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1
请大家读读下面这首诗,它一定会引起您许多悠远的思念和无尽的想象。
没有人能把我还原为露珠
作者
白连春
没有人能把诗歌还原为
白纸,把字还原为
精,血,泪和乳汁
原始,本质,象征生命
拒绝比喻和赞美
没有人能把灰烬还原为火焰,把火焰
还原为森林,把斧头还原为铁
把铁还原为石头
躺着是海的深
站着是山的高
没有人能把秋风中颤动的坟墓
还原为春光里劳作的父亲和母亲
把父亲还原为咳嗽
把母亲还原为炊烟
没有人能把我
还原为露珠,大地最小
最干净的孩子
不知大伙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觉?我读了后,顿时心血来潮,引我回到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一直到古稀之年……日子过得慢么,似乎又太快;过得快么,有时又度日如年。还是高尔基的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少年时总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快快成人,快快成家立业……中年后,就觉得一年一年――犹如坐火箭,一下上天,一下入地,从生到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就如本诗给我的启示,无论什么,变快或变慢,它总在变,但想变回去,还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把诗歌还原为白纸/把字还原为精/血/泪和乳汁。”真诗的确字字是诗人的精血、泪水和乳汁,它走进喜欢它的读者心灵,化为读者的精血、泪水和力量!有的还跃入历史,永存人间!是另一种新生!
仅仅呕心沥血的诗是如此吗?但凡“原始,本质,象征生命”的事物,只要升华蜕变,一方面肯定“拒绝比喻和赞美”,一方面绝对由量到质,化蛹为蝶!所以,诗人讲“没有人能把灰烬还原为火焰/把火焰还原为森林,把斧头还原为铁/把铁还原为石头……”这是人与万物螺旋前进的必然规律!壮丽也罢,疯狂也罢,生也罢,死也罢。总是另外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境界!
不过,茫茫宇宙,大千世界,相对而言,还是“躺着的是海的深/站着的是山的高”!这是一种自然浩荡荡,生命的巍巍然!可称之谓地球的原始权力、原始美吧!
而人类,毕竟是感情动物,有时便想:有“没有人能把秋风中颤动的坟墓/还原为春光里劳作的父亲和母亲/把父亲还原为咳嗽/把母亲还原为炊烟……”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生活水彩呵,可母亲在哪?父亲在哪?死能复生么?肉体能还原么?那个世界的人还能回来么?生活就这么永远带着淡淡的哀愁,轻轻的叹息……
我个人也和诗人的想法一样:上苍是否有一天能把我的童年还原,把我的少年还原,尽管那里是多幼稚,多单纯,常犯错,常犯傻……是草尖尖上一滴露珠。是田地里的一尘土……可青春是不能还原的,永远买不到的;而衰老是赶不走的,卖不掉的……这就是实打实的命运,无论它是蓝天白云。还是冰天雪地……我们能珍惜的只有此刻此时的今天――要真正明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永葆青春的心吧,再创明天的前方的辉煌!
下面是我这次摘录的大家寄给我的优秀诗句,请欣赏:
我爱奥运
肤色不同人阳光/五环一心爱梦想/二OO八谁最棒/圣火高举亮四方。
(江苏 张贤群)
为了生命
为了瞬间陨失的生命/为了永远不屈的灵魂/为了悲伤汇流成河的泪水/为了人性无私的援助/我怀着一腔热血/抗震救灾/奋勇向前。
(武汉 星 星)
永不忘却
我水不忘却/这是中华民族沉重的磨难/我永不忘却/这是顽强生命的集中表现/我永不忘却/这是温柔无比的、社会人道主义的、战无不胜的定天宝剑。
(湖南 勇 勇)
龙
飞天入海任纵横/呼风唤雨显奇能/龙子龙孙遍天下/个个皆为凡间人。
(广西田林 吴鸿村)
金钱
乳汁哺生命/婴儿断奶啼/金钱藏福祸/狗眼看人低/金钱是什么/悲喜调控机。
(浙江建德 沈林森)
人间明星
天上星星数不清/歌星笑星电影星/一场演出多大力/抵上农民劳一生/今遇灾难捐巨款/个个都是亮丽星/歌声舞姿就是美/走进了百姓的心!
(江西 陈 末)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2
为使学生的文章有美妙的开头,笔者充分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加强读写训练,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开头的技巧,使作文的开头能先声夺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水平。
一、学会描写引用法,使“凤头秀美漂亮”
所谓描写引用法,就是通过描写和引用名言警句、诗文,运用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文章的开头装饰得更美一些,使人感到文采飞扬、意境高远,吸引和感染读者。
如《春》一文的开头就展开了景物描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尽管是概括描写,但作者通过对初春的山、水、太阳等的描写已经把读者带入了一幅阳光照射下秀美的山水图之中,融入对春的“盼、来、近”等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中,给读者以美丽和愉悦的享受。
我在引导学生初步赏析这些课文开头的秀丽、高远之美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有学生在题为“秋天的美”的作文中是这样开篇的:多少文人雅士感叹过春之美。提起这些,便让人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少人又因夏而欣喜若狂,让人想起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有多少人想去那冰冻数尺的北极,每当此时,便让人有“独钓寒江雪”的梦想。而我一个15岁的青少年却更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并要大声赞美秋天的美。该学生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诗人赞美四季之景的精湛诗句,并在对比中突出秋景之美,使人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
二、学会开门见山法,以“首句标其目”
这里的“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以比喻开头就像开门一样,就能从打开的门中看见远处的山峰。意即文章的开头就切题,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直奔文章的中心,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使用这种方法,能一下子引出文章的中心问题或主旨。
如《背影》一课,开篇就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朴素的叙述之中蕴含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同时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再如《白杨礼赞》开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可作者开篇就说“实在不平凡”,既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的感情,又吸引着读者:因何而赞?使读者带着赞美白杨树的感情急不可耐地往下读,从而了解全文要写的内容。这种开门见山之效真是妙不可言。
在学生初步赏析到这些课文“首句标其目”之效后,我就激发学生也来露一手。结果有学生在《欢乐的元宵节》中有这样的开头:哇噻!期盼已久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都十分激动,个个主动请缨,参加家庭元宵庆贺活动。这样开门见山,既直接点题,又总领全文,还为欢乐的节日奠下祥和、快乐的基调。
三、学会排比反复法,使“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即在文章的开篇就运用排比、反复等方法,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震撼读者的心灵。
如《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一文的开头:“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既有力地说明了各种花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又激起读者对花草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水到渠成地将读者带入到转基因花的世界。
学生赏析这些课文,感受到了“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之艺术效果后,也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自己来“秀”一手,结果写的文章开头精彩纷呈。如有学生写的《我的语文老师》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美丽的梦,五彩斑斓;有人说,人生像一首歌,有宁静也有激越,我说……”再如学生作文《与压力同行》:“出生时,生存是一种压力;小时候,长大是一种压力;现在,责任是一种压力;未来创业更是一种压力!”这些比喻、排比式的开头,语言优美、句式整齐,又有破竹之气势,催人奋进。
四、学会设置悬念法,达“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之效
“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产生一睹为快之感,同时还可使文章更加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如《草》一文的开头:“二班长杨光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着,回想着,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里。”读到这样的开头,读者必然要问:“二班长杨光是谁?”“怎么会昏迷的?”“又为什么会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呢?”这一系列疑问必然会促使读者一气呵成地读完整个故事。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3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套作呢?我们先从一则病例谈起。
【病文展示】
沉默的父爱
彭明一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里说,最使他难忘的是他的老师,而我要说最使我难忘的,不是别人,是我父亲。
被风雨垒起的岁月,刻在父亲的额角上,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落花意已去,父亲的风采不再依旧,遍地枯叶盖住了逝去的痕迹,萋萋芳草早已销声匿迹。
(语言很美,颇有诗意,可惜是别人赞美父亲的诗句,不是自己独特的感受。)
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仅仅有一次,他的手高高扬起,好像要落下来,我用手一挡,父亲的手偏向了一边,奶奶笑了,妈妈笑了,他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他爱我,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这一段父亲“假打”的文字,从情节到句式,都是从《我的老师》里学来的,只是把魏巍的“教鞭”换成了“手”。)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会哭一整天。父亲常从疲惫的母亲手中抱起我,一刻不停地哄我入睡。稍长大些,听说街上有南方来的新鲜水果。在当时,那些都是稀罕东西,而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太好,父亲咬牙去买了些荔枝。 他自己舍不得吃,一颗颗拿来喂我。
(“咬牙”一词很有表现力,既写出了家庭经济条件的窘迫,又写出了父爱的无私。 )
有一回我生病了,父亲立刻带我去医院。我迷迷糊糊地趴在他的背上,听着他急促的喘息声。正巧,那天不知为什么发热的人很多,我们就坐在椅子上等候,当时我一点力气也没有,只知道父亲过些时候碰下我的额头,问我好没好些,还催前面的人快些。终于轮到我了,是一个年轻的小护士给我扎针,因为我血管细不容易找到,那个小护士连扎三针都没有扎好。一向为人亲切的父亲一下子生气起来,对着护士大喊了一句:“你别扎了,看孩子疼的,快叫医生!”他一向对人很好,从不大吵,可现在为了我这样和别人说话。
(这个情节在其他同学的作文里屡屡出现,主角多半是母亲,这里只是把别人的母亲换成了自己的父亲。 )
父亲对我很宽容,他教我上网打游戏,我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时为我辩解。那一回,我获得了奖学金,他得知后,只是稍稍看了我一眼,嘴唇动了动,又继续他的工作去了。后来听说,他与朋友喝酒时,三句不离儿子拿奖学金的事。听到他那位朋友的叙述,我脸红到了脖子根。
(“稍稍看了我一眼,嘴唇动了动”,细节描写很传神。 )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爱我家,我爱我父亲。
【病因诊断】
文章内容丰富,材料较为翔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但是,读罢全文,我们未被感动,究其原因,就在于抄袭、借用的材料太多,真正自己想说的话太少。比如,第二段对父亲的赞颂,诗一样的语言,确实很美,但那完全是抄来的诗句。 第三段写父亲“假打”,故事很有表现力,但是从情节到句式,都是从《我的老师》那里移植过来的。 在医院对护士态度粗暴,此情节在中学生作文中也屡见不鲜。有了这些移植和抄袭,内容有假,感情自然也就不真实了。 借别人的材料来赞颂父亲,说明你赞颂的是别人的父亲、大众的父亲,而不是自己的父亲,假事矫情,文章怎能打动读者呢?
【修改提示】
一、 删除
一字不动地抄来的诗句,从《我的老师》里改编的“假打”的情节,他人作文里出现的与护士吵架的情节,没有新鲜感,破坏真实性,统统需要删除。
二、 增补
努力开动机器,寻找留在记忆里的曾经深深感动过自己的“父爱”。增补两三个生动的事例,以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三、 深思
对一些事件可以深入挖掘,作出新的解读。 比如,父亲教“我”上网打游戏,我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时为“我”辩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从这里发现父亲有价值的品格?有了这样的深思,就可以在立意上有新突破,写出好文章来。
【升格文展】
沉默的父爱
彭明一
年轻时的父亲,经常一身西装,昂首阔步,一副大框眼镜,两手放于身后,英气十足。就连一提起父亲就满腹怨言的母亲也承认,年轻时的父亲,确实潇洒。
(通过母亲之口展现年轻时父亲的形象,“满腹怨言”突出母亲的夸赞,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更具真实性。)
如今的父亲,身材早就走形,只能从背影中略微找到些当年的影子。尽管他的人生平淡至极,但他脸上自信的微笑又着实让人猜不透。然而,更让人猜不透的还是他对我的态度。
(“平淡至极”、“自信”、“微笑”、“猜不透”等语寓褒于贬,含而不露;“走形”一词生动形象、不落俗套。)
听母亲讲,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会哭一整天。父亲常从疲惫的母亲手中抱起我,紧紧地搂在怀里,一边踱步,一边哄我入睡。有一回,双腿被蚊子叮得满是包,竟浑然不知。一天晚上,父亲照例哄我入睡,我却不停地啼哭。气恼之极,父亲忍不住打了我一巴掌。就这一下,父亲当时就后悔了,哄好我之后,躲在一旁偷偷地哭了,眼泪簌簌地落在那件蓝外套上。事情过去多年,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但父亲落泪的模样,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心头。
(“双腿被蚊子叮得满是包,竟浑然不知”和“打我后落泪”两个情节写出父爱的独特表现,远离套作之嫌,很有表现力。)
与大多数家长不同,父亲极少过问我学业。让我上网打游戏的是他;允许我放下课本,偷着去玩的是他;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为我辩解的也是他。怎样会有这样一位父亲?在感激他的宽容之余,我对他有了些许不满。那一回,我获得了奖学金,他得知后,只是稍稍看了我一眼,嘴唇动了动,又继续他的工作去了。后来听说,他与朋友喝酒时,三句不离儿子拿奖学金的事。听到他那位朋友的叙述,我脸红到了脖子根,为我那父亲的好气又好笑。
(写父亲对“我”的“不爱”之爱,在“我”的不解中展现父爱的超常和独特,暗扣开头的“猜不透”等语。)
今年春节,父亲没有在家过年,电话里我们父子随谈了几句,无多言语。“自己快乐就好!”与亲戚们那些“鹏程万里”之类的祝福不同,父亲依然是那样淡淡的语气,不甚关心的样子。
最近,听专家讲“草根”文化,我忽然觉得父亲就是长在地下的草根,不慕荣耀,不图虚名,不堕落亦不强求,不自负亦不自卑,心向美善,顺其自然。他这样地生活着,也这样塑造他的儿子。
(借助听专家讲“草根文化”后的顿悟实现情感的转变,完成对父亲的理性认识,也揭示了主旨。)
父亲,谢谢你!谢谢你无言的教诲!
【升格启示】
感情真挚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不泛泛而论,不虚情假意,表达的情感真实、自然、质朴,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升格文的成功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一、 在真实的描写中现真情
加水的酒不醇,纸做的花不香,抄袭或变相抄袭,拷贝他人,必然无病,矫揉造作。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写作时掏心挖肺,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这样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原文东拼西凑,尽管有名家时文的内容,但不是自己的,自然打动不了读者。而升格文删除“假打”等内容,换上“双腿被蚊子叮得满是包,竟浑然不知”和“打我后落泪”等情节,这就好比撤掉借来的桌椅,就在土炕上用自家的土特产招待客人,虽然没有刻意的隆重,倒也不失一份真情。
二、 在独特的发现中现真情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绿叶,即使对于同一片叶子,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去打量,也会有不同的发现,而有了这不同的发现便有了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要写好作文,就要善于思考,善于从普通、寻常的材料中发现新意义。父亲让“我”上网打游戏,我考试成绩惨不忍睹时为“我”辩解,有人可能由此而认为父亲不负责,而我们的作者却看出了父亲不慕荣耀、不图虚名、不堕落亦不强求和顺其自然的品格,材料是普通的,认识却是新颖独到的。这样来刻画人物,文章自然就情真意切了。
三、 在情感的变化中现真情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情感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就要善于在动态中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升格文开始对父亲的评价不高,他“平淡至极”又不失自信的微笑,甚至对“我”的态度,也都让人看不透,叙述了几件事情之后,作者还觉得父亲“好气又好笑”,直至听了专家讲“草根文化”,才意识到父亲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人,敬意油然而生。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正是在对自己认识过程的描写中,展现了对父亲的深深的敬意,感觉真实可信。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体验教学;新课标;语文课堂
一、利用语言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以语言描述情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情境体验的方法。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主要表现在课文导语的设计和体味文本词语或语句含义两个方面。不同的课文由于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所以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导语,营造符合课文感情基调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在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在描述中要精选一些可以用感官体会的具象性词句,这样可以使知识信息真切而形象地映入学生的感知之中,给他们审美愉悦。
例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吟咏春天的诗句?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心莫共花争发”“二月春风似剪刀”等诗句,这些诗句使学生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春意萌动的生动场景,通过诗句意境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也就的自然而然地触动了学生心中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课文中的这些自然景色,你是从哪里体察到的?”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随着审美情景自然而然地打开,进入文章展现的情感世界,进而把课文中的“彼情彼景”转化为“我情我景”,更深入地体验文章的艺术真谛。
二、借助多媒体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恰当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可以使教材这一静态客体,变得富有动态感,促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向生命的深层次发展,从而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春》中写“春雨”的那部分深情地朗读。听后,请学生描绘春雨的特征。在把夏雨和春雨的描写比对之后,提问:“为什么朱自清描绘的春雨那么美妙动人,而老舍写的夏雨却凶猛可怕?”学生联系课文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答案:朱自清描绘春雨的种种特点,是为了表达他对春天的无比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向读者展示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从而让人体会到祥子生活的艰难痛苦。这样,又回到了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上。应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应该辅助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的使用绝不能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也不能用的过滥,而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三、围绕问题描述情境,实施体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围绕问题的出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在需要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持续高昂,使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充实,使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使每个学生活动充分,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之中。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学生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知识水平和结构发生冲突时,但却不知如何解决的心理困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依赖于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探索的心理意愿,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提高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学习在特定环境下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写法”设置了问题情境:课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并围绕这一问题设置了一组序列性较强的问题(划出四次背影的描写,看看哪次背影印象最深?引导到第二次“车站送别”场面上),适时追问:为什么买橘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父爱?讨论交流后,进一步思考:其他三次背影与这第二次背影有什么关系?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开展讨论: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这种感情?由于成功设置了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迸发出众多思维的火花。学生所作的回答,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父亲是在身心疲惫,承受着巨大的生活与情感压力的情况下,亲自为儿子买橘,这背影真正凝聚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于是,我马上引导总结:“是啊,正是在如此特定的环境下,父亲买橘的一举一动,那‘蹒跚’的步履,那‘肥胖’的身影,那努力的一‘攀’一‘缩’,让儿子流下了感激的泪,也深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对文中父亲的背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带入虚实相生,充满张力的思维情境中。
总之,体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学、去想、去做、去说,我们教师宜鼓励学生生成积极的体验,学生如若产生消极体验,应加以引导,指引学生积极走进真实的生活,避开毫无价值的虚假、空洞、粗浅体验,启发学生在阅读及写作体验中不懈追求、感悟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仕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J].语文教研,2010(35)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小诗 《繁星》 爱的哲学 艺术探索
冰心是中国小诗的奠基人,《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收入诗人一九一九年冬至一九二一年秋所写小诗一百六十四首,最初发表于北京的《晨报》,后结集由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二三年出版。《繁星》是冰心小诗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小诗的拓荒之作。
一、仿用泰戈尔的形式收集零碎的思想
当时受“五四”精神鼓舞的文学青年,冲破古典格律的羁绊,大胆吸收外国诗歌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努力探索,创造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迥然不同的新诗,有一种类似小杂感之类的“小诗”或“短诗”,而冰心就是最早写这类“小诗”的诗人。她的《繁星》和《春水》两部小诗集风靡一时,反响很大,给后来的新诗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冰心曾说:“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看着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1]当时,冰心正在大学读书,在“五四”新文化的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仅有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散文等。她就像一个欣喜若狂的孩子,贪婪地阅读着,而且“遇有什么特别的句子,就三言两语的写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的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的……写上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诗集中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几句的短诗。于是她心为之一动,觉得把笔记本上记的那些三言两语,加以整理,不也是诗吗?于是便有了《繁星》和其后的《春水》。[2]
从上面的自述中,可以明白三点,她写这些小诗,一是受文学新潮流的影响,是时代的产物;二是外国文学形式的直接启发和借鉴;三是内心感触的自然流露,字字句句饱含真情。
二、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
《繁星》共收短诗一节,因是作者“零碎的思想”的汇集,因此诗的内容非常宽广丰富,而其中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在她纯洁欢悦的心灵里,自然是天之骄子,美丽而不妖冶,端庄而不矜持。那“深蓝的天空”,“闪烁着”的“繁星”,“飞溅的浪花”,“晚来的潮水”,“无声的树影”,“料峭的天风”,“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露珠,蜜蜂,流星,大海,山影,晚霞,等等,无不饱含温柔的情思,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诱人的芳香。在这丰富多彩、美丽神奇的大自然面前,诗人的“心弦”被重重敲响,引起万千思绪,为自然的美所陶醉。景是如此美,点点处处华光四射!人呢,也是美的。在诗人笔下,“母亲”就是大写的“人”,“母爱”就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是生的慰安、美的典范。因此,她热诚地赞美:“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对母亲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视“母爱”为神圣而至高无上的爱!
诗人歌颂自然,赞美“母爱”。这固然抒发了她内心的真情实感,但又不停留在事物表面和直接意义上,而更多地是寓情于景,努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言论的花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空中的鸟!何必与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等等,都显露出朴素而深邃的道理,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启迪。另外还有一些诗,如:“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我的朋友!起来罢,春光来了,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等等,热情鼓励青年珍惜青春,努力向上,面向未来,具有健康积极的意义。
三、《繁星》的艺术探索
(一)短小精悍,不拘一格,在随意的挥写里蕴藏着朴素的哲理
诗言志。冰心要抒写的是“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诗虽短,内容并不单薄、草率,是浓缩了的“短”,话短而意长。就像蜜蜂一样,身体虽小,却有敏锐的感官和尖利的针刺,或讽刺,或讲述道理,往往鞭辟透里,一针见血。三言两语的诗句,寄托点点滴滴的感想,景与情一致,情与理和谐。因其表现的是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常理”,浅显而不深奥,因此能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从中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相类似的种种真实而亲切的情景。
(二)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繁星》清新淡雅,诗人通过一系列特别的意象,建构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典文化传统对冰心小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绘画是表现精彩瞬间的空间艺术,冰心在小诗里抓住的就是一些精彩的瞬间。冰心选择一些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诗歌意象系统。在这个意象系统里,有父亲、母亲、弟弟和小孩子构成的家庭与人类系列,有大海、鲜花、鸟儿等构成的自然系列,有星星、月亮等构成的宇宙系列,童心把这三个系列中的意象紧紧地统一在一起。《繁星・八》写道:
残花缀在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鸟儿飞去时使缀在枝上的残花撒得满地,残花、树枝、鸟儿这些意象的组合有着特殊的意味。诗人从落红满地中获得生命意味的顿悟,诗作为流动的时间艺术于刹那间成为静止的空间艺术,诗于刹那间获得永恒的绘画之美。绘画抓住宇宙中的一个瞬间,而小诗正是诗人表现瞬间稍纵即逝的意绪。当诗人找到特殊的具象承载瞬间的意绪时,诗中的具象就转化为意象,同时具象也成为绘画中的具象,诗中有画便产生了特别的意蕴。
《繁星》色彩清丽,层次感强,而绘画非常讲究色彩的运用和层次的设计,所以《繁星》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容易在读者的视界里绘成一幅幅美的图画。玫瑰红、残花的落红、芽儿的嫩绿、花儿的淡白、果儿的深红,再加上落日与斜阳、月儿的朦胧、繁星的光明等,这些色彩已经带上诗人的感彩,成了创作主体的对象化存在。诗人同时讲究叙述的层次和构图的层次,使《繁星》的立体感很强。也就是说,《繁星》是色彩清丽的立体画卷。《繁星・一四四》写道:
塔边,
花底,
微风吹着发儿,
是冷也曾何冷!
这古院――
这黄昏――
这丝丝诗意――
绕住了斜阳和我。
斜阳、塔边、古院、花底和我构成从高到低的层次,塔边、古院、花底是静态的美,斜阳和我是动态的美。黄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诗意产生,画意产生,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正因为作者不是有意写诗,因此她不讲究格律,不雕琢辞藻,有韵固然好,无韵也很美,听任诗句从心中自由涌出,极其自然和谐。我们读《繁星》,不管是有韵或无韵,都感到十分朴素亲切,自然流畅,有着强烈的音乐感。如:“月明之夜的梦呵!远呢?近呢?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听――听,这微击心弦的声!眼前光雾万重,柔波如醉呵!沉――沉。”不仅文字优美,而且音乐性很强,像穿涧的山泉,悦耳中听;像抒情的小曲,委婉柔和,把读者带进诗的美妙境界。
(三)典雅与晓畅的语言
古文学的典雅与含蓄是现当代人所赞扬的语言风格,在明白晓畅的白话文中,运用典雅的语言,使语言更加清新隽永,从而形成了《繁星》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繁星》的许多小诗中,典雅的特色随处可见,冰心将古典诗文的神韵巧妙地运用于白话诗歌中,如“阶边,花底,微风吹着发儿,是冷也何曾冷!这古院,这黄昏,这丝丝诗意,绕住了斜阳和我。”这几句诗体现出她和谐的诗情,在这暮色笼照的古院旁,在只剩下一抹余晖的夕阳下,静穆中增添了些许苍凉的味道,有点“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略带有古典的语言中又不失雅致,古院和黄昏,是古诗词中最常用的字词,在这儿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带有古诗的深邃,却不似古诗一般含蓄,它通俗易懂。深蓝的太空中繁星闪烁着,是她们无心的对语和赞叹。童年是人生之始,纯洁无瑕,有一个绚丽的幻想天空,如幻似梦般美好。但童年又如梦一般短暂。因此,冰心感叹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她用二十多字写出甜美的童年,不难看出,这首小诗的文字是清新典雅的,是清新朴实的,又含一点淡淡的忧愁,就如同古典诗词般富有韵味。童年美好却极短暂,如梦一般短暂,白居易也曾在诗中说:“来如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就是童年,抓不着留不住,只能是内心深处的一点回忆。冰心用清新典雅的语言来描绘童年,尽管是温柔的,但还是掩不住淡淡的忧伤。在这首小诗中,文字典雅清丽,极富诗情,却又通俗明了,不似古诗词那般深邃难懂,带着一丝愁绪的温柔,却有着欲说还休的韵味,将童年与现实的差距和隔阂说得清晰明了,这就是典雅之美与晓畅的文风所达到的效果,让人在古与今之间漫游,既体会了古典的典雅之美,也享受到现代白话文的晓畅通俗。
冰心将古文学的典雅之风与现代白话文的通俗晓畅相结合,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做了完美的结合,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注释:
[1]引自冰心:《冰心全集 自序》,1932年。
[2]冰心:《我是怎样写和的》,诗刊,1959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江锡铨,曹金林.中国现代文学使用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赞美父亲的诗句范文6
白羽平有些油画以白色为主色调,《沃野》《雪野》《暖冬》《炊烟》《塞外雪》《川寒侵玉》《高原银色》这些画幅都是冬日雪景,屋舍和村落、沟壑和山岗都披上了白雪的盛装,有的清丽朗阔,有的天地苍茫,这是覆盖也是包容。大千世界有不尽的春去秋来、繁花败叶、圣徒逆子、爱恨情仇、日月沧桑,都被一片白雪包容,呈现出声息寂然的和谐与平静,这无疑是画家纯净的审美理想。郭虎与之相暗合,他对白雪情有独钟,成为他许多诗篇的主体意象:在他心中雪花是天使的羽毛,是“盐初恋这婴儿的皓眸”,“每一个单纯的心灵多么向往白色 /母爱土地少女的胸膛 /只要世界一息尚存”,“还有纯银打造的校园时光 /蚕绵与思念哪一个更高贵 /那个如泪似水叫雪的女孩”(《那白,那落雪》)。他赋予白雪以至纯至美的象征,少年时光该是怎样令人神往。“这纯粹的白梨花与鸽子开遍天涯 /像诗人的内心孤独又安静 /圣徒杯中洗过的火焰 /蛰伏在生命原色的干净 ”(《雪地》)。白雪赋予他以诗意联想和诗意升华:“走进雪地你会忘记所有忧郁 /回到襁褓回到诗人内心的白”,“一些心地纯洁的人在雪地里多梦 /思念的诗行散漫而去,像寓言中的狐狸穿过雪地”(《走进雪地》)。因为“雪落到地上就像诗落到心里”(《雪一》),因为“童心踏雪看世界美如初遇”,又因为“雪的疼痛比凌迟更惨烈”(《雪二》),所以他相信“一种美足以摧毁一座城池一个世界 /生命在某个细节的结绳处绽放过泪水的笑靥 /心中的大雪恣意飘洒像一场早已准备好的盛宴 /守望玫瑰就是守望飞雪中的火焰”(《舞者》),他对纯净心灵和纯净世界的追寻,有着圣徒般的执著和宗教般的虔诚。
白羽平早已离开右玉,在京城先求学后执教,却是右玉的日光月华开启了他的智慧,却是右玉纯朴的土地抚育他成长,他的生命之根和灵感之源都在故乡。他的画取材于故乡,画杀虎口,画菜木贝,画夕阳西窑沟,画东黄家窑,画深秋、画斜阳,画老城,也画他心中的审美造型。他都以黄色为主色,那是高天之下厚土的颜色,那是埋藏着英魂和忠骨的土地,那是埋藏着光荣与梦想的土地,那是埋藏着屈辱和泪水的土地,也是埋藏着许多未解之谜的土地,他像艾青那样把自己的赞美诗以色彩为象征,“呈现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浅黄、深黄、橙黄在光线变幻中,在蔚蓝或灰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或明彻高邈、或朴厚沉雄,或奇崛神秘,或意蕴迷蒙,笔致如天马行空,构图含象外之象。诗人郭虎也是这样,他深知这片黄土地是生命的原色,他的前世今生都和右玉水融。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傲视群雄奔袭奇绝的金戈铁马 /在一个月夜山倒海泄红颜尽失 //多少年又多少年长城之前 /匈奴的钩镰在我父亲的责任田里 /割草战马在沧头河边饮水/胯下的皮囊酒壶掉进岁月深处 //长城对于长城内外的血缘形同虚设 /哪一个杀虎口的汉子敢信誓旦旦 /说我的血管里没有匈奴的点滴”(《焉支山,焉支山》),昔日的侵扰和抵御、鲜血和泪水、痛苦和仇恨都在时间里溶解,在记忆中淡远,并化为民族和睦的生活图景,诗人的历史感悟与现实体验在场景的切换中呈现。面对崭新的时代和崭新的生活,他自豪地呼喊《杀虎口,一个雄性凛冽的名字》,伫立于斯,看到“大雪终于循着一种远古飘逸的仙姿 /进入我的视野眼花缭乱在我梦的天空飘扬不息”;伫立于斯,“只能遥遥感受内心深处那块处女地的温馨”(《晶莹杀虎口》)。昔日的黄沙遍野荒山秃岭,如今的《杀虎口,我美丽的家乡》“当秋意渐凉田野蒙霜/杏子树红李子树黄”,“当月华的轻纱披在村庄之上 /你更像一位娇美的新娘”。由于不可按捺的激情激荡,他的赞美还略显直白,倒是他那些灵魂的雕像,更深邃凝重地表现出雄性气质、哲思蕴含和人性意味。“善行与罪恶在红尘间飘来荡去居无定所 /不像有的星早已成为痕迹仍清晰可见 /有的人烙在心里永不结痂 /成为比星痕更疼的痛”(《夜空这册大字典》)“心
中装着太阳的人昼夜兼程 /黎明前在被雪;覆盖的冰面隐忍”(《沙棘果也在点亮雪地》)。这就是诗化的右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