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1

说起我的《三国演义》,买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去年暑假星期日的一个早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的心情比天气还好,就在那一天,我们去新华书店看书、买书。我比较偏爱历史方面的书籍,一到书店,我就向历史书籍奔去,捧起一本《三国演义》就开看,我当时不知道这本《三国演义》有上、中、下三本书,后来,我才知道我当时看的是《三国演义》的上,对于一个书迷来说,有喜欢的书而不可以看,是一种什么感受呀!

等到中午的时候,我想让妈妈给我买我刚才看的那本《三国演义》可是,妈妈却怎么也不答应给我买那本书,妈妈见我特别喜欢那本《三国演义》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星期不给买,就是让我这个星期好好表现,下星期日就还带我来新华书店,如果下星期日来的时候这本书还有呢,就给你买,如果这本书卖没了,妈妈就给我挑一本作文书,我毫不犹豫的说:好呀,你别反悔!妈妈也说:一言为定!

连续一个星期,我把所有作业都写完了。写作业的闲暇时间,我还在想着那本《三国演义》。到了星期六,妈妈喜出望外,说带我去新华书店了,我兴高采烈,心想:这下子有了买《三国演义》的机会了!

一进书店,我就向历史书奔去,看看那本让我牵肠挂肚了一个星期那本书还在不在,果不其然,那本书还在书架上并且还多了几本,我顿时喜上眉梢,拿起那本书就向收银台跑去,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三国》;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这句俗话流传甚广,但究竟是何含义,民间流传的说法颇多。有种说法,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钩心斗角,对于一个历经人间酸甜苦辣、风风雨雨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比较,而减少其作为老者的豁达恬淡。还有一种说法,《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的人生沧桑和人生感叹在里面,老者读了《三国演义》回首往事,同自己的人生阅历相比较,难免会心潮澎湃,不能自抑。从“老不看《三国》”发起话题,少读《三国》好像没有什么歧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忠义谋略取胜,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和人物早就妇孺皆知,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平时最喜欢阅读的名著是《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带给我太多的人生智慧,给予我很多的人生思考。从儿时的小儿书到小学阶段的拼音本,再到成年时的原著,记不清读了多少遍仍然觉得不过瘾,总想着还要再读一遍,而每一次阅读都会带给我新的收获,产生新的喜悦。激动之余,我忍不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分享一下阅读《三国演义》带来的乐趣。

少读《三国》,可以让学生从书上大量的文言句式中体会文言文的奥妙,有利于增强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某学生用文言文写就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从“致乱之由”到“分久必合”的叙述中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三国历史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再则,书中人物的塑造很有特点,文章结构巧妙,叙述详略得当、语言简练,是学生写作时借鉴的文学宝库。如对典型人物的描写中,作为奸雄代表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和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等,个个栩栩如生,使学生很容易学会抓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进而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从书上对一些典型事件的描述中,如关羽刮骨疗伤、曹操困境大笑等,增强学生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刘备三顾茅庐、曹操的礼遇关羽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动力;从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到赵云舍命救阿斗的忠义中,学习古人的忠义良善;从“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中,学习“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刘备的三让徐州和“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的言行中,学习刘备的仁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这部哺育中华文明的精品中,汲取精髓,陶冶情操,增强爱国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千万急不得,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我在阅读实践中采取了七步指导,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的策略,使学生尽早地系统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受益匪浅。

一、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少儿故事

选择学生熟悉的重要人物故事特别是书中介绍的少年儿童故事,通过老师生动地讲解,使学生了解书中主要人物的故事。如刘备小时候桑树下立志、曹操诈倒于地欺骗父亲,还有孙亮尝蜜、曹冲称象以及孔融之子覆巢说、诸葛子瑜之驴说、钟会汗不敢出说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听的智慧小故事。

二、介绍典型事件

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如桃园结义、走麦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这些典型的事件,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教师有选择地给学生讲解,学生兴趣倍增。

三、观看《三国演义》影视

指导学生通过影视媒介直观形象了解《三国演义》内容。这对学生系统了解《三国演义》大有裨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影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积极性。

四、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阅读浅易的《三国演义》图书,包括拼音注解的版本和一些连环画册,使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与语文教材相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本,选读《三国演义》原著中的一些章节,引领学生学习《三国》片段,为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涓、妇寺等词,小学生并不知道指的就是太监。

六、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系统学习原著

一开始的阅读或许有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感觉,对书中有许多生僻的字词、难以理解的典故,可以粗略带过。但系统学习阶段教师要及时指导,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

七、组织阅读沙龙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三国演义》;兴趣 ;哲理;语言;诗歌对联;评价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着之一,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被选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如何引导学生爱上《三国演义》,真正走进《三国演义》是摆在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是学生持续、深入阅读的内因条件。《三国演义》这么优秀的文学名着吸引学生的眼球自然不难,但对于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初中生来说,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可按照以下的原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① “浅近”原则。即所选内容相对浅显,且为学生熟知。为此,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并演讲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学生爱讲,能讲,讲得相对会好些。②“直观”原则。让学生听听《三国演义》的相关音乐,看看《三国演义》的影视画面,更加直观地接触名着。③“悬念”原则。教师给学生讲三国故事时,要善于设置悬念,在学生面前卖点关子,这样往往能吸引学生对小说的关注。例如笔者给学生讲《火烧赤壁》的故事,讲到“周瑜万事俱备,可大冬天哪有东南风呀?”时,戛然而止,并说:“想知后事如何,自己去读《三国演义》四十九回。”第二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阅读原着揭开悬念。

    二.引导学生学会从哲学的角度阅读

    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的向前发展如滔滔洪流,无可阻挡。《三国演义》的开篇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和结尾句“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 前呼后应,形成一个整体。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握三国故事情节发展的大趋势。例如第三十七回中写司马徽得知徐庶向刘备荐诸葛亮后,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对于这个细节,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哲学的的高度来理解就一点也不难了。司马徽似乎已经预见汉朝大势已去,诸葛亮虽然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可惜他辅佐刘备逆历史潮流恢复汉朝,注定是徒劳。再如第一百一十九回写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与魏国大将钟会谋反失败,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身亡。笔者针对这个细节,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姜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各异。有学生说是姜维太大意;有学生说是司马昭太厉害,也有学生说是姜维逆天而行,注定要失败。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入哲学的概念即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进行引导分析:姜维只是外因,而蜀国的君主刘禅才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姜维只能改变之,而不能决定之。这时就有学生附和:“刘禅是滩烂泥,扶不起墙的,姜维纵有天大的本事,有没法阻止蜀国灭亡。”可见学生已经能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认识三国的现象了。

    三.引导学生欣赏其精美、简洁、形象的语言

    《三国演义》的语言半文半白,明快简洁,雅俗共赏,而且善用比喻、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话虽如此,但也有不少初中生反应《三国演义》的语言很深奥难懂。分析起来原因有两个,其一,这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其二,学生没有真正发现其中的语言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采取如下对策。① 开展“读《三国》,品语言,学修辞”的学习活动。笔者曾让学生找出能体现《三国》语言精美、简洁、形象的选段,并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有学生就找到了第一回的两处人物肖像描写:“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该学生的赏析:两处的外貌描写都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表现的是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张飞的粗鲁、豪放以及关羽的稳重、儒雅。很明显,这个学生对三国比较熟悉,回答得也不错。还有学生找到了第三十九回的一处人物对话描写。操曰:“诸葛亮何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四.引导学生欣赏贯穿全书的诗歌

    《三国演义》的诗歌数量多,艺术水准较高。它们或叙事,或抒情,往往是一事一诗,一人一诗,有很强的概括性。因此,引导学生鉴赏穿插于小说之中的诗歌,对理解故事情节和把握人物形象帮助很大。如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该词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对三国的故事作了概括与议论。其中的千古名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理深刻,给人启迪。相信只要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一定能读懂,而且对读《三国演义》会有一定的向往。再如写诸葛亮南征的一首诗:“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此诗概括了诸葛亮南征一事,包含了两个典故: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看似平淡的几句,内涵却丰富。又如一首:“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这首诗的趣味性和隐喻性很强。司马懿父子三人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最后三国归晋,果真应验。

    五.引导学生收集并解读与其相关的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 。与三国相关的对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如一副写关羽的对联:上联 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下联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此对联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显得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三国对联如此有意思,语文教师怎能不充分利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① 开展“讲故事,赏名联”的学习课。笔者使用了一幅三国名联: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设计了几个问题:根据这幅对联讲两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同时说说这幅对联的奇巧之处。对联一显示到屏幕上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都说这是一幅奇联。讲故事这一环节,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奇巧之处学生也能说到,只是说得不太完整,教师随即做了补充。其实,学生对对联的解读是否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喜欢三国对联,走进《三国演义》。② 开展“读名着,对对联”的学习课。这个活动既训练学生对对联的技巧,更培养了学生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使用三国的内容)。上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下联: 。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生的答案也丰富多彩。如:赵子龙万人救阿斗 , 汉寿侯万里寻大哥 等等。虽然对得不是很工整,但激发了他们阅读原着的兴趣,这正是笔者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六、指导学生排演三国课本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排演课本剧就是践行该要求的途径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学课本中最适合排演课本剧的小说之一。小说的历史名人很多,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数不胜数。小说的经典故事也多,例如《隆中对》、《走麦城》、《煮酒论英雄》、《义释华容道》等等,课本剧资源极其丰富。小说的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当一次演员,切身体会一下人物的思想性格,对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帮助很大。笔者曾指导本班学生排演了课本剧《隆中对》,学生写剧本,挑演员,琢磨演出表情、动作,这一过程有助于他们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演出完之后,教师进行了一项调查,所有的演员对自己的角色人物思想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情骤升。

    七.引导学生跳出《三国演义》评价小说及其主要人物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定了解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三国演义》,对该书及其主要人物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见解。如:你如何看待蜀国的灭亡?你喜欢刘备还是曹操? 你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评价?你觉得作者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是否带有感情取向?笔者曾经上过一堂“你我话《三国》”活动课,学生发言标新立异,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太愚蠢,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有的学生认为曹操很伟大,不应被作者反面化。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原着,发表见解,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深入阅读原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笔者认为:“名着阅读要从孩子抓起。”被称为明朝“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推广名着阅读的首选着作之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走进它,深入它,最后跳出它,并评价它。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4

读完《三国演义》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1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不爱看,被逼无奈之下,我读了着本著作,我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

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有一本书,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一本书,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是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一本书,伴随着我成长,它,就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阅读拼音版的《三国演义》了。不过,是在妈妈的逼迫下读的,那时,我总是偷懒,只是一目十行,草草浏览,对书中的插图,我却很感兴趣,毕竟是男孩子嘛,总喜欢舞刀弄枪。书中那威武的人物图像,各样的兵器,吸引着我。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对这本书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十岁那年,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少年版的《三国演义》,那时我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不知不觉中,我又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开始了刻苦的攻读,睡觉前看,上厕所看,闲暇时看……书中忠义的关羽,勇猛的赵云,雄才大略的曹操,都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对《三国演义》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看的电视剧是《三国演义》、看的动画片是《三国演义》,就连玩的玩具都是有关《三国演义。》。

渐渐地,光是阅读少年版的已经不足以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阅读原著了,其中全是文言文,必须一句一句地啃,但是凭着满腔的热爱,我终于读完了原著。书中的许多故事,我都熟记在心。《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多多,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先后算鲁肃,算曹操,算天气,算环境,凭着超凡的智慧,成功借箭!

在阅读原著的时候,我对一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曹操足智多谋,但因寡不敌众一直处于劣势。曹操求贤若渴,收留了被袁绍赶出来的徐庶,并听从了徐庶的妙计,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真不愧是一代枭雄!诸葛亮的故事让我懂得智对生活,而曹操的故事又让我明白沉稳与冷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句话:平生不读三国,便称书生也枉然!《三国演义》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它教给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它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三国演义》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罗贯中写诸葛亮太多智了,所以后人评价诸葛多谋而似妖。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

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

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刘备仁义礼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坂坡摔阿斗,为了自己的大将险些因阿斗被困曹营,而将阿斗摔死,但是后人评罗贯中写刘备,刘备尽善而似伪。就是太虚了啊。你想啊书中说刘备异像长臂过膝,你想啊,刘备将孩子举过头顶到放在地上以长臂过膝哪能摔得着啊。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4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读着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副大火连天,一只只战船被慢慢烧掉,船上的将士仓皇逃窜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窜,结果被关羽抓住的情景。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这本书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活灵活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火烧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劳,而三英战吕布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了。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吕布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吕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胆量敢跟吕布对战的,也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刘关张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跟吕布对战,也一定是有勇有谋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觉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躲在云中不敢出来,仿佛被他们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异常危险的事情。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虽然我非常羡慕武将的武艺高强,但是我还是更佩服文臣的机智聪明。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也能冷静思考,把曹操的箭给取到手,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户外面安静了下来,传来一阵阵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对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儿也为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再次响了起来。而我的心中却是对文臣武将的敬佩之情。《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最后让司马家一统了乱世。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具体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更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起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于四下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阅读的需求有所增加,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阅读兴趣也有所拓展。他们不再满足于阅读浅显的童话书、小人书,对于大人阅读的大本书、经典书也饶有兴趣,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就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以《三顾茅庐》为例,谈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立足教材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时,笔者适时给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本经典著作。其中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个性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课后,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议论着诸葛亮、曹操、周瑜、张飞等英雄人物,聊着《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兴奋不已,这可是引导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大好契机。考虑到全班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阅读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仅鼓励少数有一定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孩子阅读原著。学生们兴趣盎然,没两天功夫,居然人手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二.结合教材选文,泛读三国演义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可见,引导学生选好课外读品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近200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描写了诸多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像这样的长篇小说,囫囵吞枣地看,肯定不行,得慢慢看,细细嚼。所以,笔者结合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

1.找原因。

《三顾茅庐》一文中说:“刘备两次前往容重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抓住这一句话,笔者引导学生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看,初步感知汉末群雄割据的场面,大概了解董卓、吕布、袁术、曹操、刘备、张飞和关羽等人的故事,重点知道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从中寻找他三顾茅庐的真正原因。从课文引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通过一系列三国故事的阅读,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持续保持对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

2.知后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是《三顾茅庐》中,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的。为什么刘备会这样说呢?于是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从“初出茅庐第一功”到“舌战群儒”,从“草船借箭”到“借东风”,从“一气周瑜”到“三气周瑜”,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到“三国统一归晋”,把《三国演义》完整地读下来了,使学生们循着弄清刘备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把《三国演义》泛读了一遍。

这样,紧扣教材选文《三顾茅庐》,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既找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原因,又了解了之后发生的诸多事情,为进一步品味人物,了解故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走进教材描写,品味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一文,主要描写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对张飞虽只有一句话的描写,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鲁莽和冲动。当全班同学泛读完《三国演义》后,笔者做了一项调查:“你们对书中的谁印象最深?”可以选择两个人物。结果如下:全班53人,有27人选张飞,有31人选关羽,有38人选诸葛亮。还有少数学生选吕布、周瑜、曹操的,而选刘备的却寥寥无几。笔者分析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相关,因为四年级学生,往往特别崇拜英雄人物,而诸葛亮是足智多谋,学生认为很聪明,所以对他也很佩服。

笔者结合习作训练: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人物为例,从一个故事,一段细节描写中去感知人物特点。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张飞时,笔者先介绍刘备第一次与张飞相识时的描写:一个黑脸大汉,豹头环眼,满脸又黑又硬的络腮胡子。学生一读,对张飞的形象马上就鲜明起来:黑,豹头环眼,络腮胡子,一看就是直爽、鲁莽、勇敢、仗义的化身。接着,再引导学生细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故事,让学生们从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再次感受张飞的勇武过人,脾气暴躁,粗中有细,重情义。

就这样,通过精读书中的人物描写,不需要老师多说,学生自然就读懂了人物的特点,如关羽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他勇武异常,“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突出表现了他的英勇无比,至于刮骨疗毒,更是人尽皆知。又如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挖掘教材内涵,拓展积累素材

新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之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含义深刻的成语和意味深长的歇后语都值得四年级的学生好好积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宝库。

1.积累故事。

《三国演义》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可按照主人公分,按照故事情节分,按照故事结局分……如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有: 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等。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兖州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为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这些故事,笔者利用课外阅读课和每天的夕会课,让学生们上台声情并茂地讲上一段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交流了阅读感悟,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这样,分门别类的积累,对学生今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原著也很有好处。

2.积累成语。

《三国演义》这本书文辞优美,语言丰富。鉴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积累成语是再好不过了。如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七擒七纵等;与关羽有关的成语: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等;还有望梅止渴、赔了夫人又折兵、割须弃袍、赤膊上阵、大意失荆州等。

3.积累歇后语。

与成语一样,歇后语更是备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短小、风趣、形象。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让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时,还能回忆故事的大概情节,真是一举两得。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等。

之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积累了这些成语和歇后语,在习作中还常常“引经据典”,使文章增色不少。

有了以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实践,为后面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积累了经验。如学习《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时,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包公、狄仁杰、管仲等故事;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抗“非典”中的感人事迹;学习第五单元有关动物的文章时,我们一起阅读沈石溪的《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增,还背诵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的诗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认为,阅读不但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让教师变得智慧,师生在立足教材,有效阅读的行动中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三国演义的故事范文6

在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的书。其中就有我最爱的《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我看到了很多英雄豪杰,比如说:智勇双全的赵云、侠肝义胆的关羽、鲁莽的张飞、仁慈的刘备、冰雪聪明的诸葛亮等等。

第一:刘备。一个双耳过肩,双手过膝,长跑加短跑冠军。一个丑陋的人,他弄丢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关羽、张飞……他丢过所有人。刘备是一个比较虚伪的人物,他的马是的卢马。

第二:曹操。一个小白脸。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在《三国演义》里的评价非常低。

第三:关羽。义字当头,大红脸。长长的胡子。他刀是青龙偃月刀,马是赤兔马。

第四:张飞。黑脸张飞,掉进炭里都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