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会计教学;优化创新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社会,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领域,当然会计教育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信息技术在这两个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能让学生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研究式的学习,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与会计学科教学势在必行。那么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优化和创新会计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演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功能,把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反映到课堂教学中使它具有了直观形象、化繁为简的功能,它逼真的画面、动态的过程,配以声音、颜色等,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会计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理解、想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能调动学生所有器官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财务管理》中讲授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多而烦琐,而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又缺乏基本的了解,如果让学生直接置身于这些生硬的法律条文中,学生肯定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他们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熟悉名称而不熟悉具体情况的一些公司的情况(比如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参与策划“超级女生”的蒙牛乳业等),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会愈加强烈,,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送量
例如在《财务会计》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这一节内容是整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其项目繁多,资产负债表共有90个项目,而一般企业的总账及明细账至少有45个,各项目与账户之间有着各种关系。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各项目涉及的账户繁多,无法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只能照书本,凭一张嘴巴“空对空”地讲授。这样,教师费劲、费时,学生听起来费解,弄不清各项目计算的来龙去脉,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利用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课件,运用超文本等功能,为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放置一个按钮,只要用鼠标点击按钮,就会打开该项目对应的窗口,上面列有该项目涉及的所有账户,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取得,什么时候应将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加,什么时候应相减,注意事项有哪些等。这样,将各种关系、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以较大的信息量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过去“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的学习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们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拓展学生思维创设了理想的空间,由被动接收变化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网络教学是利用校园网现有的机房平台,在局域网上安装智能化的财会教学软件来满足多名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的需求。这一软件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一般包括授课系统、学习系统、答疑系统、作业批阅系统等教学环节,人机交互功能突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再者,网络教学不拘泥于教学进度的统一,你可以多次学习同一内容,计算机肯定"百问不烦";你也可以据你的知识水平“挑三捡四”地学,突出其个别化教学的优势,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了良好环境。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QQ群或校园论坛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等。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了潜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及继续学习的技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中学会计教学的目标是为企业输送一线会计人员,这些人才除应具备好的文化素质,扎扎实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实习室”,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练习会计实务。模拟系统设计时可聘请企业会计参与,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核算环节设计成各个片段,通过电脑系统将生产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帮助学生提高会计工作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要学生掌握“材料采购”业务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一段采购员采购材料的FLASH,为了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可以将最后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设计成给出五种不同的选择画面,第一种情况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银行支票存根”和“运输发票”,第二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和“运输发票”,第三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收料单”,第四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输发票”,第五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给出这些发票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情况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然后再把学生的答案与计算机里所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供学生参考,在这样反复训练中,使工作中的问题、差错得到反复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总之,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学中的必要元素,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会计教育的主流。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学生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自定步、双向自由交流状态的新形式是当前会计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是,课堂教学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电化教学,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信息化教学媒体所无法取代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因此,只有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加完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沁红.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会计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会计电算化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采取的都是“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导致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一、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门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实训的模式,虽说达到了随学随练的目的,但是过程难免枯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往往刚开始的诸如建立账套、基础信息设置等内容,学生还能够循规蹈矩的跟上节奏,而随着积极性的降低,往往到了教学内容相对较难的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以及应付款管理等子系统的学习时,也正是学生产生懈怠情绪之时,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习难度加大而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热情,甚至自我放弃。
二、教学资源单一
目前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资源绝大多数来源于课本,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课本案例为驱动,通过教师演示完成案例,学生练习案例,达到教学目的,课下的练习也多以书后实训习题为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知识来源,单一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抛开课本之后,遇到其他案例,无从下手,成为一个只能在课本中生存的“伪会计”。
三、考核方案局限性大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传统的期末考核是给学生一份账套资料,要求学生完成从建账开始一直到期末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截图及上交账套,展现考核结果。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来无法严格控制时间,二来无法保证真实有效性,很多同学通过ps可以伪造截图,如此便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并且庞大的数据资料也为教师的期末阅卷工作增加了极大负担。针对以上存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教学手段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现如今通讯工具和应用软件如此发达的时代,教师教学不应只拘泥于多媒体设备,学生操作也不应只拘泥于电脑。例如,教师可以下载绘图APP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通过简单操作使其映像到教师客户端,当涉及会计工作流程或操作流程的学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代表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设置操作流程,其他学生通过观看映像实时看到该学生的操作,并可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修改完善,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操作,验证方案可行性,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击破,如此教学,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高涨,整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全员参与度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突出了重、难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以幽默、学生喜爱的方式带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如今的信息共享时代,教学资源多样化不再是纸上谈兵,随着“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慕课APP的层出不穷,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听大师上课,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面;而随着“蓝墨云班课”、“网易云课堂”等教学APP的衍生,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考勤到授课内容的导出及展示、从随堂测验到课下作业的布置及回收,都能在手机上轻松的完成,并且可以快速、直观的看到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考核方式信息化,公平、快捷、高效
随着社会考试无纸化的普及,院校考试无纸化也成了趋势,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而且尤其适用于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今,越来越多的财务软件开发了考试系统供广大学习者或用人单位进行知识考核及人才选拔。不仅可以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参考人员尽可能全面的进行考核,比例合理,而且实用性高,可以充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再是丢掉课本就不会走路的“伪会计”;而由于其是在庞大的题库中自由组卷,也充分避免了舞弊现象的发生。总之,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长期探究的恒久课题。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24-02
一、引言
在未来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发达地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约为80%,欠发达地区的普及程度约为50%,会计人员或者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若不懂会计信息化, 可以说是“寸步难行”[1]。
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会计教学体系中,“会计信息化”都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其内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2]。各个高校的会计专业基本上以《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开设了相应课程。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始于80 年代,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已不再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对新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重构教学内容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变革与定位
1.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产生于1979年,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东德进口一台EC-1040计算机进行计算机辅助薪酬核算的试点工作为标志。随着集成性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单项会计数据处理、部门内信息集成、企业内过程集成、企业间过程集成等四个阶段[3]。
其中,前两个阶段一般称为“会计电算化”阶段,即以记账凭证为数据起点,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这使得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但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化处理的思想框架,是基于手工化发展而来的,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是以视图为导向,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手工会计的仿真或模拟。
后两个阶段一般称为“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更能从内涵及深度上概括现阶段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状况,表达了我国继会计电算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事件驱动原理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打破了原有部门内的界限,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出发,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即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紧密集成,此时,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嵌入在业务处理系统中,使原有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发生一定的变化。
2.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变革与定位
我国高校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开始于80 年代,此时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缺乏,企业如果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一般需要自行开发。此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仅限于财务部门内的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单个核算业务,只是对手工流程的简单模拟,程序也相对简单,在此背景下,自行开发会计软件是可能的。因此,在这个阶段,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会计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人员。此时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深入学习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具体内容,从整个系统的整体设计到系统中每一个功能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中每一个文件、数据库的具体设计;而实践教学内容则是具体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如账务处理系统、薪酬核算系统等。
从2000年开始,会计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普及以及会计软件向部门级、企业级、企业间发展,功能也从事后核算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发展,会计软件发展的很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很难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也没有必要自行开发,因为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周期短、风险低、成本低。在这种背景下,再将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则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此时,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为对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教学多是介绍一到多个具体的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实践教学则是独立操作一或多个会计软件。
然而,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千变万化的信息化世界,知识陈旧的周期相对缩短。由于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非常多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变化也非常快,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介绍所有的会计软件及所有的功能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所有变化。如果只是学习并操作具体软件,则容易陷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当面对没有操作过的功能或没有操作过的会计软件或会计软件升级变化时则不知如何应对。
另外,会计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会计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打交道。在一个组织中,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的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并理解其运行过程;作为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评估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必须能够评价信息处理的质量,评价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作为会计咨询人员,其会计咨询的一个主要的工作方面就是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将高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深层次应用、管理和分析评价会计软件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中级会计信息化人才。这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能力层次的培养:(1)深层次应用:能够正确地应用会计软件且在操作出错后能够追跟溯源并进行修改;(2)管理: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会计软件进行初始化和管理维护;(3)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升级方案以及对企业旧流程的优化与重构等。
三、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重构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理论以及实践两个层面的配合,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共性到个性的结合,能够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
1.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内容的重构
要培养上述能力,就理论教学而言,不能依附于某会计软件具体介绍操作应用,而应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讲解会计软件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内外部数据关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数据处理的原理及一般流程。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会计软件的数据处理原理和一般业务流程,才能在面对不同会计软件、没有操作过的功能和会计软件随外部环境或应内部需求变化发生变化时,能够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更好地运用会计软件完成财务核算、管理与预决策任务;只有掌握了其设计思路,才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功能的挖掘,从会计工作的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可实现性出发提出可以实现的需求。另外,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还应介绍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所产生的一些理论前言,如近些年随着XBRL优势的体现及在全球应用的广泛,我国财政部提出了逐步扩大范围的使用XBRL进行信息披露的规划,因此,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中也应涉及相应的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2.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
在理论教学中对会计软件的处理原理及一般流程掌握的基础之上,实践教学应基于ERP流程设计自主型和配合型实验案例进行分层、对比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印证。
2.1自主型实验案例模式
每位同学首先独立依次进行总账、报表、薪酬、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账款、销售、采购、库存与存货、成本管理等模块的非集成应用下的操作,目的是掌握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然后进行这些模块的集成应用下的操作,目的是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业务操作流程,并能够与前期的财务会计手工综合实验的流程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里每位同学都要模拟多种岗位,目的是了解整个流程与功能。
2.2配合型实验案例模式
由多位同学构成一组,分别模拟不同的岗位角色,配合完成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应用下的操作,这时可考虑使用不同的软件来完成。目的一是仿真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不同岗位之间如何配合完成工作;二是对比学习不同的会计软件,更好地掌握会计软件的共性与个性。
四、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基于市场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内容,还要注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并做到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理论的无缝衔接与融合,以及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必须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支撑,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励景源. 应当把会计信息化理念融入会计基础教育之中——兼评会计学基础教材[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1).
[2] 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会计;实践教学
教师的地位在信息化时代可能由此发生改变,从传统单纯的“教”学生可能变为向学生“学”,师生之间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作用产生互学互促的教育形式。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给教育带来一系列改变。
1相关定义
1.1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并非仅仅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领域的介入,而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外在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1]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贯彻教育学理论和思想,开发教育资源,将各类信息资源与各科课程知识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2会计实践教学
本文“会计实践教学”的对象相对狭隘,是指高职院校为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会计类相关实训课程,包括会计类每门课程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不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信息化教学的表现形式
2.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信息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外,教师可借助图文音频等直观、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接受难点,有些抽象的概念可以更形象化,有些操作性强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的方式,更为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操作要领。
2.2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
学生除了在课堂内听课,查询课本外,还可以在课外通过电脑网络帮助了解不懂知识,深化感兴趣的内容。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查询自己想要弄清楚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学习伙伴,一起研讨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3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形式里有问答式或讲练式等方式,通过教材、黑板、老师教授的情境形式完成教学过程。信息化技术贯彻在教学中,体现为: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课下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与了解,学生可以通过相关互联网客户端上传作业,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审批作业,上课前,教师布置好课堂中的内容,提前设计问题或任务、将学生带入情境。课中,对知识与带着问题的学生进行巧妙引入与引导,得出问题答案。此外,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不同表现设置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给予不同个性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色彩。
2.4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化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更显性,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再建构。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自主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别人的帮助,通过必要的交流,达到意义建构。[2]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对有关知识涉及的多样性信息资源的筛选,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解惑与深入探讨,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再创造,并将之通过多媒体、PPT、视频、录像等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展现学习成果。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更新,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和改造,同时,学习互助,增加与人相处的协作性认识。
3信息化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的关系
3.1矛盾对立
在会计实践教学理念上,此门课程强调手工操作,着落点在学生的反馈积极性和操作技能的吸收上,表现形式是学生动手练习会计手工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信息化侧重于帮助受教育者的知识吸收和接受,完成对知识的解释与疏导,帮助学习者更快更有效率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更快速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反而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学生认为能理解即好,并不会强烈地感知必须完成操作,落实到行动上。能达到一定教学目的,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还必须依赖教师引领、督促学生完成实训手工操作。
3.2协调统一
(1)信息化教学促进了会计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多样性。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解知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音频、拍实训视频等直观方式演示教学,不单单是填鸭式传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不同的参与体验;(2)信息化教学提高了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信息化资源的融入带来传统教学形式的变革,学生能从课上和课下一起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和再造,并且在课上和课下实现学习互助,在网络上和网络下完成协助与合作。通过实训实体账本和网络视频、多媒体、音频等虚拟作品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3)信息化教学促进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信息化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教师必须是信息的筛选者,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素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传授知识,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方案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上和课堂下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再建构,完成与他人的合作和分工,通过互联网,吸收有利知识,调整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再认知;(4)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得到实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在与各门学科的结合中得以实现价值。各门学科知识所需要的呈现方式也对信息技术的成长和变革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4信息化教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4.1引领学生信仰上的革新
带动学生树立知识无边界,学海无涯的理念。学习不再是短暂的获取知识营养,而是一种永恒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持续敬畏。引领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保持对学科知识更新的态度。信息不再是图文音频这些形式上的组合和积累,而是一种能量,改变我们的学习理念和生存理念。在知识理念上,应该保持多元化的思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举一反三。
4.2树立突破时空界限的教学理念
不局限于课堂内45分钟,而是课上课下的过程探索,永恒追求。网络信息随时随地可更新供查询。信息化带来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教师以开放式的教学思维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课下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探究、解决自己的各种问题。学习的模式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和教材。
4.3协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
以实训教学为契机,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前提下,带领学生领悟协作精神,培养互助意识。不仅可以在实训课堂内实现小组划分,小组成员间的摩擦和配合,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协助与交流,探讨教师布置的教学问题和任务。不仅在现实世界完成知识的经验积累、做账与小组分工,还可以通过虚拟世界中完成账目的问询,小组协助,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信息化的小组作品和信息化的实训成果展示。倡导个性化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同时关注多元观点与互助学习能力的提升。
4.4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教师不再依据单一的考核方式给定学生成绩,既考核实训结果,也放眼实训过程。既可以增加实训账本的质量考核要求,也可以增加做账视频的分值含量。既可以在乎个性学生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看中小组配合的默契程度。既可以由教师给定学生成绩,也可以由实训小组互相给定成员成绩。更新考核理念,从多元化思维上制定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对知识后续探索的热情。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评促学,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4.5问题或任务驱动
以会计课程理念为支撑,以高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设计完整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做信息资源的删选者和知识的先行者,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优化教学,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和任务,引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开启对知识的探索,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团结协助,树立让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与问题(任务)知识相衔接的良性互动,完成巧妙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 板块式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的去完成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现在的高中化学课程设计了各种的课程板块。这样的设计也为老师教学形式上更加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方针,也是老师在教学上的方法,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进步与发展,就需要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运用符合学生习惯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将板块式教学设计运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可以将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几个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板块,教学板块的设计可以在教学内容进行层层深入,在课堂过程中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让课堂节奏非常有逻辑性,这样最终会达到教学效率上的提升。
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含义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备课方法,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上得到加强,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化。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的板块,根据不同板块设计科学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板块化教学设计可以让老师更加系统的研究教材、更加整体的把握教材、更加明确的领会编者的意图,能够避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主次不分的盲目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板块化让化学知识系统化,化学认知能力科学化。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有序的思考。
板块式教学设计特点:
1、 教学思路上清晰,板块鲜活,给人的感觉一目了然。
2、 依据板块的设计内容,将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3、 每个板块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将问题集中进行研究。
4、 每个教学板块间衔接自然,在知识内容上符合逻辑,使课堂能和谐有序的进行。
5、 在教学的目标上和教学内容上都非常的明确。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目前我们就以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教学过程分为6个板块,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知识中发现未知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结论汇报上彰显现代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板块一:情景带入主题,将以学生喜欢的“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就它们构件上的太阳电池帆板、应急电池、镉镍蓄电池三种电源的基础上提出电池工作原理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板块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首先进行两种实验,第一种是将铜棒和锌棒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有何现象?第二种就是让铜棒和锌棒接触再同时插入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在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现象的时候引导学生在氧化还原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锌棒和铜棒靠在一起在稀硫酸中又会产生异常的实验现象,这样的现象又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追问,从而使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将假设进行证明。
可能是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后产生氢气。怎样验证?让后根据这个猜想让学生讨论得出论证的方法,最终得出方案是,将锌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在导线之间加电流表,将两个金属棒不接触的插入稀硫酸,观察电流表的摆动,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会有满足感,老师之后可以再通过讲解将实验的原理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能量的转化,从而明白原电池的原理。
板块三: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研究方案,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从电极、电路、溶液三个因素来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根据三个因素进行分组实验进行研究。
板块四:成果汇报,学生通过分析图表,了解我国目前发电量的构成,再以课本上的格林太太两颗假牙生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病情的来源,并去寻找药方,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并在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知识点上得到巩固。
板块五:就围绕学生在本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本节课中有没有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板块六:在课外将课程进行延伸,利用苹果尝试制作原电池,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更多关于化学电池的运用。
结束语:通过板块式教学设计的案例,将有序的教学思路在各个教学的环节中得到体现,构建了,即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历史思路,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上不仅收获到了知识,还收获到了分析问题的顺序逻辑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对知识进行掌握,让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中级会计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87-02
一 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达不到实践效果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把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往往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学习完后再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无法做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的情况下,参加实践活动,必然会流于形式,学生不仅不能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而且在没有会计理论指导下,不可能熟练掌握会计技能,达不到实践效果。
2.会计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书为本,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使学生不能对会计信息化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显然此种方法不仅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还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丧失。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课堂信息量少,授课效率不高,教学过程缺乏立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这就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不适应企业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需求量很大,但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学生却很少。主要原因有:一是过分强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因而不能培养出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适合企业需求人才。二是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面向企业和会计专业能力。特别是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然而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致使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无法适应企业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失去竞争力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高一时主要开设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等基础课,其他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中职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不强。另外,国内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缺乏竞争力。 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为目标。
二 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才能较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根据多年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经验以及通过企业实习实践活动,本人认为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组课程结构,完成新的课程体系构建
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看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熟悉哪些技能。确定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编制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计划安排,并精心组织教学,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到实处。
2.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将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改为项目式的模块化课程,将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设置为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财政与金融基础认知、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票据)、财经法规(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等课程,由它们构成会计专业技能的主体课程,并对它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就能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信息化方向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加大其就业竞争力的筹码。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实用型人才
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力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和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同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的就业筹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至少占1/2。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
三 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1.形成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化手段,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如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传输信息,可以进行实时接洽交谈和讨论。在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和效率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软件,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地展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基本完成新课程体系构建,编写了校本课程
根据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加强了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地剖析和探讨,确定了分层次的“模块式”的整体课程体系、分岗位的“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训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我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重新排列,编制完成了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了计划安排,以指导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优化课程设置,定位岗位技能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核心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专班和专人负责的方法,重新拟定了会计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增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出发,结合岗位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标准,编写了会计技能实训、会计综合实务实习训练等校本教材,又引进用友软件公司的用友通教学软件、金碟财务软件和ERP手工沙盘教学模具,使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课程教材的研制和教学手段趋于完善,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3.实践课程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从会计专业改革的基本思维和提高专业办学的社会需要符合度的要求出发,结合课程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现“专业认知实践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综合仿真实践基地顶岗实践实习全真实践”的梯次递进,单项与综合、模拟与仿真、感知与顶岗、校内与基地等实训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时间与手段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实践教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设备也有待改善。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