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康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康复

儿童康复范文1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字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字都注了拼音。

老师不仅是老师,是朋友,是慈母。孩子们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上课铃声一想,老师说上课了,一二三,坐好。他们就全部坐好了。“老师好”,要是声音较小,或是有人发音不准,老师就说,“不好”于是又重新喊“老师好”,有时重复喊几次。那次,老师说:“还有呢?”然后拿眼睛瞄了我们一下,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大声喊:“姐姐好。”“姐姐是来干什么的呀?来看我们说话对不对?那我们说得好好的给姐姐听好不好啊?”上课时,有人针对别人的话反驳不停,老师会说,你真棒,他的话你都听见了,但是要放在心里,上课不要说出来。有时,小朋友的耳朵痒、头疼,老师会赶紧去看。

最后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当他们的老师的感觉,大声、很慢地问:“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了什么?”“你们说,这铅笔是用什么削的,这支呢?”“你们是喜欢用卷笔刀削的铅笔,还是喜欢用转笔器削的铅笔。为什么?”还好,他们都能听动我的话,还很配合,互动。当然,感觉不像老师上课时那么积极,我也不能像老师一样,能从一件事,一句话,引出很多话让他们说。不过老师说:“你讲得不错嘛!”让我很是自豪。

斯金纳的强化作用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他认为,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肯定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发展的方向。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家庭或听力障碍程度的原因,有的聋儿十几岁别的正常孩子读初中的年龄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的人格不同,如果把他们也和五六岁的孩子同等对待,那会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摆脱无声世界,走进正常的生活,是他们的成功的目标。杜老师的儿子就是先例。他三岁时意外重度耳聋,医生都说没有希望了,但是杜老师不信,坚持用爱和科学的语训方法来治疗,终于能说第一句话,然后上了正常儿童学校,接着考上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父母般对他们的老师,还有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语训的科学方法,还有社会的关爱,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努力之后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实习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聋儿的听力有障碍,但是智力正常,对待他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儿童康复范文2

关键词:自闭症;语言障碍;康复训练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类型

1.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是指失语或者单音重复发音的障碍类型。

2.句法障碍

句法障碍是指有一定的发音能力,但是无法将简单词汇组织成语言的儿童,或者是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没有语言主动性的儿童。如,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完整表达,只会说物品的名字或者“我要”。

3.语言环境障碍

语言环境障碍是指一些自闭症儿童可以进行简单基础的语言表达,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无法做到流畅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并且有明显的语言重复等障碍。

二、发音问题和矫治

1.发音问题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程度不同,有些儿童可以模仿口型,面部肌肉僵硬却发不出声音;有些儿童可以轻声发出一些单音或者简单的几个词。自闭症儿童有几种发音现象:说话时通常声音很小,但是尖叫的时候却很高亢;说话时前几个字声音大,后面越来越小;或者声音暗哑等。这些现象说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呼吸不正常,可能与其发音器官功能不足有关。

2.发音问题的矫治

言语呼吸与一般呼吸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吸气深,深吸浅呼来带动声带的震动,使发出的声音较为平缓。自闭症儿童在呼吸时,胸腔起伏很小,说明他们的呼吸器官不够强大。可以通过跑、跳或者吹气球等方式训练呼吸。有些儿童很难听从口令来完成动作,可以将平躺的儿童膝盖轻轻推到胸前,通过压迫胸口来加深胸腔呼吸。在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节奏慢慢训练口部和舌头的肌肉。

3.语言康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康复范文3

关键词:档案 听障儿童 听力语言康复 助听器

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工作,是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个别化教育的需要。因为听障儿童不仅存在听力、语言上的差异,同时在致聋原因、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和相关需要。正因为有差异性,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不能采取统一模式,而应采取个别化教育,贯彻落实个别化教育的基础是必须对每个听障儿童建立档案。

1.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意义

档案的建立是康复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教育康复质量得以提高的保证。

1.1有利于教师全面正确地认识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听不见,导致他们心理发展缓慢。要是档案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进步的过程。就可以帮助每一位教师对所教的听障儿童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1.2有利于明确听障儿童的康复目标及研究目标实现的措施。

听障儿童康复的培养目标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听障儿童听力、语言、智力及个性特征各有不同。在总目标的前提下还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档案的建立为明确具体目标提供了依据,目标实现的措施实际上就是有效的康复过程。档案提供的每一个听障儿童特点,为教师针对性研究康复措施给予了方便,有利于教师把康复规律与听障儿童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康复目标。

1.3建立档案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在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求教师细致观察、详实记载、全面分析、制定计划。而制定和实施详细计划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的建立、研究、利用有关。

1.4建立听障儿童康复档案是康复工作考核管理工作的需要

考核和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又是考核与管理的产物,并为考核与管理服务。因为管理是目标的管理,考核是围绕康复目标有针对性的考核,这些都来源于档案。

2.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内容

2.1听障儿童入训前的基本情况

听障儿童基本情况的资料:听障儿童的病历(包括出生时的情况、现在的身体情况、致聋原因、时间心以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家庭中有无耳聋史),听障儿童的个性心理(包括了解听障儿童的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资料来源于询问、观察、填表、调查以及医院的病历。

2.2听障儿童入训前的听力、语言、学习能力情况

这是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听障儿童康复起点的重要环节。

2.2.1收集听障儿童听力检测及听力补偿的资料、有关评估资料。

2.2.2听障儿童的语言测试资料包括:语音、词汇、理解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语言和词汇的测试分为:模仿能力、认读能力、听辨能力。对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的测试分为:理解音节的多少,表达音节的多少。通过现场的录音,家长的密切配合,初步判断出听障儿童的语言水平。得出言语评估的资料。

2.2.3关于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测试资料:主要是采用《希一内学习能力测试》,它通过穿珠、记颜色,辨认图、看图联想、折纸、短时视觉记忆、摆方木、完成图画等活动,让听障儿童动手、动脑,测试出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2.3听障儿童康复计划和考核情况的资料

2.3.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准,短期计划包括月计划、周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听训和语训的内容、安排、措施。

2.3.2我们是分级分段考核。一共分三级,每级有八级,每段均有自已的康复要求,合格一段,上升一段,训练效果好的可上升多段。每个听障儿童考核的结果需存入档案。

2.4离园报告及走向的有关资料

离园报告是指听障儿童离开康复中心时的总结报告。它包括离园的原因、康复的情况及走向。原因指康复已达标、家庭原因、听障儿童本身的原因。走向指上正常小学、幼儿园、学前班、回家训练或上聋校。

2.5随班就读跟踪调查的资料

主要是对听障儿童在普小的情况进行调查的资料。包括学校环境、教师态度、听障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的普校教师的意见。

3.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管理工作

3.1分类建立档案目录。以年为单位,分类进行编号,方便查找。

3.2档案一般复制两份,教师和档案室各一份,有利于防止档案流失和方便教师工作。

3.3建立档案的进出制度。为了妥善保管好听障儿童档案,一定要建立档案的进出制度,由专人负责在一定的时间内向老师和有关人员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借出档案时,要写清借物人的原因,并及时归还档案。

3.4定期研究档案内容及有关的综合资料。听障儿童档案不是一次就能完善,它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使档案更科学。

3.5要善于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3.5.1档案是由文字叙述的、是死的;要活用它,就要充分利用档案考察教师工作,研究听障儿童康复的规律。

3.5.2要通过建立档案,促进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善于记录和完善教育康复工作。

3.5.3通过档案评估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及时肯定教师的经验和成绩。

4.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利用

4.1利用档案为康复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档案提供各种数据,来分析探讨一些问题,总结康复工作的规律。

4.2利用档案进行全面教育质量的管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教师是从档案的实际出发,根据听障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制定训练计划,提高听障儿童康复的质量。

4.3利用档案可以促进教师敬业精神。档案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又严肃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可以培养教师的耐心、恒心、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观察听障儿童到听障儿童制定训练计划,都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通过档案工作的建立和管理,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完善,使档案工作求真、务实。要充分利用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搞好管理工作,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2006

儿童康复范文4

摘 要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文章分析了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等三点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三种评价方式,即动作发展评价、健康体适能评价以及社交能力评价,以期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学前特殊儿童训练策略训练评价

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对于学前特殊儿童而言,运动康复训练的科学开展不但具有缺陷补偿的生理功能,还具有促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功能和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功能。因此,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设计并开展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对于学前特殊儿童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前特殊儿童融入班级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周围的社区环境。

一、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是高质量、高效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而言,为了实现学前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目标,应树立“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以“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为导向,将基础动作训练、体适能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合理的融入所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之中,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其次,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特殊儿童包括不同的类别,如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等,在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显然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应为“发展其基本运动功能、培养其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在开展训练时,训练的重点就应放在基本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及听指令训练和社交能力训练等方面;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其语言、动作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其功能恢复”,所以在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时,就应该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训练。

最后,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不但生理缺陷和身心特点存在不同,其对运动康复训练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策略,是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成效的关键。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可以结合结构化的训练策略来开展;在针对听障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听觉训练的康复教育原则和康复教育方法;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适应性训练的方法策略和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运动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二、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评价方式

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评价指的是根据运动康复的目标,对运动康复训练的过程和运动康复训练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的结果对后续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进行评价时,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动作发展评价。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指的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主要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二版》(PDMS-2),PDMS-2主要是针对0~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设计的,主要的评价内容为0~7岁之间特殊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和精细动作发展情况,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动作发展评价时,常用的评价量表之一;此外,《Brigance早期发育量表二版》(BriganceIED-Ⅱ)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

二是健康体适能评价。健康体适能的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学前特殊儿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与融合,所以,健康体适能也是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时,常用的主要为《Brockport体适能测试》(BPFT),其共包含了27个测试项目,能够让测试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前特殊儿童时,灵活地进行测试,从而对接受测试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发展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最佳身体测试》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测试。

三是社交能力评价。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评价时,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动作和健康体适能等显性的、表层的内容之上,同时还应该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以更加全面地衡量运动康复的效果。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评价时,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弗吉尼亚州适应体育课程(UVA-APE)社交技巧清单,在这一清单中包括了应对冲突和问候他人等在内的10个与社交能力相关的测试类别,能够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衡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范文5

关键词:智力;游戏活动;康复训练

智障儿童的智力远远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感知记忆短暂,思维活动简单,因此在学习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肢体发育不良,身体活动能力有障碍。针对学生智力和肢体活动能力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生活,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感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来调节和补偿学生肢体的活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体育康复训练和教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对肢体残疾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一、融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

我校有低中高三个年段,有部分学生肢体障碍很严重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不便,两条腿发育不一,在上下楼梯时只能扶着把手慢慢行走,不会跑,不会跳,而且胆子特别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尽量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愉快的活动,不知不觉在快乐愉悦中掌握知识。例如,在低年级学习“双脚连续向前跳”这一动作时,先启发学生小兔是怎么向前跳动的,让学生去自由模仿兔子跳跃的动作,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学生心情都很放松,教师再启发学生说,起跳时两脚要同时用力蹬地使身体向前上方跃起,身体稍微前倾,落地时要屈膝缓冲。在游戏比赛中,设计了小兔子采蘑菇的环节,把新学的动作在游戏中加以巩固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分组开展康复训练

我校有一部分学生肢体残疾较重,活动能力低下,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教师应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康复计划,针对每个人安排训练内容,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分组教学个别辅导,及时调节补偿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例如,低年级贾××刚入学的时候,独立行走都有困难,上下楼梯需有人搀扶,在平道上走步都不敢迈步,动作极慢,看到部分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感到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是矫正他们身体协调能力的一条途径。我就开始对全校学生进行分组,三个人一小组,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及间操时间,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自然行走,肢体的形态,动作的协调性,要求学生在训练中能认真对待,动作要做到位。训练内容有:上下肢活动、头部、腰部运动,康复器械辅助练习,各项训练都根据学生身体能接受的负荷而定,对行走特别困难的学生从走直线开始,逐渐开始每天练习上下台阶,各项活动每天轮换做,运动负荷逐渐增加,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很好,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康复训练中培养意志

意志是调节人的行动的心理过程,智障儿童本身就缺少自信心,情绪变化较快,对什么事情都是随意性大,不能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善于向自己提出要求,缺乏耐心,不能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示督促,在训练时经常有始无终,碰到困难就退缩。在这种条件下,活动中我就特别注重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地介绍体育活动的内容及方法,并跟游戏结合在一起,先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并在体育项目训练内容设计中,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完成,同时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训练结束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康复训练中培养团结协作

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不足,不会主动去交流,不会跟同伴玩耍,更不会相互配合,都是自己独自活动,多数学生都比较依赖老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就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四人一组等,让他们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去配合完成康复训练动作,经过多次的融合、接触,学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愿意跟同伴们在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完成学习的任务,提高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

体育康复教学是矫正肢体协调能力的一种教学尝试,跟体育游戏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教体育活动的长足发展,我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教学方法,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儿童康复范文6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直都是我们的中心宗旨,“团结、务实、敬业、节约”更是坚强不息积淀下来的中心精神。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更不能成为仁人”。这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仁者爱人”。作为白衣天使,我们应该具备“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时时处处为患者的处境着想,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儿童康复工作需要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孩子的康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合作来完成,“崇德”是进行康复工作的前提;“精诚”是为孩子服务的关键;“奉献”是必须具有的工作态度;“创新”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手段。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激励我们诚于品德、精于专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福利康复事业不断奋斗!

孩子是黎明的朝阳,是未来的希望,可当你们看到一群残疾的孩子时,心中是否也略过一丝的哀伤!儿童康复组的孩子们就是一群折翼的天使,她们也想同正常孩子一样嬉戏、歌唱!“也许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帮助与关爱!我们每位康复工作人员时刻在用认真、尽责来鞭策自己,因为这是一份爱的工作,爱的事业!我们组的工作人员与患儿长年累月的相处,时间久了便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的孩子,哪个孩子进步了,大家都会来夸一夸,哪个孩子长胖了,大家都会来抱一抱。每年的“六一”、“春节”等节日,院里、康复组里都会安排庆祝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们登上属于自己的小舞台,虽然舞姿不那么完美,歌声不那么动听,但我们都认为他们的表现是最棒的!院领导、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也会送来关爱与问候,这些点滴也温暖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今年的助残日,市领导们也来看望了这群孩子们,还为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好消息,康复组上下真的是为这些孩子们高兴呀!

上一篇学习型

下一篇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