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幽默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幽默的文章

幽默的文章范文1

(一)发展机制分析

随着旅游资源外延的不断延伸,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根据前人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结合茶文化的自身特点,归纳、总结、提炼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构造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包括:拉动力、驱动力与支撑力。拉动力主要指消费市场需求;驱动力主要指相关的旅游企业、茶农等;支撑力则主要指政府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二)发展机制模型构建

1.拉动力—消费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其产业链延伸的长短与构成要素是由旅游市场需求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动机与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专业化。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很多如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养生旅游、房产旅游等新兴业态。中国作为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文化的核心“静、和、真怡”,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人们非常渴望通过饮茶、品茶,能够舒缓心情,缓解压力,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喜欢饮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渴望进一步了解茶生长、冲泡的需求不断增强。很多产茶的区域都把茶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重点发展,于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蓬勃发展,如河南信阳、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

2.驱动力—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客观上驱动了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实现,主要表现在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是指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节约成本或收益范围增加所带来的效益。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茶农来说,把茶的生产、制作,茶叶的销售融入到旅游环节之中,实现了茶的旅游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解决国家层面提出的“三农”问题。对旅游企业来说,延伸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满意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3.支撑力—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

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指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相融合派生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茶文化与旅游各要素间的流动、融合与整合。茶文化与旅游业属于不同的行业管制,因此,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政府首先要放松行业管制,采用“项目带动”、“实验园区”建设等措施,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等方式,与此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之,在来自旅游者需求的拉动力,旅游企业、茶农、当地居民等对经济需求的驱动力和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两者的融合发展,增加了茶文化的附加值,延长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实现了公共功能置换与创新,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选择

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区域需要根据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的特征等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模式。

(一)基础层

基础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初层次,它包括专项型与互补渗透型两种模式。

1.茶文化展示+旅游参观的专项型模式

在中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目前世界上共有茶树23属380多种,中国就有15属269种。而且像乌龙茶、黑茶、白茶都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特别是白茶,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都作为稀有物品珍藏、陈列,而且中国茶的种类之多、变化之快,常有“茶农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有关茶的诗歌、小说、书画、茶礼、茶俗、茶专著等更是枚不胜举。为了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在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时,可选择专项型发展模式,即充分展示茶文化的各种内容。其常见表现形式有: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等。如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四川蒙顶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均以茶文化的展示和相关活动为重点,力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使其成为“回头客”。

2.茶文化+景区的互补渗透型

所谓互补渗透型就是茶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一种发展模式。如茶岛作为河南信阳南湾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景区内的山水、鸟岛、猴岛有机结合,使游客能够识茶、鉴茶、品文化、近自然、亲山水、怡心情。茶岛已经成为南湾风景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岛,也成为信阳茶文化对外展现的主要渠道之一。广州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巧妙地把茶文化与当地的水果生产、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即拥有区域特色,又为游客留下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提升层

一般来说,提升层所包含的发展模式是专项型和互补渗透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其包括主题附会型和文化体验型两种。

1.茶文化+节庆旅游的主题附会型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全国各个产茶的省份、地区纷纷以茶为主要媒介,定期举办茶叶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博览会等。如2013年5月上海以“尊享生活,品味香茗”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节,2012年云南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的茶文化博览会,河南信阳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展河南茶产业,促进中国茶流通”为主题的国际茶文化节。

2.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体验型

一般认为,体验旅游是续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强调个性化、参与性,更注重旅游的过程。目前茶文化体验旅游多停留在茶青的采摘,如杭州的龙井茶、信阳的毛尖、武夷山的岩茶等都会推出相应的旅游活动;茶水的品饮,很多茶区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线路的设计时,把茶水的品饮与销售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旅游品饮之后,购买茶叶。这些体验活动停留在初级和较为肤浅的层次,游客们不仅喜欢采茶、喝茶、买茶,更喜欢制茶、泡茶、鉴赏茶。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萎凋、发酵、揉捻、烘焙等制茶过程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不仅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做,而且有专业人士操作示范、亲自指导,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把自己制出来的茶与专业人士所制的茶做比较,找出差距与原因,并把茶叶带回家。茶艺是指泡茶的技艺与品茶的艺术,也就是冲泡、品茶过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使旅客融入到冲泡品饮的各个环节;另外茶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佤族的烤茶等,无论是制作的工艺、品饮的方式、深刻的寓意、独特的口感等方面,都能引起游客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如何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提高游客们体验的广度与深度,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专门层

专门层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如: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功能和对茶文化有一定的偏好。

1.茶文化+保健旅游的保健型

茶不仅是商品,更是健康品、保健品。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其营养价值、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接受。茶中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生物碱、氟化物、茶多糖等保健成分,具有降脂减肥、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重金属的毒害等保健功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在健康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可以在茶的保健价值方面下功夫,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开设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

2.茶文化+求知旅游的求学型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诗歌、茶书画、茶散文、茶专著、茶音乐、名人与茶、文人与茶、茶习俗、中外茶文化之不同等内容丰富,游客们通过茶文化旅游也迫切希望了解、学习更全面、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可以举办茶诗会,吟茶诗、书茶画、读茶书、听茶乐;还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现状、趋势及中外茶文化的差异作报告,扩展游客们的视野,提高对茶文化的认识。众所周知,茶有重要的保健功能,但饮茶时也有众多的禁忌,并非人人适合饮茶,一年四季适宜喝的茶也有所不同,茶与食品的搭配也颇有讲究,可以请有关专家作有关茶与健康方面的讲座。需要指出的是,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具体区域来说,往往是多种模式同时存在,而且模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实践层面仅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三、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改变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就是指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总称。茶与旅游业分别属于农业和服务业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两者的融合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提出挑战。两者的融合发展会衍生出新的产品、业务等,这样,衍生出的新产品、业务等会受到不同部门的评价与管理,多重管理往往容易导致“超管制”的出现,非常不利于两者融合的发展。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程度,采用改进型管制模式,即在当前管制模式上进行扩展;分离性管制模式,即专门为两者融合新活动提供一个新的管制途径。

(二)扩大市场需求

旅游作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才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强大拉动力。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认识茶、喜茶、爱茶、喝茶;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茶叶,满足市场上对茶需求;如何弘扬茶文化的时代精神等,都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中国每年人均饮茶量为0.33公斤,还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0.5公斤。中国虽然是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但是中国茶的产量及品质都有待提高。中国种茶面积世界第一,但产量却是第三,而且,最近几年,关于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频繁出现,新品茶、高端茶发展滞后;茶文化的发展也落后于日韩等国,虽然“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但是现在每每说到“茶道”,人们便不由自主想到日本和韩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中国不得不用“茶艺”一词代表相同的含义。应提高茶的质量、树立茶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文化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喜茶、爱茶、喝茶、偏爱茶文化,从而不断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

(三)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幽默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刘震云;幽默;反讽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小说的幽默性

刘震云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幽默,不仅体现在人物语言的幽默,而且体现在故事的言说方式上。作者以喜剧的精神贯穿小说,采用反讽的言说形式。“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利关系”。①

(二)、研究意义

以幽默为视点来探讨刘震云小说的特点,区别以往的研究者对作家单部作品分析,或从人物形象,或从故事结构,或从深层蕴意。幽默可以说是刘震云小说重要的特征之一。以一个视点为基础,联系作家的创作经验、理念以及作品,可以很好的深入到作品内部和作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价

对刘震云小说幽默研究,在知网上文章标题直接涉及到“幽默”的有七篇,2007年舒晋瑜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刘震云:耐人寻味的幽默》,2009年石天强、杨桂青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角落里的幽默与悲凉》,2011年赵明河发表在《人民教育》的《用幽默化解严酷的现实――访作家刘震云》,2012年有三篇文章,陈涛、郑婕发表在《中国新闻周刊》的《刘震云:我只是把真实写出来,就很幽默了》,曾军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的《拧巴式幽默――民间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刘震云创作》,黄德海发表在《上海文化》的《平面化的幽默陷阱――刘震云》,2013年京阳发表在《喜剧世界》的《刘震云:我不生产幽默,我只是生活的搬运工》。

在《刘震云:我不生产幽默,我只是生活的搬运工》中专门有一小节提到刘震云论幽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有趣味的人,一种是没趣味的人。在有趣味的人中,又分两类,一种人一说话就笑,另一种人他说时你没笑,出了门你突然笑了,回到家你突然又笑了。回家笑,跟出门笑又不一样,出门笑的是细节,回家笑的是整体。前一种人叫说笑话,后一种人叫幽默。”②

在《用幽默化解严酷的现实――访作家刘震云》中,赵明河访问刘震云时,问及到作家的创作理念,刘震云回答道“我以前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但创作《一句顶万句》时,我发现最重要的是我书中的人物要说什么,他们要说的话比我的话真实、深刻得多”。③赵明河肯定了刘震云作品“幽默”,这种幽默可以让中国人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刘震云:我只是把真实写出来,就很幽默了》,刘震云回答了他的幽默是从把生活真实的写出来而获得的。“我不幽默的,我只是把真实写出来,就很幽默了。”④这篇文章着重阐述了刘震云为什么使用幽默的方式来言说故事,创作小说。可以从中知道作者刘震云写作的姿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拧巴式幽默――民间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刘震云创作》中,曾军分析刘震云的小说,发现他的幽默具有拧巴式的特点,并具体的结合了他的两本小说《我叫刘跃进》和《一句顶万句》进行阐释。曾军提出刘震云的写作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从“刘氏幽默”到“河南式幽默”,并结合刘震云小说写作的历史,着重阐释了“河南式幽默”拧巴的特点。这种“拧巴式幽默”的叙事特征是,言说的绕。

此外还有些文章或多或少涉及到刘震云小说幽默的有,吴小曼发表在《华夏时报》的《作家刘震云的喜剧精神》,摩罗的《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夏榆的《被生活拧巴了的小说》,李晋晖、安志烁的《“拧巴”的口语――论刘震云小说的语言特色》,王慧敏的《论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陈胜州的《新世纪刘震云对人类困境的新开掘》等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刘震云小说和相关研究成果,来探究其小说的幽默性。这种“刘氏幽默”惯常使用的手法是反讽、戏谑、拧巴等。刘震云具有喜剧的精神,使用反讽的写作手法来描写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似乎想通过幽默来化解现实的残酷。刘震云的小说的幽默不仅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琐屑、枯燥的描写,而且表现在对历史环境下大灾难悲痛、惨烈的刻画。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刘震云小说的幽默研究思路和方法是,首先阅读作家小说和其关于写作的文章,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写作历程。

第二,查找他人研究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性文章,可以是以访谈形式的文章,也可以是以研究性形式的文章。

第三,将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归纳。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写作。选择论文的形式,能更好的梳理资料,更深入的对刘震云小说“幽默”进行阐述。

第四、询问专家建议。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刘震云小说“幽默”研究的重点是,结合刘震云以往的小说作品,特别是新近几年发表的作品来探讨小说的“幽默”。这里的幽默,可涉及到幽默的内涵,幽默艺术手法(如反讽叙事,幽默语言使用),幽默的特点(刘震云的小说的“拧巴式幽默”),幽默的艺术表现力(刘震云使用幽默这种言说方式的优势和意义)等等。

关于刘震云小说“幽默”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幽默为视角来分析其小说的特点,进一步发现其在新写实小说作家中不同的写作手法。笔者从众多的资料中发现,以“幽默”为视角来研究刘震云小说的特点的文章不是很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所以,笔者想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刘震云的小说幽默的特点,并进一步发掘幽默的内涵、技巧,艺术表现的张力等等。

参考文献

[1]舒晋瑜.《刘震云:耐人寻味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07).

[2]赵明河.《用幽默化解严酷的现实――访作家刘震云》[J].人民教育,2011,(07).

[3]陈涛,郑婕.《刘震云:我只是把真实写出来了,就很幽默了》[J].中国新闻周刊,2012,(30).

[4]曾军.《拧巴式幽默――民间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刘震云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2012,(10).

[5]黄海德.《平面化的幽默陷阱――刘震云》[J].上海文化,2012,(06).

[6]京阳.《刘震云:我不生产幽默,我只是生活的搬运工》[J].喜剧世界,2013,(03).

[7]林宁.《刘震云小说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8]马俊山.《刘震云:“拧巴”世道的“拧巴”叙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1,(06).

[9]范宁.《刘震云:我是中国说话最绕的作家吗》[J].长江文艺,2013,(03).

[10]刘.《刘震云:好作家应该是有意思有能力的人》[N].文艺报,2011(012).

[11]石天强,杨桂青.《角落里的幽默与悲凉》[N].中国教育报,2009(004).

[12]王慧敏.《论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J].名作欣赏,2011,(06).

[13]刘倩.《论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14]游周倩.《变奏与和声》[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5]吴小曼.《作家刘震云的喜剧精神》[N].华夏时报,2002(012).

注解

①赵明河.《用幽默化解严酷的现实――访作家刘震云》[J].人民教育,2011,(07).

②京阳.《刘震云:我不生产幽默,我只是生活的搬运工》[J].喜剧世界,2013,(03).

幽默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老舍戏剧;幽默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4-01

与同时代的戏剧创作家相比,老舍的戏剧中,幽默成了他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讽刺但是不尖锐,幽默而温情,调侃有有俏皮。鲁迅的幽默是泼辣,直接,入木三分,酣畅凌厉直指痛处;钱钟书先生则于情于理,智慧式的说教;赵树理和孙犁,则是乡土的,大白话的,实在的基于生活的;而老舍的幽默,温和,平民。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看不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指导,在老舍先生的心里,幽默是作家内心的温暖,幽默是苦中作乐,绝对不是看笑话,幸灾乐祸,看到那些不好的东西,去包容。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每一种形态都是有不足的,把自己放低,放到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位置,去理解,去解读。他说:“我觉得自己可笑,别人也可笑,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笑的地方。”(老舍:《我的创作经验》,《老舍文集》十五)把自己放在众人中间,普普通通的视角,老舍的幽默一下有了平凡的视角。

戏剧《茶馆》里的松二爷,很有意思,好碎嘴,好面子,爱打听,懦弱关键时刻总是怂包,但是他心眼不坏,善良,很难说他是个坏人,或者性格上也没什么可说的,没有明显的好恶。老舍虽然在戏剧中讽刺了他的愚昧和懦弱,但是也表达了一些宽厚的同情,比如松二爷请安这个事“宋恩子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这儿松二爷的迂腐,守旧进行讽刺。但是同时也显示松二爷的可爱,比如对待养的小黄鸟,“王利发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松二爷,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看到这让人不禁一笑,多么可爱的老小孩一般的松二爷,于是也就原谅了他的怂包和软弱。体现的是他对普通人缺点的包容。

但是老舍先生同时也有怒目的一面,比如同样以茶馆为例,旧社会渣滓的,打手,吸白面的,拐卖父母的,拉皮条的这些残渣余孽,老舍先生的幽默里就有了鞭挞和唾弃的部分。如唐铁嘴有算命编瞎话又吸大烟,他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这个人已经没有道德,没有羞耻心,甚至没有脸面,不觉得这是被讽刺的一个对象。老舍没有直接痛骂,就是用这些语言表达出来,幽默的展现他的状态。老舍的幽默里有着含混的部分,不说明白,哈哈一笑,用笑带泪,经背后的寓意和悲悯用哈哈的方式展示。自我消解,自我解嘲,自我幽默。

“在《茶馆》的最后,常四爷、秦仲义、王利发坐到一起:常四爷我这儿有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这段明明是所有的失败汇聚到一起,家业守不住,改革失败,地痞无赖横行,黑白颠倒,这个时候还就着花生米打起了哈哈。

老舍先生曾在文章中说过幽默,“幽默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幽默不仅仅是一种戏剧表现,或者语言表现,它应该是一种胸襟和气度,为人处事,或者生活态度。老舍先生曾经被称为幽默小说家,它在戏剧中运用的幽默语言蹭了它新创作风格中的一个特色。别具一格,勇于创新,老舍先生追求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把小说,戏剧,曲艺等等众家的表演艺术,念白,幽默融合到一起,呈现出杂糅的态势。老舍先生的幽默里即有社会批判,人物讽刺,又有同情,温厚,善意的东西。

作家的责任是弘扬正气,抨击丑恶,那么作品呈现的页要围绕这一主题,在老舍先生的幽默感里没有放过一个坏人,页没有漏掉一个好人,他的人生态度就是洞察明晰,宽容大度。老舍先生自幼家贫,穷人家的孩子早的接触世事人情,那么形成一种重感情,洞察世态冷暖,但善于忍耐,善于隐藏喜怒,所以在他的文字中不骄不躁,不激动页不拖沓,不会意气用事的判断评断一个食物的好坏,也不肤浅的仅仅叙述事情更改,所以老舍先生的文章始终有一种平静的东西,底蕴在那。

在老舍先生的戏剧中精神和批判意识是融合的,喜剧与悲情也是融合的,老舍先生的幽默也是在这种杂糅的背景下,诙谐不失分寸,讽刺不失婉转,笑中有悲,悲中有喜。在喜剧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人一生命运的缩影和凄凉,因而老舍式的幽默都具有锐利的社会批判的锋芒。这就是老舍戏剧幽默的总体特征。

参考文献:

幽默的文章范文4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

语文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还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同时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有一定的涵养,通过丰富的知识和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熟练掌握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对各个学科都要有深入了解,通过在语文学科学习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博学的知识中产生敬佩的情感,从而树立要向教师学习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信念,这对促使学生积极探究语文知识有良好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幽默的情趣

在运用幽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去思考,去筛选哪些幽默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哪些幽默仅仅是搞笑。教师要分清幽默和搞笑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确地运用幽默使学生能对教学环节的参与更积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探讨性会更加高涨。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进行中给学生讲一两个幽默的小笑话,能打消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使他们在情绪上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通过幽默的运用,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消失,体会到了教师和学生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在平等地位的情况下,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项训练时,我让学生充当医生,把病句当成病人,通过学生对病句的检查来发现病因。学生对这个情境的创设十分感兴趣,都积极主动地对病句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对教师设定的教学环节充满激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使学生能感觉到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轻松氛围。教师在运用幽默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时要注意在幽默的话语中蕴含使学生反思的内容。这种幽默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幽默,平时的幽默只是为了进行娱乐,使精神放松,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幽默,除了要具备娱乐的特性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性,使学生在乐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有用的信息,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

教材中的课文饱含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这些感受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时,要让学生通过感受和作者相同环境下的生活环境来体会当时作者的感受。教师要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能随着文章的深入而受到感染。

例如,在讲述《长江巫峡》时,如果教师只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描述长江巫峡:“长江巫峡真美啊!”既不说出长江巫峡美在哪里,也没有在语气中蕴含对长江巫峡美的感叹,就不能引起学生对长江巫峡究竟美在哪里进行主动探索。如果教师在讲述长江巫峡的美时,能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来描述,那么学生就会对这种美的境界产生向往,就会对长江巫峡的特点进行主动探索,这就达到了运用语言魅力进行教学的目的。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都会为文章中描述的内容和情感所感动。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探索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自己的身份,神情严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通过体会文章所感受的情感态度,展现出天真的品质。在充满悲伤的文章中用低沉哀痛的语气表达,在充满欢乐的文章中用欢快的语气表达。

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教师就不妨拿出点正气,对于刘和珍等人的牺牲表现出自己的深切哀悼,对于她们的勇气表现出自己的十足钦佩;对于当局的行径表现出自己的鄙视愤恨;对于民众的麻木健忘表现出自己的痛心疾首。学生一定能被教师高低起伏、富于变化的语调所吸引,从而学习兴趣大增。

再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教师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教师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幽默的文章范文5

1、培养高尚的情绪。情绪低下、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不可能有幽默感的。他所说的话,只能成为生活中的笑料,文化中的垃圾。或许会博取人的一时之乐,但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因此要想有幽默感,就必须培养高尚的情绪。

2、多学习、多积累。一个人要想幽默,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多积累。就是多学习文化知识,多增长人际交往知识。因为幽默是一种文化积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丰富了,谈资才能丰富,表达才能生动有趣。只有博学多才,在与人交谈时,才能用词得当,妙语连珠。

3、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幽默感的人接触,可以让你在对方的潜移默化下增加幽默感。而社交活动则是你运用幽默、锻炼幽默的最佳场所。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增强,而不只能是空谈。

(来源:文章屋网 )

幽默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散文 华盛顿・欧文 文体特征

一、作者及原作简介

盛顿・欧文是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浪漫主义作家。他善于描写生活细节,文笔清新自然,诙谐流畅,结构巧妙,充满浪漫气息。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一文符合作者一贯的散文写作风格,幽默诙谐,意趣横生,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叙述自己游历四方的志趣和避世忘我的态度。文章之所以能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正是由于“欧文的音乐性和有律拍的风格,娴静的幽默和梦幻的魅力”。

二、举例分析“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的散文文w特征

欧文的散文特点是幽默诙谐、富有音乐感,不拘泥于形式。“他善于运用不虚饰又不过分的文体,文字简洁优美,清丽妩媚。他用词语不事雕琢,句式参差有致,结构如行云流水,风格涉笔成趣,其文字风格既优雅又浅近。”本文将从词语、句式、修辞三个方面对这篇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

1.词语的选择。“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这篇散文的幽默诙谐之处首先体现在作者欧文在对词语使用的选择上,例如:

例1.“I was always fond of visiting new scenes,and observing strange characters and manners.”

例2.“I visiting the neighboring villages,and added greatly to my stock of knowledge,by noting their habits and customs,and conversing with their sages and great men.”

作者使用了observe,converse这样的大词来描绘童年时的经历,仿佛小孩子像大人一样做着正经的事情,这样词和思想上的反差取得一种幽默的效果。又比如,作者用 “rambling propensity”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游历世界的向往和兴致,谦逊中又带几分诙谐,使人阅读时平添出几分轻松愉悦的心情。

例3. How wistfully would I wander about the pier-heads in fine weather,and watch the parting ships bound to distant climes―with what longing eyes would I gaze after their lessening sails…”

驶向远方的船只,渐远渐小的船帆,两个意象在 “parting” “lessening” 两个非限定动词的描绘下呈现一个动态的生动的画面,平实又富有生趣是这篇散文在词语使用方面突显出来的文体特征。

2.句式的排列。欧文将散文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无论气势恢宏的排比还是玲珑精致的对偶,都仿佛信手拈来,自然流畅。

例4. I longed to wander over the scenes of renowned achievement ― to tread,as it were,in the footsteps of antiquity ― to meditate on the falling tower ― to escape,in short,from the common-place realities of the present,and lose myself among the shadowy grandeurs of the past.

在这个句式中,作者用了三个破折号加动词不定式的形式,让读者在此处目光稍有停顿,遂有继续探索之后的内容的好奇心,接着随着作者的足迹徘徊在欧洲古迹,意义层层递进,最后到达作者避世忘我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句式安排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到饶有兴致,而且形散意合,终究不离作者想要达到的精神境界,也可谓形神具备。

3.修辞的运用。尽管散文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没有诗歌中那样频繁,但是恰当的使用反讽,借喻等修辞,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例5. A great man of Europe,thought I,must therefore be as superior to a great man of America,as a peak of the Alps to a highland of the Hudson;

作者意在讽刺欧洲人的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反而用了看似谦卑恭维的语气,并将美国境内的山丘与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作对比,表现出在欧洲人眼里美国什么都比不上欧洲,更突显他们的不可一世,讽刺意味更加浓重,引人发笑。

又比如,作者在文章末尾时将自己比作画家,将自己的文章比喻作一幅幅的画作。

例6. His sketch-book was accordingly crowed with cottages,and landscapes,and obscure ruins;but he had neglected to paint St. Peter’s,or the Coliseum;the Cascade of Terni,or the Bay of Naples;and had not a single glacier or volcano in his whole collection.

作者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很显然作者并不是画家,他呈现给大家的也不是一幅幅的画作,他是借用 “cottages” “landscapes” “obscure ruins” 的形象来比喻自己散文中描绘的内容,他将自己想要传达的意义隐含在其他事物的意象之中,含蓄又贴切,既不妨碍原文优雅浅近的文风,又可以让读者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耐人寻味。

三、总结

诙谐幽默,清新自然,深入浅出是该散文的文体特征,不论在词语、句式还是修辞的使用上反映出了作者对写作风格的灵巧把控,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原文主旨,并对文章进行更加理性、深刻的赏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