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39-02
社会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类主观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而发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新的实践以顺应人们的主观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较高层次的社会实践行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在发掘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同志在谈到高等学校教育时强调:学生培养单位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形式
研究生社会实践具有不同于本科生社会实践的特点,首先,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群体不同。参与研究生实践的有硕士、博士甚至还有专业的导师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在沈阳农业大学以往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由研究生和导师组成的支农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当地政府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其次,研究生社会实践系统更复杂。研究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参与课题研究为主要突破口。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往往有更新、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研究生在校期间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能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更敏锐的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团队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研究生组织社会实践目的性更强。与本科生只是简单地以接触社会、了解实际不同,研究生社会实践往往能深入社会,感受社会呼吸。通过在校接受科研训练、系统学习,研究生找到社会需求与科研研究的切合点,通过社会实践的途径把自己所学应用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第四,研究生社会实践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经历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有过社会工作经验,研究生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有明显的团队协作意识,他们分工明确、责权明晰、服务到位、保障严密遇到问题沉着冷静、理性面对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形式,笔者将其分为三种。传统组织型,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延续本科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利用寒暑假、周末组织学生到某个地方以参观考察接触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模式。自我实现型,这种模式包括:通过前期征集社会实践优秀方案,让研究生自发的组织实施社会实践;研究生在校期间主动承担社会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项目;在校期间参与研究生“三助”活动;以勤工俭学为目的的家教、培训、兼职等。探索创新型,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寻找社会热点与研究生课题的切入点,并在最大程度上使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二、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
1.保障体系不完善。通过笔者前期的调查,各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方面没有完备的保障体系,在条例制定、奖惩督促、安全保障方面还有欠缺。
2.活动形式单一。各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往往为应付检查,在暑假前统一组织学生集中开展实践,以参观考察或走访调查形式开展。
3.经费划拨不明晰。社会实践经费在各高校经费组成中往往是学生活动经费的一部分,没有单独的社会实践经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而也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成效。
4.积极性不高。由于奖惩制度的缺失或是经费上的支持不足,研究生在参与学校组织或院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时往往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高校甚至强行规定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5.创新性不够。由于缺乏实践基地和必要的保障体系,高校在开展实践时往往创新性不够,每年按照团省市委的规定内容开展活动,不能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实际。
三、研究生社会实践在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研究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目前研究生群体独生子女居多,从小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群体协作能力较差,参加社会实践可有利于研究生养成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有助于研究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研究生毕业后毕竟要步入社会,往往社会现实会让刚毕业的研究生手足无措,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无论作为参观考察式的社会实践还是岗位见习式的实践都有助于研究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
3.有助于研究生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会首先思考发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进而通过团队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有助于增强研究生与社会交流沟通的能力。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要深入的研究自己所在的领域,相对视野范围是缩小的,要拓展他们的视野就要促使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用语言与社会人打交道、从专业视角看待问题、科学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他们把自己推向了社会,感知社会律动,把握时代脉搏,紧密与社会实际连接在一起。
5.有利于研究生科研选题的展开。由于研究生在读期间要选定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作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结论来完成论文,所以社会实践给以他们一个很好的发现问题、选定科研方向的机会。在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里他们会要到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之前科研理论和实验可以解决的,但有些则是当前发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就有利于研究生根据工农业生产需要选定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研究。
四、坚持制度创新、丰富实践形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是解决研究生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良药,沈阳农业大学在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在原有社会实践模式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发挥优势——依靠农业特色学科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搭好平台——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提高综合能力;营造氛围——在全校研究生中形成锻炼成长我争先的氛围。
1.坚持制度创新,为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以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的社会实践为例,我们在工作制度设定中做到三个不拘泥于,注重在实际中解决问题。三个不拘泥于即:时间不拘泥于寒暑假、形式不拘泥于走访调查、人员不拘泥于特定的学生会干部。我们在实际运作按照大学科组成团队,分专业组建小分队,按兴趣划分服务组,着重在服务当地经济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依靠,三个着重。学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提出以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依靠强有力的导师队伍、依靠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着重抓好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着重用正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着重拓宽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研究生择业和创业业观念的形成。
此外学校还积极通过为社会实践调研课题立项、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种子基金”来激励广大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2.丰富实践形式探索学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双核驱动模式。通过创办“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来创新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促进学术实践和专业交叉,增进专业间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生未来择业和人生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和途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具体实际,依托学科专业特色,我们提出要在校内开展特色“学术实践”模式和校外开展常规“社会实践”的“双模式”社会实践新思路。
所谓校内“学术实践”是在校内探索开展的社会实践的新模式——“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将先进的商业理念与研究生学术活动紧密结合,在学科专业、学术方向、实验室等层面定期开展的专业“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验报告”以及学校不定期举行的高层次专家“学术报告会”基础上,定期开展全校性的“硕士沙龙”、“博士论坛”活动,开设“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超市”开辟了研究生素质提升的第二平台,做报告的同学通过报告内容的选取、报告的讲解、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切实为研究生的综合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平台。
在校外,我们在做好常规社会实践工作的同时还探索了社会实践的新模式——“研究生素质拓展学堂”,学堂通过开设一系列符合研究生需求的形式多样、全面深入的素质训练课程,引导和帮助广研究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满足学生素质拓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让研究生在毕业前就能得到相关专业机构的认定,夯实就业基础,提高就业砝码。
参考文献:
[1]程翠玉.推荐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30.
[2]陈闻,韦东.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分析[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125 .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管理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在之后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自此,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加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成为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共同课题。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社会管理观念落后、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公共服务信息化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危机事件不断出现,威胁着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地方经济,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是现阶段中央以及民族地区政府的重要使命。纵览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
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内容研究
(一)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落后的社会管理理念必然会阻碍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我国传统的“一言堂”、“清一色”的社会管理理念给现实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要想创新,首先得从思想上得到解放,破除以往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理念和倾向,树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体现现代性、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管理理念。
1. 甘南藏区社会管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认为,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应当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始终,社会管理就是在涉及人的切身利益的事务上,以人性的管理,来实现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
2. 对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成份的复杂性以及当地法治观念相对落后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得知,树立法治理念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来说,具有规范指导性意义,“没有法治文化作支撑,就不会有西部地区社会管理的‘创新’,也就谈不上西部社会秩序的‘和谐’”。
3.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很多复杂的层面,贵州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要以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为抓手,“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将民众要求和需求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基点”。
4. 形成以民主和服务为主的社会管理理念,是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巨大调整,国家流动性增强,积极主动应对战略调整和转变的先决条件。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理念的更新,能否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则依赖于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社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运行模式,我们要顺应不同的发展阶段运行模式的内在规律,来进行社会的有效治理。因此学者提出,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改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式。
网络信息化在民族地区越来越普及,然而有关政府部门却缺少虚拟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致使民族地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等进行非法活动,严重威胁着各民族团结和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方式将面临由单一行政手段向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综合手段转变,由强制手段向启发指导手段的转变。”
民族地区各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仍以单一的行政手段来进行,这无疑使社会管理步入困境。教育、法律、经济和协商等多元手段相融合的社会管理方向必然会取代单一的行政手段。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以电子政务手段为代表的网络手段的应用与实践。
(三)体制机制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更需要体制创新来落实,体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
“建立健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郎友兴等学者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认为理想的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包括:“一个完善的能够凝聚各方社会力量的管理主体结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理格局;一套完整的能够规制社会生活领域的制度体系; 一批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社会关系、协同社会行动的运作机制。”
边疆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来说,社会管理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要想真正管理好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单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要建立公正、合理、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
有效的社会管理需要建立长效的社会体制来保证,需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激活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动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健全沟通机制和反应机制,切实关注民众诉求;完善社会运行机制,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实践创新研究
(一)民主决策方面
楚雄市在虚拟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设立网上、民声民意、留言板、便民热线、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等互动方式,同时创办了市长信箱,打通政民网络互动渠道,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积极探索和倾听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昆明市建立居民小区社会治安“三色管理”模式,通过派出所对辖区商住小区治安状况每月进行一次红、黄、绿三色等级评定,并且在三色等级牌下方设置警情
通报栏和警民对话栏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主动性,增进了派出所,物业,居民三方良性互动。宁夏回族自治州区党委和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开拓,积极构建基层调解平台,要求在全区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三调联动机制,并且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为推动三调联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社会组织管理方面
广西佛教济善会对扶贫和救助工作作出了良好效果。青海自 2008 年年拉萨事件后针对寺院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制度入手,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平安寺院”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寺务、财务公开制度和“一室”、“一库”、“一卡”、“一栏”的四个一制度等寺院管理制度。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在如何管好规模小,点多面广,分散偏僻的寺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尼木县探索了教育管理与创新服务机制相结合的“3+1”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即村委会+僧尼、民管会+僧尼、家长+僧尼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管理技术方面
以广西田阳县为例,探索了田阳县强化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举措:田阳县根据“一办三中心”服务平台,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技防网络监控平台、安置帮教改造平台“四大平台”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化解积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探索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模式;创新屯级民主管理机制,试行“屯事联理”工作制度,通过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指导屯里群众实现自我管理、服务和教育。云南省开远市实施的“雨露社区:打造戒毒康复和谐家园”的具体做法在社会管理力一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基本经验包括: 转变理念,从单一管理到以人为本;激活康复人员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技术能手;创新机制,从单维度的生存到社会化发展。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3
7月中,“VR+建筑设计”行业的创业公司“光辉城市”宣布完成1200万元Pre-A轮融资,由上市公司中衡设计领投,盛景网联集团跟投。
光辉城市是Bang Camp孵化器第二期学员,专注于“VR+建筑设计”行业,旗下开发的Smart+设计平台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VR转换工具,建筑设计师只需将自己创建的3D模型一键上传到Smart+平台即可在云端快速转换生成VR虚拟现实场景。
除了融资,光辉城市还与英特尔、华硕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了VR Designer PC主机,专注解决设计师前期设计与VR成果展示的需求,支持主流VR硬件设备,如HTC Vive、Oculus Rift、大朋E2等,可在单机上实现VR内容生产转换与效果呈现。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解决设计师呈现方案耗时长、费用高等痛点
建筑设计行业有一个典型痛点就是设计师在呈现设计方案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成本去做效果图、3D动画,每个设计方案做一套效果图往往需要几万元的成本,而动画则需要十几万元,且需要半个月时间。
针对这一痛点,光辉城市借助VR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只需把方案模型上传至Smart+平台,就可通过云端的方式将其免费转换为VR场景,耗时大约30分钟。
Smart+可以帮助设计师“走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感受自己设计的建筑建成后的真实面貌,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审视和实时修改。
此外,Smart+平台还可以直接面向地产开发商提供一种几千元的轻量级VR展示方案。购房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体验建筑的设计细节,享受到一种类似玩CS游戏一般的场景体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视角切换。
与此同时,光辉城市平台还能为地产商监测该方案在各个媒体渠道的广告宣传效果数据,包括购房者在哪些户型停留时间更长等。
不止是工具,未来将打造VR内容平台
目前Smart+针对设计师免费,向地产商提供收费的VR解决方案,这也是其现阶段的盈利点。
但关于未来的商业模式打算,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设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表现工具,光辉城市的目标是要将它打造成VR内容平台。通过Smart+,设计师可以深度参与到VR内容的创造中,设计各种各样的VR场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目前,VR游戏和影视领域都存在内容欠缺的痛点,而光辉城市平台能沉淀丰富的场景设计方案,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师资源。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来将有一批设计师不再从事物理建筑的设计,而是专注于虚拟空间的营造。
目前Smart+平台已拥有7万名精准建筑设计师用户,平均每月完成数万个VR项目的转换生产。
团队聚集建筑设计、建筑表现、VR三方面人才
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提供的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3D模型一键上传云端并免费转换为VR场景的功能,以及平台所提供的各种精美的材质和资源,目前在“VR+建筑设计”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4
1、论文题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目: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团支部及作者名称:团支部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标题下方注明,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团支部应用全称(例如:建筑工程系建工0901班团支部)。
3、摘要:论文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进入前十名的项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社会实践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而且至少要有100个实词)
4、关键字:一般不少于三个
5、正文: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6、结束语: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后的收获和感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7、谢辞: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9、附录: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文的附录中。
二、撰写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论文提纲、起草、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资料是撰写实践论文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论文提纲:拟订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文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论文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
3、起草:论文提纲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论文的初稿。在起草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论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和错误,因此因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5
1.1社会实践内容缺乏特色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院校的实践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没有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可持续职业发展的需要。有些实践活动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制定实践计划时对社会缺乏足够认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初始满腔热情,一旦面对困难与挫折,即灰心丧气、丧失斗志,导致实践活动匆忙结束,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挫伤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1.2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社会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具体什么要求;学校如何依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逐步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同时,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及督导检查的缺失,使得部分院校的实践活动效果仅局限于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内容较为肤浅,实践大多停留在初级形式。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几点建议
2.1突出专业实践技能,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行业实际,这样既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能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与专业实践密切联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营造社会实践氛围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活动有章可循,要协同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层层落实,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良好的组织和保障体制。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在宏观的大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给予支持,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可借助多种媒体途径(报纸、电视、网络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追踪报道,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氛围。
2.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涉及的范围为依据,要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效果明显。其次,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专业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及综合素质。最后,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从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和计划、实践态度及能力、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工作的良性循环。
3结语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6
(一)某些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一年多来,课题组收集长城学院500份问卷,其中15%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就是去农村走走看看,意义不大,这说明一些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一旦真正地接触实际问题就盲目无措,难以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农村的目的。
(二)农村当地对社会实践认可不够
实践育人与新农村建设双赢在于: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受益者,所在农村也会受益。如今,广大农村尚未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基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课题组也在社会实践农村随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或“单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足够认识,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表现为虚于应付或借口推辞”,或以安全或年轻为借口,阻止学生开展调查。
(三)实践基地管理不完善,实践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许多农村问题都由复杂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效而为。“它们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处理,这就需要长效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长效机制完善”。
二、解决之道: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良性互动,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探寻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规律,构建两者结合的双赢模式。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领域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在农村开展实践,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实践形式的潜力,使原有的活动焕发新活力,同时,又要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为原则,探索新模式,实现社会实践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结合。
(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针对某些大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长城学院为此专门编订了实践教学教材、大纲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节突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明确农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实践,使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受教育、长才干。
(三)增强基层农村的对社会实践重视,积极构建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