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结构性存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结构性存款范文1
1、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投资者将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存入银行,银行通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从而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较高预期利息的存款类产品。
2、从已发行的产品来看,现有结构性存款产品都是保本型的,比如招行当前在售多款结构性存款产品。
(来源:文章屋网 )
结构性存款范文2
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973年,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教授(Ronald I. Mckinnon)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他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保持金融的稳定,会对金融体系干预过多,这会导致金融抑制,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发生扭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现象较为普遍,如利率管制。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0.8倍,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大幕正式开启。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巨大的,将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且存款利率上就看见升的幅度将大于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净息差收窄。这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特别是存款创新。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产品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结构性存款也可称为收益增值产品(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和理财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广义的理财产品,是指可以涵盖所能购买到的全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结构性存款产品则属衍生品系列,是理财产品中的一种,但该产品的特点是本金无风险,收益不确定。因此与其他股权类和基金类理财产品有较大的区别。不同类型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与风险,投资者必须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我国目前的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产品同质性高、产品风险梯度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套期保值机制、某些产品定价不合理,缺乏连续、透明的估值信息体系、与原有储蓄产品形成了竞争关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在开发个性化产品上取得突破、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推进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特征,并对几种不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了比较,然后进一步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对发展结构性存款产品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股票等标的挂钩,也就是说,投资者未来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所挂钩标的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产品设置一致。如果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与产品设置相背离则投资者将面临较大风险,不仅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甚至有些产品的设计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本金部分也受到一定的侵蚀。对于银行而言,银行一般会将结构性产品中隐含的期权或者整个结构性产品出售给其他交易者,从中赚取差价,同时实现风险的转移。但是,如果银行希望自己持有期权从而获得投机收益,或者其产品找不到买主而被动持有,银行就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金融市场并不是特别发达,银行缺少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风险较大。
(二)流动性风险
大部分银行都不鼓励投资者提前赎回该类理财产品,因为如果提前赎回,投资者可能需要承担本金被侵蚀的风险,很多产品只有当投资者持有到期时才是保本产品。甚至有些理财产品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如果投资者试图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一般需要以书面形式向银行提出申请,并以投资者向银行支付费用为前提。同时,银行有绝对的酌情权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执行投资者提出的提前终止请求。因此,通常投资者在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后就需要持有到期,那这样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三)汇率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一部分是以外币认购的,还有一部分产品虽然可以通过人民币认购,但是投资货币仍然是外币,那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使用外币进行投资。就算投资的产品是一款保本产品,也只是保证投资者的外币本金,并没有承诺保证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额。一旦外币发生贬值,投资者就必须要承担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汇兑损失,也即投资者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累计超过25%,对其他主要货币也大幅度升值,如果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去,用外币进行投资的产品将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利率风险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期权部分的比例实质由银行的资金成本构成,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与产品起初的市场利率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旦在产品运营期间市场利率上升,投资者一方面有机会成本的损失,他们会丧失高利率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变相损失了期权部分的价值提高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本身就与利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而言,挂钩利率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比如挂钩美元存款利率的产品,当美联储升息时,投资者由于放弃了提前支取的权利,原有的高收益就会受到冲击。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分两部分,一是产品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发行产品的银行在经营结构性存款中存在着一定风险。不同银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信誉状况和资金实力也不尽相同,对于风险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人员素质较差、风险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银行在自身的经营方面就存在着风险,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二是产品所挂钩股票的公司发生的信用风险。股票挂钩产品中的上市公司如果发生信用危机,股价将会大幅度下跌甚至下市,这将会对产品本身的收益获得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对于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建议
(一)丰富产品风险收益特性,开发个性化产品
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不同。保本型投资者偏爱风险较低的产品,而偏爱风险的投资者则希望能够通过承担更大风险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针对不同的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开发出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产品挂钩的资产可以实现多样化,对于风险偏好者可以开发出挂钩多种资产和事件的混合型产品。
(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在承受合理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衍生品的自主定价能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大幕已经拉开,银行想要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就必须通过开发或者引进衍生品定价系统从而实现自主地对人民币衍生品制定合理的价格。除了定价系统外,还可以一并引进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衍生品电子交易系统。我国的银行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国际衍生品交易市场,如果引入成熟的交易系统,就可以帮助我国的商业银行迈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自主定价的实现和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会有助于提升银行构造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银行创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衍生品风险的管理需要我国的银行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规范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以及报告制度进行统筹制定。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说,首先,银行需要能够找出产品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全面识别所有重要衍生品交易活动目标所面临的风险。第二,银行要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将会造成的危害,从而能够对风险进行可靠计量。第三,银行需要在业务开展前就根据计量结果测定出风险指标,并在业务开展后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最后,银行应该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加大事后检验力度。
(四)完善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的配套措施
结构化产品的发展还需要以一定的外部宏观市场条件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结构性产品发展的经验,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需要从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执行体系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崔沁馨法律体系的完善度。想要实现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的壮大与成熟,就必须从法律的角度界定该种衍生工具监管中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其法律地位。现下,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专门的法律法规,衍生工具的监管仍就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监管缺少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目前专门制定一部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现有的金融市场主题法,例如《证券法》和《商业银行法》。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制度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在监管中的互动关系,出台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各方相互配合的全国性的衍生工具市场监管制度。在银行业内部,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限定衍生工具交易方的资格,实现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还应当整顿和规范银行应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类别和性质,并且鼓励银行的创新,放宽衍生工具设计方面的尺度。加强银行衍生工具交易信息披露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最后,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执行体系的建设。监管部门的监管应该要适当,不能有过多的行政干预,要维护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对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应该建立在经济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行政管理。另外,还需要健全银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组织,加强自律监管组织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的良性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宋淑玲.对外汇结构性存款热销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2]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3]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4]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5).
结构性存款范文3
摘要: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但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基于最新的数据,将存款资金区分为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和按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分析了今年以来这两类存款变动情况。从微观层面分析个别银行业务结构转型对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剖析了存款流失的宏微观原因,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提出了化解存款流失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存款流失问题;金融脱媒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持续影响银行业负债业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款被分流的趋势仍将延续,未来存款增长乏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常态。持续稳定增长的低成本负债来源才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立行之本。如何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的整体目标,努力创新负债管理模式,激发经营机制内在活力,建立存款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突破业务发展瓶颈,是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面前的极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1]。
一、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变化情况
二、2015年前三季度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变化情况
(1)执行法定利率定价存款变化情况①
(2)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与执行法定利率定价存款变化
1、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增长较快,除了与招商银行已确立零售银行领先优势以及较好的零售客户基础外,还与招商银行推进的轻型零售银行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信贷、财富管理等业务有关。另外,积极顺应客户财富管理需求,针对客户差异化的风险偏好、生命周期以及个性化的资金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资产配置服务;通过融资、结算等综合经营稳固小微客户、个贷客户结算资金,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2、民生银行
截至2015年9月末,民生银行定期存款较年初增加1603亿元,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减少190亿元,公司定期存款增加1793亿元。民生银行定期存款的增加大多来自对公存款的大幅增加。
(3)按市场利率定价存款变化情况①
从表2可以看到,2015年年初以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主动负债规模迅速增加。以结构性存款为例,除招商银行外,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浦发银行结构性存款从年初的1833亿元增加到9月末的4541亿元,增长了147.74%,排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首位。
三、商业银行存款流失的原因与化解对策
(1)存款流失的原因分析
(2)化解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的对策
参考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历史,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大趋势下,未来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端在低成本资金来源上遭受的冲击还将持续,最直接的表现是存款增长放缓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为此,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上要做足功课,及时推动负债业务结构的转型[2]。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不懈拓展各类结算型负债,提高结算型负债占比。具体来看,企金方面,要不断优化支付结算产品,创新支付结算手段和技术,提高支付结算便利化水平,以此强化支付结算服务对企金客户的粘着性,推动企业负债拓展从过去依赖关系资源、融资业务为主向依赖结算服务转变。零售方面,要持之以恒抓好、代缴、银行卡结算和收单、银证银期第三方存管等基础产品营销,努力提高电子、厅堂等各类渠道服务水平,以此带动个人结算型存款发展。同业方面,要通过完善业务合同、强化业务关系管理,持续巩固并扩大结算型同业负债规模。积极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稳健发展各类主动负债。二是从传统存款向市场化负债过渡,主动负债长期仍有巨大增长空间。与国际性银行比较,我国银行在负债结构上过于依赖传统存款,主动负债占比明显偏低。主动负债长期趋增的态势明显[3-4]。具体来说,继续推动发行同业存款,认真做好面向企业、零售客户发行大额存单的准备工作。在合理控制总量和比例结构的前提下,稳妥发展结构性存款,并以之为切入点,配套跟进其他服务,努力将客户的结构性存款账户转化为资金归集账户和支付结算账户。三是统筹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推动发行绿色金融债、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在拓宽负债来源的同时,结合市场利率走势,合理把握各类主动负债发展的节奏和期限、品种结构,既要坚持随行就市,又要有效控制负债成本。
结构性存款范文4
就风险来说,结构性产品的风险与挂钩标的类别和产品收益设计结构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利率挂钩产品的风险最小,汇率挂钩产品的风险中等,股票、基金、指数、期货挂钩产品的风险最高。就预期收益率来说,2011年至2012年期间,利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普遍位于4%至5%之间。比如民生银行在2 012年发行的几款6个月期限利率挂钩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7%-4.8%,是6个月银行定期存款利率2.8%的1.7倍。
低风险、稳收益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交易结构中嵌入了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类理财产品。而利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是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Libor)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挂钩标的,期限有隔夜、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期等。而最“得宠”的挂钩标的是3个月美元Libor。
从银行类型角度来看,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利率挂钩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这几年来发行的产品数达上千款。从投资期限来看,大多数产品的期限集中在1个月至3个月或3个月至6个月,如在2 012年全年中,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产品有108款,发行量是1年期以上的5倍。
由于利率市场的价格波动程度相对于股票、基金、指数等高风险资产要低,所以利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各挂钩标的类型中属于低风险产品。这一观点可从产品预期收益率来论证。一般情况下,产品收益与产品风险成正相关关系。
以人民币款产品为例,从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来看,各年度各期限类型的收益率基本上是当年度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1.1倍至1.7倍区间。如2012年,3个月以下产品的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4 .4 6%,是3个月存款利率2. 6%的1.7倍;6个月期限产品的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4 . 6 6%,是6个月存款利率2.8%的1.6倍;1年期产品的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4.97%,是1年期定存利率3%的1.6倍;1年以上期限的产品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5.1%,是2年期定存利率3.75%的1.4倍。
看涨、看跌期权
就衍生的金融工具而言,看涨和看跌期权是利率挂钩产品最常采用的两种基本期权形式。
如民生银行发行的“民生财富南京一期人民币非凡理财(2 4个月)”就是一款看涨型结构性理财产品。该款产品发行于20 0 6年3月,投资期限为2年,挂钩标的为美元6个月Li bor,其收益率以挂钩标的期末价格为测算依据。如果期末价格比期初价格高出0.15个百分点及以上,则产品累计收益率为7.40%;如果期末价格比期初价格高出0 .15个百分点以下且期末价格不低于0.05%,则产品累计收益率为2%;如果期末价格低于0. 05%,则产品收益率为零。
而星展银行发行的“1个月利率挂钩人民币保本投资结构性产品”则是一款看跌型结构性理财产品。该产品发行于2008年4月14日,投资期限为1个月,挂钩标的为美元1个月Libor,产品收益率根据定价日挂钩标的价格确定,定价日为销售结束日。当定价日挂钩标的不高于3.25%,则产品收益率为3 . 30%;当定价日挂钩标的高于3 . 2 5%,则产品收益率为1.80%。
再比如渤海银行在去年8 月发行的一款利率挂钩产品——“ 渤盈1 0 4 号(2012S104)”,也是一款看跌型结构性产品。该产品挂钩标的为3个月期美元Libor,是保本浮动收益类型。在投资期内,如果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小于或等于8%,则客户可获得的年化收益率为5.05%;如果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大于8%,客户则只能获得年化收益率的0.5%。
关注条件设定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以期权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的,其到期本金部分的保证由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决定,而收益部分则由衍生金融合同所带来的收益决定,故投资者能否取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完全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如某利率挂钩类产品所设计的收益结构是在产品存续期间,若1 2个月澳元Libor(伦敦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没有超过10%,投资者便可以获得4. 8%的年化收益率,否则只能获得4.5%的年化收益率。实际上,该产品所募集的资金被分成了两个部分:绝大部分作为固定收益投资,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安全以及4.5%的年化收益率;0. 3%的浮动收益部分则是当产品设计者构造的风险事件不会发生时,即12个月澳元Li bor的走势在产品存续期间没有超过10%,才能够获得。
看看上述几个产品,我们不难发现,银行推出的挂钩利率结构性理财产品均提供了本金保障,要么是保证收益型,要么是保本浮动收益型。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设置的挂钩利率波动区间越大,在投资期内,突破区间的可能性就越小,实现较高收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故而投资者在选择挂钩利率的理财产品时,可重点关注挂钩标的的条件设定。
最早出现的利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
最早出现的利率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兴业银行发行的“2004年第一期万汇通之汇利宝”。该款产品于2004年1月开始发售,投资起息日为2004年1月20日,投资期限共5年。产品投资币种为美元,挂钩标的为美元6个月Libor。
结构性存款范文5
名词解释: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结构性减税”,这体现了财政宏观调控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从结构性减税的目的看,显然是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在当前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保经济增长的重点就是扩大内需,就是要拉动投资和消费。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就是一种结构性减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企业用于设备购置等投入可抵扣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优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高培勇认为,税收政策在这方面也可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人所得税减税就是调整扣除标准,而是应当在税制改革的既定框架下,实行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广大居民的税负水平更加公平合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
重在熨平经济波动
名词解释: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适度宽松。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解释说,所谓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实际上就是指“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已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2008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了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过去十余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在反周期的调节方面,已经历了两次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经历了一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周期,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彭兴韵认为,反经济周期的调节与保障流动性供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保障流动性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例如,直接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2008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几次降息并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既是为了保增长的需要,也是为了支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需要。
最终消费需求与中间需求
细分需求,治标更要治本
名词解释:最终消费需求指全社会的消费者对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或消费。中间需求指生产者和商家为了转售、为了进一步加工或制造而进行的购买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志表示,无论从拉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都是既治标又治本的手段。
结构性存款范文6
2009年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占据较大比例。由于信贷类产品的风险偏好较稳健,以及普遍具有高于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因此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
本年到期信贷类产品以人民币款为主,另有几款美元产品。该类产品到期收益表现稳定,逾九成产品实现预期收益,其中多款超预期收益。信贷类产品中收益表现较好的多为2008年央行持续降息的第四季度之前推出的1年期左右人民币款产品,到期平均收益率约为5.7%。其中,浦发银行的个人专项理财产品2008年第八十二期组合信贷资产计划(激进型)到期实际收益率高达10.1%;另外,渤海银行、民生银行和上海银行均各有一款收益率到达9%的1年期信贷类产品到期。
除信贷类产品而外,到期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同样数量较多。而该类产品的投资币种较为丰富,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币、澳元等主流货币。其中澳元款产品受澳元较高利率的影响,到期收益率普遍较高,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多款该类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超过8%。
而到期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多出现于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风险较高,故可能获得较高收益。其中,到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荷兰银行发行的“超越表现”系列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分为美元款和澳元款,二者挂钩于盈富基金和日经225指数,到期均获得46.5%的年化收益率。
紧随其后的依然是荷兰银行发行的此系列产品,为其第二期,产品设计与第一期类似,到期收益率均高达37.72%。
另外,渣打银行、荷兰银行、农业银行、恒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多款结构性产品到期收益率逾10%。然而,到期结构性产品中有两成多遭遇零收益或负收益,表现最差的产品到期收益率为-10%。
到期QDII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则差强人意,大部分的到期收益率均未能跑赢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发行的2年期左右产品,由于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资本市场的动荡,这些产品的投资资金遭受不小的损失,因此它们的到期收益率多为负值。
从2009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来看,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在产品数量和产品类型多样性方面表现抢眼,推出的产品多种多样,基本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且产品设计创新能力较强。例如,光大银行推出首只伞型系列产品――阳光资产配置计划,该计划下设多款不同风险类型的子产品;其面向高端客户创新推出的“阳光私募基金宝”产品同样受到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