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振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莫振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莫振高范文1

莫振高范文2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急速、时间短、应急性高,要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这时任何的操作都要精、准、快,而没有试验的机会,这就决定了急诊医生所负担工作的艰巨,也造就了急诊医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其培养比其他医学学科更加严格。传统条件下,急诊医学教育和其他内外科医学教育一样,都致力于“课堂教学-课后临床见习-教师临床讲解与示范-学生自行理解与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的临床实践与操作,需要相应病种的反复处置与经验积累。尽管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不足,如没有整体的救治方式(思路)、实习时间短、急诊的资源设备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教学要求的提高,在病人身上学习和演练临床技能的学习方式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暴露出许多困难与弊端,在病人身上进行实习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不能接受,尤其近年来法律的健全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临床病例少,病人不配合等,既往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的实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同时,在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下,以及保护病人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任何试验性的操作都是不允许,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实施,尤其是急诊医学。这些情况都对以往以病人为见习和实习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难题。

2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当以病人为实习对象的可能性日趋减少时,模拟与虚拟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予了我们新的平行教育途径,模拟与虚拟技术开始走向医学教育的前沿,尤其是近年来,高端医学模拟技术日趋成熟,医学模拟教学也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所谓高端模拟系统是一门利用模拟技术创设高仿真模拟病人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科[1]。它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从而在有效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同时也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2]。在我国,高端仿真模拟训练技术,尤其是以“生理驱动技术”为核心所制造的模拟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模拟病人[3]。它是一种结合多种生理功能的多级综合模拟系统:这些功能包括心肺系统、肌肉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模拟系统可显现出各种临床表象(如:自主呼吸、眼睑眨动),同时监控参数变化(如心电图、血压等),并在指导者不进行干预或干预极小的情况下对操作者的行动产生反应。其训练真实、方便、多样、可行、安全、可控、可重复等诸多优势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4]。这些优势就决定了高端医学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3高端模拟系统在我系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2008-2009年度,我们对临床系和口腔系选取两个班的学生应用高端模拟系统,从理论、见习、操作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急诊医学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既往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减少了急诊医学授课与内外科授课之间重叠部分的内容,增加内外科授课中属于自学或略讲、但又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丰富的电化教学课件及我系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反复强化、强调急诊医学的急、危、重特点,同时利用平面与立体相交叉的方式,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内容。例如在心肺脑复苏的讲解中,利用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不仅在课堂上予以电化教学,同时还通过网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共享,为学生的反复观摩、理解提供可能。加强床前教学与特殊病例讨论小结。在学生临床教学期间,结合我科留观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解临床处理的方法及内容,并适时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为学生课后的思考和查阅文献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通过高年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临床教学,让学生在实景情况下观察和学习急诊处理。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调阅我科积累的教学病例资料,在高年资带教教师主持下,共同探讨、分析特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由此引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类似患者的处理及鉴别,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以及高端模拟系统的应用通过前面所述教学阶段过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认识。在高端模拟系统方面,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急诊临床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把手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分批次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并由学生互相发现和指正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而带教教师进行质量监督。与传统教学相比,高端模拟系统可提供多种临床可能的练习,除了心脑肺复苏外,还可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诊断性腹腔穿刺、急救药物处置及其反应、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除颤、起搏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急诊技能练习,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急救技能。急诊教学考核。除了传统的笔试理论考试外,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能更好的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设定相应的急诊病患模式下,也可以考核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及处置能力。例如,给学生设定急性空腔脏器穿孔的病患,但只给出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让学生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进行查体,并要求学生描述患者的可能诊断及依据,以及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同时还可考核学生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指征及方法。

莫振高范文3

关键词:高频超声;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内科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上的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腹痛间歇性、反复疼痛等。由于这种疾病和阑尾炎、肠套叠等症状十分相似,诊断时会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近年来,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使用较多,并且效果较好[1]。为了探讨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对来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86例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男51例,女35例,年龄2~7岁,平均5.2岁。患儿以腹痛为主,有发热、呕吐,亦有腹泻或便秘,还有患儿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腹痛部位以脐周、右下腹为主,也可在腹部任何部位。这些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儿来我院后,医护人员根据患儿诊治进行常规检查,必要时可以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实验中主要使用飞利浦HD-15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诊断,凸阵探头的频率2.0~5.0MHz,线阵探头频率控制在3.0~12MHz。医护人员在对患儿检测时,首先采用凸阵探头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患者是否为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等疾病。排除之后,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再对患儿腹部进行检查,对于发现肿大淋巴结患儿应该确定其部位、大小、数目等声像图特征[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在实验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3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实验中,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诊断,患儿中62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为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

本次调研中,患者淋巴结直径为1.0~1.9cm;横径为0.5~1.0cm。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淋巴结外形光滑完整,呈肾形或豆形结构,内部为中低回声。经过超声复查结果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缩小。所有患儿经过治疗护肿大淋巴结均能够达到正常范围内,腹腔积液均消失。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属于是一种高发内科疾病,这种疾病诱因较多,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受到病菌感染造成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严重炎症,患儿发病时临床症状也比较多,其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呕吐等,严重患儿则会出现腹泻或便秘,造成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其他疾病也十分相似,对患儿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所以,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中使用广泛,和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其具体优点如下:

3.1应用超声简便、痛苦小,分辨率高患儿在诊断时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诊断时医护人员可直观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多少以及血流情况。此外,患儿在诊断过程中无痛苦,无创伤,容易合作,尤其适用于较小的患儿。应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高超声显像仪的分辨力,淋巴结的形态、结构能更清晰的显示,对诊断意义更大。

3.2采用高频超声能够排除其他疾病采用高频超声可同时检查腹部淋巴结周围病变,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诊断过程中,要主意患儿的临床症状,必要时可以联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然后再结合患儿体征等,再作出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3.2.1肠套叠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是肠套叠的四个主要症状。超声表现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沿肠管长轴且局部多层回声和中等回声相间的结构。X线检查可提示肠梗阻[3]。

3.2.2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时主要以右下腹痛疼痛为主,严重患者将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在对患儿病变部位进行挤压时压痛点固定,肌紧张、反跳痛明显。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可探及蚯蚓形或腊肠形肿大低回声,有的内可及粪石强回声。

3.2.3肠痉挛肠痉挛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儿发病时主要以阵发性腹痛为主,并且患儿发病时间不固定。超声无异常改变。血常规、便常规无异常改变。治疗卧床、保暖、服用解痉药物(如颠茄、阿托品等),症状可缓解[4]。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效果较好,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诊断过程中配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对临床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韬,陈悦,詹维伟,等.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1,1(14):60-62.

[2]张文,刘英东,孙红光,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套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3):104-105.

莫振高范文4

本世纪以来,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口蹄疫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科学的应对之策首先必须对这类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一经发现,即刻无条件严格隔离诊治”过程给予统计描述,然后以此为理论依据,运用概率生成函数这个研究整值随机变量(过程)的解析工具,研究描述该过程的统计规律,给出这类高致病性传染病“消失”的概率。

【关键词】 诊治过程; 诊治结构; 概率分布; 复合分布; 概率生成函数; 均值函数; 方差函数; 消失概率

1 引言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口蹄疫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人类生存安全危机,我们应如何应对?显然地,我们对此应持的正确态度自然应该是:一是不怕,二是抗争。依靠人类长时期积累起来的抗击各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的经验、技术、知识、智慧,进行科学决策,抗争而获胜。

为了科学地作出抗击象非典型肺炎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的应对之策,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全民科学防治象非典型肺炎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我们有必要去研究象非典型肺炎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过程的统计规律。

2 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过程的统计描述

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称为第0代)在其发现诊治过程中,可能经过空气等传染其周围接触者致其患上相应的高致病性传染病而产生0,1,2,…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从而形成第1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而第1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中的每一个患者又将因同样原因再产生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他们全部合在一起而形成第2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如此继之,假设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的个数为Yn。

由于我国对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采取的政策是: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包括疑似者)一经发现,即刻无条件严格隔离诊治。据此,我们可以给予这样的一个高致病性传染性诊治过程一个符合实际的概率结构而得到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结构,即:

① 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的个数为X ,其概率分布为:

P(X=k)=pk

k=0,1,2,… (1.1)

且在给定的一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中,每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的上述概率分布均相同;

② 各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的上述概率分布亦相同;

③ 不同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造成的传染后果相互独立。

如此一来,我们需要处理解决的就是一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Yn} 的概率分布问题。

3 Yn的概率生成函数

定理1: 在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过程中,设X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s)=∞k=0skpk (1.2)

Yn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gYn(s),则Yn+1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n+1(s)=gYn[g(s)] (1.3)

证: 因Y0=1,故由①知 Y1的概率分布为:

q1,k=P(Y1=k)=P(X=k)=pk, k=0,1,2,… (1.4)

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1(s)=g(s)=∞k=0skpk (1.5)

又因第二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包含第一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中的Y1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直接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故Y2是Y1个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即Y2=Y1i=1X 。

从而Y2具有一个复合分布,且其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gY2(s)=g[g(s)]

事实上,gY2(s)=E(sY2)=E{[E(sY2/ Y1)]} =

{[E(sY1i=1X1/Y1)]}=E{[g(s)]Y1}=gY1[g(s)]=g[g(s)]

如此类似地,因第n+1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包含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中的Yn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直接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故Yn+1是Yn个相互独立的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即Yn+1=Yni=1X 。

从而Yn+1具有一个复合分布,且其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n+1(s)=gYn[g(s)] (1.6)

事实上, gYn+1(s)=E(sYn+1)=E{[E(sYn+1/ Yn)]}=E{[E(sYni=1X)]}=E{[g(s)]Yn}=gYn(g(s))

另一方面,因第n+1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包含第一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中Y1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第n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故Yn+1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n+1(s)=g[gYn(s)]。

于是,由(1.3)或(1.6)知: gYn+1(s)的显式取决于Y1的概率分布{pk}。例如,若Y1的概率分布为:P(Y1=k)=pk=[m(t)]kk!e-m(t),k=0,1,2,…, m(t)=∫t0λ(τ)dτ,而λ(t)≥0称为传染强度函数。

则Y1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s)=∞k=0 sk [m(t)]kk! e-m(t)=e-m(t)∞k=0[sm(t)]kk!

= e-m(t)[1-s]

Y2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2(s)=g[g(s)]=e-m(t)[1-g(s)]

Yn+1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

gYn+1(s)=g[gYn(s)]=e-m(t)[1-gYn(s)]

4 Yn的概率分布

定理2: 在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过程中,设Yn的概率分布为:

qn,k=P(Yn=k), n=1,2,…;k=0,1,2,… (1.7)

则 q1,k=P(Y1=k)=P(X=k)=pk, k=0,1,2,…

qn,0=gYn-1(p0)

qn,k=k-1t=0 k-iki! pk-i didsi [dgYn-1(g(s))dg(s)]|s=0 n=2,3,…; k=1,2,…

证: qn,0=gYn(s)|s=0=gYn-1[g(s)]|s=0=gYn-1[g(0)]=gYn-1(p0)

qn,k=1k! dkgYn(s)dsk|s=0=1k! dkgYn-1[g(s)]dsk|s=0

=1k! dk-1dsk-1 [dgYn-1[g(s)]dg(s) dg(s)ds]|s=0

=1k!k-1t=0 Cik-1didsi{ dgYn-1[g(s)]dg(s)} dk-idsk-ig(s)|s=0

=1k!k-1i=0 (k-1)!(k-i-1)!(k-i)!pk-1 didsi{ dgYn-1[g(s)]dg(s)} |s=0

=k-1t=0 k-iki!pk-1 didsi{ dgYn-1[g(s)]dg(s)} |s=0

容易注意到,当n,k较大时, qn,k虽然均可由gYn(s)通过计算得到,但其计算工作量却较大。特别地,

pk=P(X=k)=P(Y1=k)=q1,k=[m(t)]kk!e-m(t) (k=0,1,2…)时,有

q2,0=gY1(s)|s=0=e-m(t)[1-g(s)]|s=0=e-m(t)[1-g(0)]=e-m(t)[1-p0]

q2,1= dg[g(s)]ds |s=0= dds[e-m(t)[1-g(s)]] |s=0

=m(t)g′(s)e-m(t)[1-g(s)]|s=0=m(t)p1e-m(t)(1-p0)

q2,k+1= 1(k+1)! dk=1dsk=1{e-m(t)[1-g(s)]]} |s=0

= 1(k+1)! dkdsk{m(t)g′(s)e-m(t)[1-g(s)]}|s=0

= m(t)(k+1)!ki=0 Cikg(i+1)(s){ e-m(t)[1-g(s)]}(k-i)|s=0

= m(t)(k+1)!ki=0 k!i!(k-i)!(i+1)!pi+1(k-i)!q2,k-i

=kt=0i+1k+1 m(t)pi+1q2,k-i

k=1,2,…

因gYn(s)=g[gYn-1(s)]={ e-m(t)[1-gYn-1(s)]

故qn,k+1= 1(k+1)! dk+1dsk+1{ g[gYn-1(s)]}|s=0

=ki=0 i+1k+1m(t)qn-1,i+1qn-1,k-i

5 Yn 的均值函数与方差函数

定理3: 在高致病性传染病诊治过程中,设E(X)=μ,D(X)=σ2,则

E(Yn+1)=μE(Yn) (1.8)

D(Yn)=μ2D(Yn)+σ2E(Yn) (1.9)

证: E(Yn+1)=dgYn+1(s)ds|s=1

=dgYn[g(s)]dg(s)·dg(s)ds|s=1

=g′Yn[g(1)]g′(1)=g′Yn(1)g′(1)=E(Yn)μ

D(Yn+1)=d2gYn+1(s)ds2|s=1+dgYn+1(s)ds|s=1-[dgYn+1(s)ds|s=1]2

=dds{ dgYn[g(s)]dg(s)·dg(s)ds}|s=1+μE(Yn)-[μE(Yn)]2

={d2gYn[g(s)]dg2(s) [dg(s)ds]2+ dgYn[g(s)]dg(s) d2g(s)ds2}|s=1+

μE(Yn)-[μE(Yn)]2

=g″Yn[g(1)][g′(1)]2+g′Yn[g(1)]g″(1)]+μE(Yn)-[μE(Yn)]2

=g″Yn[g′(1)]2+g′Yn(1)g″(1)+μE(Yn)-[μE(Yn)]2

=[E(Y2n)-E(Yn)]μ2+E(Yn)[E(X2)-μ]+μE(Yn)-

[μE(Yn)]2

=μ2{E(Y2n)-[E(Yn)]2}+E(Yn)[E(X2)-μ2]

=μ2D(Yn)+E(Yn)σ2

6 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消失”的概率

由于象非典型肺炎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一旦发生,将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安全。因此,尽快控制住突如其来的象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进而消灭这类高致病性传染病,这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期盼着看到的现实,而实现这个现实的可能性大小,又自然是我们需要知道并加以控制转化的。

由于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在其一经发现即刻无条件严格隔离诊治过程中,因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产生、也可能不产生后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他们经隔离诊治可能因痊愈出院而“消失”,也可能因死亡而消失,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及其所产生的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群体将在第代或在第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之前“消失”的概率。根据前述讨论易知,这个概率就是:

qn,0=P(Yn=0)=gYn(s)|s=0=gYn-1[g(s)]|s=0 (1.10)

若p0=0,则由(1.10),有

qn,0=gYn-1[g(s)]|s=0=gYn-1[g(0)]=gYn-1(p0)=gYn-1(0)=g(0)=p0=0

这表明,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所产生的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群体将永不消失而长存下去。

若p0=1,则由(1.10),有

qn,0=gYn-1[g(s)]|s=0=gYn-1(p0)=gYn-1(1)=1=g(1)=q1,0

这表明,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并不产生后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群体。

若0

g′(s)=∞k=1kpksk-1>0, g″(s)=∞k=2k(k-1)pksk-2>0 (1.11)

故g(s)是一个在区间[0,1]上的严增的向上凹函数,且

qn,0=gYn(0)

于是, {qn,0}是一个严增有界数列,从而{qn,0}收敛,设limn∞qn,0=q

又因qn+1,0=gYn+1(0)=g[gYn(0)]=g(qn,0) (1.13)

故对上式两边取n+∞时的极限,得

q=g(q)

且由 (1.11)及(1.12)知: q=limn∞qn,0是方程x=g(x)的最小正根。

下面,我们进一步转向考虑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消失的概率qn,0(n=1,2,…)的极限分布q=g(q)的性质。

性质1: 若p0+p1≤1 则g(q)=q=1

事实上,若p0+p1=1,即第0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仅产生不超过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则这时Y1的概率生成函数或母函数为:g(s)=p0+(1-p0)s

于是,当0

g(q)=q=1

这说明第1代的不超过一个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将趋向于消失。

若p0+p1

f(s)=g(x)-x,x∈[0,1],则f(1)=g(1)-1=1-1=0

这表明曲线y=g(s)与直线y=s亦有其一那样的一个交点(1,1),从而有g(q)=q=1,这表示这时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最终亦将趋向于消失。

性质2: 当g′(1)=E(X)≤1时,亦有g(q)=q=1

而当g′(1)=E(X)>1时,存在唯一根q=q0∈(0,1),使g(q0)=q0

事实上,因对x∈(0,1),有

f′(x)=g′(x)-1, f″(x)=g″(x)>0

故对x∈(0,1),当g′(1)=E(X)≤1时,有

f′(1)=g′(1)-1≤0, f″(x)>0

于是, f(x)在点x=1的左邻城(ε,1)(0

f(x)=g(x)-x≥f(1)=g(1)-1=1-1=0

又f(0)=g(0)=p0>0,故g(q)=q=1

这表明: g′(1)=E(X)≤1时,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最终将趋向于消失。

又当g′(1)=E(X)>1时,有

f′(1)=g′(1)-1>0, f″(x)=g″(x)>0,x∈(0,1)

于是,f(x)在点x=1的左邻域(ε,1)(0

f(x)=g(x)-x

f(0)=g(0)=p0>0

故由严格单调性定理及零点定理即知:存在唯一实根q=q0∈(0,x),使

g(q0)=q0

这表明:当g′(1)=E(X)>1时,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消失的概率将趋向于数q0∈(0,1)。

7 结语——基于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应持的科学应对之策

从客观现实上看,进入本世纪以来,象非典型肺炎等一类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从主观愿望上讲,面对这一人类生存安全危机,人们无不希望尽快控制住这一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进而消灭这一高致病性传染病,而从现行“一经发现这一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即刻无条件严格隔离诊治”过程的统计性质看,人们的这一主观愿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并且基于高致病性传染病疫情应持的科学应对之策是:

首先,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传染病的全民科学防治工作,努力使p0值增大,以致尽力实现p0=1。如此,第0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并不产生新的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而且其自身必然趋于“消失”;

其次,一旦0

同理,一旦p0+p1

此外,还可考虑把E(X)作为控制指标,这时,我们的总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则是严控E(X)值,努力促使其尽可能减小,以致最终完全实现E(X)≤1而避免出现E(X)>1。如此,第n代高致病性传染病患者最终将趋向于“消失”。

参考文献

1 蒋庆琅,著.方积乾,译.随机过程原理与生命科学模型.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7.

2 Feller.W. 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cond its Applications. Wiley,New York.

3 Riordan.J. An Introduction to combinatcorial Analysis. Wiley,New York.

莫振高范文5

深思熟虑选择高速喷墨印刷技术

宣纸产品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但宣纸的一些特点使得宣纸产品并不容易被复制。首先,宣纸柔软轻薄,不耐受压力。而现代传统印刷机,无论是单张纸印刷机还是轮转印刷机,都需要程度不等的压力才可以实现上墨。其次,宣纸通透,这使得采用气动输纸的印刷机都无法在其上实现印刷。第三,宣纸印刷必须使用水墨,否则不易再现宣纸艺术品的水墨韵致效果,而且宣纸呈中性或弱碱性,而树脂油墨含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化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宣纸印刷品的长久保存。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宣纸一直无法实现理想的机械化印刷。

目前,市面上也有采用机械化印刷的宣纸印刷品,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胶印机的压印滚筒进行调整,减小压力,使其适应宣纸的弱耐压性;二是拆除飞达等气动输纸装置,改用人工续纸、收纸、堆叠,也就是将自动化的胶印机变成半人工的胶印机;三是对宣纸进行托裱、边缘覆胶,改变宣纸局部的透气性,为的是应用采用气动输纸机构的印刷机;四是在宣纸表面涂布水性树脂和铝化物等材料,使宣纸失去通透性以适应气动输纸机构和树脂油墨,然而这实际上改变了宣纸的特质,使其变成了胶版纸。可以看出,以上各种方式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宣纸印刷的机械化生产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越来越成熟。高速喷墨印刷无须制版、采用水墨进行印刷、非气动输纸等,这些使得其非常适合于宣纸印刷。于是,2012年,我们与方正合作,在方正P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机技术基础上研发了宣纸高速喷墨印刷机。我们将该技术命名为“震旦雅卓宣纸数字水墨印刷技术”,意为“中国的典雅而卓越的宣纸数字印刷解决方案”。

集思广益研发高速喷墨印刷技术

为了真正实现宣纸印刷的机械化生产,我公司从多方面进行了技术研发,最终实现了利用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进行宣纸印刷的目标。

1.宣纸生产

通常,我们所见的宣纸都是抄纸师傅用竹帘在浆池中抄捞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所造的宣纸是单张的。而宣纸高速喷墨印刷机要求的纸张必须是卷筒纸,这就要有卷筒宣纸,要求我们必须先研发出宣纸机械化制造技术,该技术从配方到工艺再到理化指标都必须完全符合手工宣纸的全部特点。为此,我们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宣纸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突破,研发出了宣纸造纸机。该技术将宣纸手工生产工艺与现代造纸机械完美结合,结束了宣纸只能手工作坊生产的历史,实现了宣纸的工业化生产。卷筒宣纸不但具备传统手工宣纸“纸寿千年、柔若丝帛、墨呈五色”等全部特点,而且还有手工宣纸不具备的良好的水墨适印性,宣纸生产由此进入了机器生产时代。

2.墨水研发

由于宣纸印刷需要采用水墨,而目前市场上的水墨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宣纸印刷的“墨韵”要求,而是致力于克服“晕墨”的问题。于是,我们又和墨水厂商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理解宣纸印刷需要的墨水特性,进而和我们一起研发出了符合宣纸印刷“墨韵”要求的墨水。

3.高速喷墨印刷机改进

方正P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机是针对胶版纸印刷设计的,比如拉力参数、即时纠偏、防褶去皱等,而宣纸与胶版纸的特性完全不同,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宣纸的特点对该高速喷墨印刷机进行改造。例如,宣纸柔软通透的特点,使得其在放卷、走纸、印刷、收卷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褶皱,这就需要对纸张传动的所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胶版纸在制造过程中掺入了大量的矿粉和胶质,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堵塞喷墨头,而宣纸不会产生粉尘,但是会产生粉毛,即宣纸植物纤维碎屑,这就要求用于宣纸印刷的高速喷墨印刷机不必具有除尘功能,而应具有除毛功能;宣纸印刷和胶版纸印刷的干燥方式不同,其在高速喷墨印刷前后的物理性质变化很大,远红外干燥后又常出现不可逆褶痕,因此,也需要对高速喷墨印刷机的干燥装置进行改进。另外,我公司还联合方正,研发出了柔性张力可变数据控制系统、宣纸褶皱实时监测去除系统、墨量控制软件等,从而可在宣纸上控制墨水的渗透程度,实现良好的墨韵效果。

4.印后设备配套

目前,宣纸由于具有柔软、轻薄、透气等的特点,在印后加工过程中易起皱、易损坏且传递困难,因此除裁切外,其他印后加工工序完全靠手工完成,如线装书的装订、书画的装裱等。如果宣纸印刷的印后加工工序不能实现机械化,那么采用高速喷墨印刷宣纸的意义也不大。为此,我公司联合MBO公司,合作研发出了一款宣纸折页、裁切、装订一体机,独立研发出自动书根钤印系统,从而实现了宣纸线装书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在书画装裱方面,为与裱褙纸配套,发明纯浆糊涂层裱褙纸代替手工涂浆,研发自动微渗施水装裱机和自动运用远红外干燥技术,实现了裱件不上墙、装裱流水线化,产品品质达到手工浆糊装裱的水平。

多个要点用好高速喷墨印刷技术

由于高速喷墨印刷机是一个系统,必须由技术全面、工作一丝不苟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而且必须规范化操作。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注意:(1)印品色彩的均一性。这需要技术人员严密关注,我们目前也正与一家科研单位合作研发色彩的二次校正系统,目前尚需人工监控校准。(2)喷墨头的养护。喷墨头是高速喷墨印刷机的重要部件,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喷头保护”让喷墨头“不必清洗”。例如,保持环境湿度为70%;当喷墨头停用20分钟以上时,应将喷墨头浸入保护槽中,用保护液养护等。在这样的规范化操作下,我们的喷墨头很少需要清洗。(3)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在生产环境方面,我们参考现代印刷企业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噪音标准要求,根据宣纸印刷品的特性进行修改设定,摸索出一套适合宣纸高速喷墨印刷的环境标准,并付诸实施。

踌躇满志 开展高速喷墨印刷业务

震旦映画的宣纸印刷业务目前以“代加工”的性质居多,即便还在试生产阶段,其业务量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大部分客户都是慕名而来,书画家等个人客户要求复制作品、家族要求制作族谱、政府要求定制政务礼品……客户不请自来了,而如何为客户做好服务就成为我们开展高速喷墨印刷业务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深知,智慧、创意、艺术想象力和文化梦想的不竭源泉在客户中,而不是仅存在于我们一家公司之中,我们所做的只是将客户、大众的智慧创意和梦想采集归纳整理并作出具象化的产品。未来,我们也不会将终端市场当做重点,而是会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激发大众和社会的智慧力量,将社会中蕴含的“文化正能量”发挥出来,共同实现文化的“中国梦”。基于这样的认识,震旦映画的自我定位首先是“服务提供商”,其次才是“产品提供商”,为客户服务,为合作者服务,为加盟商服务。

莫振高范文6

[关键词] 眼内病理膜;高频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8-0092-02

高频超声诊断的眼科疾病中,病理膜是最常见的疾病。及时确诊及正确分型是超声工作的重点。本文总结我院2005~2010年由超声科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各类眼内病理膜共计73例106只,旨在研究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73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2例,女31例,年龄18~79岁。临床表现有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模糊、飞蚊征、眼前闪光等。在我院手术55例81只眼,外院手术18例25只眼。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GE公司Logiq9及Aloka@10。探头频率5~12MHz。患者取仰卧位,闭合双眼,多点全方位扫查。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必要时嘱患者转动眼球。对眼睑外伤者要用无菌耦合剂。扫查时随时调整仪器的增益、聚焦、彩色多普勒标尺等。重点观察眼内膜状物的回声、形态、附着点、活动度及血流分布情况。

2 结果

视网膜脱离33只:完全性脱离20只,部分性脱离13只;病因为炎症13只,高度近视6只,眼外伤9只,眼内肿瘤2只,原因不明3只。声像图表现:完全性脱离在玻璃体内可见“V”字形或倒“人”字形的带状高回声,开口向前,脱离范围较大,后端连视,两端止于锯齿缘,其余部分均与球壁分离。转动眼球扫查横断时表现为不规则环状回声。部分性网脱表现为: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光带,一端连于球壁,另一端连于视,光带形态各异。依脱离的范围和形态不同,有的仅表现为球壁局部的小隆起光带,与视及锯齿缘都不相连。新鲜脱离的视网膜回声纤细,活动良好;陈旧脱离的网膜薄厚不均匀,部分有不规则强回声及高回声附着或有囊状无回声,活动较差或不活动。CDFI:脱离的网膜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PW于近端可测到动脉与静脉伴行频谱,远端取频谱无伴行现象。一般陈旧性网脱显示不到血流信号。

脉络膜脱离18只:外伤性12只,手术后4只,炎症2只。声像图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弧形隆起的较厚的光带,凸向玻璃体,与球壁相连,多数后端止于赤道前,可以向后但不与视盘相连,几乎无后运动。隆起很高的脉络膜脱离可呈“对吻征”。1例患者因外伤造成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与球壁分离的两层光带,内层为视网膜,两层光带下方均可见液性暗区。CDFI:脱离的光带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于远端可探及低速动脉血流频谱。

后界膜脱离29只:本组完全性脱离12只,部分性脱离17只。声像图表现:7只完全性PVD表现为玻璃体内膜状回声,周缘连于赤道部或基底部,膜状回声厚薄不均,有的很纤细,提高增益才可显示。膜状物上可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或絮状物。另有5只完全性PVD表现为玻璃体内一类球形囊样回声,周边可显示或不显示纤细的膜,囊内可见点状回声。14只部分性PVD表现为玻璃体后局限性细弱的膜状回声。合并玻璃体出血时,玻璃体后脱离的光带将混浊的玻璃体与无回声的玻璃体下液分开,呈“分层”征象。3只表现为“V”形膜状回声,与网脱相似,但两端附着于基底部。CDFI:各型表现的PVD均未探及血流信号。见封三图1~3。

玻璃体机化膜26只:表现为形态多样、不规则的膜状回声,回声强度不一,弯曲且有分叉,与眼球壁关系形态多样,后运动(+)。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

3 讨论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结构,视网膜分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两者之间存在着潜在性空隙,而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内层粘连紧密,不易分开。因此视网膜脱离是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的分离而并非视网膜与脉络膜的分离。引起网脱的原因有炎症、高度近视、外伤、手术、眼内肿瘤、全身血管病等,有部分原因不明。上述因素可以造成视网膜裂孔、牵拉、视网膜下的渗出等,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脱离的视网膜薄呈波浪形,表明脱离的视网膜隆起高低不同,光带较厚有皱褶提示早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陈旧性网脱可见囊性暗区,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化,视网膜下的纤维增殖交织成网状使视网膜僵硬、皱缩、后运动缺乏[1]。继发于肿瘤的视网膜脱离,在脱离的网膜回声与眼球壁之间可发现实质性肿物。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血管,它自视神经鞘内直接进入视,再分支分布于视网膜内层,所以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能检测到自视向脱离的视网膜光带延伸的彩色血流信号。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致使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血管机化和挛缩,供血减少,血流检出率低。因此,视网膜脱离的诊断越早,血管越丰富,手术预后越好。

脉络膜脱离是脉络膜与巩膜的分离。因外伤、手术、炎症等使脉络膜上腔产生漏出液、出血或者涡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脉络膜淤血等均可导致脉络膜脱离。后界膜脱离(PVD)又称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从玻璃体基底部至视盘完全分开称完全性PVD;若玻璃体与视网膜局限性分离,仍有一处或多处粘连,称不完全PVD。部分性PVD随着玻璃体的不断液化及转动眼球时产生的机械性牵拉会使其逐渐成为“V”形PVD或完全性PVD,所以这种情况下应超声随访其演变[2]。

在鉴别诊断上,应以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相结合鉴别。视网膜脱离的形态比较有特征性,与视及锯齿缘相连,动度中等;脉络膜脱离的膜状回声较厚,一般凹面向后,基本无活动度[2,4];后界膜脱离的膜纤薄、回声弱,后运动活跃,降低增益时较后壁回声先消失;“V”形PVD尖端及视网膜脱离均可连于视,但网脱的侧壁连于锯齿缘,而PVD高于锯齿缘。彩色多普勒有鉴别诊断的价值,视网膜脱离时,中央动、静脉与视盘相延续,呈“分支”向脱离的光带延伸,脉冲多普勒可记录到动、静脉伴行频谱;脉络膜脱离也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一般于周边部取频谱,可见单纯低速动脉频谱(由睫状后短动脉供应);后界膜脱离及机化膜均无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内病理膜具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的特点,尤其屈光间质混浊、眼底镜窥测不清时[3]。超声检查根据其膜状回声的形态、分布位置及有无血流可做出准确诊断,且可以根据血流情况判断患者的预后。如果各类病理膜表现不典型,玻璃体混浊较重时,有必要动态观察眼内膜的厚度、附着点、活动度及血流分布情况才能明确诊断。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眼内病理膜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和准确率,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立新. 眼部超声诊断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

[2]陶杰,廖明松,王先银,等. 高频超声对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819-821.

[3]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4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