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简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曹文轩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简介范文1

【关键词】草房子 曹文轩 贵族精神

中国当代文坛许多小说家已经日渐一日地陷入“现代化”“先锋派”的渊薮,他们挖空心思地追逐形式与技巧,乐此不疲地演示人性的丑陋、凶残、卑微、猥琐,夸张其辞地炫耀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庸俗本质,似乎越把人往肮脏丑恶里写越是真实深刻,似乎人类千万年来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所探索的伦理价值全部微不足道,似乎人类的现代性“必将”导致的灭亡近在咫尺。这样的作品让我们的当代文坛充斥着冷峻黑暗的末世情结,也使得文学在商业化的今天日渐一日地“边缘化”、孤立化了,文学不再是能够给予人精神慰藉的人类成果,却以“多元化”的口号成为否定人类生存的指证。

在众多努力挽救文学于滩涂的人中,曹文轩的出现,无疑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示了一种行动的可能。

宽阔忧郁的苏北平原,明丽浏亮的红莺绿柳,寂静孤独的小桥流水,优美感性的人物,平和的带有淡淡愁怅的语言,苦难萌生的默默思索,穿越逆境之后的轻松微笑……曹文轩的小说总能给予我们田园笙歌一般的诗意追求,而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曹文轩试图向我们申明:不管是谁,都可以拥有在生活面前静穆雍容、优雅崇高的贵族精神:而只有书写人类面对生活优雅从容以及面对苦难柔韧不屈的作品才是人类温暖的家园寄寓。

作为曹文轩最富盛名的作品,《草房子》无疑也具有这样令人惊羡的品质。在《草房子》中,作家以抒情优美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栖居地风景。油麻地的天美得亲近而温馨可触,“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扉页)但是这种温馨却总是带着些许远隔岁月的忧郁诗品,以致于将要离开油麻地的男孩桑桑看着会忍不住有想哭的冲动。作家诸多作品中对于河水的偏好则在对油麻地河水的细致欣赏上得到了延续:“冰封的大河,早已融化成一河欢乐的流水,在阳光下飘着淡淡的雾气。河水流淌稍稍有点急,将岸边的芦苇轻轻压倒了,几只黄雀就像音符一样,在芦秆上颤悠。”天空是人的心灵归宿,河水则代表了现世皈依,探察曹文轩的作品,我们总能很经常地发现作家对于这两种象征之物的深深眷恋,而这两种象征之物也总能给予作家温暖恒久的怀想。曹文轩的文集中,作者简介上这样写着“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但我想,作家也许更愿意将自己的生长栖居地标注为“油麻地的天空与河水”,因为他们代表了作家心中最为优美的一片明朗朗的记忆。

这片记忆的中心就是拥有一片“草房子”的油麻地小学。

“油麻地小学……是方圆几十里地最漂亮的一所学校……高高的旗杆上,一面鲜艳的红旗,总是在太阳光刚照亮这块土地的时候升起来,然后迎风飘扬,造出一番迷人的风采。油麻地的人,听到了草房子里的琅琅的读书声。他们从未听过这种清纯的充满活力的众声齐读。这时,若有船路过这里,便会放慢行驶的速度。声音传播到田野上,使油麻地的人.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名的兴奋,其间,很可能会有一个人一边使劲挥舞锄头,一边扯开沙哑的喉咙,大声吼唱起来。”

油麻地小学的这一片草房子“漂亮”而充满生命活力,在放散活力的同时,它还给了经过的人们无数明媚的希望。这样细腻精致的描写,不正也是存于我们每一个人记忆中的温馨明亮的油麻地小学吗?――虽然或许你的是福建油麻地小学,我的是北京油麻地小学,他的是陕西油麻地小学。换而言之,作家所赞美的“草房子”其实也是贮存于每一个人心中温暖可爱的“草房子”。

中国当代小说中,能够让我们体察到这种优美特征的作品已经寥若晨星,大部分作品笼罩着阴森冷漠的气氛,令人读了之后总是不寒而栗,惊讶于作者的峻刻浓烈。每每阅读者合上一部作品,常常只能灰蒙蒙地呆想,难道我居然生存在这么一个荒诞可怕的地球上?难道我们这个世界已经沦落到如此无可救药的境地了么?事实上,人类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好是无庸置疑的,文明累积的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都让人类受益匪浅,虽然也催生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人心的复杂等等负面影响,但总体的文明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今天的我们都深深依赖于人类的文明建构。如果有某些作品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出质疑,这是符合于人类不断反思的进步螺旋,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几乎整个文学界都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出质疑,那无疑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至少,我们对于先人的努力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曹文轩所试图竖立的“草房子”,是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较为公允的态度。虽然作家也许尚未能够对现代文明所建立的大部分成果――例如都市文明――都作出欣赏的态度,因而只是将赞美的声音赋予记忆滞潴的田园生活,但不可否认,作家敏锐地把握住了一段能够给予人类生活希望的温馨风景,同中国当代许多不负责任的作品做了区分。

如果说油麻地的天空、河水与草房子是田园牧歌式的记忆,那么散居在油麻地的人们则多是富有贵族精神的行吟诗人。让我们试着看看以下几段描写:

隐隐约约地,从屋后的大河上,传来打渔人因为天气从而心情便略带了些悲伤的歌声。

“慢走了。”慧思和尚说。桑桑转过身来看着慧思和尚。当时,太阳正照着大河,河水反射着明亮的阳光,把站在河边草地上的慧思和尚的脸照得非常清晰。慧思和尚也正望着他.朝他微笑。

蒋一轮……头发一年四季油亮亮的,但无一丝油腔滑调感,很分明的一道线,露出清白的头皮,加上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就透出一股挡不住的文气……最潇洒时,是他随便倚在一棵树上或随便倚在一个什么东西上吹。这时他的双腿是微微交叉的。这是他最迷人的时刻。不管是乡村里出现的无名渔夫,还是荒村古寺中修持的僧人,或者是草房子里的小学教师,作家笔下“草房子”系统中的人物――这要区别于某些同样出现在作品中但只作为“反面”(我们不得不说,作者对“反面”人物的宽容与责备也是有度的)陪衬形象的非“草房子”系统中人物,例如刘一水、白三、谷苇等等――都是善于从繁重多艰的生活中自我解脱出来.并使自己诗意生存的诗人。“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诗很可以用来形容这些充满贵族气息的人物。诚然,如果没有贵族一样的优雅精神,也许渔夫、和尚和小学教师都各自为谋生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能够有闲逸的态度来“诗意”?

不止如此,在曹文轩《草房子》中,还经常将人物置于苦难的境地中,以此来考察人在面 对苦难时候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尊贵的姿态。与当下许多小说家不同的是,曹文轩对此作了明确的肯定。

秃鹤是《草房子》中的第一个受难人物。一个秃顶的脑袋让少年陆鹤变成了众人嘲笑的“秃鹤”,还被排除出集体会操的行列.这对自尊心十分强烈的秃鹤而言显然是人生的最大灾难,于是他以自己的出格行动报复了这个歧视他的世界.最后面临被世界抛弃的困境。然而,最终寻求光明的冲动让陆鹤主动承担起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角色,他也通过这样的举动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最终走出了困境,并寻回了曾经丢失的尊严。

杜小康是《草房子》中最具潜力的一个受难人物。坚强、果断、勇敢、聪明、宽容……作家赋予了他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优点.然而他却不得不面对失学的困扰,走到几近崩溃的边缘。当杜小康在学校对岸一棵大树上唱歌唱到“真的唱得让自己都感动了”,我不自觉地替这个人物揪着一个心:杜小康会不会就此被厄运击倒了呢?幸好,杜小康终究是杜小康,当他最后挎着一只大柳篮子“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一个完整的杜小康又回来了!

桑桑是《草房子》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也是油麻地的见证人,很不幸,作家拿出了最大的苦难来考验他――但也许这反而是一种幸运,因为考验,桑桑才可能得到更多生命的领悟并成为本书的第一主角。死亡的阴影的确笼罩在人类的身上,然而只有保持面对死亡时候的坚强姿势,人类才可以在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桑桑的苦难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这场疾病中得到考验并最终得到净化的人包括父亲桑乔、熬药的温幼菊、默默关心的纸月、杜小鹤、细马……

曹文轩的小说一贯重视苦难的书写,虽然被许多人目为儿童文学家.自己写的的确也基本都是儿童题材的作品,但曹文轩总是强调“儿童文学不是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文学,而是给儿童带来的文学”。这样的创作追求使得他的小说没有沦落到“撒娇”地展示单纯、快乐的老式儿童文学套路之中,却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艺术沉思。对于曹文轩而言,重视苦难并不代表对现实世界的灰心绝望,作家惕怵于苦难也并非是想要哗众取宠地赚取读者的眼泪。作家笔下人物于生活中所领受的,不仅包括平常生活的诗意,更包括苦难历程的净化。“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

曹文轩简介范文2

这是根据“感悟成长”主题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整本书的扩展阅读。本书的导读分别在读前与读后进行。读前,让学生猜测、观察,读书评,知作者,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从“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读后,有效发挥作品作用,利用本书丰富生动、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比较评说,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从故事的情节、角色到主题意义,从文本言语形式到文本评论,吸收新知识,激发新思考,让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思索、成长。

【书籍简介】

《绝响》是衢州本土女作家毛芦芦“不一样的花季”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小城花开》《柳哑子》)。作品以青春与童年的视角对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岁月进行了充满热血与温情的解读。小说文字优美细腻,情感震撼人心,唯美抒情的笔调之下是对战争给青春与童年带来伤害的反思,韵味悠长而颇具力度。而文中推崇的热血、正义、刚强等品质则为当下以温暖、柔美、趣味为主调的儿童文学创作界带来了一股阳刚正气。

儿童文学大家曹文轩为该书作序推荐,称之为市场上首部以“抗战烽火”为背景的少年小说,并把这三部小说出版的意义提升到了改变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格局的高度。

【内容提要】

在宁静的樟树湾小镇,美丽聪明的林芝与父亲相依为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她陶醉在父亲优美的二胡声中,也陶醉在父亲对她的无尽宠爱中。然而,一艘神秘的大花船带来了另一个漂亮的女孩百卉,她对音乐的感悟打动了父亲。父亲的心倾斜了,他为了收百卉为徒,甚至为她搭了一座江上浮桥。一直专享父亲宠爱的林芝陷入了痛苦之中,少女的心事纠结如麻……

经历种种曲折之后,林芝与百卉终于冰释前嫌。可就在这时,传来了日本军队逼近的消息。父亲将女儿和百卉藏入家中的密室,自己却拉响了藏在二胡中的炸药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父亲的二胡已成为绝响,命运将两个花季少女推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阅读要点】

1.这本书的故事来源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了,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人迁、生离死别,也许我们永远也经历不到,可是读来却倍感亲切。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了解书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物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品味故事中人物的悲和喜。

3.这是一本真情与唯美交融的书,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段,如巧用比喻、背景衬托、形象与生动的描写……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字,体验诵读的美妙。

4.了解作品主题,读出作品内在的东西。文中哪些人经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问题提示】

1.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几个?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2.你喜欢书中的谁?你怎样评价书中的人物?

3.书中有许多形象细腻的比喻句,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4.书中的景物描写也是别具一格,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书中有很多写心情的秘诀。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批注。

【活动设计】

课前畅聊,激发阅读期待

(一)课前猜测,吸引学生关注

师:同学们,在“感悟成长”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人物。你对成长有什么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群孩子,一群在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示书名,齐读书名)

师:就书名猜一猜,这本书会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观察封面与封底,学会提取信息

师:插图上画了什么?你注意到什么细节?你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

(生齐读封面上的文字:“让孩子们知道这段历史,是为了他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著名作家曹文轩倾情推荐”。)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了什么?你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师:读一读封底的文字,现在你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了解作者,初知梗概

师:读作者简介,你想说什么?

师:毛芦芦是我们衢州人的骄傲。曹文轩在序中这样评价:“毛芦芦写作战争三部曲,其用意是令人尊敬的。它们的出版,对于调整中国儿童文学‘快乐化’格局,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这样的书。”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容梗概。

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随机点播自己喜欢的篇章,教师讲读)

师: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请带上你的期待,带上你的好奇,踏上美丽的阅读之旅吧!

课后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引语:世界上最动人的一刻是读书时皱眉的刹那,世界上最开心的一刻是读书时会心的一笑。我们展开书页,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和作家亲密对话,共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一)“精彩回放”――畅谈故事情节

师:前不久,我们一同阅读了毛芦芦的小说《绝响》,隽永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七十多年前的江南乡村……

师: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请畅谈自己难忘的情节,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味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章――《林栀走天涯》,讨论故事耐人寻味的结尾:“林芝”改名“林栀”有什么含义?

(二)“人物素描”――讨论故事角色

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师:书中的人物各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特点。

师:书中的人物让你联想到某些认识的人或让你想起其他书里的人物吗?你有什么感受?

(三)“主题确认”――探寻文本意义

师:对你而言,这本书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师:文中哪些人经历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

师: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作品以“绝响”为题,最显而易见的是林老爷拉响琴,拉响琴中的炸药,在震撼大地的绝响中壮烈牺牲。除此之外,你认为流淌在书中的哪些话、哪些事也是绝响?

(师生共读作者后记――历史将牢记衢州人民的英勇和铁血,将牢记中国人民的英勇和铁血,讨论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四)“寻幽探胜”――探究文本言语形式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语言味道?(预设:形象细腻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比比皆是)

如:天冷,偏西的太阳淡白得像是一锅清汤中唯一漂着的小鱼丸。那丸子的香味,连汤自己也难闻到,更别提喝汤的人了。那太阳好像温暖它自己都不能够,就更别提温热大地万物了。石板路被冻得嘎嘎响,那是寒风在开心地磨牙齿哩。嘎巴嘎巴,寒风锋利的牙,已经扯碎了不知多少树木的叶子和枝条。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表达形式?(预设:心理描写蕴于环境描写中)

如:四周围,那青青的麦苗听着这一双儿女伤痛无比的痛苦,却全扑哧扑哧地大笑起来。它们觉得,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在浩渺无边的蓝天之下,这两个孩子的伤心委屈,实在是太渺小太稚嫩太不值得一提了。

(五)“推而广之”――尝试评论推荐

师:写下这本书吸引你的几个因素。你可以怎样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写一写推荐稿。(师生共同探讨,完善推荐稿)

师:毛芦芦还有许多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的梦想,带着你们的追寻,走进这些书里去。

【相关资料】

曹文轩简介范文3

关键词 孤独旅途教学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了解主人翁的心理成长历程。

4.培养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

教学重点:了解主人翁的心理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孤独有时是一种情调,可以慢慢品味自己的小秘密或独自享受自己的独处空间;孤独有时又是一种疼痛,就像茧化蝶,坚持过来了,通过了这一层考验,就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一个新的自我提升。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孤独是有所得的,而有的仅仅是成为了生命中的一抹颓废之色。我们今天跟随曹文轩的脚步,和杜小康一起品味他的孤独之旅,看看他的孤独是否有所得……(出示课题:孤独之旅)

二、预习导航

(一)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二)小说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他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时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时,他已经骑着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的游乐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瞬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放鸭生活……

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故事的情节。

(三)字词积累。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境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撩逗:,招惹。

疲软:疲乏无力。

三、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

初读课文

(一)小说三要素在本文分别是什么?

人物:少年杜小康。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二)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芦苇荡放鸭的经过和感受。在一次暴风雨过后,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的故事。表达了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细读课文

(三)概括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心理路程

失学去放鸭 无奈

离开油麻地 茫然、恐惧

孤独之旅 到达芦苇荡 害怕、胆怯

安营扎寨 孤独、不再恐慌

严峻考验 成长、坚强

鸭子生蛋 惊喜

品读课文

(四)课文中哪些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鸭群:①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表现了鸭子被赶着、不情愿。也衬托了杜小康不情愿去放鸭的心情。②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表现了鸭群的寂寞,也衬托了杜小康离开家,离开学校和伙伴的寂寞。③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无家的漂流者、团团围住小船、插、拔、重新放。表现了鸭群的恐惧,也衬托了杜小康对陌生空旷的芦苇荡的恐惧。④真正的鸭羽毛:鲜亮、稠密、漂亮、鸭子长大。鸭群的长大也衬托了杜小康 “长大了”。

芦苇荡: 广阔无边;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宁静美好;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营造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③衬托了杜小康的孤独与恐惧。

暴风雨:可怕(“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搏斗―成长

杜小康在风雨中搏斗、成长的环境,造就勇气和坚强的性格。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出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

悟读课文

(五)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四、课堂小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有些孤独,其实是你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生活中,学习上,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挫折,感受孤独,这个时候,请不要畏惧,勇敢地去面对挫折,面对孤独,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坚强、勇敢、强大!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失学去放鸭 无奈

离开油麻地 茫然、恐惧

孤独之旅 到达芦苇荡 害怕、胆怯

安营扎寨 孤独、不再恐慌

曹文轩简介范文4

曹文轩,一个喜爱水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用笔构建了一个诗意的天堂,文字纯净唯美,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无不充盈流淌着一个美丽梦幻的世界,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湿润了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和心灵。他就是一个在水边建立了一座文字屋的作家。

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很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不是一个空屋,里面还会放上床、桌子等家什。谁谁谁睡在哪张床上,谁谁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有时好商量,有时还会发生争执,仿佛那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屋子……

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盖屋子。

那时,我既是设计师,又是泥瓦工、木匠和听使唤的小工。我对我命令:“搬砖去!”于是,我答应了一声:“哎!”就搬砖去——哪里有什么砖,只是虚拟的一个空空的动作。很逼真,还咧着嘴,仿佛是一大摞砖头,死沉死沉的。很忙碌。一边忙碌一边不住地在嘴里说着:“这里是门!”“窗子要开得大大的!”“这个房间是爸爸妈妈的,这个呢——小的,不,大的,是我的!我要睡一个大大的房间!窗子外面是一条大河!”……那时的田野上,也许就我一个人。那时,也许四周是滚滚的金色的麦浪,也许四周是正在扬花的一望无际的稻子。我很投入,很专注,除了这屋子,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那时,也许太阳正高高地悬挂在我的头上,也许都快落进西方大水尽头的芦苇丛中了——它很大很大,比挂在天空中央的太阳大好几遍。终于,那屋子落成了。那时,也许有一只野鸭的队伍从天空飞过,也许,天空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派纯粹的蓝。我盘腿坐在我的屋子跟前,静静地看着它。那是我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参与的作品。我会常常去看它……

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你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自然,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本期,我们要欣赏的是《草房子》。

《草房子》讲述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六年生活中的种种故事和经历。这些故事看似寻常却感动人心,一幕幕闪耀着人格光彩,充满着诗情画意,由始至终充满美感,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的童话。而这些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年之间的纯真故事,或许你也正在经历着,或许你已经被它感动。这一定是一本会被收进你的书架的书。

美文选读

他坐在门坎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光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发霉。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

不远处,纸月正穿过玉米丛中的田埂,上学来了。纸月戴了一顶很好看的凉帽,一路走,一路轻轻地用手抚摸着路边的玉米叶子。那时,玉米正吐着红艳艳的或绿晶晶的穗子。纸月不太像乡下的小女孩,在这样的夏天,她居然还是那么白。她的脸以及被短袖衫和短裤留在外面的胳膊与腿,在玉米丛里一晃一晃地闪着白光。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件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水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了院子,跑到了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那时,纸月也已走进了校园。

但桑桑装着没有看见她,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那时,他正在树荫下的一张竹椅上打盹,觉得空地上似乎有个人在走动,一侧脸,就看见了那样一副打扮的桑桑。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

过一会儿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们正在陆续地走进校园。

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纸月将身子藏在一棵粗壮的梧桐后,探出脸来看着桑桑。

桑桑似乎看到了那一对乌溜溜的眼睛,又似乎没有看见。

空地周围围了许多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看着。不知是谁“嗷”了一声,随即得到响应,“嗷嗷”声就在这流火的七月天空下面回响不止,并且愈来愈响。桑桑好像受到了一种鼓舞,拖着竹竿,在这块空地上,小疯子一样走起圆场来。

过不一会,“嗷嗷”声又转换成很有节奏的“桑桑!桑桑!……”

桑桑就越发起劲地走动,还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桑桑将这块空地当做了舞台,沉浸在一种荡彻全身的里。汗珠爬满了他的脸,汗水流进了他的眼睛,使他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就睁不开眼睛。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或许是因为双眼半闭,或是因为无休止地走圆场,桑桑就有了一种陶醉感,像那回偷喝了父亲的酒之后的感觉一模一样。

四周是无数赤着的上身,而中间,却是隆冬季节中一个被棉衣棉裤紧紧包裹的形象。有几个老师一边看,一边在喉咙里咯咯咯地笑,还有几个老师笑得弯下腰去,然后跑进屋里喝口水,润了润笑干了的嗓子。

桑桑这回是出尽了风头。

小编赏析

大热天里却穿上棉衣棉裤,难以想象,然而,桑桑的理由却足够充分:“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的这种儿童心理,很多人都有过哦,只不过我们认为这样做会很傻,只是没有付诸行动而已。

你也许也会认为桑桑这么做很傻,但这样的桑桑是个真正的孩子,孩子做的事,简单的对与错并不能完全概括。

曹文轩语录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我喜欢水——水性,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轻。

曹文轩的写作态度

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在意写作的对象,而在意写的内容。对于别人给我“儿童文学作家”的评价,我更乐意别人说我是写了小孩子能看的书的人。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写什么类型的东西,要么就第一个写,要么就是别人写得好多了我认为我必定要写出自己的理解。

我不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我在写作过程中一般较少考虑我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儿童,更少考虑他们是我作品的唯一阅读对象。在书写的日子里,百般焦虑的是语言、故事、结构、风景、意象甚至是题目和人名之类的问题。不时闪过脑海的可能是契诃夫的一句话:如果在第一幕挂上去一把剑,那么在最后一幕务必要将这把剑拔出剑鞘;或者是卡夫卡的一句话:一本书必须是能砸开冰冻海面的斧子;或者是帕慕克的一句话: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用一根针挖一口井。我曾经许多次发表过一个偏颇的观点:没有艺术,谈论阅读对象是无效的。但我十分走运,我的文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儿童。我暗自庆幸我所选择的文学道路。我要在这里告诉诸位: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

作家谈写作

因水而生

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

水是流动的。你看着它,会有一种生命感。那时的河流,在你的眼中是大地上枝枝杈杈的血脉,流水之音,就是你在深夜之时所听到的脉搏之声。河流给人一种生气与神气,你会从河流这里得到启示。写作时我常要想到水——水流动的样子,文字是水,小说是河,文字在流动,那时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水的流动还是神秘的,因为,你不清楚它流向何方,白天黑夜,它都在流动,流动就是一切。你望着它,无法不产生遐想。水培养了我日后写作所需要的想象力。回想起来,儿时,我的一个基本姿态就是坐在河边,望着流水与天空,痴痴呆呆地遐想。

水是干净的。造物主造水,我想就是让它来净化这个世界的。水边人家是干净的,水边之人是干净的,我总在想,一个缺水的地方,是很难干净的。只要有了水,你没法不干净,因为你面对水时再肮脏,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感到羞耻。春水、夏水、秋水、冬水,一年四季,水都是干净的。我之所以不肯将肮脏之意象、肮脏之辞藻、肮脏之境界带进我的作品,可能与水在冥冥之中对我的影响有关。我的作品有一种“洁癖”。

水还有弹性。我想,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水更具弹性的事物了。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它是最容易被塑造的。水是一种很有修养的事物。我的处世方式与美学态度里,肯定都有水的影子。水的渗透力,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不可比拟的。风与微尘能通过细小的空隙,而水则能通过更为细小的空隙。如果一个物体连水都无法渗透的话,那么它就是天衣无缝了。水之细,对我写小说很有启发。小说要的就是这种无孔不入的细劲儿。水也是我小说的一个永恒的题材与主题。对水,我一辈子心存感激。

每当我开始写作,我的幻觉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须在这样的情景中写作,一旦这样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条岸上的鱼。

曹文轩简介范文5

【关键词】故事元素;课程开发;课程事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16-03

【作者简介】施萍一,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教学能手。

四年前我参加无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执教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那是一堂给予我宝贵教学启蒙的课。给予孙友田文学启蒙的,却是不识字的母亲在他幼年时吟的歌谣、讲的故事、猜的谜语。更重要的是他白天矿上工作,晚上灯下写诗,母亲的启蒙为他植下积极生活的精神良种。蓦地一个念头:语文故事多,让语文教学成为故事课程,让儿童与教师在课程光辉中经历体验,共同建构,获得语文思想和精神的启蒙与孕育。这抹课程光辉,我和老师们喜欢称之为“小橘灯”故事课程。

“小橘灯”故事课程,以正式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积极创设活泼生动的故事情境,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作用,致力于给师生创造全新的课程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互作用不断生成建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关键事件,逐步推进课程的开发、创生、实施。四年来,“小橘灯”温暖明洁的灯光,照亮我和老师们的语文课程之路。

一、“故事元素”在儿童心田“串串生”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大量故事文体课文,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在各册教材中占据一定比例和地位,其他文体如诗歌、散文,叙述方式也大多体现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性。文后,不时出现“分角色读故事”“讲这个故事”“复述故事”等练习要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与能力目标。赖以落地生根的土壤,无疑就是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

自然界一切实在物体最简单的组成部分是元素,那么能力一定也是由能力元素构成,故事能力则由“故事元素”构成。哲学中把元素看作是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故事元素”具体可指故事能力构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看作儿童所要形成的故事能力的全景式表现形式。

“小橘灯”故事课程的课堂主要操作策略,从故事文体或故事性内容中分解出“故事元素”,使之通过课程力量重新改组、融合,重构为儿童的故事能力,即课文中的“故事元素”先分解,后重构为儿童能力核心中的“故事元素”。这一过程,是将故事“解码”,再重新“编码”,使儿童内部语言系统中“自生故事”;这一过程,语文从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动态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苏教版三下《揠苗助长》一课,正是“小橘灯”故事课程创造性地实践分解和重构“故事元素”的一个研究课例。分解,或者说解码,如同庖丁解牛一般,需着力在其关键的纹理、筋络间,才能不失其原始的精神和味道。在课程研究中,我对这则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元素做如下分解:整体框架为“巴望”“拔苗”“枯死”,指向心态、方法、结果,具体表现为人物的“所想”“所做”“所说”,“所想”可以再进一步分解,聚焦到更为具体的“天天”“十分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这个分解的过程,与庖丁解牛不同,对于儿童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将一整只闹钟拆成了一个个零件,整个过程中,迫不及待地,有探索未知的激动;游戏一般地,时不时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和激情。

当一个个“故事元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就需要溯流而上进行重构。如果说“分解”是由整体到部分,此刻则由部分到整体,但并非搭积木,而需将所有拆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来装,这就是故事基本的条理、顺序;也并非只是将闹钟还原,可以设计,创造一只自己觉得最理想、最喜欢的闹钟,这就是对故事的丰富和补充,比如对关键词展开想象,去揣摩人物的样子、当时当地的情景。这个重构的过程,与还原闹钟不同,对于儿童来说,他可以按照原样,将闹钟组装起来,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法则,组装一只新的闹钟。

“小橘灯”故事课程的意义不止于此,它提倡“课堂上学讲一个故事,课堂外练讲一串故事”的理念,更提倡带领学生从“故事树”走进“故事林”的教学实践。比如在“小橘灯”故事课程实施中,我们提倡课堂上讲一则寓言故事,课外就要试着讲五个寓言故事,课堂上讲一个《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的名著故事,课外就要练讲六个“三国”故事,三个“水浒”故事,三个“西游记”故事,就要能介绍五个故事人物等,当然,具体的数量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而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事课程的实施,让语文教学视野更开阔,让语文课堂更有生长感。

“长故事”,长的不仅是讲故事的能力,随着“故事元素”的“意”的积累,必然要走向“言”的生长――故事的仿写和创编。“小橘灯”故事课程实施中,我们还进行“读写结合点”的研究。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鸟语》这篇课文时,我结合“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这一句,在教学中设计了看图编故事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中鸟的各种情态,学着课文中的“我”去猜想和想象,编讲有趣的故事,学生一方面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成为鸟儿“知音”的丰富体验,另一方面也切切实实地得到了语文能力的实践练习。还有,通过“你落到了我的小桌上,你是怎么一步步挨近我的?”(苏教版四上《珍珠鸟》),“惊起一滩鸥鹭是怎样的情景?”(苏教版六下《如梦令》),“最喜小儿无赖,你看到小儿在做什么?”(苏教版五上《清平乐 村居》)等提问,抓准语言“空白点”,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使之成为“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对话、练笔,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一种“鲶鱼效应”,让课堂里的言语实践活动产生一种“活性”。

“小橘灯”故事课程视野下的课堂,以编讲、讲演为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创设了生动交互式的故事学习情境,即兴生成,灵活生动,师生之间“短兵相接”,思维碰撞,“故事元素”在儿童心田“串串生”。与此同时,师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着课程。

二、“故事花朵”在活动中泼辣辣地开放

2011年,我分管学校语文教学,在故事课程启发下开创了小浪花阅读文化节,每年都隆重举行校园“十佳故事大王”评选。几年来,活动课程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以其丰富性和灵活性成为故事课程的有力补充。

故事更多了。每次讲故事,我和老师们精心策划,有时确定适宜的主题,“童话故事”“读书故事”“名人故事”“历史故事”都曾在“小橘灯”故事课程开过花。有时我们甚至会帮学生布置表演大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演故事,《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半截蜡烛》等课文故事、《今天我当升旗手》等校园小说故事,都曾在“小橘灯”故事课程里精彩亮相。故事课程让我和老师们、学生们都成了“有故事的人”,这真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乐事。

故事自己写。我们曾以“校园里的植物”为题,全校师生共同创编故事。在故事里,有的学生把学校变成了长满植物的“绿色学校”,有的写出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更令人称奇的是,竟有学生在创编的故事中写道:“我在学校旧屋找到‘时光门’,从六年级重返一年级!”教师们也饱含着对校园的深情厚谊,用文字编织理想中的校园教育生活,我也灵感涌来,让班级里的学生担任故事的主角,创编了一个有趣的校园故事。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意味着师生与课程共融共生的价值、规范、情感、生活乃至生命产生了密切联结。

故事不断长。“小橘灯”故事课程有个“小浪花”文学社团,几年来,我们邀请了曹文轩、梅子涵、黄蓓佳、汤素兰、周锐、晓玲叮当等知名“大作家”与“小浪花”亲切见面。我们把“作家进校园”作为故事课程独特资源,作家们带来的震撼心灵的故事总是会满足大家热切的期待,与此同时,他们也常常会乐意帮我们完成“特殊任务”,比如邀请黄蓓佳观看学生表演《今天我当升旗手》情景剧,为小演员们做点评;邀请汤素兰走进班级,和学生一起阅读《笨狼的故事》;邀请晓玲叮当为故事创作获奖选手颁奖;曹文轩老师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授予我们“中国阅读基地”铜牌,梅子涵老师跟学生家长互动,居然还诞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不言而喻,教师和学生是故事课程开发者,他们全程参与,去实现课程目标和计划,也自然地形成着课程实施的标准、规范和程序等。外请的作家们,带来的创作经历和人生智慧,以及俯身与教师和儿童亲切互动,则是对课程由内而外、由此及彼、由浅而深的独特开发与引领。

曹文轩简介范文6

山东枣庄立新小学草房子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迄今已有8年的历史。

文学社的名字来源于曹文轩先生的作品《草房子》,文学社的宗旨是:让每一个社员都胸怀对生活的热爱,用心品味校园生活的精彩。文学社定期举行作品交流会,社员们可以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文学社的骨干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修改,让社员们从小就培养一种对文学的严肃和崇敬之情。草房子文学社还与当地报社合作,多次成功举办社员采风活动,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张 奎)

校 长 寄 语

愿草房子里的幼苗能在文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能用童真和稚嫩的小手书写出美丽的童年。

——山东枣庄立新小学 李 敬2012-3-18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

草房子文学社 李敬语

童年就像明亮的夜空,曾经做过的趣事就像一颗颗闪亮夺目的星星,在童年的夜空中闪烁。偶尔提起,就会引起大家的一阵狂笑。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这么简单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鸡蛋,肯定是鸡生的呀!但是,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却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记得三岁时的一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妈妈似乎想起了什么,扭头问正沉浸于动画片中的我:“宝宝,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嗯?”我被妈妈从动画片里拽了出来,“鸡蛋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呀!”妈妈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回答,惊讶地问:“那市场上的鸡蛋是从哪儿来的?”我咬着手指,歪着头想了一下:“是农民伯伯种的呀!”“啊?怎么种的?”妈妈愕然地问。我以为她没有听懂,一本正经地说:“就是把一个鸡蛋的种子放进土里,然后浇水,过几天它就开花了,能接出好多鸡蛋来。”我边说,边用小手比划着,而妈妈早就捂着肚子,笑得倒在了沙发上……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奇怪,心想:“难道我说错了么?电视里正在唱着‘种太阳’,‘种鸡蛋’就不行吗?”

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忍俊不禁,也会不由自主地笑幼时的我无知、可爱,我真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

(指导教师 张 奎)

春的甘霖

草房子文学社 蔡庆楚

夏天的雨变化无常,秋天的雨有些凄凉,冬天的雨总是躲躲闪闪的。春天的甘霖,大大方方地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啊!

这几天,春雨悄悄地降临在枣庄的土地上。听,一声声的雨滴声,那是春的呼唤;看,空气都被它清洗得干干净净,那是春的心愿;瞧,春雨轻轻地落在脸上,留下一丝丝清凉的感觉,那是春送给人们的礼物。

空气清新起来,尘埃随之而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滋润了大地,给植物充足的水分,将丰收的希望带给我们。春雨给了我们太多,是一名合格的报春使者。

(指导教师 李茂辉)

网迷老妈

草房子文学社 罗英齐

我的妈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迷,一天不上网就像少了点儿什么似的。她的脑子里成天就想着她QQ农场的菜怎么样了、动物有没有长大、母鸡下蛋了没有……妈妈经常惦记着这些事情,做家务的时候也显得心不在焉。

有一次,晚上11点了,我和爸爸已经困得不行,眼皮直打架。爸爸正要熄灯睡觉,正巧看到妈妈那屋的灯还亮着,便料定妈妈一定在上网。爸爸有些不耐烦了,怒气冲冲地喊道:“老婆,赶快把电脑关上,要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啊!”妈妈装作没听见,依然在聚精会神地上网。爸爸见妈妈没反应,便火冒三丈跑到妈妈的房门前,对妈妈吼道:“你自己不休息,还影响我们睡觉,真不像话!”妈妈只好答应着:“我马上就睡觉!”她一边说,一边关了灯。妈妈的表现真出乎我的意料,我心想:“妈妈痴迷电脑,怎么可能这样听话呢?她一定会躲在床上上网!”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的房间,果然不出所料,她正在被子里上网,我拍了她一下,她被吓了一大跳!

没办法,妈妈只好关机睡觉了。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进入了梦乡。可是,她在梦里还在惦记着她的QQ农场呢!嘴里说着:“嘿嘿,我的菜熟了,该收菜啦!”

妈妈真是一个网迷呀!

(指导教师 张 奎)

我的爸爸就如同一座“睡火山”,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爆发。

那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看着那些熟悉的试题,心里美滋滋的。我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出乎意料的是,成绩出来了,我一看就傻眼了,语文和数学竟然都没超过90分,只有英语得了92分,考得太不理想了。我的心就像被放在冰箱里冷冻了一个世纪一样——凉透了。我担心这次一定会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一顿了。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宋 鹏《爸爸是座“睡火山”》,指导教师:王黎黎)

过了一会儿,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地叫起来。爸爸安慰我说:“再忍忍,回家后爸爸给你做好吃的!”爸爸的话被一个阿姨听见了,那个阿姨毫不犹豫地从包里拿出一个鸡翅和一块月饼递给我。“这可是雪中送炭啊!”我对阿姨说,“谢谢您!”在得到爸爸允许之后,我接过阿姨的食物,大口地吃了起来。真奇怪,这看似平常的食品,我吃得格外香甜。

在班车上等了一个多小时,雨慢慢地停了。晚上八点,我们才回到家中。虽然衣服全被雨淋湿了,但是,我依然感到温暖。

暴风雨中,一个陌生人送给我温暖。这件事已 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这温暖却一直在我心头。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孙华川《暴风雨中的温暖》,指导教师:董菲菲)

爸爸和妈妈是我的依靠,他们带给我多少幸福快乐,我数也数不清。可是,那一次,爸爸妈妈却让我伤心地哭了。

…………

从此,爸爸每天下班后就喝酒,借酒消愁。我对爸爸说:“喝酒对身体不好,还是少喝酒吧!”爸爸说:“我知道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戒也戒不掉啊!”我知道爸爸是因为心里烦才喝酒的。

妈妈,您为什么要选择离婚呢?您知道吗?自从你们离婚后,我的生活中就像少了点儿什么似的,每天都沉浸在苦恼之中!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刘 飞《那一次,我哭了》,指导教师:党启金)

雨就这样下着,一直没有停,好像也在为爷爷的去世而伤心哭泣。小姨打来了电话。说枣庄雨下得非常大,路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很多汽车都被淹了。

大人们给爷爷写悼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爷爷是那么伟大:他曾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荣获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三次!而今,爷爷还没有来得及享享清福就匆匆地离去了!

上一篇英文个人简历

下一篇医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