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岩松语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岩松语录范文1
看了一个访谈节目,陈鲁豫采访白岩松。
陈:“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文质彬彬的人。”
白:“一个在广院(北京广播学院)的球场上踢球的人,一个在大学几年里参加4×100米接力跑而且都是前三名的人,文质彬彬纯属假象!”
节目开始,主持人陈鲁豫提示放映一段白岩松第一次主持《东方之子》时采访一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画面,画面出来后惹来不少观众的笑声――白岩松身着一套不合身的西装,戴一副超大镜框的眼镜,瘦削的身形不及现在的一半,手腕上还戴着一块硕大的金灿灿的表……直至片花放完,白岩松还不断遮面摇头,一脸的苦不堪言:“我以为看的是喜剧呢,回头一看是恐怖片。”
他一边比划一边说:“那是我体重最惨的时候,110多斤,我现在160多斤,多了一袋子面。”至于他那身行头,白岩松直言不讳:“西装是借的,领带也是借的,那块表肯定是块很廉价的表,在我的手上就从来没有戴过超过2500块钱的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那块表一定不是金的,虽然它闪光――那时候多土啊!”
说到第一次上镜,白岩松还爆出一个细节:“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新闻评论部的年会上,我们重新放了那个片段,全场爆笑。爆笑完之后,我听到了最伤我自尊的一句话,我们当时的领导说:‘咱们当时胆儿够大的,这就给放出去了’。”
经典语录:“我照过镜子。我知道自己长什么样,所以永远不可能在当时想象这样的人有一天会出名。”
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四年中,白岩松的表现一直相当出色,然而这个在校园里风光一时的明星学生,当初报考广院却是出于偶然:“过春节时有一个1983级广院学生来我家拜年,跟我妈在那儿聊天,他说平常压力特小,那个氛围很自由、很宽松,总泡图书馆,挑各种小说看。我一听,还有这样的学校啊?就萌生了报广播学院的念头。所以,人家拜年的一番话,让我报考了广院。”
在广院,白岩松算得上是很“醒目”的一类人,“我没正经当过班长,但当过体制外的班长,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有一个踢球的小集团,经常内部决定让谁当班长,然后我们这帮人就操纵他。我觉得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特有的文化。”
陈鲁豫问他是否打架,白岩松更是不假思索:“那当然!没在广院打过架的男人能叫真男人吗?”白岩松不仅打架,而且势头还很猛,“我超强的自信心是在广院得到的,而且不是在课堂上,是在球场上。在广院,我的百米跑速度非常快,11秒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出手快,出完手撒腿就跑。踢球我是前锋,曾经有一次一个后卫把我放倒了,那后卫助攻上去后,人们就见我从对方的后场狂奔而来,跟人家劈头盖脸就打。在食堂里也曾经把馅饼直接摔人脸上。”
经典语录:“打架不取决于你的实力如何,首先取决于你勇气如何。”
1990年,白岩松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4年的报纸生涯,白岩松还收获了爱情。
有两个在网上流传甚广的“白岩松与老婆浪漫故事”的版本,第一个版本说有一天白岩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班的时候,下雨了,他透过窗户看到远方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过来,立刻被打动了;另一个版本是说他们俩一起去参加讲座时认识的。
对于这两个故事,白岩松都一口否认:“都不靠谱!这太可笑了!一把伞,这是一个文学家的版本啊――全是假的!”
白岩松语录范文2
作者:[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城市与狗》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城市与狗》是作者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城市”指秘鲁社会,“狗”指军校学员。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打架斗殴”、“金钱交易”、“赌博”、“”、“上课捣蛋”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有相当大的震撼力。不断变换的叙事主体、极强的情节性、独特的笔法和深度让我们从这部作品中饱览大家之风。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作者:韩寒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韩寒最新力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国内首度实际尝试“公路小说”这―概念的开山之作,韩寒本人亦称这是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小说作品。作品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
《扫除力》
作者:舛田光洋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简介:你相信整洁的钱包会招来财运吗?你相信干净的衣服会带来好运吗?你相信清除毒素和脂肪会保持情绪高昂吗?
这是一本专门教给你如何扫除烦恼、消除内心负面能量的魔法书。在清扫你的房间、工作室、钱包、梳妆台等物质性实体的过程中,你的心灵也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和释放,从而可以放下包袱、一身轻松地继续前进。无数的企业家、失恋者、普通职工等都在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明天,你要不要也体会一下扫除力这种奇幻的魔力呢?
《幸福了吗》
作者:白岩松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简介:这本书是白岩松继十年前《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又一次心灵的总结,透过忙碌喧嚣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经历和亲身体会叩问着人生、呼唤着人性。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时代,脚走得太快,灵魂会累得跟不上。《幸福了吗》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是该好好反省、静心思考一下生活乃至人生的初衷和意义的时候了。
《女人明白要趁早》
作者:王潇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女人明白要趁早》是“美女CEO王潇”的网络热帖《三十岁到来这一天》的拓展版,网络热帖里那些触目惊心的语录,在书里都得到了掰开揉碎的解构。作者王潇国企、外企、民营、考研、创业,无不一―体验,其难得的丰富经历与睿智的记录分析,为广大寻找出路和面临调整的年轻姑娘们竖起一盏明灯。书中分析总结的作为自立、自尊的独立女性应该具备的思考和基本人生态度,可谓年轻女性的警世恒言。
《美国也荒唐》
作者:沈群
白岩松语录范文3
摘要:本课题以实例分析和论述等方法对中国乒乓球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以研究。结论得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如何把这项优秀的运动推广到全世界将是未来中国乒乓球人的工作方向,乒乓球运动全球推广的策略是当代乒乓球人所要思考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Abstract:This essay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tennis is experiencing its curcial stage,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table-tennis ,in both analytical and discussing way.How to popularize table-tennis throughout the world becomes the main task of those who engage in playing and training table-tennis ,in addition ,to fi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is their chief subject .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全球;推广
Key words:Table-tennis ,all over the world ,Popularization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231-0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籍的各大赛事中,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几乎包揽的全部的奖牌。为乒乓球做为国球的中国捍卫了荣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有很多人担心,中国过于强大是否会影响乒乓球运动的全球推广以及会不会向棒球和垒球一样有一天也会被开除出奥运大家庭。这样的担心虽不无道理,但乒乓球和棒垒是不一样的。棒垒之所以被开除是因为美国等高水平运动员由于联赛时间和拒绝药监等原因不能参加奥运会才造成的。乒乓球运动虽暂时没有这样压力,但中国的过于强大也会打消很多国家运动员的积极性,这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也是不利的。在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已经不是中国主要的目标了,怎样把国球推向世界才是中国需要思考的主要课题。
二、乒乓球全球发展的策略
2.1、中国联赛国际化
目前中国的乒乓球联赛在机制和水平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国手在联赛中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多数外国队员很多没有这样的机会,对此可以效仿美国的NBA联赛的机制,大量邀请国外高水平运动员进入中国联赛。王治郅・巴特尔进入NBA以及姚明的成功打开了中国的NBA市场,推动篮球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带动了篮球运动热潮。中国乒乓球联赛无论从层次和水平都可以和NBA比拟,中国联赛国际化,不仅可以开拓中国国手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外籍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水平,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距离,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了解乒乓球运动,从而带动乒乓球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乒乓球运动全球推广的目的。
2.2、优秀教练和运动员的输出
在这点中国已经运作和实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新加坡代表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新加坡队在刘国正教练的带领下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了新加坡48年来奖牌0的突破的壮举。现在乒乓球运动在新加坡开展的十分红火,掀起了新加坡以及东南亚乒乓球运动热潮,实现了乒乓球东南亚推广的既定目标。所以要加大高水平教练和运动员的输出,而且要忍痛割爱,输出顶级的教练及运动员。短时间内虽对中国是个损失,但从发展的角度讲还是正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2.3、“养虎” 计划
养虎为患虽然句警示的成语,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但这句成语却十分适合中国对乒乓球运动的全球推广。老虎是危险是事实,但老虎既是对手也是朋友,人与事物的生存和发展光有朋友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有强大的对手,没有对手的比赛是可怕的,对手是通向成功的另一支手。所以对于乒乓球运动超级大国的中国来说,不仅肩负着培养本国优秀教练和运动员之外还同时要肩负起培养外籍乒乓球运动的人才的重任。这点法国做出了榜样。2008奥运会世界著名教练,法国人鲍埃尔指导的中国运动员仲满一举夺得男子个人佩剑金牌,圆了中国即栾菊杰后24年的击剑金牌梦。同时也掀起了中国新的一轮击剑运动热潮。乒乓球运动一样,一旦我国培养的国际球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的成绩,势必掀起其国家和周边国家对乒乓球的运动热潮,从而达到了推广的目的。其实“养虎”计划中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日本籍乒乓球运动员有着“瓷娃娃”之称的福原爱就是中国一手打造的日本乒乓球明星,利用其偶像作用掀起了新一轮日本乒乓球运动热潮。
2.4、“药方”公开
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一套先进完备的训练体系和核心技术。这是中国历代乒乓球人辛勤努力的结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公开核心竞争力虽然短时间内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是个损失,但对于提高乒乓球运动世界整体水平和乒乓球运动的世界推广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作为乒乓球运动的超级大国,应该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拿出来与世界分享,为乒乓球提高乒乓球运动整体水平以及世界推广做出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结论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寿命较长,受身体因素影响较小,非常适合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目前只有东南亚及欧美等几个少数国家内有所开展,这对乒乓球运动是种悲哀,中国作为乒乓球运动的超级大国,对于这项优秀体育运动的全球推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把国球推向是世界将是未来中国乒乓球人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将是当代乒乓球人所要思考和努力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白岩松语录范文4
2017年初,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暨莫言作品独家授权新闻会”,会上正式宣布莫言全集定稿本出版,这引起猜测,定稿版都要了,难不成大师要封笔?于是莫言对媒体记者讲了上述话。
“我一直在努力,很努力”
“我一直在努力,很努力。”莫言很感慨。这几年,媒体好多次预告了他的新作内容,甚至是题目和出版时间,但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莫言回应:“今年能不能出来呢?我觉得今年还出不来。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
他直言,自己对文学的梦想力度没有减弱,对写经典文学的准备从未停止,这几年一直在搜集各方面材料,甚至也悄悄地到一些准备呈现在小说中的人物生长地去做了调查和采访。
他用“千方百计做准备”来形容自己的良苦用心。“尽量想把这个作品写得好一点,但愿我的新作出来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这是莫言对自己的要求。
莫言笔下的高密乡是他诸多作品里的地标,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一直是莫言创作的独特之处。总有人问,新作品是否会延续旧作品的这种风格?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莫言表示,一个作家的写作是连续的,新作不可能完全切断与旧作的关系。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同一父母生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看起来面貌都有差别,有的甚至很大,但是要找出两个完全不像的孩子完全不可能,因为都是同样的父母生出来的。”
他认为,未来的新作与已经发表的所有的作品都有一种内心的联系,“应该有一些永远不会变的东西,因为我这个人没有变;但是肯定有一些新的变化,因为时代变了我也跟着变了。”
众所周知,莫言十分善于从普_大众真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与语言的营养,他的那些精彩纷呈的乡土题材小说为影视剧导演们青睐,《红高粱》、《白莲花》、《幸福时光》这些作品都被张艺谋等知名导演搬上了银幕。
会上有人向莫言提议,IP是个赚钱的利器,新作品如果按影视剧方式创作,利润将源源不断。莫言似乎很淡然,他说,他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天然对戏剧非常感兴趣的作家,受儿时所看地方戏的影响,他的小说中对场景、舞台的描写、对话的设置以及对人物戏剧性的刻画,都受到戏剧很深的影响。曾有话剧导演跟莫言提到过,《生死疲劳》里面,西门大院一帮人喝酒那一幕,简直就是话剧,不用怎么改就可以拿到舞台上演。
但莫言认为,虽然IP对于一个作家从物质回馈层面来讲是一件好事,但于他而言,当下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小说上去。“最根本还是把小说写好,至于什么IP不IP,这不是我的事情。”
期盼中国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者
虽然获得诺奖已是往事,但总是有人问莫言获奖的一刻心里在想什么。莫言当年总告诉别人获奖时刻“脑子一片空白”,但随着时间的沉淀,他发现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他想多补充一点儿感受。在这次会上,他回忆道:“实际上,脑子一片空白是不可能的。”“我想到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华贵的礼堂领取全球瞩目的奖确实很不容易。当然,我内心深处也充满着感激,感激我的读者,感激我的老师,也感激我的亲人和家乡的父老乡亲。”
距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5年,这5年,莫言的身份已然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作家,他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做过无数场演讲,常常忙得不亦乐乎。他同样在为中国作家再获诺奖做一些事情。他说:“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有向瑞典学院推荐认为得奖候选人的权利,我也会好好行使这个权利。”他坦言,自己确实推荐过,但至于是谁,“要保密50年”。
莫言表示,他十分期盼,甚至可以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期盼着中国出现第二个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起原因,台下笑声一片:“因为一旦出现以后,热点、焦点都会集中在他身上,我就可以集中精力写小说了。”
打趣网上鸡汤文:“要是我写的该有多好”
近年来,微信流传着很多打着知名作家旗号的鸡汤文,像假借杨绛的百岁感悟、白岩松的“我的世界没有你,很久了”等,当然,作为迄今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诸如“莫言语录”等也层出不穷。
白岩松语录范文5
“女人真的有时候搞不懂。比如和她说甜言蜜语这件事情,如果你对一个女孩嘴很甜,那个女孩会说,一看这种油嘴滑舌,就会说甜言蜜语的男人就特别靠不住,很花心;如果你不这样说,那个女孩就会跟你说,哪个女孩不喜欢听男人说点甜言蜜语,你连这点都做不到,我怎么跟你过日子呢?”孟非说。
“其实男人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就是在抛弃别人和被人抛弃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孟非说。
“非诚勿扰”让全国的观众认识了孟非,孟非的身份也已经超越了“娱乐”。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光头男人站在舞台上,为各式各样的同胞寻找女朋友,他也瞬间成了中国最红的“媒婆”,那一刹那,所有人顿悟,原来主持人还有这一款。
给“非诚勿扰”加料调火候
“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这是孟非的台词。打从2010年1月15日晚上,他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或许谁也不曾想到,直到今天,他还在继续。
两年多来,它成了电视界的一场超级旋风。“非诚勿扰”火了,孟非红了,孟非的压力也来了。
某日,孟非和南京江宁区东山派出所的指导员吃饭,“他说这几个月统计,播“非诚勿扰”的晚上,连出警率都大大降低了。”
看来,这节目还得持续火爆下去,否则犯罪率上升,他都脱不了干系。其实,在电视娱乐行业如此白热化竞争的今天,一档节目脱颖而出,火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会有很多人探究它成功背后的秘密。
有专家说,节目的主题婚恋,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了当下的道德观念大战。对于节目中“拜金女”的毫不掩饰、“富二代”的炫耀显摆、“孔雀女”的撒娇发嗲、“凤凰男”的自卑自尊,这些极易制造道德争端的娱乐元素,让节目制造话题,而话题带动收视率,节目怎能不火?
对于评说,孟非从不接茬儿,对于节目火爆与否,自己是否家喻户晓,他显得颇为坦然,他说,“很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眼中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过新闻评论主持人的缘故,他说起话来,总是一套一套的,这也难怪,“非哥语录”也广泛流传。
不管是事前的精心策划还是歪打正着,事实证明,江苏卫视的“差异牌”打得很成功,孟非的鲜明个性和出众的口才,令节目传递出不一样的气场。
相比传统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轻佻卖弄,出身新闻的孟非显得更为睿智稳重,干净利落的主持中不忘适时地调侃和搞笑,如果说“非诚勿扰”是麻辣火锅,孟非可以做到一边利索地给火锅加上料,一边又不紧不慢地调节着火候。
说起对“非诚勿扰”的最初印象,孟非自己的一个最基本判断是:如果他们要做娱乐,肯定不会找自己,因为“我连做娱乐的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
2012年9月8日,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长沙揭晓,崔永元、孟非一起摘得“金鹰奖最佳主持人”奖。
之前,该奖项可以说一直是央视“名嘴”一统天下,孟非成为第一位获得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央视主持人。
孟非在微博上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感谢观众,你们是我无以为报的衣食父母,感谢金鹰奖评委会的各位前辈,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亲人,你们给了我平台并长期容忍了我太多的坏毛病和我惹的麻烦。深深鞠躬!”
对于孟非获奖,外界有很多解读。搭档乐嘉这样祝贺和评价:“过去三年,从孟非处时刻领略到弹性、松弛、应变、灵活、时评上游刃有余的能量,受益良多今朝当选,贺你不仅被民众喜欢,亦为官家认可。”
把领导交给我的每一件事做得比预期好一点
记者:很多媒体在探讨“孟非现象”,并评论“孟非成就的不仅是一个节目,而且是一个传说”,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传说?
孟非:“孟非现象”这个词我还是头次听说,自己更加不算是传说。《非诚勿扰》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每个环节都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主持人在台前受人瞩目,但我更愿意听到大家把功劳归功于所有幕后的工作人员。
记者:从一名印刷厂的工人,成为如今炙手可热的金牌主持,很多人都在关注你的奋斗史,认为这是励志典范,那么,你认为自己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孟非:很多媒体上把我写成励志的代表,我想说,我的生活跟大多数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事实上,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算不上多苦,更算不上艰难,反倒是说我觉得自己相对更幸运一些。
记者: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主持节目出镜时的情景吗?经历了那么多,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那一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孟非:我从进入电视台起,从摄像、记者、制片人,到现在做主持人,一切都是听从领导安排,就像我的书《随遇而安》的封面上写的,“四十年的经历,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其实我并没有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感觉,这么多年,我只是在做着一件事,把领导交给我的每一件事做得比预期好一点。
记者:从“平民主持人”,你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印象,而“非诚勿扰”又使你成为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你现在对自己如何定位?
孟非:在“非诚勿扰”上,我认为自己一方面是控制流程,把握节奏,让男嘉宾充分地展现自己,让女嘉宾最大程度去问男嘉宾问题,其他时候,我更想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位置,听嘉宾分享他们的经历观点,听乐嘉、黄菡两位老师的点评,都让我成长。
记者:做主持人这些年,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孟非:变化不多,如果一定要说有一些变化,主持过的节目更多了,认识我的人也多了一些。
记者:有人说,中国主持人在一个节目中占的比重,往往大于这个节目的内容。你如何评价主持人对一档节目的作用?这一点上新闻节目与综艺节目是否有所不同?
孟非:很多人问我主持人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体现舞台上的控制力,我想说,舞台给了主持人天然的话语优势,所以尤其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表现。我希望做到的状态是:宽容而不丧失原则,犀利而不失于武断,尖锐而不刻薄,轻松而非轻薄,率性而不是耍流氓。
记者:空闲之余,你会看别的电视节目吗?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最欣赏的主持人呢?
孟非:看电视节目比较少,但是我有喜欢的主持人,像崔永元、白岩松,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主持同行,他们都很睿智,对事情有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和小崔今年有缘分,之前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文化论坛,一同谈“幸福生活的人文精神”,金鹰节也是跟他一同获奖,我觉得非常荣幸。
记者:你现在也经常在微博上和网友互动,你觉得现在新媒体的崛起对电视主持人会有影响吗?
孟非:我对新媒体很有兴趣,但是很多用得不太熟,比如微博,很多新功能出来后,都是女儿和同事给我普及。有些时候播出“非诚勿扰”的同时,很多网友也会同步在节目的微博和我的微博上讨论,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做电视,观众的回馈只能是来电来信,不太及时,有了微博,我们能第一时间知道观众感兴趣的是什么,第一时间看到观众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