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也萧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也萧何范文1
“双反”只是导火索
从现象上看,是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才导致了尚德破产。
2011年10月中旬,美国开启了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针对中国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
随后,欧盟也对中国光伏产品挥起大棒。2012年9月初,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
资料显示,在2011年美国“双反”时,国内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由于中国光伏出口欧洲市场高达70%,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更是致命性的。在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申请后仅一个月,在美国上市的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等企业由于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频繁收到退市警告。
把中国产品的命运与海外市场捆绑在一块,本身早就埋下了隐患。
中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品牌也是不同凡响,占全球前十名的大半数,技术上也过得去,依旧生存艰难是因为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原料、技术、市场等“三头在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三头落空”。加上国内数百家光伏企业一哄而上,挤在国际市场中,其生存境遇也就可想而知。
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光伏产业又缺少定价权。一旦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光伏产业必遭灭顶之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外市场成就了尚德的光伏帝业,也将其送上不归路。
施老大的浮躁
从施正荣本人来说,在“老大心态”驱使下,盲目扩张企业的规模,在2005年年底到2008年短短3年时间内,尚德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攀升至1000兆瓦,2012年又达到2500兆瓦,由业内小儿科一跃而成全球第一。
在此期间,施正荣又有许多重大投资失误:先是在成都启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半途而废,后又在上海投入3亿美元建造50MW非晶硅薄膜电池工厂打水漂,再后来与美国MEMC公司的长期合同违约损失2.12亿美元,而耗资1.07亿美元收购日本MSK公司股权后并未赚到钱。
心浮气躁的施正荣没能压得住企业的脚步,尚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最终栽倒在市场陷阱中。
8年前,施正荣在纽交所敲响了尚德电力的上市钟声,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则在次年被评为中国首富。
可是8年后的今天,江河日下,尚德被国际评级机构抛弃,尚德股价被评级为0,上市主体无锡尚德宣告破产重整,施正荣则被董事会免去董事长职务,又被“诈捐”“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缠身。
各方也应忏悔
而在光伏产业概念化炒作之下,有连续多年的巨额投资项目,加上光伏大佬的名号,当地9家银行一窝蜂地将贷款送上门,银行成了尚德的提款机。而一个时期内,尚德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1%,银行方面却浑然不觉尚德光鲜外表下潜藏的危机,仍然一个劲地将贷款往施正荣手中塞,生怕冷落了这棵摇钱树而错过发财的机会。
尚德破产,银行需要忏悔。如果不是银行方面的“慷慨”,尚德能够这么轻而易举地从银行获得贷款,拥有如此庞大的流动性,说不定就不会盲目扩张,也不会有今天71亿元银行贷款还贷无门的后患。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也是不民政部门。银行的天性是嫌穷爱富,哪家企业发达了,便蜂拥而上,抢着放贷;而企业一旦走下坡路,银行又立马拉下脸来逼债,全然不顾“热恋”时的情义。
而更应当忏悔的是地方政府。盛极而衰,中国光伏产业何以沦落至此?政府的溺爱难辞其咎。政府的身影在整个光伏产业的兴衰过程中不断晃动。政府不但一手将这个行业捧大,给予该产业各种特殊的政策优惠,而在其产能过剩时又没能及时合理引导,反而继续怂恿其扩张,并提供各种支持。
而且政府往往主导产业发展,而不是通过市场调节,顺其自然,政府的“手”有时会乱动。用“烈火烹油”来形容当初中国光伏产业突飞猛进不为过。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企业从2008年不足百家发展到400多家,按照全球的装机产能,即使加上国内的那部分,再把全球的光伏电池的需求量都包揽下来,不用说消化一半产能,1/3也用不了,产能严重过剩。
而这种过剩,既是市场性过剩,又是体制性过剩。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外,我国工业产能的过快扩张还与投资体制转型、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以及以GDP为驱动力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密切相关。
如果政府的“手”不加节制,不彻底改变以GDP为纲的发展思路,不尊重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体制改革,而总是由政府指手画脚干预企业发展,尚德危局就不会是个案。
施正荣这位“光伏英雄”已经倒下,尚德的教训也不是他一个人在忏悔。只要各方能从忏悔中悟出点道理,理性善待光伏等朝阳产业乃至中国制造,太阳照样会对其露出灿烂的笑脸。
案例经典
点评:
近日,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以至于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遭到颠覆性打击。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已占据全球行业技术前沿阵地,许多技术已是世界领先,高屋建瓴,有气势也有希望。
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作为雾霾的重要制造者,火电厂未来肯定要受到限制。加快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也有助于缓解和消除雾霾天气等问题。
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正积极谋划“光伏下乡”计划。据悉,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
尚德破产重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救赎期,要让朝阳产业重新恢复青春朝气,各方必须密切配合。令人欣慰的是,银行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国内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总计58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将用于发展其国内光伏能源项目。这表明,当银行向尚德“逼债”时,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成也萧何范文2
综合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多门课程所授知识与多种实验手段的实验。”综合”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手段的综合,也包含实验性质的综合。综合实验一般由教师给定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是一种探索性实验,具有设计性实验的特征,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学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综合实验对提高学生专业意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有效[6-11]。本文所设计的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围绕游行彩车模型的设计、制造、工艺规划、装配线工作设计、工作研究、质量分析、生产过程仿真等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自己动手完成游行彩车的设计制作,确定装配工艺,根据实验室装配线实际情况进行装配工位工作设计,对所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分析与改进,对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此综合实验涉及到多门课程的知识,包括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业工程基础、设施规划、质量管理、系统仿真等。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自主提出产品设计方案,综合运用设计、分析、仿真等手段完成产品从设计到出产全过程所涉及的各项技术任务,培养学生对生产制造全过程优化的能力。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个阶段到全过程,由照着做到自主决定如何做,综合实验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明显优于单门课程的实验。
2综合实验内容
选择游行彩车模型为产品,实验室提供所需原材料与工具,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2.1产品基本要求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考虑到实验经费额度及实验工作量,对游行彩车模型产品提出以下要求:①彩车模型具有自动行走、发声、发光功能,配旋转台;②彩车模型外形尺寸不大于200mm×200mm×200mm,适合在装配线上传送;③彩车全部零部件数量在30~50之间,装配时各个基本装配工序的时间应有一定差别,以便于进行生产线负荷平衡;④使用一般工具即可进行装配;⑤具有可检测性,用以检测装配质量;⑥原材料容易得到,成本低廉。以淘宝网报价为依据,单件价格不超过60元。2.2实验设备与工具(1)差速输送流水线,14个工位,人员采取坐姿作业;(2)手动剪板机;(3)立式台钻;(4)改锥、镊子、钳子、扳手、电烙铁、剪刀、钢锯等手动工具;(5)秒表、摄像机、AUTOCAD软件、达宝易动作分析软件、Flexsim仿真软件。2.3实验原材料彩车模型制作材料均可从淘宝网上购得并以此计算价格,包括铝板(200mm×200mm×1mm)、角形铝条(10mm×10mm×1mm)、钢棒(直径1mm)、玩具车轮、玩具电机、塑料齿轮、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电池盒、导线、线束捆扎带、集线块、开关、螺丝螺母、光伏太阳能板等。2.4产品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符合产品基本要求的游行彩车模型,并绘制符合工程标准的产品设计图。考虑到学生缺乏产品设计经验,提供一种产品实物供学生参考(图1)。该彩车模型为盒形结构,由铝板与角铝经螺栓连接构成。底部连接角铝,角铝立面钻孔,置入车轴,电机通过齿轮将动力传递至车轮,驱动彩车模型行走。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安装于车厢侧板上,由开关控制其启闭,使用2节5号电池向电机、蜂鸣器、二极管供电。车顶安装太阳能板与转台,转台由单独设置的电机驱动,以太阳能板供电。游行彩车模型结构比较简单,结构由铝板与角铝构成,材料易得。通过简单的裁切、钻孔即可进行组装,学生容易上手,安全性高。彩车模型无固定结构与装饰限制,自由设计空间大。所提供的彩车模型实物仅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独立设计出具有新意的产品。2.5产品制作要求学生按所设计的图纸完成彩车模型制作,零件加工包括裁板、截条、钻孔等基本工序,装配包括焊接、粘接、螺丝连接、调整定位等过程,所完成的彩车模型各项声、光、电及运动行走功能应可正常运行,符合技术要求。2.6产品物料表与紧前关系确定从装配关系的角度描述产品结构,建立产品的装配结构树,生成BOM(BillofMaterials)表。通过对产品反复拆装,描述各个装配作业任务以及作业任务之间的紧前关系。2.7动作动作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装配过程中每一个基本动作的合理性,把不必要的动作去除,把有必要的动作变为既有效率,又不易疲劳的最经济性动作[12]。使用5W1H和ECRS方法,详细分析装配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动作是否必要,顺序是否合理,哪些可以去掉,哪些需要改变。2.8工序标准时间测定对每一个装配任务确定合理的作业时间。使用摄像机或秒表配合达宝易软件进行记录分析,一般经多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确保数据准确。作业时间加上宽裕时间得出标准时间。宽裕时间应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疲劳等因素,宽裕率一般取10%~20%。2.9装配线工位设计根据给定的单班产量及工作时间,计算生产线节拍及最小工位数目。生产线节拍=单班工作时间/单班产量最小工位数=总作业时间/生产线节拍[13]使用列举法进行各工位工作内容设计,基本步骤为:①取工位1为当前工位;②根据紧前关系约束列出可选作业范围;③在可选作业中按照一定规则找出待选作业;④将待选作业的时间与当前工位已有作业时间累加,若不超出节拍时间则将该作业放入当前工位,若超出节拍时间则返回步骤③重新选择待选作业,遍历全部可选作业后,增加1个新工位并设为当前工位;⑤返回步骤②,直至全部作业分配完毕。2.10装配线平衡分析与改进计算装配线的效率,装配线效率=总作业时间/(工位数×生产线节拍)找出影响装配线效率的关键作业任务,研究将其进一步改进的方法,重新进行工位设计,得到优化的节拍时间与装配线效率。2.11质量分析与改进由多人合作完成产品组装,每人负责1个工位的作业内容,重复10次以上。对每次装配完成的产品进行性能检测,查找质量问题。以5M1E分析法分析原因,绘制质量问题分析鱼骨图,提出改进建议[14]。2.12生产过程仿真分析使用Flexsim软件对整个装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各工位作业时间取以标准时间为均值的正态分布,设定部分设备故障、原料短缺类事件,分析生产线效率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15]。2.1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含以下内容:①产品方案设计说明;②产品加工工艺说明;③装配流程与紧前关系图;④标准工时确定;⑤装配线工位设计方案;⑥装配线效率分析与改进;⑦装配质量分析及改进;⑧装配过程仿真分析;⑨实验总结及建议;⑩组员分工情况说明。
3实验运行效果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5人为一个小组,采用开放性实验方式进行。经过2届学生实际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生对这种真刀真枪式的实验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所得到的收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强化了学生对工业工程专业全流程、全周期特性的认识。设计、制造、分析、改进与评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着眼于全局、全过程的优化才有实际意义。(2)加深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每一个环节都需给出方案并实际动手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对各种常用专业手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练。(3)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手将一个创意转化为产品并完成生产流程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工业工程专业的全面性与实用性。尽管彩车模型的结构、功能相对简单,但原理与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实际工业产品的生产,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工程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4结语
成也萧何范文3
如今,茶叶店里茶叶的价格越来越贵,各媒体也不断爆出有关“天价茶”的消息,而且“天外有天”。这种茶叶价格不断“奢侈化”的现象,对于茶行业和茶产业都极不健康,会导致多方俱伤:老百姓喝不起茶,茶农的茶叶卖不出去,大量茶商也经营困难、愁了卖茶愁买茶。
茶叶可以成为快消品吗?整个茶行业都开始热议。答案是肯定的,立顿、碧生源,以及近几年爆发性增长的茶饮料已经为之提供了佐证。
如何快消?
何谓“快消品”?从消费角度来说,“快消品”指的是“快速消费品”,即使用周期短、易重复购买的“非耐用”产品,其价格都在消费者的“绝对购买力”之内,购买时的“即兴性”和“随手性”很强。从商家角度而言,“快消品”指的是“快速销售品”,即产品的周转周期短,进入市场的通路短而宽,产品在通路上的流速快、流量大。
综合来看,目前的中国茶叶已具备快消品的基本属性,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消品,还需要茶企进行系统思考、综合解决。
倡导饮茶之风
茶企首先应从宣传和消费者教育入手,强调和传播茶叶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比如,“大益茶业”就在诉求“茶有益,茶有大益。”
现实情况是,现下茶叶的宣传和教育过分侧重于茶之艺、茶之道,过多宣扬“茶味人生”、“禅茶一味”,等等。结果,大众对茶叶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面对一杯茶时常常不知所措:或者把茶叶看得很崇高,把喝茶看得很神秘;或者干脆远离茶叶,放弃喝茶。
中国茶叶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和文化性。如果脱离茶叶的物质性,脱离茶叶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茶叶的精神性和文化性绝不会走到今天,更不会到达今天的高度。所以,在公共宣传上,茶企应大力普及茶叶的基本常识,宣传喝茶有益的科学知识,倡导全民喝茶之风,让曾经远离百姓生活的茶叶回归中国人的生活。
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一杯茶,一年是多少饮茶量?每天两杯茶呢?所以说,倡导饮茶之风、普及饮茶习惯,是茶叶快消品化的首要前提。
生产大众化茶叶产品
快消品也好,慢消品也罢,产品永远是基础。
快消品的最主要特征是产品价格的大众化,这里面包含了两个价格:一是作为一个消费行为,消费者使用一次的价格,这里可以称之为“绝对价格”。比如:喝一杯茶价格是多少?每天喝几杯茶?每个月喝多少茶?消费者会计算。二是一件产品的单价,这里可以称之为“相对价格”。比如,一个包装单品的茶叶价格,消费者购买时会有瞬间感受。茶叶的这两个价格形成一个组合,分别决定了消费者的喝茶习惯和买茶行为,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要想使茶叶成为快消品,这两个价格都必须做到“大众化”。
降低“绝对价格”,需要从茶产业链的上游开始,改变茶叶种植模式,改变茶叶的加工与生产方式,改变茶叶营销模式,等等。具体的做法有种植集约化、茶园标准化、机器采茶、机器制茶、渠道扁平化等。降低茶叶的“相对价格”,则应该从改变包装方式与形式、改变单品的装量等方面入手。例如简约化包装、采用低成本包装材料、减小单品装量等。
同时,茶企应加大投入,研发和生产多样性茶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茶叶饮用的感官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需求。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各种花草茶、果味茶、功能茶等,市场反应良好。
要着重强调的是,价格大众化决不能以牺牲茶叶产品的基本品质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茶叶产品最底线的饮用安全为代价。
打造亲民性茶叶品牌
快消品必须是品牌化的产品,这是中国茶叶快消品化的最大难题之一,中国茶业企业亟需“恶补”品牌这一课。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中国茶企的反应相对滞后。
对消费者而言,茶叶品牌就是要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感,以解决买茶过程中的识别困难,优化消费者的饮用感觉。要把茶叶快消品化,就需要建立亲民性、时尚化的茶叶品牌,而不是古典气质、高高在上的茶叶品牌。饮品行业的娃哈哈、王老吉、康师傅、农夫山泉等,白酒行业的店小二、老村长等,都是具有较强的亲民性的品牌,给我们打造亲民性茶叶品牌带来很多启发。
至今,中国茶叶还难以找到亲民性、时尚化的茶叶品牌:诉求“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大益茶业似乎还不坚决;诉求“天然,健康,人情味”的天福茗茶似乎做得也不彻底;而众多以历史、文化和大师为背书的茶叶品牌,在亮相时就高高在上,远离老百姓。
打造亲民性茶叶品牌,还需要着力解决茶叶产品的基本品质保证和基本品质标准化问题。这又回到了茶叶产品本身,必须从茶业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加工和生产入手。解决不好这两个产品层面的基本问题,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信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而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其他一切问题便无从谈起。
总结来看,茶叶产品的基本品质及其标准化包括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一是茶叶的色、香、味、形的基本感官特征;二是茶叶对人体的基本有益功效;三是茶叶的基本卫生与安全指标。
解决喝茶的便利性问题
使用“便利性”也是快消品的主要特征。通过茶叶的品牌化,可以降低消费者的信任成本、识别成本和选择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便利性。但是,茶叶快消品化远没有完成,还需要解决消费者对茶叶的购买、保存、携带和饮用等后续过程中的便利性问题。
成也萧何范文4
【关键词】成本控制 材料费用 人工费用 成本考核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既包括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也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将计入各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等等。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几个误区
1.成本控制过程的简单化,盲目追求低成本
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一般简单的做法是: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减少某一产品项目的物料投入;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等。这些做法都没有将成本控制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实际上产品的设计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简单的、缺少科学的、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和核算,往往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
2.过分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对成本控制的职能部门定位不准确,将成本管理全部职责划归财务部门,而忽视了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作用。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控制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等等,而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掌控的,财务核算数据往往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脱节,单纯地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是有局限性的。
3.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耗费的重视
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的潜在损失。其表现为企业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劳动力相对不足;二线作业的生产辅助人员和三线服务性人员中大量闲置,从而形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胀”的局面。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职工未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或不重视职工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导致业务不熟、思想松懈、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人才管理不到位,听任人力资源的流失与浪费,这些行为都致使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巨大。
三、企业成本的控制方法
1.对产品材料成本进行全面的责任核算
(1)材料的采购环节
从采购需求的确定来讲,审批人员应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对于重要的大宗材料采购及付款应实行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和审批。另外要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限量采购管理,节约资金使用。从材料采购付款来讲,要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对采购人员与办理付款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并尽量防止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人办理采购环节中任两个不相容职务的工作。另外,要加强请购手续,对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的审核工作,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财务部门也应加强与供应商往来账的核对工作。
(2)材料的保管环节
首先要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定期盘点制度。在对库存材料管理中,财务部门应与物资保管部门协作做好材料的盘点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尤其是物资保管部门应掌握最新的存货数据,为采购材料提供依据,为生产投料做好准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加强仓储与保管控制;最后在领用发出与处置时也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审批制度。
(3)加强消耗定额管理与材料的回收复用
消耗定额管理是材料消耗管理最主要的管理方法。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它的执行不仅能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某些生产中所消耗的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并且很多材料并不是在生产中一次消耗掉,因此还存在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复用,这时如果企业材料消耗管理的好就可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
2.严格控制人工费用
控制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组织结构,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加强劳动纪律,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3.控制间接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生产部门和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为日常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这一费用的控制主要应通过精简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和幅度,尤其是对管理部门的费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同时对涉及管理部门的多个项目实行清晰分账,落实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少受益、少负担;不受益、不负担的原则。其他直接费用是指一些生产所需专用工具等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这一项费用的控制应本着合理计划,节约为主的原则进行严格监控。
4.企业成本控制的其他辅助措施
(1)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同时加大考核力度
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企业在各项指标考核中,将成本费用指标作为具有“否决权”的指标,即成本计划指标作为标准,其他指标都完成,而成本指标不达标,则否决超支部门的全部奖金。实行当期否决,后期不补,各个部门同等对待的原则。同时,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
(2)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开展各种降低成本的活动这是成本控制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注意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成本控制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产品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金融风暴影响逐渐加大的今天,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把成本控制寓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各环节,真正发挥好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才能防微杜渐,确保实现企业的降耗增效之目的,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学峰.目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5,(3).
[2]王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6,(3).
成也萧何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企业生产产品,核算的是产品成本,高校提供教育服务,核算的应该是教育成本,而教育服务费用多属间接费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无法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代表现代企业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作业成本法,成功地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将间接费用合理地分配至成本,从而保障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精准性与决策的科学性。
一、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
教育获益者是教育成本的分担者,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第一,国家与社会是教育的主要获益者。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面向社会,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时鉴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属性,其承担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功能具有较强的经济外在性,因而国家和社会是教育费用的主要承担者;第二,个人及其家庭是教育的最大获益者。人力资本不可脱离其主体单独进行资本流动的特性,使受教育者可以优先获得未来的个人收益,以及享有比较好的生活待遇和医疗保障。依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学生及其家庭应承担现阶段受教育的服务成本;第三,企业因雇佣关系而获利。因为雇佣受教育者从而提高了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企业也应成为教育成本的分担者。此外,社会的慈善机构与个人也是教育资助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脚步,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教育成本分担的前提是教育成本的核算。
二、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信息的相关性与精确性,需要建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制度,为优化高校有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实现高校科学决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保障,也满足了高校现代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的需求,为合理实现教育成本公平性补偿奠定基础。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需要。伴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作为教育产业的高校必须依照市场导向确定学校的发展规模与进程,引进市场机制配置高校教育资源,学习与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寻找与实践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模式,从观念上强化高等教育的服务与经营意识。
(三)高校国际化竞争需求。高校教育国际化趋势,加速着国外教育资源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进程,同时受教育者对于教育品质要求进一步提升。探索与发掘自身的教育资源潜力,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寻求核心竞争力,才是高校生存的根本出路。
三、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的特征
(一)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性。根据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组织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要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进行补偿或追加补偿;同样,高校持续运营以及提供教育服务和科学知识创新,亦依赖于对其支出成本的补偿或追加补偿,从而保证教学科研活动在原有或扩大的规模和水平上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偿机制,同时从教育收益角度出发,明确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二)规模经济效应。著名的“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认为,如果投入以一定的比例增加,而产出增加的比例远比投入增加的比例为大,就会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现象,称之为规模经济。这一经济思想同样适用于高等学校,为发挥这一规模经济效应,高校应通过积极投资教学科研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引进先进科研设备改善优化教学科研环境,从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获得良性持续发展。
(三)高等教育投资成本增长性。教育总成本在不断增加,教育专家霍华德•鲍恩(HowarBowne)认为,高等院校为了实现诸如成绩卓越、声望显赫、影响深远等教育目标,高校所需的费用实际上是无止境的,无论开支多少也很难被认为是足够了。
四、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
高等教育成本,是指高等教育用于学生培养过程中,所提供与消耗的教育服务资源,以及因投资该部分资源而不是去投资其他项目可能产生的损失,即由实支成本与机会成本两部分组成,通常属于国家宏观决策层面的衡量指标;高校教育成本,通常是指用于培养学生实支教育耗用的成本。
五、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极好地解决了高科技技术环境下,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部分与产品成本的相关性,得以在企业中普遍应用;针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教育服务项目的多样性,服务费用的公共性,加之教育服务对象类别、层次、专业的差异性,可以在高校教育核算中引入作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作业成本法主要涉及以下概念:资源、资源动因、作业、作业动因。资源是指在作业进行当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高校教育成本中消耗的资源包括:仪器、设备、房屋折旧、维修、水电费、人工费、低值易耗品等。资源动因是指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资源动因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其与所分配资源费用的关联程度,更重要的是受制于高校目标。具体包括:仪表数、作业领用数、评估工作量比例等。作业是指组织为提品或劳务所进行的各种工序与工作环节的总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作业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服务作业、教学组织作业、实习作业等,科研活动中的学科布局调整作业、重点学科建设作业、交叉学科发展、本科教育等,以及教学辅助活动,还包括图书资料服务作业、网络服务作业、实验服务作业等。作业动因是计量某一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量,将不同作业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不同成本对象的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分析与评价。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及其核算结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作业动因与资源动因的分析,识别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消除不必要、无效作业,控制成本动因,提高组织竞争力。增值作业通常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第二,该作业能为教学服务对象提供价值;第三,该作业在高校作业活动中是必需的,无法替代。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之前提。1.权责发生制下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将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有效解决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大大降低政府财政风险;同时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分,有效确保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信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主体与核算对象。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以提供教学服务的高校为核算主体,以高校内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3.高校教育成本会计核算期。以高校学年制(即从8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止)为教育成本核算期。同时要求教育成本计量工作(包括教育费用的归集、分配及成本的结转)按月形成月教育会计报表,教育成本报告按学年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由1—12月份月教育会计报表自然汇集形成。4.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账户设置。作业成本法下,高校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没有相对应的账户,不利于教育成本的记录与核算,故应根据高校作业划分与成本归集的需要设置相应账户,如表2所示。5.高校教育成本报告设计与分析。依据教育成本账簿记载以及教育成本计算单,编制各层次教育成本报告,汇总形成校级教育成本总报表,提供给学校管理层以及政府、社会、受教育家庭等.6.高校教育成本报告分析与说明。(1)本文将教育会计核算明细账户设置至班级,即教育成本-学院-专业-班级,在上报教育成本报表时亦能够根据需要核算到学生层级,即教育成本-学院-专业-班级-学生。(2)高校教育成本报告根据学校层级的不同,可以生成校级、院级、系别级教育成本明细表,分别反映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教育成本组成情况。(3)账户设置至班级,可比性增强,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年份同一专业的成本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学校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与学院、专业更为相关,与单个学生相关性较小。(4)对于学生学费的取值标准,可以通过“某班级教育成本总费用/某班级学生数”计算得出。
作者:刘晓萨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国资处
参考文献:
[1]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陈敬良等.高等教育成本管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成也萧何范文6
[关键词]营销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课程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80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是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数字运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灵活地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
1营销专业《与人交流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源于实践,并终究服务于实践活动,实践是职业核心能力提高的必然归宿。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形式,注重课堂训练、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在实习实训中巩固,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增强。
11课堂训练
《与人交流能力》课程采用讲授课堂训练目标和课堂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求教师要掌握每节课的训练目标,结合营销专业的特点,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训练任务、分组进行行动,使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完成任务,明确角色,收到成效。实践课安排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组织游戏体会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对碰”“角色扮演”“赞美对方”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体验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感知交流。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学生。如讲基础理论时,可以一起分析“三个业务员寻找市场”“ 最受欢迎的伙伴”等案例。
(3)创设情境组织交流。例如:讲授学会倾听目标时,教师可以就当前热点性问题(如房价、就业、交通拥堵等)组织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练习,以实际场景语言交际练习,训练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怎样学会聆听。
(4)项目设计体验交流。让学生在预先设计好的任务中体验交流的技巧。如“分组采访校园生活的各项问题”,分组采访――形成小组成果材料――形成成果PPT,完成组员演说。
12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营销专业的学生通过完成认知实习,相关的项目实训,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真正参与实践,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1)实训。《与人交流能力》课程实训不同于其他课程实训,它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课程、主题班团会、素质拓展训练或能力培训等形式进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任务驱动型的学习实践,获得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笔者结合营销专业学生特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针对与人交流能力的实训方案,拟定三个实训目标,分别是培养发现沟而不通问题的能力,训练有效沟通的技巧;分析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能力,培养正式和非正式沟通的能力和培养与陌生人沟通交涉的能力。针对三个目标又分别设定了三个实训项目:案例――为什么沟而不通;游戏――迷失在海上;任务――与陌生人交流沟通。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与人交流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2)实习。不同的实践环节对各项技能的培养重点不同,对实习单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应结合各实践环节确定相应的实习单位。
①制订系统的实习计划,学生实习内容要精心准备,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安排岗位,通过扎实的营销实践培养兴趣、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实践中理解营销学专业知识并初步掌握营销人员所需的各方面的技能。②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为学生提供贴近现实社会需求的实践平台。尝试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在新生入校时,由企业、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新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企业可以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涉及的有关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也可在该企业中进行。学生可以在对口企业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校内服务性机构,如招待所、学生食堂、校办商场等也可以成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如创办乐购超市――大学生实习基地,这些服务性机构完全可以通过整合、提升,成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场所,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生产经营,这样,不但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责任心、适应能力、独立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③拓展多渠道多途径实习基地。尝试与一些单位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营”的方式解决供需矛盾。例如,兴业证券联合厦门大学举办的拓展营;学校和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研究中心的方式,使学生与公司职员一起进行项目的市场研究和项目实施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这两种合作模式符合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毕业生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13实践活动
(1)课外调研。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分组给学生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课外调研任务,如为正在筹建中的我院学生自主经营超市提供必需的市场信息,调查北国超市、永辉超市、保龙仓超市、36524及其连锁店、某些独立超市等,范围涉及石家庄市裕华区、长安区、开发区三个区。调查内容包括超市的经营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分布情况(总部及连锁店)、组织机构(总部及连锁店)、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策略(包括设立、形象、定位等)、促销策略、商圈和目标顾客、基本设施(包括店面、仓库、装修、货架、打码机、收款台等)、货源和商品配送渠道、商品分类、价格及销售情况、我院师生商品需求情况和购买意向等,通过调查提交调研总结,归纳出其优点,并就自主经营超市提出好的建议。学生在课外调研的过程当中,以小组为单位,走向社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利用性别优势,注重沟通技巧,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较好地处理了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广大学生在课外调研活动中受益匪浅。
(2)社会实践。当今社会需要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职业核心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观提出“实践―理论―实践”的二次飞跃模式,高职高专营销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专门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重点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提倡“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的社会实践模式。
第一阶段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组织学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寒假时间较短且为新生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量选择时间较灵活,难度较低,容易上手的实践活动。如寒假访母校送温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第二阶段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一个暑假,组织学生开展暑假带薪社会实践活动,要求:①选择社会实践项目必须与专业相近,实习单位可以自己联系,也可学校安排;②时间为一个月以上,且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实践;③填写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表。
第三阶段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二个暑假,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了两年的专业和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再次进入第二阶段实践单位进行实践,要求相同。
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模式,针对营销专业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反馈非常好,普遍反映极大地锻炼了与人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等。
2营销专业《与人交流能力》课程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一方面能够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起到督促学生强化训练的结果。职业能力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难以进行量化,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考核,需要开展能力本位,重在实效的评价机制。
关于营销专业《与人交流能力》课程考核采用能力本位,重在实效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以与人交流能力各模块的能力标准为依据,对各项能力点进行测评;在考核方式上,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鉴定,鼓励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的应用。如以社会实践《企业对学生能力评价表》为依据,注重纵向比较。
3结论
职业核心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关键能力,是人生无时无刻都需要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在引入职业核心能力,设计能力课程教学时应突出能力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项目任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参考文献:
[1]良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探讨――以《解决问题能力》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