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管理;质量;进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钢铁产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大力发展钢铁行业,导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从2010年起,国家众多大型钢铁企业逐步步入了微利时代,那么如何在钢铁业快速增长期的过程中,保持高产值、高利润的回报,是每家钢铁企业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融入WTO大家庭后,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运用科技管理创新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得以改变,从粗放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带动企业高速增长的盈利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起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使得大型钢铁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逐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依靠科技管理的力量使得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利润率逐步提升。

科研项目在创新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钢铁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渗入到了各层各业中,通过改进运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的优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九大管理领域,其主要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整体管理等。对于科研项目而言,除一般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成果隐形等。

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单位的科研项目从项目论证、制定项目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实施节点控制、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结题等部分组成。以某大型钢铁厂为例,其大多数科研项目具有项目的特征,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科研活动。事实上,在许多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项目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笔者从事科技管理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缺少适合具体项目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是一种已获得公认的管理项目的科学管理模式。而与项目管理的特点相对照,科研活动与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使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

科研项目是一种创新的活动,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一方面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灵活的反应机制,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的创新管理是探索一种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管理组织形式。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随着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要从各个方面节约成本,包括科研项目成本也要控制。科研项目成本控制并非指压缩科研项目规模或者减少科研项目投资,而是指减少科研项目中不必要的开支,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科研项目成果。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要和科研项目成果收益结合起来。某大型钢铁企业使用成本倒逼手段来管理科研项目的成本,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获取的利益比例,来进行不同的投入,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时候科研项目投入较大,但是科研项目收益几乎没有,一旦新产品开发出来,受到市场的欢迎,则要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改进产品性能。到产品的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改进科研项目投入要收缩,直至完全取消。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所谓静态风险是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的风险,”即由于人们的行为失误造成的主观风险;“动态风险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即环境、技术、管理的因素造成的客观因素的风险。

科研项目中的风险大多是动态风险,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主要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对于一个新的科研项目还没有现成的技术风险模式可以参考,也不能完全掌控项目实施过程所潜在的对项目不利技术事件和因素。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及信息搜集的程度相对应,这里所指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大解,项目进度把握不够,不能预测成本等。外部信息包括:该科研领域的前沿水平,市场预测不足,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当信息不对称时,不确定性增加,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不确定性减少,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减少。显然,风险管理的重要策略是加大信息量的搜集,以进行有效的决策。

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分为:质量策划、质量实施、质量检查、质量改进的PDCA模式进行。我单位的科研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最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大致步骤分为:编制一个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相应的进展,再编制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然后从计划中明确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控制有碍科研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最终达到质量要求。

同样,科研项目按不同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项目质量的实际情况与项目质量标准相比较,确认项目质量误差,采取纠编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问题,确保科研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贯穿全过程的一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对科研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

某大型钢铁企业按科研项目形成过程将进度的管理划分为项目策划、启动和项目执行、服务两个阶段。 项目策划、启动阶段控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性的沟通,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有关项目信息,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目标和进度要求。策划、启动阶段控制重在立项安排。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管理的任务是:编制质量策划书、拟定进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控制相关节点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等。计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员需求、资源配置与资金预算,毕竟人、财、物的合理安排,保证进度计划顺利执行。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是项目进度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

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科建设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研项目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在项目申报的阶段,就对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实行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制度,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预算、经费的来源和支出预算进行审核,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负责人按照项目进度、项目需求、项目调整实行专项管理,切实有效的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支出。

现行科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科学管理意识单薄,缺少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手段

目前,在我单位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人员甚至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技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的事,他们所从事的是具体的科研开发活动,是被管理的一方,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按考核目标完成科研任务,因而他们所关注的只是所承担项目的技术发展进程。其实,科技管理是对整个科技开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在不同的部门或组织机构,科技管理的范围、内容、任务、方法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作为科技开发活动基本组织单元的项目组,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一般的技术人员,都有必要掌握科学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项目的研究进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样有利于加快科研开发项目的进度。

缺少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是科技团队中有决策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对科技开发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既负责科研团队研究学术方向的确定,也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等。依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个有成效的项目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优秀的领导能力、快速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凡的沟通能力、高效的激励能力及其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因此,重视对复合型人才梯队的建设及项目负责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是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重点培训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学习项目管理的规律、计划、控制、团队建设等理论知识,其次也要学习项目管理技术,如网络技术、进度管理、项目预算及成本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来提高复合型项目人才的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缺少多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钢铁企业所涉及的较多的各类科技项目,有些项目需要同时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例如:人员、资金、设备、仪器等。各业务、职能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下建立一个特殊的群体:科研团队,根据项目需要,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组成。优秀的项目团队具有技能互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高、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容易达成共识、高度的合作互助、高度信任等特点,在运作上具有高效率。但是,高效率的科研团队不是一开始就能形成的,任何团队从建立到有效运作都有一个过程。优秀科研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共同职责。其中,团队成员间的良好沟通与信息交流是建设优秀团队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解决分歧、促进合作,提高团队效能。因此,搭建协同管理平台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实践证明,对钢铁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急速发展与钢铁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钢铁行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支持了很多科技项目,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由此可见,要提高钢铁企业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及创新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现今,科研项目日趋复杂,实践范围日益广泛,钢铁企业中科研项目管理实践的深入发展又急需一套管理方法保驾护航,而且应该是综合了多个领域的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必将对钢铁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一种有力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改善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科研项目的成功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清.科研单位项目管理模式浅析[J].科技资讯,2006(5):218.219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思考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兴旺发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新思想、新技术产生的重要地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活动创新关系到知识创新活动开展效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如何提高高校的科技项目管理能力成为一项热点内容。

一、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肩负着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当今时代是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要看其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要看其管理能力是否过硬,谁拥有了管理创新优势,谁就能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高校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不仅仅要培养创新人才还要进行科学研究,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源泉。高校不仅要有专家学者,还要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管理专家”,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

(二)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

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是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也就是科技创新活动系统要素的积极互动。系统要素主要是指学校各类与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有关的机构,如各学校、院(系)、学科、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 服务、咨询)中心,及各职能管理机构等,也包括成建制的研究室和课题组。这些要素必须实现积极互动才能更好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果,这就需要科学的项目管理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会有力地推动高校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科技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一直以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水平仍然不高。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完成的,简单直接的分配项目,却未形成综合、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落后,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介入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术自由和学术研究的多样性。还有就是科技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也在信息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进程还需加快。所以,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科技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设立更加开放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高校科研队伍整合和资源共享比较困难,必须打破束缚创新活动的管理模式,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充分激发高校在学科交叉综合、人才基础雄厚、学术氛围宽松、国内外合作交流活跃、信息灵通等方面的优势, 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强调创新也不能放弃管理,只有加强管理建立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机制才能更好的激发创新。建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立项―实施―结题三段式质量控制体制和机制,对于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要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追踪。科技项目运行机制要创新,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组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中介机构,筹建或合建高校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校科技研发项目并逐步进入市场,促进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完善分配体制创新。引入科研评价制度,从教学成效、科研绩效、成果产出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科研人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将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岗位评定、各种奖励与科技人员的项目完成目标情况、获奖情况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等挂钩,设立考核指标,量化考核体系,必要的还要在经费上给予配套或奖励。将管理与效益切实挂钩,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高校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提升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战略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来,在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最后的成果鉴定和验收、项目后续跟踪等阶段得到广泛应用。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信息源头是唯一的,但是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也就是要做到任何业务流程有关的授权人员都可以从指定的数据库中调用项目的原始数据和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

三、结语

科技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也是实现高效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要谋求适应社会发展的科研管理机制,用创新的理念来管理科研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另外,高校要与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业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来发挥科技项目的最大效益。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以及高校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出新的方法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峰,王化兰.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74-77.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3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五年三月二日

附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学技术部是创新基金的主管部门,财政部是创新基金的监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创新基金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基金资助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科学技术部每年年初制定并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明确创新基金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

第九条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应按管理中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须知》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创新基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项目推荐单位推荐。推荐单位是指熟悉企业及项目情况的当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之前应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项目推荐单位和管理中心要采取公开方式受理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受理审查合格后,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管理中心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审查

第十二条立项审查方式包括专家评审、专家咨询、科技评估等。由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应的立项审查方式。

对技术、产品相近的项目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对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强、技术集成、技术领域分布相对分散的个性化项目,可委托科技评估机构评估。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由管理中心聘任或认可,并进入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对审查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四条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须在经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认定的评估机构中选择。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并在有关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评估机构应从事过评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经验;

(四)有良好的业绩和信誉;

(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第十五条专家应依据评审、评估工作规范和审查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查意见。在审查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必要时管理中心可委托专家组到申请企业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为保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审查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审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七条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所审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管理中心尊重评估机构和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十八条管理中心根据评估机构的工作质量及行为规范情况,对评估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和科技信用评价管理。管理中心于每年底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创新基金立项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可对项目进行复审。

第二十条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应在创新基金网站以及相关新闻媒体上立项项目公告。公告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

第二十一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管理中心在异议期满后应与立项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将合同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对于有重大异议的项目,管理中心暂不签定合同,并对项目进行复议。需撤消项目时须报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立项审查未通过或未获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立项通知书》。不立项项目的申请企业当年不得再次申报项目。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

第二十三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依据本办法负责制订《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

(二)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实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应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对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报告。

(三)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第二十六条管理中心根据企业定期报表、地方监理意见、实地检查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二十七条项目承担企业因客观原因需对合同目标调整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事件的,管理中心可按合同终止执行项目,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企业应提出申请报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版权所有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十条一般项目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验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管理中心组织验收。管理中心依据《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做出验收合格、验收基本合格、验收不合格的结论意见,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六章附则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4

本文作者:金福兰李向辉李丰男工作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查新委托单位遍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苏州地区的查新量最多,其次是南京、南通、无锡和泰州,仅是苏州和南京两地的项目数之和就达到了总量的50%以上。查新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或发展速度显著正相关。江苏有13个省辖市,查新项目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等发达的苏南地区,而广大的苏北地区却占很少的比例。苏北地区也只有南通和泰州相对量多,这与近年来,苏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也相吻合。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要发展,苏北更要加快发展。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苏北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苏北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不仅要积极争取相关的扶持政策,更要提高创新和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再更多地投入到引进技术和再创新中,形成良性循环。

可见,具有新颖性的项目数量和比例在总体上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完全不具备新颖性的项目则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以上分析结果提示:近年来,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在逐年提高,其中有科技查新的一部分积极贡献。科技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也需要准确、及时的科技信息投入。科技查新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信息咨询活动,始终服务于科技创新。众所周知,创新具有风险性,创新过程中常面临多种选择。选择错了,决策有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依据可靠的科技查新作为决策依据,将显著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我们应进一步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科技查新项目的查新范围分布从本中心2008年~2011年查新委托的查新范围分布数据(见表5)可见,近四年委托项目所要求的文献检索范围多为国内,占据了总量的87%,国内外查新要求只占总项目数的13%,虽然在2008年~2010年,江苏省国内外查新的项目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别占年度总项目数的13.2%、13.5%和13.9%,特别是在2010年,其国内外查新项目数同比增长了24%,但是在2011年,国内外查新项目数的增长速度放缓,占总量的比例则出现了下降(见图5)。这些数据分析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目前江苏科技创新活动频繁、投入较多,但科技创新的质量还不够高,江苏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活动依然是以“国内领先”、“国内首创”为主要目标,与江苏的发展水平和目标极不相称。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目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技创新效率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更应注意节约和提高效率,把有限的投入用好,更高效地利用各种科技研发投入。创新主体要有更多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科技创新管理者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创新主体进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加快江苏科技创新层次的提高,加快企业及产业的现代化步伐。

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查新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对查新项目本身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还能够进一步洞察其地方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笔者对本中心完成的查新项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江苏在电子、机械、化工及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比较活跃,其中,电子、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加强,化工、生物等产业正在调整,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加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查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速度显著正相关。虽然,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其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江苏在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并要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更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效率。相信,对科技查新项目的分析,可以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层次的重要信息,为宏观科技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科技查新项目信息所蕴含的情报,对于科技创新及科技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借此文,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和利用科技查新:科技创新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查新的意识,树立要创新先查新、先查新助高新的理念,不断有效、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和掌握科技查新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科技查新工作者更要加倍努力,致力于优质查新,不断助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5

关键词:科技创新;全寿命周期管理;科技创新型企业

作者简介:徐翀(1980-),男,河南南阳人,国网能源研究院,工程师。(北京 100052)林祺蔚(1974-),女,福建福州人,济南电力设计院,注册电气工程师。(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72-02

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深入全面建设,电网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输电线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都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为实施载体来实现。科学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是确保电网企业各项科技创新任务顺利实施和创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和强力支撑。

一、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包括科技规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资源(人才、实验条件等)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等诸多方面,科技项目管理是科技管理的核心内容。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研发经费、人才队伍、实验条件等必要因素的支撑,因此科技项目管理需要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需要专家队伍的咨询把关,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科学高效的立项等环节。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三方面。

1.创新性

科技项目与其他类型项目,如建设项目、施工项目等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即为了实现某一功能、应用、性能等方面的突破而从事的一系列探索性、独创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工作。因此,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常规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具体项目的差异化管理。

2.不确定性

科技项目的计划目标、过程控制及研发成果等环节,与其他类型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体现在研发周期进度、成本投入控制、研发质量标准等很难把握。另外,由于技术本身不成熟造成的技术不确定性将会加大科研开发的工作量和目标实现程度。

3.知识的共享性

科技项目研发需要跨越多个领域、涉及多种学科、涵盖多项技术,对成果的共享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科技攻关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的共享,科技研发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各领域或技术方面的进展,减少重复研发,充分发挥研发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

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事基地提出,主要应用于军队航母、导弹、战斗机等高科技武器的管理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寿命周期管理被广泛运用于各国的交通运输系统、航天科技、国防建设、能源工程等众多领域。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科技项目从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到成果转化推广等过程的统筹管理,目的是降低科技项目的整体研发成本,实现项目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电网企业实施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升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充分促进电网企业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电网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

电网企业科技项目涵盖了科技项目的所有特点,包括基础性、前瞻性、应用性等体现电网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型项目。由于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巨大,下属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地电网发展过程中存在共性和个性问题,因此如何统筹优化科技项目立项、优化科技项目成果推广布局、集约化科技专家资源等,是电网企业科技项目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重要特点。

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见图1。

四、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素

电网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现在各阶段管理的最优化和前一阶段对后阶段的反馈及评价,从而达到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最优。针对每一阶段,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素如下:

1.完善科技规划阶段的决策方法

近年来电网建设步伐加速,电网升级改造的任务繁重,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深化、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电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技术的需求程度、研发周期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平衡后作出客观决策。

2.提高项目立项阶段的管理水平

项目立项是项目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应针对科技规划的目标和重点攻关方向,采用科技专家咨询的办法,对科技规划重点创新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形成科技项目立项的整体框架或立项申报指南。申报指南体现了项目立项与规划的密切衔接,从顶层设计出发,强调协同攻关,强调项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

3.加强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是关系到项目是否如期顺利完成的重要阶段,应加强项目目标控制和管理手段约束。目标控制应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收敛机制和运作机制,并跟踪项目全过程,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设置和资源分配,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的反馈和传递,项目实施应注重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所有科技项目统一编号、规范项目各种信息,对照项目的进度,跟踪项目进展信息的填报和反馈情况。

4.全面衡量验收阶段的研究成果

项目验收阶段是项目成果的检验和鉴定阶段,是衡量项目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阶段。应注重对科技项目创新点的提炼,强化对取得成果的梳理,科技管理部门应采取专家评议的方法,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确保科技项目在完成所有预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验收。

5.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

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项目已经结束,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观点来看,取得了研究成果却代表着项目刚刚开始。新技术在完成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论证、试验验证等步骤后,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是电网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灵魂和出发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企业科技咨询专家库

专家资源是电网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专家咨询工作贯穿了科技项目全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因此,需要构建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的专家库,专家信息应包括专家主要从事专业、参与的科技项目研究、主要经历等重要信息,同时应对专家库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

2.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工作

定期对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开展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培训,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项目决策、项目风险评估等。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科技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管理人才。

3.加强科技知识共享

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水平,扩大已有科技成果、实验资源、领域专家、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研究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研发效率。按照项目研发的各个阶段,建立促进知识共享的方法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进行知识和科研资源传递的共享知识库;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知识资源的转化和融合,构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环境。

4.建立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是反映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从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大方面入手,根据全过程的管理目标细化各种考核评价指标,包括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各环节之间流程的运转效率等,对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科学评价和改进,将促进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彦斌.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4).

[2]侯艳萍.科技项目的特点及其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作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主体机构,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直接关系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积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力度,保证我国的电力行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前景,彻底扭转我国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困境。

1 科技创新是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保持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雄厚的知识产权和高端的科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国现有的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昙花一现,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1]。

“十二五”以来,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呈现加速配置和流动的趋势,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不断加快,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能源资源型企业的重要一份子,电力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落实和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十三五”是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键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电子企业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必须加快构建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形成国际同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有利于实施行业领先战略的体制机制好文化环境,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2 电力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

电力科技是指在整个电力工业生产运转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电力科技创新是指由科技创新主体所启动和实践的,以成功的电力市场开拓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导向,将科技创新的设想作为引入起点,经过研究与开发,从而进一步改变电力科技创新主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社会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对现有的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技术上的创新。

2.1 面临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状况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科技创新的技术不够,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科技创新困境。以中国电建装备研究院为例,中国电建装备研究院在国内拥有25家分支研究所和检测中心,分布于全国8个省市,虽然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然而由于各分支研究所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营业务种类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渠道不畅,从而导致部分分支研究所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追求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对电力科技创新在人才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电力科技创新是需要较多的科技创新人才。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对其后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这也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创新人才特别是杰出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骨干的缺失。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现阶段企业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力科技创新建设中,尤其一些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重大电力技术项目的科技创新存在投入资金甚少的现状,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仍然有待提升。我国对于电力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比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发展。三是科技创新管理松散。基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一些控制和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很难对整个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难以将先进的电力技术攻关形成产业规模,也难以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进来。这种分散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导致了电力行业存在难以跨越式发展的困境[2,3]。

2.2 发展趋势

在现代电力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作用之下,我国电力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持续性且稳定性的发展趋势。为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工业发展的有效性,电力科技应当向着安全性、规模性、经济性方向发展[4]。

一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安全性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高度重视,正是由于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视,使得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电网继电保护以及调度自动化均能够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升。从安全性角度上来说,电力科技应当从电力系统分析控制技术、电网安全防御技术、电网事故恢复技术以及多回直流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电网运行系统的可靠性。二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规模性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在持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着电力需求的持续提升,电力需求的增长态势将呈现出显著的快速性与稳定性,由此也使得我国未来的电力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规模性特点。通过展开对大型水电开发技术、大型核电站建设技术、综合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三是电力科技应当向着经济性方向发展。在我国电力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性发展趋势的体现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之上,电力技术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良好的契合性与适应性。因此,从经济性角度上来看,二次系统的应用优势明显高于一次设备,通过对各种投入少、产出高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电网运行系统的输电能力。

3 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近年来,科技管理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从组织机构、科技人才、制度机制等多个要素建立符合自己发展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各种科技创新项目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由电力企业牵头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各电力企业对于此类项目具备一定程度的技术储备,在研发过程中也是以企业作为主体,可以将研发人员从产品开发部门独立成立单独的研发部门,或者使研发人员的工作独立于产品开发部门的生产技术支持工作。对于以研究院所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将研究院所作为一个整体,扮演研发部门角色,组织开展重大科研课题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其下属的依托企业建立的各分支研究所继续承担工程技术部门的职责,向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如图1所示。

4 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管理举措

在科技创新管理上,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应更多的关注于管理体系的建设,改变各企业科研活动自己负责的分散式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共享平台打造、科技管理方式转变等等一系列管理举措手段,使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与国家和集团战略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激发各企业的创新活力。

4.1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水平

科技创新活动既有连续性又有超越性,稳定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对于电力企业科研院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研发人员招聘时,除了考核应聘者本身专业技能的高低,同时更应注重其个人品质的考核(例如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人才聚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发部门工作的整体氛围;在研发人员培养时,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应专门制定,研发人员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研发人员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更多的关系到动机和主动思考等个人品质相关的因素;在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引入“能上能下”的考评约束机制,建立与创新贡献和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把研发人员的收入与研发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相挂钩。

4.2 打造协同共享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

以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加强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对外部优质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在国家电网的影响力。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化平,统筹人才、成果汇编、试验研究等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在公司系统内的充分共享;二要建设开发型重点实验室,优化实验室布局,健全实验室协作组功能,建立有偿共享和对外开放的商业化模式,提高整体试验研究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三要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建立产学研联盟,可以针对专项科研项目建立流动研究院工作站或跨专业、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研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5]。

4.3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研发时间,缩短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及早抢占市场高地。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各类项目发展迅速,为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进程,应该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自发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比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引入项目经理制,企业和研发部门不必要对研发项目投入过多的关注,项目研发的进度可以通过定期的项目汇报会确认。此外,还应加强项目统筹策划,培育预研型科技项目,形成储备项目梯度,同时抓好科研工作的两头管理,分别在项目立项和项目成果管理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科研成果向高层次、原创型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李立峰.论科技创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J].经济视野,

2013,12:364-365.

[2]白云.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出路解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5,32(5):275-276.

[3]刘松波.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出路[J].科学中国人,2014,19:91.

[4]陈奕琴,范乃军.我国电力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5:3-5.

上一篇摇滚本事

下一篇毕业论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