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相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遥相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遥相对范文1

1 中药材对药效的影响

1.1 中药材的品种中药材的品种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前提。据统计,我国有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传统品种4000余种,但是由于对中药品种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一些新、名、优的品种,常常被仿制、移植,严重损害了发明者的权益,挫伤了他们研制开发新药的积极性。历年药典中收录的中药材的种类都在增加,其中许多药材是一药多来源的,造成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往往一味中药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例如木通就有不同科的3个品种且功效差异较大。例如葛根在《中国药典》中有两个品种,即甘葛根和野葛根,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后两者葛根素的含量相差近8倍。提高中药质量和信誉《中药品种保护原则》

1.2 中药材的产地中药材的产地的空气、土壤、甚至是灌溉水或者药用动物饮用水都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所以,应该采用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受各地区土壤、气候、雨水、光照等环境的影响,而且栽培技术也有一定的讲究,以致比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例如东北地区的人参产自吉林长白山等地的为道地药材,其他地区的许多栽培品种受环境和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功效则有很大程度的减弱。如果不能保证产地的环境,有可能会造成中药材中重金属、砷盐及农药残留超标。目前,以利益为重的一些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将中药材参假出售。例如,在鹿角霜中掺入非鹿科动物的枯骨,以增加分量;虎杖中掺其他染色树枝,吐丝子掺细沙石、穿山甲掺明矾等。所以在购买中药材时,应及时鉴别药材的真伪,防止影响主要药效,以致影响临床疗效。同时,国家也规定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而且SFDA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要求应该固定药材产地,从而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对中药质量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孙思邈强调医者须知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时节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不同的用药部位成熟期不一样,一般树皮类的药材应该在春夏间采摘,而根茎类的药材应在秋季采摘等;丹参在冬季采摘时,其丹参酮ⅡA、丹参酮工比其他季节收获的含量高2~3倍;生长90 d左右的番泻叶即可收获[。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鹿茸应在5到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就不是茸了。每种中药材采收所使用的工具、器具应保持干净,用手采摘时最好戴手套,避免污染药材。例如,半夏要在晴天采收,用要锄顺垄挖12~20 cm深的沟,逐一将半夏块茎挖出,否则可能会使块茎断裂。因此,每种药材在采收时都要严格按照其采摘的季节和方法,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药效。

1.4 贮藏条件中药材采收经过处理后,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包装、贮藏,才能保持其药效、质量和价值。贮藏室应该干燥,通风,温度适当,避免光照,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物质的药材应该密封放置。如药物受潮则易生霉变、虫蛀,而且服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阳光直射则影响药物色泽或过度干燥;贮存不密封,则易氧化丧失药效。例如中药饮片熟地黄,应放置于缸、坛中,盖严防止水分散失或者湿气进入。

2 中药材加工质量对药效的影响

2.1 中药材的预处理根据《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材在炮制前应该先对中药材进行净制和切制。对不同类型的药材采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去除通过去茎、去根、去粗皮、去壳、去毛等方法来去除杂志和非药用的部位。切制之前有些药材需要清洗或者浸泡,而中药材中大部分有效成分都与水有不同程度的亲和作用,如生物碱盐类、无机盐类等,长时间的接触水会使有效成分流失。不仅如此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易发生水解、酶解,如某些双糖链皂甙在清洗浸泡时,易发生水解转变为单糖链皂甙而具有溶血作用。对药材进行处理之前应熟悉其有效成分的部位、性质,以保证药材本身的质量。

2.2 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炮制的方法主要有炒、烫、煅、制碳、蒸煮、炙、煨等。使用这些方法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否则会破坏药物的性能。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扩大中药治疗范围,矫正药物异味,甚至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等作用。例如酒炙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含量,缓和药物的生理活性等。但是在炮制时通常要加一些辅料,这些辅料可能会减弱或者改变药效。如辅料中含多价金属离子(氧化镁、磷酸钙等),四环素类药物形成络合物而干扰这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有些辅料的升降沉浮影响药材的趋向,而有些辅料具有吸附作用使药物被吸附而降低有效性。

2.3 中药材的粉碎粉碎是对质地坚硬、不易切制的药材进行粉碎。由于剂型和用途不同,粉碎的的力度也不同,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川木香)在粉碎时应该注意温度;对于含糖或者胶质较多的粘性药材(如熟地黄、麦冬等),应先将其他药材粉碎成粗末,在向其中陆续加入粘性药材,再次粉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占据主要优势。虽然其具有提高药材利用率,提高生物利用度,保留活性成分等特点,但是由于药材成分的复杂性,粉碎的细末不一定符合制剂所需要的程度,细末中容易参杂其他物质,或者有些活性成分的溶出增加又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马钱子中的主要成分士的宁,即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超微粉碎后使其溶出度增加,若仍然按原剂量给药,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3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对药效的影响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录Ⅱ中规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即为一类新药,所以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怎样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是提取工艺研究的核心。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等,但是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效率低等缺点。同时,提取新技术有超临界萃取(SFE)、超声波法、半仿生提取法、酶化学技术、微波萃取技术(MAE)等。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步骤才可以提取最大量的有效成分。传统的水提煎煮法、醇提渗漉法和回流法由于其合理适用的科学技术,至今仍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溶剂、粒度、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方法等。例如黄酮类,一般用丙酮、甲醇、乙醇来提取,而生物碱根据其酸碱不同常用水提取法、酸性或者碱性水溶液提取法。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遥遥相对范文2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反应上存在差别,两者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所引起的。因此,对男性和女性说话应注意有所区别,有些可以对男性说的话,未必可以对女性说。

一般来讲,男性对于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如通常的玩笑就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于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则较男性弱,即使是通常的玩笑也要特别注意。

·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由于经历不同,志趣也各异,跟他们说话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如对健康的中青年,说某某人不行了、某某人死了,一般不会有什么不妥,也不会让对方产生什么联想和反感。但是,如果是对老年人说这些话肯定不妥当,不仅会让对方感到很不愉快,有时还会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由于接触的人多种多样,领导者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对象时,所讲的话也应注意有所区别。如文化水平低的人不习惯使用书面语言,跟他们讲话应该尽量口语化。如果用书面语言,或典雅的词句,就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反之,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则爱听委婉的话,不爱听质问或不客气的话,也不爱进行平谈的对话交流。

遥遥相对范文3

【关键词】多晶型 药物制剂 综述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所以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分子结构。即同一种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或晶胞参数,形成多晶型的现象就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药物多晶型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本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很快的发展。由于药物的晶型不同,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溶出和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在多晶型药物研制成固体口服制剂时,对药物晶型进行研究,选择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药物多晶型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新药申报资料中也有所体现。本文就多晶型药物对理化性质,对生物利用度和在制剂中的影响进行概括总结。

1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固体物质按其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晶型(包括假晶型)和无定形。晶型基本成分的排立有一定的规律,无定形则相反;所有的晶型可以归结为正方、单斜、三斜等七个晶系。晶型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微粒间的作用方式可以是金属键、共价键、范德华力等,以此晶体可分为金属晶体、共价键晶体、分子晶体等。有机药物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而且多存在同质异晶即多晶型现象。即是指某个化合物的晶型状态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排列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状态的晶体[1]。

2 多晶型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由于晶格不同,内部分子间作用力有差异,晶格能也就不同,造成了同一化合物不同晶体的各种理化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溶出速率、熔点、密度、硬度、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和蒸气压力等。这些差异可反映在热力学稳定性上[2-4],药物多晶型可分为稳定型、亚稳型和不稳型。稳定型熵值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最好,但溶出速率和溶解度却最小,因此生物利用度也差;不稳型则相反;亚稳型介于稳定型和不稳型之间,但贮存过久会向稳定型转变。实验表明,尼莫地平的低熔点型在常温下大于高熔点型的溶解度,从而提示了二者生物利用度上的差异[5]。

一般药品从生产出厂到药房库藏出售,要求保持至少2年的稳定不变期,这期间如果发生晶型转变,有可能引起生物利用度的降低,造成医疗事故。考虑到稳定型晶体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均较小,而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生物利用度,所以并非越稳定越好,必须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优选出一个热力学稳定,同时又具有较好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的晶型进行开发和生产[6]。

3 药物多晶型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3.1 同一药物不同晶型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差异

药物晶型不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可能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潘见等[7]研究发现葛根素的四种不同溶剂的结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晶型的增大而减小。那格列奈的S晶型与临床使用的H晶型溶解度均明显大于B晶型[8]。阿司匹林有晶型Ⅰ和晶型Ⅱ,相同给药剂量下服用Ⅱ型的血药浓度超出Ⅰ型达70%[9-10]。

3.2 同一药物不同晶型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异

多晶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未必一定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西咪替丁[11]和法莫替丁,法莫替丁是一种高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由于工艺条件不同,药物有A、B两种晶型,A型稳定,熔点略高于B型,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较B型小。可是对两种晶型的抗胃溃疡作用和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12]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法莫替丁分子上带有胍基的碱性化合物,在酸性胃液中能迅速溶出,成为溶液状态,晶体差别的影响已经消失,因此法莫替丁的A、B两种晶型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显著影响[13]。 转贴于

4 药物多晶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多晶型之间存在晶格能差,低能量晶型称稳定型,高能量晶型称亚稳定型;从能量角度看,前者比后者稳定,具体情况又与制剂的辅料、放置环境相关。

尼群地平3种晶型的热分解活化能均较高,其稳定性顺序为Ⅲ>Ⅰ>Ⅱ,而湿度对3种晶型化学稳定性几乎无影响[14]。

5 药物多晶型与剂型选择

选择剂型时应考虑晶型问题,近年Abbott公司的抗艾滋病药利托那韦的研发过程中认为它只有一种晶型,生产溶液和半固体两种剂型上市,两年后发现半固体制剂出现一种十分稳定、溶解度很小的新晶型,迫使暂时停止生产半固体制剂。

6 药物多晶型对制剂工艺的要求

在药物制剂生产制备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药物晶型的转变,如溶剂[15-16]、温度[15]、湿度[17]、研磨[18]、压力[19-20]、辅料等[21],为确保固体制剂中的药物为有效晶型,就需要了解和掌握晶型转变的因素,以利于合理设计处方制定工艺方案,避免产生不希望的晶型,使亚稳定型稳定化,从而保证药品质量及临床药效。

片剂生产过程要避免晶型的变化或形成溶剂化物如水合物等。在原药干燥、粉碎、颗粒制作和压片时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16]。制成品在必要时要进行复核,是否仍保持原先的晶型。某些药物的亚稳定晶型生理活性较好,稳定性也较好,也可以通过改进的制剂手段生产符合药典质量要求的成品。但在栓剂和混悬剂的制作和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转晶变化,要应用最稳定的晶型。早期的醋酸可的松混悬剂析出的大颗粒晶体容易堵塞注射针孔,甚至溶液剂的磺胺类滴眼液也曾析出颗粒。药品最终是以制剂形式提供医疗应用,药物晶型和疗效关系重大,药物合成和制剂两方面的科研人员应该紧密协作配合,保证质量。

7 结语

综上所述,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值得重视,有关晶型与药物活性及生物利用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和掌握药物多晶型性质,对于处方开发、新药剂型设计、生产工艺的优化、药品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药效的发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Vippagunta S R, Brittain H G, Grant D J.Crystalline solids[J].Adv Drug Deliv.Rev, 2001.

[2] Ye DY. Study of the polymorph of etoposidum[J]. Acta Pharm Sin, 1992.

[3] 唐万军,陈栋华,张健等.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

[4] 王海纳,庞华,董蓬等.替莫唑胺多晶型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

[5] 袁恒杰,陈大为,刘艳丽等.尼莫地平多晶型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

[6] 唐素芳.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及其对药效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2.

[7] 潘见,张勇,袁传勋.葛根素多晶型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4.

[8] 李钢,徐群为,李瑞等.那格列奈的多晶型与溶解度[J]. 化学学报,2007.

[9] Tawashi R. Aspirin: dissolution rates of two polymorphicforms [J]. Science, 1968.

[10] Tawashi R.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wo polymorphic forms of aspirin[J]. J Pharm Pharmacol, 1969.

[11] 陈英,王彩媚,余少文.不同晶型西咪替丁的质量评价[J].中国药房,2010.

[12] 程卯生,王敏伟,缪锦来等.法莫替丁的多晶型与生物利用度[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

遥遥相对范文4

目的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并增加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情况变化,并统计干预期间患者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哮喘控制情况:干预后,观察组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再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者应用药学服务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效果,应推广使用该药学服务模式。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药学服务;临床药师

受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是我国主要的气道慢性炎症之一。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疗法,而如何提高哮喘患者药物控制效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药学服务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一套高效的药学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所有受试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36±12.14)岁,平均病程(2.14±1.69)年;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98±11.03)岁,平均病程(2.51±1.72)年。两组患者中均排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者、未满18岁者、无法配合研究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两组患者在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相关条款,已经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及护理,并按呼吸内科常规给予出院前用药指导干预,出院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药学服务干预,具体如下。

1.2.1制定药学干预计划针对每个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药师与医生、护理人员共同拟定基本计划,由临床药师完成计划编撰,医生负责审核工作,并确定最终方案。临床药师与护理人员就方案详情进行沟通,明确干预重点,用药指导方法,健康教育方法,不良反应监测要点等,获得护理人员的协助支持,就重点问题做干预方案注释。

1.2.2计划实施患者病情稳定至出院前,临床药师要进行2~3次用药指导,1次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包括:认识用药对哮喘控制的重要意义;正确配合吸入装置使用气雾剂、干粉剂型药物;区分各类药物作用(如缓解作用、控制作用等);不良反应识别和处理;按医嘱服药方法等[2]。患者出院后,每月来院健康教育1次,每2周电话随访1次,持续干预6个月。

1.3评价指标

1.3.1用药依从性本院自制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吸入装置使用技能(6分)、了解各类药物基本作用(4分)、明确知道哮喘急救药品(4分)、按医嘱剂量服药(6分)、干预周期内漏服、误服次数(6分)、实际用药次数与医嘱是否相符(4分)等。评分0~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用药依从性越好。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

1.3.2哮喘控制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每月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哮喘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患者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评分<19分表示哮喘未得到控制[3]。同时,统计干预期间患者再住院情况,计算再住院次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1。

2.2哮喘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观察组A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期间,观察患者再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3讨论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而言,每一次哮喘发作都有可能导致哮喘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因而必须控制好哮喘发作次数,但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4]。为此,本院基于哮喘药学服务知识,总结支气管哮喘治疗及护理经验,编制了哮喘药学服务干预模式。本次研究对于该药学服务干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该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通过规律用药控制哮喘病情,避免急性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控制反复住院次数,但是长期用药使得患者对于用药缺乏耐心,甚至出现漏服、用错等问题,因此有效的药学服务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关于药学服务应用临床治疗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但是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了慢性疾病的控制效果,相关研究也发现,应用药学服务干预的患者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可见该干预模式提高了哮喘控制效果,与本次研究一致[5]。药学服务干预通过提高患者治疗用药配合度和依从性,间接提升了药物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6]。综上所述,哮喘患者应用药学服务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该药学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谢宁,沈毅,唐扣明.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率的药学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5,8(24):22~23

2赵敏,孙瑞芳,赵学增.中国药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执业药师,2015,09:40~45

3邢洁,黄淑萍,张洁,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J].天津药学,2013,01:31~34

4罗红梅.药学服务干预对于慢性病患者用药疗效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98~100

5潘韵,樊裕,王旋.影响哮喘患者吸入性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南药学,2014,9(10):1031~1034

遥遥相对范文5

1促进医院对基本药物的管理

根据WHO关于基本药物的理念,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二是促进合理用药。前一目标对于维护“人人都享有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后一目标则是提高药品使用的科学性。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避免药物滥用。目前我国存在最严重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据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高达40%~50%,以住院患者应用居多,并且存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静脉给药为主、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等问题,增加了细菌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本院制定了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并分派药师深入临床科室向医护人员宣传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科内业务学习的形式讲解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大基本药物的使用力度,严格控制新药、贵药的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此外,药师要严把药品采购关,从源头上制止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2协助临床医生完善具体给药方案

医生在临床用药时往往根据经验或用药习惯开具处方,有的盲目追求用新药、用贵药而忽略了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因此药师就要更多地关注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并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对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患者身体条件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方案,在安全有效使用药物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基本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2]。药师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新药的用药进展,严格把握用药原则,在提高药物治疗质量中发挥作用。药师通过用药前咨询、用药过程中指导、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切实把握药物特性,并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并反馈给临床,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建立不合理用药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全面负责医院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3]。

3开展与患者面对面的用药指导和教育

遥遥相对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门诊136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按取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男38例,女3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种、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对照组以药物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即患者到药房取药后自行按药品说明服用或遵从医嘱服用。试验组以患者为中心,即患者到药房取药时药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主动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耐心地说明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的药物咨询,达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

1.2.2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复诊时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用药依从性调查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前对患者用统一指导语对填表要求做出解释,由患者自行完成问卷。调查表中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7个与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低有关的问题以及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具体情况见表1。

1.3评价标准

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高低依据调查表中8个问题来评定,8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完全依从;8个问题的答案中只有2个“否”及以下的为完全不依从;不完全依从介于两者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依性情况比较见表2。

2.2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不依从的原因调查

136例患者中药物治疗不依从者54例(包含不完全依从及完全不依从),其中试验组18例,对照组36例,主要原因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