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影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影像范文1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3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如何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放眼生活,影视、广告、网络、MTV、卡通动漫……这些动态的和非动态的影像铺天盖地的冲击着现代人的眼球。在视觉转向与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大部分是通过图片和视频,视觉影像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经济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探讨,与文字相比,影像阅读审美特性的基本特点。
一、影像比文字更具形象性
形象性是影像毋庸置疑的显著特点。作为可视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影像直观化地展示信息内容与文字的间接含蓄表达明显不同,可以说是对文字表现力缺陷的一种弥补和提高。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曾解说他的作品“地书”曾说过,一个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会外语,但是他只要能看见我的作品,它就能够读懂这件作品。我们所处的这个读图的时代,把精英文化从神坛上请了下来,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影像成了大众文化的主力军,影像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一目了然,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懂。这就像电视广告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来直观表现产品诉求,传递商品信息,形象逼真地表现商品特质,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将那些用语言文字不能传达的商品信息(如造型、包装、色彩、款式)等等,进行最直观的视觉方式加以呈现。这样,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者都能产生有效的广告宣传效果。一个讲述亲情故事的微电影,儿童天真的笑脸、生动的神情,母亲温和的笑容、关切的目光,母子举手投足间无不直观地传达出天然的人伦深情。这种超越言语表达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自于影像形象性的魅力。
二、影像更具视觉吸引力
视觉影像中,色彩是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是最容易被人直接感知和长久记忆的。例如,日常生活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影视作品《红高粱》《杀死比尔》中的独特色彩,可口可乐的红色识别系统,百事可乐的蓝色识别系统等等。色彩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往往直观、准确的展现了图案或影视画面的内容及其所引发的联想。设计师往往通过色彩增强影像的视觉冲击力,强化受众的视觉感知力度,给受众美的感受的同时勾起受众的诸多联想,使受众在强大的视觉冲击之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可以说,视觉影像中色彩对视觉的刺激最强烈、冲击力最大。“如果说语言艺术主要是时间性存在,那么影像艺术则是一个空间性存在。前者注重阅读过程,后者注重的是瞬间体验;前者在咀嚼、品味、把玩的过程中,追求一种高远、冲淡的人生境界;后者在审美理想上追求对视觉的冲击力。”在一幅平面图案或影视画面中,色彩的作用举足轻重。可极大程度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就使得在多数情况下,影像比文字更快地进入人的视野并形成长久的记忆。色彩还含有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如热情的红色,高贵的黄色,纯洁的绿色等等。色彩具有多元化的表现特质,有些色彩时尚流行充满现代化的艺术感觉,有些色彩温和典雅颇具怀旧之风,还有一些色彩玄幻另类蕴涵着面对未来的神秘力量。陈旧的色彩焕发着迷人的气息,古典风格的插画似乎拥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一张老照片的版面色彩也会给人以穿越时空的联想。设计师通过对色彩这个特性在影像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快捷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使读者通过色彩就领会影像的思想与内容。电影《红白蓝三部曲》即是用颜色表征影片主题,《蓝色》象征忧郁和自由、《白色》表达尊严和平等、《红色》则是真诚和博爱的体现。
三、影像传播具有主动性
视觉影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信息传达载体。这一点与文字不同,文字是被动的传播符号,它的外在形态一般不具有主动的视觉吸引力,只能等待被读和被接受。当文字单独存在时,也就是不依赖影像时,他只能默默的等待着被发现。而图片或影视画面对眼球有强烈的召唤能力。《视觉文化研究》一文的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哥登斯密思学院的伊雷特・罗戈夫也认为,由于传播科技在视觉和听觉的空间中建立起了“竞技场”,使得视觉文化在“观看状态的精神动力学” [2]下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发展空间。一旦人们直面影像的存在,它就会以自己的全部魅力吸引人的注意,抓住人的视线,这就是因为他有形象,而且是美的形象。所以赋予了影像传播的主动性,他不像文字一样静静的等待我们去接受,而是积极的以自身的形象去唤醒人类的眼睛,使得人们对影像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文字。影像创作者正是抓住了影像的这一特性创作了能够叫醒人类心灵的佳作。据调查,如果广告中有插图,那么阅读插图和说明的人是阅读正文的人的两倍。人们面对一个事物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时,总是首先被色彩缤纷造型独特的画面所吸引,然后才转向关注文字信息。科学调查还发现,人们对图形和文字的注意度分别为78%和22%。由此可见,图画对视觉的刺激作用远远高于文字。他可以“不由分说”地飞进消费者的眼底,在一瞬间牢牢抓住人们的视线。生动的影像,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符号,尽收眼底,使你目不转睛,因此有人称广告插图是广告的“吸引力发生器”。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主动引人注目、积极吸引视觉方面影像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达到的。
四、视觉影像具有审美性
审美活动是人类作为意识主体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方式。社会要求人的生活环境必须是美的,影像作为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带给人美感,就不能被人们接受,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当原生态的生活景象用传媒影像方式呈现出来时,立即获得了别有意味的审美特质,就像在人们镜子中看到自己所产生的感受。这种通过影像方式对生活与自我的确证,让主体产生多元联想与丰富感受。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被当作艺术品来观看的时候,我们也就一定程度实现了对生活的艺术创造。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影像作为最常用的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充斥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现代影像的创作中,非常强调影像的审美特性。难以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影像会是什么样。当看到创意十足的影像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来自影像的强烈冲击力,或几乎超越我们的心理承受限度的视觉震撼,这样的影像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常常给我们留下长久而深刻的记忆。而与影像相比,文字并不是为了取悦视觉而被创造出来的。所以,影像所具有的审美特性是文字所不具备的。当代的影像也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包括影像设计的元素,影像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对审美标准的评价方式等等。同时,关于如何刺激审美疲劳,创造新的视觉形态,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读图时代告诉我们,影像审美性的内容和形式的更新是影像发展的必然方向。
五、视觉影像具有多样性
现代影像具有极强的多样化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视觉艺术舞台上,多种影像形式相继产生,视觉影像创造空前繁荣,人类长期积累的视觉艺术能量在这期间全部都被放出来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影像。高楼大厦上的超级平面美术,街道两旁排列的各种广告,城市中心超大屏幕的影视短片,夜晚彩灯闪烁的灯箱、霓虹灯,满街发放的宣传册、印刷广告,穿城而过公交车车体广告与车载电视购物宣传,从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2D到3D乃至4D、5D电影等,多样化的影像每时每刻都在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影像是一个信息传达系统,承担着信息传达的任务,这个任务是现代社会提出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任务会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新的影像领域时,我们会被现代影像在构成、材质、内容和应用领域方面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所震撼。视觉影像的多样性,极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生活和生产。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现代影像形成多样性的基础。在这个巨大的影像宝库中,视觉影像正在进行着更形式多样的创新过程,越来越多的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多样化视觉表达系统。现代影像设计在现代视觉艺术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这不仅得益于现代视觉艺术的运动,同时也是图形设计自身的内在需求。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讯息。”影像阅读的兴起既是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人自身的潜在需要。我们在认识影像阅读审美特性,看到其较之于文字阅读的优越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其感官化、浅表化、易逝化等审美缺陷。客观地讲,影像阅读极大满足了消费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视觉要求,为审美进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看作一定程度上填平了大众与精英之间的鸿沟。但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在影像阅读中重视对象的表层甚至是反形式的方面,原生态的日常事物不再经过严格的艺术纯化而直接进入审美领域,这种视觉形象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艺术原有的纯度、精度与思想深度,导致了审美的泛化、粗鄙与形式对内容的侵占。加之在物欲主义的诱导下,视觉媒体为了求新、求异、求奇而淡漠了道德意识,致使一些不健康的影像大行其道,这是值得关注与警惕的。
参考文献:
[1]孟改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嬗变和多维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1):59-62.
[2]伊雷特・罗戈夫.视觉文化研究[A].文化研究(第3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40.
视觉影像范文2
4款交互式短焦投影机,亮相上海商教展
6月19日—21日,爱普生公司携旗下多款商教类投影机及8款为商教领域带来新突破的专业投影方案亮相上海。在展会期间,爱普生公司向现场参观者介绍了8套投影应用方案,更在展会的最后一天推出了EB-CS500Wi、EB-CS500Xi、EB-CS510Xi、EB-CS520Wi共4款交互式短焦投影机,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爱普生此次推出的EB-CS500Wi系列是融合了EB-CS500系列的短焦投影功能和最新一代互动技术的特点并进行全面升级的交互式互动短焦投影机。
投影效果及互动功能凸显优势
小教室大投影
在投影效果上,高达2500~3000 lm的亮度展现卓越的投影效果。0.48~0.55投射比,能够满足最短83厘米的投影80寸屏幕的需求,即使在小教室也可以投影大画面;拥有HDMI\USB\RJ45等丰富的接口;支持WIFI,方便设备的无线连接;拥有更加灵活的投影方式,除壁挂、吊投外,还新添加桌面投影方式。
精确定位,快速反应,互动更为高效
在投影互动功能方面,精准的定位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让互动更高效;无需安装驱动使投影更方便;即使在无PC连接的状态下也能实现双笔同步互动;采用升级的互动软件EIT2.1,使功能更丰富。
另外,在选择互动笔时可以选择延长组件,避免在桌面投影时遮挡屏幕的状况。
3LCD输出技术,节能环保
爱普生的投影机采用的3LCD输出技术,在投影状态下呈现画面的色彩亮度(CLO)和白色亮度是相等的,因此投影出来的画面可以真实还原画面色彩,即使在长时间观看的状态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色彩亮度(CLO)作为评估色彩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准确地量化投影机色彩输出能力。3LCD投影系统由3片液晶板和多组棱镜组成,全彩成像使投影机输出的色彩亮度和白色亮度相等,真实还原画面色彩。从光源的利用上来说,3LCD投影技术与1DLP投影技术相比,更具节能优势。此外光源的能量可以平滑无损耗地通过3LCD投影系统,使光线的利用率极大地提高。高色彩亮度加上高效的光源利用率,投影出的画面色彩自然丰富无失真。
秉承“挑战与创新”理念,服务商教领域
爱普生公司始终本着“挑战与创新”的理念,不断将一系列融合了先进技术的产品推向市场,致力于为商教领域服务。
·相关链接
目前,爱普生在中国累计投资已超过7.46亿美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共有13家制造、物流、销售及研发等机构,员工逾2.1万人。
爱普生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主要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机等信息关联产品业务、电子元器件业务,以及工业自动化设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喷墨打印机、3LCD投影机、传感器和微电子设备。爱普生基于省、小、精技术,在新兴经济地区以及商业、工业领域,致力于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超越他们期待、开阔他们视野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爱普生温馨提示
视觉影像范文3
【关键词】国家形象 视觉形象 视觉说服 影像叙事
在塑造本国或他国的国家形象时,影像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文字。相对影像,文字的告知功能较强,但是强迫性的告知方式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尤其是意图让受众接受陌生化的观念时;而相对文字,影像的说服功能较强。“国家形象广告以视觉形象为符号与国际观者进行象征性互动。”①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影像的表意功能,国家形象的塑造会更容易说服受众。
2011年,英国BBC制作并推出了纪录片《中国人来了》,讲述了中国的崛起及对世界的影响,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意图用影像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带着和平面具的入侵者。我们且不从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策略或者该纪录片的选材、视角、人物及故事来谈论其“别有用心”。我们单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分析该纪录片是如何利用影像的表意功能来塑造“有失偏颇”的中国形象的。
一、视觉形象的选择
对视觉形象的选择是视觉说服的前提。绝对没有倾向性的影像是不存在的,编导总是意图选择具体的视觉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主题,利用影像的表面客观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就出于说服目的而使用形象而言,当我们观察周围现实世界时,我们并不是将所看到的景象当做纯客观的资料储存在大脑里,相反,人们都习惯性的伴有情感联想。”②
1、选择客观的视觉形象
编导借助视觉形象表达情感,选择的形象越客观、越中性、表面上越不带感情偏颇,就越容易令受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受众自身从影像中体会出的情感,更符合受众的思维方式。选择的视觉形象看似客观,实际上编辑可以利用其他巧妙的手法赋予客观视觉形象以感彩。
在本片的第一集中,赞比亚的卖鸡商户怀疑中国人在赞比亚卖的鸡被强行喂食,甚至是充气鸡。画面中,除了记者和赞比亚商户之外,最抢眼的视觉形象是就是两只鸡。对于受众来说,“鸡”的形象本身只是一种家禽,不带有什么额外的感彩或象征意义。但在画面中,一只充满活力乱蹦乱跳的赞比亚商户的鸡和一只显得相当安静、甚至病蔫蔫的中国商户的鸡,明显就加入了编辑的感彩。但是受众一般不会去思考编导是不是有意挑选了这样两只鸡。此时,这两只“鸡”的视觉形象已经不单单是鸡,编导似乎直接暗示了它们所代表的国家。
赋予客观影像以主观感情,还以通过改变拍摄视觉形象的景别与角度、调整画面的色彩与影调、挑选周围的环境等方法。这些都是影响视觉说服的因素。
2、选择典型的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可以象征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因此需要找到与目标国家意义共享的视觉形象,抓住视觉形象中存在的普遍人类经验,捕捉国家间形象差异中隐藏的意义接近性、相似性和共通性。”③因此,在塑造国家形象时(无论是本国的还是他国的),为了使不同背景、文化、环境的不同国家的受众产生共鸣,选择能代表这个国家的典型视觉形象,才更具有说服力。
编导在片中选择了“馒头”、“太极”、“筷子”等能代表中国的典型的视觉形象。但是在利用这些视觉形象表达意义时,却隐含了许多“中国”的思想。
纪录片中,在安哥拉港口,中国工人热情地请记者吃中国食物——“馒头”。画面中,一盘香香的馒头卷,看起来美味诱人,记者也大赞好吃。但与这个视觉形象画面相配合的是这样的逻辑叙事:在安哥拉港口工作了18个月的中国工人,只吃自己做的中国菜,不吃非洲食物,而当地的非洲工人也拒绝尝这美味的馒头。编导利用中国馒头的典型画面,想表现的既不是中国食物的美味,也不是中国工人的热情,而是在港口工作的中国工人与非洲工人之间的隔阂。
另外,“筷子”“印章”都是能代表中国的典型视觉形象。但在这部纪录片中,唯一出现的“筷子”是象牙筷子,而“印章”也是象牙印章,这暗示着赞比亚的大象被杀、象牙被盗,中国人负有很大的责任。在观看这些影像时,受众会默认这些象牙筷子和象牙印章都是销往中国的,却不会去思考,在中国象牙制造的筷子和印章并不常用,甚至非常稀罕。
而BBC的编导正是利用这些典型的视觉形象形成有力的视觉说服,给受众造成“中国”的错觉。
除此之外,选择生动的、动态的视觉形象、有冲击力的视觉形象,也容易给受众带来深刻的视觉印象,是进行视觉说服的有效手段。
二、视觉形象的组合
视觉形象有“1+1>2”的效果,因此巧妙的视觉形象组合能使视觉说服更有效。不仅是视觉组合,同期声等影像以外的元素,亦能增强视觉说服力。
1、主体视觉形象与其他影像符号的组合
典型的视觉形象能表达一定的含义,这是影像最简单的表意功能的体现。想要表达更多更深层次的含义,主体视觉形象还需要其他影像符号的配合。例如,在本片中,“太极”的画面经常出现。一位中国的老爷爷在练太极,本是一个平和、亲切、温柔的视觉形象。但是编导有意在将这样的场景安排在非洲最繁忙的港口前,背景是来来往往的商贸船只。在这位中国老爷爷的背后,是一大群学习中国太极的非洲小朋友和青年人。编导利用中国太极的视觉形象,加上“别有用心”的安排,似乎在暗喻中国的崛起不仅在经济上对非洲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文化控制上也有强烈的入侵之势,这种趋势已经影响了非洲的下一代。
2、视觉形象与同期声音效的组合
视觉形象加上典型的同期声能营造出某种强烈的情绪,这是影像无法单独表达的。声像的有效组合,往往能大大加强视觉说服力。
例如,在介绍巴西最大的矿石产区时,解说词强调中国是其最大的买家。画面中,庞大的挖掘机,加上进行挖掘工作时机器发出的巨大声响,给受众立体化地营造了一种庞大、巨大,甚至恐怖的感觉。而受众也自然将这种感觉移植到中国身上,仿佛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就代表着中国。
三、影像叙事的视觉逻辑
结构视觉逻辑是影像叙事的基础。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镜头的组合方式,形成视觉逻辑,这样的影像叙事更具有视觉说服力。
在本片中,几乎每一个叙事段落都运用了镜头序列的有效排列来达到其意图。我们就以其中一个叙事段落为例进行分析:
片中有一段是记者在位于安哥拉的中国工地的体验式报道。首先,是连续一组镜头展示工地上运作着的吊车、铲车。这一组4个镜头既有微观展示吊车细节的,又有中观展现工作全貌的,也有展示工地全貌的。这几个镜头拍摄高度、角度、景别都不相同,短短几秒钟,就将建筑工地的外部环境交代的一清二楚。其次,是一组记者站在一群建筑工人一起,介绍这个中国工地的情况。其中第一个镜头是近景,能看出记者周围都是中国籍建筑工人,但看不出有多少。第二个镜头就是一个全景,能看到记者周围是大量的工人,还可以看到工地的部分面貌。第三个镜头又回到近景,暗示受众下面记者即将参与到他们中间。第四个镜头,工人散开,一个加快了的远景镜头,展示了工地的全貌,显示出一个个工人在整个工地中的渺小。这两组镜头,每组都是4个镜头,却都用到三观镜头的有效排列组合,形成了简洁的叙事。
通过影像叙事形成的视觉说服是潜移默化的,让受众在逻辑中被说服,显得更理性。
“形象对于受众来说,他们不是将之作为一种中性的客观景象来接受,而是和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④因此,视觉形象对受众来说,不是简单的形象,巧妙地借助视觉形象形成视觉说服,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视觉形象背后的意义、受众的知识文化背景、视觉形象的搭配、视觉的叙事逻辑等等。尤其是在营造一个正面或负面的国家形象时,要注意影像潜移默化的视觉说服力。
参考文献
①于春江,《论形象性、标记性、象征性在视觉说服中的作用》,《北方文学》,2011(7):140
②苏亚飞,《浅论视觉说服与平面广告》,《中国集体经济》,2009(4):129
③李晓林,《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视觉说服思维——以两部中国形象广告片研究为例》,《今传媒》,2011(4):37
④任悦:《视觉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视觉影像范文4
关键词:视觉文化;广告;隐性传播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广告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硬性广告设计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更多的广告设计是将广告信息通过隐性传播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有利于增加广告传播的效率,因此,将视觉语言设计应用到影像类隐性传播的广告中可以使广告行业获得更快的发展。
一、影响类隐性传播广告的设计特点
(一)采用名人效应
通常名人在社会中被观众所熟知,具备一定的舆论导向,产生的号召力也比较强,很多人都喜欢追星,而使用名人代言的方式,会使观众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广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告效益。
(二)品牌与广告情节相结合
隐性广告设计摆脱了只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方式,而通过合理的设计情节,将产品融入到情节当中,通过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广告的表现力,例如,国内的百事可乐广告设计,以六小g童的成长史进行叙述,故事情节中体现了成功的辛酸,到他成功后出现节目,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东西一边观看节目,而桌子上摆放的就是百事可乐,将故事的内容与观众情感相结合,从而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满足了观众的观看心理,提高了广告的效益[1]。
(三)注重消费者隐性需求
在进行设计中,不再单一展示消费者的直观需求,而更加重视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从而扩大市场空间,刺激消费者的隐性需求,促使消费者进行购买。
二、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使用视觉语言设计的作用
(一)改变了知识形态
传统的语言方式设计以文字为主,比较简洁、明确,而使用视觉语言的设计方式,将图形、文字、绘画等集合在一起,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示广告信息,并能使消费者通过图像了解深层次的含义。
(二)图像作为主要表达形式
图像在进行表达时,主要以画面内容向受众表达意义,使用的是画面语言,但这种表达形式又与电影语言不尽相同,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而图像就自由些,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通过图像来将色彩、线条、轮廓等要素展现出来。
(三)数字影像转变了是觉得表现形式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广告在表现上更加注重画面效果,通过使用特效等方式,加大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感,可以使广告设计者尽情发挥想象,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三、影像类隐性传播的广告中视觉语言的设计
在影像类传播的广告中进行视觉语言设计,主要通过的就是表达感情诉求,使消费者能从广告中受到思想和心理上的刺激,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实现广告价值。
(一)使用视觉语言进行情感表达
在进行设计时,应利用图像的表达方式,合理的设计富有感彩的故事,从而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刺激受众的感知器官,将图像的内在情感被受众所外化,属于一种情感转化的过程,在当今社会上,大多数隐性传播的广告就是通过图像来表达情感,从而实现广告效应。例如,影片《夏洛特烦恼》中,就利用了大量的图像信息,比如奔跑、弹奏吉他、拥抱等行为,来表明剧中主人公不同时期的情感,这种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加了图像的表现力,使影片看起来更富有情感,在广告设计上也是如此,通过图像表现内容中的细节变化,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变化[2]。
(二)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联
第一,在使用视觉语言对情感表达进行设计时,在图像中,有一些情感是可以被观众看见的,还有一些是不能被看见的,例如,图像中在表达开心时,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表达,但在声音上面却不能通过图像进行表达,因此,在设计时应将进行筛选,将不能直观表达的因素进行剔除。
第二,在视觉语言设计上,主要就是观众通过视觉直观进行感受,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表达的不够充分,重新拍摄成本过高,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可以通过人为夸大的方法来增加图像的情感表现力度。
第三,图像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工具,并没有固定的表达模式,主要是通过画面主体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而进行表现的一种方法,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也就不同。
(三)广告视觉语言中的感性诉求
目前,大多数的广告设计人员在设计情感表达时,以建立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为主要目的,通过使用视觉语言,使广告更富有感性色彩,从而刺激观众的思想和心理,以实现广告效应,过度追求产品效益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应对消费者进行不断的刺激,才能真正改变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以泰国保险广告为例,一个唱歌跑调的小男孩每天都去卖唱,即使受到了同学和周围人的嘲笑也在不断坚持,直到有一天,乐团的同学看到了在卖唱的同学,便帮助他对吉他进行调音,并一起练习吉他,后来看到他卖唱的牌子才指导,小男孩的母亲得了癌症,希望通过卖唱来筹集医疗费用。短短不到4分钟的广告,只在最后的一点时间进行了广告叙述,没有过多的产品介绍,却通过感人的故事,为企业树立了励志的品牌形象,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广告效应的提高[3]。
(四)影像广告中视觉语言的表达
第一,影像广告的情感表达,可以将生活中的人或事在画面中进行再现,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广告中的画面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给消费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将事物进行完美的诠释。
第二,在隐性广告中使用视觉语言设计的目的,就是将电视机前的受众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因此,就需要广告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并根据消费者情感诉求和消费需要进行结合,从而进行产品设计。
结束语:
在对影像类隐性传播的广告进行视觉语言设计时,广告设计者应充分利用视觉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和情感诉求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进广告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明. 平面广告视觉语言编码与创意设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
视觉影像范文5
关键词:ccd影像传感器 wifi模块 s3c2410开发板 遥控机器人的影像采集系统
遥控机器人的影像采集及传输系统是遥控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像采集及传输系统不好回影响操控人员对机器人当前状态和机器周边情况的实时掌握,对于反恐、排爆机器人这会产生巨大的隐患。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无线快速影像传输系统,在本系统保证采集影像清晰的前提下,有较快的影像的传输速度,为反恐、排爆机器的影像采集与传输系统提供了选择。
一、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硬件有友善之臂的s3c6410开发板、极速Q5-V摄像头、marvel公司的8686wifi模块、笔记本电脑几部分组成。
极速Q5-V摄像头负责视频图像的采集,并通过usb接口把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传输给s3c6410开发板。s3c6410对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压缩,同时在系统中担负流媒体与web服务器的作用。WiFi模块负责把s3c6410开发板传来的视频数据以射频的形式向外部传播,AP节点负责接收WiFi模块发射出的射频数据并可把pc机的数据以射频的形式发出。
系统工作时候pc端以网页的形式登录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网上信息浏览功能,本文采用B/S 模式下的系统设计),web服务器端的视频数据以流媒体的形式传输至pc端,用户只需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就可以实现视频的监控和查看。
二、监控系统硬件开发
监控系统硬件开发包括了usb摄像头的选型、嵌入式系统开发板的选型、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几部分内容。
嵌入式系统开发板选择了S3c64106410开发板,作为系统的核心板。
S3c64106410开发板开发板是由广州友善之臂公司设计、生产和发行销售的一款高品质的ARM11系列微处理器开发板,是本系统硬件的核心部分。提供了丰富的内部设备资源和外部接口资源,本文主要用到的资源有电源接口插座、串口、USB接口和SDIO-II/SD-WiFi接口。
S3c64106410开发板具有两种USB接口,一个是USB Host(1.1),另外一种是miniUSB(2.0),它同时具备OTG功能。在系统中,摄像头是通过USB Host(1.1)口与处理器连接的。 SamsungS3C6410有2路SDIO接口,其中一路SDIO接口通过CON9座引出,在系统设计中wifi就是通过这个接口与处理器连接的。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择了marvel 8686wifi模块,作为系统的无线通信模块。
wifi技术就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它具有覆盖范围广、数据传输速度快、wifi技术比较安全等特点。
本文采用的wifi模块为Marvel8686wifi模块,它的资源特性为:双排插针式接口,与S3c64106410开发板的SDIO-II口连接;支持IEEE802.11b/g无线标准;支持2.412~2.484 GHz频率范围;支持基础网和自组网;支持多种ICMP、DHCP、DNS和HTTP等;支持自动和命令两种工作模式;支持串口透明传输模式;支持AT控制指令集;支持多种参数配置方式,包括串口、WEB服务器和无线连接等。
摄像头的选择了极速Q5-V摄像头作为系统的视频采集单元。
摄像头是视频信号的采集设备,本监控系统视频信息采集所使用的设备为极速Q5-V摄像头,核心芯片为使用中星微最新301V芯片技术,完全兼容 vimacro的UVC1.0接口标准。该摄像头采用CMOS传感器,输出格式为RGB24,最大分辨率为800*600,帧速可达到30帧/秒;另外,接口类型为USB1.1口。
三、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包括了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选择、Linux 操作系统移植、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与移植、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的实现、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实现等部分内容。
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是指开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软件环境,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交叉编译环境。本文采用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和广州友善之臂公司提供的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5.1。
1、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在一个新的硬件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必须首先进行操作系统移植。我们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对Linux 内核源代码进行修改、裁剪然后再重新编译后再移植。嵌入式Linux 系统通常可以分为Bootloader、内核、文件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4个层次。本文的Linux 操作系统的剪裁和移植也是围绕这几个部分来进行的。
2、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与移植
当硬件与软件平台设计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完成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与移植。设备驱动程序充当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它使软件和硬件很好的结合起来,软件通过调用驱动程序中的接口就可以很好操作硬件,使硬件去完成相应的工作。
本文用到的主要设备驱动有网络设备marvell 8686wifi 模块的驱动,字符设备极速Q5-V摄像头驱动等。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内核Linux2.6.36 已经具备了上述设备的驱动源程序,只需要在编译内核时,在原有内核功能的基础上选择将它们编译进内核,然后把内核移植到开发板就行了。
3、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的实现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形式。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是本监控系统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视频进行采集,缓存,压缩和传输播放。本文通过使用基于V4L2 接口实现视频采集,通过JPEG 压缩标准现实视频压缩,通过TCP/IP 协议实现视频网络传输。
4、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实现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除了需要完成流媒体服务器的设计外,还需要现实网页(Web)服务器的设计。Web 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网上信息浏览功能,本文采用B/S 模式下用户视频端的设计,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视频的监控和查看。
本文使用Boa作为简单的web服务器,它不仅能够满足项目功能要求需要,具有占用资源少,移植简单等优点,开发板已经自带了boa 服务器,我们只需要修改其中的设置就可以了。
系统搭接好硬件系统与编写好软件系统之后,进行了运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无线影像采集系统实现了设计目的。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无线影像传输系统为遥控机器人的影像采集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伍俭,罗桂娥. 基于B/S 模式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设计. 微型机与应用,2010:75~76
视觉影像范文6
随着视觉文化转型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在空间维度上,整个人类进入了一个被麦克卢汉称为是“地球村”的时代,人类在文化上逐渐走向了一个有着某种共同体特征的“村落”;在时间维度上,整个社会文化开始迈向一种“快餐文化”,人类在快速地传输或接受文化信息的同时,逐步走向了“速度消费”,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新闻传播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它借助媒介在个人或团体间相互传递信息,从而获得适应生存发展需求的能动的社会行为。这其中,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之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之下,人类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密切,新闻摄影以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最佳选择。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民族主义遭受的第一伙打击是照片的打击,因为照片对一切边界都置之不理。它一举摧毁了新闻稿造就的空间孤岛。”随着大量新闻照片的传播,人类的传统传播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一场视觉的革命正在新闻传播领域蔓延,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人类社会中,文字以高度的概念化和抽象性使我们日趋脱离现实世界。文字的目的在于解释人类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图像,并将图像的构成要素和意义转化为概念,它是在图像产生之后人类设立的最严整的编码,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起着重要作用。但从跨文化传播的层面来看,文字又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巨大保守力量:“特定的社会成员,只使用自己文化所特有的文字与规定的行为来体现和表述所体验到的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播的效果。
自现代摄影技术诞生之日起,照片就和新闻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摄影就与文字一同被新闻界用来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但是在早期的新闻实践中,还没有将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长期以来,没有人认识到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报道的形式存在,文字报道一直是报纸媒体的主要手段,新闻照片只是充当文字的点缀,补充和美化。然而在传播实践中,人们发现照片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等特征,是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正所谓“一图胜千言”、“眼见为实”,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完善,照片日益成为现代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我国新闻事业老前辈穆青就此提出“两翼齐飞”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无疑是对不重视新闻摄影的传统观念的一次有力的冲击,或者说是对现代新闻传播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探索。它的影响与作用体现在:促动了国内报纸总编辑、版面编辑和摄影记者们对新闻摄影优势、特色、规律及其在报纸上的地位、作用的深入研讨与实践。后来专家学者又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提出的“图文并重”一起列为办报指导思想,我们不妨称之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从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到现在,我国的报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都有了质的改观。随着报纸版面的扩张、摄影报道也完成了从配角的位置到与文字平分秋色的转换。
正当我们享受这视觉的狂欢之时,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冲突也日渐激化。面对照片的多义性,文字可以提供确切的解释,说明发生事件的地点和性质,尤其是形象无法交代的时间因素等。同时文字还能交代非视觉性的信息,如声音、味道、感觉、心理活动等,使受众的情绪获得确认,增强传播效果。因此,正确的结论是,读图时代的新闻应该是真正的亦图亦文、图文交互、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新闻,既有着视觉上的冲击力,又有着引人思考的理性意义。
电视技术对现实的再现和表述能力大大超过了人的视觉感官,它不但延伸了我们的视线,而且通过蒙太奇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现实自身更加令人信服的现实,由此,人们开始钟情于一种更加“真实”的表述方式,人类也从传统的印刷时代步入了电子时代。电视成为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读电视成为一种日常发生的行为。正如约翰・菲斯克所言:“影像达到如此饱和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和前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绝对性的大幅差异。在一个小时的电视观赏中,我们当中任何一个所游览的影像,有可能比生活在非工业社会中的人毕生所看过的影像都要多。”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斯用“流程”来描述电视媒体的特征,他认为,电视的节目夜以继日,没有止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流程”,这与传统的文化表达形式迥然不同。传统的书本阅读是单一的,不连续的,而电视节目就像一条绵延不断的河流,信息随时都在播撒。这种传播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的重视,引起感情效应和神经兴奋。
电视叙事是以图像为优先原则的声画叙事,其自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转化性,它是人类目前所能掌握的一种最佳叙事手段。碎片性成为它的主要特点,即观众在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也得忍受信息被广告、其他节目、频道切换的干扰。同时电视媒介信息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相互干扰,例如一些冗余信息(光线、色彩、文字、声音等)都会形成噪音,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以及不同个体理解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新闻传播的精确性备受关注。电视新闻类节目也由过去播音员生硬的朗读变为有主持人“说”新闻的形式,在电视流动信息中不时穿插“静态”画面的手法屡见不鲜。它能使受众在川流不息的信息流中得以短暂的静观,并调动受众情绪,又充满了情趣、思想,让受众留下深刻记忆,引发受众由局部、片断的印象转向对整体新闻的关注。例如目前国内国外电视媒体纷纷设立的读报节目、周刊栏目,以及图片新闻等,将一天或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以照片的方式并结合主持人独具魅力的语句在荧屏
上展现,使观众能够获得凝神屏气的细观。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没有动态视频影像的缺陷,避免了非新闻信息的出现。如伊拉克阿布莱格德监狱虐囚事件、萨达姆被俘报道等都是在没有动态影像的情况下以照片的方式来报道,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网络的特点在于它突破了报纸、电视媒体“单向言说”的传播形式,使一种集制作者、传播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出现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一种双向交流方式的出现,一种对话的开始。据波德里亚研究,后现代社会是以消费为中心的。在这一时期,社会消费已经不再依赖于人们的“需求原则”,而是取决于人们的“欲望原则”,这一原则必然决定了占有欲望将取代以往需求原则在现代消费观念中的地位。不断地、无限制地挖掘出人们的消费欲望和占有热情,已成为消费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动力也相应地由生产转向刺激,以引起大众的占有欲望。桑塔格对摄影也作出过如此的评价:“摄影业最为辉煌的成果便是赋予我们一种感觉,使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将世间万物尽收胸臆――犹如物像的汇编”。而网络的出现,使我们“汇编”的范围更加广阔,我们不仅可以收藏世界,更可以享受这个虚拟的世界。这不仅意味着占有现实,更意味着对一种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地位的象征性占有。在这个虚拟现实的鼓励下,人们的占有欲望变得愈发膨胀,人们向往着通过视觉消费,自身能够被纳入影像世界早已设定好的一个富裕的、有品味的阶层。
视觉心理学认为,视觉新闻和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一样是对视觉无意识的解放,报纸、电视由于受制于意识形态、版面和时间的限制,都无法最大限度地为新闻摄影提供展现空间,而网络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的“赛博”空间,却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首先,新闻照片利用网络的链接功能以一种“橱窗效应”的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为受众获取更进一步的信息提供服务。其次,网络的搜索功能也为受众快速准确获得新闻提供了便利。这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形成巨大反差,受众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新闻信息。再次,网站通过新闻排行、新闻调查和讨论,使受众个体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之中,能及时反映出受众的意见。网络具有开放性,也使摄影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畅通无阻,成为不同文化群体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
随着受众群体的多样化,网络空间中的新闻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内心欲望的隐形呼应。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看、听、“说”,现实中的行为规则不再适用于网络生活,一切变化都变得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视线始终渴望关注身体,特别是美丽的、异性的身体。传统的文字描述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无法与照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相比拟。而摄影镜头通过对人体的聚焦,强调了种种特殊部位,而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尽量回避的,但是镜头解除了视觉禁忌,照片抹去了现实生活中潜在的心理压抑。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类欲望的膨胀显得合法而又可行。大众可以通过占有这个虚拟世界来间接地占有现实。并且,以视觉消费为基础,人们正向往着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已经被再三鼓励的欲望。
新闻照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告,它有极具说服力的视觉优势,和一种确凿在场的见证性。但是在视觉转向后的今天,它的伦理价值却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看到“新闻照片瞬间的功能变成了持久的功能,并且以建立一种集体记忆而告终,然而这种集体记忆是否与产生这种记忆的新闻事件脱节”,“修辞学图像的应用是否能够允许修辞学新闻图片这种提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总会发现,在不同时代就会有一张经典的照片被用来做历史的注脚,罗伯特・卡帕的“士兵之死”、太平洋小岛上插旗帜的士兵、开国大典、越南被枪杀的越共、切・格瓦拉的肖像等,这些照片在完成承载新闻事件的同时,一种象征的形象油然而生。而那些被称为经典修辞学的形象也总是可以在新闻照片中找到,例如象征、隐喻和譬喻。
罗兰・巴特曾经确认照片具有诸多功能:代表、使惊讶、表意、产生渴望、提供信息等等,不同类别的照片具有不同的功能,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照片也可以“证明、阐释、感动、促销”,但是前提是它必须提供信息。也正是这样的信息从告知事件转变成了证明事件的发生,甚至是转变成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