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学第一课内容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1

一.最有内涵的语文开学第一课

新学年的第一课《马年话马》,教师从“马”字出发,逐层深入地解读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趣味良多。课堂由“马”的字形演变引申到汉字的演变过程,再由包含“马”字的成语接龙、成语猜猜看让学生在游戏中识记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然后通过猜歇后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趣味。整个课堂由活动和游戏为主导,学生在玩的同时快乐地接受了知识,也了解了语文这门学科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注入一股活力。

二.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环节:给同学们拜年,然后谈春节的习俗,说马年的成语,以一到十、百、万开头的成语结束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看一段视频:《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鼓励同学们幸福生活,幸福学习。第三个环节:听唱一首歌《第一课》,引入课堂。第四个环节:进入新旅程,介绍本学期的主要内容。第五个环节:讲述六个故事,总结六种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第六个环节:听王铮亮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唱歌中轻松结束。

三.最别样的数学开学第一课

没有一门课比数学还让我们头疼,把问题抛在课堂,绝大多数同学都摇头,开学第一课应当杜绝回归传统。数学老师从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的故事出发,引出“最聪明的孩子适合学习数学,最笨的孩子更适合学习数学”,用游戏的方式教授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开心愉悦地去学习数学,各尽所能学习有用的数学。

四.最炫的英语开学第一课

由一个英语游戏热身(chant),调动气氛尽早进入集体的状态,之后是欣赏并学唱英文版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是去年很火热的一个大型亲子类互动综艺节目。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学唱容易。设计思路是:1.聆听中文版歌曲,学习英文版歌词,学唱英文版歌曲。2.提出学期初要求,鼓舞学生士气,大声呼号,自我鼓励。学生气氛活跃,增长了知识,激发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五.最轻松的化学开学第一课

教师将一首与初中化学有关的古诗词,化学谜语和歌曲引入课堂,既有复习知识的作用,又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然而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面临中考,不能让繁重的任务扼杀求知的兴趣,不能让枯燥的课堂埋葬学习的热情。最后是教师寄语:新学期希望同学们做好新学期计划,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这种聊天、漫谈、游戏式的上课看似浪费时间,其实有以下几方面价值:1.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只是某一学科的活课本,他更是一个有自己经历和故事的人。2.一个师生之间畅所欲言环境的营造,可以为班级的管理等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3.这是学生即兴发言、熟悉有效发言以及培养美德的极佳机会。还有什么机会,能比这样的形式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各种形式的课堂发言和口头报告呢?每个师生都需要这样一种规划清楚、调理明晰的校园生活,也是学校在单纯的知识传授上体验的另外一种经历。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2

一、在“备课”上下足工夫,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1.课要“备”得生活化,离学生“近”一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备课时应降低门槛,在平常生活中切入、展开、提升,不要一开始就玄妙莫测或照本宣科,而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活化教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道路上、在亲切的生活情景中学习。

2.课要“备”得理性化,让学生“强”一些。学生是个“思想者”,善于思考。因此,备课时应体现一定的“高度”,不要一开始就平淡苍白或纸上谈兵,而应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在思维碰撞中耳聪目明。

3.课要“备”得创意化,使学生“灵”一点。学生是个“发明家”,善于想象。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动力。因此,备课时应追求“创意”,让学生在知识空白处浮想联翩,在思路的连接处发散思维,在问题的焦点处穷根究底。

二、做好各种课型“导课”环节的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课”环节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环节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出或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础。思想品德课的“导课”教学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有效教学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不同课型的导课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导课方法不尽相同。

1.开学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开学第一课时是教师与学生的首次相会,学生对科任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经常会在这一次相会中初步定格,同时开学第一课时又是学生首次了解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喜欢上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就要在“导课”环节上下一番工夫。依本人经验,要做好开学第一课时的导入教学,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做好自我介绍,老师在介绍自己时要充满自信,将自己过去最好的成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做好思想品德课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把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处、用途、乐趣一一介绍给学生,甚至适当地夸大这门课的意义。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为整个学期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教育内容,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每课又有一个具体的教育内容。因此,在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将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让学习学得“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上我经常采用“引导学生看本单元的标题及各课的标题”的方法导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我先引导学生看本单元的标题“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单元要学习的是公民在文化、经济方面的权利,然后引导学生看本单元各课的标题“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这样本单元要学习的知识脉络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起来也就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每一课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每一课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展开教学。因此,在每一课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尽快让学生投入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讲一个感人故事,启迪学生思维;可以播放一段视频,以直观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与探讨;可以播放一首歌曲,渲染课堂气氛;可以联系时政热点,激起学生共鸣,等等。总之,只要方法得当,很多导入方法都是可行的。

三、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学方式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其中最鲜明的做法是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从而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大量视、听材料展示给学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新颖生动,从而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开展课堂“小活动”。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现有资源、结合本校的校本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符合教育目标的各种“小活动”,如小品、游戏、朗诵、辩论、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3

关键词:中职;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74-02

The Research on Secondary Vocational“VB Programming”Teaching Method

ZHOU Li-lin

(Quzhou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vocational students’VB program learning,we summarize som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mainly include“having the first lesson in a better way”,“task-driven pedagogy”,“giving top priority to teaching”,“mistake case analysis teaching”,“game teaching”.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has increased both the students’interests to learn VB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in VB.

Key words: vocational;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Visual Basic(简称VB)程序设计是微软件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非常广泛的编程开发工具之一,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VB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培养学生编程兴趣、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

1现状分析

1.1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没有动机,就学无动力。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就读中职的目的不明,有的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有的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是混文凭,有的是来结交异性等等。这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动机与学习无关,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他们才往前挪一步,甚至原地不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或者连起码的求知欲望都没有,消极对待学习。

1.2缺乏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中职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听课不认真;拖欠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学习没有责任心,上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这些行为的形成,既有其以往的不良经历,也有进入中职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造成的。

1.3英语基础差导致学生的恐惧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

相当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看到英语单词就有恐惧感,而VB中的代码都有较长的英语单词,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记住这些单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探索

2.1上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兴趣,重树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而上好开学第一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首先在开学第一课上必须解开学生的心结,强调英语基础差没关系,一切从零开始,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其次要告诉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用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再次可以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可以“小试牛刀”,编一两个学生感兴趣的实例。

开学第一课上的精彩,学生就会喜欢上你这个老师,学习也就产生了兴趣。

2.2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于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一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

比如在讲授“初识Visual Basic”章节中,需要掌握Visual Basic启动与退出的方法、熟悉Visual Basic的界面、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创建对象、运行调试程序并保存程序。可由一个典型实例引出任务——“看我七十二变”(文字在屏幕上不断闪烁,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教师可先展示实例效果(提出任务);再对实例进行分析(分析任务),因为刚接触程序,涉及到的程序代码可先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讨论,完成作品(解决任务);通过网络教室软件让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对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效果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目的明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2.3举一反三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一反三教学法是指从一个实例类推而知道其它相似实例,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教学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实例,知道这个实例的精华在哪里,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应用了哪些对象、属性、方法、事件。认清了实例的“真面目”后,接下来就可以“依样画葫芦”给自己出题了。比如学了文字向左移动,换成向右移动、向上移动、向下移动,看看自己会不会做,有没有新的发现,还可以让学生把出的题跟同学交换着做。通过频频的训练,涉及到的英语单词被重复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养成了“学一知十”的好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通过这一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一举三得。

2.4错例分析教学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找错、纠错能力

学生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错误后自己不能解决,而是等待他人帮忙,下次遇到仍然犯相同的错误。如何提高学生找错、纠错能力也是本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错例分析教学法就是教师将学生经常犯的一些错误编写到实例中,然后让学生分析,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

比如,在讲授“在框架中绘制单选按钮”章节时,设置以下错误让学生纠错。一是在框架中用双击单选按钮的方法,结果出现所有单选按钮在同一时刻都能被选定;二是框架中用到控件数组,在编程时只用控件名称,而忘记用index属性作为控件名称的下标,结果导致编译时错误。

通过这一方法,由于错误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印象深刻,学生再犯错误的机率明显减少,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找错、纠错的能力。

2.5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记单词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VB程序设计中已经学过的单词编写成游戏并将学生喜欢玩的游戏也编入其中,学生通过玩游戏记住英文单词的方法。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英文单词的编写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熟到生、层层递进的原则;其次应将游戏编成多个级别,各个级别之间编一个学生喜欢玩的游戏,级别越高的游戏越有吸引力,学生只有过级才能玩喜欢的游戏。比如在游戏的第一级可以模仿“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将经常用到的单词作为打字的主角;在游戏的第二级可以模仿连连看游戏,将相近的单词罗列在一起,找出相同的两个单词;在游戏的第三级可以是单词与含义配对;在游戏的第四级可以是将单词补充完整;在游戏的第五级可以是根据功能含义写英文单词。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记住的单词更加牢固。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成就感越来越强,学习风气也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作品越来越好,完成任务的同学越来越多,有些同学经常编一些有趣的课外实例向老师或同学展示;有些同学还经常在QQ群中讨论相关话题,也有些同学主动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或通过网站自学。

参考文献:

[1]张立涓.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8):80-81.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4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太过简单,极度欠缺,不能很好的与高中的生物知识相互衔接,这就给我们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究竟如何才能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牢牢抓住学生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提出问题,如荒凉的北方光秃秃的树枝与灶房的干柴哪个是生物?人们会常说80岁的老太在“发育”吗?人吃淀粉,人的细胞中有无淀粉?儿子是父母所生,为什么又与父母有很大的差异?围湖造田和退耕还林哪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非典是怎么回事?人能患禽流感吗?

二、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并吸引学生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以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

要积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并留住学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最终会失去听众。以下是我对此的几点体会:

1.巧用比喻化疑难。如讲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3.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补充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现在的教学,为了高考,很多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会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着很累,教师上课也没劲。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不能只依据课本的条条框框,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者补充课外知识,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群落演替这一节课,课本内容很少,如果完全按照课本,那么不足20分钟就可以讲授结束了。这时就可以设置一个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讨论人类消失后的城市景象,这样激发学生的想象,科学地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猜想认识到群落是会发展变化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一个视频,人类消失后的地球,引出本节课内容。这节课就从一开始就极好的吸引了学生,这样的课堂就生动有趣了,将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衔接;对策;学习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关键。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是让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技巧。只有学生学起来轻松,才会对历史学习有持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做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初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及做好衔接的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区别

1.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模块。初中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则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究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块。高中教材的编排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但弊端是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

2.从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看

正因为初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板块设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这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又有所不同:从《课程标准》来看,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更多侧重于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应用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状况的分析

1.初中生历史学习状况

(1)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2)初中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在初中时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思想上的松懈,导致历史知识的欠缺,这也给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了困难。(3)学生习惯于机械背诵,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

2.高中生历史学习状况

(1)由于初中大多数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而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这种脱节现象,导致高中生普遍感觉历史课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高中历史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及社会活动的体验、感受,但现在的高中新生在这些方面显然欠缺,这也增加了历史学习的难度。(3)在学习方法上,初中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并且,升入高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法,这就使学生产生“我全背过了,为什么题却做不对”这样的困惑。正是因为对所学知识不能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述这些因素都会给抽象的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一定障碍。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探究

1.让《课程标准》来引领你的教学

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和保证。但目前,教师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也不能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被教科书所束缚,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这不仅使教授内容更加庞杂、琐碎,使学生无法把握重难点,增大学习负担,还会使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整合,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该删的删,该增的增,做到合理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既有利于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也做到了与初中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接触高中历史时不至于感到陌生和无头绪,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习惯于全盘接受、死记硬背,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在高中阶段,随着教材内容增多、加深,不少学生依然沿袭原来的学习方法,结果就出现了学生把课本背熟了,可考试时却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这在无形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思考,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习惯。只有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当然,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3.上好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的知识框架

上好第一节衔接课很重要。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历史在各方面的不同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相应事项,还可以利用“统筹全局导学法”在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粗线条地引导学生梳理所学教材的知识框架及宏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构建起心中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这一学期主要学什么,宏观知识结构应该怎么学,具体历史事件应怎么分析。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任务、知识结构有了宏观把握,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这种教学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充满期待,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是引领学生迈入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一步。

4.开展集体备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有效弥补教师个体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帮助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处理,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认识和教学水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该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依据学情,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教学模式大胆地去探索、尝试。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创设出有趣、高效、受欢迎的历史课堂,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的课堂也会使高一新生转变对历史课堂的传统认识:历史课堂也可以妙趣横生,历史学习也可以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和激发。高中新生也会在心理上接受历史并爱上历史,快速融入历史的学习中。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历史学习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实现其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调整、转变,是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并需长期探究的课题。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阚韶辉.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6

4.曾纪洪.开学第一课:谈高中历史统筹全局到学法.中学历史教学,2012.6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6

【关键词】简单易行 指导安排 事半功倍 提升效率

国家从2001年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命题而展开的对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初中三年则显得尤为重要。记得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收获和应有的发展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则是尤为关键的。而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孩子的兴趣往往和他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成正比,并能从中获得持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发现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孩子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1.变被动为主动。经过有效的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们基本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能做到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听讲,有了调查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机械被动的录音机。

2.变敷衍为真情。有效的课前预习必然是包含了对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探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透过文本去探索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创作动机和心路历程,让自己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某种契合和共鸣,进而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文本。这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远比我们在课堂上刻意的营造一种情感气氛要有意义得多。

3.变授鱼为授渔。有效的课前预习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体现。学生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进行文本的解读,思考和探究,这是过程和方法的重新认知和整合。而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走进课堂所进行的只能是机械而死板的知识内容的重复,成为“移动的书柜”、“忠实的书记员”。

4.变消极为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原本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有了鲜活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由简单重复变得形象具体。而我们清楚地明白记忆曲线的规律,正是这种具象的记忆让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记忆犹新,有助于指导后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体系。

二、指导课前预习的方法

1.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在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段、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安排,即“师傅领进门”。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果纯粹地、简单地把预习当成是一样作业来布置,而不争取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势必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在每学期开学之际,我都会利用开学第一课独有的优势和特质来进行预习的指导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明确列出本学期语文预习的基本要求,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明确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请家长配合监督检查。

2.设计课前预习内容。课前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段、年龄层次等具体因素,所以内容也要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层次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其中必然会涉及和课文相关的拓展性资料,此时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预习方向的指导。

3.变换课前预习模式。课前预习的模式单一枯燥,势必导致学生的懈怠,进而影响课前预习效果。为尽量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可以采取突袭战术,改家中预习为课内预习,变课后预习为课堂预习,不定期地有目的地更换预习模块的内容,让课前预习保持应有的活力和新鲜感。

4.检查课前预习作业。及时地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交流的场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前预习,会让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更从容,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有一位名师曾这样说过:“一堂好课,犹如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总要讲究节奏,旋律和音响的和谐。”而预习,就是这首交响乐的前奏。因此,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将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