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赠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赠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赠言

教师赠言范文1

 

三年的时光如云般飘过,时间的天使不苟地将时针拨向离别。在这临别之际,我们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

曾记得,我们刚进校门时,还是蹦蹦跳跳的少年,多么幼稚、多么天真!而如今,我们已长大,脸上写满了成熟曾记得,我们刚进校门时,还只会加减乘除,多么无知,多么贫乏。而如今,我们似乎上通天文,下明地理,洋洋洒洒,满腹经伦三年的阳光雨露,三年的辛勤耕耘,花儿开放了,姹紫嫣红;果实成熟了,硕果累累。花儿翩翩起舞,是在感谢这片沃土;果实频频点声,是在报答辛勤的园丁风筝飞得再高,它的线仍牵着您的手;游子走得再远,他的心仍挂着母亲。

不管走向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您——老师;我们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献给您——老师!

教师赠言范文2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你们走完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你们一路走来,留下的不仅是脚印,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带走的不仅是回忆。三年里,你们体验了许多。不会忘记,窗明几净的教室,有你们伏案作业的景象;人头攒动的餐厅,有你们细吞慢咽的饭香;情谊融融的宿舍楼,是你们温馨的家园;还有叱咤风云的运动场,更有你们矫健的身影……你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在落英缤纷的林荫道,醉心于同学间的欢声笑语。在成长的道路中,你们心怀梦想,放飞梦想。

时间是单程路,你买不到回头票。但是回忆里,有些风景不会随时间的流淌而消逝,有些面孔不会随时间的消磨而模糊,有些信念不会随时间的涤荡而褐色。让所有的眷恋与不舍、郁闷与忏悔、希望与憧憬,成为你们永恒的美好回忆!

“青云有路总须上,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苦闷和伤怀不是青春的主旋律,惟有奋斗和拼搏才是人生的咏叹调,在这里,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是中考赛场上的勇士、斗士!

今天,你们将厚积薄发全力以赴,背着理想的行囊,用三年的跋山涉水,像虔诚的朝圣者,接受祖国和人民的选择,圆一个崇高的梦想。请记住:不论你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在港上中学的校园里,一定会有你们的老师,你们的学弟学妹,在为你们默默地祝福、静静地祈祷……

今天,你们带着成熟与理智离开,你们已懂得尊重与热爱。母校为你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石,而你们也以自己美丽的年华为母校增添了迷人的光彩。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看到了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看到了蓬勃的青春活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同学们,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匆匆擦肩而过,似水流年,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渐渐的淡去,但是在母校和老师心中,女同学最靓,男同学最帅,你们都是最棒的!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今天母校为你为荣,明天母校将为你为荣!

同学们,母校将永远记住你们渴求知识的目光,记住你们龙腾虎跃的英姿,记住你们天真灿烂的笑脸。你们的每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都将成为母校独一无二的风景。离别之际,我送同学们三句话,作为毕业礼物,与同学们共勉。

教师赠言范文3

一、寓环保教育于实验教学之中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化学实验基础教学中缺少环境保护内容的现状,我们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节水、节电,并加强对实验课堂的巡视。对学生的浪费和随意丢弃废物的现象,予以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经济效益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注重环保。

二、改常量实验为微量实验

所谓微型实验就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几所大学首先发起的实验改革。微型化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能节省实验药品,节省经费开支,又可以减少污染,并能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对“氧气的性质实验”中,用燃烧匙盛红磷进行实验,存在的问题是用量过大,燃烧时间长,做完实验后仍有剩余物质,不易熄灭,因而产生大量的P2O5等物质污染环境。这个实验可将燃烧匙改进,取一细玻璃棒的一端烧至半融后用镊子压出一个小凹槽,微型燃烧匙就制成了;再用青霉素瓶替作微型反应容器,实验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污染非常小,有利于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

三、实验资源循环使用

为尽量减少实验教学活动对教学资源的耗费,在实验实践中摸索出实验资源循环化的一些方法:充分利用粗产品。通常学生实验需用的重结晶粗品,一般都是从试剂商店采购。为了使学生的实验产品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在实验顺序上做了适当调整,把固体化合物分离(粗盐提纯)实验中,制得的精盐结晶、烘干、研磨后,做为下一个实验“溶液配制”的原料。仅此项实验就大大降低了购买氯化钠试剂的实验教学成本。对于不能用于基础课实验的学生实验产品,应该定量回收,妥善保存,这些活动要尽量吸收学生参与,并对学生讲清如此处理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环保意识。

四、让学生参与废弃物的处理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还应教给学生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参与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后的废弃物一般都要经过适当处理才能排放,处理方法是根据废弃物的性质而定的。

1.废酸回收后可用于金属表面清洗。如用废酸除去金属表面氧化层。

2.废碱液回收后可做为酸性气体吸收液。

3.具有氧化性的废弃物,要进行还原处理。

4.对于有毒有害的合化物,要针对每类特殊性给予相应的处理。如酚类、苯胺类物质,在验证其性质后,将废液集中与漂白粉混合煮沸后处理,使酚类、苯胺类物质的毒性减少至几乎无毒,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学生掌握了一些废弃物处理方法后,在实验之余让学生亲自动手处理废弃物,并把这项活动定为实验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认识由感性发展到理性后再去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废弃物处理成为实验课的一个组成内容,使学生自觉养成环保意识。

五、加强化学实验过程的管理

教师赠言范文4

翻开中学理、化、生新课程教材就会发现,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表明实验在中学理科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学阶段,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在实验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自然知识,体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正确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教学仪器的配置、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重视自制教具工作,将实验课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促进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要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正确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1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理科实验

课程

新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倡导从生活走向学科教育,从学科教育走向社会;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并由此出发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目标的支撑点,新课程内容的立足点、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新课程评价的切入点[2],因此,忽略了实验课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有些地方学校的实验教学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为重要的是,许多教育者忽视了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动因以及科学的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忽略了实验课的管理和教学监控,使得教学过程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在这种框架下,实验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实验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变成了一纸空谈。

新的课称标准进行了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本位向以发展本位转移,以“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出发点。新教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同时将科学探究列入课标,旨在把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让学生健康成长[3]。而实验教学则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平台和必要途径。那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目前实验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仪器的更新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部分实验仪器年代已久,其灵敏度、精度不准,直接影响了实验效果,使学生对实验产生迷惑,使教师对实验演示失去信心;仪器配备上出现与教学研究脱节,而教学部门对新仪器的机械性能和功能缺乏了解,不能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发挥其最大优势。

2)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思想依然固守成规,不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的知识本位思想。

3)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说明了问题就行,于是出现实验教学监控失控,教师仅仅用PPT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患上了PPT依赖症,把实验课完全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

4)教师本身缺乏研究意识,对新课程标准理解肤浅,只限于形式,没有做深入的探究;没有对实验课的设置、实验课的优势以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对新课程标准的促进作用做深入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实验课,实验课被其他课程所取代。

5)教师本身缺乏探究意识,对新仪器设备不愿大胆地去尝试,更不愿去深究新仪器对促进实验课实效的优势,认为那是无足轻重的做法,致使装备的教学仪器成为闲置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实验技能操作考试的要求和监控力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对实操考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验技能的培训过程被忽略,考核、评价的结果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提高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以上所阐述的种种现象,从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验仪器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紧密联系。

一是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都要充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新仪器、新设备的发展方向;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装备部门要定期检查实验仪器的使用效果,及时更新和补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育装备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二是教学科研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要加强交流,引领教师队伍充分了解国内外教育装备的发展和教学前沿发展的需求,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优势,从根本上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这方面,石景山区中小学实验管理研究会做了最好的尝试,该研究会吸收了各个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作为中小学实验研究会的理事成员,定期召开实验管理与教学研讨会,以教育装备发展、教学实验创新为出发点,积极探讨加强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学信息和装备信息融为一体,从装备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促进实验课实效性的提高。

2)教育装备和教研部门共同协作,加强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实质的深层次理解,促进教师、实验教师传统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充分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充分理解夯实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对新课标的促进作用,提高对实验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实效。要促进实验教师管理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对学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开拓性、前瞻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懂得实验教师在新课改下的重要职责,明确实验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逐步从实验仪器保管员、实验教室保洁员向专业化、技术型、创新型等多面型的实验教师角色转换,成为实验教学的主力,使实验课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3)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共同对教师进行新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培训,引导教师要适度利用信息技术,摆脱PPT依赖症。有些实验的确做起来有些难度,比如物理的固体、液体的扩散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非常形象、直观。把信息技术作为实验课引入教学的辅助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避免越俎代庖,用PPT课件演示完全代替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否则只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却丢掉了动手能力,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4)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一个理念超前、专业技术娴熟的教师不仅要敢于教法创新,更要敢于仪表巧用,激发创新,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活动。想方设法设计多样性的实验课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主体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控学生探究学习进程的能力。在实验探究的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课前教师准备不足,指导过于简单,造成学生对着仪器无所适从;二是教师的指导过细,教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有效地调控学生探究学习的进程造成的[3]。要想达到有效调控实验课的学习探究进程,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探究问题,必要时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猜想和假设做充分的讨论,以便进一步明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不可盲目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对比数据入手,逐步深入分析、讨论,直到得出一个基本观点。这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实验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让学生走出“实验课只是观察现象、验证结论”的误区,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平台。

6)加强毕业班实验操作技能(以下简述为实操技能)考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管理。因为实操技能考试成绩不与升学成绩直接挂钩,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对实操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过去毕业就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操技能的训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此类考试也不屑一顾,认为不管怎样都能通过,都不会影响毕业成绩,对实验技能考核的要求也不做深入细致的探究,使实操考试流于形式。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本的要求是相悖的,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使实操考试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只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协同一致,共同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学生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显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教师赠言范文5

[关键词] 蜂胶; 西洋参; 调节免疫; 协同作用;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82.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63-02

蜂胶在我国市场出现巳有40多年历史,这是由于中华蜂不产蜂胶,所以从意大利蜂引进我国才产蜂胶。蜂胶在2005年作为中药材收录中国药典,目前国内产品多以单纯蜂胶制成的保健品为主,将蜂胶与西洋参配伍进行产品研发报导很少,本文将蜂胶配伍西洋参提取物观察了其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DTH)、NK细胞活性测定等实验影响,其结果期望为蜂胶配伍西洋参的产品研发提供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动物和检测条件:实验动物用昆明种小鼠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雌性,体重20±2g。饲料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执行标准GB14924-1994。检测环境条件:温度91-93℃,相对湿度60-65%。动物于试验前在动物房环境中适应3天。

2 实验药物和剂量设计:

2.1 蜂胶:采自养蜂场的原蜂,由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将蜂胶经乙醇提纯,经冷冻干燥制成纯蜂胶。纯蜂胶与淀粉按2:1混合,加入粉碎机中打成200目蜂胶粉,泠贮备用。

2.2 西洋参:购自吉林省宏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西洋参提取物。

2.3 受试药的配制:将蜂胶粉与西洋参提取物以3:1的比例混合均匀,临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5g/ml、2.5g/ml、1.25g/ml浓度。蜂胶对照组采用蜂胶粉,临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5g/ml浓度。

2.4 实验设三个蜂胶西洋参剂量组、一个蜂胶对照组和一个蒸馏水对照组。低、中、高三个蜂胶西洋参组剂量分别为0.5、1.0、2.0g/kg体重(相当于人体临床拟用量的7.5、15和30倍),蜂胶对照组剂量为蜂胶粉2.0g/kg体重,蒸馏水对照组每日灌胃蒸馏水20ml/kg体重。

3 实验方法:

3.1 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血凝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30天。在试验第25天,每鼠腹腔注射0.2ml2%(V/V)压积绵羊红细胞(SRBC)悬液,进行免疫。5天后,取血离心,收集血清,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37℃温箱孵育3小时,观察血球凝集程度,计算抗体积数。

3.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体内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30天。动物处死前40分钟,每鼠腹腔内注射20%(V/V)鸡红细胞悬液1ml,处死后再注入2ml生理盐水,取腹腔液滴片,37℃温箱孵育30分钟,固定染色,镜检,计数100个巨噬细胞,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3.3 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耳肿胀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30天,在试验第25天,每鼠腹部涂50ul二硝基氟苯溶液(涂皮前24小时脱毛,面积约3cm×3cm)。5天后用二硝基氟苯溶液10ul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攻击,24小时处死动物,剪下耳壳,用打孔器取下直径8mm的耳片,称重。

3.4 NK细胞活性测定(LDH测定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30天。在试验第30天,每鼠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用镊子轻轻撕碎,制成单细胞悬液,200目筛网过滤,洗涤,计数,最后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O6个/ml。试验前24小时将YAC-l细胞(靶细胞)传代培养,应用前用Hanks液洗3次,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l×lO5个/ml。取靶细胞和脾细胞悬液(效应细胞)各1OOul(效靶比50:1),加入U型96孔培养板中,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Oul,靶细胞最大释放孔加靶细胞和l%NP40各1Ooul。上述各项均设三个复孔,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离心,每孔吸取上清1OOul置平底96孔培养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液1OOul,反应3分钟,每孔加入1mol/L的HCI30ul,测光密度(OD)值,计算NK细胞活性。

3.5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测定: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30天。动物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个/ml,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一孔加50ulConA液(相当于5u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直5%CO2,37℃培养72h。培养结束前4h,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PRM1640培养液,同时加入MTT(5mg/ml)50ul/孔,继续培养4h,培养结束后,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以570nm波长进行比色。

3.6 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结果见表1。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蜂胶西洋参中、高二个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1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

注:* P

4.2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见表2。蜂胶西洋参中、高二个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2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影响

注:* P

4.3 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3。蜂胶西洋参中、高剂量组及蜂胶对照组小鼠右耳重及肿胀度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3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DTH的影响

注:* P

4.4 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蜂胶西洋参中、高二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4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注:* P

4.5 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见表5。蜂胶西洋参中、高剂量组及蜂胶对照组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5 讨论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社会上也有人与西洋参一起配伍用来滋补身体。文献报导蜂胶能够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功能,提高溶血素含量,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提示蜂胶有促进和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增加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也有作者用MTT法、耳肿胀法、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半体内法、乳酸脱氢酶测定法等多种方法,观察蜂胶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NK细胞活性状况,结果蜂胶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西洋参主要具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应激,抗休克和改善心血管系径统作用有抗应激。蜂胶与西洋参配伍进行免疫功能观察报导甚少。本文将蜂胶与西洋参配伍成混合粉进行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蜂胶西洋参以1.0g/kg和2.0g/kg 灌胃小鼠可明显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P

参考文献

[1] 于晓红,李淑华,李树伟,等.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1,18(4):53-54.

[2] 邵艳,浦锦宝.蜂胶调节小鼠免疫功能实验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90-92.

[3] 王艳宏,刘中申,关枫,等.西洋参及其制剂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566-56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矫编:药典(一部).[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P123.

教师赠言范文6

【关键词】有效实验教学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包括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熟练的科学基本操作,还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有着巨大价值。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讨论、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并由此激发研究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已逐渐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2.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3.要力保成功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

二、注重实验的探索性设计, 提升实验的探究价值

探究学习是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初中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要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 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准备好铝、镁、铁、锌、铜、锡和稀盐酸。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适当的实验装置, 进行自主探究: 取六支试管, 分别放入适量的铝、镁、铁、锌、铜、锡; 然后分别在六支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得出六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经过这样的自主探索, 理解了金属活动性的真正含义, 记忆就更深了。

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创设课堂探究的氛围, 又要处理好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既要当好“小学生”的角色, 不把方法与结论和盘托出, 又要充当平等的“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还要以指引者的身份为学生的学习障碍铺平道路, 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1.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2.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3.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组织学生在科学实验后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整理,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并推导出实验结论。其次, 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他人的间接经验。在交流时让学生注意别的学生或者小组是如何进行实验的, 如何获得结果的。比较自己的结果与人的结果有何不同, 寻找与分析原因。若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实验, 或者是做不同的实验项目, 就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 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最后, 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实验的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