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抄报花边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抄报花边设计范文1
这虽然是我们昨晚辛辛苦苦做的,可一到了老师的手里,只说了一句话:“除了尹杉、薛思雨、尹诗佳、马翔他们几个的手抄报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其他同学的一律‘枪毙!’”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哪敢违令,只好重做。
我想:昨晚我和妈妈奋斗了三个小时才搞定这份手抄报,中午哪能有时间重做一份呢?要说制作手抄报辛苦,你也许不相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下午我放学回家之后就赶快设计草图,然后裁纸;与此同时,妈妈帮我在网上查找资料,我手忙脚乱地连续工作了三个小时才制成了这张手抄报,你说我能不辛苦吗?想到这儿,我不禁难受起来,看周围的情况,大家的想法也和我相同。
老师也许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就给我们讲了如何制作手抄报。她把大黑板比作白纸,告诉我们在白纸的周围要画上花边或者涂上颜色,花边不能太宽也不能太长,然后在白纸的中间画两条线,两条线中间可以写谜语、诗句等……再适当分配两边的空间,插图、写作都可以。老师给我们整整讲了一节课,我们心中对如何做手抄报也已经了如指掌。
手抄报花边设计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社团活动 成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3-02
一 理论概述
教学评价指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发挥水平做出科学的判定,具有测量性、选择性和指导性。
二 背景简介
笔者作为旅游专业的老师,在过去的几个学期里,开设了以挖掘和介绍中山市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中山特色社团”。社团招生范围面向全校。
社团的目标主要有:(1)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风土人情;(2)唤起学生对保护、传承甚至主动宣传乡土文化的兴趣和责任感;(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因以上的活动目标,我设计的学习方式是按照学生自愿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组织探究学习,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学业成绩以小组分享的成果作为评价内容。
三 评价方式探索过程
1.评价方式的确定
在学生学业评价上,目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大多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书面测验几种。
考虑到社团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社团活动的趣味性以及我们社团自身特点,我认为,口头提问和检查书面作业应是操作性相对比较高的方式。
2.分阶段探索
由此,我们确定了社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以口头提问和检查书面作业为主要形式,并开始了“试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报告;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学生外出采风或阶段学习结束后,提交书面报告,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交报告的内容是否准确反映采风对象、报告内容是否翔实等进行评价。
优点:比较节省时间,操作方便。
存在问题:(1)学生没有交流,自己做自己的,违背了社团开展活动促进交流的本意;(2)书面报告形式单一,有很多乡土文化的内容无法清晰表达;(3)学生的报告只是对老师单向发出,简单的分数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也降低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索性上网找一段资料抄完了事,也违背了社团希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初衷。
阶段二: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手抄报;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鉴于书面报告只有文字,对展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阶段二,我们把评价内容调整为:由老师提供纸张由每个小组按照收集来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在汇报展示阶段,每个小组都要带着自己的手抄报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内容。最后,各小组上交手抄报,由老师进行评分。
优点:手抄报可以让学生突破文字的局限,按自己的意愿贴上图片做装饰,能更好地展示反映学生在上一阶段小组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由教师来评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
存在问题:(1)尽管手抄报可以有更多“花边”进行装饰,但始终没有脱离平面以及文字的形式,对全面反映学生阶段学习成果还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2)小组之间几乎完全没有交流,每个小组只是埋头苦干,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即可获得分数,没有起到鼓励交流的作用;(3)学生作品只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喜恶的影响。另外,学生没有得到其他小组同学的信息反馈,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受影响。
阶段三: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口头提问】手抄报及展示;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
在阶段三,我们在阶段二的基础上,加入学生对自己小组手抄报的展示环节。也就是说,每个小组依旧会得到一张八开白纸,依旧要在指定日期前完成手抄报制作,但与上一阶段区别的是,每个小组要带着自己的手抄报上台展示,以口述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接着,每个小组分别把手抄报张贴到黑板上,并按照手抄报上的内容以及制作美观程度给其他小组的作品评分。最后,统计每个小组获得的分数,除以投票小组数,以50%的比例计入小组成绩,另外的50%的分数由教师作评价。
优点:评价的内容得到了丰富,给予了学生更多、更广阔的展示机会。在小组互评的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将手抄报张贴到黑板上指定组号的下方,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事先标注好组号、评分内容及评分范围(如0~5分)的纸片。接着每个小组自由到讲台上给各小组评分。评分结束后,大家挑选两位社团的同学,当场点算纸片上的分数,并予以公布。
这种评价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较好,认为评价能考虑大家的意见,而且反馈及时,有效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存在问题:手抄报的形式对比书面报告的形式更为丰富,但毕竟是平面媒介,在展示民俗等内容方面有着局限性。另外,手抄报制作需要一定抄写、绘画功底,对部分学生也有限制。
阶段四: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口头提问】演示文稿展示;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展示更“立体”,在阶段四,我们把制作手抄报改为制作演示文稿(PPT),其余形式不变。
演示文稿,英文Power Point,简称PP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还有Excel、Word等)。把静态文件制作成动态文件浏览,把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使之更生动,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展示更“立体”,我们还鼓励学生在使用PPT进行演示的基础上,还可以按需要使用视频、实物等辅助展示,以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另外,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们也鼓励台下的小组随时就台上小组展示的内容提出问题,展示的小组要尽其所能“接招”。
优点: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这次的调整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展示所受的局限降低。随着展示空间的拓展,大家也更积极寻找有趣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展示文稿。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环节,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并在无形中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内容探究得更透彻,努力做到“无死角”。
四 基于探索的思考
1.收获
这次的探索与调整让笔者更好地认识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更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价测量性、选择性和指导性几大原则。当然,最直接的收获是探索出了比较适合社团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促进思考、鼓励合作。
2.不足和改进
当然,这次的探索从学术角度而言,缺乏严谨性,也没有数据等资料支撑,是一大软肋;另外,尽管目前来看,我们的演示文稿展示+教师与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运作比较良好,但我们也看到尚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如(1)学生越来越多地依赖多媒体的视频来代替自己介绍乡土文化内容,让整个社团活动出现“看视频”的倾向;(2)部分学生不能经常使用计算机学习,他们在制作演示文稿上受到设备影响较大,因此影响了他们的成绩;(3)演示文稿的形式是电子化的,几乎没有固定的“实物”,在社团向外交流展示时有一定的不便等。
手抄报花边设计范文3
一、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
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这一规律,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的,虽然语文课所占课时在中学各科中占第一位,但毕竟还是有限的.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语文活动的广阔天地.这些都足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无论校内和校外都可能存在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语文活动和语文习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语文学习的效果就会被抵消,不规范的用语、文风就普遍存在于学生的作业中,一方面,课内语文教学对课外语文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课外活动还可能涉及一些新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它们,促进了课堂教学,有些老师担心开展课外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散了学生的精力,那是因为他没有品尝到语文课外活动的甜头,在必要时,我是宁愿停下课堂教学,补足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的,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尽管语文科自身以优美的文章.多彩的内容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语文老师的准确,生动,严密,流畅的讲解,以及对课文的饱含深情的朗读.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是有足够的兴趣的,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文学欣赏,老师的讲解也不可能节节都像说评书那样富有吸引力,还有大量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如汉语知识,应用文以及多数说明文、议论文等,因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单凭以上因素之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学生的成绩,除了取决于先天的遗传这一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毅力、习惯、自信心等)的影响,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形式变了,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这样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在活动中,他们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而陶醉:这样,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课堂教学虽也注意培养能力,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因此,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结合初中第三册第三单元介绍的办报知识.指导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他们在组织搞选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进行版面设计、书写题文,进行花边、尾花装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黑板报的总编安排设计板报的各种栏目,各个栏目的负责人,安排书写和绘画装饰,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是比较紧张、单调的,差不多是上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而中学生阶段是多梦、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比赛、办报比赛、演讲比赛,进行资料卡片的展览等,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又可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可陶冶他们的性情,
五、有利于学生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外时间
手抄报花边设计范文4
一、让兴趣将引导孩子们开启创新之门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上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热情,是不可能上好这节课的。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精心地设计、创设一种氛围,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有一位教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上课时准备了两个杯子,里面清晰可见黑红色和无色两种液体,让学生们先来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会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一下子兴趣高涨,一个个小手直举跃跃欲试,很快的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出一个很好的铺垫。课末,教师又端出两杯液体,让学生亲自来尝一尝,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了很长的时间兴趣,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那样:“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的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疑问,都会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愿提问题和会提问题的能力,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愿提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基础。教师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提问。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对或错都应该加以热情支持和鼓励,以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能提问题,质疑问题就是独立思考,乐于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探索知识敢于创新的积极态度。会提问题和善提问题则是质疑问难向事物探索,向创新思维的梯度发展;会提问题和善提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为此,教师还应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加以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对“课题”提问题是挖掘课文中心内容和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和客体的联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创设多种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融洽配合。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充分地创设各种有力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收获。
四、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