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军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科军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科军校

专科军校范文1

关键词:课程;任职教育;任职能力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军队任职教育的教学重点已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综合传授知识与培养任职技能转移,各级教育管理层和教学工作者逐渐形成基本的共识:要将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上来,以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军装备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就军校的整个教育工作来看,如果说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材是办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话,那么课程及其体系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就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课程及其体系,特别是专业技术课程建设问题发表一些见解。

2、对课程的基本理解

课程[1]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而提出的关于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2]。确定课程目标应依据学习的需要、工作需要和学科发展三种因素。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材(文字或电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则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是文本形式的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条件如教科书、实验器材。

就课程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在展开教育、教学等活动之前对于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因此,课程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任职教育目标的确定、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应变力的发挥。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所组成。因此,在构建任职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树立好正确的任职教育课程观,在此基础上再来确定课程体系,这样会有利于把握好其建设思路和方向。

3、确立任职教育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基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等方面的原理或主张,所形成的对于课程的基本观点或一般看法,也是进行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确立正确的任职课程观,明确课程目的、目标、开发和实施诸多问题,以构建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前提。

任职教育作为今后我军院校高等教育的一个门类,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既有各类教育所具有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特性。因为,任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技术和任职培训(tvet)[3]的最高层次;任职教育既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与其它各类教育(高等科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以及专科教育)形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任职教育的课程兼有其它教育的共性,还有自身教育规律的个性,重视挖掘出它的独特个性,才能在教育功能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对于各类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工具性意义。课程是活化任职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员与学员教学活动的依据。各种教育活动的性质或类别的区分、以及不同层次级别的划分,实质上是课程内容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分的程度与比例的区别。在课程方案中,课程类型[2]和不同比例的选择,形成了教育活动质的区别;而课程内容各要素的不同广度与深度的把握就形成了各自层次级别的界定区分。

依照这样的认识,再来审视目前我们的课程现状,至少有以下的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课程目标的设定缺乏基本的能力指标做为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缺乏明确而系统的论证,更缺乏对任职类学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失之于笼统、抽象,或流于一般教育的要求。

第二,结构上缺乏横向方面的系统设计。在课程横向方面,学员修习的科目有的太多太细,且各科之间相关性不高但又明显存在重叠现象,按照这样的课程结构进行教学,学员学到的只是片段,而无法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学员今后适应信息化装备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不同培养规格的课程间缺乏纵向连贯性。各层次的课程各自独立,上下层级之间没有连贯,有些课程雷同,造成时间、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各层次课程没有区别,内容深浅无序。

第四,课程深浅不适度。有些针对士官的课程,理论内容偏多、内容艰深,增加了学员学习负担。

第五,课程整体上缺乏专业性的规范化管理。首先是教研室一级,在制定课程时一般是以任务形式布置给一两个教员,这些同志对课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尤其对任职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因而课程建设的效果可想而知。到课程的管理阶段,虽(可能)设有专人负责,但一般都是按照有关文件条文或规定机械式的把关,而很少真正从内涵上加以掌控,所以造成了,课程不断更新或改革,但是进入教学环节的效果却是依然如旧。

第六,课程安排无弹性、内容欠实用。课程的发展本不应是临时任务性的突击,但事实确相反。每当课程开发工作下达后,限于时间及经费,一般是由少数一两个人执笔订定课程标准,编写或选定教材,而很少以对未来所需培养能力的详细分析做为依据,因此课程实施后往往与部队脱节,更缺少经实际验证的过程,其实用性及弹性很难保证。

第七,教员普遍缺乏课程建设的理论素养。课程建设及不断更新要依据成熟的课程标准由经验丰富和专业水平高和教育理论深厚的人来规划和建设,因此教员自身课程素养极为重要。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包括课程标准本身的制订和课程主体任务很多是由缺少专业经验和任教资力不强的同志来担当的。这就是造成有些课程建设,从标准到内容都与实际预期偏差较大或者问题很多。更应意识到,如果教员对课程建设与改革缺乏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院校教育的整体质量。

第八,课程的专业实践性不强。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的实践性对任职教育至关重要。目前的许多专业课程实践性不足且明显偏向理论、内容枯燥、繁杂,以致学员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岗位需要。以现在教学实际而论,会发现一些学员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是问及专业方面具体问题却知之甚少,动手能力明显不足。课程的理论偏深造成学员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是埋头死记硬背,一旦考试结束,所学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融于学员内在素质的过程。这也正是部队对有些院校培养的学员不够满意的主要原因。

4、军队任职教育的特性

为了改进目前在任职教育中课程建设的诸多问题,我们应注意认识和抓住有关任职教育中的带有特点的方面。如果将任职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做一比较,笔者认为任职教育课程具有下列特性:

1.导向:任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部队岗位上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员达成课程目标。该目标的达成与否,不仅需透过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还需顾及学员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表现。所以,任职教育课程不仅体现引导与教育的过程(即校内的学习经历与活动),也蕴含着在校学习活动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导向性。

2.适宜:任职教育既然培养部队所需的人材为目标,因此,课程必须根据部队的人力需求来折射出对院校培养对象的要求,切忌依照学校意愿盲目规划,所以任职教育课程必须取决于部队人力需求或要求。

3.重点:任职教育课程要围绕特定专业范围的相关知与能,注重学员能力的知识、技能等核心的知识与能力,以便学员能将所学真正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4.内效:学员获得的专业能力,须以实作及应用能力方式来评价学员的水平,因为学员拥有这些专业所需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对其未来成长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任职教育课程在校内的成效考核标准,必须密切地与部队实际所期望的工作水平一致。

5.外效:任职教育课程的好与差,须以毕业学员在岗位工作环境中的适应与表现的情形做为评价的标准,而非仅以在校学习结果为限。譬如部队对毕业学员工作的满意度、毕业学员的学用一致程度、毕业学员的工作满意度、毕业学员今后发展的情形等等,都是评估课程成效的重要指标。

6.关系:任职教育提供给部队所需的人才,促进部队建设的发展;反过来,部队的意见、器材设备的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部队与院校的互动合作将促进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与部队的合作关系,常是决定任职教育课程质量与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7.反应:任职教育课程除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与总部的要求外,更要紧密配合我军发展的脚步,适时反应军事科技的变迁,以谋求改革中求发展,使毕业学员获得更为适合的能力。

8.保障:任职教育课程的实施,要靠有关的建设、设备、器材、资源,以及相关的人员密切配合,才能有效而成功的施行,因此,任职教育课程在发展设计时,这些相关的支持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

9.投入:任职教育的投资成本比普通教育来得高,诸如各种设备的添置、维护、更新、材料与能源消耗等的费用支出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使任职教育课程能正常有效地运作,充裕经费配合也是一个将长期需要重视问题。

从上面的特性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任职教育课程主要工作重点在院校,但仍可从部队建设、教育政策与岗位需求方面来看待此事。从部队建设来看,任职教育课程应视服务部队为根本方向,传授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道德、态度、价值判断和敬业精神;由教育政策来看,任职教育课程应符合国家和总部政策、瞄准部队人力要求,紧随科技进步的脚步,来谋求教育的适宜性;从未来岗位来看,任职教育课程注重实作及应用技能的养成,以符合实际岗位所期望的水平。

5、任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基于上述的课程观和对目前课程建设上的看法,应该对课程及其体系建设和不断发展有一些思考和办法。而对于课程来说,重要的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这两个方面总的来看就是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

任职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相应的文化基础),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要达到相应的学力水平(如“2+2”的本科水平、士官教育的专科水平)。但是,这种任职理论不同于普通学术教育或工程教育的课程,尤其要注意与为培养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工程教育理论课程加以区别。在任职的课程中,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占主导地位的不是学术(基础理论)学科课程和工程学科课程,而应是明显带有专业性特点的技术性课程;为形成在工作现场环境下贯彻和实施原规划与设计的技术能力,而提供所需的陈述性知识(技术原理)和程序(过程)性知识。所以,形成一种新型的任职教育课程即技术学科课程,是任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因此,围绕作为任职院校,应针对自身任务特点,根据部队装备工作需求,努力形成覆盖本军、兵种装备技术学科课程体系是任职院校,立足于高等教育、打造高等技术教育特色的关键所在。

任职的实践课程建设方面,应注意共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部队的任职教育就专业人材培养来看,与地方技术职业教育(tvet)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所有专门教育一样,其课程也必定有明确的行业与专业的指向性,即有具体的针对性。课程应明确地对培养对象按照未来从事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而设置,从而要求培养的规格要有具体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只不过任职的课程指向,不以研究型、开发型、设计型的为主,而是针对一线的技能型并兼有现场的应用性知识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而开发。因而,任职的实践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比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不仅量大、而且更贴近实践的需要(很强的适应性)。任职的技能培训通常是单项或多项技能的深化并逐渐扩大到相关技能培训的范围,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培养相关智力技能(计算、分析、判断),以提高学员从事技术工作的素质。

总之,为了培养好专业人材,任职课程要面向技术(而非学术性、也非工程性),是适应部队现在信息化装备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及其科技的飞速发展,包括军事技术人材在内的各种专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递增,技术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坚持任职课程的技术方向性,我们的任职院校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全面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克孝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专科军校范文2

关键词:转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学员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型军事人才的必备素质。军队院校以竞赛激励创新、以比拼促进学习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全面的提升,但相对于军队院校转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转型,需要培养政治性、应用性、复合性、综合性的军事人才,院校各级要充分认清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着眼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一)深入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以加强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1][2]。教员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和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员要深入学习国家和军队教育发展纲要,深刻领会总部关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等教育以及军事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促进教育观念转变,逐步形成先进科学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观念、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观念、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观念、创新开放人才培养等观念,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

(二)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军队院校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校,更多的是强调整齐划一,注重集体活动,讲究正规有序。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学员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员个性发展的理念,实现由讲授者向设计者、组织者的转变,学员由被动听讲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引导学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员要发挥指导、辅导的作用,始终坚持以学员创新为主,以学员参与为核心,有意识地加强学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员独立深入思考,引导学员积极探索,激发学员的潜能,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重点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探索和创新是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人类发展的文明史证明,人类的创造精神,首先在于探索与创新[3]。因此准确把握新型军事人才质量标准的时代内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需要努力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一是鼓励学员积极思考。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员单纯讲授和学员被动听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思考,学会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二是强化学员的批判意识。在教育学员多读书,虚心向教员学习,向权威请教的同时,鼓励学员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三是培养学员的拼搏精神。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教员要引导学员勇于探索,敢于面对前进中的风险和挫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奋勇拼搏,直至到达成功的顶点。

二、 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和创造性实践要受到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创建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尤为重要。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教育环境更能激发学员的思维,提高学员的兴趣,使学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使学员敢想善做,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造者。

(一)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军队院校教育高度重视受训者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但传统学科式教育、单一基础理论讲解和系统知识灌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推进院校教育模式转变,必须着眼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人才需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羁绊,按照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能力,推行个性化、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坚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尊重学员的主题意识,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要充分挖掘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员的创新灵感,要打破学科、专业和年级的约束,鼓励学员对学术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员能够自主交流、互相学习;要宽容学员的错误与失败,使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多一些信心和勇气,少一些畏惧和顾虑;要着力构建平等互爱、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创设有利于学员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要充分利用军队院校的院报、广播站、校园网、橱窗、板报、横幅等媒体,全方位宣传院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宣传在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是学员、指导教师和学员队,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学员参加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科学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军队院校在转型中,要着眼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学论证学员知识能力素质标准,突出装备和信息特色,健全人才培养配套机制,科学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信息化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抓好开放式实验教学,重组实验课程,削减验证性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给学员提供自主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想法,可以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和检验,学员的创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产生作品或产品,充分激发学员参加实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员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二是配齐配强指导教师[4]。当前,学员科技创新活动还相对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由于学员自身能力有限,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学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会经常遇到困难。有的系室为学员科技创新活动配备了较强的指导教师,学员的科技创新活动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建立学员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体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为本科学员配齐配强指导教师,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并选拔一些基础知识牢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员加入到教研室课题组,充分发挥导师制优势,让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实践,培养学员主动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根据专业、年级特点,设计不同群体的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要以全员参与为目的,普及以装备和信息知识为重点,以科技文化活动为途径,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节、辩论赛、学术征文、研讨交流等科技文化活动和专业学科竞赛,提高学员参加科技创新的开放性和普及性,让学员的创新思维及时得以展现。

(三)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

一是为学员的科技创新活动及时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在活动场所、设备、器材、车辆等方面大力支持,及时解决学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学员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没有后顾之忧。二是设立学员科技创新专项基金[5]。因上级没有专项资金,只是靠院校自筹,但院校科技文化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各种讲座,而用在学员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投入相对较少,部分院校虽然设立了学员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但因基金经费少,资助面窄,学员参与度并不高。因此,军队院校要将学员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经费列入军队院校预算,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筹集资金,并科学统筹和管理,把学员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用好、用实、用充分,为学员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依托名人名家大讲堂,多邀请一些科技创新方面的专家和知名高新企业技术负责人来院讲课,也可聘为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专家或客座教授,请他们传经送宝,加强对学员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

三、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深化,军队院校要着眼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任务,结合院校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特点规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制度、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培养学员科技创新能力的组织机构应由各军队院校科研部牵头,包括院校教务教学、学员管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部门和学员社团组织组成,这一组织既包括院机关的教务、学科学位、学术成果、组织、干部、宣传等业务部门,又包括各专业系、部和研究室和课题组,由学员俱乐部具体组织实施。一要对以前形成的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机制(即学院机关统筹、系部组织、教研室指导、学员队实施的四级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员科技创新俱乐部的作用,积极探索“以活动为载体,干部做导 调,学员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路子,无论是项目申报、作品制作、检查验收还是开展评比,都由学员来组织,各系部和学员队干部仅在活动中进行督促提醒,只在宏观上进行把控。二要通过机关、系室、学员队计划组织与学员自发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结合课内外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时时处处激 发学员科技创新热情动力,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二)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活动评价和激励机制

以学员科技创新能力考评体系创建为契机,建立学员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围绕德、智、军、管、创等五个要素,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价。根据学员科技创新活动的申报、答辩、实践(或制作)、成果展示等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给予科学合理的创新程度、创新贡献的评价,确定学员科技创新能力等级,作为学员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进而对学员综合素质进行评价[6]。教员、学员积极参与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因此应当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激励教员、学员广泛参与,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员、单位和指导教师以及组织单位要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员指导学员开展科技活动,将教员指导学员科技创新量化为科研工作量,列入考核指标,与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同时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倡导教员指导学员进行创新理论研究和,并给予教员一定奖励。

四、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和途径,要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重要作用,将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贯穿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一)引导广大学员广泛参与

军队院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每一名学员都是未来的基层带兵人,都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员开展科技文化活动,要始终坚持普遍参与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员开展大众化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让绝大多数学员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在研究中发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仅仅是那些对活动感兴趣的学员,他们只是学员中的一小部分,多数学员感觉科技创新活动距离自己较远,自己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有的学员想参加,因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放弃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因而,教育引导学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每一名基层带兵人的必备素质,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备能力,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和特长,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文化活动。

(二)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

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才能吸引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员的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富有创意,学员才会有兴趣积极参加。院校的科技文化活动要保持常年有活动,全年不断线。活动内容可包括科技知识博览、征文研讨、课题研究、技术革新、科技发明、软件设计、军事游戏等一系列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可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制作、座谈交流、参观见学等;组织方式可由院校统一组织、系室自行组织、学员俱乐部自发组织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吸引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员广泛参与,切实做到活动常年搞,学员乐参与。

(三)紧贴部队和装备实际

军队院校培养的是创新型军事人才,因此要始终坚持紧贴部队、服务部队。在培养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要使学员能够“学为军用”,提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本领。一要通过举办各类军事小论坛,使学员充分了解军内外军事和装备发展概况,培养学员对军事作战指挥及装备研究的浓厚兴趣;二要成立军事创新小组,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军事创新实践交流平台,提升学员的军事创新能力;三要紧贴部队和装备开展研究,结合部队实习和调研,了解部队建设发展情况,熟练掌握武器装备,增强学员的部队任职能力。

五、结语

全军院校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军队院校建设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军队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学员提供合适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积极推动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广大学员要牢记使命,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明瑞.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和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3).

[2]王天利,田育耕,曾苏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常艳娥.试论军校学员创造力的培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5).

[4]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专科军校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图书建设 均衡性 可持续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无论是学校数目、学生人数都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超常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办学基本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其中图书是很重要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升格、评估及常态监控中都对图书总量及生均指标进行了规定。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也十分重视图书建设,无论是在图书馆基本建设,还是在图书资料采购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高职高专院校在申本及评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突击采购,造成图书建设不均衡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建设中长期欠账,为了在升格、评估过程中达标,往往采取突击采购方式。这种突击采购,对图书建设的均衡性、利用的持久性产生了较大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击采购,造成图书建设的时效性问题。图书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大量采购,一些图书是有明显的时效性的,集中采购,必然导致图书集中大批量的报废,影响了图书利用的均衡性与可持续性。

(2)图书的品种结构不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的图书建设、图书的品种结构,应该服务于学校的学科结构及专业结构分布,突出学校的学科性质,由于集中突击采购,专业图书在某一时段发行的品种有限,在采购中就必然出现重数量、轻学科、轻质量;重复本,轻品种,图书种类偏少;文学欣赏等图书采购过多,学科专业类图书采购过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校的图书建设服务与专业学科宗旨相违背。

(3)购买特价书,滥竽充数现象严重。由于采购资金有限,再加之集中采购导致图书品种资源的短缺,一些学校图书馆,为了完成总量及生均指标,不惜购买过时书籍、利用价值不高的特价书,影响了图书的实际使用价值。

2.重纸质图书,轻电子图书

无论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监控、还是在评估、升格等检查中只重视纸质图书,对电子图书重视不够。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教师都有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可以经济储存自己所需资料,便于电脑备课、制作PPT等。这些好处说明了电子图书的重要性,因此,重视电子图书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它与纸质图书相比较费用省、不受复本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3.重图书,轻期刊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具有时效性强、周期短、能够快捷反应学术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是高校师生从事学习与研究的重要资源。但在以往图书馆建设中比较重视图书建设,对图书数量有规定,而对期刊重视不够,造成了一些院校对期刊建设重视不够,期刊品种偏少,难以满足师生学习与研究需要。

二、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建设工作中均衡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思考

鉴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图书馆建设中,应采取以下的改进措施。

1.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图书建设的投入

高职高专院校在图书建设工作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高职高专院校的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强调图书资源建设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要有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要统筹规划搞好图书资料购置工作,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条件对图书的要求,分年度、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逐步进行科学的建设。要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教师教学科研、学校专业建设、学生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图书采购。

为了保证图书建设的可持续性,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在每年学校预算时,对图书建设要留有足够预算,逐步加大图书资料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建设与更新,防止突击采购。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建立借阅的战略同盟关系,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在图书建设过程中,鉴于学校图书采购资金有限,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根据学校的重点专业、优势学科保证投入,重点建设,为学校办出特色服务。

2.科学确定图书馆建设的考核指标

促进图书馆全面建设,就要建立与健全图书馆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中既要规定纸质图书总量、电子图书、期刊、图书馆面积等方面的总量及生均指标、图书的复本量要求,又要对纸质图书、期刊规定年新增率,健全考核指标,促进图书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的拥有率较高,为了达到投入少、见效快的目的,应当十分重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采购,这样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的共享效果。

3.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的专题检查

图书馆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评估、申本等检查工作不可能全面细致考核图书建设情况,而且这种考核是有一定周期性,会造成评估、考察时突击建设,其他时候不重视的情况,为了促进图书馆日常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托高校图工委,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及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经常组织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一些专题检查,比如图书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电子图书、图书适用性等方面的检查,通过经常性的专题,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常态化进行,以检促改,促进图书馆全面建设。

4.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质量,需要图书馆之间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为此同一区域院校应当建立起战略的同盟关系,彼此交换信息,共同谈判,共同采购,以此降低采购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专科军校范文4

面试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提问,通过问答,了解考生有无良好的动机,有何爱好特长,听令是否准确,反应是否敏锐,口齿是否清楚;二是观察,通过对考生坐、立、行的观察,看体形、仪表举止神态是否符合标准;三是检测,对面试中有疑问的可操作项目进行测试,如测量身高、体重等。面试结果不打分,只记合格与不合格。上线考生的面试检测情况也是军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要点二:了解自身条件军队院校对考生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但不同的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报考初级指挥专业,不仅视力条件比技术专业要求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气质和强健的体魄,适合培养为初级指挥官。关于考生身体条件限制和专业要求,考生可根据《中国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对照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报考的专业。另外要注意,军校招生体检先与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同时进行,录取分数线划定后,对填报军校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本科或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再按军校招生体检标准组织复检。复检项目为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及女性考生的妇科检查。复检与面试一同进行,面试合格方进行复检。

要点三:了解录取情况军队院校招生实行在面试的基础上提前单独录取的办法。凡报考军校的考生,不能兼报公安、司法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提前录取院校。对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且面试合格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实行一次性投档,择优录取。另外,根据军校的性质和任务,一部分院校不招收女生或限制了女生比例。女性考生在报考时要认真阅读招生计划目录上的有关要求,切勿误报。还有,高考录取并轨之后,军事院校成为考生报考的热点,一般情况下军校录取分数线较高。

专科军校范文5

今年军队和武警部队39所院校在我省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1171名,其中:男生1129名,女生42名;理科1141名、文科30名。人大、清华等81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699名,其中男生680名、女生19名;理科633名、文科53名,文理兼招13名。军校生和国防生录取工作继续实行远程网上录取。省招考院从省军区招生办提供的政治考核、面试、体检合格考生名单中区分男、女生和指挥类、非指挥类,按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20%投档,招生院校再按专业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录取对象。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学科成绩好的考生。

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省招考院将从面试体检合格、达到相应录取分数线、未被第一志愿录取、服从调剂的考生中,按招生院校的计划缺额数向招生院校提供考生名单,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第一志愿未被军校和招收国防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报考军校和国防生院校的考生,政治考核、面试、体检结果共享。

报考军校和国防生的考生,录取后入校均要进行复审复查。报考国防生考生复审复查合格者签订国防生协议,确定为国防生。复审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国防生资格,但不作退学处理,原则上转为该校同专业非国防生学生,或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安排。

根据政策规定,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者,以及现役军人子女和军队因公牺牲、烈士的子女,可以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专科军校范文6

6月9日 藏文、彝文加试

6月9日—10日 外语口试

6月14日—15日 体育尖子生专项测试及资格认定

6月20日前 军队(武警)院校和国防生招生院校招生政审

6月22日晚 通知考生高考成绩,公布统考及各类单招录取控制分数线

6月24日17∶00前 填报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志愿

6月25日12∶00前 考生查分登记

6月25日—26日 公安院校公安招生面试、体能测试

6月25日—30日18∶00前 公安院校招生政审

6月25日晚 划定并公布军校军检、面试分数线

6月26日17∶00前 艺体考生填报艺体本、专科志愿

6月26日—30日 军队、武警院校和国防生招生院校面试和军检

6月28日 公布艺体文考成绩控制分数线

6月28日12∶00前 填报普通类本科提前批以外的本科志愿和对口招生职教师资、高职班志愿

7月2日12∶00前 填报专科提前批和其他专科志愿

上一篇魅力英雄

下一篇翻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