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格罗培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格罗培斯范文1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社会公平;正义论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收入分配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贫富两级分化日益严重,人民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分配原则也从最初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罗尔斯认为,应确保每个成员的自由和权利不可侵犯,即便是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也不能侵占少数人的利益,这是社会正义应有之义,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判断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数基尼系数来看,197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2002年,基尼系数为0.45;截止到2013年,基尼系数已高达0.54。三十余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极速上升,大大超过了国际一般标准的0.4。可见我国国民收入差距非常悬殊,这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区域收入结构不均衡
东部地区由于先天的优越自然条件,以及国家政策上的倾斜,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劣势等原因,经济发展较慢,这进一步的拉大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从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全国最高的上海(42254.5元)对比全国最低的甘肃(17831.4)二者相差2.4倍之多。可见我国各区域之间收入差距非常之大。
(二)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对比悬殊
根据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可见虽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然而人均收入仍然相距甚多,截至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
(三)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待遇过高。2013年国内平均收入排在前五的行业为金融业、能源行业、建筑、软件工程以及交通行业,其工资福利待遇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
(四)收入分配不合理
法制不健全以及规则的缺失,导致国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初次分配中,原则上虽然按贡献参与分配生产要素,然而不合理的行业垄断以及劳动力流动受阻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生产要素分配不公,大量财富涌向高收入者;而在二次分配中,一些本应该用来改善低收入者生活质量的资金,却被掌有权利的相关者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转移到自己手中,大大的削弱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有效保障。
(五)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社会保障就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国民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全,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使得社会保障总体覆盖面不广,无法有效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在分配正义视角下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不管是因为先天的原因还是后天的社会原因,“最初不平等”对一些人来说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罗尔斯主张在坚持以“平等原则”作为前提之下,应更加注重“差别原则”,也就是通过调节相关的社会制度,站在全社会的立场来处理这种出发点上的不平等。罗尔斯的思想更多的表现出对“最不利者”的关注,尽可能的使处于弱势的人通过某种补偿或者再分配得到平等的地位。对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说,吸收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中低收入者一般依靠劳动来获得分配,应在初次分配中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其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劳动者收入。另外,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认为结果的差距既与程序的公正程度有关,也和个人的先天能力有重要联系,罗尔斯认为应在肯定人的先天能力有差异的基础上,尽力破解各种限制人们能力发展的社会局限,让人人都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可否认在分配上“能者多得”原则的正确性,但对于弱者我们应该同样给予同情与帮助。这就要求在初次分配中应按劳分配,二次分配则要更多的关注低收入弱势群体,以体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二)保障收入分配程序的正义
为了确保分配程序的合理化与公平化,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必须做出相关的规定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上升到法律层面,同时还要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妨碍公平的分配程序。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罗尔斯倾向于对“最不利者”的关注,其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在中国,像大批的失业者以及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乃至生存面临困境,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需要在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多方配合、多管齐下的原则下,系统地设计有效的改革方案。
1.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发展民营经济既能拓宽就业渠道,也能增加地方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甚至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2.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具有本土资源优势的乡镇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再就业机会,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健全法律机制,完善分配制度。通过税收工具,对一些过高收入行业以及个人进行调节分配。一是提高个税征收起点,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纳税负担;二是提高对垄断性行业的征税力度,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三是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征税标准,提高累进所得税率。
4.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一要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同时完善对基金使用的监督机制。二要拓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努力让全体社会成员均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三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
三、总结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我国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增大,这将会影响社会的持续稳定,在实现财富总量增加的同时,减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彭升. 对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依据的探讨[J]. 学术界,2009,( 3): 153 - 157
[2] 约翰・罗尔斯,何怀宏. 正义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3] 李晓西.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4] 郭兰英、单飞跃.发展成果再分配及其政府责任[J].社会科学家,2009(12)
格罗培斯范文2
一、思辨在文本的词句间,开掘思维的深度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失去“品味语言、触摸文字”这一根基,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课堂的情境再诗意,学生的发言再精彩,课堂也会因为缺少了语文的味道,而“泛化”“虚化”,直至“非语文化”。思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学生品文析句的课堂,阅读的思辨首先应该从文章的词句品味开始,智慧的教师常常能从看似平实的一词一句中读出丰富的内容。
在执教《爱如茉莉》一文时,笔者没有停留于学生对主人公之间爱的粗浅感悟,而是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活动―― “直奔”这个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一幅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也就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呈现出来。这其实是教者从文本出发,生发“对话源”,再跳出文本组织对话的行为。但此时的对话并没有结束,也不能结束。“从这一幅幅想象的画面中你有什么感受呢?”这一趁热打铁式地追问,旨在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再回归文本,让不失精彩的“跳 出文本的对话”为 学生感悟 文本的内容 服务――这应该是一切阅读思辨的归宿。
二、思辨在文本的空白处,拓展思维的广度
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中国的文学艺术讲究“悬念”。语文课堂如果也讲究艺术的话,那么就是如何让学生把静止的文字读活,如何让学生把有限的文字读厚,如何让学生既读出“言外之意”,又读出“言中之情”。
在《最佳路径》一文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读通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以后,让学生先与文章中的小故事――“葡萄园的老太太如何经营葡萄”对话。接着,在学生阅读一、二自然段的过程中进行了对“50 多次”想象补白。
法国老太太的葡萄园,光顾的不只有格罗培斯一人,但是只有格罗培斯想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八个字。这也不是因为格罗培斯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着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格罗培斯忽然灵感的产物,更是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使然。因此,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体会格罗培斯的精神品质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十分重要。格罗培斯修改路径的“50 多次”是怎样的情形呢?文章没有详述,但是却影响着学生对主人公的认识。因此,课堂上如果没有立足于“50 多次”的补白想象,学生可能真的只会认为格罗培斯是一个天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大师,最佳路径”只是这位大师的神来之笔。其实,格罗培斯也是一个凡人,只因为他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品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当然,有效阅读的补白应该明确目的,不能信马由缰,信口开河,肆意猜想。《祈黄羊》一文的文本语言只叙述祈黄羊如何外举仇人解狐、内举儿子祈午,至于祈黄羊外举解狐以后祁家人有何反应,内举祈午以后老百姓又有何反响,文章都没有文字的说明。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阅读对话可能会呈现一种别样的精彩。
三、思辨在文本的冲突处,提高思维的效度
格罗培斯范文3
B校近来强化考核,绩效挂钩。三(6)班在周四的检查中被扣了3分。班主任老师找到了负责该项工作的学校领导:“学校规定我班这天的活动内容是乒乓球,短短两天时间,我们班48位学生,只有3位学生没带球拍,说实在的,我对此已经很满意了。我也没让这3位学生闲着,我让其中的两位女同学跳皮筋,另一位男同学沿操场慢跑。但正是这3位学生,被您当成了违反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的典型。其实那位男同学是个特困生,除非我出钱给他买球拍,否则他根本买不起。早知学校扣分这么严格,我还不如让他们留在教室里,这样的班级又不是没有(有一个班级有两名身体有残疾的学生留在班里)。同时,您可能没有注意到,其他学生虽然带着球拍,但一个班只有4张球桌,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围观,并没有真正得到锻炼……”
这使我想起了迪斯尼乐园道路建设的故事。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从事建筑研究40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之作。然而此时,他却为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大伤脑筋。他已修改了50多次道路安排方案,但没有一次让他满意。后来他突发奇想,在乐园里撒下草种,小草长出来后,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覆盖,草地上被踩出许多小路,这些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照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假如格罗培斯闭门造车,自行设计道路,那么,面对为图方便而踩踏草坪的游客,是该一味地责怪游客素质低下,还是该反思道路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
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被管理者服务的。我们常常为维护行政命令的权威而忘了我们做事的初衷,这是管理的大忌。对B校而言,在制定有关大课间的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仅仅从管理有效性的角度制定的制度,很难为全体师生服务。管理者应本着服务的心态酝酿活动计划、制定相关制度。
其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如学校应当认真普查现有的师资、设施,以及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活动需求,调查之后再确定制度框架。具体来说可以把学生分成几部分确定活动方案:让一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带器材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挑选学校的现有器材进行活动,还可让一部分学生自愿参加由有特长的教师引领的活动(如集体舞),剩下的个别学生如身体不方便的学生由班主任提出申请,让他们参加既感兴趣又适合其身体状况的活动,制定的制度应有一定的弹性。
格罗培斯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9-03
2011年11月9日,由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亮相互联网多家媒体平台。时隔不到两个月,教育部再次推出19所高校的23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一时间,受到了很多中国在校大学生的热捧。这一现象让我们再次反思:如何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实现师生关系的转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看到更多、更好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和教育产品涌现出来,如果能够借此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将其引入到高校教学中,搭建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交流培训的平台,将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霍姆林斯基说过:“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依托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服务支撑平台,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空间,满足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灵活地安排学习地点和学习进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科领域宽泛、内容精彩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搭建阶梯。在这一过程中,以“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被自主学习新模式所替代。同时,充分借助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特质,制订有效激励措施,可以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师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将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当然,如何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做好顶层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及出台相配套的保障措施,才能使网络资源应用真正成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载体。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普通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几种形式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通过网络免费共享、购买教育产品、高校共建共享以及高校自建等多种渠道取得各类教学资源及其应用平台,因其资源的不同特点,在应用的教学范畴、受益群体以及使用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全开放式、半开放式、辅教式、检验式和拓展式等五种形式。
1.全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由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习题、辅学资料等)和辅学支撑平台(可实现在线学习、互动问答、学习记载、作业与考核和学业管理)构成,可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独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习平台等。此类资源的引入可弥补因学科优质资源缺乏所导致的开课困境,同时因其较为强大的学业管理功能,成为相对独立的“网络课程”。
2.半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是以高校教学普适的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针对课程特定学习环节嵌入多种媒介的教学资源平台,如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广为应用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完成常规的课堂学习内容外,还需要定期通过网络学习平成该课程所要求的一定学时的自主学习过程,包括语音练习、词汇学习、美文背诵、视听新闻和视听电影等,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3.辅教式教学资源平台。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向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与手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无时空限制的师生、生生充分学习交流,此类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较为普遍,如“课程中心”、“网络课堂”等等,平台上设有“讲课视频”、“课件下载”、“辅助教材”、“在线答疑”、“讨论区”等多类交流功能区,其内容由课程主讲教师自行建设,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维护
4.检验式教学资源平台。此平台由课程试题库和网络考试模拟、测试平台构成,也可称为无纸化网络考试平台。在教考分离课程考核、分级教学级别设定以及学生自行检测学习效果等方面应用较多,对于推进考试方法改革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应用较多,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等。
5.拓展式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是借助社会上各组织、机构和大学积极建设的国内外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项目,如“网易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网——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公开课”、“CORE(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开放课程”等等,经搜集和整理后向高校师生适时推荐的信息平台。
三、在人才培养中应用网络教学资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新观念与稳中求进。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网络化教学以其独有的优势,如背景材料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网络交互活动等,在远程教育中大行其道,但似乎在传统的大学校园中鲜见应用,应用面也很窄,我们未能看到“新科技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强大冲击波”。当我们仍无法真正实现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转换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一旦获得普及,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将不那么重要了”,这样的情景也许比我们想象中来的要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阿瑟·列文2000年就曾指出,未来传统的大学校园虽然还会存在,但是它们必须与只存在于互联网上的虚拟大学展开竞争。他认为未来最受欢迎的可能是综合了传统校园和纯粹的网上大学两种模式的大学办学模式。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进一步开阔思路,认真思考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应用问题。
2.自主学习与目标引导。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带入的是一个资源丰厚的开放式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的是更自主、更个性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更多的将是交流与思考,这与学校培养“乐学”、“会学”、“学会”者的初衷是一致的。这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角色,从讲授者成为引导者,并应身体力行,率先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只有身临其境,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的领航人。
3.开放教育与学业评价。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相对简单而直接的,通常以撰写论文、面试、笔试等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并且多局限于出勤、作业、提问、讨论等内容,比较容易把控和操作。对于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来说,学生自主学习性很强,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业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因过程难于把控,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力难以考量,所以进行公正合理、较为全面的学业评价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标准等,会因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不能整齐划一。我们认为,应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契合,既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也要考虑学习效果的认定,逐步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学业评价机制。
4.共建共享与教学改革。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已大大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比如“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共享课”项目建设的作用就很显著:一方面,网络上海量的教学音频、视频和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辅教资料、教学评价等等共享资源,为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改革和学术活动提供发展支持;另一方面,视频公开课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各高校积极打造优质课程共享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经历了重新疏理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探究性学习的引入、习题库、电子教案、辅学资料等多个环节建设,每个环节都要精选细作,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录制视频时甚至要挑剔每个动作、表情和语气,力求将自己最好、最成熟的资源呈现出来。资源建设过程不仅引领着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更满足了教师自我成长、追求卓越的价值目标。
5.合理应用与条件保障。国内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目前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层面的效用未能完全显露,比如网络教学资源如何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中发挥作用?如何在优秀学生灵活学业规划和跨学科个性学分修读中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可以深入研讨并实施操作的。不过,正如所有的新事物一样,合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保障,高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保障与激励机制,在优质视频课程建设、教师网络学习培训、学生网络学分认定、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职晋级等方面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与教育产品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多层面的服务支撑体系,加强校园硬件条件及环境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格罗培斯范文5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学生“咬破笔杆,望烂青天”换来的却是胡编滥造、文不对题、三言两语……纵观学生的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言以蔽之:厌倦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是啊,当快乐与作文结伴同行,自然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写作欲望和热情,有快乐才有作文。
如何让快乐溢于学生的笔端?
第一,树立写作新理念。
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泄,学生写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是跟着应试教育的步子,将写作变成了一项纯粹的社会化、功利化的活动,这种“反生命”、“反心理”的教育理念,窒息了学生言说的冲动和激情,将鲜活灵动的言语生命惩戒规训为同一型号的考试机器!
我们的写作已“误入歧途”,树立全新的写作理念刻不容缓!
首先,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要表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由此,我想起美国一位老师的一节课:这位老师在讲“诗是什么”时,先把一张张白纸剪裁或折叠成某一特定样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这些“道具”发表对诗的看法,学生兴趣很浓,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诗是什么”的真实想法。
其次,作文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自由表达”包含两层含义:思想表达的自由和笔墨表达的自由。《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对生活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把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第一位。正如欧阳修所说:“作文之体,初如奔驰。”
再次,作文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哈佛商学院名闻天下,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案例学习法:它选取商业成功的例子作为教案,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去教导学生,不求答案统一,但求理由充分。因此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哈佛商学院成为世界商业巨子的摇篮。
写作亦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都有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都有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因此,老师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写出“个性”。当我们将束缚学生手脚的枷锁解开,他们还会感觉作文是一件苦事吗? 转贴于
第二,拥有写作的“活水”。
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往往是苦于没有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谈何写作!
首先,走进现实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表现。走进生活,对学生来说,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各种活动,做生活的主人,在活动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采访先进人物、参观大型企业、游览名胜古迹等。
其次,做好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古人这些源于实践的经验,无不在告诉我们:阅读对写作举足轻重!韦编三绝的孔子,头悬梁的孙敬,集蜡读书的高尔基……“一身书卷气,出手翰墨香”。
再次,强化激励措施。爱因斯坦就是从做小板凳的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受此启发,我每两周会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览,将优秀者的笔记复印后张贴在班级后面的宣传栏中,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给优秀者颁发奖状。
第三,注重作文评价中的欣赏与鼓励。
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的“标签”试验中,给人们贴上“慈善的”、“不慈善的”标签,结果证明,人们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基本一致。所以在作文评价中,欣赏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讲评开始我只讲优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心,几次之后,我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读书评报等。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作文水平不高的同学。
即使对于差生,我也没有忘记加倍地呵护。在作文面改之后,我往往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中,加上这样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你进步不少!”“你有能力写好作文!”“相信自己,我能行!”……寥寥数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尽管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尽管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有诸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学生激起了写作的兴趣,快乐的音符定会洋溢笔端,勤文乐写,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格罗培斯范文6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融入情景的基础上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1.实体情境。在中低年级语文教材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要下雨了》一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细致观察、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
2.展示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的电脑课件来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展示。再现教材中的情境。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而对文章内容产生感悟并在阅读之中进行释放。这不仅有利于阅读教学提高有效性,同时对于学生写作也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式。
3.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一诺千金》中小男孩为了按时还钱辛苦地工作,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劳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思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引导质疑,培养思维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应是隐性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面,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质疑问难,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需“由浅入深”。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最佳路径》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哪里的路径是最佳路径?”“什么样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游客走出来的路径就是最佳路径呢?”学生通过读、议结合,加上老师的点拨,很快深入课文,体会到格罗培斯在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格罗培斯为什么能成为建筑大师?”“什么是人生的最佳路径?”等等。老师再适当抓住契机,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四、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
1.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不能提过多的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多或者是过难,那么留给学会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往往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就已经没有时间了。思考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就无法对问题以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认知和领悟,也不可能实现对能力的培养。
2.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