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范文1

项目开发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项目课程体系建立前期,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邀请业内专家参与我们的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与讨论,需要引入企业资源,包括企业的项目、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优秀教师等等,多方参与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项目课程中尽量采用企业实际项目。要强调的是,项目中必须涵盖专业知识,即使是实际项目,我们也会先对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解决的能力知识点,然后再重新组合,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操作的项目课程。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特点

1、教学实施项目化

全面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有分工,有合作,最后做出符合项目标准的作品。例如动画片制作的卡通造型设计阶段,我们将卡通造型设计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第一学期,让学生根据角色性格,故事内容设计卡通造型,按照行业规范、企业要求来完成标准造型、转面图、动作设计、表情图等设计。通过这种项目式的教学,学生能更主动的投入学习,更严谨的去进行制作,努力去达到企业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对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对于目前动画行业通用的市场标准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2、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化

动画是一个制作环节很多,制作过程繁琐,必须要依靠多人的密切分工合作才能最终完成的行业。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组织上,主要是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的方式。每个小组会推选出相应的组长,来负责任务的分工,制作过程中组员的相互协调及沟通,整体进度的把握以及作品的质量监控等。在这个分组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集体荣誉感上升,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极大的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就业后的团队合作,预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监控体系完善化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包括:教师项目手册、学生项目手册、项目进程表。教师项目手册由教师填写,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手册上填写项目实施大纲,分阶段教师填写阶段项目具体安排,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周的项目实施情况由阶段教师在项目手册上如实反映,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并附上学生的项目成果。

学生项目手册主要由学生填写,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老师每周的任务分配及自己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制作过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在学生项目手册反映出来,教师针对这些情况为每个学生答疑,由此保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应调整。项目进程表是控制学生项目进度,每周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具体做到哪一环节,在此表格中都有所体现。

4、教学老师责任明确化

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当前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最适用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制作,掌握企业规范及行业标准。

在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尽量做到每位老师分工明确,最大程度的责任明确化。在项目实施前,已经确立了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体项目的组织实施、监控以及教学组织方式。在项目开始前,项目负责人把分阶段段任务,安排给相应的老师。每位参与项目的老师,根据自己的阶段任务,填写相应的教学安排,并送交项目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必须严格按照审核过的标准,来组织实施自己的教学安排。

项目结束后,专业建设委员对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评。项目负责人也会对每一位参与项目教学的老师给予评价打分,真正做到每位老师的教学责任明确化。

5、教学课程标准市场化

课程的设置及相应的市场标准,与企业专家进行论证。项目制作过程中,会有企业优秀教师参与教学。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优势

1、改变了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以项目为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特色专业范文2

经过5年的实践,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茁壮成长,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居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之首和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前列,教育质量、就业率、社会信誉均居我院和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专业的成功设置,给我们以启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为,不唯权威所云,注重社会调研,注重社会需求,注重自身条件。5年来,依据这一启示,我院成功设置了39个统招专业。

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

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初见成效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

我院提出“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就业”,要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理论够用,注重实习实训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较好地贯彻了这些原则和要求。经过8年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探索总结了“五学八法六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学”指学好专业基础课,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管理学和学前课程论。“八法”指幼儿教学法、幼儿科学教学法、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教育教学法(综合讲授)、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教育科研方法,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八种基本方法。“六能”指乐理与视唱、钢琴与手风琴、舞蹈基础训练、素描与彩画简笔画、电脑课件制作、科技玩具制作六种基本技能。其中,“五学”是理论教学,“八法”兼有理论教学和技能养成两个方面,以技能为主,“六能”则完全属于技能养成。这种课程安排的结果,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占到了课程总时数的53%,理论课程教学只占47%,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我院提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和强调“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风貌”的育人理念,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强自立、永远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特色专业范文3

随着现在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占了关注的焦点,现在,不少高校的教学设置并不是完全适应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需求。高校想走出这种局面脱颖而出,就要在专业建设上特色发展道路,将特色专业作为教学管理的指导。

一、特色专业的涵义及原则

特色专业即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方向、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及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制定出有别于一般普通高校的本质特征,而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专业特色,使高校在竞争中具有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高校的特色专业必须是落实在最后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上的。高校是要以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成功人才为最终目标的特色专业建设,才是成功的高校特色专业。这便要求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具备一定的指导原则。第一,科学原则建立高校特色专业首先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性。特色专业的建立要以科学为指导,建立既符合高校发展培养目标,又要符合教学规律与本校特色,从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第二,准确原则。所谓特色便是区别于一般高校专业而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这必须要求是基于本校专业的基础之上,特色定位准确,不能脱离实际基础与教学宗旨而一味追求特色。这就要求高校提高对本校正确的认识,从而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第三,创新原则。高校的建立要服务于教学最终的目标――培养人才。特色专业作为教育教学的改革要为这一目标创建优势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中都要体现创新性。现在的高校大多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框架之中,循规蹈矩缺乏生气。创新性原则就是要使高校成为一个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学习场所。

二、高校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考察

目前全国高校在专业建设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革。1.受教育目标与成绩的影响,高校在教学模式与目标上出现趋同甚至于“复制”的局面。专业授课计划日复一日一成不变,但是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基地,却在基础教育上没有配合到位。这极不利于培养特色人才的目标;2.专业设置不科学,各专业科目的安排缺乏针对性,使得专业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在非专业上,这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特色专业教学的宗旨。比如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入学后的基础教育课程普遍偏多。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时间,合理地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3.教学模式的陈旧。为了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保守,守旧,不能大胆地引入新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高校的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改革措施:从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为指导,建立有利于高校专业特色建设与规划,有利于高校发展前进,有利于提高高校竞争优势的教学规划。使各个高校都能具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具有一个甚至多个特色专业。只有这样,全国的高校才能够出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也对大学生的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培养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教育场所。

三、特色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研究

1.明确特色专业的目标与培养计划

特色专业即是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有所区别。而“特色专业”的目标便是用更为科学与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指导,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被社会认可的人才。要完善从过去陈旧保守的专业建设框架中取长补短。让“特色专业”的建设有理论上的支持与方向上的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者能够正确的把握高校发展的大方向,明确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

2.强化师资建设

特色专业的实施,离不开师资建设。而师资建设包含几个方面:团队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改善。首先在教师团队的构成上,要勇于引进新教师,以扩展教学模式的范围。在教学团队中要体现出在专业教学方面的技术人才,这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潜心钻研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能够在专业高度上有所成绩。另外,优秀特色的教师团队仍然需要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完善有利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

3.规范以特色为方向的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实现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基础途径,因此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在课程建设上创新改革。课程建设要在内容上符合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课程的总体建设要在特色上下功夫,体现专业领域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要在形式上引进本专业领域先进的,优秀的课程方式。使课程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保障。作为高校灵魂的教师要能够甘愿为自身的专业建设付出辛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积极制定出优秀的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4.树立“产、学、研”的教学模式

现代高校中引入“产、学、研”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是建立特色专业的有效途径。在各个专业领域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专业成果为载体的“产、学、研”模式是极具特色的并且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计划。学生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指导,在专业上通过实践的练习来指导学与研的进步,从而达到对专业内容的深入了解。比如在陶瓷专业方面:不能让学生一位的只停留在学上,而要将对新材料,新技法的研究也纳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与创作领域。最后要将学校教学与陶瓷的实际生产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让这两方面互相促进,互补优势。

总体来看,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有科学明确的目标,以及合理的师资队伍,规范的特色专业课程,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前提,才能实现“特色”的高校教学理想。

四、针对陶瓷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探索

1.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办学特色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院校,是以工为主,工、文、管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办学特色是特色鲜明专业为主,培养在陶瓷艺术方面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成为具有特色的高等教育院校。

2.针对陶瓷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探索

陶瓷艺术设计作为全国甚至全世界较为著名的专业,本身已具备了特殊性。但在长达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模式。为了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必须在教学中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形势进行改革创新。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把对陶瓷艺术的单纯研究教与学与经济体制下的“产”与“研”相结合,给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平台,更有利于在专业上探索,更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新高度。高校与专业对口的实际单位挂钩,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学校的学习来解决问题。使的产、学、研这三个方面互相协调,共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特色专业范文4

关键词: 中职政治教学 创业就业教育 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是就业。这就要求中职政治教学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正确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显得特别重要。中职政治教学要把政治教学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做到实现个人就业与社会需要、学有专长与用有所处、主动灵活与人才市场变化、逐步抵达就业目标与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相结合。

一、改革课程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程课本在内容编制上,一般过于注重理想观念、人生态度、爱国情感、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哲学常识等基本观点的描述与论证。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忘。教学的主导价值创生于学生身上,从而放射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既不冲淡教材中的主题,又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登录”到本课堂教学界面上。如在教材中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就应该紧扣一个“想”字,展开“你想什么”、“为什么要想”几个中心话题,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参与,课堂上学生精力流失率大大降低。要结合校本实际,对国编、省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不妨借鉴南京市职业学校使用的《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融合成本校德育教学内容,形成高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常识》,高二年级《就业创业》、《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授课体系和序列,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校本课程,如《学生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社交礼仪规范》等。

二、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中职政治课堂要开展创业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就是就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与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当今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如果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要求相适应,那么就业指导就只是一句空话,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产生期望值过高或依赖性太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等。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处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政治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就无法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德育过程

中职政治教育要从培养什么人的认识高度把诚信、敬业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公民道德素质要求与中职生成长特点,合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把普遍性教育与先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该教学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德育课要特别重视诚信、敬业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确实做到观念上的真、知、信。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是可行的。把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过程由“知”到“信”的转化,并不断进行强化,强化教学效果。学校、班级、学生社团和团组织以诚信、敬业和荣辱观的研讨和实践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诚信、敬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成人成才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践行敬业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相互倡导和监督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诚信、敬业与荣辱观教育贵在知行统一。

四、加强诚信教育,指明立德树人方向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时期,诚实守信的品德乃立身之本。加强诚信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敬业精神是个人服务社会的应有品质。个体在从事由自己主导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忘我投入的志趣、严谨务实的作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责任心的升华,它以特定的意志品格为基础,以规范的程序与良好的能力为保障。通过日常应有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并成为一种习惯。敬业精神与诚信意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在增强社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实现做人与做事。这是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怎样对待国家与人民,如何对待科学与劳动,如何对待他人与义利,怎样对待法纪与生活的角度阐明了在培养什么人的过程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科学揭示与确认了当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自我认同的基本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为中职生立德树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总之,中职生就业思想素质对职业观、择业观、人生观的取向至关重要,教师在中职政治课上要正确引导和渗透。学生要用发展的职业观与新型的择业观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萍.如何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民族教育,2012(01).

特色专业范文5

1农林院校深化艺术教育的问题和困难

我国的高等农林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初,以设立农林学堂为主要标志;建国后,在高度计划体制下建立独立设置的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单科性的高等农林院校承担高等农林教育任务。60年的高等农林教育,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困惑。一是高等农林院校生源艺术修养不高。由于受到一些世俗偏见和国民功利化倾向的影响,重点高等农林院校招生生源都在重点批的最低线,普通高等农林院校招生生源质量更是难以令人满意,高等农林院校录取的生源都处在同类招生层次的最低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虽然给高等农林教育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生源质量和办学规模有所提高。但是,市场化的取向,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在配置高等农林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公众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强烈取向,使高等农林教育处于不利地位,高等农林院校招收的学生,农村及边远山区生源比例较高,多数学生从小缺乏艺术教育和人文熏陶,更谈不上艺术方面的系统训练,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基础较弱。二是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不浓。我国的高等农林院校,大多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教育革命的群众运动中产生的,这一时期较多地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强调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设置单科性专门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计划性。高等农林教育一直白成体系,与理、工、商、医类高等学校相比,由于学科和服务面向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大多院校远离中心城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这些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学科专业单一,仅有农林类专业,人文社科类学科少见,不可能形成学科交叉渗透和对学生多种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也就谈不上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样形成的那种无形的、相对单调的校园环境,严重影响着学校的人文艺术氛用。高等农林院校经过l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学科专业数量急剧增长,新上了人文社科及艺术类专业,但学科专业水平不高。学校人文艺术氛同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文化积累有其自身的规律,更何况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有其发展惯性;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难以与其他高校同日而语。农林院校深化艺术教育的问题和困难不少。

2《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建校于1958年,是浙江省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涵盖农学、工学、文学、理学、法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在校生23000余人的省属本科院校。浙江农林大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实践的典型成果。作品也许还略显稚嫩,但她如实记载了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和开创性的校园先锋文艺。2008年5月,撰写《茶人j部曲》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携200余名师生创作了舞台剧《中国茶谣》。《中国茶谣》具有典型的“农林”学科特色,是一种带有民族性的舞台艺术呈现形式,融合了民歌、舞蹈、茶艺、器乐演奏以及民俗文化。表演共分为十个部分,即喊茶、采茶、禅茶、下茶、仙茶、施茶、会茶、讲茶、礼茶、祝茶,分别向观众呈现了茶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茶有关的文化故事。学校艺术团学生参演了采茶、下茶、施茶、会茶,讲茶。其中,采茶和会茶由校艺术团舞蹈队和礼仪模特队的同学出演,下茶、施茶与讲茶由梵风剧社的同学出演。采茶中愉悦轻快的采茶舞和会茶中清新独特的盖碗舞,体现了茶的民俗唯美。下茶、施茶与讲茶中戏剧性的表演形式体现了茶的民族精髓,使得整台演出淋漓尽致。2008年5月15日,《中国茶谣》在杭州大剧院进行了专场试演,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第18届会议的几百位各国人士观看了这具东方魅力的的演出。2008年5月28日,《中国茶谣》舞动在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首届陆羽茶文化节的舞台上。2009年12月27日,《中国茶谣》(正式版),在浙江农林大学影剧院进行首次校内公开演出。80分钟的时间里,我校茶文化学院和艺术团梵风剧社的200多名师生演绎了舞台魅力非凡的《中国茶谣》,表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在座的每一位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的听觉享受。同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文化部门的领导与学校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茶谣》的舞台呈现,从创作到排练,200多名师生都伞身心投入其中,点点滴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那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和悠扬的歌声似乎仍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这歌声不仅唱出了大学生明朗、清新和欢快的青年时代,也表达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是学生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一次高水准的展示。

3成效及探讨

《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体现出j个特点,即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意义;流行元素与经典内涵相结合,突出主旋律;营造文化氛同和提升文化品位相结合,突出精神内核。该剧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大学生容易找到艺术感觉,在一定程度克服和弥补了学生文化艺术人才的不足。贴近学生实际的创作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高雅的品味和隽永的意境,其强大的震憾力和激励作用是其它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所难以企及的;而且学生的认同感好,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想像,诉说自己的情怀,激荡学生的心灵,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文化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大学生在艺术与文化的享受中接受了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大学生作为校园文艺活动的主体,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鉴赏力和审美体验。正如我校一位校园戏剧爱好者所说:“我喜爱戏剧,甚至于在中学时代就痴情于它,这是因为它富有意蕴的道白与丰富生动的体姿语言,还因为它悬念化的故事情节浓缩人间万象,生活命运;更因为它能使我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达到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交流。”从感官直觉的悦耳悦目,到对审美对象蕴含内涵的领悟、品味,进而上升到对世界、对人生的思想领悟、精神畅游。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欣赏、艺术学习、艺术交流的核心在于精神境界的升华。

特色专业范文6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24-02

特色专业是高校“教育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师资队伍、课程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将高校特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落实。但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如何促进特色专业大学生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也成为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更进一步掌握高等院校特色专业的创业情况,笔者对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有关管理部门和就读特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问卷在于通过调查收集被调查者对本校课程的满意程度及意见,创业的认知,将来从事工作的意愿,创业意向,创业经历,创业培训需求等相关的信息,问卷共25题。

(二)样本选择及样本量

问卷分两部分,共发放问卷890份,回收问卷848份,有效问卷819份。一部分是4个高校特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648份,其中云南农业大学467份(茶学、茶艺、花卉、烟草),昆明学院专业53份(茶学),福建农林大学90份(茶学)、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职业技术学院38份;另一部分是云南农业大学非特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71份。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1.工作意愿。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4%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种植的工作,25.5%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加工工作,30.2%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买卖的工作,18%的学生今后打算从事与茶叶无关的工作,并且有19.2%的学生要从事其他的工作。昆明学院的调查数据也同样如此,茶叶买卖这一工作是学生们普遍想从事的工作,占32%,但今后打算从事其他工作的数据跟茶叶买卖的数据相同,茶叶种植工作占的比例较低,仅有8%。从福建农林大学的调查数据来看,今后从事与茶叶无关的工作占27%,高于茶叶买卖工作。同样,茶叶种植工作占9%,所占百分比最少。

2.就业思路及意向。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三个年级的被调查数据显示,茶学与茶艺两个专业的学生创业想法普遍一般,其中,2012级茶艺专业有强烈创业想法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几个年级。被调查者中只有少部分的人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创业还是充满渴望的,但是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从被调查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可以看出。在“创业单位”选择这一问题上,我们发现,在这些被调查者中选择较高的是自己创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和互联网创业相对较少。

3.创业经历。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有过创业经历或创业实践的人数较少,云南农业大学有27.12%的学生有过经历或实践,福建农林大学有30.85%的学生有过创业经历,昆明学院的被调查者中仅有16.98%的学生有过创业经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学校的创业教育等课程发展以及校园内创业训练等还不够完善,没有在学生身上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高校特色专业创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培养及创业指导

下页图2显示,3所高校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年应该安排专门的训练创业能力的课程和实践,其中昆明学院的比例占到了98.11%。

(二)选择创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希望(曾经)创业单位是哪儿”显示,参加本校创业园或实践训练的情况,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比例高于热作学院占22.46%;事业单位、自己创业以及企业的比例热作学院高于云南农业大学分别占36.84%、42.11%和26.32%;在网络营销等创业方式上热作学院的比例是0。高职类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大学生在创业单位的选择上主要是自己创业,其次是事业单位。但是在参加本校创业园或创业训练的问题上,本科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表现得并不是十分积极,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本校创业训练率要低于本科院校。

(三)家庭因素影响创业

家里是否重视或支持大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实践这一问题上来看,我们根据对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3个年级专业对比显示,除了2013级茶学专业选择家里非常重视自己创业训练与实践的较多,其他几个年级的被调查者均认为一般重视。这就说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的溺爱教育十分严重,一些家庭甚至认为孩子毕业后有无工作无所谓,就连让他们毕业后尝试创业的想法没有,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问题。

(四)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创业情况

根据调查“曾经创业内容是否与专业学习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特色专业还是普通专业,被调查者的数据明显显示曾经创业内容与专业学习相关,其色专业茶学和茶艺占63.86%,普通专业环资和农科占55.79%,创业内容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上,特色专业比例较高。选择“没有”关系的,普通专业的则高于特色专业。

三、结论

从被调查的四所院校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在学生创业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和热作学院的绝大部分特色专业大学生曾经的创业实践经历都是在校外进行,而福建农林大学绝大部分特色专业大学生曾经的创业实践经历都是在校内进行。这就说明,云南省高校需加强特色专业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特色专业创业课程的开展,供特色专业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未来创业的能力,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是成功创业的有效途径。无论本科还是高职院校,学校都应开展具有特色的创业训练,且课程不易过于枯燥,要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认同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领域的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创业促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

[2] 冉千里.以特色专业奠基 以创业带动就业[N].西部时报,2008-08-1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