的勤奋只是不停地在有限的知识里反复、在熟练度上加码,而不是对新知识的追求,在一次次重复中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一门三北大确实荣耀,但哪怕以最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也不能得出北大学子一定会成功的结论;哪怕他们的人生路很成功,但他们是否快乐愉悦、是否平和从容、是否有责任敢担当呢?这都是未知数。我不知道“狼爸”的孩子未来怎么样,“狼爸”的教育方式到底能支撑孩子们走多久,但就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式的教育并不是成功的。“狼爸”的孩子也许足够坚强,但就一个社会而言,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重负中健康前行。

中国狼爸范文3

关键词:虎妈狼爸;儿童社会化;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85-02

在大众媒体传播渲染下,华裔蔡美儿携其作品《虎妈战歌》从天而降。尔后媒体又将“狼爸”萧百佑及其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所以,北大兄妹》带入百姓视野。在当今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大行其道之时,媒体热议的虎妈狼爸式管制教育,在育儿书市场上再度流行并催生出众多耀眼的“成功范本”。强悍管制教育理念催生出一个个成功育儿的案例,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其具有普世的价值?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这种教育理念能否代替快乐赏识教育使青少年走向成功,其可行度几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对“虎妈”“狼爸”的评析

“虎妈”蔡美儿在其作品《虎妈战歌》中列出了她对女儿的十项要求,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还详述如何把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并让女儿们成功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

“狼爸”萧百佑是位商人,他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自由上网,不准孩子随意开空调。他在其书《所以,北大兄妹》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非常疼。只有疼了,孩子才能记住!”他表示:“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在他的棍棒教育下,他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媒体的渲染下,被冠以“虎妈”“狼爸”标签的蔡美儿、萧百佑是凶神恶煞的,除了打骂之外,不会干别的,实则不然。他们的打骂是较为理性的打骂,是讲规矩的打骂,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乱打乱骂。打骂之外,他们也讲柔情[1]。

《华尔街日报》在《虎妈战歌》的书摘《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中,将该书定位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育儿手册,在蔡美儿看来这本书实则是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一部回忆录、一种带自嘲的反思。书中的部分并不是母亲看到女儿钢琴技术进步的成就感,而是和小女儿的激烈争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蔡美儿认为,她这种在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孩子掌握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因为孩子年幼,不了解社会,不可能理性思考,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帮助孩子,肩负起这个责任。闲暇时间蔡美儿会和女儿们趴在床上读书,一起做中国菜,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教孩子们游泳、打牌。

萧百佑也并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他从三岁起,就和子女沟通好家规,一旦犯规子女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点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在他的孩子12岁之前,他都是以打为主,但孩子到了12岁后,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2]。

诚然,蔡美儿、萧百佑对子女管教严厉,但是绝非媒体片面渲染下的野蛮、不近人情的形象。子女的相继“成功”有其严厉管教的原因,但绝不可泯灭他们为人父母的通达一面。

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虎妈”、“狼爸”事件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人的社会化发展贯穿每个人一生,大致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4]。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是家庭,它对一个儿童个性的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行为方式的调节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个人和家庭的交互作用,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

(一)“虎妈”“狼爸”教养方式分析

父母通常采用的教养方式大抵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式的父母关爱性强,注重理性,以就事论事的态度与子女进行双向的沟通,乐于和子女讨论并解释管教的理由;权威式父母以绝对的标准控制子女,对子女较少接纳,强调服从,常以体罚的方式达成让子女服从的目的;放任式的父母容易接纳子女的各种要求,并给予子女许多自由而少加控制[5]。

1.权威型教养方式分析。“虎妈”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女儿们的生活及学习做出严厉的要求,一旦女儿们表现欠佳,将会受到严厉地斥责。“狼爸”与其子女沟通家规,约束子女的行为,一旦他们违背家规,将会受到约定好的处罚。可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施之斥责和体罚。

从教养方式分析,“虎妈”“狼爸”具有一定的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他们以绝对的标准要求子女,以体罚的方式达到让子女服从的目的,通常表现为棍棒式教育。“虎妈”、“狼爸”正是通过严厉的斥责或者体罚对其子女的“不当”表现进行管教的。正如萧百佑所说:“12岁之前的儿童动物性表现为多,依靠理性的说教难以产生明显效果。”严厉的棍棒教育能使这一阶段的儿童较为顺利地接受父母的引导,有助于减少克服“父令子不从”的现象。

然而,过度的权威型教养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成天板着面孔,还自认为是一种好心,殊不知这种严厉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并且造成孩子缺乏蓬勃朝气与自我判断力,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2.民主型教养方式解读。民主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子女不是压迫而是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能够平等积极地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家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大家是友好协商而不是父母独断独行、专横跋扈。在较多公众眼中“虎妈”、“狼爸”是一副凶神恶煞、专横跋扈的形象,用成套的家规禁锢孩子的天性,动辄就对子女表现欠佳的行为进行斥责。然则,深究会发现“虎妈”“狼爸”民主、通达的一面。“虎妈”在与小女儿激烈争吵之后,反思到自己对女儿管教过于严厉,放弃了让小女儿学习小提琴的打算而允许她学习颇感兴趣的网球。“狼爸”直言到:“在其子女12岁之后就不会采用‘打’的教养方式,而是依靠与孩子沟通进行说教。”同时,“虎妈”“狼爸”都会在闲暇时光与其子女一同旅游、休闲、唱歌、做家务等,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虎妈”、“狼爸”的家长作风中带有民主的风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训责与体罚。父母不考察自己子女的特殊情况,一味严加管教容易激化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造成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儿童时期,过多依赖民主式教养方式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较简单,不能准确把握父母的意图,只是凭借天性去做事。从这一角度来看,儿童社会化阶段父母为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心灵契合,诸事与子女进行协商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实施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同时要辅之以权威型教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效果。

笔者认为,“虎妈”“狼爸”的教养方式是以权威性教养为主、民主式教养为辅,这两种教养方式都能从他们与子女的交互中找到原形。对“虎妈”“狼爸”简单定位为不称职父母、只重体罚父母是有失偏颇的。

(二)基于“虎妈”“狼爸”现象分析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家庭是一种具有婚姻或者血缘关系的日常生活的最小社会细胞。家庭和儿童密不可分,两者既有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又有教育关系。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元素的影响都要早,并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是以无意识的自然的隐形教育为主。“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6]。

在“虎妈”的要求下,女儿们学习音乐、网球、游泳等技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让女儿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同时“虎妈”规定女儿们不准抱怨,这其实是在培育女儿们的耐挫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与精神,让她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狼爸”在子女的智力、学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付诸较大心血,子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学业、智力上取得建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虎妈”“狼爸”为子女倾注心血,是在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完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虎妈”“狼爸”从小就与孩子订立“家规”,让孩子们遵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培育子女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培育儿童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同样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内容。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总是把情感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挥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孩子一生下来,最先感知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虎妈”“狼爸”在对其子女进行社会化教育中,努力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潜在力量,让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自我观念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基人生发展的根基,从而实现子女的不断发展。

三、“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虎妈”“狼爸”教育下的子女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功”,尤以学业为著。对于他们的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趋之若鹜的热捧与深恶痛绝的批评。他们以打骂管制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应该带给我们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从教育方式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在我国,有些父母依然受残余封建家长制思想的影响,对子女过多干预、过多保护。这些父母一直秉持着“为了孩子明天”的信念刺促不休,为子女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精心为子女下一步发展做出安排。一旦子女表现欠佳,轻则一顿说教,重则一次体罚。殊不知,这种严厉的“家长”做派在一步步吞噬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把孩子一步步培养成完成计划、目标的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过分权威的家长做派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朝气,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虎妈”“狼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权威教养型的父母,但是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子女最真实的想法,增进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孩子强烈地抵制做出自我反思,权衡子女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强制地要求子女服从。因此,对于那些一直高擎自上而下管束教育的家长应适当给孩子“松绑”,不能过多干预和保护。

(二)从教育目标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我国对学业尤为重视。伴随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很多父母依然把子女成绩上的优劣作为子女发展的成败。在很多父母眼中,“虎妈”“狼爸”的子女在学业上建树斐然,这就代表着成功。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谋取稳定工作。而国外父母却一直秉持自由教育风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

从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可以看出,很多人眼中的“虎妈”“狼爸”的成功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成功,是狭隘片面的。人生的丰富多彩怎能仅仅用学业上的建树来描绘?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说:“哈佛两个退学的学生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了世界。”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重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让其更适应社会生活。而学业上的成就不一定能够代表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斐然。从高等学府走出的莘莘学子若只是一个个“纸上谈兵”的说客,在实践中不懂得变通、老气横秋、缺乏活力,社会何以发展与进步?

“虎妈”“狼爸”的子女能否在其他方面做出辉煌成就我们尚无法考证,笔者仅对那些视考上名牌大学为教育终极目的的想法做出否定。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到上名校方面,更大的层面应该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过程中,要培养子女的兴趣,给他们适当自由空间,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赏识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在与家庭、社会的交互中自然发展、学会生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是说。

四、结语

“虎妈”、“狼爸”的强制管束教育短期来看是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而言。但是这种教育能否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将却值得商榷。毕竟每个孩子天性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不同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位父母不能将所谓媒体热炒的“成功模式”信手拈来,成功不能模仿,更不能复制。笔者依旧倡导:父母应立足子女自身情况,以赏识教育为主,辅之以管束理念,因材施教,才能在当下培养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怀谦.虎妈·狼爸·犬子[J].啄木鸟,2012,(2).

[2]韩艳,陈力华.虎妈狼爸:教育只需棍棒?[J].神州,2012,(4).

[3]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加勇.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

中国狼爸范文4

虎妈: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教授。她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自有一套原则,即树立严格的家规,两个女儿在其督导下,出类拔萃。

狼爸:萧百佑,信奉“棍棒教育”,他的4个孩子中有3个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说,他教育的核心观念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建立良好的家规,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鹰爸:何胜烈,自我要求严格。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他制定了一系列“凶狠”的教育计划,从小磨练独子。尤其是“雪中训子”让他备受关注。他的训儿理念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了基本的飞翔本领。

“另类”家教应全盘否定

尹建莉(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虎妈太过于强势,也比较自私。她要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到孩子身上,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设计孩子无限可能的未来。她教育的目的是成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她家庭的整个教育价值取向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

网友(家长):“狼爸”教育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把人当工具一样对待,用同一个模式去套。“中国为什么难出大师?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人都有各自成长的轨道,当然这个轨道是有一些共性,比如‘狼爸’讲的要跟孩子讲道理、定规则,这肯定是需要的,但打孩子这种方式不可取。我小时候被父亲打过,至今还有心理阴影。”

2012年第一期网络调查(上海市妇联):对于为什么会产生“鹰爸”、“狼爸”、“虎妈”现象,63.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因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异常激烈的竞争影响造成的。而第二个原因,则可能是因为父母更多地把自己的梦想加在了孩子身上。

凌军辉(新华社记者):虎妈、狼爸、鹰爸……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着从动物行为中寻找灵感,并从中提炼出“严厉管教”“棍棒体罚”“极限训练”等教育理念,手段残忍。虽然动物教育学其中蕴含着“逆境训练”等合理因素应该大力弘扬,但如果家长走向极端,真把孩子当“动物”一样教育,追求极端式训练效果,那可真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了!

“另类”家教亦有“道”

“另类”家教的智慧性一面

孙云晓(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虎妈的教育能取得一些成功,原因有三:其一,她对孩子很有爱心,很投入;其二,她本身是耶鲁大学教授,素质很高,在日常教育方面有表率的作用;其三,她虽然她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孩子平时的关系却很密切。

熊老师(家教专家):“虎妈”之所以能顺利执行严厉的“家规”,是基于她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她与两个女儿平时相处关系融洽;“狼爸”强调孩子触犯“家规”而受罚,不会因为自身情绪化而打孩子,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自身涵养;“鹰爸”为曾经被医生定为极有可能成“脑瘫”的早产儿子制定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使儿子趋于正常人,这也得是智慧型家长才能做到的事情。

“另类”家教重视言传身教

茗子蔡(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活中,“虎妈”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孩子爸有分歧时,绝对是关起门来协商。“鹰爸”感恩社会,到处救灾捐款捐物做善事;他自我要求严格,身为公司老总,与职工一起做200个俯卧撑的自我惩罚,这些都给被教育者做出了榜样。

卢梭(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自身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影响最深入,最全面的,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父母以身作则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另类”家教也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周莹(家长):“虎妈”在两个女儿练习乐器时,恩威并施地让她们坚持,再坚持,练就了她们的毅力;“狼爸”的“棍棒教育家规”只用到孩子12周岁——性格与习惯未养成之前执行;“鹰爸”“凶狠”的教育计划中,如要求小多多如何做到有礼貌也处处体现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知心姐姐”卢勤: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很多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坏习惯是“惯”出来的。

给孩子有限制的爱,重视孩子的成长

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爱子女必须给子女合理限制。20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总结20世纪,大家都承认,我们过分地宠爱子女,只给他爱,没有给他限,是20世纪最大的祸患,也是亲子教育最大的杀手。21世纪,我们人类要觉醒,爱小孩就要给他合理的限制。自律是自主的先决条件。我们设限,首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律。做父母就要先管好自己,爱限兼施。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

茗子蔡(家庭教育指导师):

中国的父母们需要更多的智慧、需要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融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来伴随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找到适合孩子个性的最佳教育方法。

中国狼爸范文5

【关键词】严格 关爱 教育

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再次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我们分析狼爸教育的亮点:(1)注重爱的付出,坚持教育连贯性和一致性;(2)制订家规,做到交流与惩戒相结合;(3)注重为孩子规划设计人生,注重教育的可操作性,注重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这些做法好像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对孩子教育和惩戒的度的把握,狼爸能较好地把握了这把尺度,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他的强势约束也确实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会很优秀,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可能会有更难弥补的缺憾。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他处心积虑地为孩子设计人生,这也确实减少了孩子的困惑,另一方面他确实剥夺了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磨炼,他的这种做法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孩子本身。在家他是主,而孩子是民,只有服从。这无疑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狼爸教育现象的意义在于所引发的人们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人。狼爸为了孩子的成才,长期经营,无悔地付出,浓浓的父爱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接纳了他的教育方式,严格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合力,出现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家长看到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看中这种教育方式较强的可操作性,怦然心动,却没有思考更远更深一些。

教育不仅要关注对孩子知识和才能的培养,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孩子完善道德品格和提高精神境界。帮助孩子学会体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防止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迷失方向。

由于片面追求教育的功利功能。导致一些教育行为产生偏差。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不顾及孩子的尊严、个性、需要、兴趣。正是由于这种观念,致使这种狼爸教育方式的复苏,使原本贫乏和单调的孩子精神和生活世界更加乏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完善。破坏了人的和谐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作为人对自己的丰富和完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感悟到的恐怕只是枯燥。

清楚了这一点,还要寻求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并且教育必须具有连贯性,一致性。这便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情况不同,秉性不同,教育的方式也要随之调整。可以想象:思想独立,性格各异,需求不同的青少年长期在一起,出现一些事是必然的,学生也是在一次次面对这些和处理这些事的过程中,经历艰辛和磨难,体验快乐与痛苦,承受成功和失败,学会选择与坚持,懂得变通与反思,能够总结与展望,达到理解与宽容,进而在认识社会和他人的同时,逐步认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狼爸教育启示我们,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教育的核心,但长期关爱孩子和付出心血却是教育的必备条件。当然,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绩,但绝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心理状况,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为此,教育各项工作都要落在实处,教育者通过从细微的切入口,一尘不染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圣洁的爱照亮孩子心里的世界,也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理,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读懂他的心理渴求,才能真正做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这些是以无私的大爱为基础的。表现为要严格要求学生,这一点,狼爸做得到位,并且做到了越位。严格不是严苛,对不同的孩子,能承受的严格方式和严格程度不同,要慎重,不要因为爱学生,而对学生产生了伤害,要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不仅有爱心和责任心,还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当学生感受到这些,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进行教育,对他而言,都是严格的;学生不是不懂,往往是自控力不够,所以出现了反复。即使现在的他感觉不到,将来总有一天他会想起来,对那时的他,我们教育的威力还在。只要我们付出了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包容心,教育契机总会出现,要有耐心,要等待,对于这时的我们,清醒和冷静很重要,冲动只会使原本尴尬的处境更困难,要换个角度或换位思考一下,再找解决办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和感受幸福,感悟人生,感恩社会和他人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己所学,用自己的大爱和修养,化解学生心头的无助与冷漠,吹去他们自私的浮尘;用学识和人格之光,照亮学生心中清新和谐的天地,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恒心去不断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学习教育的必备技巧,选准教育的视角,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拓宽教育的途径,寻求学生的接纳点,遇事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不受外界的干扰,用真知,真情,真爱去感化学生。而不要草率或过激,莫让关爱变成伤害。

狼爸教育方式有可取之处,但不宜推广,因为,教育不是教条,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育是心灵的呼唤,教育是爱的付出。离开具体环境的模仿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萧百佑. 所以,北大兄妹[M].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狼爸范文6

“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确实,我们汉人总是对狼十分厌恶,“狼狈为奸”“狼心狗肺”……从这些词语中,从人们心中都能感受到我们对狼的那种与其说是反感还不如说是恐惧,汉人害怕狼,也恨狼。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狼的认识也是凶狠狡诈的一种食肉动物,一种能吃人的动物,一种让我毛骨悚然的动物。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狼——特别是蒙古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是那么的智慧,是那么的精明,是那么的顽强,是那么的团结,是那么的可爱……说实话,我喜欢上了狼,像主人公一样,深深地被狼吸引。

主人公——陈阵,是一名北京知青,跟着老阿爸——像只老狼的毕利格老人与狼打交道。打围,掏狼崽……陈阵在与狼打交道的同时,在一点一点的感受着游牧民族,感受着崇尚狼图腾的游牧民族。狼是那么精明智慧,让陈阵不由得时时思考着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不由得时时思考着游牧民族胜利的原因。有时,竟会惊奇的发现蒙古族打天下的战术,好多都是和狼打围的战术类似。毕利格阿爸告诉他这个汉人儿子,人处处学狼。

后来,陈阵迷狼迷的“走火入魔”了,竟然冒出“养狼”的想法。他觉得那样会更深入的了解狼,后来,经不住对狼的追求与好奇,和一位知青——杨克,一起掏了一窝狼崽。就这样,一直小狼被人养着。但这是不合草原规矩的,而且,在少数民族养狼,本身就违反民族政策——在羊群旁边养狼,只不是有意招狼,破坏生产吗?但经过几个月与小狼的相处,陈阵一点也不想让小狼离开自己,小狼就像他的儿子一样,更何况要自己亲手杀了儿子,这让他怎么下得去手啊…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领导对养狼好像特别有兴趣,听陈阵说想要把狼和够配在一起,看能不能配出一种蒙古狼狗,就算是做一个实验。领导看着那只比母狼还养的壮实的小狼,也同意了。这时的小狼可比刚掏回来的小狼大多了,狼皮也大了,还说当时真该把所有狼崽都让陈阵养呢!老人说,哪有那么简单。

狼崽越来越大,陈阵在它身上探索下的东西真的受益匪浅。但狼毕竟是狼,小狼有狼的血性与野性,它为自己那不羁的灵魂而付出了代价。当他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陈阵为它的最后一刻赐予了狼的尊严。

在书的尾声,作者把“狼”与“龙”可信的合在一起,狼——飞狼——龙——飞龙。龙只是人们把狼美化、神化了。作者把“狼图腾”与“龙图腾”无机而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也寓意着无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是中国不朽的伟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