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标准范文1
根据美国海关(CBP)的要求,凡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外国制造商,必须根据C-TPAT安全标准对其国际供应链进行全面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在高度警戒、安全违例或安全事故等特殊时期,评估次数可依实际情况适当改变。
若外国制造商将其供应链的某些部分外包或承包给另一外国机构、仓库或其他实体,则外国制造商须与这些商业伙伴一道,共同确保相关安全措施在整个供应链中得到了实施和遵守。
C-TPAT所定义的供应链是指,货物从原发点(制造商、供应商或者卖主)到销售点的整个过程。此定义适用于C-TPAT成员所使用的各种商业模式。
考虑到国际供应链以及安全实务的复杂性,C-TPAT支持“基于风险的安全措施应用和实施”,允许以成员的商业模式为基础,灵活实施个性化的安全计划。
对商业伙伴的安全要求
外国制造商选择承运人、其他制造商、产品供应商和卖主(零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等)等商业伙伴时,必须备有书面的、可供核准的程序文件。具体如下:
安全标准
对于那些符合C-TPAT认证条件的商业伙伴,如承运人、进口商、港口、码头、经纪人、拼装业者等,外国制造商必须持有文件证据如C-TPAT证书、SVI编号等,以证明这些商业伙伴已经过C-TPAT认证。
对于那些不符合C-TPAT认证条件的商业伙伴,外国制造商应要求他们出示其已达到C-TPAT安全标准的书面/电子确认书。确认书可以是义务合同;或是由商业伙伴中一位高级官员签字保证合规的信件;或是由商业伙伴出示的一份书面声明,表明其符合C-TPAT安全标准,或符合某一外国海关已被WCO认可的同等安全计划要求;或是一份完整的外国制造商安全问卷。
另有一项风险评估程序要求,外国制造商须对不符合C-TPAT条件的商业伙伴进行核准,以验证其是否达到C-TPAT的安全标准。
原发点
外国制造商必须确保,其商业伙伴会遵照C-TPAT安全标准制定安全程序和规程,以强化原发点装运、组装或制造过程的完整性。此外,还应对商业伙伴的程序和设施进行定期审核,督促其保持相应的安全标准。
其他认证
商业伙伴若已获得外国海关主管机关的供应链安全计划认证,应向外国制造商说明其参与该计划的相关情况。
其他安全程序
对于运往美国的货物,外国制造商应监督将运输服务分包给其他承运人的C-TPAT承运人,保证其雇用的是已为C-TPAT所批准的承运人,若非如此,则后者须达到前述对商业伙伴的C-TPAT安全标准。
外国制造商须对货物装车或装箱的过程负责,因此他们应与承运人一起工作,以确保在装运时实施了有效的安全程序和控制措施。
对集装箱和拖车的安全要求
集装箱及拖车的完整性应得到维护,以确保不会混入未经许可的物品或人员。在装运货物时,应有适当加贴封条、保持集装箱和拖车完整性的程序。
若风险评估认为,需在某些地理区域内检查、确认集装箱或拖车内是否藏有人员或走私货物,则在这些制造场所或装运区域内,应设有检查程序,检查此类风险是否确实存在。
在装运前,应查验集装箱和拖车结构的物理完整性,包括箱门锁闭系统的可靠性。C-TPAT建议对所有集装箱实施如下七点检查程序:前壁、左侧、右侧、地板、顶部、内门或外门、外部或起落架。对所有拖车实施如下十点检查程序:自然隔间或车底护板;外部,包括前面或侧面;尾部,包括保险杠或门;前壁;左侧;右侧;地板;顶部;内门或外门;外部或起落架。
集装箱和拖车的封条,包括封条的持续完整性,是安全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制造商忠实执行C-TPAT计划的关键部分。因此,所有运往美国的载货集装箱和拖车均须加贴高度安全封条,所有封条均须符合或高于现行的国际集装箱密封件质量标准PAS ISO 17712中关于高度安全封条的标准。
外国制造商应当定有书面程序,规定对封条的管理及其加贴方法,其中应包括识别受损封条、集装箱、拖车的程序,并有向CBP或适当的外国主管部门报告受损情况的程序。表示完整性的封条须指定人员发放。
凡受外国制造商控制的,或是位于外国制造商场所之内的集装箱和拖车,均须存放在安全的区域内,以免他人未经许可进入区域并篡改相关标记。此外,应有报告和解决此类问题的程序。
物理进入控制
实施进入控制的目的是,杜绝未经许可进入相关设施的现象,维持对雇员和来访者的控制,保护公司财产。进入控制必须要在所有的进入点,对所有的雇员、来访者、卖主进行积极识别。
外国制造商应安装雇员识别系统。除雇员外,只有确有工作需要的人才能被允许进入安全区域。公司管理人员或安全人员须恰当控制雇员、来访者和卖主识别标志的发放和回收。发放、回收识别标志以及更换进入手段如钥匙、钥匙卡等相关情况,均须记录在案。
来访者须出示带有照片的身份证明,以便进行记录。所有来访者均须有人陪同,并须展示临时性的识别标志。
所有卖主均须出示适当的身份证件,或是带有照片的身份证明,以便进行记录。所有运达的包裹和邮件,在散发出去前均须定期接受检查。
有身份不明或未经许可进入的人员时,应备有相关程序对其进行识别、质询和确认。
个人安全
应备有相关程序,审查预期雇佣的雇员,并定期审查现有雇员。
在雇佣员工前,应审核其申请表上的相关信息,如雇员的工作经历和推荐信。对于预期雇佣的雇员,还应调查其背景情况。雇佣后,应依实际情况、职位敏感性对雇员进行定期检查。对于离职的雇员,须去除其相关身份标志、设备。
程序安全
外国制造商应制定安全措施,确保货物在运输、搬运和存放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具体包括:
文档程序
设置文档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有关货物清理的所有信息易读、完整、准确,且不会被更改、丢失或是引入某些错误。文档控制须设有相关程序,保护计算机不被擅自闯入,保障机内信息的安全性。
报告程序
为确保货物的完整性,必须有程序保证,外国制造商从其商业伙伴处接收到的信息是准确、及时的。
装运和接收货物的程序
装运后即将离岸的货物,其实际情况应与货物单上的信息相符。货物描述必须准确,重量、标签、标记、件数均应被列明、核准。离岸货物的实际情况应与购货订单或装运订单上的信息进行核对。在货物被接收或发放前,应对装运或接收货物的驾驶员进行身份认定,同时还应建立跟踪货物动向的程序。
货物差异处理
货物短缺、超量或其他重大差异问题,均须得到合理的调查和解决。发现异常、非法或可疑情况时,外国制造商须向海关或其他执法机关报告。
物理安全标准
设有货物搬运、存放设施的区域内,须安置物理障碍物,以阻止他人未经许可进入。在适用范围内,外国制造商应在其供应链中始终遵循相关物理安全标准,例如:
围栏
区域须用围栏包围起来,货物搬运装置旁应设有内部围栏,以便将国内、国际、高价值和危险品货物隔离开来。所有围栏均须经常检查,以保证其完好。
大门
车辆、人员进出的大门应有人把守、监视。在保证进出和安全的基础上,大门数量应尽可能保持最少。
安全标准范文2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形成了包含安全设计、安全运行、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运输在内的过程安全标准体系,为我国的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过程安全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对欧美现行的安全管理法规、标准进行全面搜集,开展中外化工过程安全标准对比研究后,可以全面评估我国过程安全标准现状,准确判断我国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查找我国标准与安全生产要求不相适应、滞后于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的原因,系统地提出完善化工过程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标准对比的范围分析
开展中外化工过程安全标准对比,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选择哪些国家作为对比对象,以及对比工作应覆盖哪些标准。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技术输出国,十分重视过程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被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采用,应作为标准对比的主要对象。英、法、德等老牌工业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过程安全标准,值得借鉴;荷兰、挪威两国海洋工业发达,以海上平台安全为基础的定量风险评估技术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方面的过程安全标准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进行化工过程标准对比的对象,应包含美、英、法、德、荷兰、挪威等国家的相关标准。
在对上述国家标准对比时,并不只限于国家政府层面的标准,而是该国全面的过程安全标准体系,包括政府层面的法规标准、地方地区的法规标准、相关行业协会的各种标准、大型企业的企业标准,也包括一些协会及企业的相关“最佳实践”。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联合组织也了一些过程安全标准,这也是标准对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欧盟(EU)、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安全中心(EPSC)等。图1 列出了标准对比应包含的4个层面。
标准对比的内容
标准对比需要明确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哪些内容进行对比,标准对比应至少包含3个层面。
标准制定与执行理念对比
制定化工过程安全标准时遵循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以及标准执行的方式等,是过程安全标准的根基。可以说,过程安全标准的制定及执行理念,直接影响了过程安全标准的内容及结构形式等,是这一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根本影响因素。
在我国,化工过程安全标准的制定及执行理念较为落后,多以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强制性标准为主,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也不利于良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因此,从过程安全标准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各国标准制定的基本安全理念,可以找到中外标准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中外过程安全标准对比的最高目标。
标准全面性及标准构架形式对比
目前,我国的化工过程安全标准还缺乏整体性的科学规划,该领域尚存在一些标准空白。因此,在标准对比过程中,应对我国现有的过程安全标准进行全面性分析,明确我国目前过程安全标准体系中缺少的部分,同时通过对比找到可借鉴的标准。
另外,我国的化工过程安全标准政出多门,多个部门都涉及标准的,但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标准内容矛盾、交叉,使法规标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可执行性差。如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对顶板壁厚超过4mm的储罐的避雷针设置要求就有所区别,前者规定“可不设置”,而后者规定“不应设置”。
相对来说,国外先进国家的化工过程安全标准的制定往往更为有序,系统性较强,往往是以标准系的形式出现,标准系内标准相互支持、补充,形成某方面的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因此,标准对比应对中外过程安全标准的整体构架模式进行研究,以指导我国过程安全标准的系统化建设。
标准内容对比
具体标准内容的对比,是标准对比中最重要、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根据标准类别的不同,具体比较的内容包括:安全操作方法,如密闭空间作业、动火作业、起重作业等;安全性能指标,如设施间安全间距、工业卫生容许值、社会容许风险值等;主要控制要素,如安全管理要素的设置等。
对上述内容进行比较时,应着重分析这些内容的制定依据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指导国内化工过程安全标准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合理修订。
标准对比实例分析
石化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显著,而工业设施之间的安全间距则是控制火灾爆炸危害、遏制事故扩大的主要措施,所以,安全间距是对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标准在进行安全间距设计时,主要的依据是各种指令性的“安全间距表”。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安全间距表”中的数据来源十分复杂,包括中外的其他标准、历史事故、专家经验、简单的实验及模拟计算结果等。数据来源及选择依据的不统一,导致当前设计方法具有安全理论基础杂乱、安全性能不明、装置规模影响不明、安全防护措施效用缺乏考虑等缺陷。
安全标准范文3
由IBM、Nokia、Motorola、Samsung、VeriSign和Vodafone等全球知名的一些计算机、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发起成立的一个工业协会――TCG(The Trusted Computing Group,可信赖计算组织),已经开始制订一套简单而可行的技术标准,以有效地保障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因为手机的功能增多、计算性能提升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通话的工具而已,拍照、播放MP3、记录日常日务、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已普遍附加在普通手机上,甚至像用于电子商务支付的电子钱包等功能也开始与手机整合。
这个标准已经被命名为TNC(Trusted Network Connect,可信赖的网络连接),其特点是将手机等便携终端看成类似PC的设备而进行相关的安全防护设计,实际上它也的确很类似该工业协会针对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而制订的相关安全标准。根据Gartner一位研究专家的观点,由于手机或PDA比台式PC或笔记本电脑更加容易丢失,因此其数据的安全性将应该更加得到重视。
全方位的安全系统
TCG的计划以较简单的方案涉及到许多安全细节,并且承诺将发挥大量的潜在价值。首先,该标准将确保非法用户难以入侵手机系统并对其上的信息进行随意修改,因为它将机主的身份认证系统增加了进去,非法用户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即使窃取或捡到被丢失的手机也无法使用。同时,TCG的提案还确保每款手机只能安装惟有经过授权的合法软件,一种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专利管理)功能将防止手机用户非法复制盗版软件。
TNC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手机厂商们以更加容易的方式保护其产品的安全性。在许多情况下,手机用户会忽略、修改甚至不小心关闭安全功能,TNC则针对这些情况制订了全面的安防策略,不仅增强终端的安全性,而且将对移动设备接入企业网络的任何地方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查。
TNC标准被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单元,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端点设备――便携终端、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VPN网关或其他专门系统等等。在每个端点设备上,都将安装集成(Integrity Agent)软件,该软件从防病毒程序、防火墙和补丁管理程序等地方收集每个端点的当前安全状态信息,然后与作为插件的IMC(Integrity Measurement Collectors,集成监测收集器,用于收集客户端系统的安全认证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向其他系统报告)进行交互。
安全状态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上面所述的收集来的状态信息中,有的用来反映设备的安全功能是处于开启还是禁用状态,有的是手机正在运行的安全产品的版本号,有的是病毒特征码库的版本号,有的是上次安全扫描的日期和结果,有的则反映出已经做过的安全补丁升级情况。功能如此丰富的IMC插件可以安装在一个单独的端点上运行,收集一系列安全产品的状态信息,帮助终端用户或企业网管查看是否有潜在的安全威胁。
在设备的安全状态信息被收集以后,又发送到集成服务器(Integrity Server),接受由网络管理员定义的企业安全政策的验证,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个端点被授权访问企业内部网,或者在被授权访问之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传统的手机安全验证过程都是各个厂商专用的系统,相互之间缺乏兼容性,TNC作为一种业界标准,有望解决这种混乱现象,就像互联网和PC领域的IPsec(IP Security,IP安全协议)、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扩展验证协议)、SSL(Secure Sockets Layer)等安全协议一样简单地实现跨平台的安全性。
可能遇到的障碍
TNC标准即使制订完善并获得批准,仍然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障碍。例如Gartner分析人士认为,在解决手持设备安全性的问题上,各厂商还没有一致赞同哪个方案是最好的。实际上,除了TNC之外,还有诸如TMP(Trusted Mobile Platform,可信赖的移动计算平台)的类似安全标准提议,谁将形成最终的标准尚无定论。
另外,各厂商究竟如何执行这些标准也是问题。例如,有的通信运营商只想利用TNC技术来阻止用户从其竞争者的网络下载手机铃声。
安全标准范文4
一、指导思想
我省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活动,要以科学、安全的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执法年”为契机,以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和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手段,突出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夯实矿山安全工作基础;通过强化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矿山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推动矿山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努力实现全省矿山事故死亡人数确保下降20%、力争下降30%的总体目标,为建设“平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条件及范围
今年要在矿山企业全面启动安全标准化活动,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台账。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均应参加安全标准化活动。各地在选择拟达标矿山企业时必须是具备正规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使用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已实施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分台阶(分层)式开采的露天矿山和“五大系统”硬件齐全的地下矿山。今年全省要求有700家以上的矿山企业能够达到国家和省、市级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
三、安全标准化活动的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4月至6月):各地要根据省局安全标准化的具体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所辖矿山企业及相关单位认真学习《*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意见》(浙安监管综〔20*〕76号)和《*省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及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安监管综〔20*〕96),深刻领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动员和部署矿山企业参加安全标准化活动,在此基础上,确定安全标准化企业名单。各市于6月20日前将确定的矿山安全标准化企业名单报送我局。
第二阶段:企业自评阶段(7月至8月):各市要督促参加标准化考核的矿山企业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考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考评标准和考评办法,分系统剖析矿山自身存在的问题,严格把握考核评分标准的尺度,逐项对照考评标准,自觉地、客观地开展自我评分。对存在的各项隐患,要落实“三定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分析矿山企业考评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撰写有深度认识的自评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市局检查和分类阶段(9月至10月份):各市对经当地安监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的,由矿山企业提交的*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领导小组成立文件、*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申请表、*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表、*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等四份材料进行审核查验,结合矿山近二年安全生产的实际、矿山现场情况及企业的申报等级要求进行初步分类,拟文上报省局。
第四阶段:考评阶段(11月至12月份):省、市安监局根据各市推荐的分类情况分别委托相关机构组织考评专家组,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提交《*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备案表》;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考评机构的备案表、评审意见及申报企业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形成核准意见,确定评定等级。
四、实施办法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活动,要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建立安监部门、矿山安全中介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安全标准化考评体系。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各有关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各市、县安监部门、各矿山企业要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特点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立足于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重解决制约本地区、本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三)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矿山企业要把实现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活动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工种、各岗位,建立检查、考核、总结、评比的安全标准化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配套联动的责任体系。各级安监部门要把安全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落实专人负责,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把安全标准化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四)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教育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正确认识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和培育安全标准化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认清本地区、本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安全标准范文5
认识误区
仅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常会有一些企业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认为,安全标准化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这一认识是片面的。
首先,“安全标准化”并非仅是安全管理部门出一些标准,来约束各职能管理部门或专业管理部门的行为,不能简单认为是“安全――标准化”。因为安全管理部门在企业里面更多的是监督管理职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专业管理上,都需要依托各专业部门管理和职能部门管理。仅靠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是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安全管理要求需要的。其次,依据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需要依据本专业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本职工作进行梳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台账。 所以,“安全标准化”只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规范要求,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更应把“安全标准化”理解为“标准――安全化”。
《通用规范》是考核标准吗?
一些危化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常把AQ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简称《通用规范》)理解为考核标准,逐条逐句死搬硬套去照做,就担心在考评过程中被否决或被扣分。当然也会有一些咨询机构或考评专家会把《通用规范》当成考核标准逐条要求企业去做。这样一来企业投入成本就会增加,也会给以后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例如,《通用规范》“5.6.3.7 企业应办理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现场相关手续,机动车辆应佩戴标准阻火器、按指定线路行驶。”但很多企业并非重点防火区,所以在以往的管理要求里面,并没有要求机动车辆应佩戴标准阻火器,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进入现场的车辆装配阻火器。可为了不被扣分,很多企业还是作出“做总比不做好”的选择,选择去做。云南省有一家化工企业给本单位所有车辆都装上了标准阻火器,然后买了一些阻火器备用放在厂门卫室,专门用于进入现场的外来机动车辆临时使用。这样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提高了运营成本。
企业在创建安全标准化的过程中,不应把《通用规范》理解为考核标准,只能作为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的指导书。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更应正确理解所涉及的条款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契合。对于规定不完善的条款,我们应进一步去补充,并把企业做得好的管理模式展示出来。对于企业自身暂时不能满足的条款,或与企业不契合的要求,只要我们有合理的理由,也不需生搬硬套,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持续运行
我身边有一些企业,在完成了达标考评以后,不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又渐渐倒退回到以往的管理模式中;甚至有些企业把编制出来的制度、台账、记录束之高阁。抛开企业因为人员变动、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等自身问题外,在创建过程中,还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才能避免安全标准化达标后就夭折的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
安全标准化创建组织机构的设立,在很多企业都是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其他部门参与。甚至是只有安监组织,抽调部分管理人员就开始创建工作。所以导致其他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的工作参与度不高。安全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应由企业管理部门或计划发展部门牵头组织,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参与,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因为只有企业管理部门,才对本企业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最清晰,才能更好地考虑如何把安全标准化融入企业的管理,如何列入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而且企业管理部门在资源调配上,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创建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寻求咨询公司等第三方的支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由于第三方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或为了简便快捷“过关”,有些不负责任的咨询公司往往是给企业提供一整套的“模板”,企业只需提供几个技术人员完成“填空题”,一整套的制度、台账、记录、文件等软件材料就完成了。另外,再对作业现场进行一些必要的整改,就开始着手提出申请考评。
笔者在一次检查中,有家单位提供了“MSDS目录清单”,结果里面罗列的却是单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当我询问:“是否知道MSDS指的是什么?”,他告诉我:“咨询公司提供的就是这样,我没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猜想,可能咨询公司要求他补充上述物品的“一书一签”,他以为已经完成,所以就只提供了名录,却对名录里列举物品的“一书一签”只字未提。
所以,如果只依托咨询公司提供的“模板”,或参照其他企业的样本,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很难持续运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对咨询公司提出的建议进行参考,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要怎么做。我们只能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情况,然后由各职能管理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用制度来指导员工的行为,在制度中明确相关台账、记录,并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只有如此,才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和落实制度要求,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安全标准化”。
安全标准范文6
【关键词】工业安全;控制技术;重要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1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
1.1含义
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为了使生产活动达到相关规定,而采用的有关工业生产安全、标准化等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一般来说,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守则、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机制,规范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工业生产的人员、仪器设备、材料、环境等因素都达到最佳状态,并不断改进,以达到工业生产的安全化来实现的。
1.2原则
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要遵行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原则。标准化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原则,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作业。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在规范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不足的同时提升整个工业生产的标准性、规范性。系统化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要将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划分,严格控制每个生产流程的运作,从小处控制工业生产的安全化生产,促进整个工业生产安全标准化进行。科学化是指在进行工业生产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时,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找出一条能够适应整个工业安全标准化的途径。此外,还要注重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的实用性,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长久、有效的作用于工业安全标准化生产。
2标准化控制技术对工业的重要性
第一,规范工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标准化控制技术的采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规范工业生产工作的需要。工业生产是一个复杂、带有一定危险性且历时长的活动,在工业活动中建立标准化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而言,可以从技术上和规则上规范工业生产进行安全、有保障的工业活动。
第二,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等做支撑外,还需要工业本身的制度规范达到标准化,从制度方面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动工业提升本质安全的需要。标准化控制技术的采用对工业而言,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工业的本质安全,只有工业生产本身按照安全、标准化的控制技术进行生产,才有可能由内而外从本质上提升工业生产向更远更深层次的发展。
3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出现的问题
第一,工业管理阶层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工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业管理阶层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在规划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尽量节约成本,不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工业生产的监管力度。此外,部分企业为工业生产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整体素养不高,不能很好的控制工业生产的安全化、标准化运行。
第二,安全设施建设较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工业生产的安全标准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与之相关的制度规范在较长时期内都无法健全起来,企业在进行安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此外,有些企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工业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安全设施及基础设备,不利于工业安全标准化的发展。
3.2解决策略
首先,树立正确的工业安全标准化意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工人要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严格遵守企业关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二是,工业管理阶层要提高对工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安全生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三是,安全管理人员要提升自我素质,加强专业性修养。尤其是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安全管理人员更是要多“充充电”,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标准化制度,同时,还可运用专业的眼光,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改进企业安全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工业安全标准化进程。
其次,要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企业对工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促进工业安全标准化发展的同时,给予工人行安全工业生产的最有利的保障。这是工业安全标准化控制技术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最后,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长效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工业生产安全进行的基础,从安全管理制度入手,实行工业生产安全法制化、规范化、责任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长效机制,共同作用,形成工业安全生产的新格局。
4结束语
工业生产中,经济盈利是工业效益的体现,而工业的安全生产则是工业的首要条件,关系着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关系着工业发展的大局,因此,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做好工业的安全标准化生产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对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建.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J].山西建筑,2014,13:273.
[2]李东东.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探索研究[J].河南建材,2014,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