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会计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范文1

郑州师范学院是一所成立于2010年的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其下设二级机构。该学院现有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含在读博士2人),会计专业专任教师1人;现共有学生338人,其中本科生60人,专科生278人。该学院下设有经济系和管理系两个分支,共开设专业有投资学(本科)、物业管理(专科)和投资与理财(专科)三个专业。通过观察上表提供信息可以了解郑州师范学院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现状,现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第一,《基础会计学》课程设置不具备科学性。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学时为0学时,学生是否开展实践技能训练由任课教师适学生接受情况而定并无硬性规定,这无形中形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局面。虽然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仍旧是以“填鸭式”课程讲授教学为主,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严重欠缺。采用的教材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必要渗透,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相适应。第二,虽然为非会计专业的必修科目,但是其考核方式略显单一,不利于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一门学科的考核方式往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指挥棒”。目前我校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二者之比为7:3)=期末总评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模式下的考试成绩单纯体现学生记忆能力的成分较大,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难以得到考核。第三,缺乏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校现不具备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模拟实验室是与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同使用的电算化教室。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习,重点在于实践操作,因此会计实训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第四,师资队伍有待发展壮大。因为我校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全是由非会计专业教师承担,这无形中导致了教学专业性的欠缺。

二、改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1.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2012年修订并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指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强调的是“懂会计”,而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强调的是“如何做会计”。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芳(2009)指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在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服务于政府、企事业等团体的经营管理决策,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引入会计实务操作教学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既然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让学生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实践教学环节的普遍缺乏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因此构建校内模拟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针对性地实践操作能够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接轨,有必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基本会计电算化操作,这是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有益补充。

3.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

受《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强和极具抽象性的限制以及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解会计记账基础时可举下面的示例:例:某公司201X年3月份发生如下交易事项如下,请指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应如何确认收入、费用和利润。(1)以现金支付本月水电费6000元;(2)收到上月销货款5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3)以现金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20000元;(4)销售产品一批货款6000元存入银行;(5)销售产品一批货款50000元,尚未收到;(6)预收销货款30000元存入银行;(7)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15000元尚未支付。如果直接讲解理论知识,而不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实际确认,对于刚刚接触基础会计学的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往往满脑浆糊,容易相互混淆。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学生可知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收入包括业务四和业务五(6000+50000=56000),费用包括业务一和业务七(6000+15000=21000);收付实现制下确认收入包括业务二、业务四和业务六(50000+6000+30000=86000),费用包括业务一和业务三(6000+20000=26000)。进而可得权责发生制下确认的利润为56000-21000=35000(元),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利润为86000-26000=60000(元)。

4.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

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应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非会计专业考试课的《基础会计学》应改变以往的考评模式,将会计实务操作成绩纳入考评体系之中,其所占比例至少占期评成绩的20%,以体现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同时,适具体教学情况而定,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辅助考核,建立完善的网络考试系统。总之,科学的课程考核方法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达到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的课程设置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会计学范文2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

(1)教材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将逐渐完全取代手工会计系统,网络会计的普及,也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严重脱节,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能够带来的影响,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2)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完全以课本为依据,采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不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缺乏全面理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还会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备考试之需。(3)侧重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学习,忽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都是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相适应的,其教材内容涉及到的国际会计准则、西方会计学等内容更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对《基础会计学》熟练掌握程度的检验。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大多数都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授课时间的比例上,现在普遍存在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现象;授课教师理论知识掌握非常好,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学生缺少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单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其二,案例教学匮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率先推出,这种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才传入我国,并被一些高校采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来源于实践的真实典型案例的收集、编写,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三,缺少社会实践。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还局限在课堂上、学校里,学生对企业的具体会计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了解太少。很多企业、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接待会计专业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导致实习基地严重匮乏,即使任课教师凭个人面子争取到学生去企业认识实习的机会,学生也只能到企业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收益甚少。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编写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权威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来讲尤为重要。针对以往教材陈旧、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现象,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教材的建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第一,将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础理论引入《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之中,适合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第二,在内容安排上侧重各部分知识的衔接,使会计理论更加清晰;第三,使教材内容尽快实现国际化;第四,侧重案例分析,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教学方式灵活化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团队合作、文献阅读、研究论文写作等等,使会计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更加熟练。

3.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鉴于目前企业不愿意也难以接收大量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就在于提高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比重。把案例教学引入会计教学,加大了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中的知识的层次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5:78-79.

基础会计学范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人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沿革、性质及内容

(一)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沿革 会计专业是唐山学院1983年建校时第一批设置的专业之一。工业会计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2001年开始以西南交通大学名义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该课程在我院发展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至1985年),学校创建之初,设置财务会计专业,学制二年,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全面采用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材,逐步提高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正规化,规范化。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5年),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设工业会计专业,学制三年,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改革本课程的旧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强调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开设会计实验课。第三阶段(1996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快速发展期。1995年工业会计专业被原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改革教学内容,设置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投资建成了会计核算实验室和会计电算会计实验室,历经6年的改革与实践,2002年工业会计专业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第四个阶段(2002年以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为了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按照本科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既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同时也注重会计理论的教学,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等全方位的改革研究和改革实践,许多改革成果已经或者正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二)基础会计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观”(能够站在企业和社会角度认识会计系统的定位,并能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等进步确定自己如何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以最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自我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如何取得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并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为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框架内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基础会计学已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用历史上形成的这一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内容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能够运用所学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因此,在课程中根据这两大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改革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会计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基本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运用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三个过程的各种计算对象进行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与填制方法;序时账簿、分类账簿的格式及其登记方法,账簿的登记规则,错账的更正方法和结账与对账的方法;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编制方法;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确定期末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成本的基本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难点是会计要素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方法;复式借贷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的具体运用等。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育改革 (1)课堂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我们整理制作了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2)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我们购买了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3)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我们编写了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真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目标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建设目标 办学定位是要建设成为应用型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普通二本生

源。会计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比较突出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相关职业院校从事会计实务、审计实务、财会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自我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如何取得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并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建设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强化“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双能力,双意识”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跟踪国内外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教学研究,理论、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与学”形成互动的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1)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本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2)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重点。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使所讲授的内容是当时最新的内容。不断关注会计的最新动态,并能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寻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3)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情景创设(环境布置)、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实践教学开发,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创立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保持实验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把主体教育理论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确实做到坚持一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探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原来单向灌输学生怎么做,转化为由学生在实训中通过正、误两种操作结果的比较,扮演“教”与“学”双重角色,双向、互动、渐进式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基础会计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即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往高水平院校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落实以老带新制度,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实行一对一帮扶;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实习锻炼,或直接聘请会计界资深人士到学校讲学,提供互动交流的实践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师实践业务能力。

(二)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妥善处理好本课程与后续会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反映会计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会计学科的新发展,力求在内容体系上有所创新。目前国内流行的按会计要素来讲述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体系安排,往往使刚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这部分内容宜变更为按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发生的本来面貌,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来讲授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便于学生领会复式记账原理的运用过程,有助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施行。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采用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采用小组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教学内容案例化,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内容较多,为后续会计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专业的背景知识比较欠缺,确切地把握某些原理和专业词汇存在困难。因此在讲授基本原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结合实例、联系生活启发讲解,通过案例或通俗的实例启发,讲清楚其中的道理。第二,情景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学》是学生碰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储备,甚至有些学生对企业没有一点概念,如果单靠头脑想象,教学就会变的枯燥无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介绍企业之前安排一定学时让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或者制作选取合适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企业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基本技能训练方面,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完全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分配不同岗位,协作完成开票、收款、发货、记账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兴致高涨,气氛活跃,解决了课堂上不易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也锻炼乐学生的胆量、口才等。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舍弃另一方而独立存在。针对学生初学《基础会计学》的情况,分别在“凭证”、“账簿”章节讲解结束后,交叉进行课内实验,模拟一个企业进行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业务处理,做到系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的状况,为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会用基本的会计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安排学生个人生活账记录教学大作业。根据教学进度活动内容包括: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日常生活情况收集、保留的相关原始凭证;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和相关账户,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相关账户;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月度收支表。课程组经过集体讨论制定本次活动日程安排、组织方案、评分标准等,最后经过课程组教师集体评价,评出本专业一、二、三及优胜奖,由任课教师及实验老师共同总结并颁奖,本次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同学的欢迎,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第四,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考试目的上,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考试内容上,从“重书本知识”转向“重实践创新”,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在考核形式上,实现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运用多种-3aSt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拟订的学生总评成绩构成为:期末考试实行百分制,占70%,以实务操作为主的日常考核,占总成绩30%。在日常考核中,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法,以现用的《基础会计学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为主,在专职实训教师的辅导下,要求学生完成基础会计学的实务操作技能练习,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填写和编制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实训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旨在提高教师对实务教学内容的重视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四)加强教科研力度 努力提高课程组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争取青年教师每年发表教科研论文l一2篇,争取获得省级或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另外,加强高校间合作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使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尽快成长起来。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讨论式、模拟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加入2-3次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倡研究性、协作性学习,让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及团队意识。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使会计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管理,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融入不同企业背景知识介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单位参观,了解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与流程,增加感性认识,导论以会计史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每学期安排2-3论题,让学生分组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萍、刘太平、饶永华:《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基础会计学范文4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账务处理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经济管理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非盈利组织都需要懂得和熟练应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然而,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训训练也必不可少。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从头到尾,某不着头脑”。学完之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大都停留在只知道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水平上。基本上不能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更不要提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了。

因此,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基础会计》速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牢固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基本的会计核算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科学。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会计教学中,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把专业《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压缩后“满堂灌”,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热闹,学生在课桌后听得枯燥”。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训。绝大部分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安排的都是理论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得理论多,实务情景模拟训练少。顶多就是课后做一些练习题。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可行性

1.学生有迫切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上也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也都有“速成”基础会计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力。

2.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基础会计学虽说是会计入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习并掌握基础会计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学习这门课程后基本都能胜任一般企业普通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因此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三、《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深入正确讲解“借”、“贷”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复试记账本质

复式记账是会计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而其精髓就是借贷记账法。在借贷记账法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借”和“贷”都是符号,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往往容易把借贷记账和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完全的割裂开来。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是机械地按照“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记录那些账户;其次,确定各账户是记增加还是记减少;最后,确定各账户记录的借贷方向及金额”的顺序来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初学者而言,一方面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借”、“贷”的内涵和复式记账的本质结合起来。即,把“借”看成是资金的流入方;把“贷”看成是资金的流出方。而复式记账法的本质就是核算一笔资金的来源(贷)和去向(借)。

例如:某企业收回应收账款4万元并存入银行。对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

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事项是把收到的40000应收账款(来源方,贷方)全部存入银行(去向方,借方)。换而言之,资金从贷方应收账款来,进入到了银行存款。在这种方式教学方式下,只要学生能理清现金的流向,采用合适的会计科目,就能据此迅速、准确地作出相关会计核算分录。

2.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目标,编排、浓缩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简化相关教学内容。特别是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对于T形账户,就可以减少讲课时间或是简要带过。特别是涉及到账户结转和摊销时,直接讲授具体核算方法就可以了。这时如果按照大多数教材的编排用T形账户加以说明,往往会把学生绕糊涂,反而适得其反。再例如,在对会计科目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把常见的会计科目直接浓缩后,一次性的给学生讲解,以利于他们理解相关会计科目。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列举相关案例,以利于他们的理解。

3.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

会计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因此有必要针对基础会计学中的相关实践性比较强的章节积极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例如:基础会计学中“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是概念性多、实用性强的地方。因此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直接进入到实践模拟情景教学。具体来说,就是直接地模拟会计实践活动中对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自主的填写相关凭证和相关账簿。例如,“某企业花费50000元购买甲种原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用那些外来原始凭证证明此笔业务已经真实地发生,而作为本企业的会计又需要填写哪些记账凭证和相关会计账簿。如果不小心会计账簿填写错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迅速地查明原因。这样既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较短的时间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基础会计》教学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02):117-119

基础会计学范文5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82-02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众多经济活动的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就曾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所以,对于从事与经济相关职业的人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要进行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根据众多的调查资料我们会发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学生们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时普遍反映感觉较吃力、课程重视度不够等等。如何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入门课程的学习日益受到会计教育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作者近几年讲授非会计专业会计入门课程的经验,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模糊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应该都是有其目的性的,我们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学得更有成效,取得良好成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时,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严格区分开。专业老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总是习惯上将非专业学生看做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会做账,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放弃。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专业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也很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没任何关系,反正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据某高校统计,该校非会计专业学生该课程期末测评的及格率在某些班级中只有50%-60%,而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及格率几乎100%,班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占80%以上,有的班级平均分甚至达90分以上。同样的教师,同样条件入学的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2.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选用的会计入门教材和会计专业的会计入门教材选用上是一致的,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给非专业学生上课时讲授的内容和专业学生一样。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帐户设置、复式记账及其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讲解非常详细,但由于内容多,而非会计专业课时又有限,最后到了报表环节往往一笔带过,有关报表分析内容根本就未涉及。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以后还会有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所以在基础会计中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知道使用帐户、会编会计分录、会编凭证、会登账簿等。而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学的是能看得懂会计信息,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可是在会计人门课程中他们却并没有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这导致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编会计分录、登帐簿。

2.3 教学方法单一

在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与专业学生一样的教学方法,即采用顺序法。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初学者而言,理论概念多且枯燥而乏味。此外,由于课时的紧张,“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老师为了赶进度,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更谈不上交流互动,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而基础会计知识又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后面就很难跟上。这使得学生感觉会计高深莫测,许多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手段上,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有的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内容设置上不科学,制作内容太多,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3.1 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做账,而是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读得懂报表,能够分析及运用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使用者。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2 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1)会计基础理论。(2)会计日常业务核算。(3)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在会计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等式、复式记账等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讲述它们的分类及如何填制。在会计日常业务核算部分,应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核算进行介绍,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尽量使业务核算简单,易懂。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首先应介绍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其次详细介绍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介绍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并学会对各种会计信息的

使用,这也是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一个重点。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面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会计知识时,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运用更显重要。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有其一定的优越性,通过黑板的板书,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一步一步将思路清楚的写在一个版面上。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清晰。但其缺点也突出,具体表现在课堂信息容量小,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又要讲解又要板书,教学任务不易完成,学生由于忙于做笔记,许多知识点根本就没听到,而且还觉得老师讲的太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应加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像账户结构、业务核算流程图、月末结账时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在上课时将大量的枯燥的理论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其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再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的更透彻。其次,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会计日常核算及报表分析两个部分,这也是非专业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案例,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要求学生自己完整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核算,并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讲授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会计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外,紧跟时展,加强知识的更新。同时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解其它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此外,应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业务素质。最后,应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从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基础会计学范文6

一、从会计学的来看

会计学是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的长河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总是很关心其拥有的财富及变化情况。从原始会计到官厅会计,再到会计,经济管理的需要始终是会计发展的动力。

复式簿记之所以产生于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是因为当时的商人、冒险家和银行家们需要借助账目来管理借贷关系、损益并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革命发生后,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尽早收回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折旧会计才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地逐步发展起来。同样,为适应管理上对成本计算精确性和成本控制的需要,原在账外进行的成本计算被纳入了复式簿记体系,形成了成本会计,也完善了财务会计。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各界对“自由放任”的会计实务提出了不少批评,甚至将经济大萧条归因于会计信息的虚假,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会计职业团体或政府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这充分表明会计不但对于微观管理有用,对于宏观管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会计发展的动力根植于经济管理,作为反映会计实践客观的会计学就必然深受管理实践的。管理学是关于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发展规律的,因此,管理学也应当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此后,管理学的若干重大突破和重要学派都对会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1911年,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论述了“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后来发展成为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从“复杂人”的假设出发,了需要理论、期望理论、领导理论等。相应地,在会计领域产生了责任会计、行为会计等,并大量地运用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成果。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创立了决策学派,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著名论断。不同的决策需要不同的成本数据,内部管理需要不同于对外报告所用的来计算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应运而生,并成为决策会计中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学中的数量学派主张用数学模型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它对会计学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建立存货控制模型、销售预测的线性回归模型等方面。质量会计学直接体现了质量管理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当代管理理论“丛林”式的发展,才使会计学形成了今天如此丰富的和庞大的体系。

三、从会计的职能来看

按照马克思“过程控制与观念”的论述,我国学者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与控制”两个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事后核算,也就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但即便是这种狭义的“核算”,也绝不可能脱离管理而存在。核算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同时它又为其他管理提供有力的帮助。比如,成本核算提供了成本的结构及其变动的信息,对外可作为制订售价的依据,对内则是成本分析、考核、控制等的前提。管与算从来就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管算结合,算为管用。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还包括事前和事后核算,这样,会计就参与到顶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重大的管理活动之中了。

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会计控制是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方向、流量、时间以及结果等所进行的规划与调节。它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和评价。显然,会计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活动。要搞好会计控制,必须遵循管理学揭示的客观规律。

有人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与监督”。对于“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成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理论界尚有争议。笔者认为,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工作的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来实现的,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会计监督也是一项管理的职能。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还有其他的职能,如参与决策。会计决策可以理解为对会计原则、、和模式的选择,其实质是为了以最适宜的反映来实现最有效的控制,在管理总体中发挥会计的最大作用。广义的会计决策是指会计人员为了解决资金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或把握机会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的过程。一般认为,会计人员仅处于参与的地位,着重从效益的角度决策的经济可行性。会计职能的也说明,会计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会计的核算、控制、监督、决策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那么,管成为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而然、不言而喻的了。

四、从会计学的理论体系来看

会计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提供信息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财务会计中包括许多管理学的。例如,现金内部控制上应当坚持职责分工、定期换岗、收支两条线、发票收据连续编号等原则,目的是使会计人员互相牵制、以利稽核;会计上采用永续盘存制,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进行账实核对,可以及时发现资产的被盗、变质、毁损等情况,加强管理;会计的凭证审核、试算平衡、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既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是对有关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对有关账户所记录的资产、负债等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上述这些都是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两大部分,其核心是决策会计。管理会计的创建和发展,本身就是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充分体现了会计与管理的高度统一。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因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合理化、化,对外部环境要具有灵活反应和高度适应的能力。如果决策失误,那么执行中的内部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决策会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大量吸收管理学的科学成果而形成的,并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随着高新迅猛发展,信息、知识经济的出现,管理会计中又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作业成本制和成本企画。作业成本制既包括成本也包括作业管理,成本企画既继承了传统目标成本制的优点,又与零库存、零瑕疵的适时弹性制造系统融为一体,它们都充分地表现出会计的管理属性。

五、若干问题辨析

管理学是20世纪初才形成的,在此之前能说管理学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吗?作为会计学基础的是什么管理学派?会计学的管理学基础与经济学基础有无冲突,它们的关系如何?对此笔者认为:

1.管理思想的萌芽不迟于会计思想。而且,现代会计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而“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才获得一致认可,由此管理会计学才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2.作为会计学基础的管理学是一个体系,既不是其中某一派,也不是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可以直接引用到会计学中来。

所谓“理论基础”,强调的是管理学为会计学提供思路、理论前提和方向等;同时,也不否认会计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充实了管理学的内容,验证了管理学的某些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