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1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有过耳即逝的特点,所以很难描摹,然而古典文学中有些诗文对音乐的描写却很精彩,其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
一、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
这种方法即指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的声音。如《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以急雨,比之以私语,比之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二、运用通感的修辞格,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这种方法可使抽象的乐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这样,音乐就生动起来了。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有这样几句:“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再如《明湖居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声音的:“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里写的是听书的感觉,重在强调听觉上的舒适。言其唱到到高处时,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这里又用想象出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突出了声音的清脆、韧性、高亢。写声音的回环转折,而又节节高起时,作者又用看得见的景象、经历过的事情作喻:“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绝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这段话突出了声音愈唱愈高,而又雄浑高亢、婉转悠扬的特色,使声音的变幻、回环似有形的景致一般展现于眼前。再如声暂歇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现,使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象出声音如“花鸣春晓” “百鸟乱鸣”,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三、通过描写写出了音乐旋律上的变化
例如,《琵琶行》中从“转轴拨弦”开始,而后“嘈嘈切切错杂弹”,继而“间关莺语” “幽咽泉流”之后,便“声暂歇”,于无声处凝绝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般的声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结束。
《明湖居听书》中说唱过程则是:声音不甚大,随后越唱越高,拔个尖儿,然后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继而于极高处陡然一落,声音变得渐低渐细,直至无声,却忽又扬起,最后霍然收音。
二者描绘的声音都是从一般音阶开始,而后渐低,后至于无声,再又突然迸发,在激烈高昂处结束,声音也由简而繁,抑扬结合,快慢相间,高低交错,刚柔并济,跌宕起伏,极尽乐声的迂回曲折、千变万化。
四、侧重于音乐效果的描写,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在《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写道:“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使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都消融了,使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了潇潇秋雨,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了李凭,使鱼和蛟感动得随波起舞,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又如,在《听颖师弹琴》中,诗人写道:“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诗人被音乐感动得坐立不安,泪雨滂沱,沾湿了衣裳,
转贴于
感觉就像冰与炭交替放在了心上。音乐的感染力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在《琵琶行》中,诗人写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这里,“悄无言”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句精练而又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凸显了音乐的魅力。
上述描写音乐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描写其他抽象事物的借鉴。
附文中涉及的描写音乐的诗文: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2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7、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8、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0、斫(zhu)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1、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1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13、月色更添春*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15、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1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9、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2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2、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23、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3
首先,是直接描写。作者主要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比喻,从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来细腻地描写虚无飘渺、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曲的浊重沉响,节奏急促。它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在乌云翻滚、电掣雷鸣之中,刷拉拉的一阵骤雨,扑打着大地。行者一定焦急得非要跑去避雨不可;又使读者似乎感受到,对方要把一腔话儿,像一阵急雨似的在瞬间倾诉出来。
“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乐曲的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像是一股汩汩流水;又像是屋檐下呢喃燕语;更像是花前月下,一对恋人轻声细语,使人神秘而亲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音乐高低强弱的错落有致,清澈轻快。听来,着实赏心悦目,大有在草原上跑马时忽快忽慢之感,令人心神摇荡不已,陶醉于《赛马》曲的意境之中。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音乐的悠扬婉转,悦耳动听。真如黄莺出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阳光、鲜花、青山、翠林……无不历历在目。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表现了音乐由流畅变缓慢低咽进而凝滞不动的过程。它把听者引入另一境界――由沐浴灿烂明媚的阳光,到置身于大雪飞扬的荒漠,大有凄清、孤寂与悲凉之感!
“银瓶乍破水浆进”,形容音乐暂时休止后,突然爆发出强烈激昂的声音。读到这,读者可领略到寒冬乍过,惊雷突响的情景;又宛如听到沉默多时的人们,猛然问的呐喊声。这声音铿锵激越,让人心悸魂落。
“四弦一声如裂帛”,形容四弦一齐拨动时发出的一声最强音。这声音,抑扬顿挫,如千钧霹雳。它是琵琶女幽愁暗恨的全部倾吐,也是她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怆控诉。
白居易就是运用这种设喻手法,把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以及表现的音乐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的眼前,让读者闻其声,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4
进了饭馆,远远就见女友跟三五朋友谈笑风生,但等我走过去,竟然,满桌人刹时安静,有点儿“东船西舫悄无言”的意思。这极不正常。我盯牢女友,拿出当记者时练就的“自来熟”功夫,问:你们刚才说什么?我一进门就听到了……
女友脸腾地红了。她是老实人,和盘托出,尽管中间有在座男士的竭力阻挠,但毕竟她是咱的朋友啊。
原来,在我来之前,有男士提出饭局男多女少阳盛阴衰,似有缺憾,女友立刻打电话给她几个闺密,但这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事儿,哪儿那么凑巧?不是加班就是约会总之不能来,最后给我打了电话,结果,我一叫就来……
座中有男士便发感慨,说:这个钟点还没人约的女人肯定不怎么样啦。
女友赶紧维护咱的声誉,道:哪里哪里,是一大才女呢,智商140。
众男问:漂亮吗?多大?80后还是90后?
女友批评众男庸俗,众男反击:不是我们庸俗,是我们关心你女友的命运。倘或一个女人有惊人的才华,而没有惊人的容貌,那就是一场灾难!
话音落地,“祸”从天降,难怪他们见到我鸦雀无声……原来如此!
笑两声,自我解嘲:众卿差矣。有惊人的才华,而没有与之相配的容貌固然遗憾,但总好过既没惊人的才华又没惊人的容貌吧?
“灾难说”们立即雀跃反驳:这就是你们女人的误区啦。一个女人既没有惊人的才华又没有惊人的容貌,在我们男人眼里,就叫平常的女人,平常的女人是最容易幸福的女人。女人太漂亮了,就成了“祸水”,受的诱惑多,恃骄持宠,日久天长难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自古红颜多薄命,所以,美女是“祸水”,才女是“灾难”……
哦!这话要搁在几年前听到,我一定会“心有戚戚”――是的,多年以来,一直有人不停地在我耳边灌输“灾难说”和“祸水说”,其中包括著名的钱钟书先生,一个苏文纨,不过是拿了个博士学位,就被他那样刻薄!但轮到他自己,包括他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有几个不是贪恋“祸水”,痴缠“灾难”的?真平常如朱安女士,嫁给鲁迅先生,也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也是恪守妇道勤俭持家,但男人真喜欢她善待她吗?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5
一、哉
1.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2.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呢”。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3.语气词,常和“岂”或“独”组成固定结构,表反问,相当于“吗”。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相如虽孥,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矣
1.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2.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祈使,相当于“吧”。例: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4.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例: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三、尔
1.代词。(1)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们)”“你(们)的”。例: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2.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动词词尾,相当于“的”“地”“着”。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3.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罢了”。例: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4.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例: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四、安
1.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怎样”。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代词,用于动词前,表疑问,相当于“什么”“哪里”。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五、故
1.连词,表因果,相当于“所以”“因此”。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2.副词。(1)相当于“故意”。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2)同“固”,相当于“本来”。例: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六、莫
1.代词,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否定,相当于“不”。例:古之人莫余欺也。(《石钟山记》)(2)用在动词前,表劝诫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七、然
1.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2.代词,相当于“这样”,有时和“而”或“则”组合,代指上文内容。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3.助词。(1)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2)用在名词后,与前面的“若”“如”“犹”等照应,相当于“的样子”“那样”。例: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八、唯
1.副词。(1)表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只是”。例: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2)表祈使,相当于“希望”“请”。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常与“是”或“之”组成固定结构,使宾语前置。例: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唯弈秋之为听。(《弈秋》)
九、或
1.代词,相当于“有人”“有的”“某人”。例: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2.副词,表示不能肯定,相当于“或许”“可能”。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十、即
1.连词。(1)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例: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2)表假设,相当于“假设”“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2.副词。(1)用在动词前,表前后两事相连,相当于“立即”“马上”“就”。例: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2)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例: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治平篇》)
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6
最怕睡梦被打断,醒后便会久久不能入睡。既然无眠,与其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如闭着眼躺在床上静
心听雨,更觉惬意。
雨落在遮阳板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这声音时而先抑后扬,似是万马奔腾由远及近,定是雨大如瀑。时而滴滴答答,此时地面的积水处,雨落时定泛起一圈圈圆晕,渐渐扩散,似一朵朵绽放的睡莲。时而唰唰啦啦,天地之间必被一条条雨线织成的绢布连接。时而噼里啪啦,地面必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雨时而缓,时而急,时而由缓转急,时而由急转缓,真是自在怡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此时却觉如此应景。白居易是听琴感物语,而我则听雨感琴音。这雨竟这样引人遐想。…
最近在网络看到一则关于国人在游览颐和园时不雅之举的图片和文字,不觉既震惊又有些愤慨。时值暑假期间,颐和园游人众多,必会在游览时带来诸多不便。只是无论如何,竟然在此发生如此不雅之事,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国外友人,又将如何看待。身为国人,实在汗颜。
另一则新闻是在梁宏达先生主持的一档节目中看到的。说的是在足球赛结束散场后,中国与日本和韩国观众席的不同,节目中配了两幅图片做对比。中国观众的席位在散场后,垃圾遍地,报纸、果壳饮料瓶、彩旗等等等等,总之一片狼藉。而日本和韩国观众的席位散场后,却是干净如初。梁先生在节目中说道,日本和韩国观众在入场时会自带垃圾袋,散场离开时,随身带走。节目中还说,有相同习惯的不只日韩两国人,其他一些国家的公民也有相同的习惯。国人为何没有?
一直自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水平日益发达,我们上天入海,实现着国人的梦想。我们的物质生活似乎也极其富有,在大学生的饭堂里看到有很多没吃多少就倒掉的饭菜,电视上娱乐搞笑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每个细胞都在享受甜蜜的滋味,每根神经的笑点都被触动,唯独缺失了现代文明,或者说现代文明发展的脚步过于缓慢,以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飞速发展不和谐的场景。面对这些不该出现的场景,有人已经认为正常,甚而贴上了中国人的标签。面对此情此景,只是无语。……
不觉天已大亮,拉开窗帘,推开窗子,湿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人也清醒了许多。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被雨水冲洗过的一切都是那样洁净,树叶翠滴,街道宽广洁净,小草绿油油的,几朵盛开的夏花更显娇艳,点缀着这一片夏绿。雨后的世界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