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的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秋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秋的诗词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1

一、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

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且过点(0,8),其形状和y=2x2+3x+5的图像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开口方向相反.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与解:此题必须熟知二次函数关系式中的系数和图像的关系.二次项的系数的绝对值决定它的形状,只要其绝对值相等,其形状就形同,二次项系数的正负决定它的开口方向,二次项的系数是正数,则图像开口向上,是负数则开口向下.一次项的系数决定图像的左右位置:开口向上时,一次项的系数增大,图像向左平移,一次项的系数减小,图像向右平移;开口向下时,一次项的系数增大,图像向右平移,一次项的系数减小,图像向左平移;一次项的系数为零时,图像关于y轴对称.常数项就是图像与y轴的交点纵坐标.知道了如上知识,不难知道,本题中的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负2,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8,所以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2x2+8.此题的技巧在于弄清并利用系数与图像的关系.

二、用一般式求

例2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0,0),(1,-6)和(2, -8).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与解:此函数的图像过点(0,0),说明其常数项为0,所以,可设其函数关系式为:y=ax2+bx,把点(1,-6)和点(2,-8)代入得方程-6=a+b和-8=4a+2b,这二个方程组成方程组,解之可得:a=2,b=-8.所以此函数的表达式为y=2x2-8x.此方法的技巧是利用坐标与图像的关系,推出常数项为0,使列的方程组较简便.

三、用顶点式或两根式求

例3 已知某二次函数过点(1,0),(5,0)和(3,8).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 用顶点式求

分析与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给出的三个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3,5.其中3恰好在1和5的中间,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可知,3就是它的顶点横坐标,那么(3,8)就是它的顶点坐标,所以此题也可用顶点式来求,设它的关系式为:y=a(x-3)2+8.把点(1,0)代入得0=a(1-3)2+8 解此方程可得a=-2,所以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2(x-3)2+8,化为一般形式为y=-2x2+12x-10.此方法的技巧在于: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发现(3,8)是顶点坐标,利用顶点式求解,又快又对.

2.用两根式求

分析与解:仔细观察还可发现,点(1,0),(5,0)都在x轴上,所以还可用两根式求解,设y=a(x-1)(x-5),把点(3,8)代入此关系式得8=a(3-1)(3-5),解得a=-2,所以此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2(x-1)(x-5).化为一般形式为y=-2x2+12x-10 此方法的技巧是:仔细观察,发现两根,再用两根式求解.

四、用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

有些问题无法用上面的方法求函数关系式,但是可利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再进一步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求解.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有关商品销售的问题

例4 已知某商场销售某商品,该商品的进价是每件90元,调查发现,若定价为每件100元,每天可售出500件,在此基础上,价格每上涨1元,每天就少售出20件,求定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多?为多少元?

分析:本题无法用上面的关系求关系式,但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二次函数关系式,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日利润=每件的利润×日销售的件数.

解:设定价为每件x元时,日获利为y元,由题意得:

y=(x-90)[500-20(x-100)]

=-20x2+4 300x-225 000

=-20(x-107.5)2+6 125

所以当x=107.5时,y有最大值6 125,即每件定价为107.5元时,日获利润最多,为6 125元.

2.有关面积的问题

例5 用100米长的篱笆,围一个矩形鸡舍,求长和宽各为多少时,鸡舍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分析:此题根据长×宽=面积.即可求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解:设长为x米时面积为y米.由题意得

y=(100÷2-x)x

=-x2+50x

=-(x-25)2+625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2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

关于一元二次函数,初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但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五年高职学生,尤其是学医学的同学来说,依然是新的知识点。鉴于数形结合法直观、简单易行,当前大多数教材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灵活运用这一思想,需要一些铺垫工作,如何做好铺垫工作以及如何突破难点,本文将作详尽探讨。

一、两点铺垫工作

1.铺垫一: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回顾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这些方法是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因为方程的解恰为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数形结合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必要条件。

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初中教材中已经将十字相乘法略去,大多数老师也未补充此解法。这严重地削弱了学生的速算能力,学生只能通过求根公式,生硬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从开展教学的角度,笔者认为,略去十字相乘法也不利于因式分解法的教学。因此,我的做法是提前一节课通知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这一做法,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铺垫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作法回顾

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确定与之相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这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抛物线。画图象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图象的开口方向。图象的开口方向由一元二次函数式中二次项系数决定,大于零,抛物线方向朝上,反之则向下。

(2)确定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尤其是与x轴的交点。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与函数相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其纵坐标均为0,此时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即可。当>0时,方程有两不等的解x1、x2,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方程有两相等的解x1=x2;函数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0时,方程无解,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3)作出一元二次函数图象的筒图。

二、运用数形结合。写出解集

1.数形结合分析过程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任意点的坐标为(x,y),则有如下结论:x轴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等于0,即y=0;x轴上方(不合x轴)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大于0,即y>0;x轴下方(不合x轴)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小于0,即y<0。

2.由简图写出解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下表仅以二次项的系数为正时的解集情况。如果实际应用中,二次项为负值,可以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由此可以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二项式系数为正的情形。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3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视上核 室旁核 adducin 增龄性 盐

0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 Adducin作为一种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参与细胞膜结构的维持和细胞膜离子转运,特别是细胞膜Na+的转运.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离子转运缺陷与信号转导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尤其是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1]. 在盐敏感性与高血压之间,adducin可能起着联系环境(盐)与遗传的桥梁作用. 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i, SON)和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i, PVN)在血压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2].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不同年龄段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动物模型,观察下丘脑SON和PVN中γadducin表达的增龄变化, 以及高盐摄入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5, 25, 49 wk龄雄性SHR(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各20只,各年龄段随机分为高、正常盐两个亚组,每组10只. 实验期间自由饮水,饲料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混合饲料,高盐组饲料含40 g/L普通加碘盐,正常盐组饲料含9 g/L普通加碘盐, 喂养3 wk. 饲养条件温度18~25℃,相对湿度45%~65%. 兔抗鼠γadducin抗体(SC25733)由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提供,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抗体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方法

各年龄组SHR预适应1 wk后应用鼠尾血压计检测尾动脉收缩压(SBP). 正常或高盐饮食喂养3 wk后, 复测血压比较各年龄组SHR正常盐和高盐喂养后SBP的变化. 各年龄组SHR处死大脑灌注取材,根据大鼠大脑立体定位图谱自前囟后0.8, 2.3 mm脑组织连续冠状切片,结合Nissle染色定位下丘脑SON和PVN.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γadducin在SHR下丘脑SON和PVN中的增龄性表达及盐摄入对其表达的影响.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高倍镜下,选3个视野,测定每个视野的阳性物质的灰度值.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 P

2结果

2.1盐对SHR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组和老年组盐负荷后收缩压水平较正常盐喂养的均显著性升高(P0.05, 表1).表1盐干预对SHR收缩压的影响(略) 转贴于

2.2增龄和盐负荷对下丘脑SON和PVN中γadducin的表达的影响

SHR下丘脑SON中γadducin的灰度值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即其蛋白表达呈递减趋势. 在正常盐喂养情况下,γadducin的表达在老年组与幼年组、老年组与成年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高盐干预后,γadducin的表达在老年组与幼年组之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 SHR下丘脑PVN中γadducin的灰度值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即其蛋白表达呈递减趋势. 无论正常盐喂养,还是盐负荷后,老年组与幼年组、老年组与成年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各年龄组内高盐亚组与正常盐亚组间比较,下丘脑SON和PVN中γadducin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SHR下丘脑中SON和PVN的γadducin表达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盐负荷对其无明显影响(图1).表2增龄和高盐对SHR下丘脑SON和PVN中γadducin表达的影响(略)

3讨论

本研究我们观察到雄性SHR下丘脑SON中γadducin表达存在增龄性改变,表现为随着周龄的增加其表达逐渐降低,盐负荷对这种改变无明显影响. 结果提示γadducin增龄性表达减少可能是SHR血压随周龄增加而升高的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不仅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血压对钠盐的反应亦呈明显的年龄相关性. 我们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 盐负荷后的血压增高幅度逐渐增大,盐敏感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3]. Bianchi等[4]发现,米兰高血压大鼠(MHS)的膜骨架蛋白adducin基因存在点突变(A亚单位基因:F316Y,B亚单位基因:Q529R),将这种突变基因转染给正常米兰高血压大鼠(MNS),其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泵表达活性显著增加(296%); Cusi[5]在意大利和法国两个不同的人群中发现,аadducin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有明显的相关并参与钠代谢的调节,但我们对中国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发现,аadducin基因的上述多态性在盐敏感者与盐不敏感者之间、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者之间无明显差别[6],这表明adducin基因多态性存在着种族差异性. Hong等[2]用基因芯片技术对SHR和WKY大鼠的下丘脑和脑干进行分析后发现有112个基因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基因就是γadducin. 我们发现下SHR下丘脑SON和PVN中γadducin表达均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盐负荷对这种改变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治全,牟建军,孙超峰,等. 盐与高血压 [M].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211-216.

[2]Hong Y, Sharon CF, Katleen S, et al. Hypertensionlinked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brain γadducin[J]. Circ Res, 2002, 91(10):633-639.

[3]刘治全,李玉明,牟建军,等. 青少年血压水平、趋势、变异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8年随访研究[J].高血压杂志,1996, 4(4):89-92.

[4]Bianchi G, Tripode G, Casari S, et al. Two point mutations within the adducin genes are involved in blood pressure vari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4, 91(21):3999-4003.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4

关键词 古代文学;二十四节气;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崔玉霞,(1966-),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无不鲜明地带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成为我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从天文上讲,二十四节气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文人还是民间百姓,多有通过诗词歌赋来反映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和习俗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人们还把二十四个节气编成一首歌谣在民间传唱: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这首诗前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缩略的集成,依次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眷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后四句为各节气的时间。通过“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两句对仗巧妙,指出了如果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那么7月份以前,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多在阳历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两个节气多在阳历的8日或23日。有时也相差一两天。所以口诀中又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一句。

此诗的巧妙之处在于把二十四个节气取其中的一个字贯穿起来,组成一首七言律诗,同时指出了节气之间的间隔规律,简单易记,朗朗上口。

二、二十四节气与谚谣

谚语源远流长,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里就有不少“引谚”的实例,在《易经》、《尚书》、《左传》、《战国策》、《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中,都提到并且记载了谚语,宋代以后还出现了关于俗谚的专著,如《古今谚》等。

由于我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为了便于记忆,智慧的劳动人民还把有关节气的内容加工总结、凝练压韵,形成民谚民谣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这些民谚民谣形式多样,活泼生动,意象鲜明,流传甚广。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三朝遍地锄”“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等等。这些农家谚语短小精练、实用具体,至今还在农村流传和使用。

比民谚形式更高级的形式是民谣,关于节气的谣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如有一首五言节气歌,将每个节气中的典型物候与景色以及农业生产、民风民俗编在一起,通过阳气转、乌鸦叫、滴水干、封河等外在景物描绘出鲜明的季节变化,通过种粟、种大田、动刀镰提醒农民到季节该进行的农事活动。大家乐、不着棉、忙买办、要过年写出不同季节的民风民俗。全诗如下: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幕,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署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失雪芟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流传于四川地区的《节气百子歌》,则每句以“子”结尾,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民风民俗: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这首诗一共写了十二个月,每个月份中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节气民俗,其中吃麻饼、吃捞糟烘笼子等习俗带有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三、二十四节气与诗词

由于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广泛和深刻,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很多,多愁善感、触物兴情的诗人们对季节的变化尤其敏感,通过诗词借景抒怀,驰骋想象,施展才华,表达不同阶层,不同时节的情感,反映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民风民俗,写出情景交融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

二十四节气诗词主要表现的内容有:

一是反映炎黄子孙在不同季节从事劳动生产的场景和农家生活的场景。

这些诗词宛如一幅幅优秀画卷,不同朝代的不同农耕图和农家乐组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作为《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七月》描写了先民们随一年四季节气的变化所从事不同的农事活动。诗歌从一年最寒冷的十一月、十二月“无衣无褐”的冬日生活起笔,写了“春日载阳。鸟鸣仓庚庾”的春天万物复苏景象;接着写夏季芒种的繁忙;然后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不停歇的劳作。其中写道“六月食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寿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这一段写先民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的果实,丰收喜悦的情景。

农事诗在此后各朝都有杰作出现,田园诗人陶渊明、孟浩然、范成大都有与节气相关的农事诗佳作。宋代陆游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品,“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不仅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

第二类是通过描写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反映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辛苦劳作的精神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很多文人出身就是农家,也有的是躬耕垄亩的田园诗人,对农村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而中国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也让他们特别关注农民的悲苦,关注百姓的生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诗歌开头就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段非常逼真地写出了芒种时节田家麦收的劳累和辛苦。为了抢时收获,全家老少一起出动,脚踩滚烫的热土,头顶炎炎的烈日,不顾劳累,不怕流汗的精神。

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其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如其三十五“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写农夫被租税所迫无力买田耕种,只好在七月采菱为生的困苦和愤怒。

这类反映农家被剥削和压迫的诗歌在历朝历代都有新作,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第三类是随景寄情、四时感怀之作。

战国公孙尼子《乐记,乐本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感物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最基本的艺术创作触发论。“感物说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气本原之说上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古代文人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中感受到季节更迭、时间的流走、人世的变迁、年华的逝去,由此触感,他们通过节气诗或抒发感慨、寄托心志,或吊古伤今、怀乡念友、或人生悲愁、忧国忧民等等,情感均随诗词表达出来,为诗词领域增加了丰富的内容。

春有梅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都会引起诗人无限感怀,伤春、苦夏、悲秋、枯冬均成为文人创作的由头和契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借春分日来写离愁,其在《清平乐》中这样写道:“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该词撷取春分天最易让人伤感的落花来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春风吹又生的春草在作者看来却成了离恨的象征,将无形之离恨化为有形之春草,生动而贴切,富有创意。

“自古逢秋多寂寥”,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我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而在四时感怀的节气诗词之中,悲秋的诗词所占份量最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诗人触物兴词,以白露季节水边的秋景营造出凄清哀婉之氛围,烘托出为追求爱人历尽艰辛而不得的怅惘和凄苦的心境,全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在以悲秋为主题的诗作中,杜甫的《秋兴八首》被誉为律诗中的精髓,是“裘领之作”,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其第一首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该诗通过悲自然之秋来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全诗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愁,含义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第四类写节气变迁时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节气里民风民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民间特别重视立春、清明和冬至等几个节气。这也许是这几个节气物候变化较明显,其中关于这几个节气的传说更多、习俗更多、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比其他节日更深。在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中,也尤以这三个节气的诗词为多。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据资料记载,历代王朝对立春这一节气都相当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农业立国,对立春的到来寄予了厚望。在《礼记・月令》中记载:“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返赏公卿大夫于朝。”后世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形式的迎春活动,有的朝代还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到唐宋时期,立春日还有盛大的春祭活动,从京师到县城都特修专供祭春用的宽阔的“春场”。立春这天,人们穿着同一颜色的春服。打着旗、幡、伞盖,牵着纸糊的春牛春象,用彩杖鞭打,意为打春”,送小春牛,载歌载舞;明清以来,又发展了民间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习俗。立春这一天,民间还有吃春卷的习俗。据说这是为了祭奉春神句芒,请他督促耕牛努力干活,催促庄稼快快成长的意思。

苏轼在62岁时被贬到海南儋州,对于一个年近古稀老人来讲,海南这样一个荒蛮之地已近乎是葬身之所了。但我们从达观的坡《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看到的却是欢欣鼓舞,清新活泼的春的气息:“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胜雪花。”全词写春风吹暖,桃花盛开的春日景象。词中还写了农人在立春日举行鞭春牛插春幡等民俗内容。

清明在阳历每年4月5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的。据《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据统计,《全唐诗》《全宋词》中,内容中包贪“清明”“寒食”字样的作品有850多首。有些诗词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如杜牧的《清明》诗,几乎家家尽知,无人不晓。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祭祖扫墓,清明前后,他乡游子不论多远都要返回故里,到祖先亲人墓前祭祀洒扫,寄一腔哀思,以慰地下亡灵。唐戴叔伦的《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就是写清明及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的习俗的。“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花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在外为官的戴叔伦为仕途羁绊不能回乡,清明之日送儿还乡祭扫,离别时说到家乡触动思乡之情,忍不住泪湿衣襟。诗中“晓厨新变火”一句指的是我国寒食节习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是日禁火,家家冷食。至次日清明方举火做饭。此习俗传说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

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间有植

树、插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宋代吴惟信的诗《苏堤清明即事》写苏州清明美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冬至古称“至日”、“日短至”。冬至在阳历的12月21或22日。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自昼最短的一天。 在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冬至诗以唐宋时期为最多,宋黄公度《至日戏题天福寺》“去年至日老夫家,呼儿具酒对梅花。今年至日空奔走,岂止无花亦无酒。薄宦驱人无已时,客怀牢落强裁诗。君不见杜陵老诗伯,年年至日长为客。”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去年冬至过节的欢乐及今年过节的冷清,抒发宦游生活的无奈。通过由已及人,想到杜甫遭遇的对比,突出诗人寻求自我安慰的心理。宋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借写冬至日节序的变化,抒发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四、二十四节气与曲赋

由于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广泛影响,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还新颖别致地用节气和戏剧名称编写一首《节气歌弹词》,作为弹词的开篇进行演唱,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其词云: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节气名:立春、雨水;戏目名:《西园记》、《霄光剑》。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闲。节气名:惊蛰、春分;戏目名:《跃鲤记》、《蝴蝶梦》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节气名:清明、谷雨;戏目名:《风筝误》、《西厢记》。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节气名:立夏、小满;戏目名:《牡丹亭》、《玉簪记》。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间。节气名:芒种、夏至;戏目名:《渔家乐》、《义侠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湖亭大暑对风眠。节气名:小暑、大暑;戏目名:《白罗衫》、《望湖亭》。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酉楼听晚蝉。节气名:立秋、处暑;戏目名:《葵花记》、《西楼记》。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节气名:白露、秋分;戏目名:《翡翠园》、《折桂记》。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节气名:寒露、霜降;戏目名:《烂柯山》、《惊鸿记》。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节气名:立冬、小雪;戏目名:《麒麟阁》、《绣襦记》。

幽闺大雪红炉暧,冬至琵琶懒去弹。节气名:大雪、冬至;戏目名:《幽闺记》、《琵琶记》。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节气名:小寒、大寒;戏目名:《邯郸梦》、《一捧雪》。

冬去春来天渐暖,白兔鸟飞又一年。戏目名:《白兔记》。

作者马如飞原籍苏州,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弹词艺人。原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海钓徒。江苏苏州人。’马如飞一生致力于弹词《珍珠塔》的加工和曲调的研究,此外还创作了不少弹词开篇。此节气弹词即为开篇演唱之作。此曲的妙处在于,词人不但把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个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嵌入句中,语意双关,联缀成篇。而且从中既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人事,也可知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戏曲的流行情况。全篇文词典雅,天衣无缝,含蓄有致,别有风味。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5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考试的走向

 

教育者关于诗词复习方法的把握,大抵是根据考试的走向来不断调整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复习中教学法的科学施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现行的高中语文诗词考点的走向。下面以实例向大家说明诗词考点要求。

 

比如,我们一份高中语文测试题第三大题为古诗词鉴赏,就拿鉴赏张九龄先生的《感遇十二首(其一)》而言,诗歌内容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样的诗词鉴赏在考试中一般会分为两个小题,第一题“这首诗首句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要求的是对诗词中的意向的一个把握,诗中的意向往往来源作者思想内容的一个衍生。第二小题为“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这就完完全全是对于思想内容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了。这是典型的新时期新课改要求之下的高中诗词考题,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高中语文诗词考试的走向为向思想内容以及学生主观领悟表达的一个靠近。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古诗词热爱程度低。在我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古诗词学习效果差,思想内容把握不准的孩子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一个消极的学习状态。

 

2.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必要性的认识。具调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有百分之五十二的高中生认为很有必要,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孩子认为可学可不学,而剩下的孩子则认为安全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虽然过半的学生认识到了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百分之四十八的缺失率依然是个十分惊人的存在,这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可以说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清的问题。

 

三、客观上的问题

 

1.重“文”轻“言”。与文学本来的存在意义相反,许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大谈特谈字里行间的深奥性而缺少对诗词语言,思维的解剖。不仅是诗词显得死板浮夸还使得学生对诗词一知半解,兴趣低迷。

 

2.“权威”讲读。诗词的美感不仅仅在于诗人所赐予的原始文意,而在于学生品读是有自己心灵深处而产生那种精神的共鸣与意境的绵长感受。而不少教师一味的死守所谓的“权威解读”对学生提出的新思维予以明令禁止或是加以批评,这是一种压迫学生情感,限制诗词发散性的做法。这种做法无异于照本宣科带来的被动教学。

 

四、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诗词学习

 

考试成绩是一定学习效率的表现,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膜拜分数而忽视了有意义的诗词学习,因此,我们即使是在诗词的复习中,也应当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片面以成绩为主。

 

1.知人论世策略。诗词的写作背景一定情况之下就决定了诗词的主体情感走向,因此,我们在语文诗词的日常教学与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诗人本身的社会背景进行相关的了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内诗词《短歌行》《归园田居》《马嵬》《涉江采芙蓉》《咏怀古迹》的学习中总结出诗人的大体文风,再通过对诗人生活时代的社会分析,生平境遇分析全面的掌握诗人。这样一来,在今后的课外阅读或是考试时,一看到所属诗人就能联系其大致文风,即为我们解题思想内容,情感基调的探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2.张扬主体,多元化策略。诗词意义具有层次性,然而这个层次性却不等于我们的解读就能够带着随意性。在对诗词解读时,我们要注重尊重诗词的主体,不能脱离作品的表达中心。同时不能死守所谓的“鉴赏权威”,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作者也有着生平境遇不同而带来的风格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想体现。

 

比如同样是唐朝,盛唐时期的诗风与晚唐时期就截然不同,同样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和柳永的思想内容就天差地别。因此,我们这种权威总结只能做参照,而不能全套照搬。在我们实际的复习与学习中,对古诗词的分析还是要抓住诗词的主体,以变化论多元化的策略来实现突破。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气质与思想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者万万不能马虎。另外,就学习效果而言,对于诗词的合理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古文的共通,即不仅有益于诗词本身,还对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秋的诗词范文6

关键词:古典诗词 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

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引入诗词,一方面,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拉近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同时,赋予学生生物学的眼光,从而有更广阔的文学视野,并认识到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益处;对生物学与文学交叉的关注,可以为以后从事科学文学创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的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学

许多诗词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并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是自然世界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这些诗词可看作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当于简单的科学探究结果并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案例;同时,由于它的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用于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有大量的诗词描绘了生物个体的特点。如《诗经·国风》中的《燕燕》“燕燕,差池其羽。”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诗词则反映了生命现象,例如不同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诗经·国风》“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有些诗词似乎与生命现象无关,却隐含着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有些诗词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某地,比如三峡的自然环境,这就为我们今天追溯当地的环境条件变迁提供了证据。如李白《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绅《闻猿》“见说三声巴峡深……始信哀猿伤客心”。这些诗词可以互相印证,表明当时的三峡地区猿猴数量较多,生态环境应该较好。另一方面的例子,如关于秋愁的描绘: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对于为什么会有秋愁,今天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能够利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知识去进行解释了。

二、可以由此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和诗词意境之美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诗词,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自然界中的蛙鸣,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对此进行描绘的诗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诗人笔下,经过剪辑、组合,再现并美化了这样的意境,使它永恒,使我们可以体会到那些“蛙”一直在唐诗宋词中“鸣唱”。

三、如何将诗词引入生物教学

1.导入新课时适当运用诗词,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导入新课。

2.可以利用诗词设置悬念,采用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物种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启发学生。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探索等自主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3.编制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分析: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否有科学道理?②诗人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是否完全正确?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了( )。

A.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人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了( )。

A.环境能改变生物的性状;B.环境改变了生物内部的基因;C.人类的移栽改变了生物的性状;D.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5)“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类的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6)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古代诗人由于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所写诗词中反应的生物问题有时是不准确的,或错误的,1-2题就是以这些诗词为材料设计了辨析思考题,让学生判断和剖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培养其批判精神。3-6题是以诗词为背景材料,以包含的生物知识为考查内容设计的练习题,大大增加了试题的新颖性,既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又渗透了人文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恰当地引入古典诗词,既能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又能使生物学教学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中认真研究这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深刻剖析和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美学价值,既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语作文100字

下一篇脑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