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山公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岩山公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岩山公园

东岩山公园范文1

山东矿业有限公司是中钢集团控股子公司,属于临沂的知名企业,于2006年2月16日成立。山东矿业公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鲁城乡境内,铁矿石资源量为7916.76×104t,平均含铁品位32.63%。矿山设计规模为采选原矿200万吨/年,最终产品为铁精粉56.8万吨/年。公司现有职能部门11个,生产车间14个。正式职工343人(不包括施工单位人员),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人(含集团派驻财务总监),中层管理人员25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62人,各类岗位工人249人。

一、山东矿业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矿业企业必须培育和造就适应新经济形势的人才,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近几年,山东矿业公司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矿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员工的年龄结构。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可知,山东矿业公司20岁以下的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0.08%,20岁至30岁之间的员工数量为239人,占员工总数的63.4%,40岁至50岁之间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9.55%,50岁以上的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2.65%。中高层管理者中,30岁以下的管理者人数占管理者总人数的10.35%,30岁至40岁之间的管理者人数所占比例为34.48%,40至50岁之间的管理者人数所占比例为55.17%,公司没有50岁以上的高层管理者。

(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本科学历人数所占比例为16.45%,专科学历的员工人数所占比例为26.26%,中专学历的员工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5.92%,高中及技校学历的的员工人数所占比例为33.4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所占比例为7.96%。在中高层管理者中,本科学历的管理者19人,占高层管理者总数的65.52%,专科学历的管理者8人,占高层管理者总数的27.59%,中专及以下的高层管理者人数所占比例为6.9%。

(三)员工的职称结构。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人数所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为2.92%,拥有中级职称的员工人数所占比重为5.83%,拥有初级职称的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6.37%,无职称的员工人数所占比重为84.88%。在中高层管理者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管理者人数占24.14%,拥有中级职称的管理者人数占44.83%,拥有初级职称的管理者人数占17.24%,无职称的管理者人数所占比重为13.79%。

(四)人员的流动情况。2011年至2016年,山东矿业公司人员流入数量为450,其中本科学历的员工73人,专科学历的员工120人,中专学历的员工73,其他学历的员工184人。员工流出总量为98人,其中本科学历的员工20人,专科学历的员工27人,中专学历的员工7人,其他学历的员工44人。总体来看,2011年至2016年,山东矿业公司员工人数增加352人。

二、山东矿业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综合分析山东省矿业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数据可知,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储备及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公司文化建设和推进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一直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没有内化为员工自身价值观。企业文化不是公司上下讨论形成的共识,现有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可度低。大部分员工没有归属感,公司没能做到尊重、信任、关怀、教诲、激励和约束员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较高学历的员工流失量较大。

(二)培训形式化,缺乏系统性。山东矿业公司没有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对培训能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认识不深。公司的培训项目多着眼于完成短期任务,整体长远规划不够,缺乏战略指导。山东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项目零散,培训管理制度宽松。培训内容单一,临时性培训较多,相关部门组织配合不到位,培训效果差。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离职人员中一半以上员工的学历较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员工的流动性较小。

(三)人才的引进和储备不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山东矿业公司比较重视开发使用现有人才,而人才引进和储备是不足的。人才引进机制存在一些缺陷,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储备较少,导致公司发展缺乏后劲。由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山东矿业公司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较少,无职称的员工占总体员工的绝大多数。有高级职称的管理者人数在高层管理者总数中所占比重较低,拥有中级职称的管理者人数在高层管理者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山东矿业公司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的对策

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企业科学化管理的进程,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山东矿业公司应该加强公司的文化建设,使员工培训制度化,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工作。

(一)重视公司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也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企业富有活力,充满凝聚力。其次,注重培养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企业精神,企业精神表现为本企业的精神风貌和员工的群体意识。企业精神能够使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奋斗目标有效结合,实现共同发展。

东岩山公园范文2

关键词水资源;工业经济;时空演变;山东省;LMDI分解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5)04-0007-06

水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人类文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使得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k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2013年,我国用水量为618.34km3,其中工业用水量为140.64km3,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2.74%,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形势严峻.同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59.70m3/人,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50km3以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山东省是我国工业大省,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化.2013年山东省工业用水量达2886km3,人均用水量为224.48m3/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00.45m3/人.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少于500m3/人的地区为极度缺水地区.因此,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明显.

当前对于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关系研究体现在以下3方面:①研究尺度方面,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发达国家是研究主力[1],大部分对水资源的研究归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2-3].我国主要研究全国重点城市、工业区和各省级行政区[4-14],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②研究视角集中于工业用水量主要影响因素[4,14-15]、工业用水效率[5-7,12,16]、工业用水与经济发展[17]等方面,工业总产值、工业规模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是影响我国工业用水量的主要原因;而效率变化率和水价是影响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③研究方法主要是计量方法,利用数据分析预测[18-19],少部分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12].以上研究存在定量研究少、空间研究少特别是时间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异格局研究不能结合的问题.本文探讨山东省近20年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关系,对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LMDI分解模型

1.2水资源密集型行业测算

各行业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可以用行业用水强度(Mi)和行业用水规模(Zi)测算.为测算水资源密集型行业,综合考虑行业用水强度和行业用水规模,构建行业用水指数(Yi).首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3数据来源与行业分类

本文分析的时间段为1996—2013年,各行业的用水量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环境统计年报》,各行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期间,《山东省环境统计年报》对工业内部的行业分类标准稍有不同,考虑到行业分类以及数据的统一性,本文将工业内部的行业划分为采掘业,食品、烟草加工及食品、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8个行业.

2工业用水量状况分析

2.1工业用水量的整体变化分析

纵观1996—2013年,山东省18个行业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2013年较1996年增长约28.7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2.09%;山东省18个行业工业用水量的增长情况却不同,2013年较1996年增长约1.85倍,年均增长约6.36%(图1).1996—2013年间,山东省18个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降幅达到9040%(图2).

由图1和2可知,2000年以前,山东省工业规模较小,行业用水量相对较低并表现出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行业增加值低,但是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效益较差,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但是呈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年均降幅约为22.62%.2001—2008年,山东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行业用水量和行业增加值出现小幅度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6.20%和19.4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降幅约为12.49%.这主要得益于2006年起,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关闭50kt以下的草浆造纸生产线、关停钢铁企业19家等措施实现减少工业用水量、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9—2013年,山东省在行业用水量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行业增加值大幅度增加,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缓慢下降,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5.39%,18.76%和-11.26%.

2.2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工业用水量的变化分析

1996—2013年间,山东省工业用水总量增加了36137817Mt,年均增长约6.36%.其中经济规模对工业用水总量增长的效应是65610.743Mt,产业结构对工业用水总量增长的效应是1751.732Mt,技术效率对工业用水总量增长的效应是-31224.659Mt(表1).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效率对工业用水总量增长的贡献度分别是181.56%,4.84%和-86.40%.由此推断,经济规模效应是引起工业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效应是抑制工业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效应虽然对工业用水总量的增加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作用相对较小.

2.3水资源密集型行业结构变动分析

山东省工业用水指数在1996—2013年间徘徊在较高水平(图3),但波动下降,降幅高达6716%.

根据Yi测算结果,山东省1996—2013年不同行业的行业用水指数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前7位山东省水资源密集型行业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造纸及纸质品业.自1996年以来,山东省水资源密集型行业比重变化如表2所示.在所测算年份中,排在首位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行业比重升降各半,但总体来看其行业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1996—2013年累计行业比重变化达6.39%;医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行业比重下降显著,尤其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行业比重变化高达-10.08%;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行业比重稳中有降;造纸及纸质品业的行业比重平稳上升.综上,减少山东省工业用水量,需要重点控制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造纸及纸质品业的用水量.

2.4工业用水强度的时空格局

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表征了一个地区工业经济与工业耗水状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工业用水强度.从整体上分析,山东省17地市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图4,表3).2000,2006,2013年山东省17地市中工业用水强度为一级的地市数量大幅增加,二级的地市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三级和四级的地市数量减少,2013年三级和四级的地市数量为零,说明2000年以来,山东省工业用水强度总体下降.

从空间上分析,以莱芜市、济宁市为代表的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较高;而胶东半岛地区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较低.2000年,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最多的地市集中在鲁西北地区,以德州市和聊城市为主,其次是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地区,胶东半岛地区以及日照市、临沂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最低.德州市天衢工业园、聊城市嘉明工业园、凤凰工业园以化工、纺织、医药制造和印刷业为主,多是山东省水资源密集型行业,随着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工业用水量不断攀升,工业用水强度大.2006年,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最多的地市主要是莱芜市和济宁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明显增加.莱芜市和济宁市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钢铁业、煤炭业,莱钢集团、兖矿集团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大.2006年莱芜市工业企业用水12031万m3,其中地表水5110万m3,约占总用水量的42.47%,加之其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效率较低,导致其工业用水强度高.在“工业强省”的号召下,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其化工业、造纸业等迅速发展,工业用水强度明显增加.2013年,山东省工业用水强度明显下降,除莱芜市、济宁市以及菏泽市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在6~20dm3/元外,其余地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均未超过6dm3/元.莱芜市、济宁市以及菏泽市工业用水强度较2006年出现下降,均在20dm3/元以下.宣传推广发展循环经济,使得各地市重视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与节约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钢铁产业整合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优化山东省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工业用水强度大幅度下降.

3结论与建议

3.1主要结论

利用LMDI分解模型和ArcGis软件,通过定量划分2000,2006和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工业用水强度的等级,分析山东省1996—2013年工业用水量与工业经济的关系及其空间格局,得出如下结论:

(1)近17年来,山东省行业增加值和行业用水量持续增长,而单位行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降幅高达90.40%;

(2)经济规模效应是山东省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用水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较小,技术效率效应是抑制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三者对工业用水量增长的贡献度依次是18156%,4.84%和-86.40%;

(3)1996年以来,山东省水资源密集型行业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造纸及纸质品业;(4)1996—2013年,山东省工业用水强度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以莱芜市、济宁市为代表的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较高;而胶东半岛地区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较低.济南市、泰安市、淄博市等地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用水量逐渐降低.

3.2对策建议

目前,山东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压力将持续存在.根据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深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协调工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加快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造纸及纸质品业等高耗水行业产业重组,降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七大水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提高低水耗行业产业的比重,在节水降耗的同时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深入研发推广高新技术,降低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以环境为导向的再循环经济体系的产生;同时,营造发展新技术、开发新能源的优质环境,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自主研发节水降耗新技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东岩山公园范文3

简介:长屿硐天风景区,系北雁荡山余脉,山峦海拔在150米左右,属低山丘陵。风景区总面积为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其中八仙岩、双门硐以硐群景观为主。长屿硐群是自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2、新河闸桥群

简介:现存四座闸桥,分别为中闸、糍闸、北闸、下卢闸。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嵩岩

简介:南嵩岩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神山佛国”之称,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龙勥门、龙潭峡、嵩岩讲寺。

4、大溪东瓯古城遗址

简介:大溪东瓯古城遗址东西长约390米,南北宽约26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东瓯国地域内发现的唯一城址。城内地层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堆积包含物有青瓷瓶、壶、罐等文物;下层堆积包括板瓦、筒瓦、瓦当、敛口双耳罐、原始瓷小碗、敛口钵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凌霄硐

简介:宫采取洞内众多的自然造像和人工雕塑相结合的方法,以生动的立体造型,融声、光、机、电为一体,反映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及神话传说等。全景分史前漫游、人间、天堂三部分,设有时空世界、德泽后世、浩气千秋、民德延永、天堂瑶池、惩恶扬善、硐天灯苑等展馆。

6、东辉公园

简介:沿瓦屿山呈东西分布,西起东辉阁,东止曙光亭,全长600米,总占地面积为22、8公顷,约合342亩,为山体公园,是一个充分关心人性需求、贴近自然、集休闲与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7、观夕洞

简介:位于双门洞景区凤凰山北麓,是千年开采留下的最大洞群,有348个洞体,洞内面积为5、38万平方米,容积为131、21万立方米。主洞口朝西直对山岙,夕阳西下时,有此洞洞口夕照生辉,风光奇绝。

8、松门滨海风景区

简介:由水桶岙、洞下、沙镬岛、伏龙山四大景区组成。面积15、7平方公里,大小景点近50个。整个景区东起积谷山岛,南至钓浜蒋家,西至伏龙山,北及直大山岛。

9、松岩山

简介:山上名胜区由莲尖坪、石大人峰、岱石庙、石峰洞等组成。 途经十八盘至天梯,两峰壁立,以险称奇,峭峰高百余丈,中间凿石为梯420余级,每级仅容一足,古名“古仙百步街”、“一线天”。

10、十八道地

东岩山公园范文4

关键词:森林 生态 体系 发展 思路 福州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益具有非常显著而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表现出“无形的”生态功能,社会效益明显。城市建设规划植入森林生态观,不仅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城市,而且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1、福州森林生态现状

1.1自然环境

福州地处亚热带,枕山面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倾斜,山水资源极为丰富。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别称“三山”。乌山位于福州市中心南门兜西侧,总面积27.3公顷。于山位于五一广场北侧。最高处海拔58.6米。屏山位于市区北端,海拔62米,面积50公顷。“三山”鼎峙,山上树木参天,古榕盘根错节,风景秀美,蔚为壮观。历史古迹奇多,自明代起“三山”都被包围在城内,成为福州城内的战略制高点,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遗。此外还有金鸡山、金牛山、高盖山被称为“中三山”各具特色。稍远的鼓山、旗山、五虎山峙立在城市东、西、南方向,被称为“大三山”,闻名遐迩。福州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福州的温泉遍布,开发历史悠久,有“中国温泉之都”的称号。城中水系发达,内河密布,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形成了福州“山环水绕”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福州的主要标志。

1.2森林分布及生态现状

自宋代以来,人们习好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福州又称“榕城”。全市陆域面积12152.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65%。“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达54.9%,比“十五”末提高了0.6%。生态公益林面积3223平方公里,占林业用地的42%。活立木总蓄积量2288.89万立方米。城市郊区山区森林覆盖率56.28%,城市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29%,绿化覆盖率41.1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1平方米。

全市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初步建成,其中人工林13.7万亩,林分改造3万亩,封山育林12.3万亩;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取得新成果。目前全市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全市自然保护区、小区总面积66.1平方公里,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类型相对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闽江河口湿地面积约为505.94平方公里,是福州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屏障不断完善。城区和各县(市)城关面城一重山绿色屏障不断完善。完成157个山体、采石矿点的植被恢复;全面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对324、316、104国道和罗长、福夏高速公路、长乐机场专用线实施造林绿化和林分改造11.42万亩;对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梅溪等重点流域一重山造林12.13万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界定区划的生态公益林,严格采伐审批;强化森林防火措施;施行飞机喷药、除疫木等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在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公园建设、内河治理、主次干道绿化、街景治理等工程中,以生态优先,景观辅助,首选乔木取代草灌、造森林替换草坪,用大森林一改传统的小园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到2010年,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4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达10处,实现县县有森林公园,森林人家达56家,新建森林博物馆(展览室)1个,科普长廊5个,县级以上义务植树基地总数达39个。

2、存在问题

2.1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人均绿地面积不足,老城区森林面积少而小,生态效果不佳,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内河生态资源优势未得到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污染状况未得到根本治理;城市森林资源分布不尽合理,呈现西北茂密、东南稀疏状态,生态主体不明显。

2.2在城市扩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占用闽江口湿地、林地、沿海滩涂情况,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3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老化,二代更新林木生长矮化,幼林生长状况差,降低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效果。

2.4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经营管理生态公益水平较低;侵占林地、毁林采石、盗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容易发生,对城市森林建役构成新的危胁。

2.5江河流域的森林在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和防御自然灾害中能力不强,局部地区生态治理任务依然较重,尤其是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还未得到根本治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2.6林种结构不合理,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偏低,生态功能提升缓慢。

2.7沿海和山区森林质量差距较大,城乡绿化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3、发展思路

根据福州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依山面海”的自然条件,结合现代林业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福州森林分为山区森林、沿海森林、城市森林三大功能区,突出特色。发展布局由山区、林区向沿海、城市拓展,形成森林生态体系,促进山区、沿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生态福州”建设。

3.1山区森林生态体系

位于福州西北部,包括闽清县、永泰县大部、闽侯县的西北部、晋安、连江、福清、罗源区部分地区。该区域森林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良好,拥有青云山、十八重溪、白岩山、黄楮林、灵石山等山区森林生态景点,闻名遐迩。重点是抓好“三江两溪”(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梅溪)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大型水库、重要湖泊的一重山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科学经营,实现区域内森林结构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生态安全。到2015年,重点江河流域一重山的宜林地绿化率应达100%,重点江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率应达90%以上。

3.2沿海森林生态体系

包括福州东部平潭县全部,罗源、连江、福清、琅岐、长乐县(市)区部分地区。重点建设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和纵深防护林,进一步强化对875.4公里沿海基干林带的保护,严格限制对沿海基干林带林地的开发利用。抓好基干林带合拢、老林带更新、沙荒风口和面海一重山的造林以及红树林营造;向纵深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包括宜林荒山地造林、农田林网、护路林和村镇绿化防护四个方面,建起带、网、片相结合,林种、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结构稳定,防灾减灾功能完善,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森林综合防御体系。到2015年,沿海基干林带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应达100 %。根据本区特点。开发海滨森林特色旅游,对临海山地进行大面积的“绿面”建设,多层次营造沿海防护林“绿带”,沿海滨大道建设“绿线”;以海滨景观为基础建造不同特色的 “绿点”,融合城镇、碧海、森林为一体,构成东部滨海景观森林生态圈。为福州市东扩面海,建设滨海城区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3.3城市森林景观林生态体系

包括福州中心城区(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南部)、长乐市西北部、闽侯县东南部、永泰县东部。重点是城乡绿化一体化,即“四绿”工程建设。

绿色城市:加快建设公共开放绿地、城市公园、闽江两岸江滨公园等重要公共空间。规划城市林地,以城内片状林、城边带状林、城郊森林公园等森林景观建设为主。继续改造提升西湖公园、温泉公园、白马河公园、金鸡山公园、烟台山公园等一批城市知名老公园。加快整治城市内河、旧屋区和纸背街巷改造工作。加强大、中、小“三山”的森林植被和景观环境塑造,在山体之间建设景观通廊,形成“城中见山,水绕绿城”的特色福州。

绿色村镇:加强城乡结合部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加快非规划林、开发区、军营、校园、村镇等绿化美化,把园林延伸到乡村,以城带乡;将森林引入城市,城乡联动,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城乡整体人居环境。

绿色通道: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及一重山造林绿化美化,形成景观丰富、层次分明、生态环境优美的森林通道。“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高速高路、国省道、铁路等绿色通道长度771公里,国省道和铁路里程绿化率应达95 %以上,一重山一面坡宜林地绿化率应达100%。

绿色屏障:抓好环城区一重山的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景观建设,构筑城市森林生态圈;抓好城郊和郊县面城、面江、面路一重山绿化;杜绝“青山挂白”现象。

3.4加强湿地与森林资源监测监管

大力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监测,提升在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重点实施对江河源头森林植被、典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关键区域的抢救性保护,逐步将重点区域的生态公益林列为自然保护区、小区。山区县重点保护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如藤山、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沿海县(市)重点保护红树林及湿地多样性,如加强对闽江河口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和扩大红树林面积。继续对互花米草、水葫芦治理和湿地生态修复。

加强天然林、古树名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组成最为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生境类型,成为城市鸟类、兽类和各种昆虫的栖息地。对城市辖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天然林及原生植被实行封山育林,禁伐限伐,促使天然林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并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在城市绿化中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发展森林绿地,通过森林植被结构的多样性,保护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大幅度提高阔叶林比重,结合林分改造,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重点部位建设一批以观赏树种为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休闲、游憩功能的园区,与城区的园林绿化建设相配套。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全省资源消长动态变化。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采用“3S”新技术,完善市、县、乡监测管理体系,增强资源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加强森林采伐、林地征占用、森林灾害、毁林破坏监管力度。严管生态公益林,严格控制林地逆转,规范林木采伐,提高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实现绿色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安全。

3.5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森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弘扬森林文化,用文化凝聚力量,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城市园林文化、森林旅游文化、花文化和竹文化等,使森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繁荣森林文化,积极营造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氛围。福州应充分发挥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基地,发展森林文化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东部沿海以平潭海岛、长乐海滨等森林旅游开发为特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海滨森林生态景区;城区周边以旗山、鼓山、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名胜区为基础,将人文景观与森林景观相结合,发展城市森林生态景区;西部地区在确保溪流源头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云山、十八重溪、白岩山、藤山、黄楮林、灵石山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开发山区森林生态景区。

发展福州森林生态体系使福州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天人合一”是我们对生态城市的最终理想。

参考文献

【1】 彭镇华,江泽慧.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 99一103

【2】扬学军.论城市林业及其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1】:34―39

【3] 严玲璋.略论21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1998.14《2 44―46.

【4】陈吉泉.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1996,7(4):439―448

【5】索奎霖.创造新的城市绿化体系一生态系绿化法【J】.中国园林,1994,10(1)30―33.

东岩山公园范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铁山寺森林公园。

铁山寺位于盱眙县境内的古城林场,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6.73平方公里,天泉湖水域约9平方公里。相传铁扇公主曾住过此处,并在山腰上建有一寺,所以叫铁山寺。在寺院的东北和西南处原来建有清凉寺和开山庵,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两寺一庵均在民国26年被火所毁,现在铁山寺虽然只有寺庵遗存,但这里古木参天,溪水常流,环境幽静,风光明媚,常年鸟语花香的原始生态环境,常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其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您进入自然保护区内,是否有一种心旷神怡、超世脱俗的感觉?

铁山寺地处本县南部,与安徽的来安接壤,这里东、南、北三面为绵延群山,中心保护区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奇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丁较为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水量在1050毫米以上,由于山体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多,加之群山环抱,人为影响较小,所以基本保留了原始森林的自然环境,这也是苏北乃至全省极少保存完好的生态区域,所以被科学界、文化界誉为苏北的“九寨沟”。当然,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域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里丰富的野生资源。

铁山寺自然保护区内树种较多,森林分布属暖温带,——亚热带森林群落类型区,主要以次生阔叶林为主,配有小面积的人工林。区内有木本植物64科131属258种;在这258种树种中,有许多为明显过渡带树种。比如原来只长于东北、华北的大叶朴,生长于华南的红脉钓樟、羽叶泡花树、中华石楠等,这些树种在保护区内不但有分布,而且长势良好。另外在区内还发现了许多化石树种,如木瓜、银杏等,经专家鉴定,这些树种长达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但现在仍然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在保护区内,中药材资源丰富,现已发现了长势良好的野生药用植物800多种,如太子参、黄精、灵芝、北沙参、金银花等,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天然的药物宝库。

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铁山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就达20多科40多种,较大的兽类有狼、狗獾、猪獾、草狐以及我省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草獐;小型动物有野兔、刺猬、松鼠、黄鼠狼和各种蛇类。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的调查考证,还确认了这里有鸟类26科177种之多,主要有天鹅、翠鸟、鸳鸯、大鸬、鹤类,其中有许多是国家级保护鸟类。另外还有原种的昆虫类达11目88科46种,其中大尾凤蝶、朴喙蝶为国内珍稀种类。

铁山寺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许多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好场所,而且也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条件。现在,铁山寺森林公园已由南京林业大学对保护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并被政府批准为“铁山寺森林公园”。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环境里,奇特的山、水、泉、林、洞的协调组合更引起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极大兴趣。

山:这里的山虽然不高,峰也不奇,但这里有独特的古火山地貌景观,群山无峰、顶平如台;远观山峦,齐平的山岭向天际延伸。登临山顶四望,平坦山顶伸向远处,令你感到地阔天低,有置身塞外高原的感觉,可享受旷野雄伟的美感。山麓是宽谷缓坡,岗峦起伏,廓线流畅。棕色的土壤、绿色的田野,色彩和谐;果林茶园、村落农舍散落其上,一派田园风光。玄武岩上方的山顶与山麓间都有一段陡坡,个别地点坡度陡峻,颇有气势,游人经此登顶攀高,健身益志。

水:天泉湖有近千公顷水域。湖面开阔,烟雾迷朦。湖边四周层层山峦,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湖岸曲折,港汊伸入,山环水抱,酷似江南水乡,可享受恬静秀丽的美感,正是青山隐隐水迢迢,心旷神怡风光好!

湖内容纳4200万立方水,水量稳定,水质纯净。大旱之年湖水不枯竭,水质优良清澈,湖中养殖珍贵银鱼,湖面时有水禽飞翔,蓝天白云倒影湖底,月光碎银闪烁湖上。加之那快艇,飞舟湖上,伴随着那清澈的碧波更增添个中的情趣和意境。

泉:公园地处全县的雨量中心,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地表次生林保护较好,地表泾流量数较高(0.007);气孔状玄武岩及节理裂隙地发育又提供了较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所以在高程为50~70米的山坡上,泉水出露广泛,汨汨细流汇集山涧。原始森林公园内条条山港沟底里溪水潺潺,流泉常年不断,尤其可贵的是这里泉水丝毫未受污染,水质优良,清凉甘冽。

林:公园内天然次生林生长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3.3%。远望群山层峦叠嶂,满目青翠,绿色世界,绿色海洋,人心愉悦。落叶阔叶林是主要林木,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枯春荣、夏茂秋黄四季轮回,四季景观不同。淡竹是该区的主要竹种,分布在丘陵地中下坡地段;陡山附近有250余亩一片竹海。茂林秀竹使这里的山峦大地充满生气,空气清新,形成休闲度假的一块宝地。

清凉寺遗址上面有二棵古银杏,胸径1.5米,树高20米,谢家园一棵古木瓜树已有1000多年,仍枝繁叶茂。

石:玄武岩山体受断层节理的剪切和风霜的风化作用,山坡上有气势巍峨的峭壁危岩,有满山遍地的大小石蛋,其中不乏造型生动的石块,酷似各种动物,如蛤蟆、石鼓、石鳖等,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洞:仙人洞位于大楼山的东坡山腰上,有关此洞在民间留下了种种趣味横生的神话传说,目前正在开发中。

在森林公园内还建有三个亭子,分别是天泉亭、百岁亭、鸟音亭。天泉亭,因山上的“天泉”而得名,因为该泉水质清纯,入口甘甜,常喝此泉水的人不仅能变得聪明漂亮,而且可以健康长寿。

[百岁亭]因当地人常喝“天泉”水,100多岁的长寿老人很多,他们不仅体态健壮,而且都还能参加田间轻微劳动,如果你想长寿的话,不妨到这里多住住。

[鸟音亭]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珍禽集居,百鸟争鸣,在此欣赏鸟鸣,犹如在欣赏一部优美的交响乐,令你乐不思返。它们与铁山寺遗迹相连,形成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森林公园内还开设了一系列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田园”活动。

比如摸鱼、抓螃蟹、采茶、骑牛、耕田等等,使人们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又能亲身体验一下乡间劳动的感受,别有一番风味。在古骏马场上建设者们还开辟了狩猎场。在天泉湖还开设了游船、竹筏、快艇、游泳等水上活动项目,让你在饱览大自然的秀色后,再去尽情地参与这些返朴归真的系列活动。

铁山寺除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外,她还具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特色,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又为铁山寺平添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古军马场]在公园山顶,山坡上可见呈不规则圆形、直径2米左右的石鼓堆,据铁山寺森林科考报告介绍,这是明朝战马养殖场遗址,将自然风化形成的乱石收聚成石鼓堆,目的是为扩大草场面积,方便战马奔驰,但也有一种说法,相传这一个个古石堆,即是古代战争用的石阵,目前正在考证中。

[铁山寺、清凉寺遗址]铁山寺遗址于邱大港溪间较缓的一侧山坡上,这是北宋谢金吾的家寺,铁山寺寓意“铁打江山”持久稳固。寺始建于公元968—970年,元末毁,明朝重建,又毁。现在地面建筑无存,寺庙基础条石、柱石等遗存还有很多散落山涧,其间有两棵三人才能合围的石银杏树引发游人对清凉寺昔日的遐想。

[饮马池]相传薛仁贵征东带领千军万马,路过铁山寺西山顶,当时正值秋天,薛帅骑一匹整洁枣红色马走在前头,人困马乏时,马逐一喝水,马群把泥土下的大石头踩了一个马蹄大印,形成一个马蹄形的石池塘,即是现在的饮马池(明、清代该池为铁山寺和尚吃水用塘)。

[高塘]相传薛仁贵征东带领干军万马过饮马池,人马喝完水后到高塘休息。因当时高塘只有5户人家,3万大军只好搭帐蓬居住。晚上,高塘的一小池水被马喝光。第二天,薛帅下令,通知山下百姓和大军一齐动手,冒着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扒出5亩大塘。在当时,实属罕见。

[焦港]孟良与焦赞曾战于山东。孟军战败;孟良领兵4000余人逃到谢家港(现古城林场和民建村)。焦师3000人随后追击,并在古城住下,派兵潜入谢家港侦察敌情,侦察员详细地画下了山区的地形,交给焦师,焦师经过仔细分析,立即率军出击,他利用焦港的地形优势,一举歼灭了孟军。此后,人们称这条港叫“焦港”。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铁山寺西北部,海拔160米。很久以前,由于地壳变动,形成了2.5华里长的一个山洞。相传该洞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隐居修炼的山洞,又传说洞里住着九位仙女,每逢中秋晚上,仙女们便邀请周围百姓看她们唱歌、跳舞,并一直都能和睦相处,逢婚丧嫁娶等大事,村民可向仙女借碗、碟等餐具,一般在借前的第一个晚上,村民先到洞前烧香、磕头,并把要借的餐具写在纸上,放进洞里,第二天早晨,仙女便会把餐具展示出来,百姓即可借走,事后应如数归还仙女。据说南谢村一位村民,借后没有归还,从那(清中期)以后,仙女再也没有把餐具借给村民。

铁山寺自然保护区内还有着众多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疗蔬菜和食用菌类品种,以及遍地的野味,为我们品尝“野味”美食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这里开办的“野味餐厅”,让人们在欣赏山野风光的同时,又能品尝到这里新鲜的野味,味道究竟怎么样?你们不妨尝一尝。

保护区内建有二星级水准的客房50间,还有风景幽雅的木屋、竹楼、草房等情侣屋,并备有野营帐蓬出租,便于在喧闹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这以后,能真正领略到一种田园生活的自然情调,这也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的心理特点。

东岩山公园范文6

(一)着眼于“合”,构筑温台旅游协作圈。走区域合作共赢之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黄岩要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就必须主动突破行政辖区的限制,善用区域性资源,积极推进大区域合作和大品牌营销,构架黄岩旅游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1.精心编制“活力温台”旅游规划和线路。根据“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原则,我区要尽快对温台区域旅游资源展开普查,在此基础上,力促由省、市旅游局牵头,按照《浙江省旅游资源整合方案》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精神,以著名旅游景点为支撑,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轴线,把“活力温台”旅游作为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的核心,加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与台州天台山――神仙居两大旅游区的合作与互动,搞好规划设计,重点在建“网”连“线”上做文章,推进深度开发和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当务之急,是要精心组织编制好“活力温台”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特色互补、经济互惠、经营互助的旅游产品群,并组织旅行社尽早付诸实施。

2.加快建立温州、台州及所辖县市区间的旅游协作机制。黄岩区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温台旅游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特别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旅游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区域旅游线路联合开发、促销为载体,采取政府间协调、引导的方式,大力拓展与周边县市区的合作渠道和领域。探索建立地接市场开放政策、旅游交通准入政策、旅游企业开放政策、旅游汽车异地租赁政策、旅游资源重组配置共享政策、旅游产品开发鼓励政策,建设无障碍旅游景区,允许符合条件的省内外旅行社在我区设立旅行社或分社,取消跨地区旅游客运车辆通行限制,用制度和政策推动、保障温台旅游一体化进程。组建温台区域旅游行业协会,实行温台区域旅游协会联合例会制度,加快形成市场共拓、客源共享、线路互联、优势互补的紧密伙伴关系。

3.加强旅游客源地建设。跟踪研究旅游目标市场,确定主要客源地、客源层、客源群,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协作区内相关城市及景区的旅游合作,进而以“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为重点,以旅客列车和飞机航班直达台州(黄岩)的始发站城市和东亚太国家地区为基点,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真正实现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多赢发展格局。

(二)着眼于“名”,打响“活力温台”旅游品牌。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没有个性、没有品牌就没有魅力、没有竞争力。温台旅游必须立足独特性、差异性,传承人文精华,把握时代特征,力求运用大手笔,形成大声势,造就大影响,吸引大人流,产生大效益。

1.挖掘温台旅游个性内涵。围绕“活力温台”这个主题,以旅游产品主题为纽带,“温台模式”为基点,着力打造文化游、生态游、海洋游、红色游、休闲游、民营经济探秘游等六大品牌,整合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和参观学习功能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彰显温台旅游的独特魅力。

2.强化温台旅游形象推介。一要创新旅游形象策划设计。要坚持旅游促销与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相结合,依托温台和黄岩城市品牌进行旅游促销,树立统一的温台旅游形象。策划开展面向海内外的“活力温台”旅游CI形象设计大赛,公开征集浓缩、精炼,具有较强震撼力、吸引力、号召力的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并在央视国际等强势主流媒体展开攻势,快速提升黄岩旅游的形象。二要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实行整体捆绑的营销策略,加强旅游线路、宣传营销、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和发展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措施。建立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筹措机制和奖励机制。三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充分借助重大外宣、招商、节庆、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宣传促销温台旅游。积极创办旅游节会赛事,定期举办中国(黄岩)柑橘节和中国“活力温台”旅游节。鼓励新闻媒体策划制作旅游宣传节目和栏目,扩大公益性旅游宣传。邀请国内和主要海外客源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旅行社、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来黄岩考察、采访和报道。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三)着眼于“建”,强化黄岩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功能。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黄岩要突出抓好特色塑造与项目策划,加快形成内外双向的动力机制。

1.目的地建设。要围绕打响“中华橘源、山水黄岩”金名片,在旅游六大构成要素中突出抓好吃、住、游,努力使黄岩旅游产品达到六个“可”,即可进入、可停留、可观赏、可享受、可联动、可回味。要以黄岩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抓住中国柑橘观光园列入浙江省特色旅游项目的契机,敢于“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借题发挥”,善于“推陈出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以中国柑橘观光园为核心,以橘文化为根基,以永宁江为主轴,以划岩山、九峰山(方山)、委羽山、翠屏山、松岩山等为支点,加快黄岩“橘乡风情游”开发,努力建设成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力整合资源,实施以黄岩大瀑布、富山裂谷、南正顶、大寺基、黄岩石、瑞岩寺、灵石寺、环库(长潭水库)风光等为代表的西部生态休闲区建设,尽早实现地接观光,并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启动鉴洋湖―广化寺景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温台地区的“西溪湿地公园”;开发东魁杨梅原产地游,并纳入锦绣黄岩景区建设之中,丰富完善锦绣黄岩景区内涵。同时,加快长决线(82省道延伸线)、宁圣线、城区至鉴洋线拓宽改造,打通上郑圣堂至大寺基、富山公路,增强各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强化休闲性和参与性,适度开发山农、橘农等两大特色“农家乐”旅游,尝试开发沙埠青瓷作坊(瓷吧),深度开发黄岩蜜橘、东魁杨梅、翻簧竹雕等富有黄岩个性的旅游特色商品,提高旅客重游率,打响“游在黄岩”。加快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农家乐”旅馆等不同档次宾馆建设,发展一批满足自驾车旅游者需求的汽车旅馆,在西泉、百丈、屿头等地依山傍水适当开发旅游房产,打响“住在黄岩”。建设若干既方便旅客用餐,又上有鲜明温台地方特色,同时反映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美食一条街、小吃夜市或美食城(村),如长潭胖头鱼美食街等,打响“吃在黄岩”。

2.集散地建设。要突出集散功能,加快铁路台州中心客站建设和台州黄岩民航站迁扩建,全面开通至国内省会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创造条件开通国际航线。大力发展旅游快客,开通直达各重点旅游区(点)的旅游班车。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机场、车站等城市窗口设立“温台旅游服务专柜”,向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在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地开通黄岩旅游免费咨询热线电话,建立“黄岩‘活力温台’旅游网”,开展网上宣传、网上预订、网上咨询和网上投诉处理,搭建低商务成本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四)着眼于“导”,发挥政府服务的导向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外部经济性明显的产业,特别是要使黄岩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加以推动和实施。

1.目标拉动。实施目标拉动策略,按照黄岩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的目标定位,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跳出黄岩发展黄岩,以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视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黄岩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鉴于黄岩旅游发展目标定位有重大突破,区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以开放的胆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气魄去把握新机遇、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保证规划的全面实施。

2.政策驱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旅游产业的各项税费倾斜政策,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旅游发展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对组织招徕海内外游客的旅行社按年度旅游收入、平均接待人天等主要指标给予相应奖励,并对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对重大旅游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给予优先供地,通过招、拍、挂或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可以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租金。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考虑逐步把公务接待推向市场,探索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游企业,促进旅游市场化建设。

3.服务推动。硬件方面,按照“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接待能力。软件方面,突出旅行社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的改造整合力度,推进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促进企业规模集团化、业态连锁化、经营网络化。同时,要推动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精一批中小企业。鼓励成立旅游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依托台州学院等地方高校旅游院系,加强旅游在职人员培训,建立“名导”培养选拔机制,鼓励引进国内外旅游营销和管理人才,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