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鲁迅故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鲁迅故里范文1
忆―天下风光数会稽
具体来说,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诞生地,始建于公元前490年。我们常听说的“会稽”就是绍兴的古称之一;“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说的也正是绍兴。
这里素有“水乡泽国”之名,又以鉴湖最为著名,享誉中外的绍兴黄酒就是鉴湖水滋养出来的。此外,绍兴还享有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等种种美誉,曾称其为“鉴湖越台名士乡”。
春秋战国时期,绍兴成为越国的都城,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遗迹至今犹存。在两汉、两晋、隋唐五代,这里一直是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古代的许多文人学士,如汉代的司马迁、蔡邕,唐代的李白、杜甫、元稹,都曾到这里游历过。根据《全唐诗》的记载,有400多位诗人、1000多首诗曾描绘越州的风土人情,可与长安比肩。比如“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酒笔会稽山”就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之口,彰显了越州即绍兴古时的繁盛地位。
很多人说,绍兴是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有数据显示,全市拥有各级文保单位390处,包括鲁迅故里、秋瑾故居、大禹陵、古桥群等。
品―鲁迅故里真精神
来绍兴,不能不参观鲁迅故里。而几经改造、不断完善的鲁迅故里建筑群,实实在在地成了绍兴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名片。来来往往的游人中,还能看到不少外国友人兴致勃勃地参观。
再游鲁迅故里时,发现其无论在细微处还是在整体规模上都上了新台阶。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风情园、土谷祠、长庆寺、鲁迅文化广场、鲁迅纪念馆等建筑,组成了一个颇为庞大的鲁迅纪念场所。
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便是三味书屋,书屋东北角处一张刻有“早”字的书桌很快让我找到了鲁迅的座位。那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的“早”字一寸见方,是鲁迅当年因故迟到、受到严厉批评后刻下的,如今的我们仍会被鲁迅这种勤奋自勉的精神所鼓舞。
“孔乙己拈茴香豆”的雕像则指引我来到了老咸亨酒店。店门很宽绰,通过开放的空间,我看到了曲尺柜台、摆放整齐的木质方桌和长条板凳,并无其他装饰,怀旧气息很浓。坐下来,不禁想起了鲁迅文章中孔乙己的那句话:“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几许心酸不免涌上心头……
整个鲁迅生活的街道,都整旧如旧;不少建筑与布景再现了鲁迅当年的生活情境,除了咸亨酒店,还有青石板路、粉墙黛瓦、街边雕塑、小河流水、乌篷船、河工、蜡像……都是按照鲁迅作品中叙述的样子进行搭建的,显得很精致。特别要说的是,在以前各类有关鲁迅的介绍中,对他爷爷辉煌和落魄的经历是很少论及的,在这里或许还能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故事,从而加深人们对鲁迅的认识。
资料显示,1953年1月,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它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1988年,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周家老台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其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现在的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鲁迅故里范文2
关键词:内蒙古 城市治理 治理模式
21世纪,世界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发展。完善城市治理是建设宜居城市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内蒙古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管理病”层出不穷,城市治理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最不满意的领域,城市治理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推进和突破的严峻问题。
一、克服重建轻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内蒙古“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指导思想并没有落到实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治理因利益松手,规划向开发让路,环境为建设放行的问题。城市治理工作繁琐复杂,财政投入大,见效缓慢。不到情况恶化、上级检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之时,只能是讲起来重要,比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而城市建设有着效果明显、凸显政绩的特点。博弈之下,地方政府总是把主要精力、人力、财力投入到建设上,这是我国压力型的行政体制在城市发展与治理中的突出体现。由于重“地上建设”,轻“地下治理”,我区很多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存在老化、落后、管理不到位问题,例如,地下排水管道由于口径小、后期维护不到位,大雨过后道路臭水积溢,遭遇“内涝”,有的地区管线用不了几年就得重新铺设,各种管线频繁地重复开挖,出现了让百姓叫苦不迭的“马路拉链”现象,给人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其实地下管线在国外早已不成为问题了,巴黎、东京、伦敦、罗马、墨西哥、澳大利亚地下水道世界闻名。还有一些城市注重表面繁荣,新区、主街道市容环境的治理并不差,但小街背巷、老区、城中村、建设工地、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就相去甚远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出现的“城中村”,形成流动人口的聚集地,成为城市治理中对流动摊贩整治、食品安全监管、公共治安管理的难点地区,形成了城市中的“高风险”地区。
究其根源,重建设、轻治理是我区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厘清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作为城市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其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的职能,突出城市治理中的公共服务导向。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把“民生福祉”作为城市治理的最重要内容。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花园城市”,与其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密不可分。建设重要,治理更重要。一个城市建设再多的道路,如果没有交通管治、交通规则,交通拥堵就不可避免。只有治理改善了,建设才能效益最大化;应把纳税人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普惠性和实用性的民生项目上,少一些观赏性和标志性的建筑,多一些问题意识和民生考量。只有切实把城市治理摆到顶层设计的高度来审视、谋划和推动,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和治理并举,重在治理。
二、突破城管瓶颈,疏堵结合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城市治理中有许多屡禁不止的现象,如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车辆乱停、乱贴广告、违章建筑等问题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得不到彻底根治,严重损害了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瓶颈。目前,城管行政执法局主要将大量的精力花在突击检查、集中整治和事后查处上,有“突击式”“运动式”的特点,行使“未端治理”的职能,许多治理主体采取“游击战术”,再加上具体执法中,大案要案很少,难以向公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管理威慑力不足,使城市治理工作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低水平循环治理怪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事倍功半。部分城市在治理中疏堵失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治理局面。为了争创“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忽视困难群体的利益,片面追求城市容貌的整齐划一,盲目取缔所有占道经营,为了创建“无摊城市”,对摊贩采取强驱硬赶、没收经营工具、缴纳高额罚款等强制手段。这种只堵不疏的强硬做法,虽然也能收到一些成效,但却产生了新的问题,同时这种强硬执法方式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甚至严重时引发暴力抗法,如今暴力执法与抗法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备受大众和舆论的关注,人们往往站在弱势群体方,势必增加城管工作的开展难度。
要想在治理中突破瓶颈,走出困境,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需要追根溯源,从源头着手,转变治理理念,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行政”向“服务”理念的转变,把监督、治理、服务融合在一起,才能建立起长效的治理机制。实行疏堵结合的政策,管中疏、疏中管,一方面要兼顾困难群众的就业谋生需求和方便市民生活的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又能有效缓解执法者与执法相对人的对立局面。一是要民生先行。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贸市场、便民超市、公益广告栏、垃圾转运站、停车场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且长远来看也可以降低治理的成本、提升治理的质量。如在小区里设置公共广告栏来疏导小广告,可以减少清除小广告的工作量。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建设,免费或低租提供给弱势群众,引导马路市场进厅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切实兼顾好“肚子”与“面子”的关系。二是要科W合理规划。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坚持主体工程与市政配套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配套建设城区各类便民服务场所,建设完善各类集贸市场,努力从源头上合理规划,统筹建设。特别是市政道路的修缮改造,要同步进行各类管线的改造,能入综合管廊的要入综合管廊,避免反复建设,同时使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一样完备。三是要实现无缝治理。治理必须由市容治理向综合治理延伸,由重点时段治理向全天候治理延伸,由市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延伸。将各种科技成果进行整合,高度集成应用于城市综合治理中。四是要逐渐转向柔性治理。传统城市管理是以行政命令、制度约束为主导的管理。柔性治理依靠思想文化的灌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良好风气的熏陶来达到治理的目的,维护治理主体的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体现人文关怀,充分保障人权,是一种能实现高效率与高士气良性循环的治理。总之,从结果导向的问题式管理变为原因导向的预防式治理,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建立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治理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内蒙古城市治理还未摆脱传统行政主导型管理的模式和框框,城市政府主要采取强制性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维护城市运行,充当着“全能政府”的角色,决定一切,包揽一切,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导致效率低下,治理成本高,监管权力失控。由于城市治理主体单一,企业及相关组织参与城市经营的途径及其作用有限,公众参与治理制度缺乏。城市治理中凸显的矛盾和难题越来越多,一些看似简单的城市治理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事实已经说明,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首先需要把自己解放出来,大力推进管理模式改革,培育城市治理网络中的多元主体,构建政府机构、市场部门、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相互协调、高效规范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益、效率。这种治理模式有利于发挥政府、市场、社会这三个主体本身的独特优势:政府的权威公信、财政支撑优势,市场的运营高效、多元竞争优势,社会的个体诉求、公众监督优势。首先,不论在什么时候,政府始终是公共治理的第一发起者和终极责任人,始终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主要发包方和首席监管人。城市治理主体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减少或削弱,而是为了政府更有效、更低耗、更有序、更规范地承担作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责任,更可持续地保障全社会的人本化服务。其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配套实施以及全民参与监督的治理模式。逐步开放城市治理的运营市场、作业市场、保障市场、监督市场。积极把市政建设等市场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外包公司负责实施。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要区分对待,比如要为提供纯公益公共服务的市场主体提供货币化的补偿。再次,加强城市治理的公众参与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完善电子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城管工作的透明度,市民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系统随时查阅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能发表自己的呼声,提出意见建议。健全完善公众参与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城管的领域,建立市民听证、市民评议等制度。营造全社会自我监督、自我治理的意识,形成城市治理的广泛群众基础。不过这种模式也要防止政府管控越位和规范缺位,防止市场价格失控和质量失范,防止社会诉求过度和监督过失。
四、整合城市治理力量,强化街道、社区的治理职能
由于城市治理工作量大面广,情况错综复杂,具体治理事项由多个部门承担,问题就出在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界定不清,在实际中多头重复管理和相互推诿扯皮现象长期存在,导致治理成本高却效率低下,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大量的城市问题不断积累,为城市危机事件埋下隐患,被人们称为“城市治理病”。此外,各有关职能部门间归口不一,壁垒森严,协调起来难度很大,配合力差,难以形成合力,增加了城市治理工作开展的难度,严重影响治理效率。尤其是应对突发性重大事件的联动应急反应能力差,因此,实践中改变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形成指挥统一、互联互通、综合调配、行动迅速的危机治理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治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城市治理体制的承载和支撑。我区城市治理体制重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区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治理、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治理w制,城市治理网络虽然延伸到了基层,但实际运作中治理重心下移的制度却难以得到落实,尤其是街道和社区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城市治理依然被动滞后,缺乏前瞻、超前的主动治理。城市治理职责的下沉已成为国内城市治理创新和改革的大势所趋,基层公共治理机构将走向城市治理的前沿并成为重要主体之一。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化治理,是提高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赋予街道相应的治理权、治理经费和治理设备,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区(县)治理部门可以下放相应的治理人员,对其工作进行协助、指导和监督。社区是最基层、最靠近百姓生活的平台,是城市治理的基础,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事关城市治理全局。美国的社区治理做得十分出色,昆明市江北社区云大教工小区治理模式也是一个成功的治理案例。对比之下,我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显得十分不完善,社区治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应确立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地位和职责,并对其适当的授权,做到权责一致,费随事转。可以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负责本辖区内日常治理的巡视、检查、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城管执法机关上报,彻底改变“能管的看不见,看见的不能管”的弊端。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管理能力,城市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培育社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突破治理力量不足的瓶颈。从而建立起市政府统一领导,区(县)政府全面负责,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社区居委会自治的城镇综合治理机制。避免政出多头、互相推诿、高耗低效的城镇治理体制弊端。
鲁迅故里范文3
一、引言
运输业务的最终对外开放和市场对客货运输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铁路各部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迎接这个冲击,铁路正在进行组织结构重组、管理流程再造,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以提高铁路企业竞争能力。铁路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及近些年进行的管理体制上的重大改革,这些措施和努力都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证和支撑,必须通过强化员工的培训,塑造一支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纪律严明、职业技能过硬、工种岗位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一流技能人才队伍。面对越来越重的员工培训任务和对培训手段多样化、培训价格低廉趋势,培训目标多重性、培训效果最优化等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铁路企业员工培训项目质量显得日益重要。
二、铁路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评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
铁路企业在培训工作上投入比较大,开展品种繁多的培训项目,但对培训评估工作投入较少,许多培训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二)管理层支持力度不够
评估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影响范围广,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如果领导层的决心和信心不足,缺乏组织从下到上的一致认同和坚强的执行力,只有一部分人对培训评价工作的兴趣,那么培训评估工作就无法做好。
(三)评估流程随意性强
首先在培训前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评估。其次评估组织上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导致对评估过程的管理控制能力较弱。第三评估指标选择上,人为因素较多,指标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缺乏评估技术和评估信息
作为一门专门的技术,培训评估技术本身还不完善,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的铁路培训主管人员缺少评估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价者很难获得培训项目评价的有用信息,而且很难查到这方面的成功事例。
(五)对培训后员工工作成效的评价,存在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
员工工作绩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培训参加者的内在动机;培训项目与受训员工工作关系是否密切;受训者在工作中有无实践的机会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受训者在工作中的应用产生强化或削弱作用,从而影响培训项目的效果。当前铁路企业还缺乏可靠的标准来衡量培训的效益,从而加大了培训效果测量的难度。
(六)不能正确对待评估的结论
要引导大家正确的看待和利用评估的结果。
(七)培训评估结果缺乏沟通
在铁路培训评估中,存在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现象。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忽视对培训评估结果的沟通,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三、铁路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设计思路
培训效果评估必须是具体可行,并合乎企业特点,以最终达成修正和完善培训计划的目的,为此,在铁路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设计时进行以下的考虑以下几点。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
所谓的实用性就是指培训评估要能够给决策者提供实用的资料,能够满足其决策制订的需求。首先评估设计中以对能力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因为铁路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岗位工作技能的提高。员工培训是在培养能力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发能力。其次培训评估要能够反应培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数据和资料最能集中反应培训工作的价值和贡献,为企业决策服务。
(二)考虑铁路员工培训的管理现状和评估的成本/效益,制定具体适用的评估程序
目前铁路培训评估工作随意性较大,这给培训的评估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导致很多培训的效果无从评价。因此,考虑评估的可行性使之便于评价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程序,使评估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科学性、可测性、简易性相结合
可考虑科学性、可测性和简易性相结合原则,建立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按照可信性要求合理使用测评工具和手段
可信性是评估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特性。如何保证评估的可信性,主要体现在评估的手段上,也就是说评估工具或手段是培训评估结果是否可信的重要保证。
(五)完善铁路培训效果评估的支撑平台
首先是完善评估的组织模式;其次是规范评估的流程;第三是建立评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铁路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
(一)培训需求分析
铁路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管理岗位的培训需求分析和业务岗位的需求分析。在铁路现行的教育部门牵头,干部、劳资、计统、财务、工会、共青团组织和各业务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实施的运行机制下,需求分析由教育部门和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根据实际情况、铁路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
(二)界定评估目的
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就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数情况下,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修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培训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培训评估目的确定后,评估的后续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三)做出评估决定
评估决定一般由组织的决策者和培训项目实施者共同做出。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完成三项任务:评估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评估目的、确定评估者和参与者。
(四)评估规划
评估规划是对评估活动的整体行动计划。根据评估目标,选择评估形式、方法和分析模型及确定评估时间表或操作程序的过程。
(五)评估操作
主要任务是选择适当的、能够反映培训情况和评估要求的主要指标;确定对这些指标进行测量的工具和方法;用这些指标和工具对培训项目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确定评估层次。培训评估应本着实用、效益的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对各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铁路培训工作分为三块,一是工人的规范化和适应性岗位培训;二是在职职工学历培训;三是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
(六)评估分析
评估操作中得到的一些原始数据。评估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训评估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第一层的评估收集培训评估调查表,第二层的评估收集笔试试卷及现场操作考核结果,第三、四层次的评估收集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动率、顾客满意度、生产率、设备完好率、财务利润等。数据收集后,调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七)评估报告
利用评估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培训项目是否有效进行书面的、有说服力的整体评价。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
(八)沟通培训效果
与相关部门反馈,沟通,找出培训中的问题和改进办法,以利于今后的培训工作。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他们负责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培训评估报告传递后,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培训主管可以根据培训效果调整培训项目,对于员工反应好、收效好的项目可以保留;对于没有效果的项目可以撤销;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五、改善培训效果评估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支持力度
实现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铁路员工培训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培训效果评估在铁路员工培训中的重要性,无论企业内部培训还是企业外部培训,都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认真评估,才能实现培训目标,提高产出效率,使培训需求定位精准,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通过加大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支持力度,才能进一步改善铁路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二)将培训效果评估纳入日常管理,实现评估组织管理科学化
铁路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应该将培训效果评估纳入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培训效果评估的工作流程,健全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对相关的工作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同时各站段等学员的主管单位也应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和结果存档工作。
(三)完善铁路员工培训评估数据库
进行培训评估之前,必须将培训前后发生的一些数据收集齐备。培训的数据按照能否用数字衡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主要衡量标准,是一些易于收集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最需要收集的理想数据。软数据在评估整体培训项目时很有意义,一般有新技能、工作习惯、满意度等。改善铁路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实施单位等要建立和完善培训效果评估的数据库,并能实现资源共享。
(四)强化评估中的系统合作、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
培训评估非常复杂,评估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很多,评估过程需要培训主管部门、学员单位、培训实施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因此,必须加强评估中的系统合作强化评估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培训结果要在学员、单位领导、培训主部门、培训实施单位等进行反馈和交流,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同时利于对培训工作的改善,和引起主管领导对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视。
六、结论
通过分析铁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中的困难因素,寻求有效进行铁路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方法,能够达到如下目的:
(一)有效的评价培训的效益
通过适用的培训评估,实现对培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检查,包括学员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回到岗位后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改变情况等,从而检验培训给组织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
(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培训的实施
通过对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全过程的检查和监督,从而实现对培训工作的全程控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适时调整,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改进培训工作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后,通过对培训工作的总结和分析,使培训管理者吸取经验教训,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培训管理水平和技能,改进以后的培训工作。
鲁迅故里范文4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事故;经过;处理;分析;防范措施
1 设备简介
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公司热电车间1号、2号锅炉是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UG-160/9.8-M型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3号锅炉是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G-260/9.8-M型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2 几起异常事故分析及处理
2.1 锅炉仪表空气中断事故
2.1.1 事故经过
2009年9月10日16时50分,操作人员发现1号和2号锅炉主蒸汽流量瞬间下降、主蒸汽压力急剧升高,立即打开两台锅炉向空排汽电动门紧急泄压。同时发现仪表空气压力由0.5MPa迅速下降至0MPa,此时两台锅炉主给水气动调节阀自动全开,旁路给水气动调节阀自动全关,均已无法远控。锅炉布袋除尘器所有气动提升阀和气动旁通阀同时缓慢降落,即将关闭,炉膛出口烟气压力迅速升高。操作人员立即向调度和车间领导汇报,要求迅速恢复仪表用气,降低锅炉负荷,并迅速组织人员到就地手动调整锅炉给水、采取人工措施卡住锅炉除尘器提升阀,确保锅炉水位、炉膛出口烟气压力正常。直至17时30分,仪表空气压力才逐渐升高到0.3MPa,此时各气动阀逐渐恢复正常,锅炉恢复正常运行。
2.1.2 事故处理分析
仪表用气中断持续了40分钟的时间,是国宏公司自投产以来出现的一次较为严重的事故。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沉着冷静,业务熟练,行动迅速,处理及时,人员安排到位。避免了锅炉因炉膛出口烟气压力高MFT动作停炉,避免了锅炉汽包满水或缺水事故,化解了系统跳车和对下游工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使国宏公司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
2.1.3 事故防范措施
1)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对仪表空气压力加强监视,发现压力低于正常范围,及时向调度汇报,与供气岗位及时联系提高气源压力;如压力低于0.3Mpa,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阀门失控。
2)进行事故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处理此类突发事故的能力。
2.2 锅炉给水COD超标导致1号炉爆管停炉事故
2.2.1 事故经过
2010年3月4日03:40,1号锅炉运行负荷为110t/h,床温850℃,炉膛出口负压在-100pa左右,锅炉运行较为稳定。03:43炉膛出口负压瞬时变正压,锅炉水位、汽压急剧下降,床温迅速下降,操作人员立即将水位自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并加大锅炉给水量,给水流量达到220t/h时仍维持不住水位,汇报调度,后系统减负荷,1号锅炉紧急停炉。
2.2.2 事故处理分析
停炉冷却后,进入炉膛内进行检查,发现漏点在前墙水冷壁南侧屏式过热器穿墙管处,此漏点为纵向裂纹,长度约120cm,此次管壁厚度约为5.1mm(多包括涂层)。根据管壁爆管特征分析,此爆管的主要原因为锅炉炉水中含有有机酸及COD等,这些物质在低温下对管壁腐蚀较小,但在高温下腐蚀较大,尤其是对高温高压锅炉。
2.2.3 事故防范措施
1)增加锅炉水质分析频次,控制锅炉给水PH值在8.8-9.0;
2)将化工系统工艺凝液与锅炉给水分离,保证锅炉给水合格;
3)通过添加药剂控制目前锅炉水质。
2.3 锅炉DCS控制系统断电黑屏事故
2.3.1 事故经过
2010年6月12日11时12分45秒,控制室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中的2号锅炉、3号锅炉及配套视频监视系统突然黑屏,1号锅炉DCS(停炉检修)、3号锅炉备用DCS、除氧给水公用系统的DCS监控系统及配套视频监视系统全部死机,DCS画面所有数据不变动并显示为“#数据”,锅炉的所有水位计、压力表视频监视画面消失或呈现死机状态无法监控, 锅炉所有的电接点水位计也均已失电无法监控。锅炉水位、汽温、汽压等重要参数都已无法监视控制。控制室唯独3台锅炉的布袋除尘器及气力除灰系统监控画面能够正常监控。操作人员立即向调度和车间领导汇报,并立即联系DCS检修人员处理,要求迅速恢复正常。并联系调度,要求后续系统负荷要保持稳定,避免锅炉负荷、汽压、水位等重要参数大幅度波动。并立即安排专人分别去2号锅炉和3号锅炉汽包平台,通过汽包就地双色水位计、磁翻板液位计严密监视锅炉水位,通过汽包就地压力表和汇汽集箱就地压力表严密监视锅炉汽压,通过汇汽集箱就地蒸汽温度表严密监视锅炉汽温,与控制室监控人员时刻保持通讯联系,及时将锅炉水位、汽压、汽温等重要参数反馈给控制室,并按照控制室监控人员的指令就地手动开启汇汽集箱向空排汽电动门泄压避免锅炉超压。同时立即安排专人分别去2号锅炉和3号锅炉给水平台,并与控制室监控人员时刻保持通讯联系,根据控制室监控人员的指令,通过就地手动调整锅炉给水调节阀和锅炉减温水调节阀,来控制锅炉水位和汽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控制室监控人员根据现场操作人员的反馈情况及时对锅炉运行状况进一步做出判断,避免盲目进行相关操作。直至11时51分50秒,各DCS监控系统才逐一恢复正常,操作人员及时进行监控调整,各设备逐渐恢复正常。
2.3.2 事故处理分析
1)首先DCS检修人员将DCS系统断电,从源头(机柜间)检查电源,发现机柜间分断路器正常;进一步排查发现从UPS供电系统出来总的断路器跳闸,重新送电送不上,同时机柜间交换机失电,为及时恢复系统监视运行,用插排从控制室取220V电源临时供电,DCS监控系统恢复正常,工艺人员对运行设备相关数据及时进行监控并调整。检修人员通过进一步排查,发现是DCS监控系统UPS不间断电源设备老化,导致停机断电事故。更换新设备后,重新送电,DCS监控系统恢复正常。
2)此次DCS控制系统断电黑屏事故在国宏公司是首次出现,没有处理经验可循,此次事故共持续了近40分钟的时间,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指挥得当,考虑周全,分工明确,人员安排到位,操作人员沉着冷静,业务熟练,行动迅速,操作正确。在控制室失去所有数据失去监控能力的情况下,全体职工齐心协力,避免了锅炉停炉,避免了全系统停车,为国宏公司避免了较大经济损失。
2.3.3 事故防范措施
1)应加强DCS监控系统设备维护和更新,防止出现类似事故;
2)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对操作工加强培训,并进行事故演习加强演练。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兖矿国宏化工公司两台160t/h和一台26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投产运行以来出现的几起异常事故的分析,结合处理情况进行的汇总,其中有的是个例,有的则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所共有的,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交流学习,也可作为同类型机组重要的参考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鲁迅故里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形成侧支循环的程度,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做
>> 经颅多普勒彩超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侧支血流的评价 经颅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的研究 经颅多普勒评估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症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价值 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彩色经颅多普勒的血流变化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Rutgers DR,Klijn CJ,Kappelle LJ,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a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Stroke,2000,31:1913-1920.
鲁迅故里范文6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循证护理;尿路感染;生活质量
胸腰椎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期较长,行动不便,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认为[2],循证护理不仅具备整体护理的优越性,同时还能实施个性化护理,照顾到患者的特殊性,因此护理效果较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循证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5.92±3.18)岁;高处坠落致伤33例,车祸致伤15例,砸伤13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5.87±3.22)岁;高处坠落致伤31例,车祸致伤16例,砸伤12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①组成循证小组。循证小组成员主要有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经相关培训后实施循证护理。②循证支持。提出问题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分析其真实性、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而制定符合患者自身需求和临床实际的护理流程,并确保严格执行。③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饮食护理、心理干预、腹部按摩和缓泻药物等护理措施,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导尿管以确保通畅;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合理进食。④讨论、评价与改进。每月定期组织循证护理小组会议,讨论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采用自我评价和同行评议等方式评价护理实践效果,如果发现护理流程或方法不合理应及时加以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依据文献[3]所确定的方法对尿路感染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对照组术后1周发生尿路感染10例,术后2周发生尿路感染8例,尿路感染总发生率为28.13%;观察组术后1周发生尿路感染1例,术后2周发生尿路感染2例,尿路感染总发生率为4.69%。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x±s)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可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其全瘫或截瘫,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形式,该护理模式兼顾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不仅是一门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实践水平的方法。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循证护理以具有价值的、可信的、可持续研究为依据,通过组成循证小组、提出护理问题和实施护理干预等程序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4]。
本次研究发现,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雪容.循证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3006-3007.
[2] 张嘉阳,李斌,王天龙,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坐位并发症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9-1180.
[3] 张颖,孙淑娴,汤佩飞,等.循证护理干预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