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1

一、与科学老师合作,将科学、语文作业合二为一,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少,导致他们谈“写”色“变”,怕写作文,尤其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或无病,或为了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去硬背死套那些所谓优美的词句,读起来虽然听上去优美无比,实际上却空洞苍白。在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由于语数英作业的压力学生有时会无暇顾及科学方面的作业,即使有心去完成,也是力不从心匆匆完成任务,或是语言枯燥似流水账。如果将两项作业有机结合,语文、科学老师布置作业前钻研教材,相互研讨一番,布置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作业出来,相信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会事半功倍,这样,学生的作文会写得丰富而又真实,科学日记也会完成得扎实有效,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在学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科学知识《声音的传播》,并由科学老师结合科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做小实验,写三篇观察日记。教学中,由斯帕拉捷的疑问:“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斯帕拉捷做的实验由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完成老师针对每一次实验设计的表格。有了前面的实验、观察日记作铺垫,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原来做一两次科学实验觉得神奇、有趣,但要想像斯帕拉捷那样坚持实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境界确实很难,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们的探索精神有了培养,有效地巩固了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将课文的趣味性与科学的真实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如三年级的《石头书》、六年级的《大自然的文字》等文章,在学习这类具有科学性文章的时候,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观察大自然、请教科学老师并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本来科学知识是严肃的,甚至是单调、枯燥的,但有了语文知识做背景,可以将其优越性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会显得轻松自然、诙谐有趣。

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首先介绍这篇文章的文体,它承载的科普知识要让学生了解,要了解这些知识,必然要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才能了解得清楚。这篇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在指导学生同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让知识在心里生根发芽。

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先请学生把从五年级上册科学书上讲到的关于《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作介绍,勾起其他学生对尘封的记忆的唤醒,然后再来学习课文中讲到的地壳运动和石灰石的形成,第五自然段的“变”、第六自然段的“迁”是学生从脚下的“文字”读出来的地质变迁。在体会课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学习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明白暴雨、冰川、风、波浪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我们的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学习科学知识与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大自然相辅相成,要辩证地看问题。

三、学习科学家刻苦求学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塞内加曾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可见榜样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拟的,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以利用科学书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进行辅助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一文中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名人的具体事例,向我们阐述“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里列举的外国人的事例是哥白尼从小喜欢缠着爸爸妈妈问问题,这正是他对科学奥秘不懈探求的开始。导课时,我由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中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切入,由于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了解了哥白尼的资料,这里我从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学起,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从思想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哥白尼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不断探索问题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像哥白尼这样的刻苦求学的名人在苏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如:五年级上册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写到的医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写到的科学家钱学森、工程师詹天佑等,他们取得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成功跟自己的坚持不懈、勤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对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思想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2

有些考生说,在备考阶段,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哪来时间去收集、积累材料呢?这是实际情况,但如果我们采用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也就是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这既可使作文清新活泼,又能有效缓解材料不足的难题。下面我们结合对几则材料的分析来向同学们说明如何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

[材料展示]

少年天才――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亿美元,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改变了整个世界。

少年盖茨非常爱读书。当别的孩子还沉迷于电视卡通片时,他已学会像大学者一样独坐房里翻阅父亲的藏书了。小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一概都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他也像许多美国孩子一样,当过童子军。长途行军时,别的孩子叫苦连天,盖茨磨破了双脚,鲜血都流了出来,他却忍着伤痛和疲惫,坚持到底。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角度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则材料如果我们从多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它有多种含义:

1.人最可贵的是要有志向。“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要有志向,比尔・盖茨之所以后来成为世界妇孺皆知的人物。这与他少年时的“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的志向有很大关系。

2.热爱读书将成为一生的财富。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从书中获得了不竭的营养,比尔・盖茨也不例外。热爱读书将成为你一生用之不竭的财富。

3.只有专一才能成功。在生活中,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比尔・盖茨迷上了计算机之后,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专一研究,心无旁骛,才取得如此的成就。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在过多的领域内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张晓一路跑来不容易

[材料展示]

张晓是“全国十大少年孝老爱亲模范”之一。他4岁丧父,同年母亲卧床,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母亲洗衣、做饭、梳头,14年如一日。张晓,一个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母亲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母亲,我奋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每当别人夸奖他非常孝顺时,张晓总这样说。

虽然生活艰辛,但张晓很少哭。“眼泪能侵蚀人的脊梁。让你直不起腰。”张晓总把腰板挺得直直的。

不愿过多地提起过去,但对于最为艰难的日子,张晓刻骨铭心。那是2000年前。母子俩靠拾别人的菜叶子糊口,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面吃,全凭拾来的菜充饥,没盐、没醋,白水煮菜,时间稍长,肚子涨得受不了,娘两口直吐绿水。

“我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我娘饿着。”张晓自小倔强。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让给母亲吃。

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不曾落下。临近高考,还是班上的优秀生。

张晓打小懂事,知道保护母亲,不给母亲添麻烦。

对于每位好心人的帮助,都被母亲记入自家《恩人簿》。母亲时常拿这些教育张晓,教育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角度分析]

这则材料如果我们从多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它有多种含义:

1.孝是人间感人至深的大爱。张晓,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依靠刚强、乐观、善良和至真至纯、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谱写了新时代大亲大爱的孝子赞歌。他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了大半个中国,给青少年朋友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是啊,孝是人间感人至深的大爱,这种爱感天地泣鬼神。

2.要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张晓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人生在世,痛苦、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管它一切如何,我们都要微笑着去面对。每天对着自己微笑,你会觉得心情开朗,海阔天空。每天对着别人微笑,你会看到阳光灿烂,天高云淡。

3.懂得感恩让生活处处美好。张晓的母亲虽处在艰难的处境中,却不忘教育孩子要感恩,这让人感慨不已。倘若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社会的关注爱护,没有众人的帮助,我们何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只有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于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朋的情谊、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关注、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我们才能真诚地面对生活,才能热情地给予他人帮助,才能坦然地接受关爱,并勤奋地学习、工作并快乐地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史力超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展示]

年仅18岁的少年史力超创作出一部反映当代政治生活的30万字长篇小说《变局》。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小小年纪能写出如此重大题材的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故事。

史力超从小就喜欢买书,四、五岁上保育院的时候,每次跟父母上街时,只要是路过书店,他都会跑去挑几本卡通。到了小学四年级时,史力超就经常去席殊书屋,因为书买多了,就成了协会的资深会员――当时像他这种年龄的人实属罕见。

史力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古今中外,无书不看,无报不读。书看多了,对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就开始有些思考,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写点随笔:小文章写多了,他就想写本小说。

史力超年纪尚小,能写出这么重大题材的书,其实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先后成长在三个大机关的院内,父母接触的人都是机关工作人员,听到的很多是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之类的话,用他的话说是“睁着眼睛看世界”“竖起耳朵听故事”,将自己的目光所触、心灵所感集中到社会生活这个层面上,直面现实,贴近实际,构思一些宏观上的题材。

史力超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分析上,他可能在许多人之上。

[角度分析]

我们可用这则材料证明如下观点:

1.读书,让人心灵聪慧。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何以写出如此厚重的小说?那是因为他善于读书。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用一颗豁达的心去读书,才能体味书中的微妙之处,汲取书籍中的养料。一本好书,相伴一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自有黄金屋。要使知识的每一片浪花泛起时都能沾上思索,荡起思想的灵动的花朵,唯有读书――读好书。少年朋友,多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酒香花香不及书香。让书香萦绕在你的四周,驱散开矫情、虚伪、偏狭、庸俗等浊臭的瘴气,为你营造出一方宁静淡泊澄净空明的精神家园!

2.观察,让人目光敏锐。善于写作的人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史力超“睁着眼睛看世界”,“竖起耳朵听故事”,用心观察生活,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相信史力超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来些思考。

3.恒心,让人心想事成。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少年天才史力超也不例外。据报道,史力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是边写边撕,现在保留的废纸就有一米多高,有时是面对稿纸构思,一个通宵只字未写。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辛勤的劳动酝酿出的成果是惊人的。

[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