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小代校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小代校长范文1
“叮铃,叮铃……”一堂作文课又开始了。一进去,就发现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文字“张冠李戴”。我疑惑不解了:文字怎么能张冠李戴?
文字“张冠李戴”,游戏规则可不能疏忽了:全班被分成四组,每组分为三种,人物、地点、干什么。看看哪个组写得最搞笑。最搞笑的那一组,就是今天的获胜者。顿时,全班都在积极讨论。
游戏开我们组经过热烈得讨论后始了,有了这样一句话:哆啦A梦在下坡时放pp。怎么样,这样一句话搞笑吧。可是,我们编出来的话还不是最吸引人的,像第四组写出来的,那才叫高超,居然连小张老师也运用进去了:小张老师坐在马桶里吃饭。顿时,班里从鸦雀无声转变呆了轰堂大笑,小张老师以后就没脸见人了。这第四组可评为最佳搞笑奖。
搞笑原来这样好写呀!我只要套用到自己的话里,你瞧:懒羊羊在灰太狼的锅子里尿尿。怎么样,是不是比前面有一点小小进步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字“张冠李戴”给了我们开怀大笑的情趣,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张冠李戴”啊!
小小代校长范文2
玉米豆粕价涨推动饲料成本增加
近几年,我国玉米的供给来自两方面,即国内生产和进口。其中国内生产占玉米总消费量绝对份额,据统计,2010—2011年,玉米净进口量不足1%。
2012年以来,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华北黄淮地区玉米质量偏低,高质量的东北玉米需求旺盛,供给区域性偏紧。2011年12月—2012年7月,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其中,1月~5月份同比涨幅较大,均在10%以上;六七月份,饲料企业采购放缓,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需求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维持稳定,涨幅分别为8.3%和8.2%。
豆粕是大豆生产豆油的副产品,国内80%的大豆依靠进口,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占较大比例。美国大豆和豆粕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国内豆粕价格。因此国内豆粕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波动频率较高。从2011年11月份到2012年2月份,受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炒作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带动国内豆粕价格大幅下跌。据统计,养殖企业豆粕购进价格月度平均跌幅在8%以上,3月份跌幅趋缓为4%左右。这之后开始逐月上涨,6月下旬到7月份底,受美国持续干旱的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不断攀升,带动国内豆粕价格不断上涨。截至7月底,养殖企业豆粕购进价已达每公斤4元,达到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
小麦“替代效应”显现
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受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的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却不断下跌。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鲜猪肉批发价格基本呈持续下跌态势,2012年7月底的价格为每公斤19.90元,较1月初的23.86元下跌16.6%。
猪肉价格的不断下跌和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挤压了养殖利润。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4月份以后,猪粮比价一直低于6.0∶1的盈亏平衡点,部分地区养殖户亏损严重。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很多企业采用小麦代替玉米作为饲料,很多大型企业也在着力研究小麦作为饲料替代玉米的技术。
据了解,从技术角度来讲,乳仔猪的饲料小麦替代玉米比例为30%~50%,生长猪的饲料小麦替代比例为50%~70%,育肥猪的饲料小麦替代比例为70%~100%。可见在技术方面,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没有技术难度。
我国小麦的饲用消费量大幅增加
我国小麦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制粉即生产面粉、饲料需求、工业和种子需求。其中,制粉需求所占比重较大,2010年以前,基本上占到小麦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测算,2010—2011年,小麦的制粉消费占总消费量的73.8%、饲料消费占12.2%、工业需求占9.8%、种子需求占4.2%。在2011年之前,小麦的消费结构一直比较稳定。但是,2012年小麦的饲用消费量大幅增加,据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2年,小麦的饲料消费量将达到2300万吨,较上年度的1350万吨增加70%以上,小麦作为饲料的消费比重也从2010—2011年的12.2%上涨到18.8%。同时,据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2013年,小麦的饲用需求量没有减少的趋势。
玉米小麦进口量将大幅增加
为了弥补国内供给的不足,我国玉米和小麦的进口量已经大幅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测,2011—2012年,我国进口玉米达到550万吨,较上年度的97.9万吨增长462%;进口小麦294.9万吨,较上年度的79.5万吨增长271%。
小小代校长范文3
五莲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 韩雨辰
春天,是一个小嫩芽:夏天,是一个小花蕾:秋天,是一枚飘落的叶;冬天,是一朵洁白的雪花。《当代小学生》就是陪伴我成长的一年四季的伙伴。
《当代小学生》是我的游乐园。《当代小学生》的知识园地就是游乐园的游乐项目,我每天在里面畅游。“小星星”让我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身上学到了他们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名人故事”让我走进名人,了解名人的事迹;在“成长驿站”里艳阳姐姐就是我们的知心大姐,为同学们排忧解难,走出心里的阴影;在“心灵对话”里孩子和父母,学生 和 老师畅所欲言,心灵与心灵发出碰撞的火花;最让我有所收获的是“佳作欣赏”和“名人谈创作”,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写起作文更轻松;“故事里的数学”和“小数学家论坛”提高了我的数学成绩,让我了解了很多解题技巧和规律。
小小代校长范文4
前些日子,我们邀请我省的家教专家王仁元教授来我校给全体家长朋友做了场报告。整场活动做下来,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素养: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近两千人,露天广场,进退有序,安安静静,整整齐齐,没有说散话的,没有走动的,甚至没有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
会后,王老师几次三番地表扬我们的家长素质高。真的,我也是没有想到。当时,处在那个场景中,我的心里也洋溢出一股股巨大的欣慰和满满的感动。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的家长怎么会有这么卓越的表现,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这个工作做得这么精彩,这里面是些什么元素在起作用,这些有效的元素能不能提炼出来,固定下来……
二、 一条深度反思
就这个很多的效果而言,如果我们要深究一下的话,这首先是我们的王老的报告好,能够吸引人。这是前提,也是肯定的。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这里面至少还应该有这么一点是不能忽略的,也就是我们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应该深刻总结和升华的一点:我们工作的卓越标准和用心程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与会的工作人员会前、会中和会后的辛勤、智慧和精致乃至极致的工作。
说实在的,组织这么大的一个全体家长们参加的室外活动,我们是第一次,而且我们的家长大多来自周围的农村,大家心里都没底。平时,我们的学生们搞个什么活动,无论人数有多有少,大家都是训练有素的啊,所以我们一点也不紧张。可是,这么多的家长,这队伍如何整合,这出出进进怎么组织,这纪律、秩序如何保证,这讲座的效果怎么保障……等等,担忧很多,也很让人纠结。
但是,事情,我们还是想做好,还是要做好。所以,我们组织班主任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议,尤其是对活动的重要性,对家长的衣着仪表、言谈举止、组织报到、上下楼梯、集合整队、会议纪律、散场离席等重要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做了细致的谋划,制定了详尽的预案。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些规则和期待通过学生传递给了各位家长朋友,而且整个活动也都是由孩子们组织和落实的,老师们只是帮忙和协助。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去引领我们的成年人,让学校去带动家庭。
于是,这会议现场的效率和效果就圆圆满满地凸显了出来!
马柯连柯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育。”真的,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好的学校一定是教育思想的高地,一定是社区文化的典范。好学校不仅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还应该是家长们成长的天地。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了三年五载,家长们也应该在这里跟随着我们的学校、跟随着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进步、提高个三年五载。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学校和老师的一个意义和价值所在。
另外,从整体上讲,我们的家长们还都是有素质的,对自身的道德和素养、成长和进步也是有期待的。那么,我们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质量如何,我们家校合作的效果怎样,那就要看我们学校如何去调动,如何去激发,如何去升华,如何去培育,如何去引领了。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长,有什么样的老师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长的修养。学校期待高,老师标准严,工作做得实,好家长就会由学校悄悄地慢慢地给带了出来……
好的组织一定能够让人向上,向真,向善,向美。因此,我们在期待着我们的老师们天天向上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能够好好学习。我觉得,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成年人的素养如果能够提高那么一小步,我们的孩子们就有可能提高一大步。
三、 一套入心做法
在讲座结束后,在感动之余,我们通过校讯通专门给全体家长发了这么一条表扬信:
“亲爱的家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组织的家庭教育报告会,天气炎热但整个会场纪律良好,气氛热烈,进退场安静有序,会议结束场地干净整洁,彰显出了我们第二实验中学家长的卓越素质。再次感谢您的辛苦付出。让我们一起携手,一同陪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我觉得,我们的家长值得这样的称赞!
真的,除了如此真心实意的感恩和欣赏,除了千方百计地邀请专家来学校面对面地给家长传经送宝,我们平时还做了以下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理念渗透。一是每天一次
“新父母早修课堂”。每天我们都会精选一则教育名家或教育专家有关家庭教育、做人做事、读书学习等方面的警句、格言或精彩论述,通过“校讯通”短信形式发给全体家长品读、学习并思考。我们给这个活动取名为“新父母早修课堂”。我们觉得,这是学校日常引领家长成长、带动家庭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二是每学期都有“新父母书包”。每个学期开家长会时,我们都会向家长朋友们及时发放《父母需要了解的六个家教理念》《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小毛家教观点系列》《环保型家长,原生态孩子》等家教方面的学习材料,让家长也能够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自己家庭教育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家庭教育的实践。三是经常邀请专家开讲座。我们开设有“名家有约”,千方百计地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不断地给家长“洗脑”“补脑”和“强脑”。联教授给的《将成功传给下一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老师的《喜阅读出好孩子》、王仁元教授的《一切为了孩子》等等,这些高端的家庭教育讲座都使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文化引领。我们智慧策划
“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主题活动,不断创造家校联谊的平台,用学校倡导的文化来引领和濡染家庭教育。比如“父亲节”,我们倡导孩子们一定要给父亲一个拥抱,“母亲节”时要求孩子们一定要亲手为母亲做一道最喜爱的饭菜,每逢“感恩节”我们都要组织主题班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感恩身边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等等,让这些节日充满着温馨的仪式感和浓浓的亲情味。同时,我们学校的“开学典礼”等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也都可以看到学生家长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尤其是我们的“毕业典礼”,每次我们邀请全体学生家长都来参加,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孩子们的成长和收获,和孩子们共同见证生命中这些最重要的时刻。我觉得,家长在参与这些典礼活动中会感受和理解学校的文化:我们的内心朝向,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成长、幸福和快乐……进而努力和学校和我们的老师们、孩子们一起创造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3.组织体验。每逢考试我们都会邀请部分家长来参与整个的考务工作,而且会努力做得很精细、很入心,譬如参与的家长一定要精选;班主任一定要亲自邀请,先口头后书面;家长到校后一定要热情接待;工作结束后,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最深度地交流,让家长说说自己的感受,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考试的,等等多方面。然后提醒家长把这些感受整理出来发给班主任或推送到学校博客圈;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把这些短信或文章转发给全体学生家长……
每逢开学典礼,我们还邀请部分家长来当颁奖嘉宾,让我们的家长为孩子们的M步颁奖、鼓劲、加油,带动家长和孩子们一同进步、成长。同时,我们的课堂始终坚持对所有的家长全天候开放,家长可以随时入班来听课,听我们的“天天成长课”,听我们的“学生自主达标课”,听我们的“每周一支英文歌”,亲身感受我们每天一节的“阅读课”,观摩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等等。观摩之后,可以及时与我们的老师们分析和交流。总之,我们努力创造一切机会让家长参与和体验学校的校园生活和老师们的工作学习,因为了解才能理解,理解了才会有支持、合作、共赢!我觉得,正能量也就是这样传递开来的!
4.标准带动。我们始终倡导并坚持着把家长会开成“家校联谊会”“家长培训会”“教与学的成果展示会”“学生学习成长的鼓劲会”。所以,我们的家长会一直坚持智慧策划和精心组织,一直坚持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我们一直努力把家长会做成我们教室里最具亲情、最动人心魄、最美的时刻。那么,既然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家长就必须要为孩子们做出榜样和表率,家长就要和孩子们进行现场沟通和心灵交流。所以,经过老师们和学生们集体讨论,制定出了《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家长礼仪规范》,对家长来学校时的衣着、仪表、说话、行为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用这个标准来要求、来改进、来提升我们家长做人、做事的习惯、水平和素养。同时,家长会后,我们还通过组织开展“智慧家长”“最美(帅)家长”“最具亲情时刻”等方面的评选活动,以此来激励、引领和带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步、沟通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家长会是收获的家长会、是成长的家长会、是加油充电、充满感动、值得期待的家长会!
5.深度沟通。老师们平时都会通过电话、短信、家访、书信等常规路径和形式与家长保持着及时的联系和沟通。从学校的层面讲,我们的家校联系有一个有效平台和开放媒介,这就是《成长明白卡》。《成长明白卡》是为我们的特色课程――“天天成长课”配套使用的一个小册子。“天天成长课”,我们是每天一节天天都上、孩子们围绕主题天天都要做成长记录。《成长明白卡》上面专门设置有一个“父母在线”栏目,这是供家长施展手脚的天地。孩子们周末把《成长明白卡》带回家,家长可以细细地透析孩子一周来的成长记录,然后填写“父母在线”。这就给家长与孩子进行深度的交流、沟通和碰撞提供了一个途径和载体。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家长可以更具体地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老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家长的想法。《成长明白卡》,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见证着孩子们的变化,也传达着家长和老师的心声!我觉得,只有让父母始终“在线”,家校才能无缝对接,形成合力。
6.构建平台。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家校之间应该有一个缓冲地带和共建平台。而且,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我也一直认为――家长,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是助手,做不好是对手。所以,基于此,我们学校和各班都成立有“家校委员会”。“家校委员会”全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班级管理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发展和班级进步提供有效资源和有力支撑。应该说,“家校委员会”在学校发展、班级建设、尤其是协调家校关系等方面确实是奉献了诸多的智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实在是功不可没。
……
总之,我认为,当一个组织或者是一个团队不断地在创造一些新的元素,不断地在组织或者是团队内部涌流着一些美好的事物,这个组织或团队是有活力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充满着幸福和快乐的,是值得我们依恋和依靠的。我们之所以努力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些工作,就是因为老师和学生和家长原本就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原本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期待着并努力践行着,在这个共同体内,我们大家都能够互相驯养着,彼此砥砺着,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小小代校长范文5
过去8年多时间,他一直担任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校长(简称“央校”),并以一系列异于常态的教育改革实验引发了社会关注。
但最近他陷入了一场困境之中:不久前他被通知其校长职务将被解除。原因是这所学校的创办方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打算结束与另一创办方——深圳南山教育局的合作关系。这也意味着,作为前者从江苏南通师范学校借用并委派到央校任职的李庆明,将不能再担任校长职务了。
迷惘时刻
接到通知后的好些天里,李庆明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众多师生、家长和同行纷纷打来电话,在慰问之余也向他表达祝愿之意。
一些熟知李庆明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自发在网络上发起了挽留他的留言活动,有部分家长代表甚至联名向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界递交了“留任李庆明”的请愿信。
南山区教育界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李庆明可按中央教科所的要求安排工作,同时也欢迎他留在南山,由南山教育局协助其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入手续,然后根据校长聘任程序和实际情况,重新安排其工作。”事实上,李庆明与中央教科所并无人事关系,他当年是应时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之邀,以“借用”名义被委派到央校的。而朱小蔓已在2007年离开了中央教科所。
7月13日,李庆明向南山区教育局表达了希望留在央校的意愿。但对方没有给他明确回应。现在,每当接到慰问电话时,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不知道今后会怎样,先不管了”。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作中,他从未有过如此茫然的时刻。
李庆明出生于正饱受“”折磨的1959年。1977年的冬天,他参加了“”后的首次高考,并顺利考入了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两年的大学时光,李庆明用“如饥似渴地读书”描述他的求学状态。教育学、美学、哲学之类的书籍是他的最爱。为了强化记忆,他甚至养成了抄书的习惯。抄过包括王力的《诗词格律》、李泽厚的《美学论集》等不少大部头。尽管生活艰苦,但在充满希望的崭新时代,这名青年总是乐在书中。
1981年初,李庆明被分到了南通师范学校,担任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他从此走上了注定将伴随一生的教育道路。
南通实验
当时的南通师范正焕发出热烈的改革气息,“思想空前自由,教育实践百花齐放”。一脸书生意气的李庆明也开始了他充满“异类”色彩的教育实践。
他的教学方式一度曾让那些刚从初中升入师范的学生们深感诧异:他将教材重新修编成自学纲要,开出一长串高年级学生才会接触的书目,提出一堆问题后将学生赶进图书馆里寻找答案。只有在学生们碰到类似“孩童跟成人的想象力哪一方更强、是否年龄越小越有创造力?”之类的难题时,他才会走进教室,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讲解。
他逼迫着学生摒弃以往傀儡般的学习习惯,要将他们打造成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度令学生痛苦的是,李庆明的考试只写论文。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生,无法写出能得到他赞许的合格论文。
“我要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但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去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在他眼里,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者,只要给予自由的空间和适当的指引,即便是不朽、死亡、自由、平等这类抽象的问题,孩子也具有理解和分析的潜能。
直到1999年,李庆明一直在南通师范学校担任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他大部分时间都沉于书斋。此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新星,他已是学校科研处副主任。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已不时能看到他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
1999年秋天,李庆明做了个异乎寻常的举动——他带着南通师范一批优秀学生前往位于上海崇明岛上的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田野式”教学实践。
在这之后的四年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那个要先骑两个小时摩托,再坐渡船才能抵达的小学里度过。他经常白天带着南通师范的学生们游走于田间地头,向老农请教,跟乡民交谈,晚上与学生们通宵达旦地编写整理资料。包括民俗读本、游戏读本、诗歌读本、亲情读本、童话读本之类的一系列传统文化手册从他们手中诞生,并在那所伫立于江边的小学里与其他常规教材被一同传授。
李庆明还与师生一道平整出了小足球场,设 立了小图书馆,引入英语、电脑、钢琴课程。在这间学校里,农村孩子第一次有了了解和参与外部世界的渠道。
他夜以继日地探索乡村教育的细节,编写各种教学材料,一遍遍地修改学生们的教学方案。许多寂静之夜,他屋里的灯会一直亮到凌晨三四点。
央校教改
2003年的一个邀请扭转了李庆明的命运。
当时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朱小蔓教授给了李庆明一个机会——一年前,这家研究所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联合创办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由研究所委派校长管理学校运作。朱小蔓希望李庆明能将他的教育改革理念引入这所新学校。
朱小蔓曾担任过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与李庆明有过许多学术合作与探讨。她说李庆明是那种“愿意为信仰而牺牲的学者”。而她也成了李庆明此后的“伯乐”。
2003年9月底,李庆明离开了崇明岛那所乡村小学,孤身赴陌生的深圳央校任职。
央校身处深圳知名的大型高档社区——华侨城内。在绿树环绕的校园内,有着宽大的连体教学楼,齐全的运动文娱场馆,崭新的现代教学设施。李庆明用一系列异乎寻常的教育改革给这所学校抹上了自己的性格色彩。
时至今日,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鞠躬”这一惊人之举——过去9年中,每天早晨七点半左右,他都会西装革履地站在校门口,向进校学生鞠躬行礼,直到上课铃声敲响才离去。
数年前,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应邀到央校讲学时,这一场景曾让他心生“震撼”之感。他说自己从未见过在这样的细节行为上如此身体力行的校长。
“我希望通过鞠躬这个细节,向孩子们传递一个重要的公民理念,那就是尊重他人。”环境从乡村转变为城市后,李庆明的教育实验方向也随之迁移。多年后,他说,自己在央校最费心思也最得意的作为是,“在营造都市田园的校园氛围同时,在学校里进行了现代公民教育”,而核心是“对孩子们进行以独立和自由为核心的公民人格启蒙”。
李庆明将他的公民教育主张归结为五点:追求公民人格完善、遵循公德基本伦理、倡导公益慈善活动、学会公共事务参与、达成公理世界认同,“最终,就是要让学生们成为懂得捍卫自我和他人尊严与权利的现代公民”。
除了鞠躬行礼,朱学勤还见过央校每天早晨一分钟的祈福仪式——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操前,这所学校的近两千名学生都会在巴赫的名曲《天空》中,“为国家强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祈祷,为在灾难事件中遇难的人默哀,为遭遇困境的人祝福”,李庆明说,这一活动始于汶川地震,是为了塑造孩子们关爱之心。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曾应邀到央校实地参观过,他认为李庆明“有一种诗人气质”。李镇西也在他的学校里开展了公民教育,“我们主要是在宣扬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他承认,央校公民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入程度远非自己的学校能比。“他在做一项很有价值但可能超前了的改革,”李镇西说,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不围绕分数展开的教育行为会遭遇到外界的反感甚而排斥。
李庆明的改革之举曾招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他的鞠躬行礼是在模仿日本人,并将之反映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人批评他组织的集体祈福是在搞“宗教仪式”。争议尤其集中是,央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小了。
毕业于央校的一位学生说,他读初三那年,当其他学校的学生忙于三天两头的考试时,央校没有联考、没有模拟考,氛围轻松得像“脱离了中考的轨道”。这名学生说,他在央校受益良多,但也时有困惑,因为“现实并不像田园那般富有诗意”。
对于外界的猜疑,李庆明时常会用苏格拉底的经历来安慰自己。他说,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除了孤寂、困苦,还需忍受住别人的不理解。
“无知的代价”
像在南通师范一样,李庆明在央校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空间。将初中和小学的课堂各缩减5分钟、降低考试频率、减少课时、减少课堂讲授时间。从前年开始,这所学校的所有小学生甚至彻底告别了家庭作业。
“我更愿意孩子们泡在图书馆、参加社团活动,去更能发挥他们人生潜能的地方。”李庆明说。在他的支持下,央校创建了多达两百多个学生社团,从科技、阅读、合唱到环保、街舞、剪纸,几乎无所不包。
与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尝试课程改革。他总是向教师强调营造出活力的课堂;要优化课程结构;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他甚至让老师将课程设置成游戏活动。
几乎所有学生都拥护李庆明带来的新气象。没有学生能拒绝这位会在圣诞节打扮成圣诞老人在学校里派发糖果、在办公室递上一杯咖啡后又提醒学生要少喝咖啡的校长。
而许多老师也以有这样的校长为荣。央校的一位老师说,除了每天也向教师鞠躬行礼外,李庆明也细心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他每个学期会跟老师们讨论几十堂课的教学细节”。
在央校内由李庆明设立能容纳四百人的“燕晗山大讲堂”里,过去许多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国内知名学者在此演讲。李庆明还设置了一间充满艺术气质的书吧,这间时常飘逸出咖啡香味的书吧,是教师们读书、交流的最佳去处。
但在欢乐的学校里外,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过。
一位教师说,李庆明是位“过于理想主义”的人。令他感到困扰的是,尽管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声名远扬,但学校考试成绩并未能同样出彩,“去年央校的升高中考试成绩排在深圳市的十几名”。一个现实情况是,在让孩子读完央校的六年小学后,不少家长会将孩子转到其他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读初中。
而让一些老师不满的是,即便学生考试分数优异,但若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创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够积极等,他们仍会遭到李庆明的责备。
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曾关注过李庆明的教育改革,他认为央校更容易培养出对社会、对人有更深刻理解的学生,而他也更愿意吸纳这样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博士生。但冯增俊补充道:“在官本位思想和普遍追求升学率的现行教育体制下,他或许有一点失策。”
几乎所有朋友都将李庆明视为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有人认为他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在深圳待了8年,李庆明说,他认识的其他学校校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
一位与李庆明相熟的教育界人士称,现实社会不喜欢李庆明这样“不通人情世故、一意孤行”的另类,“我知道不少人并不喜欢他”。在中国,“不喜欢”足以让人身陷困境。
小小代校长范文6
是龙,因为在古代,一般都是皇帝执掌朝纲,而皇帝又称真龙天子,所以执掌朝纲代表的是生肖龙。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故又称辰龙。
属相龙,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辰时生人属生肖为龙,众所周知,龙是我国自古以来富贵与权势的象征,它代表着好运与福气。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