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比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划龙舟比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划龙舟比赛

划龙舟比赛范文1

【2017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龙舟比赛活动计划1】

根据中央、省文明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的要求,定于2017年6月2-5日在常德市柳叶湖举办2017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xx省第三届群众性龙舟赛总决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2017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xx省第三届群众性龙舟赛组委会(详见附件1),负责大赛组织协调工作。

(二)各市(州)按本通知精神,由文明办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参照成立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本地有关工作,并明确一名联络人上报至本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二、工作分工

(一)预赛分工

1.各市(州)宣传部、文明办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预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制订下发预赛的宣传方案。

2.各市(州)体育(教体、文体)局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预赛的竞赛组织、场地与器材、本地参赛队伍的组织训练和注册报名工作,并协助组委会做好食宿、交通工作。

3.各市(州)组委会负责协调当地公安、交通、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做好食宿、交通、食品、安保等工作。

(二)总决赛分工

1.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负责本次大赛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定下发有关文件,负责起草、报送简报。

2.省体育局负责制订竞赛规程、审定参赛运动员资格、场地选定、比赛器材、裁判调配、食宿交通,以及本次大赛招商工作。

3.xx广播电视台负责策划整体宣传报道方案,组织总决赛直播以及赛前预热造势。

4.常德市协助大赛组委会做好总决赛的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当地公安、交通、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做好食宿、交通、食品、交通、安保、场地建设等工作。

三、竞赛方案

(一)预赛:由各市(州)组委会负责组织,在本行政区划内自行选取比赛地点和确定预赛规模,通过预赛选拔1支龙舟队参加全省总决赛。

(二)总决赛:全省14个各市(州)各1支龙舟代表队参加全省总决赛,大赛组委会共接受不超过16支龙舟代表队报名参加本次大赛。

本次比赛竞赛规程详见附件2。

四、赛区权力与义务

(一)各市(州)组织预赛所需经费,可通过吸引社会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要突出2017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主题,商业冠名可排前、后,也可冠名到参赛龙舟代表队。但本次大赛的总冠名权属大赛组委会。

(二)各市(州)组织预赛负责赛道、看台等比赛场地建设以及购置标准龙舟、划桨、救生衣等,所需经费由预赛区组委会统筹解决,其他器材由各参赛队自备。

五、宣传报道

预、决赛整体宣传报道方案另行制订下发。请各市(州)委宣传部、文明办加强协调指导,做好本地预赛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将预赛电视节目素材送xx广播电视台。总决赛直播由xx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负责实施,红网并网直播。

六、安全保卫

预赛安保工作由各市(州)文明委负责。

本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根据分工,共同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2017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xx省第三届群众性龙舟赛圆满成功。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 邓xx(省文明办),xx;孙xx(省体育局),xx(兼传真)。

【2017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龙舟比赛活动计划2】

一、比赛时间:2017年5月28日上午8:30开始。

二、比赛地点:起点:市区崇阳溪崇安街南端岸边;终点:穿过崇东大桥桥孔水面(指大桥北面两个桥墩的连接位置1000米直道逆水竞赛)。

三、参赛单位:市直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驻军、各乡(镇、场)、街道等单位均可报名参赛。

四、运动员资格:

1、凡是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合同工和临时工均可参赛(年龄不限);每队15人(其中领队1人,舵手1人,鼓手1人,划手男女各6人),领队要求是本单位的领导。

2、在比赛的第二轮中,每队允许有二名替补队员进行更换。

3、参赛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各队在训练和比赛时,必须穿救生衣,以确保安全。

五、竞赛办法:

1、竞赛按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龙舟竞赛规则》和大会组委会补充规定执行。

2、比赛以淘汰方式分组进行,每一组的第一名进行第二轮比赛,最终获胜者取得龙王奖。

六、奖励办法:凡参赛队伍均给予奖金和奖品,本次赛事只设一个龙王奖,由成绩最佳者获得,并颁发奖金、奖杯和奖品。

七、具体要求:

1、凡参赛单位务必于5月22日上午11:00时前将报名单一份(加盖公章)传真或送达市文体新局

2、定于5月23日下午3:00时在市文体新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各参赛队领队会议,进行比赛抽签和训练安排及有关竞赛事项的说明。

3、定于5月5日至5月23日为各参赛队分批在崇阳溪水上训练时间,具体训练时间由各队在领队会议上自行提出,并由大会竞赛组负责统一安排协调;训练和比赛用的龙舟和划浆及救生衣均由大会竞赛组安排提供。

划龙舟比赛范文2

湛江市八小五(3)班 陈姝帆

能去看龙舟赛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在去年龙舟赛时,我因为没能去看而懊悔了一年。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湛江又要举行龙舟赛,我可不能再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今天一早,我赶紧来到金沙湾观海长廊。那里早已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龙旗飘扬。我抬头一望,到处都悬挂着“湛江第三届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呀!气势还挺大嘛!九根旗杆矗立在海边,九面国旗迎风招展,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真不愧是国际性比赛。最令我高兴的是,中国的国旗威严地飘扬在九面国旗的正中间。

不一会儿,比赛开始了。先是进行女队比赛。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六条龙舟就迅速地出发了。大家都很努力地划,争先恐后地向终点冲刺,最后,澳大利亚女队获得了第一名。

我的心掠过一丝失望:为什么不是中国队获胜呢?我眉头皱成一团。不过,我很快发现为什么澳大利亚女队能获胜,是因为她们船桨划动的弧度比较大。我为这个发现而高兴,我也希望接下来比赛,中国队向澳大利亚队学习。

女队比赛完了,该男队出场了。

六条龙舟在海面上一字排开,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似乎浑身上下都是力量,需要爆发出来。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冲上天空,六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海湾,向对岸狂奔而去。开始,六条龙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瞬间,澳大利亚男队脱颖而出,冲到了最前面。紧跟其后的是美国队,中国队紧贴在美国队身后。海中央水花翻腾,像是一条条蛟龙从海底冲到了海面,很是壮观。

六条龙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金沙湾的海水里争先恐后地遨游。过半时,美国队超过了澳大利亚队,冲在了最前面。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六条龙舟继续狂奔。这时,赛场上突然播放起了成龙和周华健的《真心英雄》,雄壮的歌声在为队员们加油鼓劲。随着强劲的歌声,海湾里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我盯睛一看,中国队超越了澳大利亚队,紧紧咬着美国队不放,暂列第二位。

这时,只见中国队东山再起。二十名划船手,一起高喊:一、二、三、划,一、二、三、划,……。铿锵有力的号声回荡在海湾的上空。伴随着有节奏的喊声,船手们双手紧握船桨,抡起胳膊,咬紧牙关,满脸涨得通红,不停地使劲划着,船桨不停地在水面翻滚,胳膊不停地在船身两侧旋转,像是两排快速旋转的飞轮,击打出千姿百态的水花。擂鼓的龙头,双手有力地敲打着大鼓,他好像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干脆站了起了,甩动着粗壮的臂膀,更加卖力地给船手们鼓劲。头扎红头巾的龙尾,弓着腰,猫着背,双眼注视着前方,双手不停地调整着航向,双脚不停地跺着,嘴里也在大声地喊着:一、二、三、划,一、二、三、划,……。

六米、五米、四米,终点越来越近了。美国队和中国队已经纠缠到了一起,一会儿你在前,一会儿我在前。中国队的船手们大吼一声,拿出了看家本领,身体一齐向前倾,双腿一齐向前蹬,双手一齐向后划。顿时,龙船像是上了发条的飞船一样,猛地向终点直奔而去。随着观众的呐喊声,中国龙船在最后三米终于超越美国队,把美国队甩在了身后,顺利地冲到了终点。沸腾的海湾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场上一片欢腾,船上的所有成员举起双手,向观众挥舞致谢。此时,呐喊声、欢呼声、音乐声、锣声、鼓声,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划龙舟比赛范文3

每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看划龙舟的比赛。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在路上看见了很多穿红色T恤衫的人,他们努力地练习着,跃跃欲试。准备赛出一个好成绩。我继续往西溪湿地里面走去,穿过了几条小路,看见了几艘零零星星的龙舟都在奋力地划水,转着圈练习。

比赛开始了,我来到一个人多密集的地方。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站在了栏杆上占领制高点。龙舟的花样真多!有的龙头摇摆不定,像一条活灵活现的真龙一样,而且有的龙头还用各种各样的条文制造而成,颜色五彩斑斓……龙舟中间的人敲着鼓,随着鼓声,船桨有节奏地划水,整整齐齐。突然,鼓声快了起来,他们也越划越快。水浪翻腾起来,居然从龙嘴中喷了出来,好一个“游龙戏水”!咦?那艘龙舟怎么不敲鼓,不划水了?他们都在拼命地排水,脸盆、铜鼓、船桨都用上了,水全部飞扬起来,热火朝天,我心想:翻船了,马上翻船了。我拼命大喊:“翻船!翻船!翻船!……”结果,还真被我说中了,爸爸说我是个乌鸦嘴。过了一会儿,边上的人都喊:“小强加油!小强加油!小强加油!……”我很奇怪,就去问妈妈,妈妈说:“就是小强热线里的那个小强呀。”我恍然大悟,我叫爸爸拍一张照片,不料,爸爸没拍好,只拍到了小强的头发,我遗憾地叹了一声气。

我看累了,就回到家里去了。端午节就要划龙舟,这是中华的传统习俗。长大了,我也要去划龙舟!

划龙舟比赛范文4

27岁,墨尔本人,今年被澳大利亚政府派到中国工作。在澳洲就喜欢中国并研究中国文化。来北京后爱上了中国菜、爱上了国安队,还疯狂爱上了龙舟运动。

北京的夏天,绿树环绕的后海成为一处绝佳的消暑之地。

每周四和周六,在后海都有一群快乐的“龙舟人”在训练,他们都是在中国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一个下午在湖面上挥汗如雨,这样的放纵,让老外们欢喜不已。

澳大利亚的帅小伙赵思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今年27岁,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赵思成的英文名字叫“Tristan”,他和太太今年3月来到北京,在澳洲驻华大使馆工作。“我非常喜欢跟老百姓练习中文,但我还不太流利。我也喜欢拍照、吃中国餐和做中国饭,还有去新的地方旅行。虽然我们来中国的时间很短,可是已经去过上海、大连、广东和广西了。”

龙舟运动是一种帮扶

赵思成与龙舟结缘,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古老的龙舟运动早就走出国门,受到外国朋友的青睐。

“我去年在澳大利亚开始划龙舟,那个时候我住在堪培拉。堪培拉虽然是澳洲的首都,但人口很少,只有30万人!可是我们有很好的天气,还有一个大的湖,所以在水上的运动很流行。”在朋友的推荐下,赵思成也开始尝试龙舟运动。他对龙舟的魅力也有着独特的体悟:“龙舟最大的魅力是,它对年龄、性别、经历都没有要求,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尝试”。

龙舟运动,在赵思成的眼里,还是一种帮扶。“我们也都愿意帮助新来的人,”他笑道。

中国的龙舟真大!

今年,一到中国,赵思成就开始找龙舟队,有同事告诉他后海有个北京国际友人龙舟队,可惜那时候还是冬天,后海结冰,直到春暖花开的日子,他才开始在中国的第一次龙舟训练。

北京国际友人龙舟队是北京金帆后海水上俱乐部组织的,教练之一贺鸣是一位痴迷龙舟运动十余年的业余志愿者。这支龙舟队被赵思成称为“北京唯一会说英语的中国龙舟队”。

TIPS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同,长短不一,桡手人数不一。竞渡龙舟要求便利、轻陕、易划,所以狭窄而细长。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船体呈梭形,两头窄,中间宽,最长的龙舟可达50多米,乘坐上百个桡手,短的龙舟约10米,坐10余人。各地方比赛桡手人数并不统一,有的地方有严格规定,每年参赛桡手人数不能多不能少;有的地方桡手可多可少,但船上舵手、鼓手、锣手均各一人。目前竞渡龙舟,长为13米,宽1.35米,深0.4米。划手20人,舵手、鼓手、锣手各一人,共23人。

TIPS

龙舟分类

赛舟:又称快舟,是专门用来比赛、竞渡的龙舟。根据各地方龙舟绘制的色彩、绘画的风格、手法的不同,又将赛舟分为:青龙、乌龙、菜花龙、黄龙、五彩龙、飞龙等。花舟:也称戏舟、彩舟、造型龙舟,这类龙舟往往外形宽大,其特点是:不参与赛龙舟,只在江面上停泊,供人观赏。

游舟:也称看船,赏船。这类船只是皇亲国戚,豪富商绅,官僚弟子制作或者雇用来观赏美景,品茗听戏,逛江游玩的画舫游船。对龙舟的称谓各地也存在一些差异,根据赛舟的船体大小和外形构造分为:大龙舟、双体龙舟、独木舟等。

在中国短暂的日子,赵思成跟随澳洲的龙舟队和北京龙舟队,参加了中国的一些龙舟比赛。“中国的龙舟真大!”赵思成由衷赞到。不仅龙舟大,中国龙舟比赛的规模也比澳洲大多了。赵思成对于当地人的加油声记忆犹新,感动且振奋。“在澳洲很少人看我们比赛,”不过,也有值得骄傲的事情,还非常乐。赵思成笑道:“我们在澳洲还曾赢过一整只猪。”比较澳洲的龙舟队和北京的龙舟队,赵思成认为后者“很好玩”:锻炼第一,比赛第二。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因龙舟聚集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训练休息之际,大家说说笑笑,从热身运动开始,大家都非常投入和认真。

通过龙舟,赵思成也进一步了解了龙舟节,了解到中国很多的传统文化,如舞狮、吃粽子等等。“龙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他说。

我是北京人,我是国安球迷赵思成的中国缘久已,他在大学学习的是历史和亚洲文化,最喜欢中餐,澳洲的中餐馆成为他饕餮之处。

谈到“吃”,他豪不含糊,他打算在中国居住的4年里,遍尝各省名菜。中国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都吸引着他。

入乡随俗,赵思成也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北京人”。“我是北京人,所以我是国安球迷。”他一本正经地说,把记者也逗乐了。看来,国安的国际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呀。记者两次见到赵思成,他一点也不惧生,面对中国记者,十分随和,在采访上也是努力配合,甚至求助于中文老师。

划龙舟比赛范文5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民族体育;田野调查;苗族;独木龙舟

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01-08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ragon canoe in the Southeast Guizhou region

――Empirical study of sports anthropology (Part 1)

HU Xiao-ming,YANG Shi-ru,XIA Wu-si,WANG Jian-zhong,NI Yi-ke,WANG Guang-jin,

HUANG Yong-sen,YU Yong-hui,DENG Xing-hua,LI Ling,WANG Rui,TAN Guang-xin,

ZHAO Xia,XIANG You-ming,CHEN Qiang,CUI Zhou,CHENG Zhi-li,LI Qing-hui,WEI Jia

Abstract: By carrying out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cultural circle of dragon canoe” along the Qingshui river and Bala river in the Southeast Guizhou region, the author confirmed that the 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ing method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study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body games, and presented a case of empirical study of national sport by means of sports anthropology, also a useful try made by the sports community to collect scientific data of events belonging to a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first fitness survey conducted on the game players in 2008, the author rechecked the players by means of fitness anthropology, and added environmental and implemental measurements according to sports anthropological methods, mainly focu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respect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completed 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an ancient body competition game.

Key words: sports anthropology;national sports;field investigation;Miao nationality;dragon canoe

1研究目的与一般情况

苗族人口近千万,近半数居住在贵州,其余约1/3生活于湖南和云南,少部分分布于重庆、广西、湖北、四川及海南等地及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然而,独木龙舟这项举世罕见的传统竞技活动,开展范围仅存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施秉县交界的清水江以及其支流巴拉河交界处,活动人群仅限于苗族的一个支系。清水江是贵州省第2大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清水江的支流巴拉河,起源于黔东南雷山县,于台江县巴拉河村融入清水江。

独木龙舟原始古朴,与其他地方龙舟有许多不同之处。就人类学研究而言,独木龙舟最宝贵之处是保存了相当浓郁而完整的传统仪式。从制作龙舟,到龙舟下水、出发比赛前及赛后“吃龙肉”,都有一系列祭祀性巫术活动;停放龙舟的龙舟棚旁边,常见到小土地庙;颇为独特的还有划着龙舟到各村寨通知亲戚们送鸭鹅猪牛等的“接龙”仪式:比赛前一艘艘的龙舟在鞭炮声中划到沿途码头,接受本艘龙舟所代表的姓氏或村寨联姻的亲家送礼和敬酒。此时,健儿们会表演“花式划船”,并向岸上围观的群众撩拨水花,休闲娱乐味道十足。

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具有与现代体育活动类似的竞技形式,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民族体育。然而,它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身体活动、是否具有体育的目的和功效、它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需要研究。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在古代典籍中屡有记载,半个世纪以前就被国外影视机构拍摄,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成百上千,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却凤毛麟角。我们认为,独木龙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非常典型的例证,通过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可以为身体文化的探索开拓新的空间。

本次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调查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简称华南师大体院)及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简称贵州民院体院)联合发起,贵州民院提供部分经费,组织数名教师并由体院院长带队,自驾车搭载人员、仪器和物资长途跋涉参与调查活动;华南师大把本次调查视为支援西部开发和扶持民族院校科研工作,故提供较多的研究人员和经费。本次田野调查经验表明,优势互补、共促互惠,是院校间进行体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最佳途径。

联合调查队部分成员,过去曾多次深入黔东南苗族村寨,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进行前期考察。但碍于人力、物力,过去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调查。经过1年多准备,并制定详尽计划,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考虑到独木龙舟竞渡活动是2009年6月14~19日(农历5月22~27日),调查队需要考察活动前后的情况,所以联合调查时间确定在2009年6月12~22日(农历5月20~29日),总计11天。

考虑到调查队成员大部分为高校体育教师(其中5人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多数没有经历人类学训练,因此特别向队员交待的注意事项包括:阅读人类学书籍、学习田野工作方法、互相主动交流;参与性观察方法需要获得客观准确的信息,调查活动尽量避免主观介入;每天晚上必须将当天工作记录完毕,并准备好次日所需物品;外出队员所有活动必须两人以上同行,特别注意在山崖和河边活动的安全;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适应艰苦生活环境,注意饮食卫生。

2调查的方法及内容

采集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国体育界已经借鉴了各种各样可以用来研究体育活动的科研方法,但恰恰长期缺少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方面独具优势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有自己一套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由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等著名人类学家创立的田野调查方法,即在实地调查中,集中在某一地点或区域居住一段时间,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各种活动,从中了解其文化行为。田野工作的基本内容为“参与观察”。依靠这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所写的调查报告称为“民族志”。对于人类学家而言,这种方法的训练几乎成为一种制度,以至于真正的人类学家,几乎都有多年的田野工作经历。

过去在研究民族体育方面,习惯照搬历史学或民族学的方法,结果多停留于对奇特身体活动状态的表面描述或历史典籍零星资料的简单编纂;借助一些哲学观点或思想流派的晦涩术语及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哲理的论述,不仅理论上难以超越几十年前的豪依津哈等大师,而且离实际活动太远也难免隔靴搔痒;而运用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要么停留在简单的数理统计层面,要么模仿西方的研究,借用别人的命题设计进行填充,得到的结果脱离中国民俗游戏实际,这使民族体育的研究踯躅不前。

多年来,对体育的研究中极少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仅仅是一些短期的身体活动事件,获得资助少、工作条件艰苦、出成果周期很长。一般体育研究者不能忍受孤寂,乐意寻找一些“短平快”的方法――选定问题、设计问卷、发收问卷、统计分析问卷、提出对策。这种研究思路的最大不足,是横切面的问卷调查忽视了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在时间和环境条件上的不一致性,舍去许多细节,放弃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尤其对局限于偏远地区的缺少记载的历史文化内容,更是鞭长莫及。而人类学参与性观察的小样本量的深入访谈,使获得的调查资料远比其他方法翔实,取得人类学调研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通行的认可度。人类学的小样本量虽然在反映宏观整体的研究中不具备优势,但田野工作中的测量记录、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却是研究孤立、罕见、奇特的“小众文化”甚至“微众文化”――民族传统身体游戏的最适宜的方法。体育人类学,不能不采用这种基本方法。

体育人类学,是借助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具体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在方法的运用上不能脱离人类学的基本技术路线,但又要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根据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身体运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特殊需求加以调整并自成一体,否则体育人类学也没有必要自成一门学科了[1]。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竞技游戏,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节日进行,前后也不过十天半月,属于时间很短的专题性研究。相对于一般人类学以年为周期的“百科全书式”的田野工作,体育人类学在时间上可以大为压缩,但更为强调结合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考察。针对像独木龙舟这样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的珍稀民俗游戏,本次田野调查前,尽可能广泛参考已有的人类学、民族学资料,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点集中到围绕这项活动的体质状况测量、环境器物记录、历史文化的深度访谈3部分。

2.1体质状况测量

体质人类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兴盛中显得相当冷清;然而,它在21世纪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中有萌发新生的可能性。体育人类学认为,对体育的一切研究,其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的依托主干都离不开对人类身体的影响,这也是体育学存在的依据。体质测量与评价,是体育专业师生很熟悉的一门课程,对人体形态和机能的了解可能仅次于专业医务人员,这就使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人员比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在判断研究对象体质状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由于生活在水边苗寨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可以划龙舟,所以对这一很小人群的体质调查,可以科学直观地反映出独木龙舟活动对他们身体的影响。对体育人类学而言,研究人类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怎样研究身体状况,都是文化的需要。换言之,体质测量是为了说明人类文化的生物性载体的状况。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之地进行体质调查,测试器材及指标必须尽量精简。还要事先考虑到调查对象外出务工、戒备心理,以及农忙与调查时间的矛盾等困难。本次实证研究的测量指标是在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加以精简,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安静肺活量、右手握力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该项活动的体育效果。

调查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贵州省台江县管辖的古镇施洞。施洞,又名施洞口,苗语称“展响”,意为贸易集市,是连接清水江上下游的重要渡口和驿站,位于台江县城以北35 km,凯里东北71 km,镇远以南30 km处。施洞镇有20个村寨,4 045户,总人口16 595人,只有5个村寨不在江边。除了街上村与平兆村的一部分居民外,绝大多数是苗族。不在江边及非苗族人群,不作为测试对象。根据调查队在各乡、镇政府搜集的最新材料,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圈内调查的乡镇基本情况如下:施秉县双井镇共有10个行政村,61个自然寨,4 850户,22 353人;参加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村寨只有沿清水江而居的平寨、铜鼓2个行政村,约有3 710人。施秉县马号乡邰家寨、廖家寨、潘家寨、大寨、溪口寨、八埂寨、平地营寨、大冲寨等,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有1 061户、5 037人。老屯乡位于台江县西北部,辖2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寨,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有白土村、榕山、岩脚、花果山、老屯、槁卯、长滩等村,有970户,4 952人。

本次田野调查,首先需要对2008年独木龙舟选手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复测。最初受当地民族文化习俗、防御心理的影响工作受阻,许多参赛者拒绝测试,通过耐心说服、简化测试方法,才完成了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等苗族同胞能接受的最简单的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无论与周边不划龙舟的苗族人群相比,还是与周边其他民族人群相比,独木龙舟文化圈的人群并未显示出因一年一次的划龙舟活动而产生任何体育效果[2]。

2009年调查队在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理(心率、血压、肺活量)和机能(左右手握力)等指标,对所采集的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为了弥补首次体质测量因条件简陋和指标项目过少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需要通过再次复测的数据来证实上次基础性预调查工作的真实可靠。2009年6月13日,调查队到达老屯乡后,首先对老屯乡划龙舟选手进行测量,第2天转移到施洞测量巴拉河村和偏债村的部分龙舟划手,测量60余人。测量的同时,队员还进行了访谈,由于黔东南地区苗赛较为分散,且道路崎岖,调查队不时得分散行动,使用越野车搭载队员到较为偏僻地区调查。而短期分队主要调查了解马号乡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村寨,深入大冲、坪地营、八埂、溪口、大寨、潘家寨、廖家寨、邰家寨、六合小寨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工作。最终,调查队完成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人员的体质形态测试工作,共测试苗族男性竞赛选手227人,有效测试为196人,接近2009年参加龙舟竞赛选手总人数的2/3,收集样本有效数据1 600余个,样本采集科学合理有效。

通过两年采集的苗族独木龙舟选手体质数据的比较,发现竞赛独木龙舟选手体质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性,再次证实这项活动对身体并无产生明显的体育效果。

2.2环境器物记录及观察

实地观察法,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工作者最重要的田野工作途径,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式。强调研究者的主动参与性,对一个社区及其生活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使研究者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但是,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身体活动的短期专题性事件,不同于一般人类学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生活形态的整体调查,因此不需要以全年为周期的方式与被调查人住在一起。时间缩短,但与身体活动处于同时段的环境器物测量与记录,必需事先准备提纲和表格;否则时间将大为延长,又将回到一般人类学调查的长期居住调查模式。

体育人类学特别注重研究人类的一些特殊的身体活动,这些身体活动往往仅存于非常偏远的少数人群聚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存状态,形成了特殊的身体活动内容、表现形式和运动器械。对某一项传统身体活动性游戏的调查,体育界如果仍然沿袭过去仅仅只描述活动本身的片面性直观调查的方式,时过境迁,很可能抹去这项活动原生态环境的初始数据,后人无法再对其分析研究,变异后的活动将难以复原。因此,体育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提倡在最短时间尽快了解第一手材料,并与体质评估、环境器物的测量和记录结合起来。

根据文化人类学传播学派的圈层理论,本研究首先要通过实地调查确定独木龙舟竞渡活动的范围即清水江、巴拉河“独木龙舟文化圈”,在此范围内全面测量和记录有关龙舟活动地的地理地貌、植被和农作物,龙舟棚及与江边的距离,龙舟和附属器械的详尽尺寸等,气温、水温、江水流速等指标(要在龙舟竞渡的水域测量)。调查队抵达“独木龙舟文化圈”后,先后测量了老屯乡、施洞周边(榕山村、岩脚、老屯、白土、稿仰、花果山、长滩村等)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并全程观察偏寨龙舟下水组装过程,通过巴拉河村长请到了主持独木龙舟祭祀仪式的巫师进行专题调查,重点观察巴拉河独木龙舟下水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调查队沿清水江实地考查传说中恶龙所居之地“十里龙潭”,返至旧州村(铜鼓码头对岸村寨),观察测量参加独木龙舟竞渡的各村寨环境;水路考察了南哨村、四新、鲤鱼塘等交通不便的村寨。

1)环境器物记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境内河流分属两个水系,苗岭以北的清水江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境内河道长376 km,流域面积14 769 km2。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遇暴雨即发山洪,具有洪枯流量瞬息变化,易涨易退形成雨源性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观察,可以想见远古时期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舟船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苗族居住区峰峦叠嶂、山高水险,历来交通不便。在大小溪沟上修建有拱桥、木桥、石板桥、铁索桥等供人通行,在江河中用小木船运输。近年来,交通大大改善,但在偏僻山区,仍有短途的肩挑、背驮或者马驮的运输方式。独木龙舟文化圈多山峦丘陵,部分乡间公路仍然崎岖。本次调查组曾驱车从马号乡政府到六合村,短短20余公里竟然行驶了2个多小时,路况之差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善于利用水道运输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1949年以后,经过疏通的清水江可通航4吨的木船直达湖南。近年来,机动船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到划龙舟的习惯――原来从下游到上游村寨参与竞渡,用人工划可能需要一整天,而现在多数龙舟都由机动船牵拉,仅需几小时。独木龙舟竞渡的清水江流速为3.18 m/s,宽约130~160 m、水深3~5 m,河段中有不少激流险滩和深潭。

经本次联合调查组测试确定,独木龙舟竞渡范围,仅限于清水江中下游从平寨到六合小寨31.88 km河道以及巴拉河长滩至巴拉河村13.35 km河段。中心施洞镇,位于贵州台江县北部,隔江与施秉县马号乡相望,全镇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480~710 m。根据实地测量,与各村寨紧邻的龙舟棚大多建在海拔570~610 m,距河边直线距离约15~50 m,高差约8~20 m。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经调查组实地测试,2009年6月13~22日独木龙舟竞渡期间,白天的最高气温接近36℃,平均30℃,水温平均23℃,很适宜进行户外水上运动。

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黔南识略》记载:“郡内自清江以下至茅平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木角之材,靡不具备。”不过,据调查队的观察与测量记录,独木龙舟文化圈方圆数十公里之处很难见到可以制作龙舟的直径超过70 cm的大树。大树的减少,并不能归罪于大量制作独木龙舟,明朝中后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贸易已十分兴旺。在访谈中得悉有些村寨因为未能找到特大的树干制作龙舟,而迫不得已用了许多块木板组合成舟,表明一些龙舟已不是传统的“独木龙舟”了。

独木龙舟制作与保存,是调查的重要内容。由于伐木制舟的时间一般是龙年10月下旬,且近年来因生态保护规定,如要伐树须经过严格审批,可能数年也很难直接看到砍树的过程。调查队主要对现存独木龙舟进行调查,而对制作部分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通过与老人访谈的途径了解。

据记载,自古以来,苗族造独木龙舟一般用杉木,当选定某座山上某一棵树作为造龙舟木料时,要向山神“买下”这棵树,即在树根脚丢下一元二角钱(沿袭古时丢下12个铜钱之旧俗)。砍树的队伍由鼓头和一个小男孩一路敲着木鼓龙锣在前开道,所过寨子如有亲戚,也要敬献礼物,不许说得罪龙或不吉祥的话。砍树前,将事先准备的青布、丝线或麻线缠在大树干上,表示家族团结齐心,子孙像麻线一样多;还将带来的酒、饭置于树根脚,然后烧香、焚纸、杀绿头公鸭,将鸭血淋在树干上敬神。准备砍树时,由一位父母健在、儿孙满堂的男性族人,向“树神”祈祷后,动手砍第一斧,众人再把树砍倒。砍倒的树一定要倒向东方,以示不忘先祖从遥远的东方迁徙到清水江一带定居。木材在运输过程中,亲朋好友知道后,必须自带米酒给运木料的人员敬酒,同时还要放炮火、赠鸭送鹅等迎接龙木,并在木料上系上一条红布。木料运到寨子里,全寨的人都出来迎接。尔后,大家齐心协力把木料抬到寨子比较宽的场地堆放。开工制作之前,先请本寨一位巫师择选动工日,动工前要杀白公鸡并将鸡血滴在木料上,烧香烧纸祭保护神,由本寨德高望重的木匠用墨斗弹第一根墨线后,其他木匠和男性劳动力才可以动工。独木龙舟制作完毕,要刷三道桐油,最后全村寨踩鼓吹笙喝酒聚餐,欢呼着把制作好的新龙舟抬到龙船棚保存。龙舟的龙头用长3~5 m水柳木制作,如本寨没有此树,要到别的寨子去购买,若主人不愿意卖,便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偷”,但事后一定要在树桩旁放一篮米饭、一只大公鸡、一壶米酒,以示对主人的尊重。龙头制作时龙颈下都掏空,再以小木板钉平(传说如不掏空,龙头将与水中的真龙相斗);颈背部刻龙鳞,施以五色。龙头显得活灵活现,头上还装有一对直角或弯角的水牛角[3]。

苗语称独木龙舟为“量翁”、“量用”或“翁熬”、“用熬”,意译为“划龙”或“划水龙”。龙舟中间粗大的龙苗语称“合迷”意为“母龙”;左右两侧的两只龙,苗语称“嘎呆”,意为“子龙”。据调查队观察和测量,未下水的老屯乡的独木龙舟,全长约26 m,宽度及厚度都约50 cm。母舟平时被倒转放置,两旁伴着两只子舟。子舟的长度为15 m,宽度及厚度都约为30~35 cm。巴拉河村寨的其余龙舟长度为23~26 cm,宽40~60 cm,厚度为30~50 cm。中间舱用来装载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所送的家禽和当日桡手的饭菜。根据估计,母舟重约吨余,需要50多人以上才能搬移。龙头平日则轮流收藏于鼓头家;巴拉河村寨的龙头,长约3 m,放在村公所。独木龙舟的桨,长度为1.6~1.9 m,上部的1/2是3 cm直径的圆木棍,下部为上宽下窄的“菱形”(上宽5~10 cm,下宽在4~6 cm)桨叶,下底部安装一个铁箍,兼有“撑”篙的作用,与中华传统龙舟的桡桨有极大的区别。

调查队观察到,清水河畔划龙舟的苗族村寨,一般一寨一只龙舟,两百户以上的村寨有2~3只。放龙舟的房子形似长廓,称“龙舟棚”,龙舟棚是苗族为长年存放龙舟而建的瓦屋,苗语音为“爹仰勇”,也叫龙船廊。以前是全木质穿斗式结构的瓦屋,近代也有砖柱木顶的瓦屋,上盖歇山式小青瓦,一般为一丈一尺宽七间八柱对称结构,长度在26 m左右。龙舟棚的地点选择要求:一是要求将龙舟棚修建在本村“镇寨树”的旁边;二是要求龙舟棚要建在河边;三是要求在龙舟棚附近建一个土地庙。经过实地测量13个寨子的“龙舟棚”,长短高矮几乎相等。每排柱脚离地面约0.6 m处有圆形穿杠,供搁置船身用。老屯的龙舟都放在村口两旁的龙舟棚内。巴拉河村寨的龙舟棚内有一条新造的龙舟。许多龙舟棚附近有一座土地庙,长阔高约1.8~1.9 m。调查队现场测量了30艘龙舟和龙舟棚,并对少数难以到达的龙舟棚也进行了目测、询问。值得一提的是,施洞镇四新村张姓的一条龙舟据说已有128年历史,是目前所有独木龙舟中年代最古远的龙舟。

现存龙舟数量,是需要调查的最基本数据。经调查队的实地踏勘统计:目前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8个苗族“下游苗”支系村寨共有独木龙舟41条(不包括已损坏或流失的4条)。其中,清水江沿岸20条(不包括已损坏2条及流失1条),巴拉河沿岸15条(不包括已流失1条),归属于张、龙、刘、吴、杨、潘、廖、石、邰、姜诸姓氏(有少数龙舟不归单姓独有),其中张姓最多,为17条。

2)苗乡龙舟节氛围感知。

调查队全体成员全程观察2009年独木龙舟节的盛况,集中体验农历5月24日平寨码头“赛龙头”、农历5月25日塘龙码头“赛龙身”、 农历5月26日铜鼓码头“分龙赛”、农历5月27日施洞码头“赛龙尾”等竞赛活动。

传统的“接龙”仪式,是节日重要内容:一般先鸣放3声土炮,等候已久的亲属抬着礼品(主要为鹅鸭,偶有猪牛等大礼物),放一串鞭炮以示祝贺,然后逐一敬酒,亲朋好友所赠礼物挂在龙颈上,挂得越多,表示“鼓头”亲戚越富足、有脸面。站在龙舟颈上的撑篙人,是声望较高、口碑较好、亲友较广的人,他站在龙舟前跟鼓头在一起,很容易让沿岸寨子的人识别这条龙舟是哪一寨的,如有人要赠送礼物,就拿了鹅鸭之类提前来到河边,鸣放鞭炮示意龙舟靠岸。

调查队成员6月16日早晨到达平寨,远远看到河面赛道用一些塑料浮泡分隔,起点及终点分别设有司线员。附近村寨村民携妻带子或老幼相伴,着节日盛装参与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正式比赛共8舟参与,每次2舟竞渡,比赛河道长约200 m,规则是谁先到终点谁赢。裁判一声令下,众健儿协调一致奋力前划,并发出雄壮的呐喊,鼓手擂鼓以激励士气,男扮女装的少年负责打锣配合,炮手不时发炮以振声势。一轮轮比试期间,常常发生了一些争执,但令人惊奇的是,只有各龙舟所属姓氏的村民关注,而其他人似乎完全沉浸在节日欢庆的氛围之中。龙舟节庆典活动期间还在小学操场里举行村际篮球比赛,岸边河滩上也有踩鼓舞的表演及斗鸟、斗鸡、吹芦笙、对歌等民间娱乐活动。

6月17日调查队回到施洞,四处弥漫着浓厚的节庆气氛。根据所见大会贴出的告示,每艘参与竞渡的龙舟都获数百元的出场费,并按最后的成绩得到数百至千元的奖金。施洞的龙舟竞渡比平寨的规模大,参与的独木龙舟多,据目测有4.5万人到场,但并没有看到运动竞技性质的正式比赛,龙舟多是两两竞渡,自娱自乐,岸上的观众似乎也并不关心谁输谁赢。

到了龙船节结束时,各村寨都大摆酒席,展现“吃龙肉”的奇特习俗。

整个独木龙舟节,调查队并未感受到现代体育意识,倒是在节日欢乐的氛围中体验到不少原始竞技游戏的独特魅力。2008年当地龙舟协会曾经请外来的体育教师制定苗族独木龙舟比赛规则,结果得不到当地村民的认同;2009年恢复为传统方式,又寻回了皆大欢喜的和谐气氛。尽管当地不时传出有独木龙舟到贵州其他地区甚至到外省进行表演的新闻,甚至有些地方官员谈论如何使苗族独木龙舟比赛的常态化,试图开发常年旅游以造福一方,但并不能代表大众的意愿。值得注意的倒是经济的诱惑:有的村寨开始以龙舟下水为筹码,向可以接触到的相关方面(包括调查队)索要钱财;村民在提及自个寨子的独木龙舟到外地比赛表演时一脸的骄傲,甚至有村民托调查队找相应的关系,以寻求到外地进行比赛表演的机会,渴求高额的物质回报。村民们向往获利,而不是正式的运动竞赛,也与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无关。

2.3深度访谈

以参与式实地研究和深度访谈为田野工作主要方法的文化人类学,适宜对社会结构、制度、关系以及历史文化变迁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对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以及持续的研究中,由于体育界出现了对“科学”的误读,将“科学”研究理解为“量化研究”,甚至将应用研究中有无“数字”表述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胶柱鼓瑟,从而导致研究成果长期低水平重复。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是有限地域、人群的习俗事件,缺乏深度访谈,资料收集的粗糙和简略,将导致对其历史文化方面基本事实的遗漏,容易滋生后期编造材料的假冒伪劣之风。

体育人类学利用深度访谈的优势,可以了解自己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个过程不能像通常问卷调查那样简单分发、填写和回收,更不能委托非专业人员完成,而是要亲自面谈,根据事先拟好的访问提纲逐一询问填写,一般需要录音,重要访谈还需要摄像,要求当天完成访谈笔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存最原始的真实资料。近年来,我国体育界已出现研究者利用多次深度访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竞技游戏个案进行精心分析的博士论文,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4]。

需要注意的是,访谈对象可能对相关内容仅仅有某一方面的了解,导致调查结果片面;如果被访谈者无法回答提问或给出难以确定的答案,则可以参照其他访谈记录加以对照。为了缩短时间以提高效率,访谈也必需事先准备提纲甚至表格,并一定要留下姓名、苗名(本族称呼)、性别、年龄、身份、村寨、访谈时间、记录人,以保存第一手资料真实性。

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周期长,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学家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而在体育人类学面临的专题式研究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在本研究涉及的访谈人群中,有寨老、鼓头、锣手、巫师、划手等,鉴于当地苗族中青年基本上都通汉话,只是多数普通话欠标准,因此调查组成员选择大部分能听懂西南方言的研究者参加;针对苗族巫师念咒时必然要使用的苗语,调查组特意聘请了土生土长的苗族教授参与翻译,完全消除了语言交流障碍。

本次田野调查的访谈组于6月13~15日驻扎在巴拉河中游的老屯乡农家,访问了老屯乡的张海乡长以及各村村长和支书,再对鼓头、鬼师、寨老、村长、村支书进行深度访谈,填写访谈表多份;通过巴拉河村长请到主持独木龙舟祭祀仪式的巫师进行专题调查,重点观察巴拉河独木龙舟下水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16日对平寨村村长、竞赛组织成员、鼓头、龙舟选手等进行访谈。深度访谈的对象还有:贵州省龙舟协会顾问鲁崇久、施秉县文广局吴光祥、马号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及财政所所长、邰家寨鼓头,六合村支书、独木龙舟划手等,收集到深度访谈表及现场影音材料。

对独木龙舟参与者的深度访谈,涉及的是通过体质测量和直接观测记录所难以得到的历史文化内容,主要分为起源、仪式、活动组织管理3部分。

1)独木龙舟起源的传说。

一说是在远古时,龙王有一次酒后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造成大水灾。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大旱,人们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敲鼓求雨,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开始降雨人间,演变成今天的龙舟节。这很像是按汉族习俗编出来的故事。联系到周边镇远、铜仁已举办过国际龙舟节,信息传递便利;相邻的贵州黄平县百牛寨传说老龙因降错雨水被包公所斩,答应老龙每年划龙舟纪念之,这可能是相邻地区每年端午节划普通龙舟的故事的移花接木。

二说是平寨古代有一个叫洪天刚的人,一天,他的儿子到江边长塘口钓鱼,挂住了出来游玩一条龙崽的“龙袍”,被龙拖入水中吃掉,洪天刚得知后,即潜入江中怒杀龙崽。吓得龙王夫妇及子孙四处逃窜,以至雨无龙管,天旱地裂,人间吃尽了苦头,苗家的巴确、勾当、望波、勾雄(苗族祖先4能人),用吹芦笙划龙的形式,按吃龙肉的先后确定划龙的江段和顺序,划龙到十里长塘口,才把龙王一家接回长塘口。此后平寨为划龙的第一天,形成了今天的清水江平寨至廖洞的苗族独木龙舟节。这个传说符合苗民性格,又有消灾祈福的传承心理,但被访问苗族龙舟参与者很少有人认同,可能与平寨是汉苗混居的村寨有关,也容易联想到蚩尤战皇帝的神话故事。

第3种说法,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故事:古时老屯榕山(老屯乡叫等虾的寨子)有父子俩在巴拉河打鱼,独生子(苗名叫九保)被恶龙捉去咬死当枕头,父亲(苗名购报,亦称报公或保公)火烧龙洞,怒杀恶龙浮于江中。火在龙洞里烧了3天3夜,天黑了9天9夜。到了第9天,有母子俩点起火把到江边洗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随着小孩的喊声,天渐渐地亮了。云消雾散以后,人们发现清水江边躺着一条死龙。消息传出后,施洞地区沿江村寨的村民都前来分割龙肉……晚上,龙托梦给各寨的寨老说:“我杀了老人的独子,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划上几天,就像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于是各寨的寨老集中商议,确定各村寨都模仿棒槌形状,挖木为船,敲锣打鼓到清水江游弋,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根据各村分得龙肉部位的颜色,打造成象征性的不同颜色的龙舟,并且依各寨所吃龙肉的部位决定划船次序。

杀恶龙食其肉的第3种说法,多数苗民认同,台江县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也采纳了这种说法。经调查队在各村寨反复向多人询问,虽然细节有一些出入(如哪个村寨分到哪个部位、不能用筷子只能手抓等),但苗族杀龙吃龙的基本事实完全一致,且都说是老人口头流传下来的。传说龙尸从江面上飘来,有人尝了龙肉,好吃,纷纷来抢。胜秉寨发现得最早,分得龙头;平寨分得龙颈,塘龙寨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口的人去得晚了点,只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仅仅分了点肠子(据说龙的肠子呈深绿色,现在杨家寨的龙舟染成深绿色,称青龙)。

独木龙舟起源的传说关系到活动的日程安排。据说最初各寨商定;按照分龙肉的先后顺序来划。如胜秉分到龙头,排在农历五月初五;平寨分得龙颈,排在五月初六。但此时正值割麦、插秧的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各寨又协商,改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分期分地举行竞渡。经商议平寨为农历五月廿四,塘龙廿五,榕山廿六,施洞廿七,定在上述4个地点集中。这一规定,相沿成习,直到今日。

2)仪式中的巫师与巫术。

独木龙舟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仪式和禁忌。砍树制龙舟的时间、祭品、选树、祭礼,砍树、树倒、运送、接龙船木,择日制造、如何请神、请什么样的木匠和雕刻师傅,请龙仪式和开划仪式,乃至鼓头家请何人煮饭与烹肉、食物的存放、如何在龙舟上吃饭、何人可以接近和触碰龙舟等等都有严格的禁忌,其过程包含大量的巫术。在这诸多的龙舟仪式和禁忌中,苗族巫师是倍受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人物。

苗族对巫师亦称“鬼师”(苗语称为“固相西”)。调查队进入“田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由苗族教授带领的访谈队一行5人进入老屯乡岩脚村,得知妇女主任的父亲是巫师,便约定晚上访谈,并于第3日凌晨4:00~7:30,在村长家观察巫师现场做请龙、接龙的仪式,持续到龙舟停靠的河畔边,搜集了宝贵的录音和影像资料。

调查队在不同村寨数次观察和了解龙舟下水时的“起龙”仪式。在农历5月20日前后,各村寨的独木龙舟纷纷被村中的青壮男人抬到河坝,清洗、捆绑并装上龙头。比赛当天,龙舟出发前,在龙舟附近的河滩上放一张四方桌,桌下烧纸钱,桌上斟上3杯酒,摆上1升白米,米上点有3柱香,放12元钱,巫师穿长袍,面向东方,左手抓着只白公鸡,右手不时抓米向龙舟抛撒,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巫词念毕,巫师右手握刀砍下鸡头,高高地把鸡抛向龙舟,用茅草沾河水洒向龙舟,算是祭龙完毕,就可以下水划龙舟了。龙舟比赛结束后,巫师又用同样的方法送山神、树神、祖宗。

至于妇女不能触摸龙舟,家里有妇女坐月子者不能划龙舟等禁忌,显然也和原始宗教观念有联系。

3)组织由传统到现代。

独木龙舟竞渡是苗族男人的节日,划龙人员产生,有一定的规矩。因每只龙舟上都有一个主持人,俗称为“鼓头”。全舟都要听从鼓头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划船。所以,划龙舟首先要从寨中大姓的头面人物中产生“鼓头”(苗语“格略”),然后由鼓头物色请来“撑篙”(船头撑篙者,苗语为“略候”)、掌艄和锣手(苗语“顶妞昌”,头载银饰男扮女装的少年),还有炮手(苗语“榜雄”,当龙船离寨、归寨、过寨及比赛开始时,放3眼土炮),每天以酒肉招待,划龙结束后,各谢鹅、鸭等礼物。龙船所需最多的是桡手,一般每船每侧16人,由本寨家中无妇女刚生小孩的身强体壮识水性的青年男子担任。每年划龙节结束,“鼓头”要杀猪请寨上的人吃酒,由大家推荐来年的“鼓头”

独木龙舟的活动组织管理,属于苗族特殊的传统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苗族认为木鼓为祖先亡灵所居,是血缘家族的纽带与象征。鼓社是以木鼓为核心的祭祀组织,故称鼓社祭,是黔东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各地祭祀期限不一,一般几年举行一次,由巫师占卜择吉举行,以猪牛为主要祭品。鼓社祭的主持人称“鼓主”或“鼓头”,由选举产生。祭祖结束,职务也就自然解除,下届重选。因此,鼓头作为一艘独木龙舟的组织者。他在竞渡活动中地位最高,禁忌最多,开支最大,还经常耽误生产时间。但既被选中,就不能推辞。每个村寨要划独木龙舟,必须事先推选出鼓头。

受现代社会经济大潮的影响,寻找鼓头越来越难,因为鼓头在划龙舟的这4天里要包船上所有人的吃喝,来往于在清水江沿途向有亲戚的寨子靠岸收礼,一般以鹅居多,也有送现金和活猪的。礼尚往来,今年收的礼来年要还的。此种习俗给“鼓头”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此外,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青壮年大都在节日期间不回来,从抬龙船下水到划龙船难以集中足够的人力,使许多村寨龙船难以下水。从访谈中得知,下水独木龙舟从20世纪70年代的30余条到2008年的10来条。龙舟节期间,镇政府奖励每条下水的船1 000元,鼓励各村寨都参加,但收效并不显著。

调查队多次确认,参与每年一度独木龙舟赛事的男性村民,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有组织的训练。原则上每条参赛的龙舟需要进行下水仪式,每一位成年男性都可以划龙舟,如巴拉河村寨的村民就通过会议决定当年是否进行有关仪式。调查组观察到中寨进行了龙舟下水及装饰参赛龙舟的仪式,但在铜鼓村寨,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抬龙下水组装后即进行试划。

考察中得知,苗族独木龙舟节庆典已被俗世的价值观所干扰。最明显不过的是比赛及表演往往受金钱奖赏及报酬的因素所主导。当地基层政府原本希望设立奖金制度,鼓励村民承传苗族独木龙舟这一民族传统活动。可是,有关制度只是实行了两年,村民就已经开始出现“向钱看”的心态。在黔东南独木龙舟竞渡活动中盲目的引入金钱、科技及异文化,很容易侵害苗族传统的淳朴习俗及民族特色。对于它的的保育、承传、延续及发展模式,如何谨慎及有效地利用金钱、科技及异文化的介入,重视生态环境的和谐,促进传统竞技游戏的发展,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田野调查在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中发挥着搜集基本素材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仅仅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同时也是能解析对象的利器。所获得的材料,需要用整体观、相对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才能上升到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层面。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陈华. 体育人类学[M].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 杨世如,胡小明. 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J]. 体育科学,2009,29(7):78-83.

[3] 紫夏. 龙头上的水牛角[EB/OL]. 3miao.

划龙舟比赛范文6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小学生放假时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端午节小学生2021放假时间表安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小学生放假时间2021年端午节小学生放假3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端午节的来源说法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千年历史,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有哪些寓意我们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别称是瑞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制作成我们现在的粽子的模样。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