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障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克服心理障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克服心理障碍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1

    每个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是相同的,但是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的承受力及自信心是不同的。初学英语者都会有强烈的兴趣,但是随着难度的增大,有少数人就开始掉队了,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父母离异,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以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烦学习;2、少数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学习的潜在动力,吃不得苦,经不起累,导致自己成为后进生;3、家长督促不严,子女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会导致学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而其中最好的处方莫过于倾注真诚的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生活上体贴照顾后进生,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自尊心。尊重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尊重里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倘若你对他人不尊重,有可能会严重伤害他人的心灵,甚至影响一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尊重为原则,学会如何去尊重后进生。在教学《My family》一课时,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家庭,但在班级中有个别学生家庭是离异或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如果我贸贸然的在课堂中留下此话题让学生进行会话展示,想必有的学生会沉没,或是遭来同学的议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尊心也将受到伤害。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成临时的家庭,然后表演汇报的方法去介绍自己的家庭。这样既照顾到了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也使他们溶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也有利的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2、在课堂上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明白的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例如:在教《What shape is it ?》一课中练习认读单词“rectangle”这个词时,有位后进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本想练过几遍之后再叫他,可是看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我只好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让他先读,但在他读的过程中,我用非常慢的口型提示他(其他学生我也有提示,只是速度会有所不同),结果他真的不是很标准的读出来了。见此情景,我及时的夸他说:“XX的进步可真大,这么长、这么难的词都能先读出来,真是了不起。大家一起夸夸他。”听了我的夸奖,他的脸上总是挂者成功的微笑。就连下课了,还在不停的显示:“你知道长方形怎么说吗?我就知道是rectangle。”并且在以后的课上,他举手的次数也多了,英语说得也自然流利了一些。

3、从心理上理解后进生的需要和追求,从多方面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感到老师也是自己班集体中的一员,师生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用罗杰斯的话说就是做到三方面的一致: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感受在意识中的反映、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三者一致。换言之,就是要表里如一,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后进生,给他们真诚的帮助。这样他们就会真正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从而自觉、主动地克服心理障碍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能洞察他们的思想心理,能摸透他们的感情脉搏,与他们心心相通。也就是要求教师“以当事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后进生的想法,不仅要注意他们叙述的内容,而且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感受。在这么做的时候,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在一边,以后进生的角度去体会,达到对后进生近乎“感同身受”的理解境界。

总之,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还有许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清除,使他们形成健康的。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2

癌症患者首先要克服全然依赖药物的心理。人们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但不可将自身的生存希望全部寄托在用药上。当有的患者从恐惧中惊醒过来之后,首先产生的就是迷信和依赖药物的心理,而很少去考虑在战胜癌症过程中人的主导因素。他们往往迷信灵丹妙药,什么单方、验方、“祖传秘方”、江湖方药,都想试试。由于滥用各类药物,给机体解毒、代谢器官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更有甚者,迷信进口贵重药品,不惜重金采购,也不管这些药对自身是否适合,故而身受其害。笔者曾见某些患者盲目大量注射进口人体白蛋白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有的甚至险些送命。这类病人应当认识到滥用药品对身体的危害。药物是治疗癌症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治疗癌症的方法与途径有多种多样,合理用药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有的癌症患者疑心越来越重。总是怀疑自己活不长,似乎有“已被判死刑缓期执行”那样的心情,整天胡思乱想、心神不宁。这类患者与上面所述的患者心理状态不同,他们总是认为用药也是无效的。有的怀疑一切,连医生也不相信,既担心药品质量又不放心医生用药的剂量,个别患者甚至怀疑医生在用药害他。其实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是恐惧心理。恐惧可造成思维的紊乱,这种精神状态对患者极为不利。因为恐惧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表现,虽然可以促发人体自救意识与应激能力,但若超过了一定的情感限度,则能造成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剧烈变化,以至于摧垮机体免疫体系,从而破坏人体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招致其它并发症。这类患者要设法消除头脑中的疑虑,多看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战胜癌症的典型病例资料和电视录象。癌症康复者现身说法,有助于消除疑点,树立抗癌信心。医护人员和家属也应对其动之以情,以感化病人。

有的患者总是愤愤不平,感到老天爷对他太残酷,抱怨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常常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怨愤,脾气暴烈,肆意发泄胸中的积忿。内心的极度痛苦造成失去理智,出口伤人、行为越轨,很难驾驭自己。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觉得身患绝症是一种耻辱,自尊心受到扭曲。由于治疗、手术造成的身体外形改变,如面容的破坏、声音的变化、器官的残废等,都能造成患者心态失衡和情绪波动,往往动摇了坚持治疗的决心。有位30来岁漂亮的女演员,因患乳腺癌切除了,当她在术后看到自己身体失去了往日的姣美时,觉得已失去了人生的价值。艺术生命之花的凋谢,使她的情绪下降到最低点,心灰意冷,打算告别人世。从此她不愿与医生合作,拒绝服药化疗。根据她的这种思想状态,经主治医生耐心地与她谈心,告诉她手术是及时与成功的,病灶亦无扩散,服药化疗是必要的根治措施,一定要往好的方面去想问题。况且,等身体完全康复后,外貌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来弥补的。当代新技术制作的人工硅酮可以还你青春风采,故没有必要消极悲观厌世。经过医生的心理疏导,她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两年多以后,她终于又重登舞台。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3

1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1认知原因。我认为中长跑教学是意志磨练的过程。中长跑所要求的意志品质是和必须战胜肌肉长期紧张僵硬所造成的困难相联系的,在训练中,不管神经、肌肉如何紧张、疲劳、痛苦,甚至出现极点时,都应咬牙坚持,毫不松懈的跑到终点。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自觉、主动、顽强等意志品质。而许多学生却对中长跑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认识不到其锻炼价值,缺乏意志力,不能经受考验导致半途而废。

1.2趣味原因。即通常所说的兴趣爱好。有的同学平时参与体育活动少,特别是对中长跑的练习平时接触少,觉得枯燥无味,缺乏热情和兴趣,因而在练习中表现出冷漠,不积极的态度,甚至逃避。

1.3学生素质原因: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下,而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中长跑练习比较畏惧、胆怯,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训练效果。

1.4教师自身原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结构缺乏全面的了解,教学方法不灵活,手段陈旧,对学生缺乏爱心,也是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1.5社会原因。目前一些家长,包括一些学校管理层只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导致学生对中长跑学习不够重视和产生惰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2.1深化认知理解。教师结合中长跑的历史、性质、特点等,采用提问、讨论、解释等方法,深化学生对中长跑的认识和理解。譬如在中长跑中产生胸闷、头昏、浑身无力、呼吸困难等现象,从学生心理、生理、意志品质等方面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不仅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运动 “极点”的出现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长跑的意志品质、锻炼价值的认识。认识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长跑练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2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教师设计轻松愉快的课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自觉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新颖的课堂。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的设计课堂并实施。如利用学校的大斜坡、台阶、树桩、体操架等设计5分钟或10分钟跑;可以利用农村山区学校的优势开展登山比赛;乡间小道进行3公里、5公里的越野比赛;也可以进行1分钟、2分钟……,5分钟跳绳比赛等;在课堂上播放奥运会中长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中长跑的技术并感受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2.3运用良好语言艺术:中长跑是一个长时间保持一定速度跑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同时富有艺术性、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情绪和情感变化,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强烈的求知欲和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集体跑时让学生高喊“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口号,来提升士气,振奋精神。测验或者比赛,剩下几圈时对意志力差的同学可以激励他说:“只有几圈了,”而不能说“还有几圈。”对身体较差的同学可以鼓励他说“咬牙坚持,胜利在望。”这样使学生的心理上感觉到马上就完成,让学生感到老师平等待人,谦虚可敬,进而乐于教师的淳淳教诲,出色完成练习任务。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任何情况下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忍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反之,对于责骂、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会处于一种被动,压抑不快的状态,既影响学习,又会产生心理障碍。

2.4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了解自身心理水平和运动技能,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判断,以此制定合理训练计划。也可以自己进行试验,如在情绪高涨和低落两种状态进行学习,对产生的两种效果分析得出结论,据此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2.5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教师搞好中长跑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这个环境包括教师关心和鼓励学生,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良好环境;同学互相学习的融洽环境;团队团结一致,努力奋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环境等。只有营造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并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地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的潜能。

总之我们在中长跑练习中时刻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练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常注意对学生心理障碍现象的排除。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与排除影响中长跑教学的心理障碍,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畏困难积极努力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从而增强了学生体质,发展耐力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忠元.《体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2]《运动心理学》.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1981年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4

人老了,就没用喽!

换位思考: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春来自有春去时。面对自己也是一样,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你可以这样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你退下来了,不就给年轻人机会了吗?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有为的年轻一代。你还可以这样想:退休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必再为工作的事烦心,不再为肩上的重任而感到压抑得不能呼吸,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干自己一直想干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对自己说,不错,我是老了,但我的心不老,我依旧能够老有所为。不必叹老,更不必讳老。

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啊!

换位思考:和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显得碌碌无为,但是你在你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时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家庭生活中亦是好儿女,好父母,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安安分分,勤勤恳恳,虽然一辈子平平淡淡,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所以说你拥有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走茶凉人心不可信。

换位思考:以前门庭若市不是因为我的权力,而是因为我的职位性质,大家找我是因为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忙,我接待他们是我的责任。现在我退休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已经不再需要超负荷的工作了,大家也就不会来给我添麻烦了。人走茶凉是规律,门庭冷落是必然嘛!

退休了,别无它长,人生真的是很无聊啊!

换位思考:一辈子只从事一项工作,工作的性质也不要求我有其他什么特长,而且平时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去学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的东西,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退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不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弄点新鲜玩意吗?无聊的时候,联系联系因为工作忙好久不联系的老朋友,叙叙旧,聊聊天,回忆一下过去,畅想一下未来,或者是出去旅游,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即放松了身心,又增长见闻,何乐而不为?因此,退休是我人生的又一起点!

我是不是有病啊?这要是真的得了什么病,医药费找谁承担啊?

换位思考:首先要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病,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医生经过科学的诊断说你没病,你就没病,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将来的事谁也不能预料,所以担心也没有用。怕生病,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要知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有病,要知道“身体本无病,一疑百病生”。

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现在老了,退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遗憾啊!

换位思考:年轻时自己很有理想抱负,给自己制定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努力拼搏,虽然没有实现,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也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事实也证明,我年轻时制定的目标太高了。现在退休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将要来临之际,我应给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新的切合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

工作没有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换位思考:不用问,有这种想法的您,年轻时一定是个工作狂,全部精力只用在工作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您一定很少有时间陪陪您的老伴和子女,也很少去会朋友,忽略了很多在您的生命中应该很重视和重要的东西,那么现在退休了,不用工作了,何不好好享受一下与老伴子女在一起的幸福美好时光,不仅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说不定还能找到当年恋爱时的感觉呢。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障碍;学生;克服

心理障碍就是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麻木和冷漠逆向心理、狭隘和抑郁、神经过敏、闭锁心理等。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中有30%左右存有各种心理障碍,特别是马家爵事件.使我们看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实现的大间题。

1高校体育的特殊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1.1高校校园的体育自然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教育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的投人力度逐渐加强,校园的物质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校园环境整洁、美丽优雅,使人精神偷快、轻松,给人以充满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感受,校园的绿色植物不但能增添空间的绿意,而且能培养不少生活的情趣,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优美的校园、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里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们呼吸更加通畅、心情欢愉、忘却烦恼,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的状态,使其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精神状态也得到应有的调节。加之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生动、活泼、风趣、形式富于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存有的紧张情绪得以松弛,自卑、优郁、脆弱的心理,也在此种融洽环境中得到抑制。

1.2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有着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情操得到了陶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作为校园文化形式之一的校园体育文化,它给予学生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一系列的适应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体育文化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调节,它能锻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带来欢愉,使人身心和谐、健康。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能适合学生个人爱好的形式各异、内容多彩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这不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个性发展非常有利,而且有助于活跃人际关系和强化群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克服。

2高校体育的形式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体育运动不仅能健身,亦有益于心理健康。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运动时,大脑会释放一些能引起精神愉快的化学物质—内啡素,内啡素分泌得越多,人的愉、放松感越强烈。也有研究发现每大参加一定体育活动的人比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在精神、情绪、心境等各方面都好得多。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映能力,增强肌肉活动的能力,提高心脏潜力,增加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加速人体生长发育。

2.1快乐、休闲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快乐、休闲体育常是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这种欢乐、活泼、友好等交融在一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松弛身心,兴奋中心转移,从而恢复身心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积极休息,恢复精力体力。通过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体现的艺术美,有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了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快乐休闲体育练习群体的流动性,把学生的接触面扩展到整个学校,甚至面向社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为那些不懂交友艺术的学生提供了有益场所,从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丰富人生体验。

2.2传统竞技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传统竞技体育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功效。挫折会给人带来心理紧张及焦虑,而一般体质好的人比身体虚弱、生理有缺陷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高。传统竞技体育还有宣泄的作用,当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可以到运动场上打打球,也可以到郊外去爬山,通过转移“视线”,消耗内能,使怒气自然宜泄出来。此外传统竞技体育的集体性、艰苦性、对抗性、耐久性,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登山活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通过球类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竞技体育具有较高技术和战术水平,吸引着许多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通过身体力行的训练和运动比赛,学生可以得到胜负、成败、荣辱、争让等各种情感体验,胜者信心得以增强,获得实现目标的经验,负者则可以从中探索失败的原因、从而达到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为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提供心理尝试。

3建议

3.1注重教师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而对体育克服心理障碍方面认识不够,运用也极少。因此必须注重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实际运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练习项目并合理安排,制定具体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制定课外体育计划,充分发挥体育的这一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6

[关键词]就业心理;因素;策略

近几年来,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高校一片繁荣,大学生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暂时满足了家长及学校和社会的各种需求,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扩招的背后,学生的就业问题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高校在打着“自主择业”的旗帜下,把学生推向社会,而社会所提供的工作职位又十分有限,家长又把过多的希望寄于学校身上,而大学生本身在学校又没能真正学到应对社会的基本技能,依赖、从重、自卑、虚荣等不良心理成为他们立足社会的严重障碍。

一、各种不良就业心理

(一)不正确的自我定位

一部分大学生不切实际的自我欣赏,使他们在求职中期望值偏高,好高骛远。择业时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同时是我去择业,而非职业择我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自负武断。攀比,挑优,导致判断偏差,错失良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瞧不起体力劳动或者在他们眼中是“低层次人”做的工作,他们情愿待业,也不甘于体力劳动,而又收入甚微,因为这些低微的工作恰恰是学校里教师教他们所蔑视的。这样就耽误了就业的机会。这些不切实际的自我定位,致使他们错过了一次次就业的机会。

(二)过分的依赖心理

部分毕业生想凭借父母良好的社会关系的优势,耐心等待工作的到来。结果一等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本来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由于这种心态的影响,白白错过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由于对他人的依赖,即使找了个工作,也不踏实工作,总想着很快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致到被老板“炒”掉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种种依赖心理的作怪,致使这些大学生们“耐心而焦急”的等待工作,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被动的盲目从众心理

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挑战意识,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在盲目观望,如果别的同学也找不到工作心里也就“平衡”,如果别的同学找到了工作,找各种理由说自己不适合这种工作,也有一些学生盲目考研,而不愿付诸努力,成了浪荡几年的“校漂一族”。他们害怕工作,更怕进入社会,只能跟着别人的感觉走。

(四)自卑失望心理

一些学生受学校名气、专业、个人经验的限制,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畏怯、心虚等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由于高考的一时失误,走进了一个不理想的学校,入校后,在学业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终日碌碌无为,大学四年转眼过去,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一无所学,加上其它方面的劣势,致使面试过程中,即使一个来自名校能力不如自己的学生也从气势上战胜了这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由于这种自卑心理长时间的影响,使得平时学习过程中就形成了内向,胆小,无能的外表气质。这种极度溃乏的文化外表,自然经不起面试中的唇枪舌战。

二、择业辅导策略

(一)择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你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其次要克服焦虑的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恐怕要伴随你一生。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个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这样做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再次是要克服怕苦心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能吃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即使是“三高”职位也同样需要吃苦。曾有过一些大学生,千方百计挤进了外企后,又很快跳槽了,其原因是受不了外企紧张的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另外也应认识到最艰苦的环境,最容易锻炼人,也最易成功。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实践技能诸如认知技能、交往技能、管理技能、创新技能等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对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缓和紧张,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成功机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或教育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与职业的实际状况,减少不合适,不正确的就业选择,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如在大学期间让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不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有两大不幸:第一个不幸是,在学生时代,由于失去应尽而未尽的社会公益义务的机会,他们可能产生像焦躁、冷漠、虚荣等消极心态。因为志愿工作是学生在履行社会公益义务的时候,感受人间真情温暖,及修养礼仪、诚信、良知、正义、奉献精神的最佳方式;第二个不幸是,学生不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实现所定目标,就很难增进自我意识和直接感受自身行为对周围世界产生的影响。”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了这类的志愿服务,他们便学会了理解父母、理解工作单位、理解他人,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关爱弱势、如何关注自然、如何珍惜拥有,更懂得如何奋斗,如何为成功更好的创造机会、如何合理的定位自己,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和梦想,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未来。

(三)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地、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学校的着眼点,不应仅攻求于空洞的理论,让一些理论上讲得通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用武之地”,根本应付不了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一种能力,是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变化并不断在其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学会学习学校之外的我们所需要的知识,不只是在学校仅学会如何学习学校的书本知识,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技能。“学校的目的应当较多的注意到把青年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使他能跟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而较少地注意到训练他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实践。”一旦学校忘记了它的对象,它的对象也就忘记了学校,从而出现“学校繁荣、教育衰败”的现象,“无目的的升学者”和非本意就学者“增加。”这不仅是学校的悲哀,更是家庭的悲哀,因为家庭教育的动向总是跟在学校的后面,学生的未来工作,家长总寄希望于学校,而学校又无能为力,学校又把学生推向社会,所谓自主择业,有限的工作岗位如何为批量的大学生提供满意的工作,那么家庭十几年供养孩子苦读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太多的责怨都无济于事,家庭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在为了升学而苦读呢?而学校更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而非四年的应付学业。

参考文献:

[1]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教育出社,2002,7:204-20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

[3]新华网.大学生就业心态及其调适[EB/OL].http:///employment/qzsc.htm.

[4]徐建东.社区志愿服务:有待强攻的德育课程创生领域[J].教育研究,2005,(9).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