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课件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1

[论文摘要] 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无意注意的角度探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教师要把握好课件的可预测性和新奇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制作课件;教师应注意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中心的地位。以期能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大学英语课件制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引言

多媒体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由此而产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正逐渐成为英语学习和现代教育的新模式。事实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更新,为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但是,有些教师在授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课件,以此来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他们将课件设计得绚丽多彩,认为课件使用得越多,设计得越花哨,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学生就越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越容易让学生掌握,因而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实际上,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规律,即注意规律在课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从无意注意的角度探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注意规律的内涵与分类

心理学中,“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intentional attention)和无意注意(incidental attention)。有意注意是由人们有间接兴趣的事物引起的,是人们自觉的、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发起的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人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引起的,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注意。

三、无意注意对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指导意义

无意注意容易由两种事物引发:一是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们对之有直接兴趣的事物。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它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是人们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注意。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引发人们的无意注意。PowerPoint是Office的组件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制作出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和视频剪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而这些都是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关键因素。有了这些元素的参与,教师可以图文并茂地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正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这个特点,教师更应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把握好课件的可预测性和新奇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制作课件。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之一,而具有独特新颖特征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试想如果教师所制作的每个课件都是以同样的顺序按教材内容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完全可以预测,课件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毫无新奇性可言,学习者就会失去兴趣,也就很难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流失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相反,如果教师的整个课件中没有学生可预测的内容,完全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事物,这种新鲜的刺激又会太多,同样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所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能否在可预测性和新奇性之间制造出一定的信息差,是引发学生无意注意的关键。例如,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课件形式开课,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讲一个笑话,展示一句成语,听一段音乐等不同的方式引出话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受固定模式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要传授的课程中来。

其次,课件制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对自己急需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注意,所以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会对无意注意产生很大的影响。多媒体课件所使用的对象是学生,由于学生处于求知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强,而且拥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而不能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对什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前要做好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知道学生已经熟知的知识是什么,他们的兴趣爱好又是什么。另外,同一个课件不能不经改动地用于不同班的学生。我们知道一名教师可能教授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他们虽然读的教材相同,但他们的专业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会大相径庭。如果教师图省事,不考虑两班学生的差异,不经删改地使用同一课件,那就同样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他所制作的课件同样不能收到很好地辅助教学的效果。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制作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202-02

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它把文字(text)、图形(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fio)、动画(animation)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当中。

多媒体英语教学近年来己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它的主要特点是全方位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其他有关的感受,包括欣赏、兴奋和记忆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多媒体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课件好比教科书,是学生用以学习的犯本。课件的设计与编制应既有特色又重点、难点突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单元主题,掌握所学知识。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制作平台

多媒体课件目前已经向着普及化方向发展,因此,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PowerPoint是一种专门用于制作演示的多媒体幻灯片工具(国外称之为多媒体简报制作工具),它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课件。利用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各种文字,绘制图形,加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并根据需要设计各种演示效果。所以PowerPoint软件是目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最为广泛的合成工具软件。当然,flash软件在制作课件时也经常被用到。

(二)多媒体课件脚本的设计

课件的脚本是课件的规划蓝图和制作基础,是对课件的宏观控制,体现课件制作前的策略过程。脚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类知识点、媒体表现方式、交互界面的设计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确定课件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具体内容安排,编写好脚本,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层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脚本的质量将决定课件的质量,没有科学准确、构思严谨的脚本,就很难制作出高水平、高教学效益的课件。

我们长春工程学院的学生现学习《大学体验英语》。虽然我们都有现成的光盘,但光盘的内容很多,有些适合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有些适合学生课后自学,有些要讲的内容光盘中没有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总体把握,酌情增减,甚至重新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一节课到底怎么讲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步骤,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学环节。

下面是《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单元A篇文章所采用的模式:即分成Background Information,Warm-up Questions,Language Points,Passage Analysis,Exercises,CheckYourself六大步骤。

(三)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搜集与整合

多媒体素材可以分为数字、文字、文本、图形、动画、解说、音响、配乐等等。数字和文字一般在课件编制时从键盘上录入,而文本通常利用word等字处理软件预先编制成文本文件存放在磁盘上,供课件制作时调用。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字号要尽量大,字体要醒目,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在英语教学中,插入图形和图像更有助于梳理内容、促进思维、激发兴趣。一般直接从网上获取图像,插入到课件中就可以。当然也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利用数码相机采集等。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图像要尽量简单,数量也不易太多。在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音乐、歌曲也是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也可以从CD、录音机中采集。在英语课堂教学课件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这些多媒体素材,能使课件运用时有更好地效果,能获得学生欢迎。

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大大丰富了“目的语输入”的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拥有多渠道的输入方式,学习者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不同手段获取的语言信息,不仅利于理解和接受,而且更利于掌握和记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英语语言习得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向学生播放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音频或视频文件,如:新闻节目、英文歌曲、名人演讲等,让学生沐浴在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与音频、视频等信号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眼、耳、手、口和大脑多种器官共同参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英语教学更加多样化。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材取材广泛,涉猎大量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宗教、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还有一些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背景有所认识,便于他们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明确而深入的了解。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练习机会,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所组成的三维空间,从词汇、语句、语篇进行直观教学。由于改变了以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量直观的、动态的、有声的外语课件,会直接将语言符号与相应情景信息传输给学生,使学习内容更具体,从而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听大量的英语材料开始模仿,既而张口说英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确定课件播放的快慢,把握内容的重点、难点。由于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在不断的反馈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过程,最大地发挥教学潜能,也最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地位应该是附属的。为了确保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转,教师必须做更大量、更细致的工作。教师不仅仅需要认真备课,而且需要熟悉各种教学软件的设计流程、内容、操作方法,构思组织教学的各个步骤,以及明确教学的预期效果。有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不同内容要制作侧重不同的教学课件。

很多教师说:“不能为了显示多媒体而采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带给外语教师的挑战决不仅限于机器操作方面的培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少。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有教师才是不可替代的知识源。教师则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譬如熟练的口语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渊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充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朋友般的引导和极大程度的耐心。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机器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能与学生互动,只有教师才永远是课堂的灵魂。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语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70-02

语境是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能把有多种可能的意义转换成符合表达需要的唯一意义。因此,语境在语言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方面意义重大。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直接语境的创设,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胜任,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使之更为生动,更为全面。多媒体教学在语境创设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概述

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应用,虽使大学生在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词汇的积累等方面有很大成效,但是在建立起“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容自如地运用目的语方面,却令人倍感遗憾。[1]首先,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教学内容语境的创设。一方面,受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教师习惯把传授语言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另一方面,学生面临大学英语四、六级及研究生入门考试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词汇、语法点的讲解,忽略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其次,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受时空限制,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且多在普通教室进行,师生以课本为载体,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觉和视觉等方面的感知力。加之我国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母语多为汉语,他们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把握以及对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的理解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的地道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语境创设策略

随着教学中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教师可以将在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制成课件,突破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语境。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导入课、词汇课和课文解析等方面详述多媒体课件语境创设的策略及功能。

1.导入课――借助图片、音频创设语境

大学英语课本涉及不同的内容,包括学习、就业、体育、娱乐、情感,等等。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引入单元学习至关重要。由此,导入课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和亮点。

例如,某单元主题是Learning a language。学习语言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如果能借助声像,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触动学生的神经,让其感受语言的魅力,该单元的课程将会生动有趣。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在学生的疑问中讲解Babel Tower的故事(A tower built by Noah's descendants)(probably in Babylon)who intended it to reach up to heaven);God foiled them by confusing their languages so they could no longer understand one another,使其了解世界上多种语言的由来。然后,展示各种语言使用者的图片或音频,让学生根据其既有知识加以判断。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创设语境,既能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词汇课――借助图片、视频创设语境

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克服传统词汇教学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片和视频创设具体语境,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词汇。

如在学习in one’s ow nright时,例句是She is a peeress(女贵族)in her own right,i.e. not merely by marriage to a peer(贵族).For instance,ElizabethII is Queen of England in her own right.在理解句意、掌握短语的基本用法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例句链接到相关图片和视频中,简要介绍ElizabethII的背景知识(Elizabeth Alexandra Mary;born 21 April 1926 Since 1947,who has been married to Prince Philip,Duke of Edinburgh.The Queen and Prince Philip have four children and eight grandchildren…).如此,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具体语境中感受英语的语言美丽,欣赏ElizabethII的优雅,了解英国19世纪的政治背景,知识得以充实,眼界更为开阔,自身素养逐渐提高。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语境,除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该语境中轻松、有趣地掌握了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3.精读课文――借助音频、视频创设语境

教师在教学当中结合课文,向学生传授语境背景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2]精读课文是单元授课的核心,在传统的教学中,以课本为媒介,重点学习的内容是结构的分析、大意的概括、长难句子的分析以及有用的句式表达,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局限于课本。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让精读课文顿生立体感,从听觉、视觉和感觉上给学生带来多层效感。

A Language Teacher’s Personal Opinion―Every day I see advertisements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he buses claiming that it is easy to learn English.According to these advertisements,with very little effort on the student’s part,he will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fluently in three months or even ten days.[3]此段所学的知识点是“形式主语的运用”、“on one’s part和fluent in的应用”等。如果仅限于此,文章难免枯燥,若借用多媒体视频课件,句子顿生较强的立体感效果。例如,插入一段来自美国著名的贝立兹语言培训机构(Berlitz―Language for life)的情景广告,其内容搞笑、新颖,更突出科学、轻松学习英语的特色。由此,借用视频课件创设具体的语境,学生不仅能更形象地理解文章大意,还能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掌握较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注重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三、结语

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语境、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学习内容音像并茂,代替了课本中静止的画面,进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象、动画、音乐等,能够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特色,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徐芳.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创设语言环境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17).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知识传递;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2-0107-03[收稿日期]2015-11-20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课堂依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但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内(即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为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外和课内(习惯称课堂)两部分,课内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课外学习来辅助,而课内(即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课外学习起到导向作用[1]。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应集中到从知识传递的课外到知识内化的课内。传统课堂教学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但知识传授完全由教师在课内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学完成[2]。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化因缺乏针对性的教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效果较差。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引导,不但翻转了传统教学课内教师传授知识、课外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而且转换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探究式学习和通过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课内知识内化。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过程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3]。

二、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堂知识内化

(一)拓宽知识传递渠道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极大拓展了知识传递渠道,“知识传递”既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来传递,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阐述来传递。首先,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灵活选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自行制作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视频;其次,除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等获取、收集、筛选材料,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行录制视频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二)拓展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拓宽知识传递渠道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拓展所传递知识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言与内容的关系[4]。基础外语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和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即话题)。语言课堂一定要将语言本身和话题有机结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拓展教材主题并延伸到现实生活,把语言知识和话题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穿插在一起。这不仅能极大丰富语言课的内容,还能通过体验异国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在课外自习、课内进行讨论就算是翻转教学。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一起通过拓宽知识传递渠道和知识内容,使所传授的知识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进入知识内化阶段[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对所学内容,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7]。因此,有效实施翻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学习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合作型教学、互惠式教学[8]、表演式教学[9-10]、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Learning)等。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情况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外“知识传递”和课内“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外知识传递到课内知识内化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第一堂课,教师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向学生简单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教学法,再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负责的单元就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及课文内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就查找的资料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小组的协商制作课件,最后根据教师所指导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活动,在课堂上陈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创新,来再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演示完毕,由教师和各小组给予评分。例1.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4单元“meethisfuturemother”为例来讲述学生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尽管其视频取自网络课件,但因网络下载的视频片段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配英文字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自己通过网络查找课件视频的出处,该段视频来自于一部电影,在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学生自己截取了比网络课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别配上了中英文字幕,这样适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学。课堂视频演示完毕后,因为该小组成员欣赏过整部电影,结合电影主题,小组成员很有创意地改编了电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剧,巧妙地使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其次,通过自己改编,以对比的形式就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进行全班讨论,多方面补充了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2.以基于游戏的学习法设计课堂活动为例,简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游戏的学习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把游戏的设计理念用到教学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其理念也是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计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实施如下:精读课教学安排正好是圣诞节前一天,负责课堂活动的小组讲解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根据课前要求和指导说明,主要是创新小组课堂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定义再举例的进行常规教学。小组同学采用了游戏学习法,首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以多项选择、填空、配对、翻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为礼物,通过抢答获得礼物。结果,不仅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获取奖励,而且因为巧妙的游戏设计加上圣诞的气氛,还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并调控好游戏的进展。

四、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资源观的转变金陵在“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提到,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其一就是新的资源观的形成[12]。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风格、教学资料获取方式等的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也会不同。而翻转课堂因课前多元信息传递,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不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动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向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的转变。

(二)设定并落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课外预习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其次,在安排学生设计与开展课堂活动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性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来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所以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实践,不但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语言目标,即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培养思维模式,融入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设置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会自己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翻转课堂从资料收集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大量的协作、探讨、团队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实施有效的多元评估,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有机结合以纸质笔试的传统终结性评估方式已无法测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引导下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参与。因此,评估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课内学习全过程: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视频录制、课件制作、设计并展示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翻转课堂能体现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过程形成性评估。在过程性评估中,通过学生的评估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通过整合翻转过程,能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正好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3]。但在翻转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潮流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科特点,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此类课程知识点相对比教明确,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14]。而语言类课程,知识点不像理科类一样明确,需要比较广泛的百科知识交流及这些语言知识所引发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核心,对外语课程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来实施翻转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陈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80-83.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外语界,2013,(2):50-58.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7]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22-125.

[10]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9-12.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1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5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规定:“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尤其从2005年开始,我们加大了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力度,从“以传授英语知识为主”的单纯教学型授课方式向“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研究型授课方式转变,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现在的企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阅读和翻译能力,更主要的是写作和会话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过去一些长期被英语专业学生占领的市场现在也向公外大学生敞开了大门,这就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无形中提高了要求,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许多年,但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改革过程中,不少大学更偏重于教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而忽略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以考试论成绩”的“指挥棒”作用,导致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理论水平不高, 教学基本功薄弱,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不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课堂信息量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相匹配,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几乎没有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其次,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以教师讲授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而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参与使用及演示英语的机会,学生在语言上所学的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这就不难理解一些学生虽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实际驾驭语言的能力却特别差。传统的教学严重忽视了教学的各个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近几年,在我国外语界先后出现的英语学习热潮,如逆向英语、疯狂英语、黄波英语等,他们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都仅仅局限于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方法的探讨,而没有真正跳出学习英语语言的理念,没有从改善语言环境的角度来思考英语学习的途径,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扭转这种局面,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大力提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解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状况,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公共英语的“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引入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02年,随着我校升格为高职高专层次的高等学校,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高专的教育要求接轨,对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应提高。为了更好地配合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我校英语系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自2005年4月开始我校外语系进行了由我校段平华教授创立的“‘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课题研究。

“英力克”(EANLIC)是英文“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Language In China”的缩写和音译。“英力克”习得模式的语言学基础是“二语习得”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语言不仅可以在母语国家通过自然习得(Acquisition)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非母语地区通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无限时间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无限空间,在相应的人群范围内人为地创造相应的语言交际运用的自然习得环境,结合语言学习的方式获得,其语言能力获得的效率将大大高于单纯依赖课堂的学习方式。

(2)由于“母语优先原则”(Native language priority tendency)的作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外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有真实的交际需求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使用自己的母语,终究难以构成一种潜意识运用外语的内在需求,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因此,单靠课堂教学本身有限的学习时间就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是十分困难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空以及一些相应的监督机制,帮助学生组织和创造良好的课外练习和自学英语的条件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人为的外语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外监控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其习得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国家的一定地域范围内,或者一定的人群内人为地创造出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一个类似于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并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投入到这个英语交际和运用的环境里,使他们在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的同时,更能够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最终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给学习者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课堂,学生接触的应当是更真实的,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语言素材。应该给学习者营造一个课堂外的大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自然的环境中促进语言习得的产生,以提高学习的效益”。

在“‘英力克’习得模式”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下,外语系在传统的《英语口语》的基础上创立了英语教育和旅游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设立了一系列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活动和场所:(1)每周四的“英语日”活动交流;(2)“英力克”之夜;(3)“英力克”专业实践周;(4)“英力克”咖啡屋。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我校外语教学的创新与探索。为了将这一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益,2008年,我校公共英语教研室开展了《“英力克”习得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的成果延伸到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以此进一步扩大英语语言环境的受益人群面,最终达到让我校绝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均能从中受益的目的。

四、“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传统的授受式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英语教学,无法满足英语教育目的的最终要求,即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段平华教授提出的“‘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圆满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模式克服了现有课堂教学组织的缺陷,帮助英语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环境,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避开了外语界长期以来单纯围绕着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法研究的惯性思维,提出了以创建可持续性发展的英语语言环境为核心,与课堂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提倡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学生也不再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多种途径,其中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的多极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主张给学习者更多的参与机会来实践语言的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学得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1)课堂教学;(2)课外延伸;(3)教学考核方式;(4)监控体系、激励机制。

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交流展。将“教、学、做”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为了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学,我们将以上设计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课堂教学

(1)教学前准备

①第一周进行“英力克”英语习得教学模式展示,将这个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向学生进行分解讲解,教会学生怎么做。

②在新生入校上第一堂英语课时,就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指定每个小组所负责的教学内容。

③根据教师的建议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修改,至少在上课前两天将学生的教案提交教师,取得同意后方可实施教学。

各组同学分别根据指派教学内容备课,其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向教师进行询问和讨论,寻求任何必要的帮助;随时与教师保持联系,使之了解备课进展,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要求学生至少在上课前两天将其的教案及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提交教师,取得同意后方可实施教学。

(2)课堂教学要求

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认真听课,记录学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在必要时对教学中的学生进行及时更正或提供其它帮助;学生教学结束后,对所完成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总结,必要时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教学的整体状况,对其小组表现及个人表现分别进行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评估学生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在于提供学生一个规范的语言交际素材,以便学生在碰到有关交际表达困难时自主地利用教材进行查找、对照和学习;同时,通过对教材进行循序渐进的课堂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运用和训练,使英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与学习过程形成互补的关系,使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和深化其习得过程,而英语语言的日常性习得过程又反过来刺激和鼓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讨论式、任务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课堂上教师用30%的时间讲解语言知识,用70%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既“不仅要重视大量的优化的语言输入(对教材,课文知识的吸收,内化),还要利用活动——交际为学习者提供优化了的语言输出环境。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和实践,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收益”。

在实施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学生在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在有趣的角色扮演中,自然习得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改变了“注入式”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局面。

2.课外延伸部分

课外延伸部分包括英语日午谈、英力克之夜和日常英语交流等三块,是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环节中,公外英语教师组织学生到外语系学生活动的可能的一切场所(英语日、咖啡屋)一起用英语交流,并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活动进行的有效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如遇到不能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的情况,可以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也可以通过“‘英力克’急救中心”或者热线电话进行咨询(此时允许使用汉语)。如确实需要,亦可请第三人充当“翻译”,但不能与当时需要进行交流的直接对象使用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直接交谈。

“英力克”之夜(每周四晚),各专业的教学班都要围绕着当周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或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或英语日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意见、感想,由各小组或由负责教学的同学提议,经老师确认,确定一个在每周星期四英语日午谈/晚谈的讨论主题,从小组中选举一至二人向全班展示,也可以进行讨论、辩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师对组织该次“英力克”之夜的同学及其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让每一次晚谈都有睿智的碰撞、思想的交汇。

3.教学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偏重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的60%和期末考的40%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学习态度、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课后书面作业、课堂出席情况、期末口语考试成绩,等等。平时成绩又分为个人成绩45%和班级成绩15%两部分,分为任课教师、同班同学和个人评估,这种考核方式加强了平时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考核,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突出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4.监控体系、激励机制

(1)对学生的监控

①学生午谈、晚谈到位点名;

②学生英语日表现自评和互评;

③“英力克”之夜活动计划及到位检查。

(2)对教师的监控

①教师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和总结的检查;

②教师午谈、晚谈活动记录及话题计划的检查;

③教师午谈、晚谈以及“英力克之夜”签到;

④“英力克之夜”教师参与活动记录和签到;

⑤教师参与英语日活动情况计入年终考核范围。

(3)监控、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效果

①明确规定了教师课内和课外的双重责任,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地位。使师生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同班同学之间均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生态性监控激励机制,为克服“母语优先倾向”,形成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②明确规定了“学生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③配备了十分严密的对师生的监控手段。教师参与英语日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这四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无缝连接,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不是看作一种个人成就,而是一种记忆取得的成功。学习者认真聆听其他学习者的讲述,自由提供想要表达的意思,重复目标语,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提供支持,或向他们报告自己的问题所在。其好处在于:第一,在小组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语言总量增加;第二,学习者使用的目标语质量高;第三,个别知道的机会多;第四,语言的环境更轻松;第五,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感受到“人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与他人进行语言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因此,只有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丰富、真实而自然的语言环境里,才能主动积极地掌握它。”教师“不仅要重视大量的优化的语言输入(对教材,课文知识的吸收,内化),还要利用活动——交际为学习者提供优化了的语言输出环境。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和实践,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收益”。

五、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

1.“‘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判断能力、即兴总结概括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及灵活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对原本固有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多重角色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心理的协调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2.“‘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角色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的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角色。课堂教学以学生之间的free-talk或group work为主要语言实践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参加者必须积极参与事件的全过程,整个活动必须是相互交流式的;学生必须熟悉且适应上述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实施效果

(1)我校的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那种令教师和学生都很压抑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状态,而是“教”与“学”相互协调的师生互动,生气勃勃的局面。

(2)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课后任务以参与课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会了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在完成小组作业的同时,学生逐渐了解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了与他人协作的意识。

(3)提高了学生英语成绩和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近两年来,公外学生在通过全国英语运用能力A、B级考试后,报名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在2009年的全国CCTV电视英语大奖赛云南赛区的比赛中,我校推举参赛的学生中两名公外学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成绩,极大地鼓励了公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极大提高,锻炼了教师队伍。

(5)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在学校督导组历次的课堂听课检查中,都对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给予好评。

从社会的反馈来看,不少来招聘的用人单位与学生们交流之后都惊喜不已,连称“想不到”,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的和单向或双向的人际交往模式。在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组合。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我们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交汇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4.

[2]段平华.中国环境下的创造性英语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玉梅,许卫中,葛广纯.走向21世纪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从虚拟到现实.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1999(上).

[4]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0,(5).

[5]邓嵘.试论3T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1999(上).

大学英语课件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意味着互联网将实现中国传统行业的重构,也必将重塑教育领域崭新的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学习将成为大势所趋,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的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搭建课外学习平台,让学生借助WIFI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学习,使“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兴起,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传统教学中,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只要懂得简单的课件制作和电脑操作就可以完成授课,但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资源提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还需要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授业传道解惑”,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个人的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能力。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翻转课堂”的概念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非常流行,引起了各学科、各阶段老师的强烈关注。而所谓的“翻转课堂”,各位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金陵把“翻转课堂”通俗地理解成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2]而钟晓流等则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教学流程的变化,而赵兴龙(2014)则认为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4]传统情境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知识传授(Transition)和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两个阶段。教师通过课堂面授讲解完成知识传授,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或者课外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从教学程序上看,“翻转课堂”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进行了翻转,从而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外的全新教学结构。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音频资源,通过某种交互平台使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吸收,而通过课堂的答疑,讨论,辩论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其次,从师生角色看,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是课堂的中心,而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则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5]在翻转课堂里,教师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再次,从教学资源看,传统课堂里学生以书本以及参考书为主要的知识获取资源,而在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里,微课则成为了教学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时间,通过媒体播放器个性化的定制自己的学习策略。总之,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比,翻转后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有明显优势。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教与学的活动安排中,翻转后的课堂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和其本身的理论依据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教学设计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盛行,该理论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到了九十年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技术支持”等理念。[6]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到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开放的多重影响,教学理论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代表。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单向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给出不同的知识经验。这种情景下,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如交流、讨论、辩论等,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通过监督和指导来帮助学生们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去建构意义并内化吸收新知识。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就是遵循了建构主义才有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课堂和课下的翻转以及学习环境的翻转。再次,游戏化学习理论。王大平(2005)指出,游戏化学习就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等方面,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中的概念或规则,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就课堂教学而言,它指的是把网络游戏中的概念和规则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之中。[7]在游戏化学习理论支持下的翻转课堂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里常见的通关、升级等游戏规则将知识趣味化,再利用游戏里的日志、论坛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利用网游排行榜等激发奖励学生,总之,游戏化理论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而语言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进行大量的操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就可以突破“上课听讲记笔记,课下复习写作业”的传统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1、基于慕课、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慕课和微课就是近年来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在线学习平台。只要具备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次反复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而基于慕课和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发掘优秀的慕课、微课资源,成为资源的提供者,资源可以是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校本资源,只要符合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作为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输入。学生利用前期的语言输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并提出质疑和问题,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而教师在课堂上也转换身份成为了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评价者。课后,师生可以继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

2、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款免费软件,它通过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即时通讯。由于其准入门槛低、产品功能多、传播快、受众广而深受网民欢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了微信用户的重要组成。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个体的发展,而基于微信的群功能以及朋友圈功能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恰好符合该原理。首先,微信群的建立,把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前在微信群里相关英语学习的信息或者链接,学生反复阅读和思考相关内容,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延伸,课下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群里进行沟通和相互学习。其次,朋友圈的应用。在学生和老师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彼此加为好友,可以长期结对,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给学生推送一些和学习有关的公众号,比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每日学英语等,并且在朋友圈发送和英语有关的学习背景资料等,在特殊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发送相关的权威背景解读,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3、基于移动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Market,诺基亚的Ovi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App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而在智能机时代,用手机可以随时学习的优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特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APP资源。比如,听说类课程的APP有朗易思听、沪江听力酷、Omegle等,阅读类的有Reeder、Papership等,翻译类的比如有道词典、欧路词典、Urbandictionary等,单词记忆类的有百词斩、拓词、扇贝等。如果教师可以利用这些APP,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应该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在信息化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利用现代媒体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