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效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1

一、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

(一)经济效益可行性标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确保项目可行,就必须保证当风险投资的所得和所费具有相同量时,其效益可行性标准为:纯经济效益>0或经济效率>1。

(二)经济效益择优标准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优化,也就是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投资方案,以便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或满意化。基本的择优标准如下:

1.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投资方案的总体效果最优是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适用。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择优时,一方面要考虑总体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效果,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追求投资方案的单位效果最优,能够反映高效率,对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在资金较贫乏的情况下适用。总体而言,采用这种标准,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有限资金发挥较大的效益,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标准难以兼顾单位效果和总体效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3.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兼顾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的择优标准,其一方面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能使其得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和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都是单目标优化,但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是多目标优化。所以,采用这种标准才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和优化项目投资。

4.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均为最大,也就是要保证投资的总体效果和单位效果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多个风险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中,如果用标准1和标准2所得结论一致,就足以说明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了统一;如果所得结论相悖,那就必须重新设计投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方案的再创造,以便能够保证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最佳结合,最终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改进型平衡点分析

1.对现行平衡点分析的评价及改进

所谓的平衡点分析其实就是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求出风险投资项目的收人等于支出,也就是不盈不亏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平衡点越低,风险投资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会越强。

(1)由静态平衡点向动态平衡点的改进。现行平衡点分析方法不会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会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只会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因此,其是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为此,就需要进行动态平衡点分析。

(2)由单一产品平衡点向多品种平衡点的改进。平衡点分析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一产品,如果是进行多品种的平衡点分析,还是需要基于假设产品品种结构不变的基础之上。不过,市场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客观要求,对多品种平衡点分析及其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多品种平衡点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平衡点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以多品种平衡点为分析方法的途径,就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及时优化产品组合,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

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最佳的产品组合,也就是要使计划期获得的利润最大。由于计划期的固定成本相对固定,而利润总额等于边际贡献总额减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润最大就等于边际贡献最大;如果是再从降低风险、提高经营安全串和降低平衡点的角度上考虑,以综合法为例,平衡点开工率就等价于固定成本除以边际贡献总额,又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要想降低平衡点,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边际贡献。

(二)改进型敏感性分析

1.实现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进

与多因素相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假定某一因素变动,但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交叉地、综合地发生着,所以,进行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势在必行。

2.合理设计不确定因素

这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确认不确定因素。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确定因素必须是直接因素,而非间接因素。比如说,因为成本是间接因素,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这三个直接因素决定它的大小,所以假如以成本作为不确定因素那就不合理。此外,为了更简洁一些,在不确定因素的选择上也应该简单些,比如说不宜选择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等,这些成本要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

3.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

只对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计算,是现行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是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也就是说,只是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但从规律探索的原则上看,假如我们能在把握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那就可能更好的把握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带来更大,更有利的影响。

4.平衡点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

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平衡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都是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因此,可以保留把它们融为一体,这样就很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风险投资的结果有导向性的作用。为保证投资的效益,保证投资的结果按预定的方向前进,企业和投资者必须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赵平.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2

农村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内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导致其经济效益中存在范围狭窄、供给水平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效益,进而探讨其制度重塑的策略,主要目的是提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科学性,使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发展服务。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重塑;经济效益

从本质上讲,养老保险这一制度属于非均衡制度的一种,呈现典型的双侧结构特征:占据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只享受初级的养老保险水平,而占人口总数较少的城镇居民享受了绝大多数的保险,在城镇覆盖面积较大,提供的水平和质量也较高。因此,养老保险制度被认为是一种非均衡制度,这也就凸显出了农村养老保险当中存在的制度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对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阻碍作用,影响我国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本文拟从经济效益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进而对其进行制度的重塑。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主体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经济上讲具有非排他性的经济特征,具有能够满足公共需要的特征,一旦在市场上被提供出,就存在发生“搭便车”行为的风险,由于市场本身具有的特征,因此,政府需要对这一部分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公平性。(一)政府角度经济效益分析政府作为社会制度的执行与管理主体,自然也是养老保险相关制度的制定主题,其对于政府资金的运作和组织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供给效率的最大化,阻碍其实现的主要条件就是财政的支出水平。[1]农村地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对于自身责任进行履行,从政府角度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平稳发展。(二)企业角度经济效益分析从企业的角度看,养老保险属于公共产品的一种,其盈利以及长远发展的能力主要受到资金周转程度、信息发展畅通度、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影响因素主要是财政资金的发展情况,企业提供的信息难以得到准确性的保障,对于其实施的可行性起到了负面影响,同时这一问题还涉及到城镇经济,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公平程度有所影响,导致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两元化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调整价格剪刀差形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农民角度经济效益分析农民角度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养老保险财政的提供者,主要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因素在于农民本身的收入水准和支出水平。作为农民这一主体,应当人倒是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协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协调。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塑策略构想制度

对于一个组织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规范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保障其运转的效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定策略重塑的主要理念应当是“覆盖更广、保障更全、协调统筹”,平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品质的保障提升其生活质量。(一)重视农村税收的管理对于农民群众而言,农产品一旦进入到流通领域,农产品消费者所承担的税后就必须转嫁到农民本身身上,这就达不到科学税收的目的。因此税收方面,应当设计专属农村居民的农村养老税收制度,设置这一制度的优点在于其能够直接对于城镇居民进行征收,减少农民群众的相关负担,可靠性比较高;另一方面,其征收的范畴比较广,对于农村养老基金的积累比较有利,对于国家的财政有所贡献,最后,其还能够保障减小重复征税的可能性,国民经济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障,能够充分体现出国家发展的责任,也是国家财政稳定的重要保障。(二)协调企业进行养老保险制度重塑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协调企业进行养老保险制度重塑至关重要,应当协调各个经济单位体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税收,根据比例的不同进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保障其能够充分进行不同内部个体之间的统筹兼顾。要求将各个企业之间的保险制度进行统一协调,建立与身份证相对应的的保险账号,进行国家统一跨区域调配管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能够为职工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但是对于部分农民工的保障仍然有限,尤其对于用工制度比较宽松灵活的企业,由于职工的离职率较高,因此保险的账户可能存在不够稳定,丢失风险比较大的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导致操作的渠道更加广泛,令企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农民职工的企业认同感。(三)着力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应当认识到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比例的社会保险比例,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当地发展的要求。由于我国部分南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北方和边疆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差,农村收入的水平有限,因此影响着力进行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四)组织农村集体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村集体养老保险制度,也应当增强管理水平,提升集体供款的可能性,其供款渠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各个村镇集体应当认识到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产品的商业化经营,通过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整体发展,在集体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进行原始的资本累计和发展,对于农民养老保险的基金进行保障性发展。政府应当进行政策的制定,对于各个农村集体进行单位职责协调,防止出现管理的漏洞。乡镇当中的企业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长远看来,处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主要切入点在于其经济效益的分析,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应当根据发展情况制定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政策,推动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会霞.基于河南省情的养老社区构建与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5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3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如何将大型医疗设备利用好、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大化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课题[1]。A医院从2005年开始每月对医院的部分大型设备进行效益分析,这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帮助设备使用科室找准问题,为院领导和设备主管部门进行资产调控以及设备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A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于2010年年底达到折旧年限,为了解设备总的运行效益情况,现通过对设备折旧费、人力成本、耗材支出、药品费等数据的综合计算,得到设备的年投资回收率和运行状态评价,以及投资回收期和回本期效益评价,从而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基本情况

A医院于2004年9月份以563.75万元人民币购入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型号为AXIOMARTISTA,经过近3个月的安装调试及试运行,于200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按医院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医用X线设备的折旧年限为6年,为此,该设备于2010年年底达到折旧年限,目前该设备仍在运行中。现拟从经济效益方面入手,对其折旧年限内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运行效益如何,以及其投资成本是否已全部收回。

2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资料来源本文收集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运行有关资料中,设备原值、维修投保资料由该院器械科提供;人员成本由人力资源办公室提供;房屋折旧费、办公费、消毒费、分摊医院管理费由财务科经济核算办公室提供;水电费由后勤保障科提供;设备工作量、收入、开机时长、耗材费、药品费由设备使用科室――介入导管室提供。

2.2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投资收益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来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效益状况。

3效益分析与结果

3.1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是指该医疗设备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净收入/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100%[2]。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

根据相关资料[3],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可转化为设备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

表2大型医疗设备按利润率运行状态评价表

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05年~2010年的收入、支出、收益状况、设备年收益率、运行状态评价如表3所示。

表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05~2010年投资收益率效益评价表

a示含2009年设备维修投保费30万元;b示含2010年设备维修投保费40万元。

结果表明:设备投入使用前三年效益很不好,基本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至2008年设备效益因工作量增长虽然有所好转,但年收益率并不高;设备2009年、2010年的工作量大幅上升,设备收入增长不少,设备运行表现不错。总体来看,至2010年底设备已达到折旧年限,距离其使用年限也越来越近了,但设备总收益却为-80万元,若设备能以2010年的运行状态运行,则有望于将来一年内实现设备总收益为正。现对收入最好的年份即2010年度的运行状况进行趋势分析,如表4所示:

表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10年收入分项趋势

结果:从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10年运行情况可以看出,除4月份运行状况差外,10月份和12月份运行状况良好,而其余各月运行状况都很一般。在可预见的将来,该设备运行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总的来说,该设备预计未来经济效益不会太好。

3.2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根据收回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回本额。公式中, 设备年回本额=设备净收入+设备已计提折旧额。医疗设备年净收入是指该医疗设备全年业务收入扣除一切相关费用(主要为耗材费、维修费、筹资利息、药品费、人员费、水电费和折旧费等)后的净值[2]。投资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经济效益越好。

根据相关资料[4],大型医疗设备单价与其对应的回本期效益等级评价标准如表6所示:

表6大型医疗设备按回本期运行状态评价表

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这6年的收入、支出、收益状况、年回额、设备投资回收期、回本期效益评价如表6所示。

表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05~2010年回本期效益评价表

a示含2009年设备维修投保费30万元;b示含2010年设备维修投保费40万元。

结果表明: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2005、2006年运行效益很不好,年收益和年成本回收额均为负,若按这两年收益计算设备回本期,那么,该设备永远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设备2007年效益有所好转,虽然年收益仍为负,但设备成本能收回一部分,若以该年效益计算设备回本期,虽然仍无法在折旧年限内收回成本,但能在设备使用年限内收回设备投资成本;2008年设备运行状态也一般,但以此状态运行能在折旧年限内收回投资成本;2009和2010年设备运行状况良好,若以这两年的状态运行,均能在较短时期内收回设备成本。

4 讨论

4.1设备使用现状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使用现状良好,目前使用现状是:月均工作量为100余例,月均收入超过100万元。尽管该设备已达到折旧年限,但设备仍在运行中,且设备性能还不错。

4.2设备成本回收情况A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6年来成本回收额=设备净收入+折旧额=-79.368万元+563.75万元=484.382万元。此设备购买时一次投入563.75万元,可见设备成本仍有近80万元未收回。

4.3设备投资回收期滞后的原因分析⑴人才资源配备情况。A医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投入运行,由于该院心内科的心脏支架介入治疗技术并不成熟,介入手术的开展几乎全部依赖于外请专家,这为该院大夫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医院为该设备的投入也增加了。其次,医院也派出大夫去各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治疗技术,这些都导致设备人力成本加大。不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A医院成立了能独立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手术的、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⑵相关科室业务开展情况。相关科室业务的开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收入的关键因素,A医院心内科、脑内科、肿瘤内科等在设备运行初期很多与造影、介入治疗相关业务尚未开展,其次,由于科室缺少业务骨干,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导致诊疗人数少,从而直接影响了该设备的工作量。近几年来,通过各方努力,该院心内科、脑内科等科室发展迅速,也开展了许多介入、造影治疗新业务,如开展介入治疗癌症、血管和脊柱肿瘤、脑血栓、胆道疏通等治疗项目,从而大大提高了A医院数字减影造影设备的使用率。⑶设备收费价格关系。从该设备的收入组成情况可以看出,耗材收入占设备总收入的75%左右,药品收入占15%左右,手术收入才占总收入的10%左右,而耗材和药品又对应高额的成本支出,只有手术收入才算是设备的纯收入,这就是为何设备收入高而效益却不好的原因。其次,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高值耗材如支架等动辄好几万元,高昂的治疗费用是导致设备治疗人数少的一大重要因素。⑷市场竞争因素。A医院所在地区属另外一家大型医院心内科发展最好,其技术力量雄厚,这对于A医院介入治疗发展来说是一大挑战。其次, A医院所在地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较近,经济条件稍好的患者都会选择去大医院进行治疗,毕竟心脏等介入手术技术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这种形势对A医院数字减影造影设备来说又是一大冲击。

5建议

从设备社会效益方面来看,该设备在医院科研及新业务的开展方面作用重大。其次,从设备经济效益方面来看,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到目前为止,即使设备已达到折旧年限,设备投资成本仍未收回。不过目前设备效益有所好转,若按照此良好的态势发展,设备有望在使用寿命内收回投资成本。其次,随着设备的老化,其维修费用会不断增加,A医院是通过购买设备维修保险来规避设备维修风险的,那么,以后设备支出中的维修费支出也会不断增长。A医院是继续使用这台设备还是购进新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分析。

总的来说,为避免目前设备效益差的情形再次发生,A医院应吸取教训,加强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分析,切勿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其次,对于现有各医疗设备应尽力开发利用其所有功能,使医疗设备达到其最大使用效益。

致谢:感谢在此文创作过程中为笔者提供各种设备信息的A医院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 刘李.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目标管理和效益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6,2(26):56-58

[2] 王馨.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J].医疗装备信息,2006,21(4):37-38,52

[3] 程天河.医院内部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探析[J].医疗装备,2004,17(11):26-27

[4] 廖朝丽.医疗装备,2004,09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4

(1)试验地点。在平利县孚林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试验。(2)试验时间。2016年6月30日至12月29日共182天时间。(3)试验动物。试验组采用2月龄左右的关中黑猪、杜长大三元仔猪各10头,饲喂自配饲料;对照组采用2月龄左右的关中黑猪、杜长大三元仔猪各10头,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颗粒饲料。(4)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方式,试验组、对照组猪群隔日轮流放牧,夏季每日放牧2次,每次3小时,日喂料3次,自由采食;冬季每日放牧1次,放牧时间4~5小时,日喂料2次,自由采食。圈舍为地面通舍,用钢管隔离成20米2小区,每区为1组,平均每头猪占地面积2米2。放牧地在一小溪两边,为退耕地,坡度30~60度,面积6670米2,有零星板栗树、漆树、山杨、冷杉、野核桃等其它小杂木,放牧地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主生品种有止血马唐、鸡眼草、灯心草、艾蒿、铁杆蒿、马儿草、野莴苣、白茅等品种,并有大石林立。2016年6月30日至7月30日,试验组饲喂自配饲料,饲粮组成为60%玉米、30%麸皮、10%豆粕;对照组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乳猪551颗粒料。2016年7月31日至12月29日,试验组饲粮组成为70%玉米、30%麸皮;对照组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中猪552颗粒料。每天记录当天各组的饲粮消耗量,每隔30天称重1次,12月29日测定末重。

2试验结果

2.1肥育性能结果各组平均每头猪肥育性能结果见表1.2.2经济效益分析依据市场价格,出售关中黑活猪28元/千克,杜长大三元猪20元/千克;玉米2.2元/千克,豆粕3.4元/千克,麸皮1.6元/千克;551颗粒料4.35元/千克,552颗粒料3.05元/千克,分析经济效益,每组平均每头猪效益见表2。

3结果分析

(1)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对照杜长大猪组48.94%、对照关中黑猪组46.27%、试验杜长大猪组40.11%、试验关中黑猪组35.11%。(2)购仔猪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44.75%、试验杜长大猪组41.3%、对照关中黑猪组37.05%、对照杜长大猪组35.28%。(3)养殖成本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1787.73元/头、试验杜长大猪组1937.03元/头、对照关中黑猪组2159.06元/头、对照杜长大猪组2269.74元/头。(4)养殖纯利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1176.35元/头、试验杜长大猪组809.37元/头、对照关中黑猪组719.34元/头、对照杜长大猪组438.26元/头。据农业部分析,2016年1—11月全国平均出栏1头商品肥猪纯利润为410元左右,说明生态养猪效益高。(5)养殖利润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65.8%、试验杜长大猪组41.78%、对照关中黑猪组33.32%、对照杜长大猪组19.3%。

4结论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5

【关键字】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资金

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是传统的编辑分析法的进一步完善,当企业进行项目决策或重大决策时候,方案的数量,目标远远没有利润或费用那样明确和具体,在这个时候,通过对项目或决策经济效益分析,能够让更好对比各个方案的好坏,能够更好的对方案进行筛选、提炼与决策,所以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是一种选择方案的好办法。

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特点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集中要一个方案或系统的结果上,就是根据每个方案能够达到结果的最终效果来进行对方案的对比,下面介绍集中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一.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一)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又叫做比重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计算企业内某一项经济指标和各项组成部分所占总体的高比重,并且分析其中的内容构成间的变化,从中更好区分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在结构分析中能够掌握事物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变化优势,比如说构成流动资金的各个专案占流动资金的总额比重来确定流动资金的结构,然后将不同时期的资金结构进行比较,来观察构成变化和产品的积压情况,并且和不同时期的资金结构进行比较,观察产品积压情况和构成变化以及产销平衡定额情况,为进一步挖掘企业的资金潜力打下基础。

(二)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将综合性的指标分解成各个基础的因素,这样能够更好的确定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这样的方法称为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的要点是确定经济指标是由哪几种因素构成,并且各个因素的构成和排练是要遵循正常的顺序。根据分析的目的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某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且要确定指标和其中各个因素的关系。因素分析法在每个层次和指标的分析计算方法也叫做连锁替代法,连锁替代法就是把影响某项指标相互联系的因素依次的把每个因素作为变数,并且暂时把其他因素作为不变数,而且要逐个的进行替换,测定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

(三)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将不同时间的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计算动态相对数藉以分析指标发展的方向和增减速度。如以某年作为基准年,该年的某指标定为100,将以后几年的指标与该基准年的指标相比较,换成百分数,或者采用环比的方法以此来分析某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二、 企业经济效益的五性分析

(一)收益性指标。收益性比率的计算公式。①总资产报酬率为净利润,资产总额;②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为净利润,所有者权益;③毛利率为销售毛利,净销售收入;④销售利税率为利税总额,净销售收入;⑤净利润率为净利润,净销售收入;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成本费用总额;⑦每股利润为(净利润一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发行在外的平均股数;⑧每股股利为支付普通股的现金股利,普通股发行在外的平均股数;⑨股利发放率为每股股利,每股利润;⑩股利报酬率为(净利润一优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权益;⑩市盈率为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利润。

(二)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是指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可以说是资金调动的安全性。企业安全性指标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偿债能力状况。一般来说,企业收益性好,安全性也高。但在有的情况下,收益性高,资金调度却不顺利。安全性比率的计算公式。①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②速动比率为速动资产/流动负债;③负债比率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④权益乘数为资产总额,股东权益;⑤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为负债总额,股东权益;⑥利息保障倍数为(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三)流动性分析。企业流动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状况,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效率分析,为此要计算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和周转期,分别讨论其运用效率。企业流动性指标的计算公式。①存货周转率为销售成本,平均存货;②应收帐款周转率为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额;③流动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额;④固定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⑤总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四)生产性分析。企业的生产性指标分析的目的在于要查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水平和生产成果的分配问题。生产性比率的计算公式。①人均销售收入为销售收入,平均职工数;②人均利润率为净利总额为资产总额,平均职工人数均职工人数。润,平均职工数;③人均资产;④人均工资为工资总额,平均职工人数。

(五)成长性分析。企业成长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某个企业即使收益性很高,但如果成长性不好,也不能给以很高的评价,成长性就是从量和质的角度评价企业发展情况即将来的发展趋势。其指标是将前期目标做分母,本期指标做分子,求得增长率。成长性比率的计算公式。①销售收入增长率为本期销售收入,前期销售收入;②税前利润增长率为本期税前利润,前期税前利润;③固定资产增长率为本期固定资产,前期固定资产;④人员增长率为本期职工人数,前期职工人数;⑤产品成本降低率为本期产品成本,前期产品成本。

总结:通过研究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三种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并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收益性指标分析、安全性分析、流动性分析、生产性分析和成长性分析这样就能够良好的管理企业的资金,在前期前期的各个决策中起到非常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俊.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

[2]郭林.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J]国际经济合作,1996(3)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判断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智能化、现代化技术也逐步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球经济被联结为一个整体。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很多家,并造成了巨大的危险,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点单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坚持综合实力的提高,更好的参与市场经营。信息化是对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是基于网络建立的系统,有助于适应企业的内在需求,做好企业内部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但是施工企业特有的对利益的追逐,使其必须对信息化投入做出一个精准的分析,判断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投资的角度衡量信息化的利与弊。本文就结合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对其经济效益做出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建设,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对策,降低企业消耗。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概述

(一)经济效益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则为经济效益。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得较多的财力,就是收益的最大化,或者以人力、劳动力的少量消耗取得相应的成果。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必然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即所谓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

信息化技术是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资讯的一种模式,并通过网络传输和处理信息,提高企业竞争水平的一种动态模式。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则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就是企业信息化投资和产出的对比。一方面,信息化投入体现在实际建设的投资过程中,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实施信息技术产能与效益的分配,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之中。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人力、物力、财力与利润之间的关联;其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经营的符合情况,也就是信息化建设是否符合创造经济效益的条件。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应当遵循的原则

施工企业作为施工的主要负责单位,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复杂程度较高,在对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分析原则。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都必须坚持科学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标准化的测评模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主要而言,在理论上要保证其合理性,正确进行指导,抓住分析的要点,对信息数据、文件、资料做好整合判断,提高分析的精确度。

第二,目的性分析原则。对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分析判断要有目的的进行,避免出现随意测评和无目的判断,即通过完整的评价达到企业的统计目标,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可行之处,找到利润最大的增长点,切实反映出经营指标,做好目的性分析。

第三,动态分析原则。施工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变动情况发生改变,基于实际指标,动态的对信息化经济效益做出分析才是有效之策。

第四,综合分析原则。所谓的综合分析原则,就是将施工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集中整理与归纳。然后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做出有效的综合性分析,客观的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分析案例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能够直观清晰的认识到施工企业信息化以及经济效益的含义,以及在经济效益分析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想要保证分析的精准性,就必须结合实际做好分析。

对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在E后上的投入(D)与产出(O)进行了分析,对于施工企业这个经济实体而言,实施信息化的目的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

若D/O属于(0,1),表示施工企业在工程E后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相对于以前同样性质的工程,扣除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利润仍有所提升,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施工企业下一步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断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若D/O属于另一种范围,则表示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产出要小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甚至经济产出值为负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施工企业引进的信息技术软件并不适合本工程的应用;二是即便施工企业引进了信息化技术,但在实际中有可能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可能是组织机构调整不到位、管理层面信息不对等等等。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及时的做出改变,调整信息化技术,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施工单位之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它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是整合数据、资料,做好分析的关键,也是帮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针对施工企业获取的利润,工期时间来判断效益,从有形经济和无形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是一种成本判定的新模式。通过对同类工程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分析来评价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结合D/O的数据对做出数据统计,优化管理系统。具体而言,施工企业可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的不同结果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改进或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选择系统性指标和相关性典型数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勇,严红,李林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现代情报,2006,02:160-163.

[2]汪勇,严红,李林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5-8.

[3]王琰,张利,刘坚.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117-120.

[4]刘晓东,刘宇衡.基于矩阵理论的信息化对提升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效益作用机理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2,0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