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京剧趣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京剧趣谈范文1
关键词:理想;生活方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合理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51-01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人们营造的氛围
所谓居住区景观设计,它其实是属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外设计的一个分支,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作为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它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其意义就在于它是贴近大众的设计,往往它的出现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时候甚至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营造理想的生活氛围,理想的生活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居住区内的住户的心境为中心,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他们辛苦工作一天后能经过一片让身心放松的地带,然后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二)以居住区内住户的健康为中心,为住户们提供一个可以再茶余饭后休闲、运动的场地,或许有了这样一个场地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都将会被改变吧?很多住户由于地域的限制放弃了运动的机会,如果能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加入这样的场地,或许会让人们重拾这个习惯吧。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创造理想生活方式的有力工具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随着居住小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先有了建居住小区的意识,后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引入。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到这一点,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考究,应该受到我们的广泛重视,现我想就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引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说明设计越来越为我们创造着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经历了“小区绿化—景观—情境社区”三个发展阶段,当今向着以下三个方面发展着:
(一)生态化趋势
随着全球生态观念的普及发展,回归自然成为现展的基本战略,居住区景观开始寻求设计的实用性、休闲性和绿色性,更多地转向生态化发展。
(二)地域化趋势
地域化,是指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摆脱过去的克隆模式,个性化发展,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我国住宅地产刚起步阶段,“欧陆风格”盛行,照搬模式生硬。随后一段时间,景观设计模式化,各地的居住区景观无视地域差异盲目拷贝,风格独特鲜明的景观项目屈指可数。现代随着景观行业的专业化、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与反思城市特色消失浪潮的兴起,设计结合自然、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孤立地看待居住区环境,而是城市大环境中的一个节点,开始在地域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景观来延续地方历史文脉。
(三)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是指居住区景观设计摒弃追求外在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创造休闲舒适、交流互动的景观环境。
在住宅地产刚起步的时候,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基本只停留在对绿化率和构图形式的控制上,缺乏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细致研究。现代住宅区景观则以创建互动性、交流性强的景观环境为目标,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三、总结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城市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房地产市场日趋完善,人们购房的目标也越来越健康和明确,住区环境已成为首先考虑要素之一。过去的居住区景观只是见缝插绿,做些简单绿化。如今则盛行主题景观策划,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和人文性,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与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目标,因此,为了人们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作为景观设计师的我们应更加重视用合理的设计思维来为人们创造出理想的生活方式。
京剧趣谈范文2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造景;遵循原则;基本做法;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S97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植物造景指的是把草本植物、乔木以及灌木等用在园林风景的设计来创造景观,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并把艺术手法用于植物造景,其可使植物的颜色、线条以及形体特定都在造景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能使观赏效果更具有美感。视觉效果是植物造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植物造景手法运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并利用文化景观、生态景观以及植物本身来创造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以使园林风景更具特色及美感。
一、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含义及作用
所谓植物造景,即将藤木、乔木、灌木以其他草本植物作为主要载体,将其外在形貌作为主要依托,经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充分表现其形体优美、色彩鲜明、线条柔和等特点,以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目的。当然,园林工作者通过对园林植物进行修整,将原有植物改造成人们预期达到的艺术形状,也被称之为植物造景。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丰富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区的空间构造、艺术欣赏水准,还能起到净化空气、减少热岛效应、遮挡阳光、降低噪声、减少细菌等作用。在日益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的今天,植物造景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影响楼房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这种现实局面下,植物造景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活需求,缓解都市人日益疲惫的身心。
二、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景观主要用于观赏,良好的视觉景观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从而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对各种植物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并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搭配,才能使各植物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造景的原则。
1、色彩协调搭配的原则
把各种颜色不同的花朵、叶子、果实的植物进行搭配,不仅能使人们在植物的观赏中感觉到植物景观的丰富性,而且还能使人们对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体会。常见的色彩搭配有:花色亮丽的植物常和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常和落叶植物搭配;红瑞木、白皮松、红色枫叶以及黄色银杏叶等常用于色彩搭配。
2、立意的原则
即通过植物造景使地域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以使所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
3、和原有环境及地形紧密结合的原则
根据原有环境及地形配以相应植物,可使环境及地形与植物之间形成更加和谐的景观,如把银杏、松树种在地势险峻的地方,更能让人感觉到树木的古老及苍劲。
4、高度搭配适宜的原则
把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乔木进行合理搭配,可使所形成的植物景观更具层次感,下层植物的高度应随上层植物高度的变化而作适当调整,如金银木、羊胡子草、白杨树的排列顺序应依次为:白杨树—金银木—羊胡子草,含羞草、侧拍、太平花的排列顺序应依次为:侧拍—太平花—含羞草。
5、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代植物造景中,应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巧妙结合,以使所设计出来的植物景观具有创新特色,某些时候,还应结合时展的趋势及需求设计出环保型及节约型的景观作品,如精卫填海等。
6、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态特点造景
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当植物处于合适的生长环境中时,其特有的生态特性才会得到充分体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叫立地条件)包括地理环境、土质状况、气候特性、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特性包括高度、适应的温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以及成熟期等,如柽柳、木槿、白蜡以及合欢等适合生长在盐碱地区。
三、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应对之策
1、设计理念要更加人性化
当今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绿化程度要求愈加严格,眼光也愈加挑剔,为了顺应时代变化、迎合大众口味,小区的设计理念必须向人性化和生态化两大趋势靠近。
(1)坚持以人为本。小区的所有设计都应以人的需要作为宗旨。人们来到绿地活动的目的就是释放身心压力,所以植物造景在设计阶段就必须做到充满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景为人用。居民是小区的主人,对小区的环境进行改造时必须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选择。
(2)将居民健康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择无毒或是对人身体有益的乔灌木。那些外形美观、易于栽培和管理的保健植物,不仅对居民身体健康有益,还能愉悦心情、美化环境。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城市曾掀起种植法国梧桐的热潮。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过敏体质人群明显增多的现象,有关研究表面这可能与栽种的法国梧桐具有某些关系。最终,不得已许多地方又开始改种其他不会对人身体造成影响的树种。
(3)重视乔木。小区绿化中,乔木的应用无论是从生态还是造景两个方面都有益处。乔木以其树干高大、光合作用强、制造氧气多、吸收有害气体多而闻名。相比于灌木,乔木更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就有了更多的存在于小区绿化中的理由。
(4)重视营造立体造型。一般来说,通过改变植株高度形成错落有致造景与营造不同地形是小区绿化的两个主要途径。对于形成立体复层次景观来说,植物本身的高低错落形态就足够了,这种做法与手段一般体现在小规模的绿化之中。但是在大规模的绿化中,地形是基础,必须对基础进行细致处理后才能在其上运用各类植物培育出有层次的大规模植物造景。
2、材料选择要更为多样化
各式绿色植物是塑造完美植物造景的最基本要素。在居住小区绿化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对于植物品种的选择也必须摆脱原来的单一化,要敢于引进新奇物种,这样园林工作者在艺术创作时就会有更多选择。
3、植物造景要更加多样化
居住小区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居住条件,更要克服过去那种造型单调、统一的情况,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将其打造成独具魅力的休闲空间。
4、要加大养护管理力度
改变过去将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的观念,突出养护管理在植物造景中的地位。物业部门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园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景观植物的正常生长,还能保障其整体艺术效果不发生改变。
四、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1、将自然美回归到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被称为是“自然式”的,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体现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现代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历程,从最初古代的自然山水为美的景观,发展到加人人工元素的规则的景观。而现在,这种人工景观被实践证明,它的维持期和管理都出现很多麻烦。只有回归自然界原有的本性,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将景观可持续发展。
2、不断将地方文化和特色融入植物造景中
深人了解植物造景的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现代植物造景正确的发展方向。利用当地文化来突出植物造景的个性美,表现地方园林特色,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诸如以市树、市花为内容的专类园。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说,合理的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可以更好的宣传城市的风貌和景观,提高知名度,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人口增多,经济也随之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植物造景的技术水准,最终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综合性应用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兆岩.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京剧趣谈范文3
一景观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
⑴缺乏明确的主题及风格,小区的各成分之间缺少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将各种景观元素堆砌在一起。盲目跟风,造成小区环境景观的单调、呆板和雷同,比如“草坪热”、“大树进城热”,缺乏环境景观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
⑵刻意的追求欧式、日式、美式风格,缺乏城市小区环境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脱离人文文化背景和居住人群身份的社会环境。
⑶片面强调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的实用性、家园性、休闲性和自然性。在植物配置方面过分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略了其生态性及后期养护管理等等问题。
二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这就要求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在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的同事,更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求,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⑴城市居住小区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环境景观设计也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对小区用地本身和周围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踏勘和分析,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确定该小区环境设计的主题,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明确景观设计的风格。
⑵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阐明设计项目本身蕴含的精神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使小区既能满足居民居住、工作、学习、生活等物质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居民的舒适、亲切、具有认同感、地域感的心理情结。
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以改善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居住小区的气候特点、当地植物种群结构和地带性植物品种以及立地条件,使得居住小区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我们还必须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等人文因素考虑,使构成景观诸因素,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环境,以满足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⑶创造宜人、有情趣的居住环境空间。使居住小区的景观易于被居民接受,在心理上拉近与观赏者的距离,这就要求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创造适宜的景观尺度,营造一个可达性佳和视觉可控制的小尺度的人性场所。这里的人性场所应该位置明显,便于使用;空间的内部和外部应该美观;还应满足人的活动需求,有安全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群体活动不受干扰;各年龄层次各有其活动空间;维护简单、经济等,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更加人性化。
三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素
⑴规划模式与布局形式。居住小区一般是由三至四个住宅组团、小区中心绿地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组成。选择良好的规划模式,确定易于接受的布局形式,就是要合理安排和确定各类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空间的布置和组织。这就需要根据人们参与这些日常休闲活动的行为及心理特征安排相应的空间,包括空间的位置、尺度、形式及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所以完成居住小区中的功能空间划分、景观序列构成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目前,居住小区的布局结构形态还比较单一,多以“中心式”布局为主,一些新型有特色的居住小区在规划模式上采用了“点线式”、“带状式”的布局。这三种布局各有其优缺点。“中心式”布局向心力强,居民心理凝聚感容易形成,但空间的享用差异性大,领域感差,景观层次感弱;“点线式”布局灵活。景观和视觉效果好,但容易形成结构松散,中心感差。所以,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好的因地制宜,注重环境、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新的规划模式,满足居民生理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不同
居民的心理需求。
⑵居住小区道路不仅是划分各类功能空间的界线。也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供人们行走、车辆通行,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在组织交通的时候,不但要考虑道路的通向性,应保证交通的“通而不畅”,还应考虑居民的交通心理、交往心理。人们往往喜欢选择最短的距离达到想去的地方,这就要求道路便捷;而人们在交往的时候,往往会保持―个自己认为的安全距离,这就要求道路不宜太窄。随着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小区停车已成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点问题。在设计小区环境景观的过程中,应留有足够的停车位,同时兼顾存取方便,便于管理,尽量减少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小区道路的宽窄对居住小区的景观效果影响非常大,过宽将会占用绿地,分裂景观,过窄就会影响交通。不同功能的道路对材质有不同的要求,步行路、车行路应采用不同材质,除满足道路的实用功能外,还可以丰富小区的景观。小区道路可以时收时放,不限两条平行直线。可以时宽时窄,引导人们通行,为居民提供动静有效、开放性和私密性穿插、聚散有度的目的地。景观照明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考虑照明的灯型、亮度、明暗层次、色彩变幻、空间搭配等因素外,还要配合不同景观的设计风格。如照明的重点在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及台阶、斜坡等处,可利用花卉灌木等隐藏光源,避免炫目;休闲处以景观灯为主,灯光要“上明下暗”,注重灯具的艺术性。
⑶生态性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为深层次的要求。绿化不是环境景观设计的点缀而是主角,所以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其景观效果而忽略最为重要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达到某种景观效果而大量使用外来植物,或单纯过量的使用草坪,这样实际上降低了绿化的三维绿量,减少了其生态效益,还增加了巨大的养护管理费用。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和一些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以树木为主.草坪为副,营造出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其次,在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乔、灌、花、草搭配,构成多层次的符合结构;②掌握当地的季候变化,选用具有强烈季候变化的植物,做到四季皆有景观;③考虑楼房的采光,不能影响室内采光,而背荫处可以选用一些耐荫的植物种类;④注重可持续性、养护管理费用低,减少草坪的面积,少用一年生草花,多用多年生宿根花卉。
⑷设施和小品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居民也极具吸引力。摆置设施和小品,不应当只是几个器械的简单堆置,要做到自然、周全、便利、安全耐用,与周围环境结合、协调美观,还要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交往机会,并为体弱者提供方便,特别是健身设施。在进行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从儿童游戏设施到全民健身设施、休息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都应该从数量、形式、位置上考虑与整体规划模式和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突出其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具有艺术性。而居住小区的小品也都应根据其整体规划模式各有其风格,在小区内部保持风格的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形式、色彩和材质方面相协调、呼应。
京剧趣谈范文4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公共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减免的策略。这是因为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门票减免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针对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现状,本文认为,国内必须从产业发展角度解决不断高涨的门票价格问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 门票减免 乘数效应 产业集群
相关理论概述
2004年底,随着北京六大“世遗”景区门票价格的大幅上调,国内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开始不断上涨,由此引发了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旅游消费者、旅游服务企业之间的激烈争论,也引起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理论探索。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该涨、影响效应、价格上涨原因、价格影响因素、价格定制方法以及价格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对旅游业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会透支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对此,李纪(2005)用总价值构成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张维、郭鲁芳(2006)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宗圆圆(2008)用垄断竞争及不完全信息理论,吕观盛(2008)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预算曲线,对国内公共景区涨价的四个主要理由(解决维护费用,控制游客流量,保护稀缺资源,体现景区价值),分别提出了质疑。对于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以上研究还没有完全说清楚许多国家和地区放弃门票收入的根本原因,还未找到国内选择门票减免策略的根本依据。只有找到门票调整的深刻理由,才能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调价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乘数效应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2003年10月,西湖这一国家5A级景区,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第二年就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16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3年2776万人次增加了24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了350亿元,比2003年净增70亿元。接待过夜入境游客123.41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2002年105.6万人次增加了17.81万人次。旅游创汇近6亿美元,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2年4.77亿美元增加1.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410.73亿元,比历史最好年份2003年326亿元增加了80多亿元。西湖免费开放前,其环湖的七大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约为3000万元。免费后,杭州以损失3000万元西湖门票的代价,换来了一年净增8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的巨大效益,两者之比是1:270。
第二个是来自台湾的案例。自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多年头。在前两年半时间里(截至2010年底),已有182万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据台湾观光当局估算,大陆居民至少已为台湾旅游相关产业带去超过910亿元新台币的收益,约合人民币近200亿元。其中,最大的赢家是航空运输业。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银行业等,也有明显的业绩增长。
第三个是济南的推测案例。2010年9月济南市趵突泉水位突破了30米大关,72名泉喷势喜人。为此,当地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取消门票,做大泉水文章。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其旅行社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但大多数游客只花半天时间逛逛就走。如果免费,保守估计旅行社接待量将达到10万人次,游客肯定会拿出一天时间在济南好好逛逛。假如每人按住宿一晚100元、吃饭50元、交通50元、购物200元计算,一个人的花费是400元。这多出的8万人将给济南带来3200万元的收入。按目前门票价格70元计算,济南损失的只有大明湖和趵突泉560万元的门票收入。两者相比,收入是损失的6倍。如果游客再品品济南的特色风味,看看演出,再增加100元应该没问题。这时收入是损失的7倍多。
杭州、台湾以及张晓国算的经济账,实际道出了其中的乘数效应。所谓乘数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经济活动水平的某一初始变化,会导致同一方向的进一步变化,进而影响更多种类产业的增长,使居民收入、政府财政收入也大幅度提高。由于旅游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餐饮业、宾馆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必然向旅游资源发达的地区集中。这势必要求一系列为它们服务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行业也在这些地区相应发展,如公用事业、银行、保险、环保、零部件生产与维修业等。进而,引起人口增长以及为居民服务的行业相应发展。这种效应是一轮又一轮地按乘数放大的,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旅游业在全国分布与发展的极化;另一方面也因企业数量的乘数激增,税源扩大,税收增加,从而带动当地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借助公共旅游资源的引力和免费与低价策略,去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一游;然后,依靠各旅游服务企业的优质服务,去打动和留住游客;最后,再通过对各企业的税收,政府获得城市发展包括景区发展的雄厚资金。这是一种舍小钱赚大钱的盈利模式。不然,高筑景区价格门槛,片面追求门票经济,这只会压制国民出游欲望,影响整个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旅游景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机理
那么,由景区免费所引发的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其根源必须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中去寻找答案。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旅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集群产业,与其吃、住、行、游、娱、购相关的餐饮业、旅馆业、运输业、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等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地理集聚特征。围绕旅游景区,各关联企业、支撑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等,都会在空间上集中在该景区周围,共同谋得发展。二是外部经济特征。企业集中布局,因成本节约,资源共享,知识溢出,每个企业都能得到额外益处。三是路径依赖特征。旅游业是典型的受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决定和影响的产业。一旦该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不断成长,在合理保护前提下它能得到永续发展。四是专业分工特征。与旅游业六大要素相关的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其上下游企业之间,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培训和行业中介等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它们构成分工严密、专业化水平很高的生产与服务的体系。
首先,由地理集中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这里,集聚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集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节约。而集聚效应则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于集聚的力量及其作用之结果。集聚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对旅游业而言,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趋向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二是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处于彼此间加强经济技术联系的需要,那些在经济技术上具有互补性、依赖性和关联性的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往往都会集中到资源和条件适宜且优越的同一个地方发展。三是对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的集中分布,可以使其中的每项经济活动或每个企业,都因其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造成的有利外部环境和相关投资节约,而从中获得外部经济利益。这种因地理集中所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区域内产业集群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其次,由路径依赖所产生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往往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该选择产生依赖性。并且该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资源禀赋条件是决定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它直接引导着与其相关的行业自发地集中于自己的周围,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旅游区域集中,从而使这种集群优势进一步强化,产生循环累积效应。这种循环效应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将不断增强地方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吸引外地移民进入,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机会和人口的增加,又会不断增强地方熟练工人的数量,促进教育机构的发展;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将会吸引而至;进一步加强的外部经济,将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这样,就会增强该地区的增长动力,使该旅游区域成为一个增长的中心。
第三,由专业分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各企业间分工明确,形成众多生产与服务的配套体系。这种灵活的专业化本质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通过这种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生产服务操作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由于集群企业的庞大需求所形成的规模性的专业化生产,又为每个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各企业与政府机构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或产业配套体系。企业通过该体系,能及时得到资源和提供服务。从而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信息搜寻与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第四,由合作竞争所产生的合作共赢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相互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联合经营本地旅游市场,开拓域外新市场,建立生产与服务的供应链等。由此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许多中小企业可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与强于自己的域外对手竞争。该机制的形成,也有助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顺畅信息流通,缓和利益冲突,减少交易困难,从而获得集体效率和共赢效应。比如,旅游景区通过与餐饮、宾馆、运输、商贸等企业的合作,可以减少自己因构建相关设施的巨大投入,也因给餐饮、宾馆、运输业等带来的客源,提高了其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既然各旅游企业因集群形成这么紧密的联系,那么由集群产生的乘数效应就是必然的。在乘数效应的引导下,旅游业完全可以也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做大这块蛋糕,而不是固守旅游资源这块小蛋糕做门票经济这篇小文章,仅仅靠门票经济实难取得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效益。
结论
转变国内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刻不容缓。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在目前水平之上,要加快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转变国内旅游业从过去狭隘的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采用借助门票减免策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旅游业更大的发展。
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着眼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从杭州和济南的测算看,关注门票经济和关注区域经济,其效益悬殊巨大。因此,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把目光转向对整个旅游区域的关注,必须把旅游业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中通盘考虑。为此,一定要大幅度调低或取消各公共与准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切实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纪.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质疑[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张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3.宗圆圆.试析旅游景区门票定价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4.吕观盛.世遗旅游地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市场,2008(6)
5.崔凤军.摆脱“门票经济”杭州全面“盘活”[N].中国旅游报,2005-5-20
京剧趣谈范文5
关键词:居住区公用空间环境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具有观赏性,应遵循着人本原则,为居住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区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为居民外出活动提供便利和良好的公共环境。
一、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在人们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1.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就是给人们提供了良好和谐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上下班、健身娱乐、户外休息和社区集体活动和交流。而这些活动的存在和发生环境便是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场地、园林绿化、配套设施等等,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于是这些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2.提高人们自身的素养
良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在人们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居住区中漫步的时候便有了释放工作压力,获得身心的休息和安静的舒适馆的作用,这种舒适和释放感使人们获得满足和归属感,从而帮助人们调节了身心健康。
3.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人们更加容易联想到美好的生活,从而提高居民的素养,对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舒适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和缓的心情,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跟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回报社会和家庭,和谐的环境能够使人的观念更趋于美好,提高人的修养,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不仅需要考虑到美观性、实用性、还应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做到以人为本,为人们服务的作用。
首先,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应该是利用周边和现有的自然环境,集保护和开发与一体。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但是遵循的原则却是一样的。要对环境和资源就地利用,根据周边氛围和居住区风格进行结构和规模的设计。
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具有特色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什么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从长远的居住区发展看,要合理开发居住区的环境,在进行设计中不论是植物景观还是水源等,都应想到起后期的管理和修缮。例如,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加入了水的设计,那么就要保证这个水后期的方便更换甚至考虑到运用活水或地下水等资源,否则当绿水变成一江臭水,让居住者情何以堪。这是不合理的设计,不符合设计的长远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再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需要做到高效益,低成本
资源与环境永远是息息相关的,而当代我们不断提倡节约资源,不断提倡和谐社会,如何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效益,建成既环保又舒适美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是我们当前和长期面临的问题。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念:
1.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要。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是用之于人的,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必须要满足人们各种外出活动的需求,它能够将人从内部空间吸引到外部空间中因此,在设计之初,首先应该知道人们对这一区域的需求,根据需求才能设计出舒适的环境。
2. 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是人们从相对隐私的空间走向公开和公共的空间,所以我们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私密空间的安全性又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注意层次搭配,避免出现只有绿草没有绿荫的弊端,不仅植被景观需要层次搭配,亭廊设计等也要有层次性。
3. 景观设计的要具有实用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能只看美观,还应该注意他的实用性。比如,如果设计中只注意设计的景观的美化,过为繁琐的设计,会占用太多的地方,充斥着人们的视线,太为夸张和冗余,会给人累牍之感,也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势必不能充分顾及到人们的活动空间问题,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不能给人提供好的活动环境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相当于不存在。所以我们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尽量减少那些大尺度的摆设、过多的填充物,要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得到满足。
4.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
当今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充斥着钢筋水泥,回归自然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因此,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的自然景观等会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轻松和温暖之感。
根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对景观要素的分类理论,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元素主要有: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下面主要从道路、标志两方面来做出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理论的说明:
道路,道路是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曲径通幽的婉约,也必须有正大光明的豪气。道路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平面、竖向结合美学价值结合,注意其功能性,同时结合这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设计不同的大道和小路等。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道路要富于变化。富于变化就要求道路设计不断的适时、适地作变换,小径需要设计的窄一些,设计的更为隐秘,增加其蜿蜒曲折的神秘感觉;在公共开敞空间中,道路应与区域结合,相互穿插,同时,不能过于生硬的全是直线,还要配合其宽度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铺设,从而构成景观,具有美观和实用的性质,让人们走在路上,倍感欣喜和愉快。
标志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包括廊架、座椅、台阶等其他构造物。
首先这些座椅、台阶等各项设施都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人们实用舒适,更便于人们利用。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和设施可以从使用性和景观性同时考虑。回廊或者构造物,能够提供给人们休息、交流的场所;因此周围环境需要构造的温馨和舒适。例如座椅可与活动场地、植被景观或者道路结合,在满足人们进行休息的同时,也起到美化区域的作用。座位的摆放最好有利于人的安全感,座椅可沿建筑物、绿化和铺地的边缘布置,前面有开阔的视野。
结语:总之为了打造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人的身心有着一种导向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符合人文关怀的各个方面,需要具有正确的理念知道,需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注重整体的效果,从而到达全面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窦亮亮.李楠.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探索[J]民营科技,2012,4,279
京剧趣谈范文6
关键词:居民行为;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的品质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居住区环境的品质。人们对居住区的关注也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与一些认识的偏差,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因此,本文提出了对居住区环境与居民的行为进行研究。希望能从环境与居民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居住区环境研究,给以后的居住区环境建设带来启发。
1、居住区环境和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主要是针对住宅内部环境而言的,居住区建筑内部为居住区内环境,住宅外部为居住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为居住此环境的居民单独拥有,而外部环境则为居住区内所有居民拥有[2]。
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创造经济、实用、美观、合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环境设计不仅关系到技术,还关系到艺术创造的过程。
2、基于居民行为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注重调研
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好坏,不是开发商和设计师来判断的,应该由这个环境的使用者居民来判断和决定,因此设计师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以调研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设计。
2.2尊重居民行为习性
在居民与居住区环境的关系中,特定的人群与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居民长期重复活动,必定出现特定的活动模式和行为习惯,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应尊重这些特定人群的行为习性,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才更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2.3关注居民心理需求
居民的心理需求有很多方面,领域性,私密性,个人空间,环境认知等,这些心理需求影响着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居住区环境设计又能在一定程度生影响居民的心理,这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达到居民使用与环境的良险互动。
3、居住区环境空间设计建议
人的心理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而居民日常行为活动与居住区环境空间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应根据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进行设计。
3.1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序列
中国传统的居住单元―――四合院式住宅,都表现出了以院为中心构成的从公共性、半公共(私密)性到私密性的空间层次序列。例如,四合院的檐廊虽是交通空间,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交通作用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关键和引发交往活动的主要因素;四合院入口这个小小的檐下空间,由于其独特的半公共、半私密性,成为促进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门口做家务的居民和路过的邻居攀谈的情景。
在现代居住区中,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水平方向多住户居住模式变成了以垂直交通为主的单元居住模式;为了安全和增加室内使用空间而被住户封闭的阳台,更加剧了院落这个半公共空间和以“家”为代表的私密空间的生硬衔接和居住空间体系在层次上的断裂.因此,在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中,应尽可能提供不同层次的私密性空间,以引发居民间的自发性的交往.开敞、通透的广场空间有利于居民进行运动、休闲等活动,可将广场周围的角落、转角等边缘地带及一个空间到另一空间的过渡区精心处理,如设置一些坐憩设施,使之成为吸引人的去处;利用柱廊、花架、模结构的遮阳伞等,结合植物绿化,可以创造一系列符合人体尺度、具有围合感的私密空间,并使之与公共空间保持视听联系,满足人们静思休息的心理需求。总之只有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才能使不同的活动主体各得其所。
3.2加强环境空间的可识别性,建立居民的归属感
大量毫无特色的住宅和景观设计,使得居民经常“迷失”在小区中,只能凭借住宅楼的编号找到回家的门,毫无归属感可言.事实上,出入口是建立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地方,因为出入口是一种标志,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对居住者来说意味着“到家了”,而对于外来者则具有明显的防卫意义.极具个性特点的小区出入口,能使身处城市空间的居民意识到空间角色的转换,是营造居民归属感的一道序幕;庭院出入口应当是一个过渡空间,是场所,是位置,而并非只指一个具象的门或者门洞;通过设置标志性构筑物或改变出入口的道路线型、铺装等形成的温馨住宅出入口,既可成为居民休息的停留点,又是引发居民自发交往的最佳场所.这样一来,居民从进入小区到打开家门,通过个性鲜明的小区出入口、边界感强烈的庭院出入口、公共性氛围浓郁的住宅出入口,逐步强化归属感,体会到了家在一步步靠近。
3.3采用“庭院”的方式组织居住区小空间
人们自从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之后,就开始和自然有了一种分隔,而“庭院”作为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过渡性空间,就成为居住建筑扩展的外部半公共空间,能够带来居民相互交往的机会,满足人们的思想感情需求.每个庭院空间都包含人、自然、社会这三项基本要素,相应的,一个好的庭院空间也必然由基本围合空间、人的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这三种空间要素组成.以庭院的方式组织空间,应注重空间的实用性,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居民的使用要求的变化,提供多样性的户外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绿化景观,使居民乐于停留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交往行为的产生,保证交往行为的延续与扩展。由点、线、面绿化而形成的庭院绿化环境和各个构筑物所形成的空间结合体,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和穿插,庭院设施的布置,如适当增加硬质铺地的比例,增设坐椅、台地等室外设施,构成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环境空间,创造出良好视觉效果和交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