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季养生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1
关键词:市场需求;就业能力;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落实这一方针,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学生能实现就业,充分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据教育部每年九月份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每年都有改善,2003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55%,2004年为61%,2005年为62%,2006年全国大多数省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生,这是个质的飞跃,说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地位还是有不小距离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用人单位确定和录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标准是什么?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有何调整和变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研究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是相关研究没有进行分层细化,以高职生作为特定对象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对这一研究工作的期待严重不对称。分析、总结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评价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标准,不仅能够为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提供考核标准,更能够为高职院校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了研究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我们以“长三角经济区”作为调查范围,组织了一次高职毕业生市场需求和社会评价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向位于该经济区域的210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邀约了20多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作深度访谈。截至到2007年10月初,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的问卷中,国有或集体企业26家,占13.33%,私营企业47家,占24.10%,三资企业122家,占62.57%。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该区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我们用spss11.5统计管理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材料进行了统计。本文通过对本次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把握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加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力度提供决策依据。
三、市场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现状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是接纳高职学生最大的“蓄水池”,所以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评判和就业需求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指标。在考察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方面,本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10个方面。
当然,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1〕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 、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2〕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3〕汪怿则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划分为十个项目三部分,即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团队工作技能。〔4〕
我们以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层次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再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定位,认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应分为3个层次10个方面(见表一)。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所创造并能提供给个人的工作岗位愈来愈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工作空间越来越大,工作的迁移性和工种的可变性要求日益凸显,工作岗位的边界也在不断的变化,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毕业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高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2
摘要:“机器人足球”是以体育竞技形式展示的高技术的对抗,涉及多领域的前沿技术集成。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机器人足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阐述我校以机器人足球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最后对开展机器人足球对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器人足球;创新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1机器人足球
机器人足球比赛,顾名思义,就是训练和制造机器人进行足球比赛,就是通过体育竞技的形式来提高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水平[1]。机器人足球赛的设想首先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lan Machwor在1992年的论文《On Seeing Robots》中提出的。研究目标是计划经过五十年左右的研究使机器人足球队能战胜人类足球冠军队。目前,有关机器人足球赛的国际组织有两个:FIRA组织和RoboCup联合会。
FIRA(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Robot-Soccer Association)是由韩国人创办的组织,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比赛,其国际影响较小,主要有韩国、新加坡、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组队参赛。RoboCup联合会成立于1992年,1996年在日本举行了一次表演赛,获得了很大成功。第一届RoboCup比赛和会议于1997年举行,以后每年举办一届。RoboCup的活动包括学术会议、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挑战计划、RoboCup教育计划等。
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是RoboCup活动的中心,包括小型机器人比赛、中型机器人比赛、Sony有腿机器人比赛、仿真机器人比赛等。仿真机器人比赛是RoboCup比赛中参赛队数目最多的一种,其规则基本上与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比赛规则一致。比赛的方式是由Robocup委员会提供标准的Soccerserver系统,各参赛队编写各自的CLIENT程序,模拟实际足球队员参加比赛。
作者指导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器人代表队参加了2004-2007年的全国机器人大赛,连续几年都取得了仿真2D和仿真3D三等奖的好成绩。本文结合实际参赛的经验,对基于机器人足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实践进行探讨。
2机器人足球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且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跟不上新理论的发展;实验教学薄弱,课程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等。机器人足球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的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本质的不同。然而,“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中同样存在,单一、死板的教学形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塑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了大批只会考试的人才。机器人足球队的开发从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自主选择知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极大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跨专业学习的综合创新能力。因此机器人足球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共事能力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对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机器人足球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并且需要不断进行优化。通过大家共同的协作,学生能够完成一些靠他们人所不能完成的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每个的编程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尽相同。团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作技术报告,学会与人相处,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进而培养起以后工作以及研究所必须的团队合作精神。
2.3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机器人球队的开发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前沿研究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途径。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不同,机器人足球队的研制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迅速接触前沿研究,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由于在机器人足球的实际开发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牵涉面广,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在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具体实施
机器人足球具有低起点高落点的优势,学生只要具备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就可以参与球队的开发,而深入的研究则牵涉到人工智能许多知识,因此被称为是“人工智能的新标准问题”。因此选择这样一个平台具有可行性。
3.1基础培训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项综合性训练,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实现正确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年级学生以认识为主,通过举办讲座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足球的相关基础知识;二年级学生为入门起步阶段,通过开设全校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使相当多的学生投入到机器人球队的开发中,并每年组织全校的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成绩。三、四年级则进入高级研究阶段,经过选拔入选校队的学生则在固定的实验室继续从事球队的高级开发和相关的研究。
从我校每年举办机器人仿真比赛中发现,同学们对机器人比赛兴趣非常高,参与意识强烈,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和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们把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过度交友转化到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交流上来,促使更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努力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锻炼工作能力的兴趣和劲头上面。
3.2教学实践
(1) 开设机器人足球的全校公共选修课
RoboCup仿真球队的开发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且起点很低,只要求学生有C/C++的编程基础就可以了,所以在工科院校开设机器人足球开发的公共选修课具备条件。作者从2005年开始开设全校公选课,凡是二年级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课。几年来,选课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有400人通过选课熟悉机器人足球的相关知识,在球队程序设计过程中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的全校机器人足球仿真比赛的参数队也逐年增加,每年有近200人参加比赛。
(2) 将机器人足球列入信息类专业的培养计划
和全校公选课不同的是,机器人足球作为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学习完C/C++之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针对RoboCup仿真比赛,详细介绍球队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考核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提交自己开发的球队。
(3) 机器人比赛
每年举办的全校机器人比赛为学生提供互相切磋、互相促进的平台,使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找到进一步努力的目标。通过比赛也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将作为校队的成员进入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进一步学习机器人足球的高级技能,并从事与机器人足球相关的一些研究活动。
(4) 机器人足球实验室
2002年我校组建了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全天开放,有专业老师负责指导,每年都有近50名学生在其中从事机器人足球的开发,并每年组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实验室成员以3-5人为一个组,合作开放自己的球队,队内协作,队间交流。2个月进行一次对抗比赛,通过比赛相互学习。同时建立交流制度,每周都有球队作开发报告,报告自己的最新进展及技术要点,通过报告交流设计心得和体会。指导老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引导,并对实验室的总体进展进行协调。
3.3取得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开展机器人足球的比赛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非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使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机器人足球这种低起点的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具体如表1所示。
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机器人比赛获得了更多的实践能力,体验了系统开发的过程,学会了如何进行技术交流,学会了如何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进行协作;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老师的项目,从事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有10名学生发表了研究论文,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的成员90%考取研究生,10%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
4机器人足球对本科教育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很多用人单位都抱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也逐渐认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距离,自觉拓展知识面,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中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对现有本科教学的促进和补充。
机器人足球所反映的问题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相关课程(尤其是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调整和充实,才能使课程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更具有实践性。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为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好的素材,提高了课程教学新知识的比例。
从学生参与球队开发的过程看,学生使用的参考书很少是教材,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参赛经历来看,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事球队的开发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但成绩没有下降,而且动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提高;由此看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在挖掘本科生素质培养潜力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通过我校的初步尝试,说明开展机器人足球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在高等工科院校开展机器人足球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们开发与研制高科技的兴趣与爱好,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激励创新思维;可以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改革,同时也为活跃校园科技,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洪炳熔. 机器人足球比赛D发展人工智能的里程碑[J]. 电子世界,2004,(4):4-5.
[2] 彭绍东. 论机器人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
[3] 谢迪斌. 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18.
[4]崔世钢等. 机器人与教育改革[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4):16-17.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3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4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立秋节气养生知识_立秋节气各地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立秋节气养生知识补肺防燥
立秋以后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南瓜、枇杷等。如有脾胃功能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可以多吃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白扁豆等。如出现口干舌燥等情况,可以多加用麦冬、石斛、太子参等。
防暑化湿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即使立秋,天气依然非常炎热,“秋老虎”仍有余威,所以仍需防暑养心、健脾化湿。平时可多吃丝瓜、莲藕、冬瓜、荷叶等,还可选用三豆饮(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常服。
少辛多酸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酸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建议立秋后尽量少吃生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如番茄、乌梅、葡萄、菠萝等。
适度运动
秋高气爽之时,适宜各种运动锻炼,如登山,可以提高肺活量,体验爬山时山中温度的变化,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但是如有骨关节炎的患者,则不适宜登山。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需量力而行。一般来说,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早卧早起
进入秋季,在养生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立秋之后,夜间气温逐渐凉爽,不再是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人体会相对容易入睡,睡前梳头、听舒缓音乐等,可提早入睡,睡眠质量也可相应提高。建议晚上十点以前入睡,早晨六点之前起床,年轻人很难做到的话,也建议尽量早点休息。
调节情志
立秋过后情绪调节也很重要。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在五脏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侯茜主治医师提醒,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应主动自我调节,防止损伤肺气。
立秋节气各地有哪些习俗1、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2、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3、秋忙会
秋忙会是立秋习俗之一,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4、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5、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习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6、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4、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5
秋冬养生的方法
以心为主。
清代兰陵堂《格言》有云:“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却病法。”这里强调养心是养生的根本。现代养生理论也认为:心宽则体胖,心静则身健,心平则气顺,心正则行端。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持有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心保健的最好方法。人们应该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纷乱的事件中保持平衡的心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每天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让绷紧的神经尽量松弛下来。
以和为贵。
心和方能做到万物萧条心宁静。入秋之后,万物萧条,易引起悲秋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显得尤为重要;天和方能做到强身健体又防病。秋冬转换季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此时,循序渐进地经受“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食和方能做到秋燥气干津亦盛。秋燥是秋冬转换季节的重要气候特征,易引发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功效。
知“足”常乐。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养好脚,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热水洗脚对脚掌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够活跃末梢神经,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双脚的柔软。另外,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洗完脚后经常进行脚部按摩,使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
食之有 “理”。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可多食些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另外,要注意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000-3000毫升。进入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日常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和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节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容易导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以免加害身体。
动之有“度”。
秋冬交替之际,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此时进行适当锻炼有利于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力。如果盲目锻炼,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相反会使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早上起床后,别立即到户外去活动,要给身体适应温度变化的时间。运动后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饱饭后不宜运动。
秋冬换季养生注意事项
收精
精如果不收,就可能表现为遗精、遗尿。为什么会这样?那时因为我们肾的收藏功能正在下降。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舌苔厚腻、口苦、小便黄赤等湿热下注的症状,那就应该要考虑怎么去补肾固精了。遗精者可取桑螵蛸10克煮水服,遗尿者可取益智仁10克煮水服,二者分别有固精缩尿之功。除此之外,还可艾灸关元穴(肚脐直下三寸),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也可以起到固肾敛精的作用。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异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间出汗,还有人头部出汗。一般来说,白天出汗的属于阳虚不固,可以将黄芪、生牡蛎、山茱萸三味药煎水服;夜间出汗多属阴虚不敛,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头部出汗多是体内有郁滞,建议找医生具体辨证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肠液,肠液不收则表现为腹泻,腹泻又可以导致体液的丢失。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经常腹泻者,建议用赤石脂30克、苍术10克用水煎服;还可用手围绕肚脐做逆时针揉腹,有健脾涩肠的功效。
收气
气指的是呼吸之气,如果有气喘或咳嗽,则是肺气不收不降的表现。肺气不收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气受到寒气逼迫就要上逆来抵抗,这时不能单纯收肺气,需要先发散外寒,常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第二个原因是肺气本身不降,这时一般没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身体也没有酸、懒等不适,可以将枇杷叶、杏仁、浙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秋季养生知识范文6
关于“西河女子”的奇人异事
中医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常吃枸杞能够强筋骨,耐寒暑。无论在民间,还是传统的医学界里,枸杞都是备受推崇的。
《太平广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汉朝的时候,皇帝派人出使西域,使者到了西河这个地方,碰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拿手杖打一个老人,老人须发皆白,却恭恭敬敬地跪在那儿被年轻女子打。使者就上去问是怎么回事,年轻女子的回答让使者大吃一惊。女子说,那个老人是她儿子。使者一听吓坏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怎么可能是你儿子呢?女子说:“以前我身体不是很好。我舅舅隐居在终南山,他找到了一个秘方,我按照那个秘方吃了以后,身体就越来越好了,而且从那以后就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容貌。可是我这个儿子,他不相信我的话,我让他吃那种药,他就是不吃。结果今天我们俩一起走路,他居然跟不上我。所以我很生气,就打了他。”
后代医家管这女子叫西河女子,在医学典籍中经常出现。西河女子的秘方为,春天采天精,夏天采长生草,秋天采枸杞,冬天采地骨皮,把这些东西收集齐了以后,做成药丸。
补肝明目用枸杞
枸杞可以滋补肾精,肾中的精气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肾精是父母遗传而来的,中医称为“先天之本”。出生后,要靠后天摄入的营养来培养自身的肾精,肾精就成为我们身体生发的根本了。
中医认为肝属木,肾属水,肝肾同源,木如果想长得好一定要有水来滋养,所以肾精如果足了,首先受益的就是肝脏。枸杞有明目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出现了问题,原因之一便是肝脏有问题了,或者是肝阴虚,或者是肝阳上亢。
中医有个名方叫杞菊地黄丸,组方即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六味地黄丸是可以补阴的一个方子,加上枸杞、这两味药以后,药性就有了往上行的特点,可以散风热、明目。所以这个方子就专治因为肝肾不足引起的迎风流泪、眼睛干涩这类症状。
杞菊地黄丸非常适用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随着身体慢慢衰老,肝肾之阴会出现不足的情况,然后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尤其在春天的时候,风一吹就会迎风流泪,这个时候就可以服用杞菊地黄丸来治疗。
现在很多人天天坐在电脑前,时间长了也会感觉眼睛发涩、怕光、迎风流泪,也可以吃杞菊地黄丸来治疗。现在很多人用明目的滴眼液来缓解眼疲劳,但是治标不治本。打个比方说,如果一棵小树枯萎了,有两个方法救它,一个办法是在根上浇水,另一个办法是往叶上喷水,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往根上浇水的方法。同样道理,用滴眼液来缓解眼疲劳,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我们从根上浇水,让眼睛得到阴血的滋润,就不用再滴滴眼液了。
缪希雍是明朝的一代名医,在中医界非常有影响。他的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草单方》,最大的特点就是记载了很多秘方。其中有一个明目的方子,枸杞、(最好用杭白菊)、白蒺藜三味药用同样的分量,研成粉末做成丸,专门治疗眼花。中医认为眼花也是由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而枸杞、、白蒺藜这三味药特别平和,都能滋补肝肾,治疗老年性眼花特别有效。
能够“悦容颜”的枸杞
枸杞还有一个很好的药用价值——美容。像前面提到过的西河女子,吃了枸杞之后能够让青春永驻。在古代的医书里就有多处记载,说枸杞能够“美颜色”,“悦容颜”。现代药理分析,枸杞里含有很多种营养成分,确实对肌肤有好处。
在这里,给女性朋友们介绍一个美容的方子,来自《摄生秘剖》。取枸杞和桂圆肉,各用等份的量,放到一起熬成膏状,每天吃一勺。桂圆肉是养血的,可以补心血,气血足了,脸上就会容光焕发。枸杞和桂圆肉放在一起味道特别好,又起到了补益气血的作用。
服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两点:第一,痰湿重的人不要服用;第二,体内有邪气的人不能服用,比如正在感冒的人,或者是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有痰湿的人往往舌苔特别厚腻,经常头晕,还会伴有胸闷、痞满,不爱吃东西,不愿意动等特点。
枸杞带给男人的幸福
现在,枸杞也受到了很多男性朋友的青睐,因为它有很好的补肾作用。现代医学证明,枸杞能延缓衰老,调节人体免疫能力,还能够提高人体性腺的活力水平。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五子衍宗丸。这是一个中医名方,大家在药店里也可以买到。五子衍宗丸来历很早,传说最早是唐代张果老献给唐玄宗的。这个方子专门用来治疗男性不育,如果男性的成活率低或数量不多,就可以服用五子衍宗丸。
按中医理论来讲,五子衍宗丸滋补肾精的效果非常好。五子衍宗丸主要用药包括枸杞、菟丝子,菟丝子可以补肾阳,所以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可以阴阳双补,再加上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车前子能够给体内的邪气一条出路,把体内水湿给沥出去,五味子是把这几味药的药性收敛起来的,所以服这个五子衍宗丸,很少会有人上火。
五子衍宗丸不光对男性的不育有疗效,而且对女性的不孕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临床治疗发现,五子衍宗丸不光是对不孕不育的人有很好的疗效,如果老年人肾气不足,前列腺出现问题,比如说夜尿多、尿不禁、尿有余沥的症状,也可以服用它来缓解。
枸杞根叶皆是宝
枸杞是被广泛应用的一味中药。除了枸杞子,枸杞这株植物的身上浑身都是宝。枸杞苗有清热、滋阴的作用。很多地方都有春天用枸杞苗炒菜的风俗。枸杞的树根叫地骨皮,也有清热、滋阴的作用,能够清骨蒸潮热。什么叫“骨蒸潮热”呢?从骨头里发出来的热叫骨蒸;潮热是指热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有节律的发作,就是说我们身体处于阴虚、内热的状况。
关于地骨皮这味药,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偏方。很多人都患有痔疮,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肿痛让人非常痛苦。对于痔疮,地骨皮就能派上用场了。每次用30克地骨皮熬水坐浴,有很好的解热镇痛的作用。
食之有道——枸杞的食用方法
枸杞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服枸杞四季皆宜。可以把它像普通食品一样加入茶水、粥饭、羹汤、菜肴里,却无滋腻、生火等弊端。春季可单服,也可与黄芪煮水喝;夏季宜与、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水喝,常服可以消除眼疲劳;秋季宜与雪梨、百合、银耳、山楂等制成羹类;冬季宜与桂圆、大枣、山药等搭配煮粥。
罗大中,笔名罗大伦,中医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是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养生节目的主讲嘉宾。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等普及中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