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面对困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面对困境范文1
在报纸上,曾看过一则真实故事:主人翁阿强在年轻时因为血气方刚,喜欢到处打架惹事,而且误入歧途加入了黑道,他也因为犯了不少案子,年纪轻轻就被关到牢里。
经过几年在牢狱的岁月,阿强变得成熟稳重不少,而且为过去的错误感到忏悔,他希望能够弥补因过去的荒唐而造成的错误。阿强出狱之后,他年迈的老妈仍然不能原谅他,不管他如何表示歉意,他的老妈,甚至是家人,都无法接纳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决定离家去开创事业。
不过,阿强过去的背景,一直是他的阴影,许多公司看到他的资历,都退避三舍,所以他试了好几百家企业和单位,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但阿强仍然不放弃,在一家电子专卖店找到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而面试他的经理,对他设定非常严格的标准,而且给的薪水只有一般职员的三分之一,而他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这个机会,当然是全力以赴。
阿强展现出无比的斗志,每天待在公司超过15个小时以上,将四层楼的店面清理得一尘不染,连日光灯内的沟槽都让他擦拭得闪闪发光。每一位进来的客人,都感觉店面似乎变得更有朝气了,店里的主管也开始对阿强印象深刻。每回他工作到浑汗如雨时,都有一位清秀的女店员为他递上了纸巾。
过了一年,原先对阿强十分刻薄的经理,也因为他卖力认真的表现,而对其另眼相看,帮他调回一般正常的待遇,而且往后还帮他调了几次薪。
阿强的清洁工作越做越顺手后,也决定和几位一起在这间公司负责清洁的朋友一同自行组成一个清洁公司,在创业的道路上闯一闯。
经过以前在监狱和社会上的磨练,再多的辛苦阿强都可以忍受。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清洁公司成全国营业额最高的外包清洁公司之一。而他改过自新的故事,也让他成为监狱与校园邀约的演讲对象,他也不断现身说法,以自己为例,鼓励许多受刑人重新振作,再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而阿强的老妈最后也接纳了他,让他接回来赡养晚年。更重要的是,每当他努力地挥汗工作时,身旁便有一位端庄清秀的妇人,帮他拭去汗水,也分享他的荣耀。
阿强的例子,让我想到了看海的情况,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涨潮与退潮时分,涨潮出现时巨浪如流动的雄伟山岩,气势慑人;而退潮来临时则海水全都远离,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沙滩,以及几只在觅食的螃蟹。
人生的境遇和海浪十分类似,有一帆风顺,也有逆流难行。得意时春光满面,失意时则颓废潦倒。我们都希望事事顺心,不过现实的环境总逼得我们必须低头,不如意的情况时常围绕在身边。
遇到了困境,是正常的。我们或许不能马上改变既定的客观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调整心态,以一种开放式的心情面对困境。
挫折,未必是件坏事,它只是暂时停下我们原先的计划和方向。与其感到悲伤和失意,不如借此时好好面对自己,寻找更有利的发展。虽然此路不通,但可以因为这个转折,发现更光明的道路。那么,我们便从困境中得到学习的机会与成长的智慧了。
面对困境范文2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各种纸张价格都在上涨,其中生活用纸涨了10%,包装用纸涨了30%,新闻纸的涨幅大概在20%左右。去年4月至今,每吨新闻纸已从4400元涨到5600元(不含运输及物流成本)。从行业普遍的预期看,新闻纸涨价还没有“见顶”,今年可能会涨到5800元/吨~6000元/吨。
据行业人士分析,国内新闻纸涨价,主要是因为其原料多来自进口废纸,而废纸的涨价幅度比新闻纸还要大。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废纸累计进口平均价格为179.2美元/吨,上涨27.9%。到了今年年初,美国废纸的价格已经涨到240美元/吨以上,国内废旧报纸的收购价格也直线上升,从而逼涨了新闻纸价。
此外,近年来各地为了环保达标,关停并转了一部分小造纸厂,大型纸厂环保投入增加推动了生产成本上涨,而各地都市类报纸纷纷扩版追求厚报,新生都市类报纸不断增加,纸张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纸张涨价,强烈冲击着厚报经营模式
新闻纸的涨价给都市生活类厚报,特别是以免费发行、订报赠送礼品等方式切入市场的新生报刊,增加了巨大的成本投入和经营负担,严重冲击了都市报厚报经营策略、低价位亏本发行模式。都市报不计成本与代价的低价发行手段、低价位广告市场争夺等竞争措施,受到了成本的压力与拷问,对资金链的依赖与要求达到空前高度。
报纸纸张成本大幅增加。目前新闻纸涨价的“刚性”已传导到下游。据中国报业协会估计,2008年全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80万吨,预期新闻纸年度上涨将达1500元左右,整个报业的成本,保守估计将增加57亿元。以《大河报》为例,年度用纸量大约4万吨,全年直接投入将增加6000万元。
报纸发行价格与直接成本严重倒挂。纸张价格包括废纸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报纸零售价有时与废纸价格严重倒挂。以《大河报》为例,全年定价为144元,按2007年度平均版数日均64版、一年350期约65公斤、废报纸回收价2.2元/公斤来计算,一年单卖这些废报纸的收入就是143元,基本等同于报纸的订阅价格。况且废报纸的价格仍在持续上涨,有些废品站收购价格已达到2.4元/公斤以上。
一线投递与零售,捂报惜售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广告效果。对于多以四开为主的都市报而言,在广告经营旺季以及广告投放比较集中的周二至周五,大多数报纸都在100版上下,当天的报纸直接卖废品就能卖到1元左右,而零售大多在0.5元~0.7元。这之间的利润差额直接导致部分零售商与发行员,抽去读者不在意的部分专刊然后出售或投递,或者直接把报纸藏起来“卖废”。有一家都市报正常的广告扩版与专刊,经常出现客户看不到的现象,包括出版的奥运专刊,每期都有大量的读者基本看不到。过去也偶尔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那只是在报纸的版数特别多的时候,只是极个别的摊贩这样做,但现在随着纸价持续暴涨,受利益驱动,捂报卖废竟成普遍之势。读者看不到广告,连部分客户也看不到自己的广告,广告效果大打折扣,客户意见很大。
强烈冲击广告版面单版成本。新闻纸涨价之后,对广告经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单版广告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大河报》为例,参照6月份最新纸张市场价格5850元一吨,比上年同期每吨增加1550元,全省发行的报纸平均单版广告成本增加6000多元。这对于广告扩版、活动策划中出版的低价位集合式专刊,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压力。
应对纸张涨价的思路
从报纸生产流程上看,纸张属于原材料环节。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高后,要保持终端销售既定的产品利润目标,理论上只有三个环节可以实现。
采购环节:强化纸张战略储备意识,规模采购建立科学库存。纸张乃是“报纸产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当今背景下,这一点更是凸显无疑。如果在4400元/吨左右建立强大库存,就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和纸张迅速上涨的成本压力,降低规模成本,减弱短期内纸张涨价所带来的成本推动风险。
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大资金投入加大纸张库存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纸张成本推动压力。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大河报》的纸张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仅仅300万元,核算价格仅仅在每吨4800元,比现行市场价格每吨降低近1000元。
生产环节:厚报瘦身结构调整,控制出版成本。厚报经营时代,为了稀释大幅度增加的广告版面,大量开辟行业专刊、不断进行广告扩版,客观上造就了都市报的厚报现实。但是,随着报纸纸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尤其在纸张成本年度涨幅高达30%左右的背景下,报纸扩版就必须把成本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兼顾广告占版率和扩版收益。
于是,厚报瘦身便成为不得不进行的选择:把不太紧要、读者关注度低的报纸版面压缩,或者整合广告效益差的行业性专刊,在不影响广告正常刊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出版版面,即可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报纸成本的目的。近年来,郑州报业市场几家报纸竞相改版,调整结构整合版面规避成本,如《河南商报》裁掉了“旧事周刊”,《大河报》的“E空间周刊”、“大河财富周刊”分别压缩了8个版面,就是典型的例子。
销售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弥补成本上涨压力。对于都市报而言,面临国外免费报纸发行模式以及网络的冲击,报纸的发行亏损、广告弥补策略不会轻易改变。但在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前,都市报厚报经营模式所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发行价格调整已是箭在弦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闻纸价格上涨,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有报纸纷纷提高零售价格或准备提价。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率先将其在深圳的零售价上涨1倍,提高到2元/份,随后《经济观察报》将零售价从2元提高到3元;今年3月,南京市的三份都市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集体将每份定价由原来的0.5元上调为0.7元,涨幅达40%;《成都商报》则是局部调整,将周四、周五的报纸零售价格调整为1元/份。
从目前来看,以发行价格调整应对纸张成本提高的难题,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南京集体涨价方式,大家同时进行,读者无奈也必须接受,互不影响市场稳定;其二,强势媒体自行提价,如《南方都市报》,发行量大、市场影响力接近主导地位,一时的损失不会对报纸竞争优势形成很大冲击;其三,局部调整模式,如《成都商报》,订阅价格不变,版面较多的周四、周五提高零售价。
河南市场将以何种方式提价,提价多少,自有报纸以怎样的提价方式才能保持固有的市场份额,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报纸,广告价格调整历来是以发行量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和客户需求的大幅度上升为依据来确定的。以纸张成本提高为原由调高广告价格,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仅仅依靠价格调整来弥补发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是很困难的。例如,一份年用纸量4万吨左右、年广告收入4亿~5亿元的都市报,由于纸张成本提高而增加的成本高达6000万元,广告需大幅度调价12%~15%,似乎很不现实。尤其是在面临地产宏观调控、地产广告充满变数,油价高启汽车广告投放减缓,分类广告被网络分流以及电子媒体冲击等诸多压力的背景下,报纸广告可以提价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还会加大风险。
今年以来,许多报纸都进行了广告价格调整,但大多是局部的。在发行成本高启的背景下,《大河报》的价格调整最具代表性。自8月1日后,《大河报》实施新的广告价格,主要是调整结构,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全省性新闻版面基本保持不变,只对个别版位区间的广告报价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面向中低端市场的省会地方版,调整经营策略,改变以往以打压对手为主的定价策略,把广告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价格水平,相当于变相提高价格,幅度接近2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面对困境范文3
目前,我国船舶市场面临着经营发展的诸多考验,商品销售领域的困境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同时困扰着船舶市场的发展,因此,对当前传播市场的发展困境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证船舶市场在新时期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国船舶市场所面临的具体困境
经济危机引发的船舶市场经营困难。目前,我国很多船舶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一些船舶企业如果不接纳新的订单,则必然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所淘汰,而创建新的经营渠道则会产生经济效益的亏损。造成这一困难的主要因素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虽然我国拥有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较为有利的宏观调控机制,但是,船舶行业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资源的转移,并不能受到我国经济政策的全面关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速度不断下降以及对清洁能源使用的增加,使得对石油等能源需求量不断减少,造成船舶特别是海工产品订单越来越少.造成一些经营海工产品的单位,很难凭借原有的海洋钻井取油的方式实现海工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持久维护。在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之后,境外对我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出现了需求量降低的问题,而我国现有的供给侧改革也使得我国船舶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这就使得船舶行业面临着价格较低的问题,难以凭借现有的经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船舶企业在进行常规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在船舶的建造和维护方面消耗过多的资金,这就使得短期经济效益非常容易对船舶制造和运营构成影响,也使得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船舶行业面临经营活动的较大不确定性。
新型国际经济秩序对我国船舶行业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饱和特点,造成了整个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减少,目前,石油价格正处在不断下跌的状态下,另外,海上钻井取油海工产品往往成本很高,这就必然使得船舶特别是海工产品订单越来越少。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多在世界经贸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对船舶行业产生了影响,这就使得船舶行业很有可能出现经营秩序的变化。另外,世界范围内目前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期待,也使得很多国际性公益组织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对我国的船舶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的提出,就使得我国一些不具备新型船舶建造能力的小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危机,如果不能对现有的资本运营模式进行调整,则很有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破产问题。
与船舶行业相关的其它经贸领域存在经营不景气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工业生产领域由于发展过快和投资过高,出现了技术管理工作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这也使得我国工业专管部门对于工业生a质量检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船舶行业的基础性制造工业出现了运作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船舶的修理维护工作也容易产生过高的经济成本,这就使得船舶经营企业需要在经营不景气的船舶维护工作领域继续支付更多的资金。还有些船舶企业必须保证船舶维持在稳定的运营环境中,因此,在外部环境不利于船舶企业提升经营质量的情况下,船舶企业必须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船舶运转规律,这也使得很多经济成本的支出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回报。
当前船舶市场困境的具体对策
优化现有经营体制。首先,船舶企业需要将自身的经营结构调整工作纳入经营活动的范围,并严格根据国家调控经济危机状态下经济体制的相关政策,对自身的经营模式实施必要的转型升级,使船舶企业的经营体制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船舶行业的发展要求。要加强对我国供给结构改革政策的关注,充分认识到船舶行业基础性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性,以便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经营活动策略。
提升对世界经济秩序的适应程度。在进行船舶企业经营模式改良之前,需要对船舶行业当前的市场需求问题和单价金额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使所有参与船舶企业经营模式改良的成员都能深切感受到适应世界经济秩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要从人工成本的角度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环境分析,并将分析结论作为未来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的预测基础,使世界经济秩序能够在准确的判断之下进行合理的应对措施的制定,增强船舶企业经营策略设计的合理性。要加强对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关注,以便按照我国政策的导向进行船舶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使船舶企业能够在较为顺畅的市场环境中度过经济危机的困境。
面对困境范文4
关键词: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16-03
1浙江中小外贸企业概况
浙江作为一个出口大省,中小企业一直是推进其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全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公报,以2001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中小企业占了全省所有企业的99.4%。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中小型企业112.96万家,比上年年底增长了0.81%,其中出口总额6 367.36亿元,同比增长了25.83%。在原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飙升和外贸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仍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2003年,号称“蚂蚁雄兵”的中小企业出口规模亦首度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浙江外贸最主要的力量。2006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 588.21亿元,同比增长17.30%;利润总额1 600.71亿元,同比增长18.78%;实交税金955.27亿元,同比增长16.65%。
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直接导致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显著下降,经济下行加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浙江省经济首当其冲,加上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在内外需市场制约和价格下降的背景下生产规模萎缩。2008年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20.3%,但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仅增长9.9%,增幅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11月份进出口分别下降25.6%和2.5%,为1999年1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双下降。全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7.7%,占全部出口的17.2%,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9 860亿元,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的增长贡献率从上年的23.2%下降至15%。2009年3月份的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9.31%,其中出口额减少17.58%,进口额减少了23.54%。按照这个趋势,中小企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这个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非常时刻,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国家化拓展已经成为可能与必要。如何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摆脱困境,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并从战略角度前瞻性地把握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以获得持续的发展,这是浙江省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
2.1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因素成为浙江企业陷入困局重要推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次经济困局是国际输入性危机导致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经济急速衰退,导致美元的走弱,而美元的走弱加上国际炒作,导致了国际石油价格的飚升,国际石油价格的飚升又推动了钢材等能源价格飞速上涨,从给国内和浙江带来了生产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另外,欧元区经济也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不断利用技术、关税等壁垒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成本。因此给浙江中小企业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占浙江省主要出口份额的中小外贸企业总体数量大,但单个规模小,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价格协调机制,因此,出口议价能力并未随总量不断增大而提高,成本的上升很难通过价格的提高来进行转嫁。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这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的浙江出口贸易行业影响巨大,导致浙江企业出口迅速下滑,企业产品卖不出去,使企业迅速陷入困局。
2.2 人民币汇率不断浮动使得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逐渐增大
2006年5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9982元,人民币汇率破八。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跌破7.0关口,报6.9920。至今仍在6.83附近徘徊。
浙江出口企业大部分采用美元结算,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导致了出口企业的利润被吞噬。如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就升值了6%,这就意味着外贸企业利润的6%要被侵吞。由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元缩水快,结汇时间延长,工业资金链绷紧甚至出现断链,使得企业难以为继。
2.3 出口退税率不断调整致出口产品定价难度加大
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为控制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减缓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国家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服装、鞋帽等2 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花生果仁等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之后为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通知,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12月1日再次调高了3 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针对中国目前外贸形势比较严峻,再次动用行政手段提高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调整,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把握,产品定价难度加大。
2.4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新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大约比2007年上升了10%左右,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据抽样调查,温州一家主要做鞋类外贸加工的企业以现行最低标准为这些员工办理“五险一金”,每个月需要支付16万元,每年增加用工成本近200万元,还不包括炒员工的补偿金;泰来实业公司2007年公司里普工的每月工资是800元,2008年则是950元,比上年增长了15.79%;卡帝奥尼鞋业公司的用工成本,比去年上涨了近20%;瑞安的浙江振宇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细则,给每个普工的工资在原先基础上提高了20%,按公司400多名员工,70%为普工来算,单单这一项就让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了60多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每年就要拿出200多万元用于员工的福利待遇、加班工资等。
以上数据表明,新劳动合同法确实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成本压力,包括员工交纳的劳动保险等“五金”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要付的补偿金以及职工带薪休假费用等。有数据表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用工成本在宁波约提高15%,在衢州约提高20%~30%,使企业利润下降2%~5%。
2.5 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自身素质低等内部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说来,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行业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
其次,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一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二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三是缺乏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难上规模。
3面对危机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着重重挑战,企业难以生存,有的甚至已经不堪重负,破产倒闭。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各部门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重振浙江经济。
3.1 政府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财税政策上,政府应给中小外贸企业最大的帮助。由于中小企业相比较而言实力弱、生产率低,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政府应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如清理、取消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减免中小企业的部分税收,对新办的小企业可以免征所得税1―3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设备的改造,可以提高一定比例的折旧率,以减少纳税基数等。
3.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强化金融支持
2008年受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放缓,本来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贷款就更加困难。据湖州市经贸委反映,1―2月份,全市新增贷款2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8.38亿元。
浙江省金融机构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尽快建立借助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手段来有效扩大银行资金来源,着重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感到迫切的融资紧张问题。浙商银行就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出了创新性举措。全省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启动――浙商银行将发行额度为6.96亿元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获取更多的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打消市场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疑虑,浙商银行还特意将房产抵押作为筛选条件之一,以增强信贷资产的信用度。该行也由此成为国内目前唯一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金融机构。
3.3 企业自谋发展也是其生存之路
首先,中小外贸企业应该把危机变成机遇,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的巨大冲击,而那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不仅受到的冲击不多,反而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渡过难关的治本之策。
面对困境范文5
一、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的强弱决定着政府的综合财力水平和保障能力,关系到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走出“乡镇财政可有可无”的误区。乡镇财政作为直接联系广大农民,服务“三农”最基层的政府财政,对巩固基层政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加快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组织和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意义重大。其次,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一是要增强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和执行能力。通过实行统一、规范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和保障能力。二是要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三是要强化财政管理监督。要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将政府的所有收入(包括预算内、非税收入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通过建立科学、长效管理监督机制,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能,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再次,科学设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乡镇事权与财权,明确划分财政收支范围。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享有的财权要予以充分保障,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要明确划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可考虑在国家统一财税政策前提下,按照分灶、分税的原则,改变乡镇部分税收层层分享、层层集中的做法,建立相对独立和稳定合理的乡镇财税综合管理体系,把属于乡镇的收入以及有利于乡镇征管的税种作为乡镇财政的固定收入,使乡镇拥有比较稳定的税种。
二、努力发展乡镇经济
经济决定财政,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才能使乡镇财政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作为乡镇一级政府,应致力于组织、引导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要把乡镇经济建设目标方向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乡镇政府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分配。乡镇财源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应在特色农产品种植、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上下功夫。乡镇政府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和帮扶农民发家致富,引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生产能手和农民经纪人,帮助和指导成立农会组织,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真正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民间筹资力度,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税种的财税收入体系。
三、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应从战略的高度理解转移支付对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制度和操作办法。一是增强转移支付的科学合理性。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财政政策,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落实到最困难、最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方,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在界定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直接对县乡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形式上可采取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有条件转移支付相配合,以特殊转移支付作为补充的复合型转移支付方式。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市财政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财力缺口矛盾压力,为建设和发展增强动力。三是强化预算管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要有明确的事权、财权界线,应严格按照政策和预算标准办事。四是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考核。财政部门要跟踪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调整当年和安排下年度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
四、有效化解乡镇债务
面对困境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困境 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历经1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强军,为培养国家发展建设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成为院校进一步发展的挡路虎,例如高职院校生源日渐贫乏且生源整体素质下降,问题尤为明显的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在完成招生计划上也日显困难。本科类院校有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近年教育部门对本科院校在2000年前后的银行贷款的还款问题,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而地方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归地方政府管辖,地方财力有限,投入少,获取外部支持的条件有限,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在生源质量下降后教学热情不高,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适应岗位的能力也下降,造成就业形势更显严峻。结果的不尽如人意,加剧社会的忽视程度,又反作用于学校,影响学校的教学和招生,学校的发展更步履艰难。
同时近些年高职院校发展过快,高职院校间的相互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当然教育职校要有活力应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生存,遵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高职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性拔高型教育,是目前整个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的第一线输入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有力保证。
如何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只有两字:创新。必须转变办学观念,通过学校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主动打破原有平衡,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如何创新?内外结合。何内?何外?外,即政府要保证足够的教育投入和给学校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及公平的教育政策。例如教育管理部门在专业设置的评定上应给予高职院校较宽的政策环境,现在高职院学是在市场中运作,不合理的设置必然会为市场所淘汰。政策的不公平,是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内,是创新的重点。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的目的是寻找学校新的发展动力源,是以创新为工具,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提升、壮大学校为目标,紧拧发展这根主线的理性思维方式,是与安于现状的固封思想相对的思考方式。不断的更新观念,是学校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转变专业培养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和学生技能素质培养上,必须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以本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调研方向,综合考虑全国市场状况。高职院校从招生和就业情况看多以本地区为主,本地区急需什么人才和相关的技能要求,学校应首先给予重视。
其次,转变办学观念和走联合办学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犹如具有福利性质的企业,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社会输入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高质量教育产品――毕业生。教育服务的内容品质不高,为社会输出的教育产品不适用、不上档次,毕业生就没有出路,从而也将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学校就很难生存发展。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体教职员工,要有忧患意思,不断为自身充电,以期能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是适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企业与学校加强联合,建立订单培养,既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又能为自身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社会影响力,同时也为日后教育升格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教育格局建设上,要走出封闭办学的束缚,学校要主动走出去,向社会开放,发挥学校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多种功能作用。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全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生存发展,不只是要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更应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就是这个道理。学校也是如此,面对扩招后学校间激烈竞争,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强势学科,重点扶持,通过资金和技术条件的大力投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自己的重点学科,才能在学校之林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为学生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将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直接送入更高层次的教育学府,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调动学生在校间的学习积极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都有此通病,学科设置上,面广而不精,什么都有,其实等于什么都没有。拉长战线的全面防守不如集中重点的出击,打出自己的声威,提升自己,有自己的发言权。高职高专教育,在专业培养上也要出精品,有重点建设学科;形成有主有次的专业设计模式,有重点建设学科、提升学科、巩固完善学科、拓展发展学科;四个层次,形成阶梯发展,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日后学科建设打下较好的实践基础。
三、学会用营销宣传手段展示自己,树自己的品牌
学校也要宣传,人人都要有处处为学校做宣传的意识,做出自己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学校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不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使自己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以吸引优良的生源,以此循环,实现学校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以上各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通过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完善,推进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