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1
关键词:古诗;夜雨寄北;赏析
一、引言
爱情,是唐代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那种焦虑、期待、思念、追忆……等等的经历和感受,写入他们的诗篇,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依旧真挚深切,韵味深远。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写的爱情诗是非常著名的,而且,在历代的爱情诗中也可以算是最负盛名、流传最广的,历来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他的诗篇大多是难以明喻、扑朔迷离的朦胧诗,有人认为它们有政治寄托,有人认为是咏怀诗。其实,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寄托的纯粹的爱情诗。所以,谈起他的爱情诗应包括无题诗。
他的爱情诗写得深情绵邈、精纯华美,道前人所未道。有的以女冠为对象揭示了其内心世界(《嫦娥》、《重过圣女祠》等),有的抒写怀远之意而情真语挚(部分无题诗等),有的则发伤逝永隔之恨。它们的笔调也颇为独特,有的清新华丽(“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夜芙蓉红泪多”),有的用典工切(“庄生晓梦迷蝴蝶”、“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有的构思奇巧(《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碧城三首》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有的意境含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人品评其诗也喜欢抓住李商隐一些比较难解的《锦瑟》等诗大加挖掘其绵绵不绝的千古幽思。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商隐有很多小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谓妇孺皆知,其主要原因便是该诗用浅近直白的语言,以“吾手写吾口”的方式道出了一种言简意深的清幽之境和感伤之情。和那些含蓄蕴藉、艰深晦涩的典雅之诗比较起来,李商隐的这类小诗,可算是包容着浓浓的赤子之心,自然而率真。
本文这里所提的《夜雨寄北》也是如此。全诗没镶嵌什么难解的典故,也没罗织绮丽精工的语言,而是以平常语道出了一旅人回复书信的场景,但寥寥数语却带给读者时空周转、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该诗之所以能在自然平淡之中“发纤裱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因为诗人对自己的现有生活和感情已经“入乎其内”了,所以诗虎虎有生气;“出乎其外”了,所以诗也有高远之致。
二、《夜雨寄北》全文及译文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在巴山雨夜中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信里问我,几时才能回去,我也说不清。在这南国之秋,巴山之夜,窗外雨潇潇,水塘满溢。待到有一天,我们在京相聚,对西窗慢饮长叙。烛花频频地剪,话头连连地续,那时候再细说在这秋雨巴山夜我水涨池塘的思绪。
注释:①寄北:作者当时身处巴蜀,妻子居长安,写诗给妻子,故称“寄北”。②君:这里指妻子。③归期:回家的日期。④巴山: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⑤何当:什么时候才能。⑥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三、品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这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不能经常和妻子团聚,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得更深、更强烈。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使人想象在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在一起时的美好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已返家,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至蜡烛都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时空变换,情意绵长,感人至深。
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喜悦。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全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很有必要,这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夜雨寄北》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古诗两首》之《嫦娥》。
【教学过程】
吟诵品诗韵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七巧》讲的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知道它讲的是哪个民间传说吗?
(课件出示句子)
“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南子・冥训》
师:谁给大家讲讲这个传说呢?(指名讲)
师:奔到月球上的嫦娥生活得好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李商隐的《嫦娥》。
(生自由读,师指导读)
师:读诗,首先要读正确、读流畅。谁来读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读诗,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谁再来?(按七言诗前四后三的节奏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读诗,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读了这首诗,你感觉到了什么?(孤独、凄凉……)把你的感觉送到朗读中去。
(生齐读)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但朗读要有梯度、有层次,“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情绪”就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为全诗的朗读定下基调。】
遥遥嫦娥心
师:现在,你感觉到嫦娥在月宫里生活得好吗?(不好)
师:你是从那个字感受的?(悔)“悔”就是――后悔。
师:嫦娥后悔什么?
(引导学生以诗作答)――生1答: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后悔什么?――生2答: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后悔什么?――生齐答:嫦娥应悔偷灵药。
师:是呀,嫦娥一定十分怀念人间的生活!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孤独寂寞时,她一定会回忆起在人间的幸福画面(出示课件引导说话)。
平时,后羿打猎她?摇?摇?摇?摇 ?摇?摇。
逢年过节时,一家人?摇?摇 ?摇?摇?摇。
生病时,?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
【设计意图: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领悟与解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层面,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符号化的文字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学生与嫦娥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师:而如今,欢声笑语还有吗?(没有)有的只是――生答:碧海青天夜夜心。天伦之乐还有吗?(没有)有的也只是――生答:碧海青天夜夜心。丈夫的关心还有吗?(没有)有的还只是――生答:碧海青天夜夜心。
师: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寂寞、孤独……)
身在月宫,心在人间,这又是一颗怎样的心?(痛苦、煎熬……)
是啊,所以她怎能不后悔呢!――齐读: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逐句讲解的古诗教学法,而是通过捕捉诗眼“心”,这既是嫦娥之“心”,更是诗人之“心”。走进了嫦娥之“心”,再去感悟诗人之“情”就水到渠成了。】
悠悠诗人情
师:嫦娥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诗人又是如何得知的?“知人论诗”,让我们走进诗人当时的生活――
(阅读资料)
师:从这份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不幸、怀才不遇……)
【设计意图:“诗言情,词言志”,诗其实就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才能真正读懂诗。渗透学习古诗应当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来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师: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千里寄相思”,诗人又是怎么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学习1、2两句。(生读、思考、圈画)
师:这一晚,诗人睡了吗?(没有)哪些词告诉我们诗人没有睡?(相机理解“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
师:在这本是团圆之夜,你觉得诗人最希望谁陪伴在身边?(妻子)但是,漫漫长夜,有妻子相伴吗?(没有)陪伴他的是――生读:云母屏风烛影深。有亲人团聚吗?(没有)陪伴他的是――生读: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彻夜未眠、孤独……)看着如此孤寂凄冷的诗人,你想到了谁?(嫦娥)是啊,在诗人眼里,这孤居广寒宫,孤独无伴的嫦娥不正和自己一样吗?于是,诗人自然有了这样的猜想――生读: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哪个字告诉你,这是诗人的猜想?(应)“应”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就这样,诗人情动而辞发,这首诗就这样诞生了。(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全诗,生齐诵)
【设计意图:想象此时的诗人“最希望谁陪伴在身边”,不仅丰富了古诗的内涵,更是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借机点化出诗的创作由来。再加上老师发自内心的深情朗诵,学生完全沉浸于古诗的意境中,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拓展品诗风
师:李商隐的一生就是这样和“愁”字紧紧相连,他把满怀的愁绪都写进了他的诗中。他怀才不遇而忧伤感叹,他曾这样写道――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夕阳楼》)他壮志未酬而抑郁终生,他曾这样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他生离死别而痛苦不堪,他曾这样写道――(音乐响起,播放歌曲《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生齐诵《无题》)
师:面对如此忧伤的诗人,你难道就不想送他一句诗吗?(生自由谈)
(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让我们把这句诗送给天下所有像诗人一样失意不幸的人吧!(齐读)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有效性;策略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含蓄蕴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美学、道德、伦理、品格、意志等思想情感,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综观当前古诗词教学,我们发现,背诵让学生颇为头痛。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背诵是一种机械式学习方式,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而忽略了背诵教学。二是在背诵教学中,只要学生进行篇章的背诵,忽视了背诵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背诵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对背诵教学引起重视,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有效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从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有效性策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品析诗词重点,理解背诵
面对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加强诗词重点品析,往往可以深化学生知识理解,让学生记得又快又牢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诗词重点品析,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深化理解,有效背诵。
首先,注重炼字的品析。古诗词十分讲究炼字炼句艺术,诗词中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是诗人情感和全篇主旨所在。在品析诗词重点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体会炼字用词之精妙,为学生的背诵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催”中的“压”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敌兵来势的凶猛,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势。晏殊《浣溪沙》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深刻透露出作者孤寂伤感的情感。
其次,重视名句或警句的品析。名句和警句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历来受人吟诵。在进行古诗词背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名句或警句的品析,理解文本思想情感,把握其主旨意蕴,从而达到理解性背诵的目的。例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历来受到人们赞赏,两句诗中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情感。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将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情,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扰,不被眼前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也深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情感。
二、掌握诵读技巧,强化背诵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选有效诵读方法,激发学生诵读欲望和背诵兴趣,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将古诗词意蕴了然于心,从而使学生孰能生巧,背诵于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首先,借助多种诵读方法,唤起学生诵读欲望。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既可以激活课堂氛围,又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诵读,调动学生诵读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引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诵读激情。或教师指定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领读,点燃学生的竞争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诵读材料,让学生即兴诵读,或让学生自由选择诗句进行诵读,读后让学生交流诵读感受,以增强学生诵读信心,保持学生诵读热情,强化学生背诵效果。
其次,传授诵读技巧,深化学生背诵理解。一是重音的处理。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情感语气来加以实现,其中语音轻重是其关键所在。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对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情感或全文主旨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读时要注意重读。二是语调的处理。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通常而言,读升语调时音量要逐渐加大,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要逐渐减弱,语速要平缓。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笔者让学用明快、欢乐的节奏去诵读,读时做到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这样听来悦耳动听,扣人心弦。三是节奏停顿的处理。一般来说,古诗词中节奏划分并不复杂,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五言诗词一般为 “二二一”节奏,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七言诗分为“二二三”和“二二一二”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析诗词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背诵;通过加强诵读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深化学生背诵理解,强化学生背诵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J].基础教育.2006(12)
[2]施茂枝.疏言 显象 悟意 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 语文建设. 2006(01)
[3]于航.试谈初中古诗词情趣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1
[4]陈凤娟.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5]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4
转眼间,宋辞大了。长大了的宋辞痴迷上了那些婉约派的词,词中的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让她感动不已,有时独自在月下吟诗时,她常常沉醉在诗词中而落泪。班上的女孩见宋辞整天抱着唐诗宋词在读,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古典女孩”。班上的女生几乎都有了男朋友,宋辞也不甘落后,她也想谈一个男朋友,但她谈男朋友的标准是必须也喜欢唐诗宋词。
这时,一位叫唐歌的男生开始疯狂地追宋辞了。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校园内的紫藤树下,月光婆娑地洒在宋辞的脸上,宋辞看上去更迷人了。唐歌情不自禁地就去握她的手,宋辞把手缩了回来。她说:“你喜欢唐诗宋词吗?”唐歌朗声道:“喜欢!”宋辞说:“你喜欢哪些人的诗?”唐歌说:“当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宋辞笑着说:“你能随便背一首唐诗宋词吗?”唐歌上中学时也学了不少古诗,但大都忘了,让他完整地背一首他却为难了,他脑子不停地转动,这时他想到了前些日子教三岁侄儿时的那首《锄禾》,便高兴地大声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宋辞心想,这简直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她捂住嘴不让笑声露出来。接着她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唐歌想了半天,然后说:“好像是李商隐。”宋辞“噗”地一声笑了,“不是李商隐,而是李绅。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对不起,Bye―Bye!”唐歌呆呆地望着宋辞的背影消失在女生楼前,他发誓,他一定要追到宋辞。唐歌再约宋辞时,宋辞就婉言谢绝了。
唐歌不罢休,每天给宋辞写一封信,而宋辞连信都懒得拆,就顺手扔了。
宋辞过生日那天,她收到一束唐歌的玫瑰花,宋辞对自己的生日从没张扬过,她心里虽有一阵感动,但她对唐歌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世上比我好的女孩多的很。”唐歌勾着头,默默地走了。
从那以后,唐歌再没找过宋辞。
一年后,唐歌和宋辞大学毕业了,都踏上了社会。
宋辞分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忙碌的生活,使她很快便忘了唐歌。后来,宋辞又谈了几个朋友,但都终因对方不会唐诗宋词而分手了。不知不觉,宋辞的父母却急了,便托朋友纷纷为宋辞物色对象。宋辞的父母挑选了一位优秀的男子,在父母的押送下,宋辞来到了约会的地点。
宋辞大吃一惊,她没想到那个人竟是唐歌,她笑着说,“世界很大,也很小。”
唐歌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你……”
宋辞笑着说:“太肉麻了吧!你会背唐诗宋词了吗?”
唐歌说:“自那次分手后,我也迷上了唐诗宋词,特别是那些伤感的诗作,如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声声慢》,陆游的《钗头凤》……”
宋辞笑了笑,说:“那我考虑一下,这次我不让你背诗,而让你指出诗或词的出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歌说:“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四首》第二首。”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出自张泌的《寄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出自李憬的《山花子》。”
……
宋辞笑着说:“几年不见,没想到你对古诗挺有研究的,连我这个‘古典女孩’都考不倒你了。”
两人很快就好上了。
半年后,宋辞和唐歌终于结了婚。
婚后,唐歌早出晚归整天忙于公司的事务,这样就没有时间花前月下读那些诗词了。而宋辞却每天临睡前总要背一首古诗,品尝一下诗中的意境。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5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古诗词的赏析方法进行说明
一、字词品味与语言风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个“阔”字,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两岸变得浩渺无限,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响也更为响亮。“悬”字是高高直上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的表达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用“生”“入”字,使人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海日”“江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偶句中,“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本诗语言风格可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严谨细腻等来概括
二、画面欣赏与景物描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劲舞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这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用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
可根据此类方法赏析的还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中的诗句。
三、意境探求与情感体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心酸悲苦的心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正确对待死亡是以令人钦佩,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字把作者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均能体味出古诗词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
除了上述赏析方法之外,在解答中考诗词赏析题时,也可采用以下解题思路与技巧:
1、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诗句(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无题古诗李商隐范文6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意象 意境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蔚为壮观。无论是妇孺皆知的唐诗三百首,还是其他朝代的名篇佳作,当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仿如接受一次美的洗礼。然而,在人教版收录的诗歌中,有的浅显易懂,初中生能很好地赏读;有的却篇幅较长,意味深远,对初中生来说,这些诗歌实在难以理解。如果在日常诗歌学习中,W生有一根诗歌鉴赏的“拐杖”,则必能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游刃有余,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理解得更深刻透彻。那么,这根“拐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可从意象的角度鉴赏诗歌。
一、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和范畴。文人通过意象表达主体的某种情感,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从古到今有关意象的研究论著可谓汗牛充栋。魏晋六朝时的刘勰提出:“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强调物我合一,并说明意象在文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学者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明确指出意象与主观情意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在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之间,意象并不是简单的载体,情意与意象融为一体,能充分表达文人的思想。
与“意象”相近的一个概念是“意境”,两者有所区别。意境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意象的分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诗歌的意象,可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类
很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都注意到自然类的意象。
“月”――象征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把自己寂寞沉郁的感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入静穆和谐的夜色中。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流水”――象征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思乡等。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苏轼的《浣溪沙》载:“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此外,还有“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等。
2.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例如李白的《蜀道难》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载:“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的《锦瑟》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文天祥的《金陵驿》载:“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例如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此外,在初中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还有:“蝉”凄凉高洁,“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等。
3.植物类
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植物类意象不在少数,如梧桐、梅花、松柏、孤蓬等。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白居易的《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就写了梧桐叶落,反映诗人失落的情绪;李煜在《相见欢》中更是把寂寞写得淋漓尽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论语》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禹锡说:“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此处诗句中的“孤蓬”指的是一个人远行的朋友。
4.人类活动――梦、泪
“人生如梦”是最大的感慨,文人们清醒地认识离合遭遇和悲欢之情,不过是一连串旋生而又旋灭的连续梦境,从而产生极大的感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直言人生如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乡之情或念友之情可表现在梦中。杜甫的《归梦》曰:“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这是当时乡情萦怀、梦魂颠倒心境的写照。“雨急”而暮色更加凝重,“云深”处故乡茫茫不见,思乡之梦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显得尤为突出。在诗人笔下,“梦”与“我”成为一体,在梦中尽情地抒发思想感情。可以说,梦作为一种意象在诗词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诗歌中若然写到“泪”,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诗人的忧伤。在《无题》中,李商隐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多愁善感的李清照更是流下伤心的泪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夏完淳在《别云间》中通过写“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了作者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另一方面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三、意象折射出的诗人形象
诗人在诗词中并不是简单地对具体的意象进行描写,而是寄予一定的情感,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的形象。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通过描写、夕阳、飞鸟等意象,营造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2.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在《行路难》中,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了黄河、梦等意象,表现了他不畏艰难的思想,我们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到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3.虽然辞官但仍甘愿奉献的形象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千古传诵的诗句,意境深远,本来落花是令人悲伤的,但作者在这里表明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心思,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透过落红护花,写出一个甘愿奉献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郭杰.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J].深圳大学学报,2001(6).
[2]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韩德林.境生象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