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新

大学生创新范文1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了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且数量逐年上升。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越来越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劳动局经常都有免费的SYB培训班,想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去报名参加学习。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并且了解相关的产品是很有必要的。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

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并更好地发展。最后,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承受力差是大学毕业生的共性,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很难成功的。创业的道路很难一帆风顺,所有大学生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我国高校需为教育创新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提,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温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基于25所高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5(03)

[2] 王彩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创业教育在中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大学生创新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教育 问题 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其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而创新需要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已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探讨大学生创新教育问题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内容趋向稳定,为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基础,形成了一套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教学体系。教育目标方面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方面要求学生以书本、教师为主,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记为主的模式,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听、记的模仿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手段格式化,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手段格式化、模式化,形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注重知识传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课下交流很少。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了解多是依靠学习成绩,这样的课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都是按部就班的学生,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课堂教学,轻视活动课程,认为活动课程并不能掌握基本技能,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教学中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是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问学生答,课堂上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教育手段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师资力量匮乏,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应该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课程学习、实践活动较少,造成其知识面窄,思维方式单一,思考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师资较为匮乏。日常教学中,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教学创新。大学生接受的知识大都是书本上的,此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我国高校一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近年来,高校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重视了实践教学,但还远没有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另外,高校教师大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的,专业知识扎手但实践经验欠缺,尤其是工科教师,不深入到具体实践中去,即使他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讲得非常透彻,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很有限。而创新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大学生就缺少了一个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也是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多元人才观

大学生创新教育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学生主动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采用一元化评价方式,学校把自己的任务简单的看成是传授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要树立多元化人才观,适应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自身潜力。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创新为主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元化标准向多元化人才观转变。

(二)加强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个人的思想品质、理论知识基础、个性魅力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高校可以引进具有创新潜力的教师充实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培训投入,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构建互动教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其他知识为基础,离开了这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必须搞好理论知识教学。而创新离不开实践,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课堂上引入游戏、案例,课外举办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构建起师生间的互动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总之,大学生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知识、能力,并与外部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范文3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创新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创新学习心得1在经济方面“跨行业复制是创新”,同行业复制就是抄袭,就是吃剩饭。举个例子,如家酒店复制欧美国家相当成熟的“B&B”就点模式。“breadandbed”,解决了睡个好觉,洗个热水澡以及方便上网的两件半事情。这个例子也说明例了,创新,需要一种洞察力,穿透力,如果没有看到行业的内在本质,你就无法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侧重点在于“创新”。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围绕创新这一词语来展开的。在这一课程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增加了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适应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多个不同的老师来教授,这也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适应。这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式,并不是由一个老师从第一节课上到最后一节。在课堂上夜不在是沉闷的教学,而是更多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1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适合我们的思维的发散。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展现给我们看的图片,例如:一些普通气球,却有人能够想到把气球集合起来做成一件婚纱;一些豌豆,有人想到通过激光在豌豆上刻画一些字,等豌豆生长出来后,结的豆子上面也有字等等。这些制作的成本都很低,所以,获得的利润相对比较高。当然,我们创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钱,而是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美好。

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或物,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造,就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东西;我们身旁并不缺乏这些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它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这么课程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同时,培根又指出了其余三点:一,只是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必须亲自实践,不体验是学不到的。二,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三,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比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我们读书并不仅仅止步于书面上,更应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上。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努力走下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创新学习心得2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

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上,师生交流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五、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者,需要开拓者,那么教育就应当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到底。

创新学习心得3在变幻莫测、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思维定势带来的经营后果,有时却是异常惨重的。1920年美国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业的启发,设计了汽车装配流水线,能过标准化零部件和高架供应线,大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黑色“T”型车。这一在福特脑中酝酿了整整20--年的创新思维,诞生了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制”。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工业生产技术时代,也使福特成为一度占有68%世界汽车市场的“汽车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于他创新思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大脑中埋下了“思维定势”的种子,居然公开宣称,福特公司从此以后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当美国汽车市场渐趋饱和,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思维定势”使他大吃苦头。美国另一著名企业家、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看到福特产品单一、款式陈旧这一致命弱点设计制造出不同价格档次的汽车,并且首创了“分期付款、旧车折旧、年年换代、密封车身”的汽车生产四原则,一举击败福特,登上了世界第一汽车制造企业的宝座。斯隆的思维创新击败了福特由思维创新退化而来的思维定势。

思维创新是一种打破了常规的、具有创见意义的思维:思维创新的本质旨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和引导市场的应变性思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拓进取型的经济,因而创新是一种最宝贵的企业家精神”。

创新学习心得4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 Seeing Reason 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 Ranking 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Evidence 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创新学习心得5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问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门。

问号更像种子,在未知的原野上开出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开始时,教师将一块黑板擦轻轻用手在讲台上推动,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会运动”学生答:“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马上停止推动,黑板擦静止下来,又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停止了运动”学生答:“因为它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问:“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为什么能继续飞行呢”……这样通过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讲“重力”这一节时,提问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问二:手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三:竖直向上抛出的一小球,速度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受到空气的阻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一是复习以前的力学知识,提问二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注意常犯错误:“受到向前的推力”,为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打下基础;提问三启发学生直觉思维。通过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制造悬念,启发学生创造思维。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号的情景中,层层迭进,波澜起伏,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善于利用,巧妙设计,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又如提出:人离镜越远,像看起来就变大。是不是距离变化了,镜中的像大小也变化了呢这个结论显然与正确的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矛盾的,但这是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这时请学生用两支等大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发现象和物等大,原来的观念就站不稳脚跟,然后再提问:“为什么太阳看上去那么小”于是学生就“顿悟”原来是视觉引起的错觉。

又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许多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干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与这些“前科学概念”作斗争,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展开他们丰富的想像力。

3、演示实验的美妙绝伦,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一个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使无数初入物理学殿堂大门的学生如痴如醉;通过一个静电起电器,使人体的头发由于静电

斥力而竖起,显示出电力线的形状,使学生惊叹不已;如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上,鸡蛋静止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那只鸡蛋置于瓶口,可观察鸡蛋慢慢地被“吞入”,最后落瓶中。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大学生创新范文4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高等教育

一、引言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将“要我成才”,变成“我要成才”,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1,2]。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按照“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基本思路,以“培育创新思维、营造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进程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目前人才培养的重点。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磨练了自身意志,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调节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加强了学生相互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实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在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遇到了很多挑战。

1、原有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的学生,学生掌握的是模仿能力,不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2、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校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取老师讲授课本知识,缺乏思考环节,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必要的引导,没有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受阻。

3、部分教学课程内容陈旧,内容重复,不能与时俱进。课堂授课内容太“窄”[4],不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踏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很快运用自己所学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目标单一,评价模式陈旧。高校现有的评价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定位在试卷有个较高的分数,而忽略了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学术氛围不够宽松。高校应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力度,鼓励学生增强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和培养[5]。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学校应对学生开放各类资源,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或相关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学术氛围,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探索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6,7]。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注重大学生德智体全面提高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高校的重要职责。结合自身特点,新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拟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型教育模式束缚了大学生的成长[8],违背了高等教育目的,已经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突破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因而,教师应适应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活动中,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采取一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辩证地、批判地思考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形成真正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科研训练

将科研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让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接触创新教育,增加他们对创新的兴趣;当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后,可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训练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实践技能竞赛、专业竞赛,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学校师资资源允许的前提下,组建学术团队开展一些科研目标适中、探索性强的学术前沿研究,并鼓励本科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体会科技创新的具体过程。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训练大学生的科研思维,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掌握成熟的科研方法,形成创新意识。

3、拓展实践路径

抓好专业竞赛这一很好的锻炼平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实验。通过专业竞赛平台,促进教师提升技能、开拓专业视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并及时了解业界前沿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竞赛找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找到方向。

另外,以研究型教学作为课堂和实践教学的转变,聘请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实力。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既为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也为将来的创业积累必要经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在探索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发现、探寻、归纳推理”的学习研究方法,从五个层次逐步推进: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专业竞赛、创新项目、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实验项目大多是验证型实验,实验还没有做,学生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应重点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从完善实验内容、改善实验方式着手,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大设计型实验的开设力度,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设计实验,从而达到充分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实验教学环节中,要引领学生多做一些开放性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作为实验构思和设计人员,以及实验过程的控制者,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积极性,更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通过提供专题讨论的形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学生在设计阶段,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协作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上传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讨论,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享知识的乐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指导各类丰富的专业竞赛,可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丰富资源不断学习与锻炼自己的能力。把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优势互补,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创新项目在整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一项新的任务,学生虽有前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支撑,但仍需要自己去查阅新的理论和技术资料,尝试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质,鼓励他们不断开拓创新,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新问题。这一阶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就有了成就感,为其以后参加科研创新项目树立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有利于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企业也很乐意接受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学生在就业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自主挑选。

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于产学研的深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本着优势融合、平等合作、利益共享、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方针,高校要充分依托企业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研究。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带动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的全面改革。通过学校与有关的企业单位的合作,使企业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的水平。引导大学生创新团队及个人与企业科研方向结合,更好地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的土壤,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而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问题,直接产生创新成果。这样,表现突出的学生不知不觉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同时,高校也锻炼了自身的学生,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永恒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改革现行的教育教学办法,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培养新模式,依靠学校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特长,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科研训练、拓展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思路;针对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专业竞赛、创新项目、校企合作五个层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今后,将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其他有效途径和办法,以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蕾等.挑战杯竞赛创新培养的对策与方法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18),pp:91-92.

[2]邓建斌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文学教育。2013(5),pp:55-55.

[3]顾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pp:68-70.

[4]吴凤娇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3(9),pp:42-44.

[5]吕超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PBL的本科实践教改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pp:90-92.

[6]包艳.浅析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教文汇。2013(7),pp:35-36.

大学生创新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29-01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品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展示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方面的实质。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出新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成果。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其核心要素表现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三个方面。

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精神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以所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前提指导,建立创新创业价值观,开发出更多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独立性的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

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精神、发散思维等创新思路,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可以如鱼得水、另辟蹊径。

2.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者对现有条件的不满足,并由此产生的最新的要求、愿望和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赖以展开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他要求大学生有敢于开拓、勤于思考、勇于承担的精神。同时要求大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把握创新时代的新机会、迎接就业局势的新挑战,以创业意识对待工作,并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3.创造能力(creativity)

创造能力一般表现为发散性思维,而聚合性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创造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创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更善于运用侧向思维方法和求异性思维方法,应更具有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应把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相结合,更加有的放矢的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1.注重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业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开展个性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行为的教育指导。 探索最大化挖掘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创新头脑的高素质创业培养人才在高校中不可或缺。鼓励高校教师走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去,学习和提升自我修养,培养和激发创新潜能。更要在政策上鼓励具有创业精神的老师,真正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培养一批创业者兼学者的优秀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可以学习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经验。将社会优秀创业人才聘请到学校,成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辅相成,可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缺口,更可以大大提升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优化师资力量。

三、学校助力创业,校内市场成学生创业孵化器

客观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创造性、多变性、无法预见性、风险性等特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难点集中在:创新意识虽高,实际创新比例却偏低。学生创业的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指导和帮扶。

利用大学科技园,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区是国家创新产业的重要构成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科技园可以向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走出懵懂与迷茫,分析创业形式、强化创新观念,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必要保障。

大学生创新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42-02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而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在创新中自我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无论对社会、国家还是个人都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度,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本质需要和内在要求,也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一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高校要求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行动、齐抓共管,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开发学生潜能。另一方面应改革教学方式,以此来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同时,学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注意大学生创新的群众性,发挥学生骨干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有不少学校选择了如成立专业类社团、邀请专业老师定期授课指导、举办各类竞赛等方式,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二 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该校一直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机制建设,组织编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南》,在制度上加以指导,同时加强校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建设,使校级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基本覆盖我校所有院(系)约80%的专业,

学校举办的许多校级创新创业竞赛已成为陕西省众多院校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学科竞赛活动,如“粉体杯”暨“中星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雕塑艺术设计大赛等。另外学校稳步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开展了“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SSRT)计划项目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研素质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根据所在学院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成立专业类社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学生社团是在社团联合会的统一指导下,由在校生自行组织自主活动的学生团体,意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学习、交流互助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上,学生社团建设和创业教育在内涵上是异曲同工的。由于学生社团的组织内容丰富,主导方向广泛,在此,可将社团组织内容与学院专业教学相结合组成专业社团,能够促使对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们开展合作,从而完成较大规模的集体项目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成立了电脑DIY协会、博创杯嵌入式设计社团、程序爱好者协会、飞思卡尔等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广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大大激发了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兴趣。

2.专业老师定期授课指导,完善知识结构

专业课老师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电子竞技大赛等国家大赛上有不错的成绩,都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定期授课指导。大赛的相关指导老师每周利用空闲时间对有创新创业兴趣的同学进行集中指导授课,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解决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每一步的发展。这对于广大参与竞赛的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在他们的专业知识还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帮助。

3.成立研究生讲师团定期交流

高校研究生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成立研究生讲师团定期交流无论从学术知识创新还是创业指导方面都有着不可争议的益处。

研究生对本科学生的交流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还是研究生反哺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学院结合实际情况,组建了研究生讲师团,成立了“701”竞赛指导办公室,定期与本科生进行交流沟通,对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使其获取实际经验。自2011年“701”成立以来,其指导的学生先后在数学建模大赛、电子竞技大赛等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4.多种竞赛提供锻炼机会

科技竞赛作为检验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举办了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实体空间搭建大赛等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竞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诸多的锻炼机会。同时,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也组织了装机大赛、网络空间架设大赛、软件编程大赛等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竞赛,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关注和欢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全国的创新创业竞赛,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参与竞赛的锻炼,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从学校到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锻炼机会。

5.校企合作进行实践体验

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与思科、华为、行知汇元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不仅经常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为学生开展讲座,还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这些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实践体验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只有在大学生当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应积极寻求一批专业对口、适合学校特点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实践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013年暑假开展的“渭南城镇信息化调查”活动正是秉承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传统。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带着课题步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既能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又能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梦旗帜下的要求,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学校学院实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做了探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S1)

[2]周淑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