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命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生命的作文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1

在汶川大地震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住了学生的生命,自己却在废墟中度过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老师用最后的希望给孩子上了最后一堂课,坚强。只有命悬一崖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常斌在生最后时刻悟出了道理,而那时,常斌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汶川大地震中,死去了许多老师,但是保住了许多孩子的生命。在余震发生时,去救了其他孩子,当他再想救自己的孩子常斌时,常斌已经离开了人世。忍着巨大的丧子之痛,去救别的孩子,多么感人!

我喜欢这个电影,因为它告诉我要知道生命的可贵,告诉我人间的真情,告诉我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我很不解,为什类都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现在,要珍惜拥有的一切,这,是电影告诉我的,人生的真谛。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老师是伟大的,是为了孩子们牺牲自己的人。老师虽然平凡,但其实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都绽放着光彩。

那次汶川地震,是我永远读不完,书中告诉我,面临危险时,要坚强,要冷静,不慌张,要淡定。我会不断从中悟出道理。

淡定,冷静,沉着,不慌张;有所求,有所思,有所珍。

珍惜生命,把握住自己的明天;生命走了,就永远不会再回头。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2

一、通过言传身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是有情感的生命,生命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用心灵涵养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感激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向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师要言传身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浑身洋溢着乐观地对待生命、热爱生命,对于课文的解读和教学应当融入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传递给学生。

二、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契机

语文教材是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库,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介绍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契机渗透生命教育。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作者或者文中的主人公是经历各种人生磨难,饱受各种挫折打击,但还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文学或其他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往往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作为第一个环节,如能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作详细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产生向这些作者或主人公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强烈情感。

2.抓住挖掘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契机,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正确的生命观。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一些诗句,让学生懂得人生短暂,培养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的生命观。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象的文本理解往往是充满零星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到进行生命的契机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从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出发,不追求标准答案,真正进入文章情境,产生属于学生个体生命独特体验的情怀。

3.抓住欣赏生命意象的契机,引领学生欣赏生命、敬畏生命。语文教师可引领学生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界生物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中认识生命的意义,获取生命的力量,欣赏、敬畏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比如《紫藤萝瀑布》、《囚绿记》、《林中小溪》等都是揭示生命意义的典型例子,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尊重自己、他人以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

4.抓住阅读教学中的情感领悟契机,引领学生重视生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任性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和可贵,认识到自己在亲人、朋友、班级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生命。比如《藤野先生》、《与妻书》、《背影》、《羚羊木雕》等作品,都是反应师生情、爱情、父子情、友情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他们关心家庭、关心亲人、关心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懂得自己在家庭和亲人朋友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如何对家庭、亲人、他人负责,从而对生命有意识地约束和自爱,重视生命,珍惜生命,乐观地对待生命。

三、在作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做有生命意识的有心人,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入生命话题,让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问题,可以是对自己的生命状态的追问,可以是对周围的生存环境的理解,也可以是自然界小生命的生长过程的探寻等,从而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生命的内容,生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延伸。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紧贴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生活中对动植物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感悟诉诸文字,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发现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对生命理解不正确的思想、看法,及时正确引导,对学生对生命问题困惑的心结及时化解。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3

如何拨动学生心中的爱之弦,让学生在自由观察时有关爱之心,在自由行动中有关爱之意,在作文表达时充溢着关爱之情,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之花盛开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天空呢?

一、抓住机会,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

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学生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没有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牛口渴了,将头伸进水桶喝水,看不见头了。”有的说:“小牛肚子饿了,将头伸进槽里吃草,挡住头了。”

这是教学生字吗?是,但绝不仅仅是识字。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创新,但它更要我们关注学生形成知识技能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上例中提到的那位老师一样抓住任何一次哪怕微不足道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懂得爱,懂得珍惜生命,我们的学生就不会以摧残动物为乐、就不会以刮树皮为荣了。

二、丰富生活情趣,化解心灵冲突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的生活情趣也迥异。少数学生流露出暴力倾向,大多与他们的心理品质有关,而这种心理品质又有一定的形成背景:要么性格内向孤僻,要么家庭暴力事件频繁,要么热衷于暴力影视。对于这些,教师应从培养儿童的生活情趣入手,因为情趣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养蚕、种植花草、守护鸡蛋等内容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有计划的布置和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趣。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都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

提倡“自由表达”,但是不能绝对化。新《课程标准》不提“思想健康”,不等于不要“思想健康”,不代表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情感、价值观的偏差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教作文的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怎样处理这个矛盾?我的做法是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就是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达成共识,进而提高其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家里的小狗很讨厌,常常把他的书包咬下来,还把作业本弄得满地都是,害得他经常挨老师的批评。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他总是忍着,希望小狗慢慢长大,也会慢慢懂事。可是,事与愿违,小狗不但不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于是,一个对付小狗的恶毒的计划产生了。他把小狗带到外面,用手把它按进水沟里,让它喝了很多水,还用力踢了好几脚。可能是这次处罚让小狗知道了厉害,后来,小狗见了他就躲开,再也不去搞破坏了。在作文的结尾,他这样写道:“现在,小狗见了我就跑。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这样的坏蛋,只有让它尝到厉害它才会老实。”

看了这篇作文,特别是结尾的那句话,我的心沉甸甸的。我不动声色地请他来办公室,拿出他的作文与他一起修改。我肯定了他能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并且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所见所闻写得很具体,他当然很高兴。在改到后面时,我放下了笔,故意说:“你这个结尾我不欣赏,你知道原因吗?”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关爱生命、与人为善等都是讲过了的,这次自然又被提了出来。他说:“老师,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谁都会犯错,一只小狗更免不了。它也不是坏蛋。我要试着改变做法,然后重新修改作文。”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4

首先,以生命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关注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如何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呢?借力教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个很好的范本,作者通过追溯石钟山之名的来龙去脉,经过探究得出以下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即便在历史上有人甚至认为苏轼的石钟山之名由来一说也缺乏依据,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其认识事物时持“目见耳闻”的态度中体悟到一丝理性,这种躬行践履的求索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材中诉情明理的文章俯拾即是,如,《陈情表》中有关李密对他艰难境遇的“陈情”,《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追忆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对亲情的至深至善心存美好,当然,还有《西厢记》中对爱情的细腻描写、《旧日的时光》里对友谊之情地久天长的刻画,无不让人潸然泪下,这些对真实情感的吐露,皆流淌着作者生命的体温,是作者生命的一种言说和释放。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其实就是说真心话,为了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将内心的真善美形诸笔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因为饱含着情感,所以需要借力文字,让它一点一点地流诸笔端,澄澈而温情!当然,说真心话,诉真情感,也是人成长的内需,更是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开出来的一支美丽奇葩。

其次,以生命为主题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为生命写作、歌唱,就是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创造一个我手写我心的平台,并将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融入自己的思想中,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丰盈自己的灵魂,并让自己的情感在生命的勃发中愈发丰满。写作的过程就是个人思想、个性特征、个体思维得到释放和表达的过程,只有学生充分体验世界、丰富心灵、思考人生,才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才能彰显出生命的独特性,相反,如果让学生照着条条框框写,人云亦云,很难触及到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文章也因缺少个性而干涩无比。

其实,训练写作和为生命写作并不矛盾,写作训练最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只有以思维为主线,以思维为牵引,让生命在思维训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写作才能成为温暖生命的贴心小棉袄。教师要在写作指导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在上必修五庄子的《逍遥游》以及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时,笔者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出这两篇文章讲述人是如何思考生存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两文的相同点是在写作手法上都是通过对比来彰显人的渺小以及生命的短暂,不同之处也明显,前者是将人置于永恒的背景下来考量,而人也只能通过超越、挣脱才能抵达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而后者是基于宴游之乐来引发出“生死”之思,其“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描写隐含了“抓住当下,珍惜今天”的人生观。通过对比,学生的思维到得到锻炼,生命得到了丰富。

再次,基于生命为主题的写作,就要让学生彰显个性,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来自由自在地写,要尽量做到有感而发、随情迸发、由爱生发,从而创造性写出自己的“创意”之作。心有多大,写作的舞台就有多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的写作有明确规定:课外练笔应不少于2万字。这种练笔才是直抵心灵的创作,是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石,是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港弯,经常让学生随心、随情、随性练笔,用写作给思维练“自由操”,定能让写作插上腾飞的双翼。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其中关注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已成为课改的时代使命,只有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让学生形成批判性、审辩性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中成为有主见、有思想、有个性、有棱角的大写的我的存在,既是课程改革的使命,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更是学生铸就学科核心素养的垫脚石。

为生命而写,以生命为主题,让学生的生命在写作中找到安放之地,这既是自我成长的精神保育,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阳关道。生命融入写作,生命得以在文字中拔节脱变;写作融进生命,写作也有了生命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5

预防艾滋病作文300字一:

 

爱滋病人也是人。

 

爱滋--------一个不容忽视的字眼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但是我知道爱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他们的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

 

预防艾滋病作文300字二:

 

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每当到了这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要挥舞着红飘带,拉出横幅标语;有关媒体也要滚动宣传关于预防、救治艾滋病的新闻报道。

 

我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对艾滋病知之甚少,但通过查找资料,我懂得了:它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和药物,但是可以预防。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但都必须是道德的、严瑾的才好。对我们小学生而言,听家长、老师的话就对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拒绝,珍爱生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我们不能歧视艾滋病人和他们的家人,要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下。大家要知道,跟艾滋病人正常的生活、学习是不会感染到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是全球性的一种传染病,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当然包括你和我!

 

预防艾滋病作文300字三: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支蜡烛,直到你的母亲给你点上“灯芯”,你才开始为宝贵的生命谱写第一句诗歌。直到你会“咿呀咿呀”地叫,会开口说“妈妈”,会一摇一摆地走,会说很多很多的话,有思想的时候,就会觉得周围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到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如果艾滋病夺去我们的生命,就再也看不到春天蝴蝶翩翩起舞的轨迹和像水洗过似的天空这个道理了吗?如果你的蜡烛熄灭了,那你看到的.将是黑暗,而不是光明。

 

为了不让我们更早地失去宝贵的生命,从现在开始,请你注意身边的大小细节。

 

有关生命的作文范文6

一、写作教学的困境

中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臻完善和严密,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但毋庸置疑,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变,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与渗透,学习化社会的构建,语文教学在方向的把握和方法手段的更新方面越来越凸显其迷离性和陈旧感,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谈‘文’色变”的现象: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绞尽脑汁却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情感体验不丰富,积累的写作素材少,造成写作的闭塞性;应试教育的阴影,题海战术的枯燥乏味,造成了写作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写作的呆滞性;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写作的单一性。这四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写作怪圈”,造成学生写作思维“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客观存在,对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首要改掉学生的写作畏惧心理与厌烦情绪,还学生一个“乐写、勤写、善写”。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写”呢?“快乐作文、作文快乐”便是在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种尝试。

二、快乐作文的可行性

从本质上说,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相通的。阅读活动表现在“文―意―物”的转化,正好是写作思维走向的逆运转。从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心理看:儿童和少年有很强的模仿本能,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发表欲(表现欲)。求知欲是阅读的内驱力,发表欲是写作的推动力。二者同时发展,互成正比,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不断促进他们的发表欲,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读写结合,双向互进的根本。可见,快乐作文在理论上看,是完全可操作的。怎样把材料转化为文字?作者必须具备把“充实而深美的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的本领。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这种本领。即语言表达的能力。非常遗憾的是,许多语文老师都明白作文教学的终极,但就是改变不了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甚至视为畏途的现状。

三、快乐作文的方法指导

怎样既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又不抹杀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写作的快乐,这是语文教师应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快乐作文,需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快乐的写作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是与对外界事物的需要密切相关的。需要即是欲望,欲望是否强烈往往决定着兴趣浓厚程度的高低。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强烈的需求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一面,因为它更具人文性,更为感性,更有感染力,容易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实现学习目的的心理驱力。

1.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平常聊天时很轻松,能做到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甚至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但一提及写作文,便变了一副嘴脸,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究其原因,一是写作心态不正,处于教师的高压之下,不可避免的出现逆反心理与对抗情绪,产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局面,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二是写作的认识模糊,没认清写作的本质,没处理好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之间、文学创作与应试作文之间的关系。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应使写作成为一种生活需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妨把作文改为“书面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写博客的写作习惯,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捕捉生活中精彩的一瞬间,截取身边最温馨的一幕,使之成为写作素材。

要激发写作兴趣,首先必须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环节,即辅导、批改、评奖进行个性化改进,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其中作文的批改,可采用自改、互改、小组改、全班改、老师抽改、面批面改、教师及学生家长共同批改等方式。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创新写作方式,尝试网络写作,鼓励学生写博客。第三,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班级论坛、演讲比赛、故事会、艺术节、体育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研究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创新思维,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文学沙龙等活动为载体,成立校园文学社,编辑出版校园文学刊物,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交流的平台、展示的窗口。

2.倡导教师写下水作文,师生同台PK。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开展师生写作PK。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和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学生看到自己尊敬的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灵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而这种感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感情回报的。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期待着老师的作文,看看老师的范文怎么样。如果很好,可以给学生一种启迪;学生觉得有道理,觉得精彩,觉得老师有钻研的精神,也有进取之心,那份敬佩之情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作文如做人”,“下水作文”不但起到老师写作的领头作用,还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

3.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优化写作环境。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之过程。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要求以语文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线的,能动的而不被动的,强而有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千万不能“只见文不见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体现着“大语文观”,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重视EQ的培养,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能力取向(知识和技巧)与写作的人文取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的本质就是宣泄内心情感的律动,张扬自己的个性,观照思想,用文字彰显心灵的风景,是心的跳动,是灵魂的呼吸。真实是写作的生命,真实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痛苦、欢快、感动等都因生命的原态而美好,所有的理性因之与生命有关而变得娇贵。“原生态”、“寻根”、“回归”是潮流,更是中考、高考作文瓶颈口的必有之路。让学生的心灵贴近大地,贴近民族文化,贴近心灵,中考、高考作文的标准一定要多元化、一定要有差异和个性,让我们再一次呼唤生命的写作!要将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技巧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4.培育生命的活力,倡导个性化写作。写好作文,其前提条件是成长空间的拓展,是心灵体验的丰富。学生若没有时间阅读,不深入生活,生命状态委顿,怎么可能有理想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呢?语文之痛和教育之痛经脉相联。许多教育问题在语文学科上表现得尤为鲜明和突出,因为语文和生命胶着在一起。写作的过程是生命表达的过程,是生命的倾述过程,写作是从“心坎里唱出过程的歌”。写作的过程还是心灵发育过程、生命的成长过程,由稚嫩到圆熟,由单纯到丰富,不仅是文笔的历练,也和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同步。学生若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机会生活,生命的状态委顿,怎么可能有理想的写作状态和素养了?写作是对生活的审美。作文是表达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表达一种审美感受。在这种审美感受过程中,自我日趋成熟,生命不断丰富。写作是一种对话,同自然对话,同社会对话,也同自我对话。在这种对话过程中,让写作者发现自我,升华自我。写作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倡导心灵的自由表达,性情的自然流露。写作是生命的尽情歌唱,生命状态不一样,人生体验与感受不一样,文章也就自然不同。

5.教会学生感知生活,积累素材。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充分彰显“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词语、名句和美文佳篇的积累既要注重数量,又要讲究质量,要把积累内化为语文素养。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6.强化系列训练,完善写作技巧。要精心设计“作文系列训练”,切实改变当前写作训练低水平重复的无序状态,突出写作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几年来,湖北省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便是作文教学,其中必要的写作技巧也要进行训练。

(一)追求入题美

1.用一组比喻句,表达自己对写作话题的感受和思考;这种入题开篇方式有利于展现作者的不凡文采。

2.诗意排比,情意充足。用一组与文章主旨相关联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构成排比;这种入题开篇方式,或者气质如兰,或者气势如澜。

3.设置悬念,扣人心弦。设置悬念,可以用费解的现象其人思考,可以用突兀的情节使人吃惊,可以用鲜明的反差令人困惑。这样便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4.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抓住事件片段动情描写,或者抓住景物环境动情渲染,使之具有特别动人的魅力。这样的开篇入题方式,有意境,有氛围,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5.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不曲径通幽,直叙事件,直抒感情直发议论;这样的开头方式,简洁明了,如运用得当,同样具有美感。

(二)追求行文美

1.设置标志语句,在文章中设置标志语,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眉目很清楚。从写作者的角度看,运用标志语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的界限,提供选材方面的便利,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说,文面清晰,结构严谨,自然会眼前一亮。常见的标志语有:小标题式(自拟标题、歌词组合、诗词组合、人物语言组合、天气组合等)日记体式、情节标志句等。

2.穿插精美片段。在行文的过程中,穿插一组精美的片段,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更能让阅卷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至于能得到高分就不言而喻了。(1)采用一组美词。例如叠用四字词,引用诗词、歌词电影片名等,这样能使行文富有情趣。(2)设置一组美句。比如排比句、哲理句、双关句、修辞句、名人名言句等,这样形成的一处亮点可以在瞬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追求收束美

1.虚实结合,营造意境。为了深化文章中心或者突出文章意境,可以采取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方式收束文章,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2.自然留白,余味悠长。用留有余韵的话来刹住文章,留下大片空白让读者去品味、去串接结尾。这种结尾余音袅袅。

3.借助梦境,巧妙寄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助梦境,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文章具有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

4.一语双关,巧妙揭旨。围绕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在结尾处设置双关语(关涉主旨,关涉内容),用精美巧妙的双关语收束全文,点明题旨。