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过年的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过年的手抄报范文1

除夕之夜手抄报的图片欣赏除夕之夜手抄报的图片1

除夕之夜手抄报的图片2

除夕之夜手抄报的图片3

除夕之夜手抄报的资料:除夕传说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 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

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

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要她今日必须回去。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过年的手抄报范文2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告知家长朋友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开学初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支持我们这项活动的。

二、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学生通过上网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 “春节、元宵节”的来历、风俗等知识。3—6年级学生完成 “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各班积极上交手抄报,手抄报精致规范,内容丰富。

2. “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环保行动。学生们与家长一道进行了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特别是三年级的郭慧洁同学在清扫卫生时家长还进了留影。

3.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在主题活动交流中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4.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5、在双节期间,我校大部分学生给家长献上感恩贺卡、感恩的话语等内容。还有学生在家做了许多家务活,扫地、做饭、擦桌子等等。

三、反馈收集,及时总结

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及时收集了学生制作的感恩卡片、手抄报和感恩祝福语等,周二下午第一节各班开展双节活动交流展示主题队会。

此次活动意义显著,它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活动,不断掀起活动的。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我校在元宵节来临前夕(寒假前),精心布置,让学生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等,深入推进学校节日文化特色建设。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树立了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们五年级元宵节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寒假利用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围绕元宵节,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联系学习搜集资料,如:元宵节的来历,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歌赋,元宵节的民俗,过元宵节的传统等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最后制作设计一份手抄报。春节开学第二周后三——六年级每班交了五份,学校进行了评比。学校评选出了吴凌云、刘宇遥等20个优

秀制作者。2.元宵节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了灯谜、元宵灯作品,开学后举办了猜灯谜活动;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我们开展了“元宵灯谜会”、“七彩元宵节”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丰富传统佳节的内涵,拓宽学习途径,培养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教师讲授字谜的创作方法、原则,为元宵灯谜会做准备。 元宵灯谜会开始之前,学生广泛搜集了上百条灯谜,经过筛选确定比赛试题,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灯谜会还特设了学生 自创灯谜竞猜环节,学以致用,最后评选“最佳自创灯谜奖”,获奖同学兴奋不已,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此次活动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鲁中风采,以增强同学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让同学们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校方决定,由团学联组织2013年2月22日在一楼大厅、学校操场、体操房、二楼和四楼楼层等一系列的元宵节活动。主要活动有猜灯谜,送祝福。玩游戏,闹元宵。

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同学们在大厅黑板写上自己的新年祝福,全校同学参与打灯谜活动,各班选择若干同学参与弄堂游戏比赛。

团学联的各位干部们都参与了活动的准备,收集各种灯谜,准备活动所要使用的物品和道具、年级组长助理负责通知各班活动详情、团学联部分成员利用下课时间负责扎纸灯笼、部分团学联成员利用下课时间悬挂灯笼、宣传部负责张贴活动海报、部分团学联成员布置一楼大厅,为22日的新年祝福活动做好准备、团学联所有成员利用下课时间将所有灯谜粘贴到指定位置、由文体部和社会实践部负责滚铁圈比赛以及打弹珠比赛场所的相关布置、新闻社的成员负责拍摄所有活动。

一大早,各个楼面就挂满了红灯笼和由几位团学联干事们手写的趣味灯谜,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平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在1楼的大厅,四位干事早早地等在那里,向每一位进校的同学们征求新年心愿,写在便签条上,贴到门口的黑板上,整齐又不单调,第一节课前满满一黑板的梦想在新的一年里开始放飞。在课间,也有同学陆陆续续地写上自己的祝福。

到了中午,猜灯谜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各年级同学的热烈响应。大厅中设置的四个兑奖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手拿写着题目的灯谜,按编号到兑奖台前核对自己的答案,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奖励一枚小糯米团,口味自选。每个人可以猜多个灯谜。同学们积极地思考着,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参与率极高。才没多久,灯谜和奖品都被“洗劫一空”。甚至在猜灯谜活动结束后,都有不少同学仍意犹未尽,讨论着对答案的看法,久久没有散去。

过年的手抄报范文3

一、一个规划,高屋建瓴,明确了幸福德育的目标

《雅安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5)》(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这三年我校的办学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把雅安中学建成素质教育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整体质量高,师生人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中学。美育方面,《规划》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体格、美好的心灵,善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在美育中成长为具有善性、善行、尚美的中学生。根据《规划》精神,在分管德育副校长指挥下,政教处带领德育工作一班人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探究实现德育目标的工作思路。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一致认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幸福德育。

二、校园建设,三大广场,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

“感恩广场”是以感谢澳门人民援建雅安中学而命名,以此为基础,教会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屡屡感恩活动、篇篇感恩文章、曲曲感恩歌声,把对社会、国家、民族、自然、父母、教师的感恩融会贯通,形成形式均可成长的重要内容。

“创新广场”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社团展示成果的天地,为全校65个学生社团提供一片蓝天,开辟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纪元。

“雅品园”的主旨是品“雅”。学校建设“和雅”文化,“和”是一种最优化的博弈结果,能够最大化地调节各种矛盾,创造出符合大多数利益的发展空间,这应该是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致力追求的目标,而显然,在一个以“君子”以“雅”为共性的群体中,要达成“和”的目标会容易得多。“雅言”可以促进沟通,“雅行”可以避免冲突,“雅品”可以彰显素质,“雅志”可以看清目标,“雅德”可以包容共存,最终达到个性并存发展,共性和谐统一。

三大广场,为校园的静逸平添了书香味、儒雅气和秀美色,带给师生的是一场如食甘饴的精神盛宴。

三、活动引领,“三让三为”,丰富了学生的精神追求

1.让班级精神旗帜,为学生的自信“有温度”地猎猎飘扬

(1)树立班级精神灵魂。班级灵魂体现在班旗、班徽、班歌的制作、设计、展示、展演过程中,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

(2)遵守班级精神“围栏”。班训、班规、操行评比是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保证,也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围栏”。

(3)明确班级文化核心。班容班貌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地面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是显型的外在的文化,潜在的是班级成员隐形的儒雅与振作,流溢着浓浓的书香,优雅而不失活泼,这既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班级文化的内容。

2.让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拓展幸福快乐的空间

(1)大课间活动三讲究:讲究细节、讲究精神、讲究风采,跑出的是自信的步伐,舞出的是轻快的旋律,收获的是愉悦的心境。

(2)校园运动会的群众性。人人上场参与、人人有项目比赛、人人为班争光。群众性的运动会,不单是体育竞技,展示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3)文化艺术月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最受学生期待的日子是文化艺术月。这个月,全校65个学生社团各自展示风采,学生“不离不弃”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超过了过年的火热和浓郁。“校园春晓”文艺汇演、“化妆巡游”文化涟漪、“跳蚤市场”社会实践,充分展示了各年级学生的综合实力。

(4)素质教育的个性张扬。“摄影作品展”“手抄报比赛”“经典古诗文比赛”“书法比赛”“户外素质拓展”“团体心理活动”等等,一份份作品展出的是幸福,一张张笑脸张扬的是自信,素质教育成果精彩纷呈、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诠释了学校“幸福德育”的内涵和意义。

3.让多角度的激励,为学生滋养体验成功的笑容

为了让班级文化建设有始有终,形成良性循环并不断提升,我校“幸福德育”工程,特别注重表彰激励,让学生个人和集体的个性得以张扬。

对于班集体,我们将把各个活动中检查、考核的数据综合起来,评出“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给予挂牌表扬。

对于学生个人,我们除了评比表彰传统的“三好”“优干”外,还特别设置了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助人为乐之星”“体育竞技之星”“文艺表演之星”“服务他人之星”“创造发明之星”等20多个项目,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申报。

过年的手抄报范文4

关键词:写字教学 生活情趣

一、用生活的比喻激情致

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模仿力强。针对文字的抽象性及汉字书写的规律,用生活中的人、事、物、理等作比喻来阐释写字的原理,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写字,易接受,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拟人。人的各种形态,与字的形态,有相似之处。长横在一个字中往往是主笔,能起到平衡作用,就像人张开两条手臂,要舒展。“ 、 、 ”上点如人头,下竖如人的身体要对齐。“青”字直上紧下松,就如模特儿的身材,上身短,下身长,才显得更美。充分挖掘人类自身的形态与写字的联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愉悦的联想中学习写字。

2、拟物。物体的形态千差万别,却有许多与汉字的笔画、形态有暗合之处,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又熟悉的物体作比喻,形象易懂。如:长横的写法,取势左低右高,两头用笔较重,中间略上较细,恰似一座拱桥。短横,笔画较粗、短、仰,象一艘小船(图1)。长撇像象牙,长而略弯(图2);短撇像鸟嘴,短而直(图3)。捺像大刀;圆点形为背圆腹平,如同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崽儿(图4)等。同样,字的结构形态也是如此,“田、口”等字如一只碗或花盆。“伞、宁”等有字头的字如人撑着一把雨伞,上宽下窄(图7、8、9)。这样发挥生活的联想,形象好懂,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发展了思维的想象力。

3、拟理。写字中的好多抽象的原理,有时不易讲清,学生也不易理解,兴趣也不高,而运用生活中的浅易道理来解释就容易多了。逆锋起笔,如打拳先收拳,挖地先举高锄头,才能更有气势,更有力,从而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笔的厚实有力,用语言确实解释不清。我通过让学生模有肥皂水的玻璃和干燥的桌面体会不同感觉而来领悟。用笔的快慢,如骑自行车时的刹车,要有刹有放,才能控制得更好,刹而不放要摔倒,放而不刹,下坡时就很危险。像这些用笔上的原理,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学生觉得有趣,也较易理解。

写法构成原理也同样,如讲解左右结构的字,用古人“公主与担夫争道”或现实生活中,当你在道中与人相遇而过,或同桌之间和平相处来解释。如“政”左“正”上横收短,下横改提,右长撇伸展到提下,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让学生体会到左右结构的字要互相谦让与穿插,字形才更美。

章法的构成也是如此,“横有行、纵有列”如广播操排队横竖对齐;每幅字的第一个字,如队伍排头一样重要。城市建设中,既有鳞次节比的高楼,要也有空地、绿地与广场,有疏有密,写字也是这样。

二、以生活的运用促情感

文字的产生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虽然现在很多书写已被电脑所代替,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离不开书写。教师要利用各种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用于生活,体验成功。

1、在平时生活运用,享受成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每逢过年或喜庆的时候都要写对联,因此,我每年寒假的当然作业为自家或亲戚朋友写春联。其中最多的一个同学一个寒假写了50多对春联,这还用另外布置书写作业吗?还组织学生给社区、敬老院或上街义写写春联、标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充满生活情调中,得到锻炼,提高书写水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营造书法环境,培育习书乐趣。利用班级这个小集体环境,开展班级书法小竞赛,设立班级书法展示角,举办班级优秀作业、板报、手抄报展等形式把书法溶入平时学习中,营造班级书法文化。利用校园礼堂、橱窗、过道走廊等公共场所和书画专用教室,及校园网络、校报班刊等固定宣传平台,展示本校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让整个校园无处不浸润在书法的熏陶之中。

三、借生活的故事明情理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书法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书法小故事,每个书法故事的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一种时代生活气息。是教师书法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书法学习是很多时候显得枯燥无味。而在课堂上运用故事教学却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智永练字四十年不下楼”、“张芝临池,池水尽墨”、“王羲之山阴换白鹅”、“王羲之以墨当酱”……历代书家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学生是很喜欢的。听了之后会眉飞色舞,而故事中却蕴含有浓郁而丰富的知识与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学生倾听动人的故事,在不经意间领悟情理及人文知识,其教育效果会更佳。如:“智永练字四十年不下楼”让学生领会书法家刻苦学习的精神,每件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强的毅力。“王羲之以墨当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全神贯注才能学好。

还有同学、老师本人的练字趣事,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是崇高伟大的,字写的好的同学是他们向往的,用他们的生活中练字故事教育学生,学生能更信服、更真实,觉得自己也能写好字也不遥远。

四、用生活的言行传情意

现代教育更注重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朋友之间的心灵沟通,而教师的言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用亲切自然的教师语言、关切的行动,生活式的交流,拉近师生生活的距离,显得平易近人。如:坐到学生座位上示范书写 ,手把手的扶写,学生评老师的字、学生互评等心灵近距离的接触行动,学生则会“亲其人,信其道”,信服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除了如前所述用生动的比喻教学语言外,还可编一些饶有生活情趣的顺口溜或儿歌。如竖弯钩,“勃儿斜,弯后平,尾儿翘,像白鹅,浮水面儿”。易记,易理解,也很有兴趣,对写好竖弯钩起了促进作用。

五、用生活的方式感情怀

打破常规,改变通常课堂教学一张讲台,四排座位,师生的活动区域较固定的模式。把桌子围起来,三五成群,如同聊天的座位形式,便于师生交流,便于教师示范,便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充分发挥写字好的同学的指导示范与管理作用,充当小组小老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样拉近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融为一体,也淡化了课堂教学形式,增加了课堂随意性,充满生活的意味,学生乐于在这种情境中学习。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开展写字教学。参观书法展、风景名胜地的题字,学生情趣盎然,期间穿插教学,讲解知识,分析用笔,体验汉字的美感。适当参加书法比赛,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知其不足,然后更加努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中国汉字魅力与用途,激发学生对写字的热爱,也让学生的心情得到另一种形式的放松,这是对学生身心的陶治。

可见,充分挖掘汉字的特点及书写艺术规律,利用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事物现象,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让写字教学在充满情趣中开展,将大大提高写字教学效果。

(江山市实验小学 浙江衢州)

参考文献:

过年的手抄报范文5

民间文化所具备的教化和规范功能,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作家冯骥才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文化包括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精英文化”好像是父亲文化,主要支撑我们的力量、思想和精神;“民间文化”好像是母性文化,提供我们以丰富的情感、血肉、特征、凝聚力和亲和力。特别是面对外来文化的汹涌而至,语文教学融合民间文化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母性文化,民间文化更容易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学生内心,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味,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认知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借用民间文化,也更能从能力上锻炼学生,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在相互切磋和不断争鸣中,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帮助学生探究和内化文化资源,有效提高人文素养。

一、借民间文艺增加课堂亲和力

民间文化博大、醇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便于民众接受的独特文艺形式,包括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戏曲、剪纸等,这些形式,自然也让我们的学生喜闻乐见,借助民间文艺为中职语文课堂服务,增强了语文的亲和力,也能使我们凝涩的课堂节奏变得活泼畅行。例如笔者在教授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先以畅谈自己心目中“跨越了百年美丽”的人物引入,学生很自然地想起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她们之美,确实称得上是女子美的最高典范,可是对于这四种美的由来,学生却不太了解,于是自然地引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典故的来源。同时又因文中有宋玉一例,笔者又趁势介绍古典传说的四大美男子,“掷果盈车”的潘安,“俊美无比”的宋玉,悲情的兰陵王,孱弱的卫d,学生听得入迷,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也陡增,对他们进行美的内涵的引导也变得轻车熟路。

有时,笔者还利用戏曲这种民间独特的娱乐形式,来丰富课堂。台州是个越剧之乡,老一辈大都喜爱听越剧,越剧中很多传统剧目,都以其凝练的唱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深入人心,街头巷尾也时常缭绕着清幽婉丽的越剧唱腔。在笔者看来,这也恰恰可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中,宝黛初会是全文的重点,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情感的默契是后来爱情发展的张本。于是,笔者就引入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水袖轻舞,曲韵悠转,很多女生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就轻而易举了。

二、借民俗传统提升文学素养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有一个经典的比喻:他把人生活在民俗当中,形象生动地比作鱼生活在水里。可见,民俗与群众生活是何等的紧密。的确,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通俗文化,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由劳动人民自发创作,它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而很多民俗现象本身就是语文教材、诗词歌赋和文学名著的载体,利用民俗传统进行教学,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途径。

例如在教节日风俗时,学生对节日的由来非常感兴趣,然而对相关的诗词却知之甚少。因而,笔者搜索了很多节日的传说、习俗:年的由来,灯会的意义,屈原的忠诚,牛郎织女的真挚……同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反复吟咏诗词,他们也能自然地体会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意境,“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失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

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很大的惰性,表现在做主观题时,他们经常懒得思索,空白一片。在学习对联知识之前,笔者发现学生对“对对子”毫无兴趣。于是,在课堂上,就从对联的起源讲起,穿插很多对联小故事,再结合平仄规律、对联口诀及张贴常识,最后学生对“对对子”跃跃欲试。如上联为“爆竹声声脆”,学生或串对,或正对,或反对,积极思考,“梅花阵阵香”、“桃花点点开”、“钱财滚滚来”、“岁月年年长”、“桃符户户新”、“成绩节节高”……答案丰富多彩,学生也体会到了对对子的乐趣。

在教“敬辞与谦辞”的相P内容时,事先布置一项作业,即学完内容之后,自拟一个情境,用敬辞谦辞来对话。敬辞和谦辞作为礼貌用语,在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误用的现象却很常见。课上,学生们听得认真,也为他们自己平时的一知半解而发笑,在提到“尊”字何以用作敬辞用时,笔者引用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一句话:“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尊”字本身来自敬酒文化。有些同学在设计时干脆选用商务敬酒的情境,敬酒的时间、敬酒的程序、敬酒的举止要求,一言一行,在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养。民俗文化尽管是一种俗文学,但也是文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于它的“俗”性,笔者发现学生们为一些民风民情所陶醉,也不自觉地接受了优秀文化的熏陶,文学素养提升了。又如在读了陆原的《立夏吃的蛋》之后,让学生来寻找具有天台特色的一些风俗。很多学生就找到了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县扛台阁,还有嫁娶风俗、各村每年做大戏的习俗,店铺开张营业,建屋造桥,寿礼庆贺等人情往来方面的习俗等。

例如《舞麒麟》,从明代开始,就一直是天台人民共度元宵佳节的传统节目。它由5位男孩手握马鞭、如意、荷花等道具,站在大人肩上,分别扮作状元、财神、魁星、宰相、探花等角色。大人肩顶着孩子,一边和着锣鼓的节奏,一边走碎步,或者跑圆场,非常注意三者之间的和谐配合。在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后,再鼓励学生与长辈、父母交流,通过交流去体验其中的交往乐、人情美、节日欢,从而对民俗有深入的理解和对生活有深切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写民风民俗。大家可以让学生关注那些天天与山打交道的山民,写出山民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来;也可以通过写饮食来突显社会风貌,过年的“五味粥”、粽、麻糍等都是很地道的天台小吃;学生还可以写自己是如何亲自参与某一样食物的制作,从而表达自己真实的一种生活体验;也可以写创造这些饮食文化的天台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台的青山绿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天台人,饮食文化中也能展现天台人的勤劳善良和智慧。对民俗的了解、感悟、体验、写作,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将民俗传统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借乡土文化涵养精神情操

乡土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学最富有特色的课程,它包容了当地的文化、方言、衣食住行、自然资源等,借助乡土文化,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本地的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爱护,涵养精神情操。教师应该具备浓厚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努力挖掘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丰富知识文化底蕴,培养爱国爱家情感。

中职语文四册读本专门有一章为《台州文化》,盛赞石梁飞瀑的壮美,楚门文旦的美味,黄岩方言的韵味,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以后,笔者就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主题,开展一次展现家乡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关注乡土文化。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学生都放假在家,正是体验生活的好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走进民俗,感受生活,并用作文来记录。每个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作业:⑴观察此节日里人们的生活礼俗、语言宜忌、饮食上的不同等,将它们记录下来,并思考其中的深刻内涵。⑵要积极参加节日里的相关活动,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⑶主动走访老辈人,深入了解各种民俗的形成、变化及其内涵,并写作考察报告。节日后回校,学生首先要上交的就是这个作业。然后会抽出一节课来专门交流,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优秀的作品适当嘉奖。有时配合班级出一期这个专题的黑板报,有时编成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有时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到学校网站上。这样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的一些民俗文化。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乡土文化内涵。中职学生毕竟阅历浅,再加上大都是娇生惯养的,ι活的思考可以说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比较肤浅的。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为学生的思考搭建一个平台。教材中不乏写乡土文化的优秀之作,如《边城》(沈丛文)、《祝福》(鲁迅)和《洛阳诗韵》(叶文玲)等,这些课文都可以成为我们指导学生欣赏和写作乡土文化的范本。教师对经典课文的赏析、点评,然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天台本土文化。天台是“唐诗之路”目的地,仅唐代就有李白、孟浩然和谢灵运等325位诗人留下1300多首写天台的诗。还有许多诗人散文家驻足天台,如寒山、陆游、陆淞和魏源等。天台也有过本土的文人,如:清朝的江南奇士齐周华,选入教材的现代散文《囚绿记》的作者陆蠡,现代著名小说《惨雾》的作者许杰,还有爱国诗人曹天风、文坛慧星王以仁等。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学会思考生活,再加以情感和方法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又怎么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呢?学生在领略天台山的秀美俊奇和佛道文化的精深奥秘的同时,也深深地为我们天台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神奇妙想的创造力而折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愈发浓烈。

巧用民间文化,丰富中职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雅韵无穷,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黄惠群.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中职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2]朱红群.创新课型,巧引“乡土”入课堂[J].职业教育(中),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