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活动范文1
二、活动背景:作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新学期伊始,为了给同学们注入一股新的能量,树立文明风尚,引导同学直面青春,激励班级“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同时也能够加强我班的建设,增强我班的凝聚力、创造力,全面提升我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在此,国商2团支部响应分团委的号召,特举办“树国商文明风,筑青春正能量”的主题团课活动。
三、活动意义:本次活动将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正确理解青与文明风的深刻内涵,引导团员青年明确个人的青想,并采取实际行动,将梦想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落实到刻苦成才的实践中去,并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成为一个有梦想,有素质的大学生。
四、活动时间:XX年10月20日
五、活动地点:至善401
六、活动对象:国商2团支部全体成员
七、活动流程策划
1、主持人宣布团课正式开始。
2、开场舞《浪漫樱花》
3、歌曲:《抢不走的梦想》
4、视频:《开讲啦》
5、互动:感悟青春正能量
6、小品:《扫地》
7、朗诵:《青春中国》
8、团支书总结
9、合影留念
八、活动安排
1、 活动前期准备
(1):班委召开班会,讨论活动举办过程,分配各自的任务。
(2):教室申请、设备租借及现场人员安排。
(3):文娱委员负责节目的策划及表演的安排。
(4):宣传委员负责将有关本次活动的事项告知班级同学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安排班级所需要的宣传物品。
(5):会场布置
2、活动中期
(1):主持好晚会的开展。
(2):维持现次序不要影响同学的表演。
(3): 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鼓掌。
3、活动后期
生劳委员安排同学进行班级打扫及物品的归还,宣传委员负责团课记录,安全委员安排同学有序离场。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每个环节派出负责的同学,维持活动秩序。
2、 做好同学的请假工作。
3、 活动现场要指挥有序,文明进行。
4、 注意现场的安全。
5、 教室设备保护和检查。
6、 活动期间若麦克风、音响等仪器失灵,则场控人员要控制好同学们的情绪。
7、 打扫好班级卫生。
活动范文2
张文崎
今天下午,我们辅导班举行了一次放飞活动。我们照完了群体照便开始了放飞活动。
一只只风筝飞向蓝天,顿时天上变得热闹了,风筝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飞机风筝、哆啦a梦风筝、蝴蝶风筝……
我的摩尔庄园风筝在太阳的照耀下更加美丽。我奔跑着、欢笑着,风筝转眼间就已经飞得很高。
那只飞机风筝越飞越高,越飘越远,越来越模糊,好像要飞到天空去探索宇宙奥秘似的。
放飞活动结束了,我蹑手蹑脚地收起风筝。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美丽;我爱大自然,爱它的奥妙万千。
活动范文3
我们班里的同学都爱好美术,我也不列外。这次美术活动可给我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啊!我放平纸,拿出2b铅笔,摆好姿势。旁边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模仿着我,有模有样地画了起来。我用笔轻轻地勾出了小汽车的轮廓,给车上装上了几把小巧玲珑的小椅子。一个小男孩正在车上坐着呢!看小男孩那样子,别提有多高兴了坐在小男孩前面的是一位染着卷发的阿姨,阿姨亲切地提醒前面的小姑娘坐好,不要在车里乱跑,坐在前面的小姑娘看见阿姨这么关心自己,便乖乖地坐好了,接下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爷爷咧着嘴“呵呵”地笑,他笑着多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啊!正在开车的是一个叔叔,他神情专一,专心致志地开汽车。旁边的景物更加有趣,三幢楼排一列,小屋外面小鸟飞。啊!多么有趣的一幅画,让我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呢?对了,就叫全家庆10、1吧!那么快乐的5个人,不就像一家人吗?他们开着自家的小汽车去庆国庆,难道不是吗?
完成我自己的画,我还参观了别人的作品,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同学们的作品都?溆判悖?鞲龃蟮ü顾肌U嫒梦揖磁濉2还?乙脖冉下?庾约旱幕??环??牡幕??/p>
介绍完我们班的画,我要去参观别的班的画了!拜拜!
活动范文4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新课程 “活动”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校从2010年开始使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其内容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摒弃了以前所使用的旧教材过于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的弊端,转而设计了许多“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增强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让学生参与实践,体现地理的实用价值。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也必然影响到教师教学思想、方式的调整与转变。教材中的“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究类、实践类、思考类三种,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和地理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引导。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因而普遍存在着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照本宣科”的现象,原来的教材教学过程死板教条,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授”与“受”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利用“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贯彻让学生自己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
新教材中设计的“活动”,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互相帮助,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或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与人讨论辨析的过程中,更能明确事物的本质。对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分析所获得的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对教材中的“活动”应有所取舍,提高“活动”板块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熟悉,认知起来比较容易,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分析《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时,提到经济发达程度和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P5中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联系本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得出结论。而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学生从自己的周边就能找到实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些完成难度较大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活动则可以舍弃。如教材P9中的活动要学生查找本地(乡、镇、县、市、省皆可)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表格,这一活动学生完成起来难度较大,可以不用。
四、关注时事“热点”,自创“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敏感性。
活动范文5
如何让学生作班队活动的主人,感受到班队活动的乐趣,更积极自觉地投入班队活动呢?把“雏鹰争章”引入班队活动是一个好办法吗?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体现了队员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它促使队员不断进取,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争章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立奖章。把争章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将争章的激励机制引入班队活动,发挥奖章的目标激励作用,鼓励队员积极争章,就会提高队员发挥自主作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优化结合会给班队活动带来良好的效果。
第一、班队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很好地体现,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宗旨。
第二、活动中学生自主活动量及参与面可以很好地得到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如我班开展《绿色献礼》中队活动中,全班每一位学生,人人争先恐后找资料,个个抢着发言。每个学生最起码都有一次上台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中不管事先准备发言还是即兴发言,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发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发言质量,活跃了活动的气氛,相互交流,自己教育自己。提高了自主参与积极性和实效性。
第三、活动过程的评价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雏鹰争章活动中,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小队里的集体评价,体现了评价的自主性和群众性。如在开展《绿色献礼》活动之后,我利用晨会课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全班同学自己评出本次活动标兵、活动积极分子、活动表现明显进步的队员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第四、将班队争章活动与各门学科学习、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在班级里设立了“争报章”、“荣誉小功臣”、“送喜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功能、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
着眼于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把“课改”与“队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争章活动找到了拓展的载体和空间,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功能得到了拓展。对学生来说,其间所获得的各种素质的锻炼培养却是不可估量的。
二、在探究中进行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作为少先队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是通过组织少年儿童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和感悟,从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少先队体验教育思想作指导,借助少先队成熟的活动经验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利于主体德育的开展。
一、它改变了老师的作用,使老师一改往日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只是从旁加以科学的辅导,真正地把“教”改为了“导”,充分肯定了学生自己的价值。
二、这种体验活动更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又是自己选择的,学生的活动热情和探究欲望特别高。他们自己采访,自己调查,自己整理材料,深刻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体验性活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达到目的,大家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大大提高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为了得到资料,他们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小队活动的管理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班队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完成学科作业的同时又参加了少先队的活动,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自己的体验活动能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队组织的帮助,队员的研究劲头就更高了,活动的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五、在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有兴趣的问题,精心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探索主题,把当前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学生关心的各种现象引入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范文6
关键词:旅游活动;属性;构成要素;特征
学术界一直把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的研究作为认识旅游的起点,通过分析旅游活动的产生、本质、属性、构成要素、特征等方面来深化对旅游的理解,作为建构旅游学科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
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其产生是随着旅游的产生而形成的。原始人为了生存繁衍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他们斗争的主要方式是迁徙活动。这种迁徙活动形成了最早的“旅游”。当时所谓的旅游只是为寻找适当的定居场所,一旦找到适合的居处便不再进行,而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寻找一种愉悦的短暂的生活方式。就本质上讲,两种意义上的旅游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笔者认为,旅游产生的根源是一种人类改善生活水平的本能,由于生活的时空性特点,旅游产生的根源具体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转换生活空间与开拓生活领域的本能。而每个时代的旅游只是人类转换与拓展生活空间在那个时代的表现形式。
二、旅游活动的属性
旅游活动属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大概有以下观点:田里先生认为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李天元先生认为旅游活动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还有学者认为旅游活动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等。
笔者认为,旅游活动属性是社会文化性、政治经济性、综合的社会现象等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未能体现其本质属性。旅游活动的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旅游活动的自然属性是指旅游活动是一种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的经济活动。在旅游业系统内、外的经济运行体中,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谓旅游活动的社会属性是指旅游活动是一种改善生产关系的活动。旅游正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的人文沟通来达到发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产关系的目的。
凡是人类所参加的活动,其本质属性无不是社会属性。笔者认为,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即旅游活动是一种改善生产关系的活动。这种属性可以通过文化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政治、经济运动来实现,所以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可以体现在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并与旅游有关的所有活动类型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统一地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自然属性属于科学范畴,社会属性属于艺术范畴。所以旅游活动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同时,旅游活动是生活的艺术化,艺术化的生活。
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旅游者
关于旅游者的概念定义很多,说法不一,其理论定义是指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观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务、会议,但主要不是为了赚钱。其技术性定义是针对国际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而提出的,概念中定量语言较多,在此不一一叙述。笔者只对旅游者的概念进行理论性定义:旅游者是指出于休闲、娱乐或工作等原因而对自己生活空间进行相对自由的转换或拓展的人。
(二)旅游资源
学术界中很多关于旅游的概念,其核心非常清晰,但边缘很模糊,人们往往是认同某些概念的核心,只是进行关于概念边缘认知的争论。笔者认为,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文化资源,可以称为旅游资源的自然存在。
笔者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定义:由诸多具有吸引旅游者、可创造价值、可被旅游产业利用的因素所组成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旅游时空组合体,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自然现象及人造景观等。
对本定义的几点解释:旅游资源要具备旅游吸引功能,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资源的非凡性或差别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与价值创造功能就越大;旅游资源是可被旅游产业开发利用的经济资源,并具有价值,能够产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文化资源,没有文化背景与内涵的事物不能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整体性很强的综合体,综合性包括它的时空性与构成要素的复杂性,时代性很强不是指旅游资源会因时代变迁而消失,只是说它吸引力强弱的增减。
(三)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缔造者,是为旅游者打造新奇的、愉悦的、并有所收获的生活空间的产业。
1.产业定性的双重性。旅游产业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文化是游客出游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旅游产业必须经营和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业具有文化属性。另外,旅游产业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产品为依托,组织旅游活动,形成供需双方,从而产生经济效应,使旅游产业具有经济属性。
2.行业聚集性。这是旅游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旅游产业囊括了景点、饭店、宾馆、交通、旅行社等行业,具有行业的综合性特征。从旅游者旅游的需求角度来讲,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要通过多个行业共同打造,这就决定了旅游产业的行业聚集性。
3.产业产品的组合性。整体旅游产品融合了旅游行业及关联部门的单个旅游产品或产品要素,产品具有组合性。旅游产品从构成上可分为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初级状态,满足旅游者愉悦需要,而组合或整体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完整状态,是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做的价值追加。
4.效应外部性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的效应外部性主要说明了旅游产业的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旅游影响的客观存在,其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就表现出来了,主要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产业的永续发展性。旅游产业依托于旅游资源来发展,而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虽然自然资源有其发展的生命周期,但某些人造景观可以再生。相对于其他产业所依托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得出旅游产业的永续性。另一方面,旅游是人类永远的追求,只要人类生存与发展就有旅游的动机,只要人类生活进行,旅游同样进行。
6.产业结构层次性。游产业有着极其严密的结构体系。横向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规模不一、水平各异,但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向上,这些企业或行业因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时序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由里向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提供核心旅游产品的旅游观赏娱乐业、提供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媒介行业,以及为旅游业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撑的旅游关联行业。
7.产业发展的敏感性与弹性。产业的综合性与旅游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的敏感性,旅游要借助综合的社会资源,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主要由社会动乱、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与旅游辅助产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导致。由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弹性较大,其发展有波浪式前进的特性,某个时期旅游进入低谷后,势必迎来一次发展。
四、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异域性。旅游活动一般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或变化。可以称为异域活动,这是它的主要特性。
2.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通过步行或交通工具达到“游”的目的。而且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最终须返回生活常住地。
3.综合性。旅游是人们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4.审美性或愉悦性。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或愉悦。
5.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动始终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是人们不断追求与向往的,是转换生活空间与拓展生活领域的表现,是追求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或对生活现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56-85.
[2]保继刚,楚义芬,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7-64.
[3]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8-45.
[4]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06-132.
[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6-128.
[6]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156.
[7]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