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间就像流沙,淹没了往事,留下的只有一长串的回忆。回望过去,中段考已经结束了,自己考了什么成绩?自己努力了吗?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考得较好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考得不理想的也没有必要责怪自己。过去的都已成为过去。我们都已不能回到从前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现在,是未来!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方法!
我个人认为,上每一节课前先要预习一下,这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因为,在学习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学习来上课,印象会更深刻,上课时,应该做到绝不分心走神,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时,大脑运转会加速,达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吸取更多的知识,加强记忆力,可见上课认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曾经说过“时间是小偷,偷走我们得来不易的知识。”的确,不及时复习是的话,知识,就会跟时间飞走,所以,及时复习是重要的。而怎样才能复习好是关键的。我认为,在文科,要背的固然要背好,但最重要的是总结与理解,而在理科,相对来说不用多背,要多做练习,不断创新思考就好了。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难懂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依据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下列几种基本方法。
一、温故推新法
概念教学的学习应当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适当作一些变化和延伸,引入新概念,就会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平行四边形”就是一个具有发展性、可描述的概念,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呈现自制的长方形活动板,让学生回顾一下长方形的特征,然后给学生“变魔术”,抓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轻轻地移动,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与自己原有的长方形概念联系起来,加以概括比较,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使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二、实践操作法
有些概念的学习不是一步到位的,其理解需要一定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进行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分一分的尝试,从而获得真实的感性体验,为掌握概念打下良好基础。如认识图形概念时,让学生用直尺、量角器和圆规等作图工具画出图形,通过作图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真切的体验概念的形成。再如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时,往往不能准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特别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概念。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摆满某个长方形画片,接着连续摆100个就构成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用“平方分米”测量瓷砖的尺寸;用同样的方法推出1平方米,让学生用“平方米”量一量黑板面的大小。这样做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面积的单位,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有效操作。
三、直观演示法
有一些数学概念,可以把它最根本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表示出来,把数与形充分结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倍”的概念时,这个概念是在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中出现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倍”。可先在黑板上贴出2朵黄色花,另起一行在下面相对的位置2朵2朵的贴上红色花,共贴了3个2朵花,同时引导学生回答“我是怎样贴的?贴了几次?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就不难回答出“老师是2朵、2朵的贴;贴了3次;黄花与红花相比较,黄花只有1个2朵,红花却有3个2朵;黄花有2朵,红花有6朵。”然后教师适时加以说明“我们如果把1个2朵看作一个整体,是1份,那黄花的朵数就相当于1份,红花就有3份。换句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把黄花当作1倍,红花的朵数就是黄花的3倍。”这样,从图形的演示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从“个数”到“份数”的转换,接着再引出“倍数”,就很快地涉及了“倍”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
四、结合生活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材料联系起来,就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上课时展示收集的成果:毛衣商标上写着羊毛占85%,化纤占15%;青岛啤酒的商标上有“酒精度:≥3.1%VOL;文华制衣厂的产品合格率是98%;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小麦的出粉率80% ……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百分数的雏形,同时这样的收集与展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发展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设计习题法
有些定义性概念的本质特征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类概念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练习题,通过多种形式来转换叙述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因数与倍数”这一章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1.判断:①自然数根据约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 )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2.填空:①20以内的数中不是偶数的合数有( ),不是奇数的质数有( )。
②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3
一、培养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在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从而更好地驾驭祖同的语言文字、积淀思想、提升素养”比如。学生听教师讲课要心。听清每句话,课堂上不能走思。搞小动作,专注地听人说话。不插嘴;要说普通话。吐字清晰,文明用语:写字规范。不能潦草,干净;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横要平、一要直、撇尖、捺出脚,这些基本笔画要人人过关。才能帮助学把字写得好;课本的文章要阅读体会,重点要背诵。大声朗读:多阅读课外读物,丰富知识的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是一家。学生要多用笔下阅读中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课上要勤做笔记,课下写日记。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气氛愉悦。学生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反之,课堂教学气氛如“一潭死水”。教师和学生处在对立面。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和谐统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降低。所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小学生有向师性,往往为对教师的评价而迁移到此学科的学习上。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感兴趣;厌恶教师,对他的教学不感兴趣、充耳不闻,学习上应付了事,学习效果无从谈起。、现在的媒体经常有报道说。教师对学生有不正当教育行为。如进行体罚、言语讽刺这种权威式的教育怎么让学生敢于和教师解决呢?恶劣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能提高成绩、记得有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经常向学生发火的老师。只能证明他无能。”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师生是平等的共体。教师应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崇拜、最想亲近的人。学生都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不管对错,都有给了响应尤其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补习。多鼓励他们。对于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有亲和力,一个板起面孔的教师肯定让学生敬而远之。教师要放下身架。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学生才愿意接近教师。
三、组织形式活泼的学习活动 课堂的教学是主要的学习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是听讲、做练习,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为弥补学习方式的单一。教师应延伸学习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会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积极性也会大增。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教材或相关知识为轴,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出外采访、参观等活动。或办学十文学礼,指导学习儿童诗等的创作。或创办文学社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平台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农村学生 小学语文 学习方法
农村学生的学习特别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和更新知识,从而按一定程序,有目的,科学地进行学习,以达最佳的学习效果。
1.我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大概可分为五类:①模仿学习法;②抽象概括的学习法;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④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⑤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1.1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作文、查字典等方法;②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
1.2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农村语文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至于这个学生为什么能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由于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结论,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当几个孩子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过程的作用。
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
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学习方法上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加以消除。
2.1 示范引导,举一反三。有的课文结构鲜明,写法类似,我就以某一段为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悟”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它段落。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体会到,是用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体会一下作者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的;接着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收到良好效果。
2.2 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较好的,甚至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若教师能抓住这些时机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内容各作为分述的一个方面。有的学生反驳说:“这三个意思应合为分述的一个方面。因为‘古怪’在这里是难以琢磨的意思。猫老实,不能说是古怪,猫贪玩也不能说是古怪,猫尽职更不能说是古怪。只有老实、贪玩、尽职这些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性格偏偏都集中在猫身上,才能说是古怪。”我借机渗透,说:“谁发现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三个内容合为分述的一个方面的?”学生在讨论中,领悟了在围绕总起句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总起句中的关键词这一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喜爱猫的思想感情。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掌握并实践了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
3.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
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6、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合理运用
G623.5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 提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较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太深的理解,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生活情境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想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化,学生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因此,老师们可以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和认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但是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了生活情境,学生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更投入地学习,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不再抗拒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的,主要以说教为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太喜欢数学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有较大的束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操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有时候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还会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将情境设定的高于生活,从而更好地运用生活情境提高教学
由于数学这一科目的逻辑性较强,并且比较系统,即人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对数学进行提炼。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在讲“238+99、565-99”一类的题目时,教师若对学生进行直接计算方面的讲解可能无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学生可能无法对“238+99=238+100-1”进行更好的理解,原有的加法计算为何转变为减法计算?而在后者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565-99转换565-100+1,学生可能也无法对这一计算过程进行更好的理解。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及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有没有自己去买过生活用品?学生回答:有。教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付款及收回找零的情况进行回忆,此类高于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将生活中的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解决该类问题,将其延伸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掌握由简入深的过程。
2.教师积极发掘生活情境题目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较为薄弱。因为小学生尚处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方面有偏差。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方向的引领者,应该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加强数学语言的理解,@样的话就能够化难为易。学生们对问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因此在数学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积极发掘有关生活情境的相关题目,努力将教学时出现的题目尽量的融入生活当中,用生活中的语言去描述这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更加容易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活情境,对于学生们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大多数学校,包括农村学校都有了“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帮助老师们把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老师们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说,老师们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画面,这些画面上是一个人,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的,看起来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些生活化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角度思考的意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4.开展一些小游戏
游戏是很能够吸引学生的一种方式,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小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小游戏还能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很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会开展一些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们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数学学习内容来创设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既能够活跃课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游戏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已经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现如今我国教师已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认识,因此,在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时教师逐渐将教学方法、内容等进行调整、完善和丰富,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