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体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和体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和体育

我和体育范文1

在我看来,如果想上好小学低年龄段的体育课,最好的办法是要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极强,特别善于直观模仿,而且求胜心理强,奖励方法很有效。所以,在我的体育课中,我一直注重体育的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体育课应该是小学课堂中比较受欢迎的课,我也清楚的明白这点,因为一到我的课上,我的学生们都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冲出教室,围在我的身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这幸福是我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毫不吝啬。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所以学生们喜欢得很。但是,在我渐渐上了几次课之后发现我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有了情绪上的差别。因为在我从教初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兢兢业业的备好课,完成教学任务,带学生们玩耍的时间较少。所以这个变化就给我的学生原先对体育课的期望有了落差。他们开始懈怠,积极性降低。他们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自己设想的由游戏和欢乐的体育课差距太远,无法接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无法理解我所教的正规内容,慢慢的开始不愿意配合我的教学。这是我才发现什么是教育,教育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所以我必须得改变我的教学方法,避免呆板,生硬的教学。在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之后,学生们逐渐回归到体育课堂上来了,主动性提高,厌学现象基本消失。下面就举一个我在从教初期在我的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小片段。那时,我正在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上课伊始当然得排队型,齐步走也是一个基本的训练。下面我就谈谈我那时的体会:

我觉得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热爱、意识和能力。我打算先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我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在体育课堂还是其他课堂,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课上准守纪律,按照秩序进行教学活动。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事实发展并不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进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教学活动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在教低年级的体育课,那一次我给他们上第一次的齐步走的课,首先,我自己先做了示范和基本的动作,然后进行男女分组各自进行队列和队形的训练,可他们没练了几分钟,就出现了问题,当时我脑海中就闪现出了几个字:无组织、无纪律。他们完全不听指挥,有的自己超出了队伍,更过分的还有的自己跑去玩了。有的在打闹,有的在嬉笑,他们完全不理解队伍这个词的含义,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乱成一团。一开始我特别生气,如果班里有几个捣乱的学生,很容易把全班带坏,到时我根本没办法领了。我集结整理好了队伍,一张嘴想批评他们,一看到他们那稚嫩的笑脸,又不忍心,于是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学习老师教的内容。问过之后才发现,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齐步走,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所以那些会走的极想在同学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而那些不会的又不甘心被别的同学嘲笑,所以才有了起初的一团乱的情况。他们会的不学,不会的又不想丢人,所以干脆都跑去玩了,学习的积极性没了,一片混乱之中,我的教学任务失败了。下课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想了很久,总结了教学失败的原因,并且思考了解决办法,我自己认为在上齐步走的课时,我的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想着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于是,在下节课时,我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并且有奖励,学生们果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自发组合,分配小组任务,自己督促自己的组员进行练习任务,果然,效果显著,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致颇高,为了给自己小组赢得荣誉,还进行了成果大PK,全班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了,课堂氛围出奇的活跃。

从我上面的教学案例,我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的为我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更应该注重我的学生在需要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学生犯了错,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侧重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全面、协调的发展培养训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在我的体育课堂中,我对教学方法的选取都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力求常变常新,对学生形成一种和吸引力,使他们对我的课堂感到新奇和热情。我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把我的体育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想学,学生乐学,学生自学的课堂模式。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注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法,其实体育课也是如此。在我的课上,学生有较多的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我最喜欢的就是学生对我这一节课的想法和评价,我最愿意听他们的心声,是作为学生而不是老师的想法,这一点对我很重要也很珍贵。

我和体育范文2

女儿班级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是乐享故事会时间,会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分享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项活动,女儿也不例外,第一次轮到她们组上台分享,我也是那次分享的家长主持人,女儿提前几天就准备好了故事,在家里又读又背……到了分享的时刻,前面的几位同学故事讲得都很成功,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她却由于害羞,胆怯,不敢脱稿讲故事,只好拿着书读故事,并且声音很小,故事读完了,女儿红着脸快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我在台上看着,心里既心疼,又失落。放学回到家,女儿跑到我面前说:“妈妈,我喜欢朗读,演讲,我也想像别的同学一样讲的那么好,可是我一上台,很害怕,脑子的词都忘了”,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知道这是她真的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推动她做事情的好时机。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刻意找了一些朗诵、演讲的视频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我经常鼓励她说,老师说她在学校读课文读的很好,声情并茂。孩子会欣喜的展示给我,一遍遍的给我朗读。渐渐地,孩子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到了新学期,学校开设了语言社团,女儿积极的报了名,坚持每一次社团课,在每一次上课结束都会把老师讲的内容回来认真的复习,朗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演讲能力有了提升,她的自信心也更足了,经常和我说,“妈妈,以前我是不敢上台的,现在我敢于上台,并且我觉得没什么可怕的,我就准备好我朗诵的内容,大胆的讲就可以了,并且我发现,越大胆越能做的好,越胆小,越容易出错”。我呢,就会赞扬她不仅做事努力,而且能自己深入的思考,非常有潜力。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郑州市举行了讲党史、感党恩专题宣讲大赛,女儿也积极的报名参加了比赛,为了能够被选上,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去练习,一字,一音,反复诵读,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被学校选送参加市里的宣讲大赛。在郑州市广播电视台的直播大厅里,女儿展示了阳光,自信,精彩的演讲,虽然最后并没有取得奖项,但女儿却收获了很多,她说,“妈妈,我看到有很多比我演讲的更优秀的同学”,她总结了其它选手的优点,也认可自己的表现,说:“妈妈,虽然这次我没有得奖,但是,我敢在这么大的舞台上,面对这么多人演讲。我觉得我也有很大的进步”。是的,从上台不敢讲到自信满满的登台演讲,女儿在这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在想,这样的主动学习和积极表现,如果仅仅靠父母的要求或者物质诱惑肯定是做不到的,那为什么女儿会在演讲这件事上这么有目标,有想法,有动力呢?那是因为看到别人演讲更好的样子吸引了女儿,让她的内心生长出一股“内驱力”,通过自我的努力,展现,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一份价值感和自豪感。

2017年,哈佛大学提出了“20个快乐学习法则”。其中有一条法则是“做你想做的事情”,这句话揭秘了一个道理:做自己想做的,才能激发做事的“内驱力”。也就是说,让孩子发现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事情,因为,这才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关键。

我和体育范文3

【关键词】 自我和谐;个人自尊;集体自尊 ;大学生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Self-esteem, Collective Self-esteem a nd Self-consistency Congr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Fengzi,ChanW e nliang.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Guangz hou 51085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 consistencycongruence with individual self-esteem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Me th ods SCCS, SES and CSES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d 189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turn were used on the data.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wecn collective self-e steem,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conomicsituation in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individu al self-esteem,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its dimensions negatively correlate dsignificantly with each other. Individual self-esteem, collective self-esteembo th got into the return equation of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Conclusi on Indi vidual self-esteem was a mediator factor between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se lf-consistency congruence.

【Key words】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Individual self-esteem;Coll ective self-esteem;College student

自我和谐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中,自我概 念与现实经验的协调一致性,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关于自尊,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个人自尊。这种自尊,强调的是自我的个人方面 ,即个人的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这些自我感受与自我评价来自于个人的特点、个人的 能力以及“我”与“他/她”的区别[2]。随着自尊的跨文化研究,人们发现在不同 的文化或群体中,自尊存在很大差异[3],自尊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两大特点。它 是个体在一定的社 会文化背景下,对自身总体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社会认同理论更提出:人们 是部分地根据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或群体种类来定义自我的[3]。由此可见,除了 影响个人 的自尊,还存在指向群体和社会的集体自尊。在我国,集体主义文化一直为大众所接受和推 崇,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自我,可能带有更为强烈的集体性和社会性,这种自尊,强调的是 集体的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这些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来自于集体的特点、集体的能 力以及“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张力为在一项运动员生活满意感的研究中,以集体自尊 作为生活满意感的指标之一,得出结论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群体,集体自尊对其生活满 意感的贡献不容忽视[2]。目前,关于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和谐与人格维度,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 意度的研究[4-6],已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而有关自我和谐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 的关 系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的关系研 究,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的关系;同时设想:个体在体验到集体 的归属感、集体价值与集体尊重时,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接纳程度将随之提高,进而促 成对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一致,实现自我的和谐状态。因而,本研究的假设是:集体自尊 与自我和谐之间,个人自尊将发挥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选取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共200名,发放、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 9份,有效率为94.5%,所选被试男96人,女9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7],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 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点式(1~5)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3 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0.64。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649。

1.2.2 自尊的测量 个人自尊采用编制的《自尊量表》[8]进行测量。该量表为单维量表,由10个条目 组成,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本次测量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集体自尊通过《集体自尊量表》[9]进行测量。该量表共16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 由集体成员自尊、内在集体自尊、外在集体自尊和集体认同4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含4 个条目。本次测量的Cronbach α系数为:全量表0.72;集体成员自尊0.56,内在集体自尊 0.70;外在集体自尊0.68;集体认同0.29。以上两个量表均为7级李科特量表,分数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 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被试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 的自我评定。

2 结 果

2.1 个人自尊、集体自尊总分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见表1。

表1给出了个人自尊、集体自尊总分及其各维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可以发现,除自我 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灵活性与自我刻板性,自我刻板性与个人自尊、集体 自尊相关不显著外,其余两两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

2.2 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测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对自我和谐的预测作用,我们对这3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第1个回归方程考察集体自尊对中介变量个人自尊的预测作用;第2个回归方程考察集体自 尊对自我和谐的预测作用(包括SCCS、1、2、3);最后,考察集体自尊、个人自尊对自我 和谐的预测力大小。为了确定中介变量的调节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如下条件:在第1个回归 方程中,自变量集体自尊必须影响中介变量,而在第2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集体自尊必须 影响因变量自我和谐,在第3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必须影响因变量自 我和谐。如满足上述条件,那么,自变量集体自尊对因变量自我和谐的影响在第3个回归方 程中必然比在第2个方程中更小。

表2显示,在第1个回归方程中,集体自尊显著影响了中介变量个人自尊 F(1,187)=25.10,P

3 讨 论

自我和谐反映自我对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能力, 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反映和重要标志。个体只有在对自我、客体及对客体的期望达到和谐 统一,才能接纳、信任自己,正确地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做出客观评价。

3.1 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除自我的刻板性与之无显著相关外, 其余均两两相关且非常显著,表明大学生良好的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可以使其达到较高的自 我和谐水平。大学生在整合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一致性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自我接纳的 程度以及对群体价值的感受与评价如何,直接影响其自我和谐水平。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价值,良好的自我悦纳,对集体价值的认同、集体能力的肯定和集体特点的接纳,在此基础 上,个体经验逐渐丰富,自我评价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最终达到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协 调一致,实现自我的和谐状态。

3.2 个人自尊对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 集体自尊对个人自尊作出了显著预测,可以解释其变异的12%,对自我和谐总分、自我 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灵活性也都作出了显著预测,分别可以解释其变异的3%、6%和5%。当我们在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之间加入个人自尊变量时,发现集体自尊对自我和谐总分、自 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的预测力,分别由3%下降到2%,6%下降到5%,5%下降到4%, 同时,标准回归系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个人自尊也显著地影响了自我和 谐及其各维度,分别解释了自我和谐总分变异的3%,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7%,自我灵活性的 3%。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集体自尊对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各维度预测力的下降,部分是由个 人自尊引起的。这一结果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设想,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之间,个人自尊发挥着中介作 用。当大学生在集体中,体验到集体的归属感、集体价值与集体尊重,认同集体能力时,他 们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接纳程度随之提高,进而促成了对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一致,实现 自我的和谐状态。当然,在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变量,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方面,并且这 些中介变量之间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这将是今后探讨的方向。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除自我的刻板性与之无显著 相关外,其余均两两相关且非常显著,表明大学生良好的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可以使其达 到较高的自我和谐水平。集体自尊对个人自尊回归效应显著,集体自尊对自我和谐回归效应显著,个人自尊 对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起了中介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RogersC. Client-centered Therapy Londen: Constable&Company, 1951.1 58

[2]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的贡献.心理学报, 2002,34(2):160-167

[3]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07,1:126

[4]包陶迅.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水平与心理健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 006,9:125

[5]崔红,王登峰.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9( 6):370

[6]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心理科 学.2007,30(3):552-554

[7]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319-320

我和体育范文4

一、能看到,能听到,能感觉到

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能极大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如《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展示画面,使学生能看到,能听到,能感受到,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场景中,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达不到的作用。又如,在教《斑羚飞渡》时,可采用动画的形式再现斑羚飞渡的情形,当看到小斑羚在老斑羚背上一蹬,纵身跃到对面,老斑羚却葬身悬崖时,面对这生离死别的悲壮场面,学生无不为之感动。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二、动画使枯燥的变生动,静止的变运动

多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这种局限性导致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看云识天气》一文的第1、2自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通过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身临其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美。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笔者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看着安塞腰鼓的视频,体会着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之情。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黄沙漫天的世界,从而激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四、实物展台使展示更方便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百草园”,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笔者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我和体育范文5

[关键词]日语 口语 历史文化 词汇 句型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口头语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培养日语意识,化记忆为本能

人们在孩提时,反复地一边听一边从嘴里组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语言。然而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再去学外语,如日语,这个时候总是先用母语思考,这种表达符合不符合日语语法,然后再说。当然这种方法是学外语时很自然的生成的习惯,不能完全加以否定,但是这种方法却对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日本英语系列教材“JOY OF ENGLISH”(快乐英语)的编者今田洋子,在分析了日本初、高中生经过了6年的英语学习,而大多数学生仍不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原因时认为,那是由于单纯地把语言作为一门“知识”,仅用大脑去背书本的缘故。要想掌握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并能在与世界上的人们进行相互理解和协调时发挥作用的英语,不仅要用脑记,同时也要用心、用手、用脚还要用眼、耳、口,即必须用身体的全部去记忆。因此,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日语意识,用身体的全部为记忆,并最终化记忆为本能。

会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各种实际场合中与日本人进行实地交流。但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学习者应自己模拟各种会话场景进行口语练习。在这些会话训练中,必须在自己大脑里建立日语的意识,即用日语去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日文。此外,国人较为内向,在公开场合羞于开口,尤其是当对自己要说的不够自信的时候。因此,自言自语法是克服害羞心理,提高日语口语交流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自言自语法练习中,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语言环境,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人会笑话,尽可以大胆地说。我们可以在散步时说给花草树木,可以在欣赏影片时跟着主人公倾诉喜怒哀乐,可以在睡觉或一觉醒来时说说自己的憧憬,描绘自己的梦境。总之,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采取适当的语速和音调,随心所欲地说。

采用自言自语法提高自己的日语口语能力要学会模仿。模仿是口语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对比又是模仿的关键。好口语首先是读出来的,大声的朗读并对比自身和日本人的差距,不仅可以练习语音、语调,还能增强语感,达到既练嘴又练耳的目的。模仿时一定要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简言之,就是要融入进去,读出感情。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是为了掌握而模仿。所以不是单纯的鹦鹉学舌,而是经过自己体会后的了解和掌握。这才是模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实践也证明,大声朗读会对耳朵、口腔和大脑有刺激,会引起生理的变化,朗读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舌头的灵活度大大超过你的想像,而这为以后的口语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模仿标准录音,这样才能对文章或对话的语音语调形成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能体会日语语句的优美和日语语音的韵律,才能形成语感。

二、日语口语的学习要以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依托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口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它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口语是直接用来进行生活、思想、感情交流的表达工具,它决不是单词、词汇、短语、句子的简单重复或句型的机械操练。因此,在日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对日本本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外语。

以日语为母语者一般都能原谅外国人所犯的语音、语法错误,但如果表达不得体违反他们的交际常规和准则、礼节,就会引起他们的误解和不悦。因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学习和体会。

例如: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而是通常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是呀,我非常了解您的心意) (请让我们在考虑考虑)。日本人不太愿意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型,如“可能”、“好像”、“似乎”、“看起来”、“我了解了”等。而且日本人出于礼貌和面子,即使想接受别人的帮助或邀请,也先要似惺惺地客气一番。如果对方坚持,才接受帮助。

三、过好日语词汇关和句型关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是“词汇”。词汇量的大小是解决表达“好不好”的关键。在掌握句型的基础上扩大词汇才有意义。在扩大词汇方面,需要记一些常用词、急用词。按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大约5,000左右的词汇就足以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了。口语体不同于书面体,口语体中所常用的词汇,大都是小词、简单词、常用词。“只要把知道的单词排列起来,就能沟通啦,讲日语根本就不必担心,重要的是要有开口的胆量。”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从日本回来的人下此豪语。例如到电器行,只要说“カメラ、う”,店员大致就能了解你要买照相机了。因为从当时的场合、情况、表情及手势等,对方就能揣摩你的意思。

句型是在自己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脑“贮存”足够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时灵活“调取”。日语中有许多与特定场景、气氛等相应的特定句型,人们用这些句型可以表达建议、请求、命令、安慰、指责、兴奋、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这类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简单句,却能表达出各种情形下的各种说法。要做到口语流利,就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对特定场景作出快速的语言反应能力。

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诵。学习外语的人一定要背诵好文章、好句子,一条好句子可以创造出许多好句子。背诵五十条句子,口语会好起来;再背五十条句子,口语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再继续背诵五十条句子,口语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我们不必细微琢磨、详尽分析每一课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其实并不是完全背诵,常常背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外语的语境,建立了语感。

参考文献:

我和体育范文6

一、扩大兴趣范围,培养和提高体育兴趣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 NBA、贝克汉姆、老虎伍兹……学生们都是头头是道,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利用性别差异,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巧妙利用“异性心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短跑练习中可采用男女短距离的追逐跑,女生先跑十米左右,男生再开始跑,这种强烈的表现欲增加了学生的快跑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使学生的跑速有大幅度的提高。如武术教学可分组教学,每一组男生四人女生四人,或男生六人女生四人。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掌握动作基本要领后,可分组男女轮流做,让他们相互纠正错误,练习纠正再巩固后,以各小组进行演示和比赛,对优胜一组给予肯定。这样学起来学生特别认真,男女同学之间纠正错误动作也一丝不苟。通过纠正错误动作,沟通了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男女生在一起练习,互为“镜子”双方都觉得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不恰当不完美行为。以上的练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利用好奇心,培养和提高体育兴趣

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况且是体育活动唯一的课程。在课中,同学们都希望带着欣喜的心情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既想学到技能知识,又想锻炼身体。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如对比法、游戏、比赛等)和新的教学途径引起学生们的新鲜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好奇心而产生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性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情绪。

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法的运用上力求新颖,在辅导上组织要生动活泼,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管是什么教材,或者是较枯燥的教材如中长跑,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同样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如运篮球跑、跳绳跑、变换队形跑、定时跑、越野跑,分组相互竞争跑等,这样能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新鲜感,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有了需要就产生动机,学习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利用自信心,培养和提高体育兴趣

学生总想表现自己,好胜心很强,不知天高地厚,通常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己的长处与他人之短处比。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青少年好胜、反应快、敏感性强等特点,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如短跑采用分小组迎面接力,中长跑采用不同形式的重复跑;篮球胸前传接球比赛;前滚翻看谁团身紧;排球看谁垫(传)球得多;看谁跑得快、看谁跳得远;投掷项目看谁掷得远等等。总之,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的竞赛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在竞赛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胜利中找到不足,在失败中找到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最后几名的同学更要关心他们,激励他们,如“加把劲儿”、“你能行”,大家齐心协力,哪怕进步一点点或一名,也是进步,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很大的“成功感”。“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既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又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矫正自卑心理,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