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元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元素

生活元素范文1

关键词:生活元素 美术教学 挖掘

美术是一门融入生活的课程,每一个线条的跳跃,每一个色彩的堆砌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术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感悟生活,感悟美。就要从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着手,引导他们接触生活,感悟美术的魅力。

一、挖掘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把握,美术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抒发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亲近自然,这是艺术长盛不衰的动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的元素,主要看我们是否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的美术课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形形的美,劳动之美、助人之美、创造之美等等,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让学生喜欢上美术,就要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美好的生活,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例如,初学画画的时候,我让学生能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描绘自己的快乐生活的习作练习。一位学生创作的《快乐猫的生活》很有创意。一幅画上画着三只猫,在吃一条鱼,妈妈吃鱼头,爸爸吃鱼骨头,宝宝吃着鱼的身子。很幸福很温馨的一家子。我感觉学生不但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元素,而且巧妙利用猫的生活折射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幸福是一种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她将幸福进行了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准确定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还原生活重要元素。

三、创新教学环节感悟生活之美

美术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教师就要创新教学,传统的、死板的教学不会让学生真正感悟美,还容易成为学习的压力。美的生活须自己去创造。生活的美包括许多,但都得自己去创造。例如,在上了《自画像》一课后,可以在课后给朋友、自己的家长画像,制作生肖卡,培养情感、增进了解;把在美术课上制作的有趣的小作品送给老师和好朋友等都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彩与美好。

四、引导学生用生活的视角创作

儿童画作往往能够直观反映学生的视角,他们稚嫩的笔下,也许根本不像什么。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分析创作,去选择视角。教师不指定题材,不给具体的画法,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创作,激发学生主动作画,积极创作的热情。这样他们画出的作品往往更有生气,富有创新和作画的灵感。生活处处皆是画,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要有独立自由的创作的心灵。每一个儿童都可以以个人的方式进行创作,个人的意愿得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得以实现。

五、生活写生画注意事项

1.画无定法,但画有规矩

画无定法,是画画没有固定的章法。例如太阳,学生就想画成方形的,这未尝不可,因为每个人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视角去干涉学生的创作,不应该用我们的权威性抹杀学生的创作欲望。但是画有规则,有章法,学生不能随意乱画,信手涂鸦。那样作品就失去了主题,创作就失去了源泉,画作也变得没有意义。

2.生活写生,注意安全

往往教师让学生感受自然,进行创作的时候,容易忽视安全问题。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比较多,教师要在野外写生之前,定好规矩。做到组织得当,在野外注意安全,例如,中暑、蚊虫叮咬等想不到的因素,尤其是避免溺水事件、交通事故等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行为。

总之,美术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美术元素,理解生活、理解美、缔造美的元素,教师立足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到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生活元素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课文的传授与讲解,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要想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人文的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科为第一起点,有效创造出人文的校园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建造开放式的围墙和校门,适当地增设不同类型的教室,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书画、成语、诗词的壁画长廊,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才艺展示区域,并且还需要改进校园铃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破传统意义上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教室像家一样具有温馨的生活气息,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角落,精细设置图书角、阅读角以及时事角等,并且还可以根据季节等因素的变迁来变换教室的布置风格,给学生以课堂学习的新鲜环境。这样,学生在教室中学习就能够充分感受舒适、温馨并且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会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二、贴近生活,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因此只有将初中语文教学放在实际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发展需求,将生活和初中语文教学高效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亲自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为了真正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来体验各种问题,就需要有效创建具有丰富生活气息,并且更加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首先,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可以有效建立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实际运用中的习惯。作为教师,只有切实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现在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的情境,推动教学的开展,真正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

三、关注实践,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而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作为基础的。因此,作文教学需要将生活有效融入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关注并思考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逐渐使学生的写作语言充满生活化的气息,展现语文写作内容上的无穷生命力。例如,当对地方风景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出游活动,让学生带好相机等出游设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件制作,再进行欣赏。锻炼学生将抽象化语言转化成具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进行情感的欣赏,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丰富语文的作文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语言的运用上越来越娴熟。

四、有效开展语文活动,开阔视野

教科书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内容,只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语文的教学资源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丰富的校园活动、绚丽的大自然以及多变的社会等,都是语文的学习课堂。教师就要利用这些生活化的语文资源,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例如,辩论赛、朗诵比赛、课本剧、广告设计、即兴采访、猜谜活动、情景对话和影评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动力。可见,语文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充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布置作业,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语文教学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做好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工作。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潜藏的语文教学资源信息,努力建立校内外与课内外的教学联系。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就需要不断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进一步规范语文作业的布局与科学评价,此外,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实现学生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特色和教学形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与发展意义。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实现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有效保证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为语文教学只有在生活的土壤中生存和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可见,教师需要建立恰当的语文学习环境,灵活地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带到初中语文的课堂学习中来,实现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奇松.让语文教学荡起“生活”之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3).

生活元素范文3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生;课前预习;生活元素

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生活元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对这些元素进行科学挖掘与运用,便能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科学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出他们对该学科学习的意愿,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今后长期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定基础。

1课前预习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解,使其能够通过预习找到自己对于本科学习中的薄弱点,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讲,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学习助益较大[1]。老师在进行该环节教学任务布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完成课程的预习。以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纸》一课的预习为例。在进行本课的预习任务布置时,老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对古代造纸技术以及四大发明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利用其中包含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去找到生活中的“纸”,不限种类与颜色,并使他们说出这些纸的用途,像钱币、卫生纸以及火车票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纸,从而使他们能够对纸这一概念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预习时与其他学生形成实验小组,使其能够在课前对纸的边缘进行观察,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各类的不同方向抗拉性以及吸水性等内容进行明确。这一实验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便于小学生在课前进行操作,且这种课前预习方式,也是对课程内教学内容的一种提前性完成,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节约课程实验时间,使老师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进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的进一步实验,也会加深学生对于纸张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兴趣以及参与热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2教材内容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小学科学课程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在不断优化之中,整体教材内容编排更加理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探究性,并且加入了大量生活元素,更加便于老师对教材内容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因此老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也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运用,使科学教学能够与生活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构建生活化理念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相对较为薄弱,所以老师在对生活元素进行运用时,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教学[2]。例如在进行《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果实以及种子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从而带入本课课程教学。同时笔者按照小学生的语言习惯特点,对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果实的获得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放大镜来对解剖后的种子内部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实验使他们能够对种子构造、传播方式以及萌芽条件等内容进行初步掌握。此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也是拥有生命的,也应是被保护的,从而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意识。

3教学情境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创建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师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性了解与认知,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模拟环境中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效果自然较为理想。因此,老师还应对生活元素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出相应的生活教学情境,以便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点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解《七色光》一课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中营造出模拟彩虹,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彩虹有多少种颜色吗?”,在得到答案之后要继续提问“你们想要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虹吗?”,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热情,引入后续教学;其次,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棱镜,使学生自己通过对三棱镜的运用来制作出彩虹,从而使学生明确白光到三棱镜之后会发生“色散”,进而形成七色光;再次,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其他相关方式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虹,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点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强化的目的,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日光色散与合成等知识点进行掌握;最后,笔者对本次教学情景的开展进行了点评,对表现优异以及态度积极的学生进行了表扬与肯定,并对光色散、角度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了再次总结。

4教学活动生活元素挖掘与利用

科学课程动手能力较强,在教材编排中也拥有着大量的实践课程以及实验课程,老师在教学中应利用这一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也能增加教学活动趣味性,可以达到理想的活动开展效果[3]。例如在进行《做酸奶》一课的教学活动时,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喝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嘛”,进而引出本次的教学活动;其次要学生就酸奶制作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不要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而是应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本次实验,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酸奶的制作方式;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酸奶发酵必须要运用乳酸菌,从而使学生对乳酸菌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驱使下和老师一起对细菌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索,进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细菌防护方式,使他们能够远离细菌威胁,保证体魄健康。

5结束语

对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进行挖掘与运用,真正实现了科学向自然生活的回归,整体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极为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能够使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科学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使科学课程的价值能够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04:68.

[2]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31.

生活元素范文4

一、在环境,创设中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把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带领幼儿一起去设计和创设,创设环境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幼儿合作,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教育过程。幼儿无法运用文字表达,美术便成为孩子们表达心声、表现自我的最佳手段,让孩子们积极运用美术手段与环境互动起来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班级设置了“我们的心情”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运用画一画表情来表达表现;“天气预报”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天气情况用画笔画出晴天、阴天、雨天等。我们还留出了空间让孩子们展示“我们的问题”版面,鼓励孩子们运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疑问;“我们的发现”则及时地展现了孩子们的探索与发现;“动植物生长记”让幼儿观察大蒜、黄豆发芽的过程以及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是孩子们关心与爱心的体现……从这些环境创设中无不渗透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元素。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每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游戏在创造性和合作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蜡笔、粉笔、油画棒、各种纸张以及便于反复作画的瓷砖墙、水泥地等。还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以农作物为主的:丝瓜瓤、瓜子、红豆、稻草、各种树叶进行拼贴添画,当孩子们用几片树叶拼贴成美丽的金鱼;用毛线粘贴成一盆盛开的;用两只娃哈哈瓶做成了电吹风;看见孩子们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后,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们自豪的告诉我,这是“我”做的,我分明从他们的脸上读到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自信。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开放的美工区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自由活动时间参与活动,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如:小班通过《手指点画》、《弹珠滚画》、《梳子画画》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色彩,中班以粗线条与色块相结合为主的《机器人》,大班在活动区里设立了折纸区,每周请一个幼儿当“小巧手”带领孩子们练习折纸。争做“小巧手”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折纸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折纸活动带来的快乐,既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又培养了幼儿间相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美术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每个幼儿都相应有所提高,同时活动也赋予幼儿以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把游戏融合到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去,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美术教学活动,自由、自主、愉快地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美术教育元素

1.根据陈鹤琴先生“玩中学”的精神,我们注重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认识标记”这节课后,教师鼓励幼儿为本班设计制作了规则标记,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评选一幅(幼儿都能读懂的),贴在相应的地方,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在洗手间有“节约用水”的标记、午睡室有“安静入睡”的标记等。2.节日装饰几乎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日常美术活动。儿童节、国庆节、迎新年往往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兴奋的节日。也是让幼儿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就在孩子的手中转动、跳跃着,不一会,彩带,拉花、窗花便一下子涌现出来。可别小看他们,但哪儿贴窗花,哪里该挂彩带,他们一点也不含糊。在自己布置的环境中去庆祝自己的节日,心里可别提多高兴啦。3.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走进大自然中;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幼儿在跑跑、跳跳、说说、笑笑、看看、摸摸、闻闻的动作中,感知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从平凡的生活寻找美、发现美,为从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础。

四、在亲子活动中挖掘美术教育元素

生活元素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情境 探究

相比于物理学科知识,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更加熟悉,他们对物理学习充满好奇,也习惯于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由于认识的肤浅以及分析方法的缺失,他们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疑惑。为了解决这些疑惑,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依托学生的生活背景,建立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科学的平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在物理探究中感悟科学、积累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物理情境,引出问题,启发思考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学科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时,学生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有机整合生活和学习这两方面的内容,从生活情境提出科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的原型,启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物理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切实围绕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善于对相关素材M行筛选和整合,充分发掘题材的生动性、真实性以及趣味性,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创设情境,将相关元素融人物理教学,如生活实例的列举、生活化实验的演示、实物或实景视频的展示等。

情境创设1:(生活实例)三峡工程简介,突出水坝设计特点:上窄下宽。

情境创设2:(生活化实验)选取一个大号空饮料瓶,从上至下钻出三个小孔,并用橡皮泥将小孔封住,然后将水逐渐注入瓶中,观察有关实验现象。

情境创设3:(视频播放)以视频来展示物理课堂无法直接呈现的经典实验――1684年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将一只注满水的木桶密封好,并在桶盖上安装一根长度足够的管子,然后从上端向细管中灌人清水,结果几杯水一灌,木桶被压裂,水从裂缝中不断流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将问题表征出来。上述情境设计中,教师多角度地整合素材,其目的也就在于此。当然,对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我们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刚开始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例如,“建造大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水为什么会从小孔中射出?”等,类似的问题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深入科学本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将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切人点,并在思考和讨论中,将生活现象转变成有意义的物理问题。

问题1:液体内部压强与其深度有关系吗?

问题2:液体内部压强与其深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帮助学生明确物理探究的基本目标。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猜想。

猜想1:液体的压强与内部深度没有关系。

猜想2:液体的压强随内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设计物理实验,服务于规律探究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规律探究,教师应积极挖掘素材,创造相应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实验器材。例如,在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中,教师可以为每一组学生提供空饮料瓶、橡皮膜等实验器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最终呈现出以下几种既简单又富有物理思想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1:在饮料瓶侧壁相同高度的不同方向钻出小孔,将瓶子注满清水,观察从相同高度小孔喷出的水柱射程,以此来对比压强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高度的各个小孔所喷射的水流的射程是一样的。这表明水柱的喷射速度相等,即表明液体在相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相同。

实验方案2:将饮料瓶注满清水,用橡皮膜封住瓶口并扎紧,将瓶子倒转过来,可观察到橡皮膜向下鼓起,由此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将瓶子转过九十度,即瓶身水平放置,瓶口朝侧边,可以发现橡皮膜向外鼓起,以此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也存在压强。

生活元素范文6

关键词:生活元素;英语教学;初中英语

在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今天,英语作为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一门学科,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同时,英语又是一门语言,加强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基于英语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应当与生活元素相融合,这样才能够贴近学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熟悉感,逐步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以初中英语为例,就如何让生活元素走进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所作用。

一、添加生活元素,激发英语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尽管初中生有所成长,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辨别能力等并不是非常成熟。在此种情况下,让初中生快速地接受英语这门课程并将其学好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和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学生必然会逐步掌握英语知识。那么,如何激发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注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元素是解答此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英语教学内容中,科学、合理地穿插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富有情趣的、日常可见的生活场景,将生活场景中所用到的词语或语句用英语来表示,以此来教育学生,可以促使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熟悉感和趣味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跟随教师的步伐来学习英语知识。例如,在向学生教授英语单词之前,将运用到英语单词的生活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生活片段有所熟悉。再将英语单词引入生活片段,使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英语单词的意思。在此种引导教学下,学生可以相对轻松地、愉悦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单词。所以,添加生活元素,激发英语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二、添加生活元素,增强英语教学的引导性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引导性,逐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而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所以,注重添加生活元素,使英语教学中形成动态真实环境,让生活走进课堂,更好地教授学生英语知识,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那么,如何添加生活元素,增加英语教学的引导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生活元素,将其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如此便可以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引导性。如学生喜爱的动物、喜爱的水果、喜爱的食物、喜爱的体育活动,恰如好处地融入英语教学中,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巧妙地利用生活元素引导英语知识学习,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接受英语知识、学习英语知识、探索英语知识,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作用。

三、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英语既然是一门语言,那么它必然会应用到生活场景中。基于此点,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应当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这可以将学生带入相对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切实感受英语语言的应用,从而增加对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投入英语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来展开英语教学,可以创设愉悦的生活环境、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英语教学的引导性,促使学生在自由、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知识,这对于增加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学习能动性有很大帮助。

在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应当注重将生活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引导性、教育性、探索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清晰、准确地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贾梦雯.融入生活元素,让初中英语课堂更具活力[J]. 英语画刊:高级版,2015(02).

[2]王银女.把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8).

上一篇发动机零件

下一篇心理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